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海洋法

第四章 海洋法

第四章海洋法

?一、海洋自由?

?格劳秀斯—vs.赛尔登

?二、UN三次海洋法会议(UNCLOS)? 1、1958第一次:四公约

?(1)领海与毗连区公约-1964生效?(2)公海公约-1962生效

?(3)公海捕鱼和生物资源养护-1966

?(4)大陆架公约-1964

??此前的法律渊源是什么?

? 2、1960第二次:无果而终

? 3、1973-1982第三次:

?(1)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生效(LOSC)

?(2)关于执行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第二节领海基线

?一、概念baseline of territorial sea

?是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一国的陆地、内水与领海的分界线。

?作用:海域划界基准线,也是领海内部界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1996年5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一、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49]

?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再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余领海基线。

第三节内水

?一、概念internal waters

?指除群岛国的情形之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包括海湾、海峡、河口、海港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其他海域。

?二、内海湾internal bays

? 1、海湾: 沿岸为同一国家、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的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的明显的水曲。

? 2、内海湾: 低潮标-24海里为限(封口线)

? 3、历史性海湾historic bays

?湾口宽-超过两岸领海宽度;

?长期性-沿海国历史上主张并持续行使主权?被认可-国际社会认可

?三、内海峡internal straits: 领海基线内

第四节领海与毗连区?一、领海territorial sea

? 1. 概念:

?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及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曾名:沿岸水coastal waters\沿岸海coastal sea\海水带maritime belt\领水territorial waters ? 2. 领海宽度:

?不超过12海里nautical miles (1N.M.=1.852KM)

?中国1958年领海声明

? 1992年领海与毗连区法、1996年领海基点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第四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

第四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 水声传播常用的方法: 波动理论(简正波方法)——研究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在声场中的变化; 射线理论(射线声学)——研究声场中声强随射线束的变化,它是近似处理方法,且适用于高频, 但它能有效、清晰地解决海洋中地声场问题。 4.1 波动方程和定解条件 1、波动方程 当介质声学特性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则可得小振幅波的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状态方程: p t u -?=?? ρ 0=??+??u t ρρ ρd c dp 2= 状态方程可写为: t c t p ??=??ρ 2 由状态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得: 012 =??+??u t p c ρ 利用运动方程从上式中消去u 可得 01 12222 =???-??-?ρρp t p c p 当介质密度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时,波动方程的形式和密度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的形式不同。 引入新的从变量:ρ ?p = ,则可得 0432********=??? ????????? ???-?+??-?ρρρρ? ?t c 对于简谐波,222ω-=??t ,则上式可写为: ()0,,22=+???z y x K 式中,2 22 4321??? ? ???-?+=ρρρρk K 。 ?不是声场势函数,K 也不是波数。 在海水中,与声速相比密度变化很小,可将其视为常数,则()z y x k K ,,ω==,于是 ()0,,22=+???z y x k ()0,,22=+?p z y x k p

如果介质中有外力作用F ,例如有声源情况,则有 ()ρ ??F z y x K ??= +?,,22 在密度等于常数时,有 ()ρ ??F z y x k ??= +?,,2 2 ()F p z y x k p ??=+?,,2 2 上述赫姆霍茨方程是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泛定方程。 2、定解条件 满足物理问题的具体条件——定解条件。 物理量在介质边界上必须满足的条件。 (1)绝对软边界 绝对软边界条件:声压为零 界面方程表示为()t y x z ,,η=,()()0,,,,,==t y x z t y x p ηη——不平整海面 也称为第一类齐次边界条件 如果已知边界面上的压力分布,则()()s t y x z p t y x p ==,,,,,ηη,称为第一类非齐次边界条件。 (2)绝对硬边界 绝对硬边界条件:法向质点振速为零 00 =??=z z p ——平整硬质海底 界面方程为表示()t y x z ,,η=,则硬边界条件为: ()0=+??+??= ?z y x u u y u x u n η ηη ——不平整硬质海底 也称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 如果已知边界面上质点振速分布,则s z y x u u u y u x =+??+??η η,称为第二类非齐次边界条件。 (3)混合边界条件 混合边界条件:压力和振速线性组合 ()s f ap n p s =??? ??+??——阻抗型海底

国际海洋法的重点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是现代国际法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海洋法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包括航行、捕鱼、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所有海洋活动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海洋法的内容主要是: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在海洋上从事各种活动所应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洋法将显得特别重要, 海洋法的编纂,在国际法上是比较晚的。海洋上适用的规则,大部分是习惯国际法规则。1958年在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对这些规则作了初步的编纂并加以发展。 1982年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为《公约》)是一部最完全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公约》所定的规则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已在广泛适用了。本章内容是根据《公约》规定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写的学习时应该注意:(1)联系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认识海洋法的发展和现状; (2)注意《公约》规定的规则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识《公约》在各国海洋实践中的作用; (3)根据我国的有关立法,把我国的立法的海洋法结合起来研究,把海洋法的规则运用到我国的海洋实践中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面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半闭海,有连绵不断的沿岸岛屿和远洋群岛,有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由于与相向或相邻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完全划定,学习本章时应尽量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学科的实践性。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编纂情况,对海洋法的产生、演变和现状作了系统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情况,对《公约》生效后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学习海洋法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介绍各海域的名称和分布,有助于读者对海洋法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介绍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这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文内几乎全部是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熟记。因受篇幅所限,文内未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加深了解,读者有必要选读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或其他有关参考书,联系实际,加深了解。对国际海底区域的介绍,主要是根据《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内容编写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内有了简单的说明,读者学习这部分时应特别细心领会。 本章的基本概念: 1.海域;2.内水;3.海峡;4.海湾;5.历史性海湾;6.领海;7.毗连区;8.专属经济区;9.大陆架;10.公海; 11.国际海底区域;1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13.群岛水域;14。群岛国;15.专属渔区;16.基线;17.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18,领水;19.闭海;20.半闭海;21.陆锁国;22.地理不利国;23.沿岸贸易权;24.无害通过权;25.过境通行权;26.群岛海道通过权; 27.自然延伸原则;28.渔业可捕量;29.捕捞能力;30.剩余可捕量;31.传统捕鱼权;32.单一开发制;33.平行开发制;34.公海自由;35.海洋自由论;36。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37.海洋划界; 38.等距离/中间线原则;39.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40.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原则。 本章的基本理论: 1.海洋自由论;2.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3.毗连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4.专属经济区的性质、法律地位;5.大陆架的法律概念和范围;6.沿海国在专属经

第四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四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一、产业与海洋产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门类。 海洋产业发展既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近几十年中.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在21世纪初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利用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海洋产业体系的出现、建立和发展,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内容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海洋经济活动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中。海洋产业的发展和独立化,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2297.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产业增加值巳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2.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的技术素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海洋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之在其产业中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如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采矿和冶炼技术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等,不仅提高了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素质面貌。 3.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海洋产业中除了海水养殖业等少数几个产业适宜家庭小规模经营外,大部分产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抵御海上风险,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型的甚至巨型的产业组织。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船工业集团就是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的产值分别占该行业的86.24%和46.49%。 4.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产业布局仅限于陆地,即使传统海洋产业也仍以陆域布局为主。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各种产业广泛分布在海岸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大洋及海底,扩大了产业布局的空间,也改变了陆域产业布局密度过高和空间拥挤的局面。 5.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 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10多个百分点。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领域。 随着人类和海洋认识的逐步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海洋产业出现。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就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章海洋法

第六章海洋法 本章所涉法律及文件 1、《日内瓦海洋法公约》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日内瓦会议) 制定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58年9月4日 4、《外国籍非军用船舶通过琼州海峡管理规则》 国务院1964年6月8日发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国务院1979年8月22日批准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与毗连区法》199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1996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一节概述 一、海洋法的概念 海洋法——确定各种海域及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域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 二、海洋法的内容 1.区划各种不同的海域,包括领海,内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 国的群岛水域,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2.确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海域的管辖权:①完全管辖权,如内海,领海,群岛国的群岛水域。 ②部分管辖权,如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③无管辖权的海域, 如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法律地位,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各国拥有不同的权利。 3、明确各国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 4、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海洋法的编纂 (一)渊源:习惯和条约 特点:海洋法的大部分原则和规则都是国际习惯法规范。编纂的也是对海洋活动的惯例和海战规则的公约。 (二)编纂 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四个《日内瓦公约》初步编纂 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部最完

高二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本章测验(湘教版选修2)

本章测验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表统计数据与图中四城市气候特点吻合的是()。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2.5 20.1 18.5 16.2 14.6 12.3 降水量(mm) 8 5 10 50 78 91 月份7 8 9 10 11 12 气温(℃) 11.4 13.4 14.7 15.3 17.8 20.1 降水量(mm) 98 51 49 40 25 14 A.①城市B.②城市 C.③城市D.④城市 解析根据统计数据可知,这里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该属于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轮廓可判断出,图中区域为非洲南部地区,其中②位于最南端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甲国由其领海基线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领海的5倍 C.领海范围为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的范围等同于领海范围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拥有自领海基线向海洋延伸12 海里的领海,对此拥有主权。 答案 C 3.我国已在________的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一块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解析我国在东北太平洋深洋盆获得了一块锰结核矿区。 答案 A 4.下列我国拥有绝对主权的海域是()。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台湾东部海域 解析渤海是我国的内水,所以对其拥有绝对主权。 答案 A 5.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为()。 A.40多万平方千米B.40多万平方海里 C.400多万平方海里D.350多万平方千米 解析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总共为40多万平方千米。 答案 A 6.专属经济区是临海国家的重要海洋国土。下列关于专属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属经济区是指从各国领海外缘向外延伸至2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B.临海国对专属经济区拥有绝对主权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临海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不超过其陆地面积 D.临海国对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床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解析专属经济区范围应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专属 经济区不属于沿海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享有该区域的

高中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61基本概念湘教版2.

第六章海洋权益6.1 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基本概念。 2.区别沿海国家从内水到公海,各部分管辖海域的范围以及法律地位的变化。 3.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对比、分析,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示意图,加深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概念的理解。 2.完成“领海基线的绘制”作业,增强观察思维能力和绘图能力。 3.剖析“日韩竹岛 (独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问题”、“冲鸟争议”等案例,开拓视野,增强对海洋权益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有关海洋权益的基本概念,关注海洋权益,增强海洋主权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资源观和权益观。 2.学习有关海权之争案例,激发爱国情感、增强全球观念以及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3.通过学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增强海洋权益意识。 [教学重点] 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教学难点]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大陆架的范围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本插图、各种景观图片、四则案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案例一】俄日争议的四个岛屿,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为“南千岛群岛”,属于千岛群岛的一部分,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是原属于日本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群岛,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二战后被前苏联占领。 北方四岛问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而直接的起源则是1945年。当年,美英为了请前苏联对日作战,将当时日本所占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半部让给了前苏联。这使得前苏联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据北方四岛。战后日本要求前苏联归还上述岛屿,“北方四岛”争端由此缘起。 【新课导入】“北方四岛”总面积只有5036平方公里,为什么日本一定要俄归还?难道看重的只是领土面积增大了一点点吗? 不是的。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日本盼望早日收回北方四岛,重要的是不愿放弃北方四岛地下的矿产资源。对日本而言,如果得到四岛,则等于得到近5000平方公里的优良港湾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因此,在此问题上,日本抱定“寸礁必争”的决心。 那么,国际上是如何界定蓝色国土的呢? 【板书】第六章海洋权益 【复习提问】尽管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濒临海洋。你能例举世界上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岛国吗? 【学生回答】内陆国:蒙古、老挝、哈萨克斯坦、卢森堡等;

海洋化学第七章

1、海洋中有机物的形态有哪些(DOC, COC)?其主要来源? 颗粒态 (POC) 主要来源:生物生产 溶解态(DOC)主要来源:河流输入、大气沉降、生物生产 2、海洋中有机物的分类特征。基于分类学海洋中哪种有机物最多? 分类特征:来源、溶解性、分子量、稳定性、(生物)化学类别 最多的有机物:海源有机物 3、海洋中颗粒有机碳的循环规律、分布特征? 循环规律:海洋中浮游植物通过死亡分解向海洋中输入颗粒有机碳,颗粒有机碳通过细菌分解、代谢为溶解性有机碳,未被生物降解的部分结合入沉积物,低分子有机组分分泌至水体很快被细菌所利用。如此不断参与地球化学循环。 分布特征:与河水、湖水相比,海水中POC浓度较低。受陆源有机物影响,河口与近岸海域海水中POC浓度比开阔大洋高。对于开阔大洋,水体中POC浓度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光合作用强烈的真光层中,POC浓度高且变化大。 4、海洋中有机物有哪些特点?它们对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影响? 含量低、组成复杂、分布不均匀、容易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 影响: ●对水色的影响(改变表面活性和张力)。 ●对海-气交换的影响:表面微层及其作用。 ●对多价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改变一些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对化学过程的影响:影响氧化-还原作用 ●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干酪根) 5、熟悉氨基酸、蛋白质、腐殖质有关内容。 (1)氨基酸: 是一种有机酸,通用分子式为RCHNH2COOH。海水中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包括各种酸性的、中性的和碱性的氨基酸,在海水中通常以肽的形式存在,主要由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降解而来。海水中氨基酸大部分为结合氨基酸(也即肽)。 海水中氨基酸类化合物无论游离的或结合的,其种类都以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鸟氨酸等的含量居多。 氨基酸类化合物在大洋水中总含量为5-90微克/升,但在近海或生物生产力高的海域,总含量可达400微克/升。 (2)蛋白质: 对于海洋生物而言,蛋白质的氮约占浮游植物总氮的60%~70%。在热带太平洋海域,

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

第五章国际海洋法 名词解释 国际海洋法:是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水(internal waters):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一切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海湾等;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其群岛水域内河口、海湾、港口封闭线以内的水域。 海湾(bays):海湾一般是指海洋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水域,其海岸可能属于一国或多国。 港口(ports):港口是指海岸线或河流上具有天然条件或人工设备,用于船舶停泊和装卸客货的地方。 领海(the territorial sea):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对于群岛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contiguous zone):是领海以外邻接领海,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带海域。毗连区是伴随着领海制度的形成而出现的一项海洋法律制度。 专属经济区(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是领海以外

并邻接领海、自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海洋区域。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既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公海、而是自成一类的国家管辖海域。 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原是地质地理学上的概念,通常是指从大陆海岸向外自然延伸,直至大陆坡的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在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的新的大陆架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无害通过:无害通过的含义是:(1)通过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者安全,就是无害的。(2)通过时不得在领海内从事公约所列举的任何一种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包括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任何捕鱼活动等。 海峡:海峡是指大陆与大陆之间、大陆与岛屿之间或岛屿与岛屿之间连接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就其水域的法律地位来说,分为内水海峡、领海海峡和非领海海峡。 ***过境通行:过境通行是指专为在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另一部分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所有船舶和飞机均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海峡沿岸国不应妨碍过境通行,并应将其所知的海峡内或海峡上空对航行有危险的任何情况妥为

第六章 海洋产品市场(缩写版)

第六章海洋产品市场 导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海洋产品市场基本理论和海洋产品市场体系内容及特征,能够对各种海洋产品市场进行分析。 学习要点: 1、了解海洋产品市场的概况; 2、掌握海洋产品市场机制; 3、分析海洋产品市场供求; 4、了解影响海洋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掌握海洋产品市场定价的方法和产品价格的分析方法; 5、了解和掌握海洋产品市场体系的要素、构成和中国海洋产品市场体系; 6、了解海洋水产品、油气产品和运输服务产品市场,并能够分析上述市场的价格形成原理、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阅读书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第一节海洋产品市场基本理论 一、海洋产品市场概述 (一)海洋产品及其分类 海洋产品是指海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符合于原定生产目的和用途的劳动成果。 海洋产品分类见图6-1:

(二)海洋产品市场 海洋产品市场即指从事海洋产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以及海洋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海洋产品和劳务交换关系的总和。 按照产品的种类可以分为海洋水产品市场、海洋油气市场、海洋盐业市场等;按照市场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海洋批发产品市场、海洋零售产品市场等;按照市场竞争机制不同可分为海洋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海洋垄断竞争产品市场、海洋寡头垄断产品市场等。 二、海洋产品市场机制 (一)海洋产品市场机制的含义及构成 海洋产品市场机制是通过海洋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海洋产品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海洋产品市场机制是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海洋产品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由海洋产品价格机制、海洋产品竞争机制、海洋产品供求机制等构成。 1.海洋产品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某种海洋产品价格的变动与海洋产品市场上与该海洋产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海洋产品通过市场价格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海洋产品的供求平衡。海洋产品价格机制可以促进海洋产品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实现海洋产品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2.海洋产品的供求机制是指通过海洋产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来影响各种海洋产品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海洋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形成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海洋产品供求机制在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3.海洋产品竞争机制是指在海洋产品市场中,各个海洋产品厂商之间为着自身利益而相

6高中地理选修2系列训练第六章海洋权益

第六章海洋权益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海洋权益”的学习要求作了如下规定:“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 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 重要性。”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理》选修教材根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海洋权益的学习要求,有重点地选取典型素材,编写了海洋权益这一章教材。本章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权益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国海洋基本国情,以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建立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等方面知识。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海洋权益所涉及的一些概念,自主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深刻理解建立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性。全章知识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首先介绍有关海洋权益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是学习“海洋权益”的基础知识之一;然后介绍我国的海洋国情,这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前面所学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我国海洋国情而准备的学习素材;最后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确立正确的“海洋意识”。 本章知识的难点在于对与海洋权益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海洋权益方面的概念较少,平时生活中又不常用到,所以同学们很可能对公海、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毗连区等基本概念有些先入为主的误解或曲解,并由此对我国海洋国情产生曲解,对建立和维护海洋权益和国际海洋新秩序认识不足。因此,要学好本章,必须认真研究和理解上述基本概念,并运用它们分析我国的海洋国情,分析当前国际上某些国家对我国海洋主权侵犯的事件(例如钓鱼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东海大陆架石油开发问题等);同时还应关注由于《国际海洋法公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引发的国际海洋争端,如专属经济区海域划界重叠和有些岛屿主权争议及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需本着友好协商精神予以公平合理解决。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应注意: 1.将所学的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于“海洋地理”的学习之中。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接触较少的“海洋地理”,通过迁移,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且有助于我们在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过程中,掌握如何利用旧知识或技能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2.掌握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海洋地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学习模块,其内部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有关海洋地质地貌、海岸带等的基础知识,对理解海洋权益中的某些概念来说,是一种必要的基础;有关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知识与海洋能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海岸带、海洋空间等的开发利用,对理解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义也有着联系;等等。掌握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页19 共页1 第 整体感知一.基本概念 狭义: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 内广义: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以及领陆内的河湖水 渤海与琼州海峡都是我国的内海上领概念:沿海国海岸或内水向外扩展到一定宽度,受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海海宽度:从海岸基线向外量起不超1领海岸基线:是测算沿海国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内水与领海的分界线性质: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应允许他国的非军用船舶无害通过。

海洋管理学 第七章 海域使用管理

第七章:海域使用管理第七章海域使用管理 Marine Management 海洋管理学 2

基本内涵 海域使用管理是海洋管理的个重要组成内容, 是海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它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海 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对海域的分配、使用、整治 和保护等过程和行为为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控制 和监督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3

第一节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海域使用管理的基本概念 ()海域 (一) 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包括两层含义: 体海床和底土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在垂直方向上,它不仅仅指水面,还包括水面以下的水体、海床、和底土; 第二,在水平方向上,海域包括我国的内水和领海,具有明确的界限范围。 4

我国法律上的海域,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域范 围比较 国领土范围的海域,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即内海,和领海基线以外的12海里宽度范围内的水面、水体和海床和底土。而内水则是指领海基线与海岸线 之间的水域。《海域使用管理法》把整个领土范围 内的海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规范与管理,以便发挥 它的整体功能。 它的整体功能 滩涂、河口无疑都应属于《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指的海域的范围,应属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适用 所指的海域的范围应属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适用 范围的海域。 5

(二)海域使用 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定义的海域使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概括为四个特征: 一是使用的海域是特定的,即利用海域的任何一个部分,如水体、海床、底土均构成海域使用,如电缆管道虽然只占用底土,但也属于海域使用管理的一种类型。 二是固定使用海域,而非游动性使用,如航行、捕捞等则不属于海域使用。 三是持续使用海域,且时间在3个月以上。 ,即只要某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后,四是使用主体具有排他性,即只要某一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后,其他单位和个人则不能在此海域中从事与该活动相排斥的开发利用活动。 6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海洋法——第九章 外层空间法)【圣才出品】

第七章海洋法 7.1 复习笔记 一、概说 1.海洋法的概念 海洋法是确定各种海域及其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域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2.海洋法的发展 (1)海洋法在中世纪已有萌芽,但现代意义上的海洋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中世纪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君主对土地的领有权向海洋方面扩展。 (3)海洋的垄断和分割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后起的海洋国家纷纷反对少数国家对海洋的分割和垄断,展开了海洋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主要包括公海和领海为内容的海洋法在19世纪逐渐形成。 (4)20世纪初以来,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海域。为调整这些海域的法律关系,自1958年起,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了三次海洋法会议,1982年制定海洋法公约,解决了海洋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3.海洋法的编纂 (1)海洋法的渊源包括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两个方面,传统海洋法的大部分原则和规则都是国际习惯法规范。 (2)在中世纪,为了适应航海和贸易的需要,国际社会对有关海洋活动的惯例进行了

编纂。 (3)1930年在国际联盟主持下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的召开,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对海洋法进行编纂的最初尝试。 (4)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对海洋法的编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内水 1.概述 内水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水域,包括一国的海港、内海湾、内海峡、河口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内水与国家陆地领土的法律地位相同,处于沿海国排他的主权管辖之下。 2.港口 (1)港口的概念 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便于船舶停泊和上下客货的海湾称为港口。 (2)我国港口制度的内容 ①外籍船舶进入我国港口需经许可,并在预定到港前1星期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抵港前24小时船舶应将到港时间、船体前后吃水情况向港务监督报告。外籍船舶出港须提交报告书及有关文件,经检验后方可出港。 ②外籍船舶抵港后应立即呈报有关报表和交验有关证书及文书,并接受港监、卫生检疫、海关及边防安全等部门检查。 ③外籍船舶在进出港口或港内航行、移泊必须接受港务监督派引航员强制引航。 ④为维护港内秩序,国家有权规定外籍船舶在港内应遵守的事项,如武器封存、无线电装置的使用的限制等。

海洋法复习要点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 第一部分: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第一节法律法规概述 1.法律、法规的含义 2.法律法规的类别及其阶位。 3.法律的基本特征。 4.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 第二节国际法概述 1.国际法 2.国内法 第二章海洋法规 第一节海洋法综述 1.海洋法规、领海基线 2.海洋法的概念 3.主要海域的划定 第二节国内外有关海洋的主要法规 1.国际惯例、国际条约 2.简述我国海洋法规的主要类别 3.简述国际海洋法 第三节代表性海洋法规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对象

2.滨海湿地、渔业水域;排放、倾倒;陆地污染源、陆源污染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内水、领海、海岸线 2.我国海域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公约》有关海洋开发方面的主要内容 2.《公约》的重要性 3.群岛国、内陆国、群岛基线、公海、沿海国 第三章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第一节国内外渔业现状概述 1.渔业资源的基本特点 2.海洋鱼类资源捕捞过度的表现及其成因 第二节国际渔业法规概述 1.双边及多边渔业协定的签订 3.国际法、国内法、渔业法规、国际渔业法规 第三节国内渔业法规概述 1.国内渔业法规 第四节渔业法规的作用、特点和一般原则 1.渔业法规对渔业生产的调节作用(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 第四章国际渔业法规 第一节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及其渔业制度 1.群岛国、群岛基线、群岛水域 2.领海基线的类型 第二节专属经济区的渔业制度

1.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养护和利用的基本规定 2.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对海洋渔业管理的影响 4.降河产卵种群、溯河产卵种群、内陆国和地理不利国 第三节大陆架的渔业制度 1.海洋法上的大陆架概念和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概念的区别 第四节公海的渔业制度 1.公海自由的主要内容 2.公海捕鱼自由原则及其主要限制 3.登临权、紧追权 4.现行公海渔业制度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节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1.制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背景及目的 2.行为守则对渔业的影响 第六节《执行协定》 1.《执行协定》对公海渔业管理的影响 2.发展和使用有选择性渔具的主要原由 第七节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渔业协定 1.在中日渔业协定下,中日双方在东海形成的不同性质水域及管理 3.在中韩渔业协定下,中韩在黄海和东海北部形成的不同性质水域及管理第五章我国的主要渔业法规 第一节我国渔业法规的发展简史和现状 1.我国现行的渔业法规体系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确定的渔业生产方针

第四章海洋法_国际法

第四章海洋法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海洋约占地球的71%之面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陆地资源的减少,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越来越显得迫切和重要,因此国际海洋法亦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海域的划分并且确定了各国在其内的权利和义务。它对各国及其人民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求了解和掌握内水、领海、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的国际法律地位和其他有关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等国际海洋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海洋法的发展史 一、海洋法概念 二、历次海洋法会议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二节内水 一、内水的概念 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亦称内海。包括领海基线内的海湾、海峡、海港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二、内水的法律地位 内水的法律地位内水是国家领土组成部分,国家对它具有领土主权。未经许可,外国船舶不得进入其内从事航行、捕鱼,或其他海洋活动。但以下两种情形不在此限:一种是不可抗力情况发生;另一种是由于沿海国采用直线基线法确定其领海基线的效果使原来未被认为是内水的区域被包围在内而成为内水,则在此种水域内外国船舶享有与领海中相同的无害通过权。 第三节领海及毗连区 一、领海的概念和范围 领海是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领海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12海里。测量领海宽度的基线可采用正常基线法和直线基线法确定。领海外部界线可采用交圆法、共同正切法或平行线法确定。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的制度 (一)领海的法律地位 领海是国家领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领土地位,因此,国家对其领海的资源有开发利用权并有沿海航运权、领空权、立法和执法权。但领海与陆地领土和内水不同,国家须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亦即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人教版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包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2第五章海洋开发 一、单选题 1.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其复杂特殊主要表现在() A.海洋空间范围广 B.海洋环境恶劣 C.人类对海洋了解很少 D.海洋能源密度低,开发利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下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各种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2.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 ①狂风②巨浪③黑暗④低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人类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空间的活动自古就有,目前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3.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不具备的优点是()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和管理费用低 4.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海岸带是自然地理要素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最活跃的地带,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城市集中,既是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地。回答1~3题。 5.下列关于海岸资源利用不正确的连线是() A.海南岛西岸——盐业生产,海南岛东岸——滨海旅游 B.台湾岛西岸——盐业和水产养殖业 C.崇明岛东岸——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 D.舟山群岛——渔业、盐业生产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面两题。 6.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 000亿到2 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万亿到8万亿立方米之间。此外,铁、锌、黄金、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但由于技术问题,这些宝藏让很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即。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以往也只有它可以从北极有所收获。 7.开发海洋油气资源需要在________上进行()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滨海 D.洋盆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

国际法 第五章

第五章海洋法 ? 重点问题 ? 基线制度 ? 领海内的无害通过权与管辖权 ? 过境通行制度 ?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及其关系 ? 公海自由及其管辖权 ? 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 ? 海上各种航行制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概述 ? 国际海洋法是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 其内容包括: ? (1)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 (2)各国在各种海域中的权利和义务。 ? (3)各国在利用海洋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规则以及争端解决的原则和方法。 一、海洋法律地位的变迁 ? 古罗马时代 ? 中世纪以后 ? 17世纪 ? 19-20世纪中叶 二、关于海洋法 ?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和UNCLOS 1982都是现行有效的国际条约。 ?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代表着海洋法中传统的法,是“旧法”,被视为传统海洋法的“高潮”或“顶点”。以传统的海洋自由和领海主权的相互关系为基点的,主要维护的是传统海洋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新法”。不仅采纳、修改了前者的规定,而且更多的是新的原则和制度,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海洋自由原则的范围,使海洋法建立在新的基础上。 ? “新法”与“旧法”之间的效力关系,UNCLOS 1982第311条规定,在各缔约国间,本公约优于1958年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第二节 内海域、领海和毗连区 一个重要概念:基线 baseline ? 基线即测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算线。 ? 基线包括: (1)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海岸的低潮线(low-water line),也即是海水退潮时退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 (2)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连接海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岛屿(islands)上适当各点而形成的一条线。 (3)群岛基线(archipelagic baseline) 沿海岸的河口(mouths of rivers)、海湾(bays)、海港(ports)和低潮高地(low-ti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