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班级 : 姓名: 编写人:陈熠

【学习目标】

1、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的求解方法。

2、掌握双轻滑杆模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的求解方法。

2.掌握双轻滑杆模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合作探究】

1、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例1、如图甲所示,一直角三角形金属框,向左匀速地穿过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场仅限于虚线边界所围的区域内,该区域的形状与金属框完全相同,且金属框的下边与磁场区域的下边在一直线上。若取顺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金属框穿过磁场过程的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下图所示的( )

例2、如图所示,在x ≤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 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 位于x y 平面内,线框的ab 边与y 轴重合。令线框从t =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I —t 图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2、轻滑杆模型

例1、如图16所示,竖直放置的等距离金属导轨宽0.5 m ,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4 T ,轨道光滑、电阻不计,ab 、cd 为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套在导轨上可上下自由滑动,每根金属棒的电阻为1 Ω.今在ab 棒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 ,这时ab 、cd 恰能分别以0.1 m/s 的速度向上和向下做匀速滑行.(g 取10 m/s2)试求:

(1)两棒的质量;

(2)外力F 的大小.

例2、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MN、PQ间距为l=0.5m,其电阻不计,两导轨及其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30°角。完全相同的两金属棒ab、cd分别垂直导轨放置,每棒两端都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两棒的质量均为0.02kg,电阻均为R=0.1Ω,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0.2T,棒ab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上匀速运动,而棒cd恰好能保持静止。取g=10m/s2,问:

(1)通过cd棒的电流I是多少,方向如何?

(2)棒ab受到的力F多大?

(3)棒cd每产生Q=0.1J的热量,力F做的功W是多少?

秋天的怀念 学案附带答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史铁生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 作家。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曾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代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2.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他在21岁的时候,高位截瘫,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3.文体知识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自主学习】 (一)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准字音,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生词、难字,特别关注字词的读音与解释。) A字音、字形:(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瘫痪(tān) 憔悴(qiáo)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仿膳(shàn) 诀别(jué)暴怒(bào)恢复(huī) B词义:(记忆并补充) (1)侍弄:经营照管。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规律。 (4)喜出外望: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6)淡雅:素静典雅。 (7)沉寂:十分寂静。 (8)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嗦。 (9)央求:恳求。 (10)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 (11)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任选以上6个词语,写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即可,字数不限。 略。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秋天?为什么要选择秋天这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明确:1.天上的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 从北归的雁阵和菊花可以看出史铁生写的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菊花是在秋天盛开。 2.因为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且母亲总想带我去看菊花,舒缓我的心情,她也是在秋天

第5章《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课本完成下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根源是:______________。 3.“南北对话”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4.“南南合作”是____________之间的互助合作。 5.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_洲。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洲。【交流展示】 【释疑解难】 【当堂检测】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 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美国,加拿大,中国 B.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C.法国,美国,马来西亚 D.新加坡,印尼,巴西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之为()A.“南北之差”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D.“南北合作” 4.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5.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依据是() A.发达国家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的原料,并出售全部的产品 B.发展中国家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全部的资金、设备、先进的术和管理经验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 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6.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 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例 7.位于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澳大利亚 B.英国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日本美国 8.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 C.加拿大D.美国

高中物理优质课学案-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 学 案 观察现象: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遵从什么规律? 大胆猜想: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定性探究: 表1 定量探究: 表2 电荷间作用力F 与电荷量q 的关系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荷间作用力F 与___________成正比,即F ∝__________. 表3 电荷间作用力F 与电荷间距离r 的关系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荷间作用力F 与___________成反比,即F ∝__________. F /9.8×10-3N 1 1 /m r -0.050 0.040 0.030 0.020 0.010 O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35.00 F /9.8×10-3N 2 2 1 /m r -0.050 0.040 0.030 0.020 0.010 O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60 0.060 0.070 0.070

数理推演: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F∝__________. 综合以上结论,F∝__________.改写为等式,F =__________. 形成理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公式:F = ,其中k = 方向: 成立条件: 科学方法引导科学发现的典范 ——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i 库仑定律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电磁现象从定性研究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是电磁学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是科学方法引导科学发现的典范。 16世纪,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1544~1603)系统地研究了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注意到静电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等现象。但仍受旧的学术传统影响,对现象有解释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没有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3~1727)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震惊了世界。他用实验检验理论假说,并尝试用简洁明了的公式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给了后人以极大的启示。 1759年,德国科学家爱皮努斯(F.V.T.Aepinus,1724~1802)观察了诸多静电现象后总结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带电物体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1760年,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受万有引力理论启发,猜测电荷间的电力服从平方反比规律。 1767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指出电荷间作用和万有引力服从同一规律,即平方反比规律。他作出这个推断基于两点:1.牛顿理论上证明了平方反比规律下匀质球壳对壳内物体没有引力作用;2. 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发现悬挂于带电金属罐内软木球不受金属罐上电荷的作用力。 成果到1801年才发表。 系。遗憾的是,这个成果也一直没有发表,直到整整100年后的1873年,电磁学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在整理他留下的个人实验数据时才发现。 电荷间的作用力,得出电荷间作用力定律。 库仑定律自发现以来,科学家不断检验指数2的精度。1971年威廉(E. R. Williams)等人的实验表明库仑定律中指数2的偏差不超过10-16,因此假定为2。到目前为止,理论和实验表明点电荷作用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相当精确的。200多年来,电力平方反比律的精度提高了十几个数量级,使它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实验定律之一。 i关于文中科学家和相关实验的更多细节,请上网搜索资料或参阅《物理学史》(郭奕玲,沈慧君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1.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 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 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建立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如图甲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甲乙 解析:描述运动员的位置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

【2020部编语文七上】5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 秋天的怀念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寓情于叙,感情真挚。 作者用几件平常的小事,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比如母亲知道“我”在家寂寞孤单,知道北海的菊花开了,就想推“我”到北海赏花,母亲有肝病,还劝慰“我”“好好儿活……”,这些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2.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 文章中“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③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结尾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与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缘自伟大的母爱。 3.语言准确,饱含情感。 文中运用了“躲、扑、抓、忍”等动词,写明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意丰富,情感强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平凡的话语,却使得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下自己考试失利时的心情,1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019高考物理一轮练习8.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导学案

2019高考物理一轮练习8.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导学 案 第一章 静电场 【课 题】§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点电荷、元电荷旳概念 2、掌握库仑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和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1.物质旳电结构:构成物质旳原子本身包括: 旳质子和 旳中子构成 ,核外有带 旳电子,整个原子对 外 表现为 . 2.元电荷:最小旳电荷量,其值为e = .其他带电 体旳电荷量皆为元电荷旳 . 3.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旳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 中,电荷旳总量 . (2)起电方式: 、 、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旳实质是 . 4.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旳物理模型,当带电体本身旳 和 对研究旳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 荷. 5.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旳相互作用力,及它们旳 电荷量旳乘积成 ,及它们旳距离旳二次方成 ,作用力 旳方向在它们旳 上. (2)公式:F =k q 1q 2 r 2,其中比例系数k 叫做静电力常量, k =9.0×109 N·m 2/C 2. (3)适用条件:① ;② . 6.三个自由点电荷旳平衡问题

(1)条件:两个点电荷在第三个点电荷处旳合场强为零,或每个 点电荷受到旳两个库仑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规律:“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两同夹异”——正负电荷相互间隔; “两大夹小”——中间电荷旳电荷量最小; “近小远大”——中间电荷靠近电荷量较小旳电荷. 【典型例题】 【例题1】使带电旳金属球靠近不带电旳验电器,验电器旳箔片张 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旳分布情况,正确旳是 ( ) 【例题2】(2009·江苏高考)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3Q 旳相同 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旳两处,它们间库 仑力旳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 2,则两球间库仑力旳大小为 ( ) A.112F B.34F C.4 3F D .12F 【例题3】(2009·浙江理综)如图4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 3个电荷量均为q (q >0)旳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 0 旳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旳 长度为l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旳静电感应,则每 根弹簧旳原长为 ( ) A .l +5kq 22k 0l 2 B .l -kq 2 k 0l 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2020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6神奇的眼睛(1)导学案

4.6 神奇的眼睛 时透镜的应用 第2课 【目标案】 1.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 . 【重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难点】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调整方法. 【预习案】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镜.它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以便于人们看清楚.它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________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制成的. 2.显微镜的和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显微镜. 3.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_______了,天文望远镜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使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的_____ 像. 5.投影仪的光学原件主要由_______镜和________镜两大部分组成. 【探究案】 知识点1: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_______”,以便人们能看得更清楚. (2)放大镜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以内成正立、_______的虚像的规律.在使用放大镜时,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以内. 知识点2:照相机

(1)照相机由镜头和暗箱组成.镜头相当于_______镜,能使物体成像;暗箱底部相当于_______,成像在这一位置. (2)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_以外的成像规律,成倒立、______的实象. 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例1】某照相机镜头焦 () 中 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22cm处移动的过程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 【变式练习 1.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有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 集监控区 心 , 送到监控中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 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3: 知识点 (1)投影仪由凸透镜、平面镜、光源、屏幕组成._______镜能使物体成像; ________镜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屏幕相当于光屏. (2)投影仪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_____之间的成像规律,成倒立、_______ 的实象. 【例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可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2.读P89图5.2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把图中的字母填写到表格中。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 指;“南’是指。 3.读P91图5.4,说出下列国家分布在哪个大洲?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2 库仑定律 学案

§1.1库伦定律 同步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一、库仑定律: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_______,异种电荷相________。 a 、如何判断右图中悬挂小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根据是什么? b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哪些之间的因数有关?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C 、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 、 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 ;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库仑定律 ①. 内容: ②.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叫做 或 。 ③.公式: 静电力常量:k= k 的测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实验装置库仑力____________ ④.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性______,异性_________。 ⑤.适用条件 ⑴ ⑵ a.点电荷: b.点电荷是 ,实际生活中 存在。 【合作探究】库仑定律的基本应用 (1)库仑定律的理解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 .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C .根据F=κQ 1Q 2/r 2可知,当r→0时,F→∞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 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变试训练1-1】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电量q 1=2C 正电荷,q 2=4C 负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r 且静止,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 (1)今将q 1、q 2、r 都加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2)只改变q 1电性,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3)只将r 增大4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4)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5)接上题,为使接触后,静电力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 【变试训练1-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A 球带电量为+5.0×10- 9C ,B 球带电量为-7.0×10 -9 C ,两球相距1m。问: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有多大?若把它们接触后放回原处,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为多大? 【归纳总结】 库仑力与万有引力比较 【巩固提升】 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 、B 、C ,A 带电荷量为7Q ,B 带电荷量为-Q ,C 球不带电,将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打点计时器

《必修一》专题四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的和信息的仪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信息,如果把纸带和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接通低压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袋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时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通电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电源的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交流电源。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 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 ,压在复写纸 面。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 (4)释放前,应使物体停靠在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 ,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就调整一下 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纸带的选择,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归于密集的点。 (7)出现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阻力过大。可能是 、 、 、复写纸不符合要求等。 3.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 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 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v =Δx Δt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 离,Δ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 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v E ≈v DG 或v E ≈v DF .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v =Δx Δt 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 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 4.利用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主编:初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年9月16日 使用时间: 姓名: 班级: 组别: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 】 读课文自主学习: 一读:勾画生字词,排除生字词语障碍。,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品味文中精美的句子,并作批注。每篇文章的批注不少于5出,力争把握文章主旨。 【知识链接】 1、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预习案 1.夯实基础: [ 瘫痪( ) m ǐn ɡǎn ( ) x ǐ ch ū w àn ɡ w ài ( ) 捶.打( ) 憔悴( ) 整宿.( ) d àn y ǎ( ) 2、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找出我和母亲各自的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展与合作 学案导学 1.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分布特点 2.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3.说出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先学后教 1.发达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___和_________。 3.国际合作: (1)产生原因: ①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__________,出售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___________、设备、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并购买一 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 (2)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最大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 ②基本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 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________或________之间的界线, 国界和领土它是国家________范围的边界。 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当堂达标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支柱中,发展中国家大量粗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3、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个国家或机构倡导的( ) A.中国 B.美国 C.联合国 D.俄罗斯 5、配对题 将下列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及分布状况进行匹配。 A.联合国 a.促进经济和发展①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B.世界贸易组织 b.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②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c.人道主义③总部设在美国纽约D.红十字会 d.更高、更快、更强④组织成员遍布世界各地A—( )—( ) B—( )—( ) C—( )—( ) D—( )—( 6、读四个国家轮廓图(图6-2),回答下列问题。 图6-2 (1)写出图中国家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把上述国家按面积从大到小(填字母,下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国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________;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 7、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28 740印度 390 英国20 710尼泊尔 210 德国28 260巴西 4 720 法国26 050中国 860 加拿大19 260韩国10 550 瑞士44 320埃塞俄比亚 110 (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所在大洲是________。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库仑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学案新人教 版选修 1、2《库仑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 2、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理解库仑定律的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4、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 库仑定律和库仑力;关于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课前预习】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与 有关,二是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时,带电体的形状和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带电体可以看作 。它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2)公式: ,式中k叫做 ,F是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叫做静电力或 。如果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即电荷量的单位用库仑,力的单位用牛顿,距离的单位用米,则由实验得出 k= 。使用上述公式时,电荷量一般用绝对值代入计算。 4、理解库仑定律应注意的问题(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公式仅适用于中(空气中近似成立)的两个 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两点电荷在介质中,其作用力将比它们在真空中的作用力小。(2)应注意将计算库仑力的大小与判断库仑力的方向二者分别进行,即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不必将表示两个带电体的带电性质的正负号代入公式中,只将其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再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各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库仑力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可能出现的错误。(3)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 强得多。(4)库仑定律虽然只给出了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公式,但是任一带电体都有可以看作是由许许多多

吉林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四章 第 3 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章第 3 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自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求出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E.在国际单位制中k=1 【探究案】 题型一:考查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针对训练1: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拴着一

个小球,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探究案】题型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一个质量m=500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F=1.2N的水平拉力,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6,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针对训练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N,这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第6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新 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指导眼睛成像的特点。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学会保护视力。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阅读教材图4-46,了解眼睛的构造。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其中,眼睛中的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正常的眼睛 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上。 知识点二: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由图2近视眼应用镜矫正。 图1图2 知识点三: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由图4远视眼应用镜矫正。 图3图4 小结: 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表。

跟踪训练: 1、下面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 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A B C D 2、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3、“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透镜来矫正。 4、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 阅读教材,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等基本光学元件的应用。 跟踪训练: 1、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 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