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8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的扭转特性,并使用扭转实验仪器记录其扭转角度和材料的弹性模量,以深入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旋转机构、一组夹具与给定标准的扭力装置。
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的准确性,首先需要校准扭转实验仪器,以确保其在不同扭转角度下的读数准确可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用了三种材料进行扭转实验:钢、铜和铝。
实验以钢为第一个实验材料。
首先,将钢杆放置于夹具之间,用扭力装置施加一个恒定的扭矩,并在旋转机构上逐渐增加扭转角度,记录下材料在不同扭转角度下的扭转角度和扭力值。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记录扭转角度和扭力值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接下来进行铜杆的实验。
操作步骤同上,将铜杆放置于夹具之间,施加恒定扭矩,逐渐增加扭转角度,记录扭转角度和扭力值并取平均值。
最后进行铝杆的实验,仍按照同样的操作步骤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扭转角度的逐渐增加,材料的扭转角度和弹性模量发生变化。
三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别如下:钢为1.96×1011N/m2,铜为1.05×1011N/m2,铝为
6.00×1010N/m2。
由此可见,钢的弹性模量最大,铝的弹性模量最小,这与各自的材料性质和组成有关。
实验中还发现,位移角度与扭转角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扭转角度的增加,位移角度也随之增加。
同时,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不同材料需要根据其其材料性质来进行权衡,进而确定合适的使用场景和条件,以确保其能够满足预期的设备要求。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τ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2、绘制扭矩一扭角图;3、观察和分析上述两种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并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4、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仪器名称数量参数游标卡尺1 0-150mm,精度CTT502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扭转试验机 1 最大扭矩500N·m,最大功率低碳钢、铸铁各 1 标准【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当达到某一值时,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esM,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 pess43WM=τ式中:/3pd W π=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sT 后,改用电动快速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
这时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ebM,低碳钢的抗扭强度为 pebb43WM=τ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ϕ-eM 图如图1-3-2 所示。
当达到图中 A 点时,eM 与ϕ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sτ,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epM,如图1-3-3a 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 pepsWM=τ经过A 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1-3-3b 所示。
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 1-7c 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sT 为 OϕM eABCM epM esM eb 图 1-3-2低碳钢的扭转图τ sTτ sTτ sT(a)pT T =(b)s pT T T <<(c)sT T =图 1-3-3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s p s3d/22sd/2s s3412d 2 d 2 ττπρρπτρπρρτ WdT ====⎰⎰由于es sM T =,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 pess43WM=τ无论从测矩盘上指针前进的情况,还是从自动绘图装置所绘出的曲线来看,A 点的位置不易精确判定,而B 点的位置则较为明显。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
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PosV 3.4777 3.7611 4.0333 4.3162 4.6004 4.8729 5.1450 5.4336用matlab绘制的图如下
满足线性关系
二、计算低碳钢模量G
G G=
G G G
G G G G
=
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
×
GGG
G
GG =G.GGGGGGG
G G=
G G G
G G G G
=
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
×
GGG
G
GG =G.GGGGGGGG
低碳钢铸铁
【实验思考】
1、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2、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
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PosV 3.4777 3.7611 4.0333 4.3162 4.6004 4.8729 5.1450 5.4336用matlab绘制的图如下
满足线性关系
二、计算低碳钢模量G
G G=
G G G
G G G G
=
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
×
GGG
G
GG =G.GGGGGGG
G G=
G G G
G G G G
=
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
×
GGG
G
GG =G.GGGGGGGG
低碳钢铸铁
【实验思考】
1、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2、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
扭转实验报告摘要:本次扭转实验主要考察了金属杆的扭转弹性和塑性变形特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杆的杨氏模量和屈服点。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弹性特性,但在超过其屈服点后,杆将发生塑性变形。
介绍:扭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力学实验,它能够管窥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强度、塑性和弹性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金属杆的扭转性能,以了解材料的性质,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实验过程:1. 实验仪器准备:本次实验主要使用扭转弹簧、细杆、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
2. 样品制备:将金属杆置于扭转弹簧中,用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出杆的直径和长度,并计算出横截面积。
3. 装置校准:将扭转弹簧固定在一个转动机构上,并将预备好的样品固定在转动手柄上。
4. 实验操作:控制扭簧的扭转角度,保持恒定的转动速度,记录下杆的变形数据。
5.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出杆的杨氏模量和屈服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杆的杨氏模量为x N/m²。
2. 杆的屈服点为x N/m²。
3. 杆在未达到屈服点时表现出较好的弹性特性,但在超过其屈服点后,杆将发生塑性变形。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测量出杆的杨氏模量和屈服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金属杆具有较强的弹性和一定的塑性,但在超过其屈服点后,其将发生塑性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合理选取材料,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扭转实验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力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质,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
1. 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材料力学理论,加深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金属拉伸实验2. 金属扭转实验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三、实验原理1. 金属拉伸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 金属扭转实验: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切变模量G,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四、实验仪器1. 金属拉伸试验机2. 金属扭转试验机3. 电测仪4. 游标卡尺5. 扭角仪6. 电阻应变仪7. 百分表1. 金属拉伸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拉伸力,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
(3)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2. 金属扭转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转过程中的扭矩、扭角数据。
(3)绘制扭矩-扭角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矩、扭角数据。
(3)利用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等仪器,测量试样表面的应变。
(4)根据虎克定律,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金属拉伸实验(1)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2. 金属扭转实验(1)根据扭矩-扭角曲线,确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扭角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根据扭矩、扭角、应变数据,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扭转实验,探究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等参数。
2. 实验原理。
材料在扭转加载下,内部会产生剪切应力,而材料的剪切模量则是描述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扭转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进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3.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扭转实验机,实验样品为圆柱形,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扭转角度和扭转力矩。
4. 实验步骤。
(1)将实验样品装入扭转实验机,并调整好实验参数。
(2)施加扭转力矩,记录下扭转角度和扭转力矩的变化。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
5. 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的数值,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6.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剪切模量为xx,剪切应力为xx,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7.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了解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特点。
8.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扭转实验,深入探究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对材料力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9.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材料力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 李四,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0. 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为本次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扭转实验报告材料力实验题目:扭转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扭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扭转实验的操作技巧;3. 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扭转实验是通过施加力矩来产生扭转变形,通过测量扭转角度和应力来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
在实验中,将试样置于扭转装置中,通过扭转装置施加力矩,使试样发生扭转变形。
通过测量扭转角度和应力,可以得到材料的切应力与转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试样装置固定在扭转装置上,调整装置使试样水平放置,确保扭转装置的稳定;2. 测量试样尺寸: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试样的直径、长度等尺寸参数,以便后续计算;3. 施加力矩:通过手动或电动装置施加力矩,使试样产生扭转变形;4. 测量扭转角度:使用微量计或角度测量仪器,测量试样的扭转角度;5. 测量应力:使用应力计等设备测量试样上的应力;6. 记录数据并计算:记录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公式计算切应力和扭转角度的关系;7.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切应力与转角的曲线图,并从中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公式计算切应力与转角的关系。
绘制切应力-转角曲线图后,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力学性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在材料处于线性弹性阶段时,切应力与转角呈线性关系;2. 当材料处于屈服点之后,切应力与转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关系,材料开始出现塑性变形;3. 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切应力-转角曲线中的斜率来确定;4. 材料的韧性可以通过切应力-转角曲线中的面积来确定,面积越大,材料的韧性越好。
结论:通过扭转实验,我们可以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硬度和韧性等。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如保证试样的水平放置、测量精度等,以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判断和评价。
扭转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作者:————————————————————————————————日期: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2、绘制扭矩一扭角图;3、观察和分析上述两种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并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4、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仪器名称 数量 参数游标卡尺1 0-150mm ,精度0.02mm CTT502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扭转试验机1 最大扭矩500N ·m ,最大功率0.4kw低碳钢、铸铁 各1标准【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当达到某一值时,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es M ,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pess 43W M =τ 式中:16/3p d W π=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s T 后,改用电动快速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
这时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eb M ,低碳钢的抗扭强度为pebb 43W M =τ 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ϕ-e M 图如图1-3-2所示。
当达到图中A 点时,e M 与ϕ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s τ,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ep M ,如图1-3-3a 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pep s W M =τ经过A 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1-3-3b 所示。
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1-7c 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s T 为OϕM e ABCM epM esM eb图1-3-2 低碳钢的扭转图τsTτsTτsT(a )p T T =(b )s p T T T << (c )s T T =图1-3-3 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s p s 3d/22s d/2s s 3412d 2d 2ττπρρπτρπρρτW d T ====⎰⎰由于es s M T =,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pes s 43W M =τ无论从测矩盘上指针前进的情况,还是从自动绘图装置所绘出的曲线来看,A 点的位置不易精确判定,而B 点的位置则较为明显。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扭转试验,观察并分析不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在扭转过程中的断口特征,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剪强度等,以及不同材料在扭转破坏时的断口形态差异。
二、实验原理扭转试验是一种研究材料在扭转力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
在扭转试验中,试样的两端受到扭矩的作用,试样内部产生剪切应力。
当扭矩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将发生断裂。
通过分析断口特征,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材料- 低碳钢- 铸铁2. 实验设备- 扭转试验机- 游标卡尺-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低碳钢和铸铁材料分别加工成标准尺寸的圆柱形试样。
2. 试样安装: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中心线与试验机轴线对齐。
3. 施加扭矩:启动试验机,逐步施加扭矩,直至试样断裂。
4. 断口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断口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断口特征低碳钢在扭转试验中,断口呈现典型的杯锥形,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纤维区:位于断口的外围,呈纤维状,反映了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 放射区:位于纤维区内部,呈放射状,反映了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微裂纹扩展。
- 心部区:位于断口的中心,呈锥形,反映了材料在断裂瞬间的应力集中。
低碳钢的断口特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2. 铸铁断口特征铸铁在扭转试验中,断口呈现沿大约45°斜截面破坏,断口粗糙,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纤维区:位于断口的外围,呈纤维状,反映了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 解理区:位于纤维区内部,呈层状,反映了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解理断裂。
- 心部区:位于断口的中心,呈锥形,反映了材料在断裂瞬间的应力集中。
铸铁的断口特征表明,其抗拉强度较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3. 断口形态差异分析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试验中的断口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材料性能差异: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铸铁的抗拉强度较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金属轴向拉压和扭转实验报告_工程力学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并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 了解金属材料在扭矩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并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 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时,样品首先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之后随着载荷的增大,样品开始发生塑性形变,最终断裂。
在轴向拉伸和压缩过程中,由于样品的截面积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得到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需进行截面积的修正。
修正后的应力可以表示为:σ = F/A0,其中,F为试验时所施加的载荷,A0为试验前的原始截面积;修正后的应变可以表示为:ε = ln(L/L0),其中,L0为试验前的原始长度,L为载荷作用下试验中材料的长度。
2. 扭转试验在扭转试验中,试样在两端被夹持并扭转,当扭矩载荷增加时,试样在弹性阶段会发生弹性变形,而在塑性阶段则会发生塑性变形,最终达到破坏。
扭转弹性变形的大小与材料受到的扭转力矩、试样的几何尺寸、材质以及试验中使用的设备的刚度有关。
可以通过测量扭转角度和扭矩来得到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
三、实验内容1. 准备两根长度分别为25mm和30mm的测试圆柱材料,直径分别为6mm和8mm。
2. 对于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1)将试样夹在材料测试机上,贴上标定纸。
(2)测量原始样品的长度和直径,并计算出截面积。
(3)运行测试仪器,添加增量载荷,持续施加载荷,收集各个载荷下的抗拉性能数据。
(4)计算每个试验点的应力和应变,并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
3. 对于扭转实验: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和扭转实验,得出各个试验点的应力和应变、剪切应力和角位移数据,并绘制出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剪切应力-角位移曲线。
根据曲线分析,可以发现材料在弹性阶段是呈线性变化的,而在超过一定载荷后,就会进入塑性状态,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最终会破裂。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在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中,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出材料具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
金属拉伸扭转实验报告金属拉伸扭转实验报告引言金属材料是工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金属拉伸和扭转实验,探究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并分析其力学性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了常见的金属材料——铁。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和扭转试验机。
首先,将铁材料制成标准试样,分别用于拉伸和扭转实验。
然后,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并进行相应的拉伸和扭转实验。
拉伸实验中,逐渐增加载荷,记录下载荷与试样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扭转实验中,逐渐增加扭转力矩,记录下扭转力矩与试样扭转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拉伸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载荷的增加,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伸长量逐渐增加。
当载荷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发生断裂。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应力-应变曲线,进而计算出金属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拉伸实验了解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
扭转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扭转力矩的增加,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扭转角逐渐增加。
当扭转力矩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发生断裂。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扭转实验了解金属的抗扭性能。
综合分析通过对金属的拉伸和扭转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金属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而评估其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例如,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承受拉伸载荷的金属材料,因此需要了解金属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另外,在某些特定工况下,需要考虑金属材料的抗扭性能,以确保其在扭转载荷下的稳定性。
此外,金属的力学性能还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拉伸和扭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试样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从而了解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变化。
这对于理解金属的力学行为和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金属的拉伸和扭转实验是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金属的力学性能参数,评估其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1-2 扭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τs,抗扭强度τb。
2、测定铜棒的抗扭强度τb.3、比较低碳钢和铜棒在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二、设备及试样1、伺服电机控制扭转试验机(自行改造).2、0.02mm游标卡尺。
3、低碳钢φ10圆试件一根,画有两圈圆周线和一根轴向线。
4、铜棒铁φ10圆试件一根。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塑性材料试样安装在伺服电机驱动的扭转试验机上,以6—10º/min的主动夹头旋转速度对试样施加扭力矩,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即可得到扭转曲线(扭矩-夹头转角图线),如下图为低碳钢的部分扭转曲线。
试样变形先是弹性性的,在弹性阶段,扭矩与扭转角成线性关系。
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试样会出现屈服。
扭转曲线扭矩首次下降前的最大扭矩为上屈服扭矩T su;屈服段中最小扭矩为下屈服扭矩T sl,通常把下屈服扭矩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屈服极限τs,即:τs=τsl= T sl/W。
当试样扭断时,得到最大扭矩T b,则其抗扭强度为τb= T b/W式中W为抗扭截面模量,对实心圆截面有W=πd03/16。
铸铁为脆性材料,无屈服现象,扭矩-夹头转角图线如左图,故当其扭转试样破断时,测得最大扭矩T b,则其抗扭强度为:τb= T b/W四、实验步骤1、测量试样原始尺寸分别在标距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测量的直径,用最小直径计算抗扭截面模量.2、安装试样并保持试样轴线与扭转试验机转动中心一致。
3、低碳钢扭转破坏试验,观察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的力学现象,记录上、下屈服点扭矩值,试样扭断后,记录最大扭矩值,观察断口特征。
4、铜棒扭转破坏试验,试样扭断后,记录最大扭矩值,观察断口特征。
五、实验数据处理1、试样直径的测量与测量工具的精度一致。
2、抗扭截面模量取4位有效数字。
3、力学性能指标数值的修约要求同拉伸实验。
六、思考题1、低碳钢扭转时圆周线和轴向线如何变化?与扭转平面假设是否相符?2、如用木材或竹材制成纤维平行于轴线的圆截面试样,受扭时它们将按怎样的方式破坏?3、根据低碳钢和铜棒的破口特征,分析两种材料扭转破坏的原因?1、比较低碳钢拉伸和扭转实验,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到破坏的全过程,两者变形有何明显的区别?。
扭 转 实 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
(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
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1.a 低碳钢实验(华龙试验机)(1)量直径: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控制器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切应变1、切应变2、夹头间转角、时间的零点;根据你所安装试样的材料,在“实验方案读取”中选择“教学低碳钢试验”,并点击“加载”而确定;用键盘输入实验编号,回车确定(按Enter 键);鼠标点“开始测试”键,给试样施加扭矩;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扭矩的变化,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终止测试”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1)量直径: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s τb τb τ0d S M b M 0d用扳手顺时针旋转,夹紧试样。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也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在材料力学中,扭转试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次钢杆扭转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钢杆的扭转模量和杨氏模量,以及分析钢杆在扭转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变化。
实验原理在扭转试验中,被测试的样品将会围绕自身轴线旋转,通过施加扭力来破坏材料的组织结构,使其发生形变。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测量出扭转角度和扭矩,那么可以计算出钢杆的扭转模量,并通过这个值进一步计算出杨氏模量。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一个扭转仪、一个钢杆和一台计算机。
扭转仪由一个电机和一个夹具组成,电机可以提供恒定扭矩,夹具可以将钢杆固定住并施加扭力。
计算机用于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将钢杆放入扭转仪的夹具中并固定紧。
2. 打开计算机软件并设置扭转速率。
3. 启动扭转仪并开始扭转实验。
4. 在每个扭矩等级和相应的扭转角度处记录数据,并保存在计算机上。
5. 停止扭转仪,取出钢杆并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
6. 计算出材料的扭转模量和杨氏模量。
实验数据直径: 1.5 cm长度: 50 cm扭转速率: 2 rpm负载范围: 0-2000 N·m扭矩(N·m) 扭转角度 (弧度) 0 050 0.05100 0.10150 0.16200 0.23250 0.31300 0.41350 0.53400 0.67450 0.84500 1.04550 1.28600 1.55650 1.85700 2.20750 2.58800 3.00850 3.47900 3.97950 4.511000 5.101050 5.731100 6.411150 7.141200 7.921250 8.751300 9.631350 10.571400 11.561450 12.611500 13.721550 14.891600 16.121650 17.411700 18.761750 20.171800 21.651850 23.191900 24.791950 26.452000 28.18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钢杆的扭转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