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

1915年,福州脱胎漆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来还荣获莱比锡、芝加哥、巴黎、伦敦、柏林、东京等国际博览会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脱胎漆艺焕发异彩。经过艺人们的改革、创新,脱胎漆器形成系列,有瓶、盘、盒、套具、围屏、人物、动物、旅游纪念品等2000多种。它的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中可算首屈一指。尤其是大型装饰,给人们以全新的艺术享受,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和“珍贵的黑宝石”。

如今,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还摆放着有福州漆艺大师制作的油画大屏风、脱胎古铜大狮等。她们造型雍容华贵,古朴典雅,为人民大会堂增光添彩。其中摆放在福建厅的雕填脱胎花瓶,有2米多高,上百斤重,光亮鲜艳,坚固轻巧,精湛的工艺勘称一绝。

为了保护和发展福州传统脱胎漆器,2006年8月福州成立了漆艺基地。福州市还计划将漆艺基地打造成我国最大的脱胎漆艺城,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脱胎漆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2007年5月,脱胎漆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脱胎漆艺小故事

近年来,福州漆艺更加彰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更加瑰丽神奇,韵味无穷。20世纪70年代,轰动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许多漆器,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依然往好如初,震惊了考古界。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聘请外省漆器艺

人,想复制这些沉睡千年的漆器,可是终因技术难度大,无法制成。最后还是来至福州的几十位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漆艺大师,花了两年多时间,成功地复制了140多件西汉漆器。这些彩罐、大圆漆壶、彩漆几、漆雕等复制品,古香古色,光亮鲜艳,造型逼真,几乎以假乱真,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漆艺,让考古专家对脱胎漆器的高超技艺大为赞赏。

福建脱胎漆器艺术简介

福建脱胎漆器 历史: 福州三宝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装饰精细,色泽鲜艳,结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脱胎漆器是以漆的色泽来装饰的。传统的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色料、晕金漆画、嵌银上彩、锦纹、嵌螺甸、仿古铜等。后来发展了宝石闪光(即赤宝砂、绿宝砂)、仿彩窑变、匏纹、暗花、仿青铜器、雕填、浮堆等技法和多种漆艺技法综合运用的磨漆画品种,并将漆技艺同玉、石、牙、木雕结合起来,使漆器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实用的有:花瓶、咖啡具、食具、烟具、文具、茶具以及围屏、挂联、挂框、盘架、插屏等漆器家具;有脱胎人物、动物、博古和仿古制品等欣赏陈列品等,花色品种达3000多种。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工艺流程: “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轻”的写照;福州脱胎漆器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 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 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 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 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民俗、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四平锣鼓乐、浦南古傩、漳州芗剧、漳州布袋木偶戏、诏安铁枝戏、南靖竹马戏、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扬州漆器 江苏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发展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地域特色,明代扬州艺人周翥首创了以金银珠宝、翡翠玛瑙、水晶玳瑁等高档材料雕成山水、人物、花卉、亭台、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上的“漆器镶嵌”工艺。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形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和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制)等著名品种,扬州漆器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三大漆器”。 成都漆器 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 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福建漆器 脱胎漆器为福州三宝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脱胎漆器

1915年,福州脱胎漆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来还荣获莱比锡、芝加哥、巴黎、伦敦、柏林、东京等国际博览会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脱胎漆艺焕发异彩。经过艺人们的改革、创新,脱胎漆器形成系列,有瓶、盘、盒、套具、围屏、人物、动物、旅游纪念品等2000多种。它的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中可算首屈一指。尤其是大型装饰,给人们以全新的艺术享受,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和“珍贵的黑宝石”。 如今,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还摆放着有福州漆艺大师制作的油画大屏风、脱胎古铜大狮等。她们造型雍容华贵,古朴典雅,为人民大会堂增光添彩。其中摆放在福建厅的雕填脱胎花瓶,有2米多高,上百斤重,光亮鲜艳,坚固轻巧,精湛的工艺勘称一绝。 为了保护和发展福州传统脱胎漆器,2006年8月福州成立了漆艺基地。福州市还计划将漆艺基地打造成我国最大的脱胎漆艺城,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脱胎漆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2007年5月,脱胎漆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脱胎漆艺小故事 近年来,福州漆艺更加彰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更加瑰丽神奇,韵味无穷。20世纪70年代,轰动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许多漆器,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依然往好如初,震惊了考古界。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聘请外省漆器艺

人,想复制这些沉睡千年的漆器,可是终因技术难度大,无法制成。最后还是来至福州的几十位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漆艺大师,花了两年多时间,成功地复制了140多件西汉漆器。这些彩罐、大圆漆壶、彩漆几、漆雕等复制品,古香古色,光亮鲜艳,造型逼真,几乎以假乱真,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漆艺,让考古专家对脱胎漆器的高超技艺大为赞赏。

福 建 风 物 特 产

福建风物特产 1.福州脱胎漆器(1)乾隆年间—福州—沈绍安(2)分脱胎和木胎,分实用和欣赏。 (3)装饰技法:黑推光、色推光(4)唐漆画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 2.中国传统工艺品“三绝”:福州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3.寿山石雕:(1)按产地分田坑、水坑、山坑。“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 (2)田坑石,按颜色分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田黄石最名贵,人称“石中之王”,价超黄金。 (3)山坑石,较出色的有白芙蓉、都灵坑、黄高山。 (4)现代寿山石雕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印钮5大类。 4.软木画(1)福州独特工艺品 (2)借鉴我国园林“框景”手法,内容大多反映水光山色、名胜古迹、花草鱼虫。 (3)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 5.福州纸伞(1)伞骨选用深山老竹,伞面选特级棉纸 (2)可分为:彩画花伞、油面花伞、明油伞、书法伞、色伞5大类。 6.平潭贝雕:工艺:拼贴法、浮堆法、坯模法、支撑法、镶嵌法、镂空透雕法。 7.厦门漆线雕:自唐以来,都应用于佛像装饰。 8.厦门珠绣,有拖鞋、挂图、挎包等。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9.泉州木偶头(1)正面人物必龙眉烽凤眼,青年男女必两颊丰腴,有鲜明的宋画风格(2)“木偶之父”——江加走

10.惠安石雕,(1)石雕材料是青石、花岗石。 青石:惠安黄塘玉昌湖所产,不长青苔。花岗石:南安石砻和泉州的白梨石,不易风化。 (2)作品可分5种:①立雕:传统的石狮、观音、石俑等(五一广场毛泽东像) ②圆雕:三面镂空(龙柱)③浮雕:泉州东西塔上菩萨、罗汉④阴雕:各地门额、对联、碑记 ⑤青石影雕:可在青石板上逼真再现山水、人物。(徐悲鸿“奔马”,齐白石“虾戏”) 11.德化瓷塑(1)耐高温,不畏寒(2)明,何朝宗—《渡海观音》 (3)何氏首创的建白瓷——被国际瓷坛誉为“中国白”“象牙白” 12.永春纸织画:始于晚唐。工序:绘画(书写)、裁剪、编织。 13.中国四大家织:永春纸织画、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 14.漳州棉花画:黄家声首创,分小品、条幅、中堂。 15.仙游漆木碗:(1)不传热、经久耐用,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 (2)正看圆如一轮明月,侧视妙似半颗珍珠。 16.福建龙眼木雕:产于福州、莆田、泉州等地,颜色赭红。 17.湛卢宝剑(1)铸炼于松溪县湛卢山,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剑”(2)被历代帝王视为权威、瑞兆的象征,纯手工制作。 主要土特产品 1.漳州水仙花(1)石蒜科植物,明代开始种植,人称“凌波仙子” (2)有单瓣花和复瓣花两种。单瓣花:6片白花+1个黄色花冠,称“金盏银台”复瓣花:称“百叶水仙”又叫“玉玲珑”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莸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胚胎,用夏布或绸布和生漆逐层裱褙在胚胎上,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髹,工序与脱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艺品前后须经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其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锦纹、薄色料、晕金漆画、仿古铜、嵌螺、嵌银上采等10多种,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堆漆浮雕、仿彩窑变、仿青铜、仿唐三彩和匏纹技法暗花等工艺,并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结合起来,使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采。磨漆画则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平滑光亮,立体感强,瑰丽神奇,韵味无穷。 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家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雕以福州北郊40公里的寿山村出产的叶腊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 寿山石温润莹澈,斑斓多彩,柔韧易攻;分为田石、水坑、山坑等3大类120多个品种。田石极为稀少,石质最佳,按颜色分为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等4种,其中的田黄石温润通灵,最为罕见,人称“石中之王”,价逾黄金。水坑石多透明状结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主要品种有坑头冻、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玛瑙冻等。山坑石埋存在岩层夹缝中,往往一块料中含有红、黄、青、赭等多种颜色,瑰丽多彩,较出色者有白芙蓉、都灵坑、太极头和高山等。 早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前,寿山石就被开采雕刻。唐代时,当地僧人把寿山石琢磨成念珠、钵盂,作为馈赠礼品。宋代时,寿山石被刻成石俑,用作殉葬,风行一时。明代时,出现寿山石章印钮雕刻。清代,寿山石雕名家辈出,如杨玉璇、周尚均等,流派纷纭。现代“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的作品就可与同时代的吴昌硕媲美。 现代寿山石雕,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其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5大类,

略论福州脱胎漆器

略论福州脱胎漆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所谓漆,就是把漆树上乳灰色的黏质汁液加工后,再调配以各种颜色所制成的一种涂料,这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推溯到虞舜、夏禹时期。中国最早的漆器,经考古科学发掘的出土物,有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的漆木碗等遗物。商周时期,民间漆器的制作已经逐渐得到发展。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青铜礼器开始衰颓,南方各地如楚国的漆器制作却得以空前发展,故楚地区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精美漆器,令人对当时已经如此精湛的漆器技艺不得不刮目相看。秦汉时期,各地漆器品种不断增加,纹饰花样多姿多彩,装饰设计精巧美观,漆器的制作工艺达到较高的水平。东汉以后,各地连年战乱,加之青瓷器具的崛起,古老的漆器制作开始出现萎缩。直至大唐盛世,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民间工艺也得以步入复兴时期。此时民间漆器制作也摆脱了历史窘境,出现空前发展的态势。唐代出现的“雕漆”工艺,是在中国漆器艺术发展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宋元两代,戗金、雕漆工艺继续得以发展,从上层统治阶级,到一般民众,都视华贵的漆器如珍宝。福州等地现代考古发现宋元时期的一些漆器,戗金、雕漆等工艺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显示了当

时社会漆器制作的高超技艺。有人认为,中国漆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先秦时代至魏晋时期为转折点。前期漆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活实用品,而后一阶段的漆器就逐渐转为实用和观赏相结合。明清时期,传统的漆绘又与镶嵌等装饰手法相结合,使许多装饰精美的漆器达到非常华丽高雅的境地,漆器制作工艺水平仍然不断向前发展。明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漆制品数量众多,品种新颖,制作精良,特别是在工艺上采用多种髹漆法相结合的手法,使传统漆器从普通的实用器上升为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传世的明代漆器,以雕漆器占绝大多数。这些漆器按品种来分,有剔红、剔黄、剔彩和剔犀等,它们的精美器型和精湛的雕饰技艺,使明代漆器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又得到一次新的飞跃。清代漆器工艺基本沿袭前朝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技巧,并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清代的漆器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极尽能工之事。加上当时各地的漆器制作中心又兼有所长,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等,使各种漆器在民间深受欢迎,风靡一时。传统漆器以色泽亮丽和经久耐用而著称,古人以漆涂于器具表面,用于防腐和增加光泽,时人称为“髹”;而将漆绘于“髹”过的器具上,称为“饰”。明代隆庆年间问世的《髹饰录》,正是一本专门论述漆器制作工艺的专著。《髹饰录》按不同工艺,将漆器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

我的家乡——福州之风景篇与家乡特产篇

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六年六班曹翊飞鼓山 耸立于福州市东郊,离市区八公里处,主峰海拔919米。 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鼓山涌泉寺列闽刹之冠, 是福州的骄傲。故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至 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 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五代时,闽王王审知 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 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 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 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 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 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 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 "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罗星山,旧时 位在江心。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 外的罗星塔。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 标志,有“中国塔”之誉。

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六年六班 曹翊飞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 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作为福州三宝之一,福州纸伞历史距今已逾千年。这种伞选材考究,需经过上油绘花等工序,烈日暴雨下不发泡、不爆裂、不脱骨、不漏水。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福州的“杨常利”纸伞获奖。 福州地区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制作脱胎漆器、纸伞、角梳等的传统工艺技术,又称特艺。其中,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 脱胎漆器与角梳、纸伞是福州特艺三宝,与寿山石雕、软木画又称为“榕城三绝”。如今,脱胎漆器又绽出奇葩一一磨漆画。 三山巧艺,四海独绝。 一把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经过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泽莹亮,光润如镜,现又增加了新品种,在制成的角梳上运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精心绘制了虎、豹、狮、象等10多种飞禽走兽和南国花草的图案花样,画面生动,永不褪色,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艺术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汉族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 福州脱胎漆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历史溯源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 “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③“夹纻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世界上现存的唐宋时期的“夹贮造像”,是被日本正仓院收藏的8世纪前后制作的实物

漆器文化

中国漆器文化 一说起中国文物,人们一般只会想到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很少有人会提起漆器来。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木筒和漆木碗证明漆器的历史我国已有7000年。而西方,要到17世纪以后才生产漆器。 殷商西周时期的漆器出土的极少,但从《书经》“厥贡漆丝”、《周礼》“漆车藩蔽”、《诗经》“椅桐梓漆”等语来看,漆的使用已多见。那时,漆还用来书写文字,称为“漆书”。战国时漆器开始大量生产,西汉时达到鼎盛。由于漆器轻便耐用,防腐防潮,加之表面光滑,色泽纹饰华丽,故深受皇室和贵族的喜爱,遂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青铜器。西汉时的日用器皿如盆、匜, 各种盒子、酒具等,都制成漆器。就连棺木也髹漆绘画,十分精美。当时名贵的漆器价格要比青铜器高十倍以上。西汉晚期,漆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中下阶层的人也可以使用漆器了。东汉晚期,瓷器兴起,取代了漆器的地位。于是漆器很快衰落了。汉代漆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黑底上描以红色、金色花纹,或红底上描以黑色花纹。所绘几何云气纹比较多见,线条流畅飞动,气势不凡。唐代,漆器再度勃兴,发展出雕漆、平脱等新工艺。宋元时期,漆器以螺钿、金箔嵌贴技法为特色。漆器工艺在明清两代发展到巅峰,髹漆技法达14类之多。明代果园厂制造的漆器专供皇宫使用。永乐时所做小漆盒“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后人把它看得和永宣名瓷、成化鸡缸杯一样珍贵。明清时的漆器以剔红最为名贵。制法:在器胎上刷一遍红漆,待阴干后再刷第二遍,如此要刷上几十遍,使漆层很厚,然后用刀在上面雕刻图案,形成浮雕的效果。黑漆嵌螺钿已广泛流行,使用于家具和日用器皿。制法:把贝壳磨成薄片,刻成人物、花鸟、禽兽等形状,再嵌于漆器表面。贝壳本身有红、蓝、黄等颜色和光泽,巧加利用,画面色彩斑斓,凸显富贵气。晚清以后,中国漆器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的漆器制造工艺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就传入日本,唐代漆器对日本的影响更大。日本在学习中国漆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明了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手法的“莳绘”。后来,精致美观的日本漆器返销中国,大受欢迎,被称为倭漆。日本的漆器生产至今仍很繁荣,他们的许多餐具、茶具等日用品还经常使用漆器,并且大量出口。在世界上,日本漆器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国,以至日本的英文Japan,意思就是漆器。 目前中国的漆器主要是作为工艺品,装饰上繁琐俗艳,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喜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向汉唐和日本的漆器学习,并进行创新,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漆器来。我期待着中国漆器的复兴。 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漆器纹样艺术价值而言,汉代属于一个繁荣时期,汉代出土的漆器以其简约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灵动的线条而令后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生活中的覆盖面或者影响力,还是艺术成就或装饰技法的水准,在中国乃至世界漆艺史上都占据了极为重要极为辉煌的地位。 漆器的造型限制了装饰纹样的形式,汉代漆器的纹样除了继承汉以前的漆器纹样的特点,还结合了自身的造型特点,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呈现出大气磅礴以及浪漫风格。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形式的流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汉代阴阳五行的思想、厚葬之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推动了汉代漆器的空前繁荣发展,为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多样性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成都漆器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

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福建漆器脱胎漆器为福州三宝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阳江漆器广东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阳江漆器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观,解放前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解放后以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闻名。传统的阳江漆皮箱以杉木为胎,内外各贴一层牛皮,经

福州概况

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神秘的网络让我们去熟悉,神秘的网络让我们去走近: 彼此都有了一份牵挂, 从此再也没有了距离. 缘是一份天意, 缘是一份渴求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安郡、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王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传播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道:“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为发达,有着“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当时,福州开设的巢经楼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明清以来,福州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灿若繁星。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福州籍进士达41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县曾七年蝉联“三状元”,宋嘉定元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为榕籍人士,都被誉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区,南连莆田市,陆域总面积12152.5平方公里。 地形: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福州是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全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地热:全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

中国漆艺的历史

中国漆艺的历史 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7000年以前,还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其中就不乏成片的漆树。我们的祖先用石刀或石斧砍伐树木时,邂逅了漆树,源源流出的神秘汁液就难免粘付在石刀、石斧上,也可能偶然流滴于陶器之上,干燥成膜后,既坚牢又美观。于是,祖先们最早认识了漆,也最早使用了漆,从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木胎漆碗,而且是朱色的,这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早的漆器。由此可以推断,在出现朱漆器之前一定先有黑漆器。漆的天然本色虽为红棕色,但厚涂即呈黑色。从利用漆的本色到调和朱色颜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间所经历的岁月可想而知是相当漫长的。 原始社会漆器的另一重要发现,是1987年在浙江余杭安溪乡瑶山九号墓出土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红漆与白玉交相辉映,也是镶嵌技法的最早证明。 1957~1960年,江苏吴江出土的漆绘黑陶杯河漆绘黑陶罐,为太湖地区良渚氏族遗物,属良渚黑陶文化,距今也有四五千年,证明了我国最早将漆应用于陶器。 表现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商代漆器最高水平的,是发掘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4件漆器,均为朱漆地黑漆花,有的花纹上嵌有磨制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嫩绿色松石,还有的贴着金箔。这是最早镶嵌绿松石的证明。1981~1983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园墓地的发掘,让我们见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西周漆器:出现了运用蚌片、蚌泡的镶嵌工艺。其中有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其镶嵌蚌片的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迄今为止所见时代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可以说,西周时期开创了螺钿镶嵌之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日渐衰微之时,漆器异军突起,走向空前的繁荣。其中尤以战国时期的楚国最为发达。楚国的中心位于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温润的气候,生长着大片漆树、油桐和其它树木,为漆器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发现楚国漆器的地点遍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其中以江陵、随县、长沙、信阳等地楚墓发掘最为重要。下面就是几例: 1、彩绘漆瑟 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描绘有狩猎、乐舞、烹调、龙蛇神怪以及巫师作法等神奇故事。自由挥毫、形象生动,表现了战国时期漆绘艺术的最高成就,可说是我国漆艺最早的绘画表现。 2、针刻凤虎云气纹漆奁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 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合誉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另外也与福州纸伞、角梳合誉为传统“福州三宝”。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 “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③“夹纻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世界上现存的唐宋时期的“夹贮造像”,是被日本正仓院收藏的8世纪前后制作的实物——“唐代八部神像”。 核心技术 沈绍安发明的“脱胎漆器”与隋唐时期的“夹纻”佛像的做法均属同一类型,其核心技术就是漆器胎骨的成器方法。标准的西汉“夹纻”技术的具体做法,根据南京艺术学院有关师生对此十余年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是:(1)细泥塑形;(2)胶料隔膜;(3)麻布裱糊;(4)生漆定型;(5)细灰找平;(6)上涂成器。日本现代的“干漆造”的做法,类似于福州的脱胎漆器:

福州市创建“中国脱胎漆艺之都”可行性报告

福州市创建“中国脱胎漆艺之都”的申请报告 一、福州市脱胎漆艺行业基本概况 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福州历史悠久,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历史上,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郑和七下西洋都在福州扬帆出海。近现代,福州又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福州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显著特征的城市文化,形成了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富有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 福州市现辖五个区、两个县级市、五个县。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福州市生产总值达37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40元。近年来,福州市被评为中国持续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并先后获得最宜居省会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被世界品牌组织和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联合评选为2007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我国工艺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福州脱胎漆器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之一,素以质地轻巧、造型典雅、装饰精美著称,蕴涵了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福州脱胎漆器产品种类繁多,有平面的漆画、屏风、挂件等,有立

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福建民间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前后脱胎漆器、油纸伞、牛角梳并称为“福州三宝”,寿山石雕、软木画、脱胎漆器被誉为“榕城三绝”。此外,全省各地还有木雕、石雕、漆线雕、漆画、漆筷、木根雕、玉雕、角雕、金银手工饰品、金银箔、竹草编织、美术陶瓷、篦梳、灯彩等传统工艺,它们中的许多工艺品也是精美绝伦,享誉中外。近十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除寿山石、漆线雕、木雕、石雕的生存状况较好外,脱胎漆器、软木画和手工饰品等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却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危机。为摸清这些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发展状况,保护和发展优秀传统工艺,近期我们重点对福州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等传统工艺的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深入相关单位,召集民间艺人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和信息,征询解决意见;二是根据专业调研人员多年来采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取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写出如下报告:一、寿山石雕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寿山石因其产于福州市北郊的寿山乡而得名。寿山石雕是福建雕刻艺术的奇葩,在福

建乃至海内外的石雕工艺中久负盛名。寿山石种类很多,若以产地来分,大致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因极稀少且石质最佳而成为名贵珍品。其石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丝状的细纹,颜色外浓而内渐淡,按其颜色可分为田黄、田红、田黑等品种。田黄最为珍贵而稀罕,它质韧而坚,色如枇杷,可与翠玉媲美,素有“石中之王”的美称。明清时期就已上供朝廷,因此民间很早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水坑石,产于溪涧水涧之中,以水晶冻、鱼脑冻、牛角冻、鲜草冻、天蓝冻为珍品。水坑石多呈透明状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山坑石埋于岩层夹缝之中,产量较多。其瑰丽多彩,亦是不可多得的雕刻石材。其中以芙蓉冻、杜陵坑为佳品。清代诗人朱彝尊因此有“天遣瑰宝生闽中”之句。总的说来,寿山石质地脂润,斑斓多彩,晶莹剔透,性软而细腻,柔而易攻,宜于各种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和印章的雕刻。一块料石中往往有红、白、黄、赭、青等数种颜色,相互交错成各种自然斑纹,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技艺高超的艺人往往根据寿山石不同的石质、纹理和天然色泽,或随石应变,因势造型;或因材施艺,因色取巧,顺其自然,掩其瑕疵,可谓费尽匠心。寿山石雕大致可分为圆雕、浮雕、矮雕、薄意、印纽、镶嵌等类型,其雕刻内容大致有人物、动物、古兽、山水风景、花果、花鸟鱼虫等。此外还有印章、烟具、文具、花瓶、图屏等,花色品种不下千余种。寿山石雕的雕刻年代至少在1500年前。唐代已用寿山石雕刻各种佛

《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器》观后感

《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器》观后感 通过观看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器》,学习了许多关于纪录片制作的知识。在整个片子的布局、内容的选取、解说词、背景音乐、镜头的运用等等方面,这个纪录片都值得我们学习。 纵观整个纪录片,以时间顺序,讲述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过程,并且在后面的几集中,把范围扩展到整个中国漆器的发展现状,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对于内容的铺开,都是以故事为楔子,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第一集《结缘大漆》中,一开始就是通过历史故事引出福州脱胎漆器;第三集中,通过讲述福州脱胎漆器仿制文物的历史故事,从而达到表现脱胎漆器“再造辉煌”的目的;在随后的节目中,对于脱胎漆器的许多技艺,都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出来。围绕漆器本身的故事和漆器制作人的故事,使得纪录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观看起来不会枯燥。 在纪录片中,当涉及到那些有关脱胎漆器专业知识和相关历史内容时,会采取对专业人士专访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解说词,这样也增加了纪录片的层次,同时也使得内容更可信。 在解说词方面,这部纪录片也有其过人之处。我们知道画面图像,是一部片子的基础,有其自身语言,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感,解说一般对画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天趣人意》里面的解说词位置感稍微靠前,起着引领和解释说明作用。解说的声音和力度趋于柔和、质朴、大方,出字清晰准确,但比起政治类纪录片来语言感觉没有那么严肃、庄重。 解说词的作用之一在于用文字补充画面或实物所欠缺的信息,扩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观众能够更好,更完整的了解到片子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所有信息。就像影片一开始展现的是一艘大船在海面上航行,那画面充满了神秘、古老的气息。“深蓝色的大海,隐藏了无限的危机……”如果没有这些解说词观众又怎么会知道画面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出福州脱胎漆器?而且画面和解说词结合在一起烘托出了脱胎漆器的神秘和伟大之处。 解说词可以扩大延伸片子的信息量,它还可以使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了解到片中内容以外的信息与知识。比如片中不仅讲述了一系列制作漆器的方法和过程,漆艺的发展历史等;而且通过历史材料和漆艺大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与漆艺相关的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解说的作用主要就是补充了画面的不足,交代画面难以表达的内容。 而且对于脱胎漆器本身来说,解说词有助于将漆器的深层的思想文化内涵揭示出来,比如影片中多次提到漆器的质感,内涵,和天人合一的心灵感应,更揭示了漆器的历史艺术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