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

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

(一)标准(定义)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

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直接性

(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

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

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

一、有益元素的概念

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

本章复习题: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

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

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

(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

分布。具体来说,包括立体几何构型和平面几何构型。

从根尖向根茎基部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和老熟区五个部分

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

对于一条根:分生区和伸长区: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根毛区:吸收养分的数量比其它区段更多

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 :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kg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子叶植物的较低

2. 根系CEC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1) 二价阳离子的CEC越大,被吸收的数量也越多(2) 反映根系利用难溶性养分的能力

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二)根际养分

1. 根际养分浓度分布

根际养分的分布与土体比较可能有以下三种状况:养分富集:养分亏缺:养分持平

2. 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土壤因素:养分因素:植物因素,农事因素

(三)根际土壤环境

1. 根际pH环境

影响因素:a呼吸作用b根系分泌的有机酸c养分的选择吸收(影响最大) 阴离子>阳离子,pH升高;阳离子>阴离子,ph降低

(2) 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2. 根际Eh环境

影响因素:作物种类旱作根际Eh<周围土体;水稻根际Eh>周围土体

介质养分状况--指养分的氧化态或还原态

(2) 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四)根际生物学环境

1. 根系分泌物

(1)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无机物;有机物

(2) 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①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②促进养分有效化③间作或混作中有互利作用2. 根际微生物

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如下:

(1) 矿化有机物(2) 产生和分泌有机酸(3) 固定和转化大气中的养分(4) 产生和释放生理活性物质

3. 菌根(mycorrhiza)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

(4) 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小结:

1.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和。

2.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3.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

表层养分的吸收;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氧化力较强,亦即根系的活力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

能力也较强。

5.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根际是指由于受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有显著不同的。厚度通常只有。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8.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

原物质) 的毒害。

第二节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

1. 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

2. 养分进入质外体

3. 养分进入共质体

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1.截获 2.质流 3.扩散)

(一)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二)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三)扩散1. 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

1. 截获:钙、镁(少部分)

2. 质流:氮(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

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

1. 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二)养分进入质外体

由于质外体与外界相通,养分离子能以质流、扩散或静电吸引的方式自由进入

质外体也被称作自由空间(也称表观自由空间AFS或外层空间)

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

(三)养分进入共质体

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

原生质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1. 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 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形式:(1) 简单扩散(2) 易化扩散: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机理如下:a. 通道蛋白:(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b. 运输蛋白:(轮渡)

2. 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

(1) 载体解说

①载体--指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

③载体的酶动力学理论(E. Epstein, 1952) (图)

载体学说能够比较圆满地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

(2) 离子泵假说

①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阳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H+的反向运输;阴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OH-的反向运输

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H+-ATP酶;Ca2+-ATP酶;H+-焦磷酸酶;ABC型离子泵。(3) 转运子。转运子是指植物的细胞膜上具有控制溶质或信息出入膜的蛋白质体系。

3. 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判别

区别:是否逆电化学梯度;是否消耗代谢能量;是否有选择性

(1)温商法(2)电化学势法(电化学驱动法)

原理:理论上,当离子在半透膜内外达到物理化学平衡时,服从能斯特(Nernst)方程。

通常情况下对于阳离子大多数是被动吸收;对于阴离子相反即主动吸收。

三、植物根系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

(二)吸收机理: 1. 被动吸收--亲脂超滤解说2. 主动吸收--载体解说3. 胞饮作用解说

(三)吸收的意义: 1. 提高对养分的利用程度2. 减少能量损耗

第二节小结: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和。

第三节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一、介质中养分浓度

1.介质养分浓度对植物吸肥及吸水有什么影响?

2.简述温度条件和光照条件如何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简述水分与通气条件如何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4.土壤反应对植物吸收阴、阳离子有什么影响?它与植物有效养分含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5.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离子之间?

6.简述植物的苗龄和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影响养分吸收速率的因素

1. 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中断某种养分的供应,往往会促进植物对这一养分的吸收。)

2. 长期供应的影响(某一矿质养分的吸收速率与其外界浓度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养分的持续供应状况。)(二)养分吸收速率的调控机理

植物根系对养分吸收的反馈调节机理,可使植物在体内某一养分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

净吸收速率的降低包括流入量的降低和溢泌量的增加。

二、温度

一般6~38o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超过40oC )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

三、光照

光照还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四、水分

作用:(1) 促进养分的释放:溶解肥料、矿化有机质(2) 加速养分的流失:稀释养分

五、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 根系的呼吸作用2. 有毒物质的产生3. 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六、介质反应

1. 介质反应与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关系: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

原因: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

(一)离子半径(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

(二)离子价数

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为: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二价的阴、阳离子<三价的阴、阳离子。相反,吸收速率常常以此顺序递减。水化离子的直径随化合价的增加而加大,这也是影响该顺序的另一因素。(三)代谢活性

由于离子和其它溶质在很多情况下是逆浓度梯度的累积,所以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消耗能量。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组织中(包括根),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因此,所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子都可能影响离子的累积。

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 拮抗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2. 协助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

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一)作物的种子营养

种子发芽前后,依靠种子中贮存的物质进营养。三叶期以后则依靠介质提供营养。

(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性器官分化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

(三)营养生长期中需肥的关键时期

1.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2.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

第四节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

一、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

(一)表皮细胞途径(二)气孔途径

三、叶部吸收养分的机理: 1. 被动吸收 2. 主动吸收

三、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2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

3. 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

问题:叶部营养可否代替根部营养?

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

对于微量元素,是常用的一种施用手段;对于大量元素,只能作为根际营养的补充

四、叶部营养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

1. 叶片结构(作物种类)

2. 溶液的组成5. 溶液浓度4. 溶液反应

3. 湿润时间

五、叶面肥概述

1.叶面肥的含义

狭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

广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对植物起营养作用或生理调节作用的物质

3. 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

4. 叶面肥的分类:纯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型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

5. 叶面肥的种类市场上产品繁多,多数是由纯营养型和生长调节剂型配比制成。

6. 影响叶面肥使用效果的因素:环境因素、叶面肥质量和使用技术的影响

第五节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

一、植物营养的共性和个性

(一)共性:所有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

(二)个性: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甚至同一植物在不同生育期

1. 对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需要不同

2. 对介质养分的吸收能力不同

3. 对肥料的需要量不同

4. 对肥料形态的要求不同

二、施肥方法

(一)传统施肥方法特点:把肥料施入土壤,补给作物最缺的养分,通常是土壤缺什么养分就施什么肥料。一般根据施用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及其相应的施肥方法。

(二)现代施肥方法

1. 喷施多元微肥

2. 喷施多功能叶面肥

3. 灌溉施肥:喷灌、滴灌

4. 二氧化碳施肥

本章复习题三:

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和等。

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作用和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和。

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和。

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和等。

6. 叶面肥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和等三类。

7. 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一般分为、和等三种。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吸收了的养分的去向:

1. 在原细胞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

2. 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短距离运输)

3. 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长距离运输)

4. 随分泌物一道排回介质中

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距离运输。

一、养分的运输途径

(一)质外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2. 运输方式:自由扩散、静电吸引

3. 运输的养分种类:Ca2+、Mg 2+、Na+等

(二)共质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毛区

2. 方式:扩散作用、原生质流动(环流)、水流带动

3. 运输的离子:NO3-、H2PO4-、K+、SO42-、Cl-

二、养分进入木质部

是指养分从中柱薄壁细胞向木质部导管的转移过程。实际上是离子自共质体向质外体的过渡过程。

(一)养分进入机理

双泵模型: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胞膜内,进入共质体;

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通过 2次原生质膜

(二)影响因素

1. 外界离子浓度

2. 温度

3. 呼吸作用

第二节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含义:也称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导管向上,或沿轫皮部筛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故称为长距离运输。

一、木质部运输

(一)动力和方向

动力:蒸腾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根压——当蒸腾作用微弱或停止时,起主导作用

蒸腾对木质部养分运输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植物生育阶段、昼夜时间、离子种类和离子浓度等因素。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蒸腾强度大,木质部养分的运输主要靠蒸腾拉力。

白天木质部运输主要靠蒸腾作用,驱动力较强,且运输量大。夜间主要靠根压,其动力弱,养分运输量小。一般以质外体运输的养分受蒸腾作用影响较大,而以共质体运输为主的养分则受影响较小。高蒸腾强度对K+的木质部运输速率影响不大但能大幅度提高Na+的运输速率。

植物体内以分子态运输的养分,其木质部运输也受蒸腾作用的强烈影响,最为典型的是硅和硼。钙的木质部运输与蒸腾作用也有密切关系。

蒸腾强度越大和生长时间越长的植物器官,经木质部运入的养分就越多。

油菜各器官中硼的含量有明显影响。叶片蒸腾量大,硼的含量就高,而且施硼量对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荚果蒸腾量小,硼的含量较低,受施硼量的影响较小;甚至在同一叶片上也会因蒸腾量的局部差异而造成含硼量的明显变化。一般,叶尖蒸腾量最大,硼的含量最高;叶柄蒸腾量最小,相应地含硼量也最低。

当介质中硼过高时,植物硼毒害的症状首先出现在叶尖和叶缘。

在生产实践中,茄果类的番茄、辣椒等在结果期若遇较长时间的低温或阴雨天,蒸腾强度低,常会发生果实生理性缺钙而出现脐腐病。

方向:单向,自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目的地:叶子、果实和种子养分进入叶片的过程称为“卸”(二)运输机理

1. 质流:指养分离子在木质部导管中随着蒸腾流向上运输的方式——主要

2. 交换吸附:由于木质部导管壁上有很多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基团,它们将导管汁液中的阳离子吸附在管壁上。所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它阳离子交换下来,继续随汁液向上移动。

结果:降低了离子的运输速率,出现滞留作用(导管周围组织带负电荷的细胞壁也参与吸引滞留在导管中的阳离子的作用)

影响因素: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活度、竞争离子、导管壁电荷密度等。

三)养分的再吸收和释放

1. 再吸收: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过程中,部分离子可被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了溶质到达茎叶数量的现象。

结果:使木质部汁液的离子浓度自下而上递减

影响因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离子性质

2. 释放含义:木质部运输过程中,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将吸收了的离子重新释放到导管中的现象

作用:维持木质部汁液中养分浓度的稳定性

木质部导管养分浓度高,再吸收→木质部薄壁细胞

←养分浓度下降,释放

二、韧皮部运输

(一)特点:养分在活细胞内双向运输

筛管:管状活细胞,端壁有筛孔

轫皮部的结构伴胞:以胞间连丝与筛管相通

薄壁细胞

(二)韧皮部汁液的组成

韧皮部汁液的组成与木质部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第一,韧皮部汁液的pH值高于木质部;第二,韧皮部汁液中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第三,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中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它矿质元素的浓度高于木质部;无机态阳离子总量大大超过无机阴离子总量,过剩正电荷由有机阴离子,主要是氨基酸进行平衡。

(三)韧皮部中养分的移动性

钙在韧皮部中难从移动可能一方面是由于钙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钙难以进入韧皮部中;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钙进入了韧皮部,也很快被韧皮部汁液中高浓度的磷酸盐所沉淀而不能移动。

硼是另一个在韧皮部难以移动的营养元素,但原因尚不明。

三、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养分转移

韧皮部顺浓度梯度渗漏作用→木质部

←逆浓度梯度转移细胞

意义:木质部向韧皮部养分的转移对调节植物体内养分分配,满足各部位的矿质营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

一、含义:指在轫皮部中移动性较强的矿质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和轫皮部运输形成自根至地上部之间的循环流动。

二、过程地上部木质部→轫皮部

↑↓

根木质部←轫皮部

介质养分

四、养分循环的作用:调控根系吸收养分的速率主要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

运输养分的数量> 某一临界值:营养状况良好V吸收下降

运输养分的数量< 某一临界值:养分缺乏V吸收上升

第四节养分的再利用

含义: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一、养分再利用的过程

第一步:养分的激活第二步:养分进入轫皮部第三步:进入新器官

经历:共质体(老器官细胞内激活)质外体(装入轫皮部之前)共质体(轫皮部)

质外体(卸入新器官之前)共质体(新器官细胞内)

只有移动能力强的养分元素才能被再利用

三、养分再利用与生殖生长

植物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根的活力减弱,养分吸收功能衰退。此时,植物体内养分总量增加不多,各器官中养分含量主要靠体内再分配进行调节。

营养器官将养分不断地运往生殖器官,随着时间的延长,营养器官中的养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一部分在根细胞中被同化利用;另一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输送,供应地上部生长发育所需要。植物地上部绿色组织合成的光合产物及部分矿质养分则可通过韧皮部系统运输到根部,构成植物体内的物质循环系统,调节着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本章复习题:

1.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最后到达中柱的过程。

2.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和等2种途径进行。

3. 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次。

4.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向上,或沿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

5.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和的相互关系。

6.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出现;而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出现。

7. 在植物体内,较强的养分可通过和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

8. 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

的过程。

第六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1.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器官:种子>叶>根>茎秆

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2. 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原因: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

在作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叶、茎、根)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

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

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生理功能)

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生命物质

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

3. 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

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辅酶的成分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

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吸收的形态

无机态:NO3--N、NH4+-N (主要)

有机态:NH2 -N、氨基酸、核酸等(少量)

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

2. 同化过程:

NO3-NR,Mo NO2-NiR,Fe、Mn NH3根、叶细胞质根其它细胞器、叶绿体

NR:硝酸还原酶NiR:亚硝酸还原酶

(2)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①植物种类②光照③温度④施氮量⑤微量元素供应⑥陪伴离子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植物因素: 种类、品种、部位;肥料因素: 种类、用量、时间;气候因素: 温度、光照;收获因素: 施肥后安全期、一天内时间

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1)机理:①被动渗透②接触脱质子

(2)特点:释放等量的H+,使介质pH值下降

2. 同化(1) 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

氨同化途径模式:1,2-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途径

3. 酰胺的形成意义:①贮存氨基;②解除氨毒;③参与代谢。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尿素(酰胺态氮)

(1)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

(2) 同化①脲酶途径②非脲酶途径

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

2. 氨基态氮: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

四、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特点的比较

影响两者肥效高低的因素:

(一)作物种类:不同植物对两种氮源有着不同的喜好程度,可人为地分为“喜铵植物”和“喜硝植物”。(二)环境条件

1. 介质反应:酸性:利于NO3-的吸收;中性至微碱性:利于NH4+的吸收;而植物吸收NO3-时,pH缓慢上升,较安全。植物吸收NH4+时,pH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

2. 伴随离子Ca2 + 、Mg2 +等利于NH4+的吸收(而NH4+、H+对K+、Ca2 + 、Mg2 +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钼酸盐利于NO3-的吸收与还原

3. 介质通气状况通气良好,两种氮源的吸收均较快

4. 水分水分过多,NO3-易随水流失

普氏结论:只要在环境中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最适条件,那么,它们在生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的。

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小结:

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形态的和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形态的氮。

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NH3 。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

5. 酰胺具有、、等作用。

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六、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1. 氮缺乏

(1) 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第二节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含量

(一)来源:1.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3. 生物固氮4. 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速效氮源<全氮的5%

1. 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50%~70%

(>98%) 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

离子态土壤溶液中

2. 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有机氮矿化作用→无机氮

←固定作用

(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 过程:有机氮(异养微生物水解酶)氨基酸(氨化微生物水解、氧化、还原、转位)NH4+-N+有机酸

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

4. 结果:生成NH4+-N(有效化)

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

1. 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

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2. 过程

液相NH4+ 吸附作用→交换性NH4+固定态NH4+

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

(三)氨的挥发损失

1. 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

3. 影响因素:①pH值NH3挥发

②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

③温度:呈正相关

④施肥深度:挥发量表施>深施

⑤土壤水分含量

⑥土壤中NH4+的含量

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

(四)硝化作用

1.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土壤温度等

最适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pH6.5~7.5、25~30o C

4. 结果:形成NO3- -N 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1.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

3. 影响条件:土体的C/N比、温度、湿度、pH值

4. 结果:减缓氮的供应;可减少氮素的损失

(六)硝酸还原作用

NO3-→→→NH4+

(七)反硝化作用

1. 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

(1)定义: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

(3)最适条件:土壤通气不良,新鲜有机质丰富pH5~8,温度30~35o C

2. 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

发生条件:NO2-存在

3. 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并污染大气

(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

NO3--N 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5%~10%

结果:氮素损失,并污染水体

四、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的有效性

小结: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途径:施肥(有机肥、化肥)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喜硝作物)生物固氮雷电降雨减少途径:植物吸收带走氨的挥发损失硝化作用(喜铵作物)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淋失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三)氮肥的制造原理:1. 合成氨原理2. 硝酸制造原理

二、铵态氮肥

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一)共同特性(均含有NH4+)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3. 可发生硝化作用

4.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5. 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6. 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三)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品种转化及结果施用

液氨NH3+H2O NH4++OH-基肥,施肥机深施

氨水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基肥,追肥,深施

碳酸氢铵NH4++HCO3-基肥,追肥,深施

对土壤没有副作用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

硫酸铵NH4++SO42-基肥(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酸化(游离酸,生理酸, 有机肥),追肥,种肥

硝化酸,代换酸)、板结适于多种作物

不宜稻田

氯化铵NH4++Cl-基肥(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酸化(生理酸,硝化酸, 有机肥),追肥;适于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范文一 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二、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双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 1、宜主动出击:找实习岗位和找工作一样,要讲究方法。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能够主动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可异常留意正在招聘人选的公司,说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没有招到适宜的员工的情景下,很有可能会暂时选择实习生替代。 2、宜知己知彼:求职信和求职电话要稳、准、狠,即稳当地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大背景及所申请岗位的要求,准确地阐述自我的竞争力,自信自我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同时很诚恳地表现出低姿态,表示实习的热望和决心。此外,规范的简历,良好的面试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实习成功率。 3、忌免费午餐: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双赢关系,主动跟对方说我不要钱来干活是很糟糕的开始,说明自我缺乏自信。有价值的付出必须要有价值的回报,不存在施舍性的实习岗位,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的实习生才是对方所需,而理性研究到实习生价值的单位会给予实习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4、宜避热趋冷:寻找实习单位时,宜避开热门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发布网站,勇于找冷门公司,回避热点信息和实习高峰期,实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5、忌盲目实习:未来求职拼的是专业度而不是态度。谋职实习不应是简单的劳动经验积累和态度培养,比如端盘子一类的工作,可能会增加挫折体验;与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在未来求职竞争时含金量很低,从找工作的角度,这样的实习弊大于利。 实际上,实习只是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自我日后的发展,而不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根际阳离子交换量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营养学 成绩: 实验名称: 根际阳离子交换量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朱涵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植物样品根际阳离子交换量,了解其对植物的意义; 2、掌握植物样品根际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 3、比较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根际交换量,加深对植物的认知; 4、分析影响植物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植物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组成的网状结构。如图: 果胶( Pectin) 由α-(1,4)-D-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部分羧基被甲基酯化,部分羧基游离,游离羧基成为阳离子结合位点。如图: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韩臣才 学号: 3090100057 日期: 2012/04/24 地点: 环资实验楼 装 订 线

对根系表面性质的研究表明,根组织的表面是以负电荷占优势,其电荷来源主要是细胞壁组分中的果胶和埋藏于其中的蛋白质等羧基的解离,以及原生质膜所产生的恒定负电荷,即非扩散性阴离子。在根细胞组织的表面形成双电层,其扩散层中的阳离子可以与土壤表面和土壤溶液中可交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这种根系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可以用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为指标进行测定,根系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植物根组织具有可交换阳离子的数量。 可以用多种方法测定植物根际阳离子交换量,本次实验所用为火焰光度计法。其原理是根系表面吸附的可交换阳离子,在中性KCl中被K+代换出来,形成钾质根。洗去多余KCl溶液后,用HCl溶液中的H+将K+代换出来,以火焰光度计法检测溶液中K+的含量。根据溶液中K+的含量,计算出阳离子交换量。 本实验采用干根粉末,因为如此可防止测定中因根的代谢活动导致的离子被吸收或外溢所造成的误差。同时由于这种交换现象直接与根表面的胶体性质有关,因此认为干根与鲜根,同样显示阳子交换吸附性能的强弱。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测定对象:大豆(双子叶)根系(干粉); 仪器设备:火焰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万分之一天平微量滴定管 500 mL烧杯 250 mL烧杯 50 mL烧杯洗瓶定性滤纸 抽滤装置 pH计布氏漏斗试剂:0.01 mol/L HCl 0.008995 mol/L KOH (需要标定) 1.0 mol/L KCl 0.01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 3% AgNO3 0.5% 酚酞 KCl标液(10,20,30,40,50ppm) 四、实验步骤 称样:称取0.1077 g(双子叶植物干根粉末)置于500 mL烧杯中,加数滴蒸馏水润湿样品,防止其在后面的操作中漂浮于液面上。 钾质根制作:加入200 mL pH7.0的1 mol/L KCl ,搅拌5 min,使根沉淀,抽滤。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

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 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 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 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 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 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 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 硝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铵转变为硝酸根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5共质体途径:养分通过由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连成的一个整体即原生质整体,经过皮层达到中柱的途径叫共质体途径。 6 根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7 截获: 8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9 忌氯作物 10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2.为什么微生物要求外界营养物质的C/N比值是25:1? ?如施用有机肥料作追 肥,营养物质的C/N比高于此值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 木质部与韧皮部在其汁液的组成和含量上有何差别? 4.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乏铁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2.试论述肥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3.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 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哪些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载体学说(扩散模型):认为载体是亲脂性的类脂化合物分子。磷酸化载体能与根外溶液中特定离子在膜外结合,当它扩散到膜内侧遇到内蛋白层中的磷酸脂酶时,能水解放出能量,并把离子和无机磷酸离子从载体的结合位置上解离出来,释放到细胞内。 4硝化作用: 5生物反硝化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7截获: 8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汇总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草坪N 、P 、K 的含量测定 焦志敏 施鹏程 赵娜 冯海燕 陈瑜 梁希07-2 一、 草样的采集 1.选定地点: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测定校园内草坪中氮磷钾的含量,以评定草坪的营养状况,选择了主楼前的一片草坪,即东起白皮松、青扦,西到香椿、沙地柏所包括的范围内的草坪(如下图所示)作为实验草样。 2.采集草样:由于采集测定的草样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采集时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如上图),在样地中的四个顶点和对角线的中点和交点各取草样,组成平均样品。同时,所采集的草样长势基本一致、未受到病虫害,以及草样顶端新成熟的健壮叶。由于草坪体内各种物质,特别是活动性成分如硝态氮、氨基态氮,还原糖等都处于不断的代谢变化之中,不仅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一日之间也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在采样时,选取了同一时间进行。 二、 样品的制备、保存 1.样品的洗涤:由于采取的草样带有泥土或喷洒的肥料药剂,为了避免草样的污染,故样品先进行洗涤,一般用湿布擦净表面的沾染物即可。 2.样品的杀青与保存:测定营养成分常用干燥样品,所以洗净的样品必须尽快干燥,以减少化学和生物的变化。如果延迟过久,细胞的呼吸和霉菌的分解都会消耗组织的干物质而致改变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蛋白质也会裂解成较简单的含氮化合物。杀青要有足够的温度,但温度又不能太高,因此,分析用的植物鲜样要分两步干燥,先将鲜样在80—90℃烘箱中烘30分钟,然后,降温至60 香椿沙地柏青杄

—70℃,逐尽水分,大约要用12~24小时。 3.样品的研磨、过筛:干燥的样品要用研钵或带刀片的磨样机粉碎,并全部过筛。而筛孔的选择视称样的大小而定,通常可用圆孔直径为1mm的筛,但本实验称样仅1g左右,故使用0.5mm的筛进行筛选。样品过筛后充分混匀,然后保存于密封的磨口广口瓶中,瓶外贴放一样品标签。 三、样品的消煮及定容 1.样品的称量:称样时将样品充分混匀后多点勺取,使用电子天平(1/1000)称取1g的样品,然后装入100ml开氏瓶底部,并在瓶外注明小组名称,避免混淆。 2.样品消煮:向装有测定样品的开氏瓶中加入1ml水润湿,再加入5ml浓H2SO4(化学纯比重为1.84)摇匀,然后加1滴高氯酸,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使固体物消失成为溶液,待H2SO4发白烟、溶液成褐色时,拿下来冷却,再加1滴高氯酸,继续加热消煮约5—10分钟,如此反复一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取下冷却,然后用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 1 N元素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草样中的氮元素含量,以此掌握测定植物氮含量的方法 (2)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经开氏消煮、定容后,吸取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和扩散,用H3BO3吸收,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3)试剂 40%(m/v)NaOH溶液 2%H3BO3—指示剂溶液 取标准溶液〔C(HCl或1/2H2SO4)=0.01mol/L〕 碱性溶液 (4)操作步骤: 蒸馏法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10.00ml,(V2,含NH4—N约1ml),用定氮仪蒸馏。(5)结果计算 全N%=C(v-v0)×0.014×100/(m×v2/v1) 式中 C—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0.0093 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ml; 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ml; 0.014—N的毫摩尔质量,g/mmol; m—称样量,g; v1—消煮液定容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使用凯氏定氮仪: V=17.981ml V0=0.868ml 由公式可得: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属植物学的范畴,是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重要部分 基本概念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是植物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依据. 植物营养诊断的主要任务—— 诊断、识别出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哪些营养需要补充,以指导施肥(如何补充营养)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形态识别、植物分析(含量)、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 1.植物缺素症是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外部表现. 2.植物形态识别是植物营养诊断的一种方法. 3.及时施肥是消除症状,减少损失的办法. 第二章植物的一般特性 结构、生理特性、生长条件、必需的营养元素 各器官的功能: 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植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是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组织所组成的。 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于叶表面上,其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及蒸腾水分。 根系的功能:固定;吸收水、营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和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它在土壤中能固定植物,保证植物正常受光和生长,并能作为养分的储藏库。 二、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CO2 + 2H2O (CH2O) + O2 + H2O 呼吸作用 C6H12O + 6O2 6CO2 + 6H2O 蒸腾作用 物质吸收运输 三、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 四、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植物由水和干物质组成,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5—95%的水和5—25%的干物质。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 构建 摘要:论文以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特色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理念,以提高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理念,明确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选题原则、适用范围、实施程序、实验成果提交形式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55-02 资源环境科学是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新兴学科。扬州大学在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依托的基础上,为了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2008年申报并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该专业在原有水土资源、土壤农化分析和环境微生物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土壤与土地资源、微生物资源学、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壤肥料与植物产品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植物营养学等课程,精心编制专业教学体系,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新成立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专业门类,实验课是该专业教学

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建立合理的实验模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教学价值极为重要。因此,在资源环境科学类专业实验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作用。 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进行科学实验所开展基本训练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实践课程。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至深的资源与环境类实验教学,在内容上大部分为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结果十分清楚;在学习方式上,学生所受的束缚更多,他们被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或讲义的要求,使用实验室已规定的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把学生摆在了被动接受灌输的位置。为此,扬州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积极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它是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宽泛,特别注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养分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其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跟人们日常的社会生产活动紧密相连,但基于实验平台的构建原则和教学方式的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最新个人实验心得总结范文5篇

个人实验心得总结范文5篇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个人实验心得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实验心得总结范文篇一 本周主要进行电工实验设计和指导,经过一周时间,我们在辅导老师和辛勤帮助指导之下,完成了这次的实验任务,本次实验设计一共进行了四项,在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把课本先复习掌握一下,以方便实验的经行和设计。我分别设计了对戴维南定理的验证试验,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逻辑电路四人表决器的设计实验和六进制电路的设计实验,首先,在进行戴维南定理实验设计的时候,经过自己的资料查找和反复设计,排除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实验任务及要求,在进行放大电路设计时就遇到了一定困难,也许是由于这些实验是电工教学中下册内容,在知识方面掌握还是不够,所以遇到了较多困难,通过老师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一步一步进行改进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放大电路的知识,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有关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6进制的时候要了解芯片的作用,懂得该芯片的原理,最后设计的就是逻辑电路实验,每个实验的设计

都经历许多的挫折,产生许多的问题,我们在出现的问题上对实验设计进行一步步的修改,这样还帮助我们弄懂了很多的问题。 实验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无不让我们更加明白和学习到电工知识的不足,让我们更加深入透彻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我认为,这次的实验不仅仅更加深入的学习到了电工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今后宝贵的财富。通过电工实验设计,从理论到实际,虽然更多的是幸苦,但是学完之后,会发现我们收获的真的很多,所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实验我们还利用了ewb软件绘图,这是一项十分有作用的软件,我们电工学学习此软件对今后学习帮助十分重大,所以这也是一项重大的收获。本次实验花了我较多时间,但是又由于实验周与考试安排较近,所以做的又有一定的匆忙性,实验设计上的缺陷还是很明显的,所以经过了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正,十分感激大家的帮助,我想这次的实验设计所收获的点点滴滴,今后一定能对我们起到重要的帮助!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0001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3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 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 ?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 (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 (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如豆科植物-钻,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0、N、F、K、Cd、Mg. S等 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 1%—下,包括Fe、B、Mn、Cu、Zn、Mo、Cl (Ni) 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4)

植物营养学试题(4) 一.填空:(每题1分,汁20分) K叶面喷Zn2+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婆是()?(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K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等器官。 5、作物缺俐多发在PH ()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和(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学说:()学说和()。 J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可提商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増强作物的(), (),和()。 二、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下列哪种元素() As硫氮C.钙D.锌 2.水ED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A.尿素氯化饮C、硫饮D、硝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哪种元素() A.氮B、钾C.硫D、镁 4.彩响丄壤中铜有效性的展主要的因素是() A. PH B、有机质含量C.水分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B、氮化钱C、硫钱D、硝钱 6.下列哪种元素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A、硼钾C>铁D.钥 7.下列那种元素对大豆有特殊的作用() A.镁氏硅C.硒D.钻 8.施用哪种肥料最易引起上壤中Ca2+的流失() As尿素B、碳饮C.硫钱D.氯化钱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钙C.钾D.镁 10.下列那种氮肥最易引起作物缺镁() A.硫饮 B.尿素 C.硝饮 D.硝酸钙 三.解释槪念:(每题3分,讣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螫合态微址元素肥料: 4.交换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丄壤养分强度因素: 7.活性镒: 8.: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 四.简答题:<11-26分)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优选5篇.doc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选5篇 【导语】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选5篇由***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篇1: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2: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3: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4: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篇5: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正文】 篇1: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二、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