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读书报告

史贤慧 2012级对外汉语专业 120103031 地球上70%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而人类的生活轨迹主要是在陆地上,自古至今大部分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素时大都仅仅从陆地因素出发,很少考虑到海洋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固然是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从现在的视角来回顾我们的历史进程,海洋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略,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马汉则在这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系统的探讨了海权对欧洲和美洲历史发展的影响。当然读史是为了明鉴,在读完整本书后自己有点小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海洋广阔而神秘,在人类还未诞生之前便已形成,海洋充满生机,为人类的出现、发展提供条件。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并保护生产资料,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海洋中孕育了数不尽的生命资源,而这些生命资源远比陆地生猛的动物更让人类喜爱,人类早期的渔猎时代便是以海洋为依托,在海洋中谋求生存出路是人类祖先繁衍生息的必修课。欧洲大陆的生命衍息则是在海洋中孕育而出,并且依存于海洋,没有海洋,我们很难想象欧洲文明如何得以延续。在今天社会,物质资料如此丰富,海洋是否已失去其作用。很显然,海权在当今社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已不仅仅体现在为人类提供直接的食物方面。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能源,而作为地球十分之三的陆地上的能源资源能否满足急剧膨胀发展的世界人口的生存需要让

人类各领域的专家产生怀疑,如何为人类储备生存资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发展,人类将目光投注于海洋,海洋不辜负人类的期望,给了人类巨大的惊喜,海底的化石燃料、各种湿地沼泽能源、海底化学元素等等,这些资源静静的沉淀在海洋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无疑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海权提供沟通世界的交通,海运的发展促进世界贸易往来。在新航路开辟以前,大陆孤立存在,彼此互相隔绝,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世界的交流沟通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航路的开辟更加离不开海权,海权为航海交通提供天然的航线,成为大陆之间交流的枢纽。如今,海权则更在海运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海权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谁掌握了海洋控制权,谁在世界贸易中便有了说话权,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资本。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美国一直阻挠中国解决南海问题以及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这二者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海权问题上。我们都知道政治最终为经济服务,美国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政治策略反映在经济上就是海权控制问题。美国在世界称霸凭借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其经济发展海运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掌握了世界海权的大部分领域,这为美国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限制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会使得中国的海权范围扩大,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产生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当然就会对中国的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竭尽全力”。这也是美国自二十世纪开始限制中国海权、封锁中国通往太平洋之路,不断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各盟国的合作,

扩充海军的军备,并且阻止中国发展蓝水海军,尽可能地拖延中国跨入海军强国之列的时间的原因。

三、海权对殖民地的影响。世界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联系,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也开始初步发展,为了更多的市场,更多的原材料,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抢占市场的狂潮。凭借海权优势,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殖民地霸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殖民地,随后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也与海权的发展离不开。而当时作为殖民地的牺牲者——中国则在海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劣势,明清闭关锁国,中国人自己将大陆与海洋的联系切断,将自己固守于“泱泱大国”的囚牢中,而且还洋洋自得于大国物产富饶,富饶的陆地资源并没有为中国带来更进一步的发展,反而成为西方殖民者抢夺的必争之地。与世界隔绝,这早已让中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文明进步,当大不列颠帝国远航而来打进“泱泱大国”的内部,中国人却依然懵懂无知,最终陷入殖民地的漩涡而无法自拔。世界在海权的作用下向前进,而中国封闭大门将大海隔绝在外,自以为屏障牢不可破,却禁不起大炮的一声炮响,何其悲哀!而今的中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再固步自封,敞开胸怀,拥抱大海,积极利用海权,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与世界贸易往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

海权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对外交往,对海权的控制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因此,对海权问题的争夺也必将成为今后世界政治的话题。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三、中国海权扩展原则——永不称霸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中国海权问题及认识 ——以中日海权争端为例 摘要:近年,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了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试图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在如此背景下,中国海权争端不断,本文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分析当前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我国要重视主权宣示,加强双边谈判并且加快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关键词:钓鱼岛;海权争端;海洋权益;陆海统筹 一、我国出现海权争端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美国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并且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甚至以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为由主张把监控网覆盖至太平洋。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海洋权益指正必定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 在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中,我国存在双边或多边争议海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面积的52%。另外,再者三个海域汇总约有7400多公里的海上界限分别需要与八个海上邻国进行海洋划界。如此多的海域划界争端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主张的新趋势必然对我国带来新的威胁,必将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增添新的内容,使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由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管辖、最先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且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地图所承认。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成冲绳岛。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谋侵占钓鱼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合法化,引发了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签订投降书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

我们的小组研究的课题是:细读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部分章节后的思考,400年前的情况是陆上道路少且又不好,并且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海上运输较之陆路运输有更明显的优势,方便,便宜,而且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殖民地港口和海外殖民地必不可少,所以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汉在书中提出“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而如今的海权有了新的意义,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政治方面:一个新的时代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发展经济必先发展海洋,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对于海权的研究必不可少。 我们小组研究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第一章‘海权组成因素的探讨’之影响各国的海权的主要条件,条件可以列举如下:1.地理位置2.自然结构3.领土范围4.人口5.民族特点6政府的性质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结构 1.地理位置 如果一个国家所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其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个以大陆为界的国家具有更有利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本身就可以促使海军力量集中或分散。以英国和法国为例,英国过去曾经多次受到法国与北海和波罗的海一些海上强国联盟的威胁,而英国位于唐斯英吉利海峡的舰队,甚至位于布雷斯特外海的英国舰队都占据了内线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使英国联合舰队迅速反击想寻机通过英吉利海峡与其盟国汇合的敌人。而除此之外,大自然还为英国舰队提供了较好的港口,和一条安全的可以靠近的海岸。而法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法国的位置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

谈对中国海权的认识和深醒

谈对中国海权的认识和深醒 当今地球上,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事用海洋开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泉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又是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还上句是力量的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争议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发,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中国特色的“海权”影视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有的学者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北京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其住户要代表性的观点有: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尤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的海军问题;经济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保护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发展海权可以增强中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分享海权利益的能力。人类历史上曾经强撑和目前仍然枪声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过或者仍然拥有着海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海权”对于中国人,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争取海权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面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在南海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与我国,但却为他国所强占,而这些海域里的资源,也被他国抢先开发。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共同开发”,但这种让步的结果只会助长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所以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尽管和平解决是主要途径,但我们绝不能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 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亦即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在现代条件下,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还包括夺取该海域上空的制空权,并需综合使用海军各种作战兵力兵器和多种作战样式才能达到。 海权 海权应该从中性的角度定义为“一个国家在海洋空间的能力和影响力”。这种能力和影响力,既可以是海上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也可以是海上非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不同的海上力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制海权只是海上影响力的一种,虽然重要,但不是海权的全部。这样定义的海权,是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单一概念。其特点是,把海权概念从军事学、战略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中国的海权该如何发展?作者认为:(1)要正确定位海权在中国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如果说中国的发展包括海洋空间和大陆空间的发展的话,那么,大陆空间的发展将始终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中国要从一个濒海的大陆型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陆型国家,或带有一些海洋国家特点的大陆型国家,但中国不可能变成像英国或日本那样的海洋国家,也不可能变成像美国那样把控制全球重要海上通道作为全球战略目标的超级大国。(2)鉴于郑和下西洋和甲午海战的教训,中国有必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发展海权的根本出发点。(3)海权发展必须以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基础,海军等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比例增加投入。(4)优先发展海上经济力量,优先发展利用、开发海上资源的能力,从一个濒海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适当发展一定程度的保卫和控制“四海一峡”的海军能力。(6)重视发展与重要濒海国家、海峡要道国家的合作关系,其中要优先发展与“六海”、“六道”濒临国家的关系,用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力来弥补海上力量的不足。(7)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使人们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8)借助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与海权大国的合作,用先有的国际机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中国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 ★现在有很多人总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淆~所以我就把这个常识发一下。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 1793-1812》和《海军战略》,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在海洋权益日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的今天,从维护国家利益、推进民族复兴与发展的角度,研读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对于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国家与民族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一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第Ⅰ卷(共35小题,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 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 25.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上述材料表明:() A.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B.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 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 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26.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 C.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 D.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2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28.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说明() A.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B.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 C.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D.自宋以后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 29.据时人记载:“虽有永不加赋之祖训(指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曾颁布命令,规定自康熙五十年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而官吏相沿,巧设名目,十年以来,田赋之暗于旧者,已不啻二三倍。”据此推测应发生在()

大国海权

1779到1782年在欧洲海域进行了海战,英国保卫了直布罗陀海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时英军的守备部队7000人,而他的对手共有3·3万人,英军的战斗力看起来不及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军,然而英军取得胜利与英军他们坚定的意志,还有熟练的航海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联军的优柔寡断松散无力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战争是多变的,是难以预料的,瞬息万变的。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并不能仅仅依靠双方军事实力的,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虽然现代战争形势是信息化战争,但战争终究是人与人的战争,人的行为影响战争形势的发展。就像英军在战争的表现一样,每一位成员都要团结出来,掌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尽一切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决定了日本惨败的命运。今天美国人认为应该感谢马汉,是他在一百多年前为美国的繁荣强大指明了方向。有人曾说,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得到了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强大的大陆资源,治理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说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它可以被界定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益,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中国的海权矛盾,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海权矛盾 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的争端首先是中国与日本的之间海权争议。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及东海的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其次就是中国与朝韩海权争议,中韩在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有3000平方公里争议海域。 中国和东南亚的海权矛盾 我国一东南亚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多。越南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回顾历史,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一方面,随着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须开拓国际贸易和海外市场,以解决国内产品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匮乏,使资本主义国家须重新去瓜分世界,利用海上战争向海外扩张,以获取足够的海外资源。为贸易而向海外拓殖,为拓殖而拼命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发展近代海军并未能真正看清楚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企图重新关上国门的较低层面的军事防御对策。 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海权,既不是为了抢占海外资源,更不是要寻求侵略和扩张,而是基于近代以来海上屈辱的历史顿悟,以及来自于现实中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反应,中国发展海权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1200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但是,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中国海上地缘环境始终陷于封闭被动的状态,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资源部分被他国染指开采。中国面临着领土统一问题和多种海洋争端:与东南亚国家南沙岛屿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大陆架划界争议等。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加上一些国家的强权干预,这些问题日趋复杂和严峻,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而同时,海上战略环境更不容乐观,进出大洋的第一岛链已成海上强国合围之势,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海上生命线受控于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光靠紧盯现实存在的客观矛盾,更要靠发展海权的主观努力,靠逐步渗透到每个国民心中的海洋观、海权观。当前,扞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主要在海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以及对中国建设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因素也主要在海上。中国发展海权,是基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紧迫性,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扞卫海洋权益的客观需求。 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

2020届广东省珠海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珠海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文综历史试题 24.“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 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 A .王权的至高无上 B .工权的神化 C .世袭制取代样让制 D .统治的长治久安 25.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 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 B .士族政治日渐式微 C .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 D .中央机构陷入混乱 26.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 .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 C .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 D .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27.下表为不同史料对明嘉靖年间宫人谋杀皇帝事件的记载。据此可知 A .历史笔记有补正史不足之用 B .历史笔记所记内容真伪杂糅,难以分辨 C .历史笔记抄袭正史,价值不大 D .正史虽不及笔记全而但史料价值更高 28.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褆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 大字。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

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 C.中外和好局而形成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 29.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口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30.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31.下列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 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B.中煲关系逐渐实现正常化 C.中国奉行“‘边倒”外交政策D.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32.最初罗马法只适用于享有公民权的罗马市民,从屋大维开始,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逐渐享有罗马公民权。公民权的普及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罗马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仿效罗马的宪政制度,建立起类似岁马公民大会、元老院的机构。公民权的普及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国际海权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洋与国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海洋而屹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 一、海权的重要意义 (1)海权对我国的经济意义 海洋,是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陆地资源不断被消耗,因此海洋资源显得特别重要。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对海上通道有控制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势头强劲。中国也不例外,海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地位上升。 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石油需求量将有3/4依靠进口。总之,海权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海权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海洋属于领海,坚决捍卫海权,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为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从而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中国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中国海权得以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地国际政治地位和政治安全,提升我国国际事务影响力。 (3)海权对我国的安全意义 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只有捍卫我国合法的海权,才能保卫我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才能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只有维护我国正当的海权才能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如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才能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中国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海洋对于我国安全的构建是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加强我国海洋建设的建议 (1)提高海军整体水平 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军关乎中国的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加强海洋建设,需要加强海军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海权》读书笔记

《中国海权》读书笔记 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叹其无垠 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中国人, 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浮 于海,而今人呢?海权是什么?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 行动自由权。张世平 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叹其无垠 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中国人, 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 浮于海,”而今人呢? 海权是什么? “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张世平(《中国海权》作者)如是说。 大一的第一个长假,一本《中国海权》陪我度过,使我增长了见识,认清了方向。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人类 提供,并将长期地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海洋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领域,海洋事业方兴未艾。 中国之所以需要海权,简言之,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 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中国古代 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

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美国战略家A。T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说:“谁拥有优势 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沃尔特。雷利(英国)说:“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 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 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中国需 要海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国需要海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制海权就是海洋利益 的根本保证。海权的获得有多种方法,战争胁迫是基本手段。荷 兰“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等都曾是获取海权的主要工具,但战争胁迫不 是长久之计,要维护国家海权,还是要靠本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强 大的海上力量来掌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拥有海权的最 高境界。 中国海权是一个漫长的建设实践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 代人的不懈努力。身为国防生,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成为建设中国 海权的接班人。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高科技不断发展,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立起强大的海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做 出自己的贡献。 读了《中国海权》,我才知道,我们的国家任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海”问题严重,我们有那么多的海洋领土被他国无理

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1]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被列入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项目。“海洋国家”、“海上生命线”成为日本政府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指针。日本积极筹建“西太平洋海岛诸国家会议”,把帕老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甚至台湾囊括其中。还在2000年在东京召开“太平洋·岛国首脑会议”上,提出“太平洋新天地外交”的方针。[2]所有这些,都集中指向日本对海洋扩展的急迫心理和重视程度,从而与邻国的海洋权利争端呈现上升趋势。 一、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域划界问题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各国可管辖的海洋范围大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署经济区几个层次。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海域,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不存在争议,比如我国渤海。领海是指一国陆地领土或内水相临接的海域,宽度最大为12海里,同样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毗连区是指连接领海并在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沿海国在毗连区只有特定的管辖权。大陆架是指从海岸低潮线起,海底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向海洋方向倾斜延伸,直到坡度发生显著增大的转折处为止的海床。专署经济区是和大陆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洋新概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从领海基线起的200海里划为沿海国经济专署区,成为界于领海和公海之间的一个特点区域。正是专署经济区的出现使各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纠纷,其中和日本海洋发展观密切联系的就是东海的划界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是规定了经济专署区的范围,并没有对纠纷区域给出具体解决方法。因此各国由于海岸线、海底地貌等情况千差万别,海域划界纠纷一直呈现增长趋势。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划界原则分别是:“大陆架自然延伸法”,以海底大陆架外缘边界为划分争议海域标准;“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海域的划分应该与海岸线长度成比例;“200海里原则法”,不论大陆架是否延伸一律按200海里标准划分;“中间线法”,共同海域不足400海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47里的水域按中间线划分。[3] 东海介于北纬23度至33度10分,东经117度11分至131度之间,是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所围绕的一个边缘海。东北部以对马海峡,西南部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读书报告 史贤慧 2012级对外汉语专业 120103031 地球上70%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而人类的生活轨迹主要是在陆地上,自古至今大部分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素时大都仅仅从陆地因素出发,很少考虑到海洋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固然是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从现在的视角来回顾我们的历史进程,海洋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略,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马汉则在这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系统的探讨了海权对欧洲和美洲历史发展的影响。当然读史是为了明鉴,在读完整本书后自己有点小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海洋广阔而神秘,在人类还未诞生之前便已形成,海洋充满生机,为人类的出现、发展提供条件。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并保护生产资料,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海洋中孕育了数不尽的生命资源,而这些生命资源远比陆地生猛的动物更让人类喜爱,人类早期的渔猎时代便是以海洋为依托,在海洋中谋求生存出路是人类祖先繁衍生息的必修课。欧洲大陆的生命衍息则是在海洋中孕育而出,并且依存于海洋,没有海洋,我们很难想象欧洲文明如何得以延续。在今天社会,物质资料如此丰富,海洋是否已失去其作用。很显然,海权在当今社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已不仅仅体现在为人类提供直接的食物方面。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能源,而作为地球十分之三的陆地上的能源资源能否满足急剧膨胀发展的世界人口的生存需要让

人类各领域的专家产生怀疑,如何为人类储备生存资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发展,人类将目光投注于海洋,海洋不辜负人类的期望,给了人类巨大的惊喜,海底的化石燃料、各种湿地沼泽能源、海底化学元素等等,这些资源静静的沉淀在海洋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无疑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海权提供沟通世界的交通,海运的发展促进世界贸易往来。在新航路开辟以前,大陆孤立存在,彼此互相隔绝,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世界的交流沟通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航路的开辟更加离不开海权,海权为航海交通提供天然的航线,成为大陆之间交流的枢纽。如今,海权则更在海运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海权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谁掌握了海洋控制权,谁在世界贸易中便有了说话权,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资本。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美国一直阻挠中国解决南海问题以及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这二者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海权问题上。我们都知道政治最终为经济服务,美国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政治策略反映在经济上就是海权控制问题。美国在世界称霸凭借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其经济发展海运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掌握了世界海权的大部分领域,这为美国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限制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会使得中国的海权范围扩大,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产生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当然就会对中国的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竭尽全力”。这也是美国自二十世纪开始限制中国海权、封锁中国通往太平洋之路,不断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各盟国的合作,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摘要: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 关键字:海权海禁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远海利益维护 正文: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饱受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历史。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海权”在这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我国对海权认知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反抗列强侵略的艰难历程。 清朝前期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是一个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陆地大国自秦朝以来至清前期这两千多年间对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因此在这一阶段历朝历代均把防御重点放在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上由此我们建立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来御敌于国门之外。万里长城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我国陆地防御体系的确立。在海洋方向虽有诸多邻国受限他们的国力与当时的于航海技术这些国家均无法对我国构成实质性地威胁,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对海防仅停留在拒敌于海岸的认知上,于是就有了海禁的政策。在海禁的政策下我国的航海技术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为后来无力抵抗来自海上的入侵埋下祸根。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对对外贸易的需求量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到了清朝晚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对海权的认知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的同期水平。 一八四零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海禁的海防体系彻底瓦解,开始转变为近岸防御。此后海防的观念逐步受到重视。一八七四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

中国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论文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然而,如果中国没有控制海洋的权力,即“海权”,那么即使如今拥有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无法永远保持海洋资源资源的控制权。尤其,中国仰赖能源和外贸,不容有断炊之虞,如何“确保海上重要战略通道安全”,成为中国建军备力最为紧迫的任务。此外,中国有着广袤的海洋权益,但并非得到了很好的主张及维护,如今,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对我国领海、岛屿的争夺变得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南沙群岛、钓鱼岛局势更显得紧张,而我国缺乏远洋作战能力,维护海疆的巩固与安宁成了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虽然我国派出大型渔政执法船远洋执法宣布主权,但人所皆知,执法船毕竟只是行政执法,一旦犯我海疆的外国军舰铤而走险的开火,渔政执法船是没有招架之力的,何况南沙群岛的大量岛礁都被外国占领,钓鱼岛也实际为日本控制,中国政府要真正的收复那些被占岛屿,以及在领海有效的进行巡航监管,在国际社会中彰显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慑力,都不可回避的提到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陆地资源已开采数百年,日益枯竭。从现有储量看,铅、锡、锌、石油、天然气、铜、金等数十种矿产,只够开采30^60年左右。但海洋资源的开发目前还不到1%。而50年后,世界资源的消耗量将是现在的3倍,海洋资源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资源。随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我国海洋领土问题,我国的海权面临着严厉的挑战。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国家对南海的认知度愈演愈烈,尤其越南和菲律宾,更变本加厉的搅动南海格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底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知程度、以及它在未来巨大作用,越来越强烈得吸引着周边国家的眼球,这也是有关国家对南海海海域的野心越发的强烈根本之所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2007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 2007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