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9年3月3日

2008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高平台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5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7.70亿元,增长17.0%,占生产总值的45.1%,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下降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259元,比上年增加4920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1%。

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表1 单位:%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0.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4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73千公顷,增加0.7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2.01千公顷,增加1.3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643.05千公顷,增加34.4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14.4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全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表2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71.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2.99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8万吨,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4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12.51亿元,增长21.9%。工业产品销售率95.97%。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表3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表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9.54,比上年提高9.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7.48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102.55亿元,下降3.5%;实现税金64.93亿元,增长17.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335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9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1%和1.43倍。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3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3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城镇投资1786.44亿元,增长33.3%;非公有制单位投资971.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3.75亿元,增长1.33倍;第二产业投资369.74亿元,增长24.3%。其中工业投资356.12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投资1392.95亿元,增长34.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0.10亿元,增长39.4%;商品房销售面积758.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0%;商品房销售额317.56亿元,增长12.7%。

2008年重点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表5 单位:亿元

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54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4%。

2008年“四区两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表6 单位:亿元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22.2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0.4%。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023.24万平方米,竣工率15.9%。共有111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53.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1043.78亿元,增长25.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0.52亿元,增长23.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21.34亿元,增长2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27亿元,增长27.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15.1%。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9%,书报杂志类增长6.3%,日用品类增长2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6%,通讯器材类下降2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金银珠宝类增长44.6%,汽车类增长29.1%。

六、对外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70.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出口44.71亿美元,增长28.8%;进口25.69亿美元,增长35.9%。实现贸易顺差19.02亿美元。

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52.27亿美元,增长22.9%;加工贸易进出口13.12亿美元,增长42.5%。分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进出口34.39亿美元,增长41.9%;外

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私营企业进出口18.23亿美元,增长14.4%。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0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8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7亿美元,增长2.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交通运输总周转量352.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铁路210.18亿吨公里,增长11.2%;公路132.32亿吨公里,增长15.5%;民航9.74亿吨公里,增长1.3%。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货物发送量605万吨,增长10.0%;公路客运量8820万人次,增长4.0%,货运量12702万吨,增长13.0%;民航旅客吞吐量1192.20万人次,增长5.0%,货物吞吐量11.70万吨,增长5.0%。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9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07亿元,增长9.9%;电信业务收入83.65 亿元,增长 13.7%。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国外游客63万人次,下降38.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3.52亿元,增长2.7%,其中外汇收入3.59亿美元,下降33.8%。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3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0.2%、

16.3%、20.4%和21.7%。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6.99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43亿元,增长13.3%;教育支出32.90亿元,增长2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61亿元,增长1.21倍;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72亿元,增长30.1%;农林水事务支出11.12亿元,增长29.9%;环境保护支出3.23亿元,增长51.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不含外资银行)5711.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84.93亿元,增长29.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04.41亿元,增长2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35.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其中,短期贷款1028.76亿元,增长23.0%;中长期贷款1868.76亿元,增长21.1%。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0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累计现金支出77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累计货币净回笼240.42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7450.91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股票成交额6334.82亿元,下降38.0%;基金成交额74.90亿元,下降48.6%;债券成交额13.65

亿元,增长2.15倍。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1家,上市总股本88.25亿元。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133.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4%。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4家,保险机构411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79家。全年保费收入1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35亿元,增长8.4%;人身险保费收入82.10亿元,增长50.7%。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11.28亿元和14.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9%和24.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70项,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94项,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0家,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科技示范乡镇10个,

实施区县工业科技引导项目13个。全年争取国家、省资金1.2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24.3亿元。全年申请专利量9584件,专利授权量3285件。

全年西安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5978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272.25万人,教职工19.52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91.7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7.8%。其中研究生培养单位44个,招收研究生2.13万人,在学研究生6.57万人;普通高校48所,招生19.31万人,在校学生60.10万人,毕业生15.82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共389所,招生17.21万人,在校生44.93万人;普通初中259所,招生10.98万人,在校生34.27万人,毕业生11.75万人;小学1781所,招生8.33万人,在校生54.66万人,毕业生10.58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5%和99.53%;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819所(个),招生16.58万人,在校生42.0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博物馆45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77场次。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2座、广播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35%、99.37%。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10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4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6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46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71.77万人,实际参合率96.20%,覆盖面为100%。

全年成功举办了266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40处。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55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0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169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380个。全年西安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有116人次获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7.5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32.92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4.60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8.47万人,出生率为10.15‰;死亡人口4.65万人,死亡率为5.57‰;全年净增人口6.9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8‰。城镇人口565.16万人,占67.48%;乡村人口272.36万人,占32.5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72.30万人,比上年增长1.1%。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64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实际增长12.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6.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4.97平方米。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3.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13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55.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2.4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47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78.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5.55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98.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5.90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4.47万人。

全市福利企业112家。全年共发行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47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4.84亿元。新增道路面积380万平方米,新建10

座人行天桥,建成82个城市小绿地广场、200座公厕、10座垃圾压缩站。全年完成93条街巷路灯改造、65条街巷路面改造、84条道路破损整治和100个公交港湾改造。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80万户,总供气量80200万立方米,新增集中供热1054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造林1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出租汽车拥有量达13007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301天,比上年增加7天,创有记录以来最佳。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9.5万吨/日,比上年增加30万吨/日;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比上年下降15.7%,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比上年下降3.9%。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8.1分贝。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138起,比上年下降27.2%;死亡591人,下降8.8%;直接经济损失2801.99万元,下降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7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普遍下降,其中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7.2%、8.8%、18.0%和1.2%。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真题】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有答案)

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若实数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a﹣b=0B.a+b=0C.ab=1D.ab=﹣1 2.下面图形中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A.B. C.D. 3.把图中阴影部分的小正方形移动一个,使它与其余四个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组成一个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新图形,这样的移法,正确的是() A.6→3B.7→16C.7→8D.6→15 4.已知点P(a,3+a)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3C.﹣3<a<0D.a<﹣3 5.已知正比例函数y=(2t﹣1)x的图象上一点(x1,y1),且x1y1<0,那么t的取值范围是()A.t<0.5B.t>0.5 C.t<0.5或t>0.5D.不确定 6.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一定满足的等式是() A.α+β=180°B.α+β=90°C.β=3αD.α﹣β=90° 7.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字28应标在()

A.第7个正方形的右下角B.第7个正方形的左下角 C.第8个正方形左下角D.第8个正方形的右下角 8.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点B在⊙O上,且cos B=,则下列量中,值会发生变化的量是() A.∠B的度数B.BC的长C.AC的长D.的长 9.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A.S12+S22=S32B.S1+S2>S3 C.S1+S2<S3D.S1+S2=S3 10.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x﹣1013 y﹣1353 A.x=0B.x=1C.x=1.5D.x=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1.比较大小:﹣2﹣7 12.计算:90°23′﹣36°12′=. 13.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9的平方根等于( ) A.?9 B.3 C.±3 D.±9 2. 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北偏东30° B.电影票5排8号 C.东经118°,北纬40° D.希望路25号 3. 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收尾顺次连接,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 B.2、3、4 C.5、12、13 D.6、7、8 4. 匀速地向一个容器内注水,在注满水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容器可能是( ) A. B. C. D. 5.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成绩的平均数x 与方差s 2如下表所示: ) A.乙 B.甲 C.丁 D.丙 6.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C.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CD D.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 若点M(a +3,?2a ?4)在x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 A.(5,?0) B.(0,??10) C.(0,?5) D.(10,?0) 8.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EAC =40°,则∠1的度数为( ) A.85° B.95° C.80° D.105° 9. 函数y =kx +b(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kx ?b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 A.第二象限 B.第一象限 C.第四象限 D. 第三象限 10. 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m ,n ,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m ?n =am ?bn ,若2?(?3)=8,5?3=?1,则(?3)?(?2)的值为( ) A.?1 B.1 C.6 D.?6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如图,△ABC 被撕去了一角,经测量得∠A =66°,∠B =23°,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西安的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的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如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就意味着经济的发达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又时刻决定着西安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的健康,可谓是休戚相关 根据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陕西的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滑趋势。西安市的经济增长亦是如此。但随着2013年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向好,预计西安市在投资、消费、出口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经济增速将出现显著回升。 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 2010年以来西安市生产总值增速与陕西省、全国水平比较 2012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各区(县)生产总值及增速

从上图可以得出西安的经济虽然还不是很发达,却一直处于发展和壮大当中,虽然陕西整体是下滑趋势的,但是发展势头喜人 根据调查显示西安的三次产业比重为6.8%、56.1%和37%,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构建陕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步伐加快。2012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4.6%、14.8%和11%,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56.1%和37%。虽然依旧依靠着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进行经济拉动,可是第三产业的良性增长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其出现了以第三产业为带头的投资的兴起,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对于农业的重视,使其实现了九年的连续丰收,总产量达到1245万吨,水果总产量超过1400万吨。改善了人民生活的环境 不可忽视的是建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西安经济开发区为西安的经济贡献,同年6月设立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经开区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从落后的第二产业向着有科技含量的一批高新产业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城市的格调。 但西安的发展不可否认的还是比较落后,同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南京的发展就比他好上许多,在产业结构对比中,无疑,靠近长三角的南京更倾向于服务业和旅游业,同时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软件行业,注明的企业如中兴等都在南京设有重要基地,这给在发展中探索的西安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发展西三角的目标的提出和实行指日可待 西安经济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1.军工业发达,但都是属于保密的,既不能对外宣传,也不好搞民用,主要依赖政府拨款。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窈窕.(tiáo)执拗.(niù)蝉蜕.(tuì)喟.然长叹(wèi) B. 滑稽.(jī)溯.源(shuó)发酵.(xiào)病入膏肓.(huāng) C. 吞噬.(shì)诡谲.(jué)恪.守(kè)笔耕不辍.(chuò) D. 骊.歌(lí)哽咽.(yàn)菲.薄(fěi)牵强.附会(qi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通辑贻误骇人听闻千头万序 B. 荒谬要挟励精图治置若罔闻 C. 诋毁炼达袖手旁观肆无忌惮 D. 决窍斡旋鞠躬尽瘁有侍无恐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计划2020年全面开工建设机场三期工程,力争开工3个铁路项目,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深度______ (融合合作交融)。 垃圾分类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局,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建议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 ______ (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一分为二)地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展开。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 ....;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 城阙辅三秦,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造化钟神秀,______ 。(杜甫《望岳》) (4)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我赞美白杨树,______ ,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不信,______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长安北街路东的韦曲老街,是方圆数十里的“商贸中心”,每逢大集,这里的商品贸易十分活跃, 手提肩扛粮食、器具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便早早赶到。②推着车的、拉着车的货郎满载货物紧随而至。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西安市莲湖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一、给加点字注音(6分) 花蕊.芹.菜谷穗. 房檐.土炕.键.盘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字(12分) hóu wán gùrětáng 1.()子()皮地左()右盼,()得大家哄()大笑。 xuán fān gǔn yuèshúliàn 2.只见她()转、()()、跳()……动作() ()zàn 而又流畅,大家()叹不已。 三、按要求写词语(13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分) 无可()何重整()鼓眉()目秀 横七()八通情()理无()无故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3分) 汗毛都竖起来了脸上火辣辣的心里有点打鼓就这样,我开始第一次独自走夜路。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身后有个人一直跟着我。“他是谁?为什么跟着我?”我。于是我加快脚步,谁知那人也加快了脚步。霎时,我,吓得哭着往前跑。爸爸在路口等我,问明原因让我往身后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影子,顿时我。 3.下面的词语可以形容哪些人,在括号里填他们的名字。(4分) 精忠报国的()神机妙算的() 开天辟地的()坚韧执着的()

四、按要求写句子(7分) 1.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用“挑大梁”这个词,写一句话用上它。(2分) 2.从下面任选一个事物,用“一会儿工夫”这个词描绘你想到的画面。(3 分)雪花风筝小花猫 3.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2分) 只要你别整天打游戏,用心学习,学习成绩就能提高。 ? 五、语文积累(12分) 1.默写古诗。(4分)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 2.按要求填空。(8分) ①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国人受了屈辱却无处说理的段落时,我不禁想起王昌龄《出塞》中的名句:“, 。” ②《王戎不取道旁李》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大意是 。 ③“好问则裕,。”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④本学期我们在课外读了不少神话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到最神奇的是。除了神话故事,我还读了其他课外书,比如《》。

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5.3%,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增长3.4%,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上涨6.3%,饮料、烟酒上涨0.2%,服装、鞋帽下降0.9%,纺织品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2%,日用品下降0.4%,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7%,交通、通信用品下降4.7%,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西安市社会经济概况

1、市域现状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规划范围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阉良、临潼区等八个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安、高陵两个县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为西安市行政区域9983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中心市区面积60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24平方公里。在中心市区以外,逐步形成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城四大中心城镇,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规划建设50个以建制镇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小城镇。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户县、高陵撤县设区步伐。通过减村并乡扩镇,促进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 2、城市性质及城市职能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2020届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若实数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a﹣b=0B.a+b=0C.ab=1D.ab=﹣1 2.下面图形中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A.B. C.D. 3.把图中阴影部分的小正方形移动一个,使它与其余四个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组成一个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新图形,这样的移法,正确的是() A.6→3B.7→16C.7→8D.6→15 4.已知点P(a,3+a)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3C.﹣3<a<0D.a<﹣3 5.已知正比例函数y=(2t﹣1)x的图象上一点(x1,y1),且x1y1<0,那么t的取值范围是()A.t<0.5B.t>0.5 C.t<0.5或t>0.5D.不确定 6.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一定满足的等式是() A.α+β=180°B.α+β=90°C.β=3αD.α﹣β=90° 7.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字28应标在()

A.第7个正方形的右下角B.第7个正方形的左下角 C.第8个正方形左下角D.第8个正方形的右下角 8.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点B在⊙O上,且cos B=,则下列量中,值会发生变化的量是() A.∠B的度数B.BC的长C.AC的长D.的长 9.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A.S12+S22=S32B.S1+S2>S3 C.S1+S2<S3D.S1+S2=S3 10.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x﹣1013 y﹣1353 A.x=0B.x=1C.x=1.5D.x=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1.比较大小:﹣2﹣7 12.计算:90°23′﹣36°12′=. 13.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三月

目录 序言 (1)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3) (一)总体要求 (3) (二)战略举措 (3) (三)发展目标 (5) 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8) (一)明确区域开发主体功能区划 (9) (二)“一副三组团”都市新区布局 (10) (三)“一区三走廊”产业发展布局 (12) (四)“一网三通道”交通网络布局 (14) 三、增强竞争能力,建设经济强区 (15)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5)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7) (三)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8) (四)创新产业提升发展路径 (21)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区 (23)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3) (二)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24)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6) (四)节约利用要素资源 (27) 五、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文化名区 (29)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9)

(二)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30) (三)建设科技强区 (32) (四)建设教育强区 (32) (五)建设人才强区 (33) (六)建设卫生强区 (33) (七)建设体育强区 (34) (八)强化老幼妇残事业 (34) 六、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余杭 (37)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37) (二)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39) (三)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39) (四)着力打造平安余杭 (40) 七、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新农村 (42)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 (二)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 (44)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5) 八、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新区功能 (46) (一)加强交通市政道路建设 (46) (二)加快给排水设施配套 (47) (三)加紧能源项目实施 (48) (四)加速信息网络构建 (49) (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50) 九、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 (50)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分析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

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2008-11-26 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互动天地)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话录 主持人: 本报记者吴珺何民捷 嘉宾: 黄守恒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 赵振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研究员 孙平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 导小组副组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 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

何理解和把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与主要内涵?如何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与有关专家和地方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对话。 主持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请各位专家对此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黄守恒: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其意义十分重大。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作出重大调整,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只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