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11414
- 格式:doc
- 大小:765.50 KB
- 文档页数:24
目录一、《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指导书 (3)二、《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6)(一)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 (6)(二)路段及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及设施设计方案说明 (6)三、《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计算书 (8)(一)标志标线的设置标准尺寸 (8)(二)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计算全过程 (15)四、参考书目.......... .. (19)五、附图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对象及要求1.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针对给定市政道路平面图,进行交通工程设计。
要求如下:1)设计区域为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具体尺寸见图,设计速度以40 km/h 计算。
2)交通工程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护栏等,根据需要设置。
3)设计图纸包含平面图、交通标志标线大样、工程数量表。
4)利用鸿业或科盟等交通工程软件进行绘制,每人完成一份设计文件2、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全班分四组进行,按照学号最后一位数字进行分组,每位同学各自独立完成。
各组。
单点信号配时调查交叉口位置如下表。
交叉口基础现状可参看卫星地图。
交通量等调查。
各组组员共同完成。
图 1 调查交叉口分布图3、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交通仿真仿真软件使用德国PTV公司的VISSIM 5.30学生版。
1)仿真软件学习的目的:①熟悉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网络模型的流程。
②掌握建立道路网络模型、输入交通流、设置路径选择、确定信号配时等过程。
2)仿真软件操作基本内容:①建立道路网络模型;②输入交通流量流向和路径选择;③确定信号配时;④运行仿真程序,再现交通运行状况。
3)仿真软件操作基本步骤:①背景图匹配;②在背景图上建立道路网络;③在路网上加入交通流,并设置路径选择;④设置交通流的车型比例和期望车速;⑤设置优先规则;⑥设置信号控制;⑦设置仿真运行参数;⑧运行仿真程序,再现交通运行状况。
(二)、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格式封面;2)评语统一格式,由指导老师填写,单独一页;3)目录课程设计报告的目录,单独一页;4)设计说明书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②路段及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及设施设计方案说明;5)设计计算书①设计中用到的各类计算,包括各类交通标志尺寸、前置距离、标线渐变段长度计算等;以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和《交通信号灯设置及安装规范》等国家标准为设计依据;②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计算全过程。
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瓶颈。
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交叉口的进口道设置不合理,缺乏恰当的交通渠化设施,信号配置不合理。
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大型交叉口,合理配置信号配时尤为重要。
该设计调查的交叉口为中山路与联合路交叉口,中山路是大连各大主干道之一,为双向六车道,联合路为双向六车道,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口。
本次设计实地调查了车道宽度、交通流量、车头时距、初期积余车辆、行人数,信号灯周期等数据,通过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和控制现状,主要是对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行车延误,信号周期,高峰小时流量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等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以得到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 法,澳大利亚ARRB法及美国HCM法等。
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
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
针对本次调查特性,选用了JSP语言来编写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关键词:交叉口流量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量初期积余车辆延误信号周期目录一、交叉口交通数据调查 (1)1、交叉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 (1)2、交叉口几何线形 (1)3、交叉口的调查流量统计 (2)4、交叉口的各进口道车道车头时距 (3)5、交叉口的饱和流量 (4)6、交叉口各车道的初期积余车辆 (4)7、交叉口各车道的绿灯期到达量之比 (4)8、实测交叉口信号配时 (5)二、信号配时 (6)1、信号相位设置依据 (6)2、信号相位的确定原则 (6)3、信号配时的方法 (6)4、信号配时的计算步骤 (7)5、信号配时原理 (8)三、中山路与联合路交叉口的信号配时 (10)1、相位示意图 (10)2、交叉口信号配时 (11)四、信号程序及运行结果 (12)五、配时方案效益分析与评价 (15)1、设计交叉口延误估算 (15)2、现有交叉口延误估算 (15)3、该交叉口设计延误和实测延误 (17)4、服务水平分析 (18)六、交叉口存在问题及分析 (20)1、车道设置不合理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程序代码 (22)实测数据 (37)一、交叉口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中山路和联合路的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图所示。
交通控制和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2. 学生能够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包括车流量、行车速度、交通密度等,并分析其对交通状况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了解城市交通布局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交通控制知识,设计简单的交通流组织方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交通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交通数据,为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控制和管理对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交通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提高安全意识。
3. 学生能够关注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交通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交通知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交通控制与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控制基本知识: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认识及其作用,交通规则的理解与遵守。
教材章节:《交通安全》第一章内容安排:2课时2. 交通流特性分析:介绍车流量、行车速度、交通密度等基本概念,分析不同交通流特性对交通状况的影响。
教材章节:《交通工程基础》第二章内容安排:3课时3. 交通规划原则:学习城市交通布局、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材章节:《城市交通规划》第三章内容安排:4课时4. 交通控制与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的含义与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交通流量的调查与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认识智能交通系统,了解其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控制与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交通拥堵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2. 提高学生进行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的实践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交通问题,认识到交通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理念,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现代交通技术发展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具备绿色出行观念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介绍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的含义与作用,分析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城市交通规划原则: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教授交通流量调查的方法,如人工观测、电子设备检测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智能交通系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好奇心。
5. 交通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如优化交通组织、发展公共交通等。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1周: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2. 第2周:城市交通规划原则;3. 第3-4周: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4. 第5周:智能交通系统;5. 第6周:交通问题与解决方案。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题目:平顶山市建设路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06 月17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06 月21 日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平顶山市建设路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意义 (1)2 干线协调控制的参数准备 (3)2.1 建设路干道交叉口间距 (3)2.2 干线协控的道路交叉口配时参数 (3)3 单个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参数计算 (4)3.1 现状信号配时 (4)3.2 计算参数准备 (4)3.3 饱和流量计算 (6)3.4 配时参数计算 (9)4 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 (13)4.1 计算备用配时方案 (13)4.2 选定周期时长 (14)4.3 确定信号时差 (14)参考文献 (20)1 平顶山市建设路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 设计目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是将干道上的多个交叉口以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各交叉口进行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干道行驶车辆可以获得不停顿的通行权。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及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方法,以平顶山市建设路沿线主要交叉口为控制对象,在前期的交通量数据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设计交叉口信号控制最优控制方案,并针对建设路感到交通信号制定协调控制方案。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应当通过课程设计在以下方面获得锻炼:(1)能熟练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的完成交通控制中的设计任务,解决调查、分析、参数的正确选取等问题;(2)提高设计能力,学生通过交叉口控制系统的设计训练,掌握交通控制定时信号的配时设计和计算;(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近年来关于校园交通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上的关注,校园交通事故悲剧的发生是每一位在校师生应该以身作则尽量避免的。
要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确保校园交通安全、顺畅、环保为目标,运用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
特此针对河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的管理和现状提出了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和整改措施。
旨在研究和提出有效、合理的管理和规划的办法, 保证校园内师生的安全,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
以下为本次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详细内容。
旨在提出问题并加以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园安全;交通管理;优化设计一. 校园交通现状调查1.校园学生公寓分布及各个宿舍楼的自行车保有量: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在校学生约3万余人。
学生公寓共有松园1#-6#,竹园1#-8#,兰园1#-6#,梅园1#-3#,23所公寓楼,学生公寓楼的助力车、自行车保有量:分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行车是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学校内部的自行车都处于无人管理的闲散状态,骑行和停车都没有相应的规章秩序。
学生大多将自行车停放在宿舍楼下,部分停在餐厅及教学楼附近且无遮雨棚,其中部分自行车已经报废很长时间而且无人管理,占用了很多停车空间。
2、校园日常作息时间交通流高峰小时周一至周五:6:10-6:30 7:10-7:30 9:55-10:1012:05-12:30 14:10-14:25 16:20-16:3018:20-18:30 20:50-21:10 22:00-22:30 (注:周二下午部分时间段交通流量较平常要少)3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量分布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调查表地点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西进口路口形式 T形交叉口地点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北进口路口形式 T形交叉口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量调查表地点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北进口路口形式 T形交叉口以此,得出如下各进口道机动车当量交通量条形图: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东进口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西进口一号教学楼后边的T形交叉口北进口分析:该路段是连接着三个餐厅和一号、二号教学楼和图书馆,而且来往于能源学院、资环学院、土木学院、测绘学院的自行车也大都经过该路段,该路段路宽15米。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题目:
基于交通流模型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设计
目的:
研究交通流模型及其在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应用,设计一种基于交通流模型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城市交通流的实时掌控和优化调度。
内容:
1. 交通流模型介绍
概述交通流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介绍宏观交通流模型和微观交通流模型,以及它们在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应用。
2. 系统需求分析
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工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控制指令生成等功能模块。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设计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实现实时监控城市各路段交通情况,并形成交通流数据集。
4. 交通流模型及其应用模块
应用交通流模型对交通流数据进行预测和模拟,分析城市交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供交通流量预测、路网通行能力分析、路况预警等功能。
5. 控制指令生成与实施模块
通过交通流模型和实时数据分析,生成优化的交通控制指令,实现路口信号控制、车道分配、限流调整等功能,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6. 系统测试与优化
对设计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指令生成正确性和控制效果良好。
7. 结论与展望
总结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设计的成果和经验,并对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交通管理与控制姓名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目录1)设计说明书 (1)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 (1)②路段及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及设施设计方案说明 (2)2)设计计算书 (3)①设计中用到的各类计算及国家标准设计依据 (3)②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计算 (4)3)参考文献 (6)4)设计图纸 (7)评语指导教师:徐锦强日期:2012.06.301.设计说明书1.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依据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通过不同颜色的图案、符号、文字随时随地提醒、保护交通参与者,以免在路上遇到状况不知如何处理而发生危险。
交通标志一般设于道路两旁或是路口处,标线则直接画在路面上。
1.1.1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原则(1)一般情况下标志均设置在公路的右侧,驾驶员正急于寻找的位置。
为了便于驾驶员判读,确保交通安全,在高速公路终点附近,还将一些禁令或警告标志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
(2)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均保证标志与标志之间互不影响,而且没有其它结构物阻挡视线。
(4)标志设置能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作出安全运行所必须的判断。
(5)路侧标志保证与路肩外缘有25cm的净距,标志板下边缘与紧急停车带外侧路面间有2m的净空。
在公路上方设置的标志,保证板下边缘与路面间的净距>5m。
(6)标志板正面面向来车方向,与公路走向基本成直角布置,板面稍向内倾斜。
关于路侧标志的倾斜问题, 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有些国家的规范认为,只有当标志板与路肩边缘相距9m以上时才向内倾斜,当标志板与路肩外缘相距不足9m时,为防止反光造成的目眩现象,反而将它向外倾斜3°。
(7)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
应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
(8)标志牌的支撑结构应保证安全、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标志的支撑结构形式主要有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等几种形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在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措施控制交通流量,降低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保障交通安全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规模的日益扩大,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事故的增多,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无论是城市运输还是高速公路运输,都必须采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技术和方法,维护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首先,城市街道和小区应根据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管制规定,如封闭、单行、禁止驾驶等,以防止拥堵,维护行人、汽车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
另外,城市和高速公路应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如实施车辆定位、车辆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信号灯管理、车流管理、车辆管理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有效管控交通。
此外,交通管理与控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自动车辆监控系统、路况自动监控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等,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改善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
强交通管理与控制,推进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化的交通环境,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相位,(5)信号配时图、相位图、渠化图➢相位图相位图➢配时图信号配时图➢渠化图渠化图(2)信号灯布置1 信号灯安装方式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14886-2006》,信号灯安装方式可以分为悬臂式、柱式、门式、附着式以及中心安装式。
对于该交叉口,可采用悬臂式。
2 信号灯数量和位置基本原则:对应于路口某进口,可根据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信号灯组;信号灯可安装在出口左侧、出口上方、出口右侧、进口左侧、进口上方和进口右侧。
设置的信号灯和灯杆不应侵入道路通行净空限界范围内。
对于该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为四相位,采用3组竖向安装排列顺序,停车线与对象信号灯距离大于70m,在进口道增设一个信号灯组。
信号灯设置五、干道双向绿波控制设计1 基本概念在城市道路网中,交叉口相距较近,各交叉口分别设置单点信号控制时,车辆经常遇到红灯,时停时开,造成行车不便,也因而使环境污染加重。
为使车辆减少在各个交叉口上的停车时间,特别是使干道上的车辆能够畅通,人们首先研究把一条干道上一批相邻的交通信号连接起来,加以控制协调,就出现了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联动控制系统,简称线控制也称绿波系统。
(1)图解法在时间-距离图上协调线控制系统的时差,同时跳啊正确定通过带速度和周期时长。
对于该干道,相邻交叉口(1,2,3,4,5),纳入一个线控系统,带速控制在36km/h。
初设线控公共周期为110S。
a)作出干道上的各个交叉口的时间-距离图;b)按照交叉口1 的绿信比65%计算得到绿灯时间为71.5S,以交叉口1为基准交叉口,从交叉口1引出一条带速36km/h的斜线,与交叉口2,3,4,5相交;c)以与各个交叉口的交点为相应交叉口的绿灯起始时间,按照绿信比计算得到各个交叉口的绿灯时间分别为66.0S ,57.2S ,68.2S ,62.7S ;d) 在各个交叉口对应的竖线上作出红灯粗线和绿灯细线; e) 测得双向带宽分别为71.5S (1-5方向)和24.5S (5-1方向); f) 由于双向带宽差距较大,对各个交叉口之间的时差进行调整,将交叉口3与2的时差上调5.5S ,交叉口3、4与交叉口4、5之间的时差不变;g) 测算得到在带速为36km/h 下,双向带宽分别为40.7S 和46.9S 。
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1. 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交通控制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确保交通安全、顺畅和高效,需要进行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交通控制概述交通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以达到交通有序、安全和高效的目的。
交通控制的目标包括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
常见的交通控制手段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交警执勤等。
2.1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一种主要的交通控制手段,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进方向和停车或通行。
交通信号控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交叉口结构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交通信号控制的设计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安全、交通流量和通行效率等因素。
2.2 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标志标线是一种通过标示图案、文字和颜色等方式来指示交通参与者应该遵守的规则和限制。
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需要考虑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合理的标志标线设置可以帮助司机和行人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交通管理方法与技术除了交通控制手段外,还有许多交通管理方法与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3.1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流量和交通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流量预测、路况监控、交通信号灯优化等功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交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与控制等。
3.2 交通模拟与仿真交通模拟与仿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来研究和评估交通系统性能的方法。
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的交通场景和交通控制方案,评估各种交通管理策略的效果。
交通模拟与仿真可以帮助交通规划者和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交通管理的精确性和可行性。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背景 (2)1.1目的 (2)1.2 背景资料 (2)1.2.1道路几何资料 (2)二、路段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路段现状简介 (3)2.1.1 路段具体位置及现场图 (3)2.1.2 路段现场CAD图 (4)2.1.3路段交通状况 (5)2.2问题分析 (6)2.2.1 交通横向干扰 (7)2.2.2 沿线设施 (7)2.2.3 交通组织管理 (8)2.3问题诊断 (9)三路段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9)3.1 横向干扰的优化设计 (9)3.2 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10)3.3 人行道优化设计 (11)3.4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组织优化 (11)3.5 优化后的CAD图 (11)四优化后路段评价 (12)4.1 定性评价 (12)4.1.1 设计方面 (12)4.1.2 管理方面 (13)4.2 定量评价 (13)4.2.1延误分析 (14)4.2.2 服务水平分析 (14)五课设总结 (15)六附录 (15)附录1 (16)附录2 (17)附录3 (20)附录4 (21)附录5 (24)附录6 (25)附录7 (2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背景1.1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场观测资料的分析,了解现场交通数据采集方法,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对所观测的路段的交通进行数据分析和现状评价,并用所学的方法提出交通管理改善措施方案和进行交叉口交通设计,并进行改善后评价。
1.2 背景资料以长沙市涂家冲交叉口-芙蓉中路和新建西路交叉口路段为背景,并已知机动车交通流量数据,要求以此为基础,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路段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改善。
1.2.1道路几何资料该路段人行过街有两个,一个位于涂家冲家叉口,为下穿式,另一个位于湖南省第二医院出入口,相距100m,形式采用人行横道,宽度为3.5m,不过长度只有半幅路,并且与停车场出入口相交。
公交站位于距涂家冲交叉口35m处,全长38m,形式采用一般的排列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专业班级:交通工程姓名:韩小红班级:08-2班学号:20080500210设计时间:2010\1\3-2010\1\9 指导教师:于德新常丽君成绩综合评定表出勤及平时表现(40%)考核项目成绩分布优良中及不及出勤情况(10%)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0%)独立解决问题能力(20%)出勤及平时表现成绩设计成果(60%)考核项目成绩分布优良中及不及计算书质量(20% )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30%)答辩情况(10%)设计成果成绩指导教师评语:课程设计成绩一、设计目的与任务《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管理与控制》有关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集体进行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较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步骤和内容(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回顾1、交通管理: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优先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2、交通控制: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区域控制、快速道路交通控制、智能监控。
(二)本次课程设计着眼点——交叉口改善设计1、交叉口重要性●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2、改善必要性●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叉口影响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改善交叉口见效快易实施(三)交叉口改善设计的要素1、基本要素:车道构成、道宽设计、视距、渠化、配时。
2、扩展要素:线形、标志标线、分隔带、人行横道、二次过街、景观。
(四)交叉口改善设计的基本流程1、资料搜集整理(1)道路信息调查获取本课程设计所需的道路交叉口主要信息,包括:交叉口几何形状调查,要求画出交叉口示意图,并标明与设计有关的主要几何参数。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交叉口单点定时信号配时设计二、依据资料所依据的交叉口道路几何条件、车道使用条件及交通量资料如下:1、交通流量如表1(实测或给定),每名学生从中选择一个交叉口的流量资料作为设计依据。
表1 各交叉口流量表(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2、车道使用条件:南北向道路(主干道方向)单向3车道,东西向道路单向2车道;3、直行车大车率:东西向为4%;南北向为2%;左右转车大车率为2%;4、自行车交通量如表2;东西向道路左转率为20%,右转率为10%;南北向道路左转率为15%,右转率为10%。
表2 各交叉口自行车交通量和最高15分钟交通量的平均流率5、各向行人交通量为600人/小时。
6、路缘石半径>15米。
7、车道宽:机动车道:3米;自行车道:东西向宽4米,南北向宽5.5米。
三、设计内容1、确定信号相位方案,及各进口道车道渠化方案;2、计算各车道的设计饱和流量;3、进行配时参数计算;4、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5、计算延误并评价服务水平;6、画出信号配时图。
四、提交文件1、说明书,包括封皮、任务书、设计说明(设计过程)、计算表格;2、设计表格,包括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表、修正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表、饱和流量与通行能力计算表、延误及服务水平分析表等。
3、信号配时图。
五、设计要求1、设计前复习并掌握交通信号控制理论知识;2、认真收集和分析有关设计所需资料,并据此整理确定设计方案;3、设计要使用计算机进行;4、认真、独立完成设计。
六、设计时间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月6日指导教师:xxx2012-12-17。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功能及作用;2. 学习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3.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城市交通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简单的交通管理控制策略;2. 能够运用交通流理论对实际交通场景进行初步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掌握使用智能交通系统辅助工具进行交通管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3. 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交通管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将围绕上述目标展开,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管理基本概念: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管理概述内容列举:第一节 交通信号与标志;第二节 交通规则与法律2. 交通流理论: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探讨交通流特性,了解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与分析内容列举:第一节 交通流的特性;第二节 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3. 智能交通系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交通系统内容列举:第一节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第二节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4. 实践环节:结合实际案例,分组讨论并设计交通管理控制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交通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成为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手段。
因此,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律法规意识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并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行车习惯,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熟练操作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设备能力,解决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中存在着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的需求,这不仅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团队的效率,还可以促进个人领导才能的发展,从而提高个人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1.交通法律法规的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交通法律法规,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工作。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包含《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2.交通管理与控制设备的熟练操作通过模拟实际交通控制场景,学生可以学习熟练操作交通管理与控制设备,如信号灯、道路标线、交通指示牌等,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人机交互技能。
3.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置交通事故是交通管理中最常见的事故,怎么正确地处置交通事故现场,是每一位交通管理和控制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包含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置流程和技能的学习。
三、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结合实践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实际工作需要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模拟实际交通控制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个性化教学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中,学生的背景和经验不同,因此,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体现,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难度的试卷,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本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旨在介绍如何基于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一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分析车流量、拥堵情况等信息,为交通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便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交通管控决策。
该系统设计以大型城市的主干道路为基础,可应用于城市道路网规划、优化和交通管控等领域。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现道路交通数据快速采集、分析和展示,提升交通管控的效率和精度,减少拥堵、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一、概述1.1 需求分析1.2 系统架构设计1.3 系统组成部分二、系统实现2.1 传感器选择与数据采集2.1.1 车流量传感器2.1.2 拥堵检测传感器2.1.3 空气质量传感器2.2 通信模块设计2.2.1 无线传输技术选择2.2.2 系统通信协议2.2.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2.3 数据储存与分析2.3.1 数据存储技术2.3.2 数据分析算法三、系统测试3.1 测试场景设计3.2 测试指标和方法3.3 测试结果与分析四、总结一、概述1.1 需求分析在大型城市中,交通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交通管控数据,为交通部门做出更为恰当的决策。
设计传感器网络:为了收集实时的车辆轨迹数据,需要在道路两侧部署传感器网络,负责车流量、拥堵情况、道路养护等信息的采集。
建立通信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需要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同时,也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与展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数据可视化的展示方式,为交通部门做出恰当的决策提供支持。
1.2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题目:平顶山建设路-凌云路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 李鹏举学号: 071413220指导教师: 刘丽华、张蕾设计教室: 10#B609、302开始时间: 2016 年01 月04 日完成时间:2016 年01 月08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交通调查 (1)1.1 调查主要内容 (1)1.2 本人负责调查部分数据处理及分析 (1)2 设计交通量确定 (4)2.1 最高10分钟流率统计 (4)2.2 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 (5)3车道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设计 (6)3.1 渠化方案设计 (6)3.2 相位方案设计 (6)4 饱和流率估算 (7)4.1 复杂情况下饱和流率计算 (7)4.2 饱和流率汇总及对比 (11)5 各项配时参数计算 (13)5.1 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流程 (13)5.2 确定关键车流和流率比 (14)5.3 计算各个相位黄灯时间、全红时间、绿灯间隔时间 (14)5.4 计算总损失时间 (15)5.5 计算最佳周期时间 (15)5.6 计算各项配时参数 (15)6 约束条件检验 (16)6.1 周期时长检验 (16)6.2 行人过街时间检验 (16)7 延误与服务水平确定 (16)7.1 交叉口各车道组通行能力 (16)7.2 交叉口各车道组饱和度 (17)7.3 交叉口各车道组均衡延误 (18)7.4 交叉口各车道组随机附加延误 (19)7.5 交叉口各进口车道的的延误 (19)7.6 各进口道平均信控延误 (20)7.7 整个交叉口的平均信控延误 (20)参考文献 (21)1 交通调查1.1 调查主要内容(1)现状交叉口几何尺寸、信号配时、行人及自行车通行规则;(2)机动车转向交通量;(3)非机动车转向交通量;(4)行人过街交通量;(5)分析期初始积余车辆Q b、绿灯期间到达车辆占整个周期到达量之比P。
1.2 本人负责调查部分数据处理及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我负责的任务主要是现状交叉口几何尺寸的调查,并且由我绘制现状交叉口以及渠化后的交叉口设计图(图1-1、图1-2)。
图1-1 原渠化设计示意图图1-2 新渠化设计示意图另外,由于1组的人手不够,我又帮他们调查了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量(表1-1)。
简单分析见图1-3。
表1-1平顶山市交叉口非机动车进口交通流量流向调查表交叉口名称:__凌云__路与___建设___路交叉口调查位置:□西进口观测人员:李鹏举观测日期:2016.1.4下午4:40-6:10图1-3 非机动车流量由图表可以看出4:40到6:10有明显的高峰,其中左转流量少,以直行为主,右转也很多。
2 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对于单点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设计十分重要,本次设计采用的数据是我们小组的人员在周一下午,在16:30~18:10期间,于建设路和凌云路交叉口实际测量所得。
2.1 最高10分钟流率统计根据调查对建设路与凌云路交叉口晚高峰交通量的调查数据,整理汇总后取各进口道各转向的最高10分钟流率,如表2-1所示:表2-1 各进口道、各转向最高10分钟流率进口方向转向最高10min流率(pcu)西进口左52直227右80东进口左49直198右40南进口左111直95右32北进口左37直94右462.2 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设计交通量等于最高10min流率的6倍,由此可得出各进口道、各转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如表2-2所示:表2-2 各进口道、各转向设计小时交通量进口方向转向流量(pcu/h)西进口左312直1362右480东进口左294直1188右240南进口左666直570右192北进口左222直562右2763车道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设计3.1 渠化方案设计从交叉口的几何构型设计渠化方案如下:建设路西进口为7条车道,分别为2条专用左转车道、4条直行车道、1条专用右转车道;南进口为5条车道,分别为2条左转专用车道、2条直行车道、1条直右合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东进口为5条车道,分别为1条专用左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1条专用右转车道;北进口为5条车道,分别为1条专用左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1条专用右转车道。
设置右转专用车道是考虑到4个进口道交通量和行人流量较大。
则左转车道构成1个车道组、直行车道构成1个车道组、右转专用车道构成1个车道组。
3.2 相位方案设计建设路与凌云路交叉口原信号周期为190s,为四相位信号控制,现状信号配时记录表如表3-1所示、信号配时如图3-1所示、现状相位图如图3-2所示:表3-1 建设路与凌云路路现状交叉口信号配时表单周期信号相位数:4 单周期时间:190s相位1相位2相位3相位4绿灯时间(s)50444737黄灯时间(s)3333红灯时间(s)137143140150图3-1 现状信号配时图继而分析是否需要设置左转保护相位,根据《交通管理与控制》给出的左转保护相位判别条件对各进口逐一进行判断:=222>200,需要设置左转保护相位东进口:qLT=264>200,需要设置左转保护相位西进口:qLT=307>200,需要设置左转保护相位南进口:qLT=164<200,但由于交叉口地形和行人、机动车的影响,也需要设置左北进口:qLT转保护相位考虑到南北方向左转车流量相差很大,可以考虑早启迟断式信号相位。
于是交叉口的相位方案初步确定如下:相位一(1Φ):为南北方向左转相位相位二(2Φ):为南进口左转相位的延迟相位,同时开启南进口直行相位三(3Φ):为南进口直行的延迟相位,同时是北进口的直行相位相位四(4Φ):东西进口的左转相位相位五(Φ5):东西方向的直行相位,相位图如图3-2:图3-2 信号相位图4 饱和流率估算4.1 复杂情况下饱和流率计算严格的流率比分析依赖于车道组饱和流率的确定。
直行当量法仅是一种粗略的估计方法,不适用于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细致分析。
然而,对车道组饱和流率的分析依然是进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故需要进行复杂情况下饱和流率分析。
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饱和流量乘以各个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估算,如式4-1所示。
即进口道的估算饱和流量:∏••=fsiiNs(4-1)式中:is——车道组i的饱和流率,hpcu/;s——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率,hpcu/,在缺乏实测数据时取值1900hpcu/;N——车道组i所包含的车道数;if——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
首先需要确定交叉口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1)车道宽度校正如式4-2所示⎪⎩⎪⎨⎧>≤≤≤≤+-=5.30.35.25.30.3)5.16(05.0)5.0(4.01WWWWWfw(4-2)式中:Wf——车道宽度校正系数;W——车道宽度,m。
根据设计的渠化方案,确定各个进口道的宽度,各个进口道各车道的宽度如下表4-1所示。
表4-1各个进口道各车道的宽度进口方向转向车道宽度(m)左3东直9右 3 左 7 西 直 14 右 3.5 左 6 南 直 9 右 3 左 3 北 直 9右3由于各个进口方向的进口车道的宽度W ,都在3.0m 到3.5m 的范围内,所以车道宽度的修正系数W f =1。
(2)车道纵坡修正系数如式4-3所示。
G f g 5.01-= (4-3)式中:g f ——车道纵坡校正系数; G ——车道纵坡,弧度制。
根据道路线性的情况,四个进口车道纵坡为零,因此,各车道的纵坡修正系数g f =0。
(3)大车修正系数如式4-4所示。
)1(11-+=HV HV HV E P f (4-4)式中:HV f ——大车校正系数;HV P ——大车在车流中的比例;HV E ——大车的小汽车当量,无实测数据时取2.0. 利用式4-4计算出各车道的大车修正系数如表4-2所示。
表4-2 各方向大车校正系数进口方向 大车校正系数东 0.92 西 0.86 南 0.93 北0.89(4)行人和自行车修正系数如式4-5所示)1)(1(0.1RTA pbT RT Rpb P A P f ---=)1)(1(0.1LTA pbT LT Lpb P A P f ---= (4-5)式中:Rpb f ——自行车/行人对右转车流影响的校正系数; Lpb f ——自行车/行人对左转车流影响的校正系数; RT P ——车道组中右转车辆所占的比例;LT P ——车道组中左转车辆所占的比例;pbT A ——非保护相位下自行车/行人影响因子; RTA P ——保护相位内右转通行时长所占的比例; LTA P ——保护相位内左转通行时长所占的比例。
由于该交叉口各个进口道都有左转专用车道且设有左转保护相位,所以LTA P =1,则Lpb f =0.下面开始计算行人/自行车对右转车流影响的校正系数。
步骤一:计算绿信号时间内的行人流率。
)/(p ped pedg g C q q (4-6) 式中:pedg q ——行人通行相位内行人的流率,hg peds /; ped q ——分析时段内的行人交通量,hg peds /; C ——信号周期时长;p g ——行人通行相位时长。
由表4-2可知该交叉口高峰小时行人交通量。
由实际调查得到现有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设计如下表4-3所示:表4-3 非机动车与行人高峰小时流量进口方向 西 东 南 北 非机动车流量 535 409 601 645 行人流量 183162255148表4-4 交叉口原有信号配时道路方向 车道方向 红、绿灯 时间(s )东西直行 绿灯 50 红灯 137 左转 绿灯 44 红灯 143 南北直行 绿灯 47 红灯 140 左转 绿灯 37 红灯150 所有黄灯 12 周期190经计算得各车道组行人通行相位内行人的流率如表4-5所示。
表4-5 各车道组行人通行相位内行人的流率方向 行人流率 方向 行人流率 东 655 西 740 南969北562步骤二:确定机非冲突区的行人占用率1000/20001000/5000/0.40()10000pedg pedg pedg pedg pedg q q peds hg OCC peds hg q peds hg q ⎧⎪≤⎪=⎨≤≤⎪+⎪⎩当时 当时 (4-7)式中:pedg OCC ——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区域的行人占用率;根据表4-5中计算得数据,利用式4-7,计算出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区域的行人占用率如下:东进口0.327、西进口为0.37、南进口0.48、北进口为0.28。
步骤三:计算绿信号时间内的自行车流率及机非冲突区自行车占用率 计算公式如下:)/(b bic bicg g C q q = (4-8) 式中:bicg q ——自行车通行相位内的流率,hg bic /; bic q ——分析时段内的自行车交通需求量,hg bic /; h g ——自行车通行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