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目一答题技巧

科目一答题技巧

科目一答题技巧
科目一答题技巧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的95%都对。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大雨等天气,能见度小于200米选60;100米选50;50米选答案中最小的。

距离什么地点多少米处不可以停车的,都选答案中最大的选项。

4、在判几年有期徒刑的题只有在题目最后说【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是错的,其余的都是对的。

5、汽车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道口、急弯路、窄桥、狭窄路面、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车速都不可以超过30公里。

6、在高速公路上2条车道的最左侧是100,3条车道的最右是60,中间是90,最左是110。

7、C1题中四个选项都是从**元——**元的,只选20元——200元;200元——2000元。

8、选择题中,开头是【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都选答案中的“扣留机动车”。

9、吊销两年,撤销三年肇事逃逸被吊销的是终身不可以申请驾驶证。

10、在选择题中,带有“P挡”的就选,自动挡汽车中,陡坡用L挡;缓坡用2挡。

11、所有的车辆落水问题,都是敲碎玻璃,不要阻挡车内进水,一定要让水进入汽车里面。

12、在高速公路上摆放警示牌,变换远近灯光都是在150米处。

13、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

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爆胎。

一、考前准备做齐全

1、熟悉考场

考场可和你平时熟悉的练习场地不一样!因此考前一定要提前熟悉考场,没条件的就把这次考试当做一次练习。

另外,不要去没完没了的幻想考试结果,因为并没有什么卵用,并且还会给你增加心理负担。

2、上车准备

门关严:检查四道车门是否都已关闭;

调座椅:根据自己平时的方法和身高来调;

后视镜:考官如果在一旁催促,可以礼貌地请求调完之后再开始考试;

安全带: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二、候考准备调状态

1、不受其他考生干扰

在等待考试时,看到前面考生倒库压线了,默默告诉自己“我没看见,我没看见”,千万不要受他们干扰,免得本来会的一紧张就不会了。

2、给自己心理暗示

考试细节心中过一遍:等候考试的时候,回顾教练讲过的注意事项,想想练得好的时候的感受。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坐上考试车还是太紧张,甚至手抖脚抖,闭上眼睛深呼吸,同时默念“没问题”、“不紧张”、“慢慢来”等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词语,会好很多。

三、考试发挥稳着来

1、巩固考试要点

方向盘打法要熟练;

学会短时间内将座位、后视镜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程度;

学会在练习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点位;

懂得快速修整方向。

2、牢记考试细节

科二切记车速的控制,不要太快保证看点到位也不要太慢防止中途停车。

还有起步、侧方停车出库、坡道起步的转向灯要打(有的地区转向灯规定不同)。

3、没有时间限制

科二你可别瞎着急,没人会催你,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按部就班听语音提示,完成操作即可。

所以科二请将速度控制在适中的位置,不要为了快速完成考试,导致不明不白的失误。

该快就快,该慢则慢,这才是考试的正常速度。

4、一定要走完全部项目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意识到某一操作失误,千万不要管,更不要停车思考,一定要把所有项目全部走完,得到成绩后再做打算,监考没有说你不及格,你就还有机会!

5、第二把尽量不再犯错

如果你出现一些不能提前预料的意外,错失了宝贵的第一次机会。

幸好,考试还有第二次,给你一次复活的机会!机灵点就别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而是总结上一次经验、沉着冷静,接下来才会更有把握。

项目操作步骤汇总

1、考试准备

从考试车左侧后门下车;逆时针从车尾绕到驾驶位置(同时观察考试车和周围路

况);确认安全,打开车门,进入驾驶座;系上安全带,调整座椅、后视镜;查看仪表盘和灯光开关;向考官报告可以开始考试

2、灯光模拟

发动汽车;听到语音提示灯光模拟考试开始,打开灯光总开关;没听到一个指令,在指令完毕后5秒内完成灯光操作;灯光考试结束,关闭所有灯光开关

3、起步

踩离合和刹车;挂1档;打左转向灯(3秒以上);鸣喇叭;松手刹;抬离合;回头确认交通安全;松刹车,起步

4、直线行驶

在车道中心保持直线行驶;方向盘需要微调;车速控制在30km/h-35km/h;遇到特殊路段或路况,提前减速减档

5、百米加减档

进入考试项目前,减速,将档位减至1档;加档:轻踩油门,加速至换挡速度区间,松油门踩死离合,换挡;减档:轻踩刹车,减速至换挡速度区间,踩死离合,换挡

6、变更车道

打转向灯(3秒以上);左右观察后视镜,回头观察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打方向;当车头转过路面中心标线后,关闭转向灯;变更到目标车道,回正方向

7、转弯

提前减速;打转向灯(3秒以上);观察周围交通状况;确认安全后,打方向;转弯到目标车道,回正方向

8、掉头

提前减速,挡位减至1档;打左转向灯(3秒以上);观察左后视镜,看周围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向左打死方向;驶入目标车道,慢慢回正方向

9、靠边停车

提前减速,挡位减至1档;打右转向灯(3秒以上);看后视镜,观察周围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向右打方向(角度要大一点);车头越过路面标线,关转向灯;控制车身距路边30厘米左右,调正车身;踩刹车停车;踩离合,挂空挡,拉手刹;确认考

试通过后,解开安全带,回头观察确认安全后,开门下车,关好门。

科目四考试

1、题目少,分值高

科目四考试总共有50道题,每题2分。题型为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题目主要以案例、图片、动画形式为主。与科目一一题一分相比,科目四的题目少,分值变高,考生做错5道题就不能再答题了。此外,多选题加大了考试难度,考生很容易出现漏选、多选的情况。

2、缺乏重视

很多学员觉得,科目二和科目三都顺利过关了,科目四肯定也是没问题。没有认真复习就去参加考试了,最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虽然是理论考试,但学员也要有足够的重视,科目三考完后,就要认真准备科目四,一举拿下,顺利拿到小黑本。

考试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看好关键词。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千万别看走眼。

2、答案顺序调整。考试题目基本都是学员做过的题,但不要看到熟悉的题目就直接选了,这个时候很容易出错。虽然题目一样,但是答案的选项顺序可能会有所调整,考试时千万要注意。

3、考试时间很充裕,做题时不要着急,一定要再三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题。多选题要仔细看选项,一个个筛选,防止漏选。

高中英语阅读之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资料

高考阅读理解专题: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做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严格依据作者所陈述的细节、事实以及作者的措词、态度和语气,找出能够表露作者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的词句,然后利用自己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近年的高考题中常出现以下五种推理判断题: 1. 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learn( ), infer( ), suggest( ), imply( ), conclude (), indicate( )等标志性词语,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________. 3).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suggests that ______.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5).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________ 2. 解题技巧 ①针对细节推断: 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源--- 对具体内容分析-- 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实例1:Did you ever hear a strange sound coming from the wall? Did it sound like a clock? If so, it may have been made by a beetle. Long ago people thought the ticking meant that someone was about to die. Thus the beetle is called “the deathwatch beetle." 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the sound of this beetle ________. A. pleased people. B. surprised people. C. frightened people. D. excited people. ②针对主题思想:以主题为核心----- 分析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实例2:In the California study, children with TVs in their rooms but no computer at home scored the lowest while those with no bedroom TV but who had home computers scored the highest. While this study does not prove that bedroom TV sets caused the lower scores, it adds to accumulating findings that children shouldn’t have TVs in their bedrooms.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 More time should be spent on computers. B. Children should be forbidden to watch TV. C. TV sets shouldn't be allowed in children's bedrooms. D. Further studies on high-achieving students should be done. 1. 题干中通常含有attitude, view ,opinion,, in the author’s opinion/mind等标志性词语。提问方式: 1).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against ______. 2).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________. 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4).In the author's opinion...?

科目一考试答题技巧

科目一考试答题技巧 2017科目一考试答题技巧汇总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出现“确认安全”的都对。出现:“不属于”则错。 3、打滑、爆胎题不能选“急”“猛”“迅速” 4、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 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5、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 个词是对的。 6、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7、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 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8、车与吊销驾照选题方法:只要有车有问题就扣车,人有问题 就吊销驾照。 解释:车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车有关的一切证件、牌号以及未放置保险证。 人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驾驶有关的一切证件、严重违返交规(如饮酒等)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未携带驾驶证件。 9、驾驶证被吊销后重新申请的时间范围:吊二撤三醉五逃终生。 解释:驾照被吊销后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驾驶证,驾照被依法撤销等三年,醉酒被吊销等五年,逃逸终生不得再申请。

10、未如得驾照驾驶车辆,处200-2000元罚款,15日以下拘留。车主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照。 11、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为30 公里; 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为4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5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70公里。 12、危险报警闪光灯使用范围:临时停车、紧急停车、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雨、雾、)下行车、被牵引。 13、先行原则:转弯车让直行车先行,无交通信号叉路口让右方来车先行,右转弯让左转弯先行。 14、禁止停车地点禁停距离归纳:站3口5;驶下高速应提前500米做准备。 解释:在站点(公交车站、救护、消防、加油)都是30米以内禁停,在易发事故路段(如叉路口、隧道口、转弯、陡坡前)都是50米 以内。 15、交通事故逃逸导致他人死亡:7年以上15年以下。 交通事故逃逸但未导致他人死亡:3年以上7年以下。 违反交规导致重大伤亡(未逃逸):3年以下。 16、红灯:禁止通行绿灯:准许通行黄灯:警示通行。 17、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与行人注意 禁令标志:禁止和限制车辆与行人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1写出表面意思;○2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 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 答:○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 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 答:○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题型三:分析作用 (1)词语、句子的作用 (2)内容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3)结构的作用:①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统摄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人入胜 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照应开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4)修辞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1写出修辞;○2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3写出作用。 题型四:分析人物形象 。 答题技巧: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科一理论答题技巧

科一理论答题技巧 一、关键字法 对:不准你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不准、不得、不应、不能、严禁、禁止、应当、交通警察可依法)让对方先走的都是对的(减速让行、停车让行、礼让通行、减速避让)慢的都是对的(缓慢通过、减速、平稳、逐渐、慢慢通行、将减速度降低、均匀下降)观察的都是对的(提前观察、仔细观察、认真观察、瞭望)安全的都是对的(间断轻踏、保证安全、确保安全、安全通过) 错:不听话的都是错的(只要、可、可以)快的都是错的(立即、直接、加速通过、迅速通过、急打方向盘、猛打方向盘、迅速向左右躲避、紧急制动) 二、警察手势(一共8种)先看脸后看手 1.警察的脸向左看:一只手是左转弯待转信号两只手是左转 弯 2. 警察的脸向右看:一只手是减速慢行两只手就是右转弯 3.警察的脸向前看:左手高过头顶是停止信号左手在上右手在 下及时靠边停车 右手竖起前伸及时变更车道 4.双手平行向左就是直行信号 三、车道速度规定 普通公路:无中心线城市道路30公里/小时公路40公里/小时(唯一的靠中间行驶)

有中心线城市道路50公里/小时公路70公里/小时 备注:图片中的高楼大厦就是城市道路,两侧都是绿色草地或者树木的就是公路 四、特殊道路冰雪路面,泥泞道路、弯道、能见度低于50米, 进出非机动车道,铁道口。窄路窄桥、下陡坡、掉头速度不能超过30公里/小时。 五、高速公路:国家规定60-120公里/小时,遇到限速标志的时候以 限速标志为准!大机动车的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 两条行车道:左100---120 右60---100 三条行车线:左110---120 中90---110 右60----90 六、特殊天气:能见度车速安全距离 低于120米60 100米以上 低于100米40 50米以上 低于50米20 尽快驶离高速 车辆故障在故障车后方设置警告标志; 普通公路:50——100 告诉公路150米(两车夜间会车由远光灯变近光灯也要在150米以外) 停车问题:站(队)30米内不准停车——加油站、公交汽车站、消防队等等路(口)50米内不准停车——交叉路口、铁道口、急转弯等等。 七、先后原则:先直行后转弯,先左转后右转先干路后支路,先上坡后下坡、直行让右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这类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能力,属深层理解题。此类试题的设计常常包括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等词。 这类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2)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4)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that ______. (5)The author suggest in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 (6)The writer implies that ______. (7)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 (8)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9)On the whol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0)From the text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1)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e may conclude that ______. (12)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passage? (13)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ink that ______. (14)When the writer talks about...,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that______. (15)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16)What's the author's feeling towards...?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人们说,学习成功有三个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想要考试取得成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些都是外界的客观因素,有时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在学习方法上却有法可循,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学习有法不仅是指自己要有怎样周密的学习计划,怎样合理的时间调配,重要之处还在于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回答,也就是答题方法的掌握。很多考生在作答科目一时一个头疼之处就在于对大题,也就是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脑中有思路,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实际落实在卷面上时就显得思路非常混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答题语言累赘却漏知识点的情况,很是苦恼。针对考生这一困惑,现提供一些答题的技巧,仅供考生参考。 只说理论显得很空洞,现拿出一道2012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来和大家分享。 材料: 教师节前夕,许老师收到了毕业多年的学生小雪的来信: 许老师,您还记得毕业前的那次主题班会吗班会上您送给我们每人一张三年前刚入校时的照片,并在照片的背面写上您的赠言,送给即将走进考场的我们。我端详着照片优秀稚嫩的自己,翻看背面您的赠言:“相信自己,成功就在下一步的坚持中!”心中涌动着一阵暖流,这句话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激励我实现了梦想。 我不会忘记,您陪我走过情绪低沉的时光。突如其来的重病使我一度那么消沉与无助,是您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等我身体恢复后,您又利用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帮我补习落下的功课。 我不会忘记,为了与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年过半百的您学习制作视频,关注足球赛事,就连“超女快男”也略知一二;我不会忘记,为了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您带领我们一起快乐“悦读”,不会忘记您在课余时间伏案学习的背影……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许老师的教育行为。 拿到这样一个材料分析题,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很多考生之所以答题不太完善,就是因为没有在笔落到纸上之前在脑中形成一个答题的思路,以至于落到纸上的答案显得没有条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答案又富于逻辑有条理,答案又全面呢这是下面要带领大家逐渐学习的。 拿到一道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在脑中形成一个答题框架,也就是落实在考卷上的答案的层次规划。根据阅卷人的习惯,“总-分-总”这样的框架是备受青睐的。因而考生们在写出自己的答案时尽量也要形成“总-分-总”这样的答题习惯。第一个“总”是指总扩句,也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出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以该题为例,也就是需要我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是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者该教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给出意见的。 那么针对这道题来看,根据对整个资料的通读,我们知道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好的。那么我们框架中的第一个“总”就出来了。我们可以回答:“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合理恰当的,真正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接下来就是我们分析的过程了,也是我们答题的主体部分。要想答案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学会运用逻辑连接词,即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最后。然后我们遵循的是一个理论知识点加一则材料,理论要点的选择就在材料中教师都出现了哪些行为依次找出。以材料为例,首先,许老师给每位学生写临别赠言,激励学生前进,并且帮助“我”战胜病魔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的内容。其次,许老师又“用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帮我补习落下的功课”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后,许老师“年过半百还学习制作视频,带领我们一起快乐“悦读”,在课余时间伏案学

语文阅读理解阅读技巧及解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阅读技巧及解题技巧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1、弄清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处理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思路相一致,才能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作者的语气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事情的来龙去脉,使顺利解题水到渠成。 2、注意积累生活素材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人情风俗、生活方式知识。 当前的阅读理解选材越来越注重现代化、多样化、知识化和生活化,内容贴近生活,蕴涵着丰富的世界各国文化背景知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交际性,常常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情趣和对人、对自然的态度及与世界的交流,就体裁而言,也涉及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才能不断增强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准确度,也能提高面对较长篇幅阅读材料的心理承受能力。 3、重视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锻炼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

比较好的阅读理解方法是:初读文章-- 看题目--查读文章找依据--初定 答案--三看文章找细节--推敲答案--四读文章--终定答案,其中综合了略读、跳读和查读等阅读技巧。 在第一遍阅读时,可用略读或跳读的方式阅读全文,不必注意细节或具体事实,只求对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观点,记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接着,浏览题目再读文章,可以带着题目有的放矢地在文中圈圈划划、做标记,查找解答题目的依据,避免毫无目的地通读文章,许多局部性题目都可以通过原文中的一两句话直接找到答案。第三、第四次阅读主要是定度答案。 4、巩固、扩大并活用词汇(包括词组、短语和构词法),夯实语法知识 随着社会要求和教学要求的提高,生词和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难句在短文中和题目中经常出现,没有过关的语言知识,学生很难领会文章,审清题意。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处理词汇、牢固掌握教学考纲中要求的各个语法项目、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辨别意群及正确理解结构复杂的长句均是做好阅读理解的要素。 5、若是做回答问题时,先须把握全文整体意思,弄清文中的人物、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前后逻辑关系及过程,然后再落笔定答案,有些文章的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科目四答题方法技巧

科目四答题方法技巧 科目四答题方法技巧 对错题: 1、对的:不准你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不准、不得、不应、不能、严禁、紧止、应当) 2、让对方先走的都是对的(减速让行、停车让行、礼让通行、减速避让) 3、慢的都是对的(缓慢通过、减速、平稳、逐渐、慢慢通过、将速度降低、匀速下降) 4、观察的都是对的(提前观察、仔细观察、认真观察、瞭望) 5、安全的都是对的(间断轻踏、保证安全、确保安全、安全通过) 错的: 6、不听话的都是错的(只要、可、可以) 7、快的都是错的(立即、直接、加速通过、迅速通过、急打方向盘、猛打方向盘、迅速向左右躲避、紧急制动) 灯光使用 开启远光灯的全是错的,有危险警报闪光灯的全对,进入高速开左转向灯,驶离高速开右转向灯,"进环岛不开灯,驶离环岛开右转向灯" 上下坡制动 下坡提前,上坡推迟。 上下坡会车:下坡让上坡(如果?下坡车行驶到一半路程了,上坡让行)

车轮侧滑问题 前车轮侧滑往相反方向打转向,后车轮侧滑往相同方向打转向,总结就是前反后同,如果题目没说前后轮,都当后轮侧滑算。 动画题 动画4、5、6选三种违法行为,动画1、2、3、7、8选两种违法行为 ABS防抱死系统 具有保持转向能力,可用力踏制动踏板,紧急制动的同时转向会发生侧滑,制动距离不会缩短和延长 未安装ABS系统要轻踏或间歇踩踏制动 转向助力装置出现问题不能继续行驶需停车检查原因 同向只有1、2条机动车道停车等待,3条车道可以缓慢通过无需等待 有障碍让无障碍方,靠山让不靠山的先走 路口50米内不得变更车道 行车制动踏板,脚刹车方面 驻车制动:手刹车 发动机制动:低档行驶 加速踏板:油门 交警手势 交警脸看向你有三种情况, 1、正面看你左手平举-停车,正面看你右手平举上下摆动-减速慢行, 2、交警脸转左侧看你-左转弯,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 =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隐含或深层的含意的理解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包括考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等的理解。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indicate(象征;暗 示),imply/suggest(暗示),conclude(作出结论),assume(假定,设想)。 1.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常见命题形式有: Itcanbeinferred/concludedfromthetextthat_____. Theauthorimplies/suggeststhat_____. Wemayinferthat_____.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impliedbutNOTstated? 2.预测推理判断题 根据语篇对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猜测,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doyouthinkwillhap penif/when…? Attheendofthispassage,thewritermightcontinuetowrite_____. 3.推测文章来源或读者对象 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assageisprobablytakeoutof_____. Thepassagewouldmostlikelybefoundin_____. Wheredoesthistextprobablycomefrom? 4.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作者的语气态度往往不会直接写在文章里,只能通过细读文章,从作者的选词及其修饰手段中体会出来。 询问写作目的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explain(解 释),prove(证明),persuade(劝说),advise(劝告),comment(评论),praise(赞扬),criticize(批评),entertain(娱 乐),demonstrate(举例说明),argue(辩论),tell(讲述),analyze(分析)等。 询问语气态度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friendly(友好 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matter-of-fact(实事求是的),pessimistic(悲观 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btful(怀疑 的),hostile(敌对的),indifferent(冷淡的),disappointed(失望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urposeofthetextis_____. Whatisthemainpurposeoftheauthorwritingthetext? Bymentioning…,theauthoraimstoshowthat_____. Whati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科目四理论答题技巧

科目四理论答题技巧,看完包过! 一、对错 1、对的:不准你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不准、不得、不应、不能、严禁、紧止、应当) 2、让对方先走的都是对的(减速让行、停车让行、礼让通行、减速避让) 3、慢的都是对的(缓慢通过、减速、平稳、逐渐、慢慢通过、将速度降低、匀速下降) 4、观察的都是对的(提前观察、仔细观察、认真观察、瞭望) 5、安全的都是对的(间断轻踏、保证安全、确保安全、安全通过) 错的: 6、不听话的都是错的(只要、可、可以) 7、快的都是错的(立即、直接、加速通过、迅速通过、急打方向盘、猛打方向盘、迅速向左右躲避、紧急制动) 二、灯光使用:开启远光灯的全是错的,有危险警报闪光灯的全对,进入高速开左转向灯,驶离高速开右转向灯,“进环岛不开灯,驶离环岛开右转向灯” 三、上下坡制动:下坡提前,上坡推迟。 上下坡会车:下坡让上坡(如果下坡车行驶到一半路程了,上坡让行) 四、车轮侧滑问题:前车轮侧滑往相反方向打转向,后车轮侧滑往相同方向打转向,总结就是前反后同,如果题目没说前后轮,都当后轮侧滑算。 五、动画题:动画4、5、6选三种违法行为,动画1、2、3、7、8选两种违法行为

六、ABS防抱死系统:具有保持转向能力,可用力踏制动踏板,紧急制动的同时转向会发生侧滑,制动距离不会缩短和延长 未安装ABS系统要轻踏或间歇踩踏制动 转向助力装置出现问题不能继续行驶需停车检查原因 七、同向只有1、2条机动车道停车等待,3条车道可以缓慢通过无需等待 八、有障碍让无障碍方,靠山让不靠山的先走 路口50米内不得变更车道 九、行车制动踏板:脚刹车 驻车制动:手刹车 发动机制动:低档行驶 加速踏板:油门 十、交警手势:交警脸看向你有三种情况, 1、正面看你左手平举-停车,正面看你右手平举上下摆动-减速慢行 2、交警脸转左侧看你-左转弯 3、交警脸转右侧看你-右转弯 交警脸看左右车道不看你时-停车等待 交警脸看左边车道且左手上下摆动-左转弯待转 以上是科目四的答题技巧,希望您能快速学以致用,通过考试。顺利拿到驾照!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记得,安全第一!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科目一答题技巧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的95%都对。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大雨等天气,能见度小于200米选60;100米选50;50米选答案中最小的。 距离什么地点多少米处不可以停车的,都选答案中最大的选项。 4、在判几年有期徒刑的题只有在题目最后说【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是错的,其余的都是对的。 5、汽车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道口、急弯路、窄桥、狭窄路面、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车速都不可以超过30公里。 6、在高速公路上2条车道的最左侧是100,3条车道的最右是60,中间是90,最左是110。 7、C1题中四个选项都是从**元——**元的,只选20元——200元;200元——2000元。 8、选择题中,开头是【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都选答案中的“扣留机动车”。 9、吊销两年,撤销三年肇事逃逸被吊销的是终身不可以申请驾驶证。 10、在选择题中,带有“P挡”的就选,自动挡汽车中,陡坡用L挡;缓坡用2挡。 11、所有的车辆落水问题,都是敲碎玻璃,不要阻挡车内进水,一定要让水进入汽车里面。 12、在高速公路上摆放警示牌,变换远近灯光都是在150米处。 13、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 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爆胎。

一、考前准备做齐全 1、熟悉考场 考场可和你平时熟悉的练习场地不一样!因此考前一定要提前熟悉考场,没条件的就把这次考试当做一次练习。 另外,不要去没完没了的幻想考试结果,因为并没有什么卵用,并且还会给你增加心理负担。 2、上车准备 门关严:检查四道车门是否都已关闭; 调座椅:根据自己平时的方法和身高来调; 后视镜:考官如果在一旁催促,可以礼貌地请求调完之后再开始考试; 安全带: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二、候考准备调状态 1、不受其他考生干扰 在等待考试时,看到前面考生倒库压线了,默默告诉自己“我没看见,我没看见”,千万不要受他们干扰,免得本来会的一紧张就不会了。 2、给自己心理暗示 考试细节心中过一遍:等候考试的时候,回顾教练讲过的注意事项,想想练得好的时候的感受。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坐上考试车还是太紧张,甚至手抖脚抖,闭上眼睛深呼吸,同时默念“没问题”、“不紧张”、“慢慢来”等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词语,会好很多。 三、考试发挥稳着来 1、巩固考试要点 方向盘打法要熟练;

2018年中考各科目考试答题技巧

2018年中考各科目考试答题技巧 随着2018年中考临近,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在答卷的时候也就有答题方法。和很多中考状元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指出了答题方法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常见题目的答题规律及答题流程需要扎实地掌握,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主干学科答题技巧 语文、数学、英语是中考的三大主干学科,所以我们把他们的答题技巧放在一起说。 要知道,这三科要是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的话,那么总分也就会有很大的保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把这三科拿下! 中考语文学科答题技巧 我们首先来说说中考语文学科的答题技巧。语文是中考考试的第一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语文学科很重要,一定要开一个好头。 中考数学学科答题技巧 想要在中考数学学科上取得一个好成绩,首先需要大家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

发挥。我们结合一些专家的观点,为大家总结了数学临场发挥的几个建议,以便大家临场不慌,并能在紧张的考试中超水平发挥。 1、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心情一定会比较紧张,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不要匆匆作答。首先要从头到尾、正面反面浏览全卷,尽可能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摸清“题情”的原则是:轻松解答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结论来的简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以从心里分为比较熟悉和比较陌生两大类。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可以确保不出现“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局面。 2、答卷顺序“三先三后” 在浏览了试卷并做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之后,我们的情绪就应该稳定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也会信心十足。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就已经实属不易,所以要允许自己丢掉一些分数。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 首先是“先易后难”。 这点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要先做简单题,然后再做复杂题。当全部题目做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回来研究那些难题。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在做题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难题就跳过去,这样自己给自己遗留下的问题就太多了。也就违背了我们的原意。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理解词句品味语言 一、词语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需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词语语境义:“XX”一词原指_______,这里指______,起到了____的作用。 2、词语表达效果作用: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的特点。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 答题格式: 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 答题格式: 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换了之后就变成_______。 C、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5、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这些句子包括:1、点名题旨的句子;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5、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技巧点拨: 1、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 总体思路:可按“结构+内容+效果”的思路考虑分析,效果较好。 第一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A、开头的句子: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B、中间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C、结尾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内容方面的作用。要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 2、赏析优美的句子。 应从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 (1)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 答题三步:A、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B、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C、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