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蚌埠医学院生药重点

蚌埠医学院生药重点

1.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2.生药的鉴定: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4.子座: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形成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称子座。

5.星点:指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其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6.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何首乌)外侧皮部的异常维管束。

7.过桥杆:黄连根茎的中段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细瘦光滑,状如茎秆,习称过桥杆。

8.车轮纹:防己等药材的横切面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由木射线形成的稀疏或较密集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9.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排列成细密放射状纹理,状似开放的菊花,称菊花心,如黄芪,桔梗,板蓝根等药材。

10.金井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断面外部(皮层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黄色或淡黄色,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又称金心玉兰,如黄芪,桔梗板蓝根等。

11.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

12.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闭合。

13.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或淡棕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4.鹦哥嘴:指冬麻顶端留有的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因头尖色红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生药鉴别特征

1、含草酸钙针晶的生药:肉桂(射线细胞中)、龙胆(薄壁细胞中)、苍术(薄壁细胞中)、

半夏(粘液细胞中)、麦冬(粘液细胞中)、天麻(薄壁细胞中)。

2、含草酸钙砂晶的生药:麻黄(注意有嵌晶纤维)、心叶淫羊藿、洋金花。

3、含草酸钙柱晶的生药:心叶淫羊藿、防己、沉香。

4、含油细胞的生药:马兜铃科细辛,木兰科厚朴、五味子,樟科肉桂,姜科砂仁、莪术。

5、含树脂道的生药:五加科的人参、三七。

6、含分泌细胞的生药:桔梗、红花。

7、含油管或油室的生药:伞形科的当归(油室和油管)、柴胡(油管)、川芎(油室),菊科的苍术(油室)、木香(油室)。

8、含糊化淀粉粒的生药:白芍、延胡索、莪术。

9、木质部导管可见成V形排列的生药:白芍、川芎、龙胆。

10、含菊糖的生药:桔梗、苍术、木香。

11、含木间韧皮部的生药:沉香、天花粉。

12、石细胞壁有的3面厚1面薄的生药:肉桂、麦冬。

13、木栓层有石细胞的生药:黄芩、天花粉、苍术。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藻类为自养型的原始低等植物,植物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通常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其他色素,因此能呈现不同的颜色。

菌类: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并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绝大多数真菌是由多细胞菌丝构成。菌丝是纤细的管状体,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有根状菌索和菌核,环境好时,产生孢子,称为子实体。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称为子座。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

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

主要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甘肃,西藏等地也有。夏季采收。

1.性状:虫体子座相连,子座头部长出

虫体似蚕,黄色至黄棕色;头部黄红色;20~30条环纹;足8对,中部4对明显;断面略平坦,黄白色。子座圆柱形,顶部稍膨大;深棕色至深褐色;细纵纹;质柔韧;断面纤维状,黄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2.显微特征:子座横切面:周围由子囊壳组成,中央充满菌丝,有裂隙;

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线性子囊: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3.腺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01%

灵芝: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子实体。

赤芝产于华东、西南及河北、山西等地;紫芝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全年可采。

1.性状:灵芝和紫芝:菌盖半圆形、肾形或数个重叠或粘连而不规则形,环状棱纹明显,

辐射状皱纹清楚或不清楚,菌柄侧生,扁圆柱形,常弯曲,有漆样光泽。灵芝:表面红褐色,有光泽,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气微,味苦。紫芝:表面紫黑色或黑色,有光泽,有明显的同心环沟,菌肉锈褐色。

2.显微特征:可见细长菌丝;外壁光滑,顶端平截,内壁有疣状突起的孢子。

茯苓:多孔菌科植物的干燥菌核。

采制需要发汗处理。厚朴、杜仲、玄参、茯苓。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主产于东北,又称东北贯众。秋季采挖。

1.性状:倒卵形。稍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

整齐的扁圆柱形叶柄残基和条状披针形的鳞片,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根茎断面外侧散有点状叶迹维管束。

2.显微特征:维管柱整体为网状中柱,横切面观呈现为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

圆形或椭圆形,环列;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根茎有间隙腺毛。

3.伪品:紫萁科植物紫萁:维管束U字形;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有2~4个分体中柱,内

面的一对较大,成“八”字形;乌毛蕨科植物苏铁蕨:有8~12个分体中柱;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叶柄基部断面三角形,分体中柱2个。

裸子植物类

麻黄:麻黄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草质茎。

1.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比较。

2.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横切面显微特征比较。

草麻黄:1.茎类圆形,边缘有波状细棱脊;2.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被厚的角质层,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3.皮层宽,在棱脊处有下皮纤维束,其他处散有少量纤维素,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4.维管束8~10个,韧皮部窄,束间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类三角形。髓薄壁细胞壁非木华,常含红棕色块状物,偶有环髓纤维;5.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及纤维壁中均可见草酸钙砂晶。

中麻黄:棱脊18~28个;维管束12~15个,形成环类三角形;髓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较多。

木贼麻黄:棱脊13~14个;维管束8~10个,形成环类圆形;髓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被子植物类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和根茎。

1.显微特征:最外层为外皮层,木栓化;皮层宽大,有多数油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有淀

粉粒;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次生组织不发达,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至四原型。

2.主要掌握其后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

大黄:廖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和根茎。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青海、甘肃等;药用大黄主产四川、云南等

1.性状:表面有网状纹理——锦纹;髓有多数星点;断面颗粒性;嚼之有砂粒感,黏牙。

2.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髓宽广,散有外木式异形维管束(星点),薄壁细胞中含有众

多淀粉粒,草酸钙结晶。根横切面:无髓,无星点。

掌叶大黄韧皮部有黏液腔,大型草酸钙结晶,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大多球形;

唐古特大黄韧皮部有黏液腔,草酸钙簇晶最小,棱角尖锐;

3.理化性质:蒽醌类成分:微量升华TLC

4.伪品大黄和正品大黄区别:土大黄苷

荧光:正品不显亮紫色荧光,伪品显持久亮紫色荧光。

何首乌:廖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块根。

1.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

2.显微特征:棕色细胞及棕色快;草酸钙簇晶较多;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极多;

木纤维细长,多成束。

3.理化性质: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碱液反应微量升华TLC

4.伪品:无云锦花纹

黄连:毛茛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茎。

黄连(味连)重庆,四川;三角叶黄连(雅连)四川洪雅;云南黄连(云连)云南,西藏

1.性状:味连—鸡爪黄连;雅连:过桥杆较长;云连:钩状。味极苦。

2.显微特征:鳞叶表皮细胞,根迹维管束,石细胞,导管,中柱鞘纤维

3.理化性质: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碱呈色反应显微化学反应TLC

4.味连、雅连、云连性状和显微差别?

性状区别:味连:1.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如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2.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状突起、须根及须根残基;3.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4.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射线放射状排列,髓部红棕色,有的中空;5.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

云连:多为单枝,圆柱形弯曲或呈钩状,较细小,“过桥”较短。

显微差别:(根茎横切面)(粉末)

味连:1.木栓层为数层细胞;2.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鲜黄色;3.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呈黄色;4.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射线明显;木质部黄色,木化,木纤维较发达;5.髓部位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皮层及髓部有较多的石细胞。

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味连:棕黄色,味极苦。1.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方形、多角形或稍延长;2.韧皮纤维成束,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壁较厚,可见裂缝状、点状纹孔;3.木纤维成束,鲜黄色,壁具裂隙状纹孔;4.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5.导管多为孔纹导管,少数为具缘纹孔、螺纹、网纹导管;6.可见淀粉粒,木薄壁细胞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等。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多。

云连:无石细胞,无韧皮纤维。

川乌:毛茛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母根。

主产于四川。母根——川乌子根——附子

1.性状:中部多向一侧膨大;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味辛辣,麻舌。

2.显微特征:次生构造不发达,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内皮层不明显;木质部于形

成层角隅除较发达,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字形排列;髓部明显。

3.理化性质:双酯型生物碱(剧毒-含量控制0.05%-0.17%)生物碱呈色反应TLC

4.泥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加工过程及性状特征比较。

与川乌同期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的附子称为“泥附子”。

5.草乌更细、更长、更尖。(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防己:防己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防己科木防己,马兜铃科广防己。

1.性状药材形似猪大肠,断面富有粉性;饮片切面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2.显微特征:根类的一般结构。

3.理化性质:异喹啉类生物碱肌松弛作用

4.防己,木防己,广防己断面特征比较:1.车轮纹形态2.有无肌松作用3.有无粉性

防己:有粉性,有车轮纹,有肌松作用;

木防己:有粉性,但是没有肌松作用;

广防己:有明显的车轮纹。

厚朴:木兰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采收加工——取树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

1.性状:卷筒状或双卷筒状,称为“筒朴;如喇叭口,称为“靴筒朴”;划之显油痕;切

面颗粒性,有油性,可见小亮星。根皮称为“鸡肠朴”。

2.显微特征:1.木栓层的栓内层为2~4层石细胞;2.皮层散有石细胞群,椭圆形,壁木化,

内含油状物;3.韧皮部油细胞较多,韧皮纤维素众多。

3.理化性质:木质素类: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类

4.发汗的五种药材:厚朴,茯苓、杜仲、玄参。

肉桂:樟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树皮。

1.性状:桂通:5~6年;企边桂:10年以上;板桂: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桂碎:加工碎

块。

2.显微特征:石细胞有一面菲薄。

3.理化性质:桂皮醇:盐酸苯肼-桂皮醛苯杆状结晶挥发油

苦杏仁:蔷薇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成熟种子。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

1.性状:呈扁心形,味哭,与水共研可产生苯甲醛香气。

2.显微特征:种皮表皮细胞1列,散有近圆形或类多角形的橙黄色石细胞,内为多层薄壁

细胞,有小型维管束通过。外胚乳为一层颓废细胞。内胚乳为一至数列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3.理化性质:苦杏仁苷水解产生氢氰酸。

苦味酸钠反应;普鲁士蓝试验:苦杏仁粗粉于具塞试管中,加水少许润湿,用滤纸包扎管口,滤纸上滴加氢氧化钾试液,将试管置于60℃水浴10min,于试纸上加硫酸亚铁溶液,稀盐酸,5%三氯化铁各一滴,滤纸即显蓝色。

4.苦杏仁和桃仁性状区别:苦杏仁:扁心;,基部钝而稍偏斜,左右稍不对称,厚5-8mm;

边缘较厚,基部合点处上分出多数显著下陷的脉纹。

桃仁:长卵形;基部偏斜,左右明显不对称,薄2-4mm;边缘薄,基部合点处向上分出多数微凹的脉纹。

甘草:豆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1.乌拉尔甘草(甘草):内蒙古西部

2.胀果甘草:新疆,陕西

3.光果甘草:新疆,甘肃

2.性状:饮片-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

理,有裂隙——菊花心(维管束与射线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形成了“菊花心”),味甜。

3.显微特征:1.纤维成束或分离,壁厚,包腔狭窄,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2.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较大,常破碎,稀有网纹导管。3.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脐点呈点状。4.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含形状不一的棕色块状物。

4.理化性质:三萜皂苷类:泡沫试验黄酮类

甘草甜素反应:取粉末于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显黄色,渐转为橙黄色。5.安全性检查:有机氯农药残留量:666不得超过千万分之二,DDT不得超过千万分之二,

五氯硝基苯不得超过千万分之一。(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芪)

6.何谓菊花心?有菊花心的药材有哪些?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豆科的甘草、板蓝根、黄芪,毛茛科的白芍,桔梗科植物桔梗都有菊花心。

7.何为晶纤维?有晶纤维的药材有哪些?

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豆科植物:苦参、甘草、葛根、鸡血藤、降香、番泻叶;芸香科植物黄柏、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等。

8.晶纤维和嵌晶纤维的区别是什么?

晶鞘纤维:即晶纤维,是纤维周边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

嵌晶纤维:是纤维本身的次生壁上密集镶嵌着细小的草酸钙结晶。麻黄,白鲜皮,紫荆皮,南五味子根。

番泻叶:豆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小叶。

狭叶番泻叶:红海以东至印度一代尖叶番泻叶:埃及尼罗河中上游

1.性状:狭叶番泻叶:上表面黄绿,下表面浅黄色,无毛或近无毛;尖叶番泻叶:两面均

有细短毛茸。

2.显微特征: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维管束,纤维外方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平轴式气孔;海绵组织细胞中常有草酸钙簇晶。

3.理化性质:二蒽酮类:番泻苷游离蒽醌及其苷类:大黄酸黏液质

番泻苷A和番泻苷B总量不得少于1.1%

4.狭叶番泻叶和尖叶番泻叶的性状区别?

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

尖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披针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1.性状: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表面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断面刺状;气芳香。火试

2.显微特征:横切面:导管圆多角形,直径42-128um,含棕色树脂;木射线宽1-2列细胞,

充满棕色树脂;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导管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

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细胞为方形或略长方形。

3.理化性质:挥发油树脂:微量升华法

4.进口沉香和国产沉香的区别:

进口沉香国产沉香

颜色棕黑色(深)黑褐色(浅)

挥发油含量13%0.8%

水试沉水不沉水

烟浓不浓浓烟,油状物不浓

射线宽一列,高五个细胞宽1-2列,高4-20个细胞

导管直径大小

柱晶多少

人参:五加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及根茎。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1.性状: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

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饮片:形成层环外侧可见明显的棕色小点(树脂道)

2.显微特征: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众多

淀粉粒。

3.理化性质:人参皂苷:三氯化锑(三氯化锑三氯甲烷饱和溶液,蒸干,显紫色);醋酐-

浓硫酸反应(接触液面颜色变化)人参多糖

4.含量测定:HPLC 人参皂苷Rg1和Re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20%

西洋参:人参皂苷Rg1、Re、Rb1不得少于2.0%

5.园参和野山参的形状区别:

园参野山参

主根和根茎相比根茎较短,主根发达形态多样,主根和茎根等长(雁脖芦)有纵皱纹、横环纹,是稀疏,粗横纹有纵皱纹,上或中下部环纹,环纹细密,

较黑,像铁线(铁线纹)须根长,不分明须根少,长,规整,条理分明须根疣状突起小点,少,密(珍珠点)须根疣状突起小点,大,稀疏(珍珠疙瘩)凹窝状茎痕(芦碗)中上部有稀疏或密集深陷的茎痕(芦碗)

不定根较少(艼)不定根较多下垂(枣核艼)

6.人参和西洋参的区别:

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一年仅长一

个)。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西洋参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7.含有树脂道的药材?含有草酸钙簇晶的药材?

含树脂道的药材:三七、人参

含草酸钙簇晶的药材:大黄、何首乌、人参、西洋参、山楂、丁香、杜丹皮,三七、白芷、金银花、辛夷、蓼大青叶、地榆

当归:伞形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

1.性状:根头(归头)直径可达4cm,具环纹,顶端常残留根茎痕和多层鳞片状叶鞘残基;

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油室、油管)

2.显微特征:裂生式油室

3.理化性质:挥发油阿魏酸

4.含有油室的药材:木香,苍术,当归,川芎,柴胡

薄荷:唇形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1.性状:茎呈方柱形,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

片皱缩卷曲。

2.显微特征:腺鳞腺毛非腺毛橙皮苷结晶直轴式气孔

3.理化性质:挥发油薄荷脑微量升华定性鉴别TLC

4.唇形科植物的特征:多为草本,稀灌木,多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呈四棱形。叶对生,

单叶,稀复叶。轮状聚伞花序(轮伞花序),有的再集成复合花序;花冠唇形;雄蕊通常4枚,2强;雌蕊子房上位,4深裂成假4室;花柱着生于4裂子房隙中央的基部;

果实由4枚小坚果组成。

5.腺鳞、腺毛、非腺毛区别?

在唇形科植物薄荷等的叶片上,还有一种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其头部通常由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称为腺鳞。

腺毛是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为多细胞构成,由腺柄和腺头两部分组成。腺头通常呈圆球形,具有分泌作用。

非腺毛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无头,柄之分,末端通常尖狭,不能分泌物质,单纯起保护作用。

桔梗:桔梗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根。

1.性状:表面具纵扭纵沟;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

部淡黄白色(俗称“金井玉兰”),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形成“菊花心”。

2.显微特征:菊糖极多,多散在薄壁细胞中;为有节乳汁管;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

3.理化性质:桔梗皂苷:泡沫试验,醋酐-浓硫酸反应菊糖:X-萘酚-浓硫酸反应

4.含有菊花心的药材:甘草、板蓝根、黄芪、白芍、桔梗。

含有乳汁管的药材:桔梗、党参、南沙参

含有菊糖的药材:桔梗、苍术、木香

红花:菊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管状花。

1.性状:不带子房的管状花红黄色;花冠红黄色或红色,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

形;花药黄白色,聚合成筒状;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地柔软;水试金黄色。

2.显微特征: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具有三个明显凸起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

起;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方晶;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柔毛状;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

3.理化性质:黄酮类脂肪油:滤纸悬挂试验

4.含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得少于1.0%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块茎。

1.性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富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2.显微特征:淀粉粒;黏液细胞椭圆形,内含草酸钙针晶;维管束外韧型或周木型,纵横

散布;螺纹或环纹导管成群排列。

3.理化性质:原儿茶酚: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鳞茎。主产:四川

1.性状:松贝——怀中抱月,富粉性;青贝——观音合掌;炉贝——虎皮斑,马牙嘴

2.显微特征:表皮细胞:不定式气孔;螺纹导管;淀粉粒。

3.理化性质:甾体类生物碱: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辛

4.浙贝母:大小分开,大者除去心芽——大贝(新月形,粉性);小者不除去心芽——珠

贝(扁球形,肾形);取鳞茎除去心芽——浙贝片。

西红花:鸢尾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柱头。

1.性状:呈线性,三分枝。暗红色,上部较宽或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

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本品水试,可见橙黄色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2.显微特征:花粉粒;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壁薄,稍弯曲,有的外壁突出呈乳头状或

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薄壁细胞密集呈绒毛状;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3.理化性质:西红花苷胡萝卜素类挥发油(番红花醛)

4.含量测定: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总量不得少于10.0%

5.红花和西红花的区别。

天麻:兰科植物;入药部位:干燥块茎。

1.性状: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习称“竹

节环纹”,有时可见棕褐色的菌索;顶端有残留茎基(春麻)或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孢(冬麻),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疤”。

2.显微特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维管束类型:外韧型或周韧型。

3.天麻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