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天津农学院

旅游景区期末论文题目: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学生姓名敬昕

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

专业班级2010 级旅游管理专业1 班

指导教师邵逸甫

成绩评定

2013 年6月

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敬昕

(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中文摘要: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 1878 平方公里,总人口 86 万。1986 年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 年撤县建市。之

后,相继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四川

省重点旅游城市。阆中以“风水古城”著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

到世人关注,来阆观光旅游者呈几何级数递增,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已成为阆中支柱产业之一。2012 年,阆中古城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

旅游度假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古城创 5A 总体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本文

就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突出阆中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阆中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风水古城;

一.阆中市概述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向低ft区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5°41′~106° 24′,北纬31°22′~31°51′之间。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

为巴国最后一个首都(巴国在历史上共四个首都——重庆、合川、丰都、阆中)。公元前 314 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 19 年,至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

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地”、“天下第一江ft”、“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1986 年,国务院公布确认阆中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1991 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

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市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景秀丽多彩,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唐代大诗人杜甫游览阆中之后更是留下了“阆中盛事可断肠,阆中城南天下稀” 的千古绝唱。阆中素有“阆苑仙景”、“风水宝地”之誉。古有“锦屏春晓”、

“嘉陵秋水”、“云台仙风”、“梁ft戴雪”等十大景观,今有享誉“嘉陵第一江

ft”的锦屏ft、“洞天佛地”的东ft园林、“君王台榭枕巴ft”的滕王阁、占地

三千亩的蟠龙ft森林公园和即将开发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金沙湖,自然形成了一

幅秀美的画卷。

阆中古迹众多。既有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 3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光楼、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清代考棚(贡院)、天宫院、清真寺等 1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地市级、县级文物保护点 200 多处。尤其是阆中古城,与云南丽江、ft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中国四大古城,至今保存的是唐宋格局、明清建筑,面积达 1.78 平方公里,百余条古街古巷和数百栋古院,结构精巧,布局严谨,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一大奇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城市布局的传统风水理念,被建筑学家定为“风水古城”。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巴渝文化、天文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丝绸文化、醋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互相映衬,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景观,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发展的典范”。如张飞庙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贡院是科举文化的具体展现,有道教道观 2 处,佛教寺庙 22 处,天主教堂1 处,巴巴寺被称为东方伊斯兰教“圣地”。此外,阆中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巴渝舞、造字舞、天象舞、玄观舞、醋神舞等舞韵古朴、神奇、典雅,绚丽多彩的川北灯戏和川北皮影曾多次走出国门,享誉海外。

二.阆中市旅游发展现状

2.1 旅游环境得到优化

近年来,阆中市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打造精品景区景点,着力培育旅游“亮点”,使旅游业看点更多,“靓”点更亮,人气更旺,从而城市品味和旅游档次得到快速提升。2008 年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63 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9.4 亿元,同比增长 8.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

13.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100%,城市建成区噪声平均值 56.2 分贝,空气污染指数 49,城市饮用水达标 100%,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673 公顷,园林绿化面积 587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0.3%,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2.2旅游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阆中高舞旅游龙头,以“把阆中建成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为奋斗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建成了一批上档次的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成功创建了古城国家 4A 级风景区,启动了天宫院民俗风水旅游,旅游景区景点明显增多,游乐功能日臻完善,宾馆和旅行社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2008 年末,全市拥有上海大众假日酒店、桃园国际大酒店等星级酒店 13 家,其中三星级宾馆 4 家,古民居

客栈 52 家,各类社会宾馆 120 家,餐饮名店 20 余家,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 10 多处,旅游商品经营店 200 多家。

2.3旅游品牌得到彰显

阆中市以川、陕、甘、渝四省(市)三国旅游精品线路在阆启动为契机,加强区域合作,构建起“川陕甘渝”大旅游圈,并主动出击,赴上海、成都、重庆及日本等地举行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此外,央视“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组赴阆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我在阆中等你”主题文艺晚会在四川卫视播出反响良好。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和媒体的广为宣传,阆中旅游特色资源得以彰显,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 年,阆中位居四川“十大宜居城市之首”, 2008 年,阆中古城成功入选“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近三年来,阆中共接待游客454.7 万人次,年均增长 1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5.47 亿元,年均增长16.4%。

2.4市民幸福指数攀升

一是民生改善方面。2008 年,市委、市府对古城 280 多处旱厕进行了全面改造,对古城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为古城居民安装了天然气,开通了光纤网络,实施了管线地埋工程;对古城居民重点实施就业援助,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旅游的健康发展。二是居民收入方面。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就业 9 万多人。依托日益扩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做大做强以食品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张飞牛肉、保宁醋等食品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产值、利润和税金连年翻番;以张飞牛肉、蚕丝被等旅游商品为依托,共建立肉牛养殖小区 15 个、蚕桑基地 30 个,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 余元。

三.阆中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阆中市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同为中国四大古城,云南丽江、ft西平遥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稳步提升,但阆中古城在申遗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阆中色旅游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阆中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3.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阆中基本是在 2005 年后才开始发力旅游市场,而平遥和丽江在这时已经尝到旅游产业带来的甜头了。起步晚,发展慢死制约阆中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3.2交通设施落后

相比于中国其他四大古城而言,平遥县有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汾屯公路、108 国道和东夏线穿境而过,距省城太原90 公里,距首都北京600 公里;丽江有丽江机场,大丽铁路、214 国道由南至北穿境而过,大理到丽江的高速路已开工建设,马上要新建的还有丽攀高速公路。而阆中与外界的交流就靠着一条212 国道,这无疑是影响阆中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3.3旅游宣传不到位

阆中是我国春节文化之乡[2010]、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1]、世界千年古县[2006]、四川省园林城市[2013],虽然有这么多的国字号头衔,但由于旅游宣传的落后,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也没几个人知道,更不用说远在他乡的外地人了。

3.4社会群众的支持力度

阆中人民对于旅游的支持热情不够,原因就在于旅游业给人民群众没有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初了街道两侧变的好看了貌似就没什么好处了,并且市民的素质也亟待提高,给外地旅游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5.旅游类型单一,游览方式以观光型为主:全是古建筑、古遗迹的旅游类型,旅游类型单调乏味。

四.针对阆中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4.1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城市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阆中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奋斗目标,将阆中古城创建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有力抓手和载体,而且这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目前必须全面推进,加快实施。其中,12 平方公里创建区域内的内外部交通体系建设、夜休闲娱乐项目开发、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高星级酒店创星等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4.2加强古城核心区商业规划引导及日常规范管理,打造古城旅游名片

阆中古城是阆中市旅游的重要名片之一,自实施步行街管理以来,古城恢复了她应有的宁静与闲适。但从黄金周市场来看,业态引导和日常管理急需加强。借鉴其它景区经验,在古城核心街道实施经营准入制度,组建商业审批组,对店铺装修、经营项目是否具有文化性和景观性进行前置许可,合格后才予以

颁发工商执照;对核心街道之外的古街商业进行引导,根据不同街道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街区,进而调控古城景区商业行为。建立古城景区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执法和日常监督,实现古城景区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品牌化。鉴于 2013 年5 月份“凤凰旅游事件”,政府与民争利日益严重,希望阆中市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问题。

4.3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环线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其ft水城相依相融的完美格局、快速通道连接的淳风寺和天宫院、全长 79 公里的构溪湿地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观古镇等景区景点

交相辉映。目前,应加快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开通景区间旅游公交,尽早实现统一管理和运营,建设完备的自驾车旅游导识系统,形成精品旅游环线,将古城核心景区客源“输送”至各大景区,促进阆中旅游“全面开花”。4.4拓展宣传营销渠道,做足阆中旅游市场。

继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创新营销方式,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并结合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无孔不入的趋势,加强网络营销,建立官方微博,做好中远程高端客源市场开发,进而提升阆中旅游深度影响力。力促阆中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旅游电子商务品牌企业居前三位的携程网、去哪儿网和芒果网“联姻”,抢占网络资源,使我市旅游业向成熟化、前沿化迈进。

4.5建立旅游三产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增强游客满意度

根据调查,游客对阆中市总体印象满意率仅为 75%。其中对停车、住宿、餐饮、购物的满意率偏低,这对阆中市旅游三产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统计,阆中市现有星级酒店 11 家,建成但未评星的高档酒店 4 家,社会宾馆120 家,洗脚房、茶坊、酒吧、社会餐饮、歌城上千家,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旅游市场,建议采取“执法检查+质量培训+协会引导”的三合一模式,成立由文旅、工商、安监、卫生、城管等单位联合组建的阆中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形成长效机制,凝成市场强势监管合力。继续实施“三名战略”,加大三产服务培训力度,在各个服务行业开展服务大提升活动。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加强约束自律,切实提升阆中旅游游客满意度。

综上所述,阆中市作为我国 21 世界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阆中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旅游业----阆中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 对阆中市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M]. 四川省信息公开网 2010 年 6 月 4 号

[2]宋俊.古城阆中(旅游常识读本)[M].成都: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年

[3]袁庭栋.巴蜀文化志[M].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年5 月

天津农学院《旅游景区管理》学期论文评阅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