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陶手工教案及上课流程2

软陶手工教案及上课流程2

软陶手工教案及上课流程2
软陶手工教案及上课流程2

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开拓创新,积极思考的能力。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兴趣小组成员包括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接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学要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分等级要求。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感知到手工制作的创意空间是无止境的,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创作欲望。 2、形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尤其是手眼脑的协调运用。 3、让学生懂得制作与生活学习的相关道理;形成自悟的习惯。 4、通过动手制作,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通过艺术美化学生的心灵。 5、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内容: 1、旧饮料瓶,易拉罐的再利用。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二次创作,装扮生活。 2、纸绳的编制 这是利用我们本地资源优势,用家长编制的下脚料编制小动物,小篮子等等。 3、泥塑 利用农村做常见的泥巴涅制作品,在图上漂亮的颜色。 4、雕刻 利用粉笔,木材,硬纸壳等制作作品。 五、教学方法: 1、鼓励式教学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即“我不会”,针对学生的胆怯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这句话改为“我能行”。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我真棒”!在实践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进步不断鼓励:你真棒!从而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2.启发式教学 我们手工制作的教学可采用,“看一看”首先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实物。“想一想”通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制作过程以及相关方面的思维扩散。“说一说”让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并做到条理。“做一做”通过动手实践,做出自己的作品。“乐一乐”学生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怀有快乐的心情。 六、教学特点: 1、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2、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感统课流程

感觉统合上课流程 一、相识礼仪: 所需时间:5分钟 具体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请孩子模仿。 主要内容:问好、介绍或家庭活动检验。 活动建议:可分为三阶段进行,每四节课为一个阶段。 一阶段先启发引导孩子们每次见面主动、热情地与他人打招呼,握手或拥抱,以教师的行为为宝宝做示范,为宝宝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配上背景音乐 进行。 二阶段以检验家庭游戏为主要内容,以督促孩子回家的练习和巩固。 三阶段可加入集体游戏形式,增强孩子自我认识及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意识。 背景音乐: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由选定。(动感的音乐) 二、热身及走线: 所需时间:热身3分钟,走线2分钟 具体方法:教师做示范,请孩子模仿做热身操和走线。 主要内容:学做模仿操,及走线。 活动建议:健身操可以选用亲子课上常用的模仿操,或教师自由创编新的健身操。 每期课有两个健身操即可。 走线的环节主要是平复一下孩子的心情,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背景音乐:根据健身操的长短确定音乐。走线的音乐要柔和。 三、感统训练: 所需时间:45分钟 具体方法:教师出示训练器材,讲解活动方法和要求,并做示范,请孩子积极参与运动。 主要内容:根据孩子评测结果确定的计划,结合教材中提供的训练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建议:根据评测结果中的训练计划按顺序对孩子进行个别训练; 之后根据教材中的活动进行集体游戏。 四、告别活动:

所需时间:5分钟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音乐磁带、乐器和肢体语言带领孩子开展放松活动,并进行告别。 主要内容: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带孩子进行放松活动,平复运动后的心情。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对宝宝的表现进行简单的记录和点评。 布置家庭作业或游戏。教师和宝宝拥抱告别。 背景音乐: 早教顾问销售的技巧: 探询—提问—让家长回答—解答---缓冲—解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 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体育课常规 为抓好全乡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规范体育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和训练,按照国家体育课堂常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体育课“十不准”: 1.不准旷课、迟到或早退。 2.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 3.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 4.不准携带小刀或其他危险物品。 5.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6.不准横穿跑道或投掷区。 7.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 8.不准做危险动作。

9. 不准嘻戏打闹和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10.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二、教师常规 课前: 1.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教学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装,提前3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5.对生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了解后,根据情况安排在旁边见习或休息。 课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规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的体育课都要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5.每节课结束前带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认真进行讲评。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

第一课泥塑基本常识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下面就来谈谈泥塑教学中了解到的一些技法与常识。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感型方法: 1. 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2. 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而要昼保留各种形态的泥条。 3. 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4. 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5. 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其次,制作时应注意: 1. 按事先的设计,捏制多个泥板部件(具体分解塑造对象)。 2. 连接各部件。可用水粘,也可用牙签插接,还可用工具在衔衔接部位扎孔后再插接,细小部分要用工具修正。 3. 彩塑伤口需要,整体抛光。用工具或手指蘸水整体抹、擦作品,使其光洁。 4. 放在阴凉、通风处半天或一天,使其变硬定型。 5. 用水粉着色。用色时要注意头色不过四,身色不过三。红要鲜、绿要娇、白要净,新鲜明快、干净整齐、强烈跳跃,厚实、均匀。 6. 上光。给作品喷(涂)上清漆或蛋清或透明指甲油,使伤口牢固、色彩艳丽。只要你掌握了制作方法,相信加上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一定能塑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来,再现出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第二课风味儿小吃―― 糖葫芦 教学目标: 1、体验玩儿泥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2、巩固泥工基本操作能力,了解各种糖葫芦的造型和花色。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制作新颖造型和花色的糖葫芦。重点:制作各种造型和花色 的糖葫芦。 难点:设计制作新颖的糖葫芦。 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教具:糖葫芦模型、实物、范例、一次性盘子、小竹签、彩泥、糖葫芦大师帽子.. 学具:彩泥、小工具、小棍儿.. 教学过程:

体智能与感觉统合讲课稿

体智能与感觉统合

幼儿体智能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发展目标及趋势 幼儿教育发展目标 如何在现今社会形态下培养幼儿身体的基本能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让学龄前的幼儿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所有幼教专业人士们所共同努力的目标。 幼儿体智能发展趋势 幼儿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孩的各个器官都尚未发育完善,幼儿期的身体各项体能的发育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人体的各项体能机制。因而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人体的体能和免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幼儿体智能课程是一项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体智能课程,作为锻炼孩子身心的重要课程已经在大城市实践并且得到很好的效果反馈,它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

体智能课程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幼教之父」 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早期提倡幼儿体智能课程理论的教育家,他指出幼儿教育的根本就是如何在游戏当中诱导他们。儿童的自我活动表现以游戏最为显著,儿童藉游戏以表现其内在心理历程于外显行为上。 2、皮亚杰(Piaget) 二十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学家,他认为:儿童智慧的根源,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 3、王纯贞(1997) 运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体力以备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健康富有活力。对于幼儿而言,体能活动不只是游戏,也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幼儿若是缺乏体能活动,不只是在体力上退步,对其将来健康发展、社会学习、生活学习的影响更为深远

体智能 什么是体智能? 幼儿体智能课程本身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以身体运动为主体,藉由运动、游戏性质的活动设计,引导幼儿以培养应有的基本能力。 幼儿体智能课程目的 幼儿体智能课程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跳、丢及攀爬,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的,幼儿体智能课程是以幼儿为对象施于运动、游戏,并引导其达到教育的目的。综合来说幼儿体智能课程的目的可分成下列四点来说明: 1. 强健幼儿的体魄: 此所指的强健幼儿的体魄,并不是指强身报国,或是以选手般的训练方式来从事幼儿体智能课程教学;而是希望以内在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心肺能力、刺激体内神经的传导;外在则运用身体的协调能力将肌力、敏捷性、平衡感、巧致性、柔软度、韵律感、瞬发力等,以及配合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前庭平衡觉等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项目相互结合,来学习走、跑、跳、踏、踢、丢、抛、接、拍、打、以及攀爬等简单到复杂的动作,使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

体育上课流程

体育课上课流程及要求 一、课前准备 1.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关键,体育课在室外纪律难管,充分利用好小班长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她)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体育教师希望有班级币) 2.要根据本节课内容规划、设计好场地器材布置,场地器材布置要安全、合理。 3.教师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等候学生,考虑到安全,我们要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指挥引导好学生楼道内站好队,两路纵队下楼到操场集合。 (3、5节 4、6节正式上课时间就会拖延)(特别是护导教师)(乐行楼到操场--至真楼到操场)4.教育学生不得将可能引发不安全现象的物品带入课堂,达到体育课堂所有口袋要空,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 5.上课过程中任何学生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场地。(语数英老师随便叫学生,影响课堂教学) 二、上课要求 课堂环节(一) 1.体育委员或排长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教师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2.准备活动:学生跑步时,体育教师必须随学生一起跑,严禁站在旁边看。 3.队列队形练习。 (建议:低年级进行立正、稍息、集合、解散、左右转、看齐、报数等;高年级进行队形变换、原地踏步---立定、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左(右)转弯走等)。 课堂环节(二) 由于受场地、教师数量及大班额的限制,导致我们教学内容的受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学: 1.每节课要向学生有计划地训练适合各年龄段体质监测及县抽测项目的专门性练习,(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坐位体前屈、8字跳长绳等)特别是3—5年级有针对性的进行抽考项目的训练,要求全员参与,有组织有安排,但是语数英老师留学生现象普遍存在。 2.目前要结合春季校运动会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起跑、抢道等) 3.加强眼保健操及课间操的教学及复习,下一步将举行两操评比。 三、课的基本部分 1.教师首先讲明技能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完整示范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讲解保护、帮助和安全事项。 3.学生分组合作练习。(建议:低年级学生可整体进行,不必分组)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集体问题集体纠正。 4.不允许学生自由活动。 四、结束部分 1.下课前五分钟集合清点人数,领做放松活动。(建议:以游戏和放松操为主)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并布置下节课上课内容和任务。 3.安排学生整理回收器械,同时提醒学生拿好自己的衣服等物品,课后不要用凉水洗脸冲头。 4.如果是中午最后一节课,清点人数后按路队站好等待班主任护送路队,下午第一节课后组织好学生在操场做好眼保健操,现在已经安排学生专门在操场检查眼保健操。 五、室内课 如果遇到特殊天气需在室内上时,低段学生可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的前提下组织室内游戏或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如:坐立行我最美、阳光运动身体好等;高段可在室内组织学生上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内容等。

软陶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软陶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软陶小组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特将这一学期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软陶手法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软陶兴趣小组在重新组建后又开始活动。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教室训练二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手法及软陶造型方面的基础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作品展示,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比赛,让学生同其他爱好者切磋技艺、进行锻炼。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取得的点滴成绩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许多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校内展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软陶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在软陶兴趣小组作品顺利开放的同时,本学年的软陶兴趣小组活动也得以告终。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使我们的软陶兴趣小组顺利开放。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在表现美德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孩子们喜欢这种活动方式,家长们满意这种教育方法。 具体总结如下: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软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体育课的教学流程

体育课的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按照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和布置好场地和器材。 2.课前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3.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要求学生贾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 二、上课要求 (一)准备部分 准备集合:上课后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清点出席 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体育老师检查出勤情况, 做好记录,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体育委员整好队后,下达立正口令,报数,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随后教室面向学生立正, 师生问好;体育老师向学生宣布当堂体育课任务,并加强安全教育。 准备活动:根据所学项目、内容设定,目的:热身、调节运动 身体机能,保证运动强度的合理分配,在辅助练习时,必须在原地或行进间徒手操,(必须先做徒手操在做慢跑或其他辅助练习)一定要负荷安全运动指标。

(—)基本部分 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老师要讲清楚本节课的内容要 领和保护方法、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示范动作要标准。 (三)结束部分 体育老师应按时下课,下课前集合队伍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然后师生相互致意,宣布下课,同时安排同学收回器材。 体育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1.准备部分:10―― 20分钟2.基本部分:40—— 50分钟 3.结束部分:05―― 10分钟 教学流程包括三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引发探究欲望。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软陶《创意水果拼盘》教案

校本课程:软陶《创意水果拼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探究软陶的基本造型方法,引起学生对软陶制作的兴趣。 2、学习用软陶做出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通过教师展示作品与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会用泥塑制作水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软陶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出喜爱的水果造型。 教学难点: 在制作出水果造型的基础上让学生突破常规思想,对水果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让作品变得创意十足。 教学准备: 教: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软陶(橡皮泥)。 学:软陶(橡皮泥)、剪刀、牙签、塑料平盘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看这是什么?对,这是用软陶做的水果。这是上一批的学员留下的足迹(实物投影),她们做的怎么样啊?(漂亮有创意)你们想不想像她们一样做出漂亮的软陶水果啊? 软陶绚丽多彩,变化多姿,一直深受Diy一族的喜欢,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软陶制作创意水果拼盘(板书课题:软陶之创意水果拼盘)。 要想做出漂亮的水果,就要先熟知这些水果的颜色和形状。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打开所有水果的图片),谁能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和颜色呢?生答。

二、师生共同探究 1、赏析作品,谈感受。 师:(打开软陶作品图片)下面我们先来欣赏软陶水果的图片,看看你能把他们认出来吗。通过真实水果和软陶水果的对比,你会发现什么?(很相像) 2、以草莓为例示范讲解软陶水果制作步骤。 师:它们颜色不同,形态各异,形象逼真。今天老师以草莓为例教给大家软陶的基本技法。 草莓是什么颜色的?(生答:红色)那我们先拿出红色的软陶。 师:(打开草莓制作步骤的课件)同学们,大家看大屏幕,制作草莓包括好几个环节,咱们一起边做边想想,每一个环节都用到了哪些泥塑的基本挤法。,并尝试说出来吧。 第一步:是制作果肉,首先我们把橡皮泥放在手心,再合上另一只手,双手的掌心相对,这是一个什么动作?(师边说边板书:搓或揉)然后我们要捏出草莓的尖,这是什么动作?(师板书:捏) 我们把做好的草莓果肉放在一边,接下来是第二步:做草莓的花托,这里用到了什么颜色的软陶?(生:绿色)做叶子的时候注意,它的用量要适中,拿出红色少一些的软陶,还是先搓成圆球形,可是草莓的叶片是薄的,我们应该把圆球压扁,这就是另外一个基本动作:压。(板书:压。) 接下来,我们要用到剪刀,把薄片剪成花托。在使用剪刀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你知道它的花托有几瓣吗?不知道,告诫同学观察问题要细致。 然后,把叶片和果肉连接在一起。(板书:接) 接下来草莓缺什么?草莓梗。 马上做完草莓,老师问:“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其实草莓的果肉表面有一些细小的小点,我们怎么做出这些小点呢?谁有好办法?(鼓励学生动脑想出好办法) 教师示范完成并归纳补充,板书:搓、捏、压、剪、接、刻。 师:同学们,看,一颗香甜诱人、栩栩如生的草莓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谁能告诉我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学生发言,总结制作步骤(ppt展示步骤)。 3、在制作过程中,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室外课、体育课上课流程及要求

室外课、体育课上课流程及要求 为更好地推动我校体育运动的开展,规范室外课、体育课上课流程及要求,避免不安全现象发生,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特制定城关小学体育课上课流程及要求。 一、课前准备 要求教师: 1、教师要根据本节上课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器械并要规划、设计好场地布置。 2、1---2年级上课时,教师要提前3分钟到达教室,指挥引导好学生两路纵队到教学楼集合站队。3---6年级上课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需在打预备铃之前在操场上站好队,等待体育教师来上课。如打了预备铃学生没下来,教师必须到班级去带领学生。 3、教师要在课前将学生清点好人数后在进行教学。 4、教师必须穿好运动服装,做到仪态大方,精神抖擞,不得在上课时穿皮鞋,更不准穿拖鞋、凉鞋。 要求学生: 、学生首先要检查自己的着装是否符合体育上课的要求。 1 2、不得将可能引发不安全现象的物品带入体育课堂。 3、3---6年级体育委员需在上节课下课后第一时间去联系老师上课。 4、上课过程中任何学生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场地。 二、上课要求 课堂环节(一)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教师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2、队列队形练习。(建议:低年级进行立正、稍息、集合、解散、左右转法、看齐、报数

等;高年级进行队形变换、原地踏步---立定、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左(右)转弯走、走成圆形、三角行、蛇形等队)。课堂环节(二) 每节课要向学生有计划地训练适合各年龄段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 课堂环节(三) 1、师生活动性游戏。(建议:教师可根据本节新授课内容自主选编游戏项目和活动内容) 2、课堂上的游戏要大众化。(可分组游戏、也可大家一起做游戏,可以使球类,也可以是其他类,但必须全员参与,有组织有安排) 三、课的基本部分 1、教师首先讲明技能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完整示范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出优缺点,讲解保护、帮助和安全事项。 3、学生分组合作练习。(建议:低年级学生可整体进行,不必分组)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集体问题集体纠正。 4、师生交流,说出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5、教师组织小型教学比赛,学生个人技能展示。 6、学生自主活动。(说明:低年级学生老师可根据场地、器械和授课内容让学生自由愉悦活动;高年级学生可根据本节课任务完成质量安排学生一定时间的自主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自由选择,有序进行) 四、结束部分 1、教师领做放松活动。(建议:以游戏和放松操为主) 2、体育委员和各小组长总结本节课上课纪律及目标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外活动内容或下节课上课内容和任务。 4、安排学生整理回收器械。

趣味软陶DIY教(学)案

趣味软 DIY ——软首饰的制作方法教案 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习用软做手链的两种基本方式,以及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她们的视野,努力去创新。 2、能力目标: 掌握软的性能和特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软首饰的制作学习,培养学生对软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美好生活、热爱手工的情感。通过为母亲亲手制作时尚的首饰,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母亲,懂得珍惜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软的基本制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软的创意技巧。 四、课前准备: 学生备好软和工具,教师备好教案和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采用知识讲解与技术示、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整个课堂。 六、教学设计: 复习软的性能和特点 ↓ 引入课题 ↓ (一)、软手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方法一和方法二) ↓ (二)、教师演示具体过程 ↓ (三)、学生课堂练习 ↓ (四)、成果展示 ↓ (五)、优秀作品欣赏 ↓ (六)、拓展与创新 ↓ (七)、情感升华:感恩母亲

教学过程 复习软泥的性能和特点。 (提问,老师总结,显示到大屏幕上) 1、软硬适中,手感很好; 2、无毒无味,便于儿童使用; 3、颜色鲜艳,种类较多; 4、用烤箱加热后会变硬,永久定型,不可逆转; 5、制作技巧多样,充满创意。 点明教学目标: 使用软泥做两种手链,学习软的基本创意技能。 引入课题: 刚才我们回顾了一下软的特点,知道了软是一种可塑性很强、质感细腻的手工工具,我们上几节做了许多小动物,这一节我想教大家做一些很时尚很漂亮的装饰品,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夸的把胳膊举起,又把十指开,亮出今天主要学的装饰品来,引起学生兴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如何做手链”,进入课题) 一、软手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大屏幕显示)方法一:梅花形手链的做法 方法二、纺锤体形手链的做法 二、教师演示: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演示具体的做法和步骤,要让每个同学都能看到。 三、学生课堂练习: 具体学习怎么做细节过程。 四、成果展示: 讨论各组成果,分析成败原因;奖励优秀小组,激励落后。 五、优秀作品欣赏: 欣赏优秀作品,观察细节组成,颜色搭配等问题。 六、拓展与创新: 同学们,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时尚的作品,你能不能发挥咱们的想象力,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作品呢? (启发学生从形状、颜色、容几方面去考虑。教师下来看学生的作业,跟学生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家庭状况,感情升华。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常规体育课教学基本步骤及每个环 节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体育课常规 为抓好全乡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规范体育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和训练,按照国家体育课堂常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体育课“十不准”: 1.不准旷课、迟到或早退。 2.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 3.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 4.不准携带小刀或其他危险物品。 5.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6.不准横穿跑道或投掷区。 7.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 8.不准做危险动作。

9. 不准嘻戏打闹和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10. 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二、教师常规 课前: 1.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教学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装,提前3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5.对生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了解后,根据情况安排在旁边见习或休息。 课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规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的体育课都要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最新感觉统合公开课-教案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训练内容:直线爬、双脚向前跳 适用学生年龄:10岁以下 训练课型:新授课 训练课时: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A类学生:身体双侧协调性好;注意力集中、情绪平稳;自控力强,无攻击性。 B类学生:身体双侧协调性一般;注意力较集中、情绪较平稳;有一定自控力。 C类学生:身体双侧协调性差;注意力分散、情绪化现象严重;自控力差,多动、冲动、有攻击性。 二、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感统训练基础,旨在通过爬行和跳跃的训练,强化儿童身体两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同时整节课在一个大的童话情境中将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既帮助儿童将学过的感统知识进行整合与复习,又极大的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目标: A类学生: 1、参与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态度与行为, 2、技能目标:独立完成训练项目。练习爬行、跳跃,强化学生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发展学生走、跑、钻等能力。 3、情感目标:在训练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和团结、勇敢、谦让的好品质,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B类学生: 1、参与目标:在训练情景中培养学生参与训练的意识和意愿; 2、技能目标:在教师协助下完成部分训练项目。练习爬行、跳跃,强化学生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能力。逐步发展学生走、跑、钻等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C类学生:训练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开发思维和智力。在训练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功的感觉 四、活动重点: 通过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直线爬行、向前跳跃。 五、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身体协调,空间知觉和运动能力的养成。 六、活动准备: 爬行垫、软垫、万象组合、动物头饰、各色水果图片、小红花、场景布置道具等 七、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教学法、个别辅助法、分类练习法 八、活动过程: 1、(童话情境导入)今天,我们来到了一片大森林,看,走来了一群可爱的动物宝宝!(老师与动物宝宝一一打招呼)今天,老师要带小动物们去大森林里采水果啦,好不好?(好)你们想摘哪些水果呀?(出示水果卡片)水果林在遥远的地方,我们要爬过一条窄窄的山路,还要跳着经过惊险的鳄鱼岛,才能采到香甜的水果!路程有点艰难,但是小动物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勇敢向前,团结努力,一定能够成功的!那让我们先和董老师一起动动手、动动脚,做个热身运动吧!(做准备活动:身体音阶歌) 2、看来小动物们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要开始爬山路啦!首先

体育课规范流程及要求

实验小学体育课规范流程及要求 一、带学生到操场(2分钟) 根据学校的要求,体育课上课老师要在预备铃声响时,到教室组织并带领学生安静有序的进入活动场地上课。 二、开始部分(1—3分钟) 开始部分从学生到操场排好队后开始,包括:整队(立正—向右[向左]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各排报数、体育委员报告人数(也就是检查学生出勤人数)、教师讲述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领取体育器材等。 二、准备部分(3—5分钟) 准备部分一般是进行队列的练习,比如原地踏步走、三面转向练习。小学阶段,学生身体还没有长成,用标准的站、走去要求他们,对他们正确身体姿态的形成有好处,也是体育教学五个领域目标中身体健康目标的体现。此外还可以选择绕操场走或者慢跑1—2圈,进行徒手操和素质练习。徒手操也可以用广播操代替。素质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比如:俯卧撑、纵跳、柔韧性的拉伸,劈叉之类,如果是篮球、排球,可以进行一些球性练习,如篮球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拨球。 三、基本部分(10—15分钟)

一般由两个小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课主要内容的教学,然后可以组织一个小游戏。可以进行的教学大概有:各种体操(包括广播体操、自编徒手操等)、各类短跑、立定跳远、篮球、跳绳、投掷等;亦可根据本年度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游戏则五花八门,可以是教学主要内容的延伸、拓展,也可是是教学主要内容的补充。如:教学内容是“投掷沙包”,游戏可以是“沙包投准”,那么这样就是属于内容的延伸;如果教学内容是“广播体操”,游戏设计是“接力赛”,那么就是属于内容的互补。 四、结束部分(3—5分钟) 这个部分主要是集队、检查人数,进行一些简单的小结,把本次课学习练习的内容提一提,将学生的表现小结一下,把学生的心收一收,点收体育器材并归还。形成队列,不能奔跑,不要大声讲话、喧哗,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安静有序地走回教室,进教室休息1——2分钟。不得在操场直接组织放学。 五、活动场地安排: 根据学校人数众多、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体育课一般要求同班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体育教师一定要身在课堂并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以确保体育课中学生的安全。

软陶制作教案

软陶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软陶,了解软陶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运用软陶技术美化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制作软陶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软陶作品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 力。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软陶材料的特性与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软陶作品的图案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多色软陶、滚棒、美工刀、塑料薄膜尺、细划棒、挂件的零件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教师示范作品若干,制作工具,彩陶泥若干。 2、学具准备:制作工具,彩陶泥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欣赏作品:欣赏软陶艺术挂件,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2、探究美: ①什么是软陶②软陶特性?③我可以用它来做什么?通过揉、挫、压、接、卷、叠、等手法。 软陶制作教程:一款可爱的小鱼吊坠 1、根据自己喜爱的颜色把软陶分成如下几块,下图蓝色为小雨的身体。 2、开始制作软陶鱼的身体

3、制作软陶鱼的鳍和装饰花纹。 4、泥条盘成鱼的嘴巴、眼睛,并捏出鱼鳍刻上花纹如下图。 5、将做好的不同颜色的泥条以及鱼的其它部位贴在鱼的身上。软陶小鱼的大概摸样就成形了。 6、鱼身上的花纹可以由自己来设计。注意嘴巴是弯曲贴过鱼的头部,并形成一定张开的角度,看看挂坠的效果怎么样,很简单的一款软陶制作教程吧,赶紧动手制作去吧

下面是不同的制作创意图案,喜欢哪一款也自己照着做吧。 操作要点:挂件的大小要适当,注意不要太薄太大,要注意制作顺序,选用适当工具, 4、评价美:全面评价、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5、课外拓展

趣味软陶五年级作文

趣味软陶五年级作文 今天,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下城区青少年宫“趣味软陶”的综合实践活动。 刚开始,我们每个人发到的软陶都是硬硬的,需要自己把它揉软,不一会儿,我的手就揉酸了,可那一堆可恶的“硬陶”还是原封不动地“矗立”在那里。想不到,还没开始做就遇到了麻烦。我满心不甘,又卖力地揉起来。到后来,我的手又痒又痛,但软陶也算合格了,我真是太厉害了!这就是所谓的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时间不等人,刚刚准备好材料,就要开始动工了。我们要用自己的软陶做一艘船,做得最好的可以获得奖品。一听“奖品”二字,我立马来了精神,马上动起脑子来。“要做得好看,必须打开想象”老师的话提醒了我。我瞧了瞧旁边的`几位同学,发现他们都做的是小小的“平板船”,如果和他们不同的话—我把自己的船做成天鹅的样子,不就出奇制胜了吗?说干就干,霎时间,我立刻动手实践了起来,一艘带翅膀的天鹅船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了。可是造物弄人,世上所有的事情并不总是按着你的心意。虽然在制作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做好后却和我当初构想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这不是天鹅,而是那只童话里的“丑小鸭”。它长长的头虽然很漂亮,但由于伸得太长太直了,完全失去了天鹅独有的高贵和美丽,或像一只笨重的大鹅,呆呆地看着我。它那大大的,展开的翅膀虽然显得很神气,但这一对翅膀却一大一小,上面也没有显眼的装饰物,远看,就像给一艘船硬生生的装上了两片大木板一样,说不出的奇怪。 看着这只“丑小鸭”,我颓然地瘫在了椅子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做出来的船,哎……是前功尽弃了吗?正在我追悔莫及,后悔自己不该想出这么个“难啃的山芋”时,猛然瞧见老师正在为一名同学加固他的小船呢。这么快,他就做好了?我吃了一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也许,“丑小鸭”还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呢,我回头瞅了瞅我的船,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让我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就是嘛,时间还没到,我为什么要放弃?就算失败了,就想办法找原因,大不了重头再来。”就这样,我抱着“不成功就不罢休”的念头,又一次投入战斗。我把“天鹅”的头弯起来,形成一个流畅的弧线,再把“天鹅”的翅膀切成一样的形状,又用更多颜色鲜艳的彩陶细细地,小心翼翼地点缀上去……哈哈,我的“丑小鸭”已经要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啦! 时间就快到了,很多同学的小船都已经交给老师了。不过,我不再心急,悠悠然地完善着我的“天鹅号”。呼—好了,终于好了!我一跃而起,蹦蹦跳跳地到了老师的眼前,老师认真地端详着我的“得意之作”,不假思索,就把我写进了“荣誉榜”里!

感觉统合教案

感觉统合教案6 教学内容:感觉统合训练 上课人数:5人萧健朗文健勋蒋雪瑶陈珈希胡百浚 上课流程: 第一环节:相识礼仪(5分钟) 目的:让孩子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握手、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以建立其自信心。 第二环节:热身环节(5分钟) 热身内容:随着音乐节奏开始热身。 热身目的:让孩子熟悉环境,舒展筋骨,让肌肉,关节以及整个身体都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处于一个适合运动的科学阶段,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在接下来的激 烈运动中受到充分的保护,避免出现各种伤害。 第三环节:器材训练(70分钟) 准备器材:大滑板、大龙球、四分之一圆、小滑板、万象组合、海洋球池 大动作之训练主题:孤岛求生记 1.坐飞机去海边----大滑板 目的: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方法:让儿童俯卧在方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在向下滑时儿童要保持抬头、两臂伸直的飞机样姿势,由于颈背肌肉的强烈收缩,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训练 2.躺下休息----大龙球 目的:大龙球可以接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孩子可以建立客观现实与真实感觉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本体感的发展 3.休息 目的:舒缓运动后的情绪 4.在沙滩上行走----四分之一圆、跳床 目的:锻炼孩子的平衡感以及触觉,有利于前庭平衡,以及手眼协调的训练 5.在海边打保龄球

目的: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6.去海中的孤岛----小滑板 目的: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 方法:让儿童趴在小滑板上,双手和双脚用力使小滑板向前移动 7.休息 目的:舒缓运动后的情绪 8.孤岛求生记----大陀螺、万象组合、踩踏石、触觉板 目的:促进孩子基本动作发展,兼顾儿童感官、肌体、前庭平衡,精细动作及创作游戏互动等各种能力资源开发需要,增进较多变化的身体协调统合。 方法:万象组合跳走钻爬投 第四环节:自由活动(10分钟)

感觉统合训练课方案

一、羊角球的作用 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羊角球上的运动可以强化孩子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以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 企划。 二、羊角球的运用 1.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这项活动与大笼球上的运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羊角球有把手,孩子可以更多地依靠自己来保持平衡,而不需要依赖指 导者进行活动。 2.指导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 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延伸的活动: (l)规定路线,让孩子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孩子跳过去; (3)可让两个孩子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孩子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孩子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孩子的眼球控制能 力: 感觉统合训练课之《羊角球》(和平睿智) 获和平区2006学年度一等优秀课 课题:羊角球课型:感觉统合训练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孟桂红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羊角球,学会运用它游戏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再认打击乐器“双响桶”“沙锤”。技能目标:将羊角球的跳跃活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训练学生的体力、耐力、听力、平衡力和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肌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分层目标: 1、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知道羊角球运动的实用价值,简单示范,独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谢志阳) 2、掌握羊角球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争取完成跳跃障碍练习,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梁晨、懂高松、赵阳、周明谦) 3、认识羊角球学会使用方法,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跳跃障碍练习或不能完成跳跃障碍练习。(邓瑞、王敬淳)IEP:王敬淳同学大多数时间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羊角球跳跃练习。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使用羊角球,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障碍跳跃并保持平衡。 教具准备:羊角球、平衡线、双响筒、、糖果、小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律动:《上上下下》——引出青蛙跳。师生共同表演 2、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乐器吗?(出示双响桶) 1)、听听、想想:敲击双响筒,这象是什么声音?(小马或马蹄声) 2)、听听、学学:老师慢动作敲、快敲乐器,小马在做什么?你会模仿吗? 3、游戏:小羊走钢丝。取头饰,学生听双响筒节奏的快慢,沿地上的平衡直线,做出“走”“跑”的动作。 二、授新部分: 1、导入 出示课件:小青蛙、小兔活动的场景 影片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都会做什么动作?你想不想跳的又高又快?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新朋友(出示羊角球)谁能告诉大家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一共有几个?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第一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导入:请问各位同学在体育专业实践中教师是如何指导你们训练的?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出: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是教学过程的体现。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有三点是共同的: ①体育教学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和途径; ②体育教学过程是有组织的程序和有计划的安排; ③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接受各种教育的过程。据此,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过程作出如下的定义: 重要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 教师:体育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知识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使学生识记概念以及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去掌握科学知识并发展智力,而体育学科则是使学生在不断的身体练习中去掌握运动技能,并通过运动技能的掌握进行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体育教学过程理解成为一个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

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 教师:掌握运动技能需要运动素质的提高,同时大肌肉群的体育活动也能有效地提高运动素质,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素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并以此增强学生体能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要在设计教学、安排进度和选编内容等方面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 教师问:运动技能=运动素质吗? 学生讨论:结论不是。 (三)体育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 教师:体育是涉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涉及到许多的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获得,有时,这些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获得还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素质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也必是一个掌握体育知识和进行运动认知的过程。 教师问:运动技能=操作性知识吗? 学生讨论:结论是。 (四)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 “集体学习”和“小集体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这是由于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在集体和小集体的形式下完成的,因此体育的习得也需要在集体性学习和集体性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与此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