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乡土树种

江西乡土树种

江西乡土树种
江西乡土树种

江西乡土树种

1.马尾松

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科名:松科

属名:松属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 ,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种长4-5MM,翅长1.5CM 。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树皮深褐色,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重要材用树种。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

分布: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我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

马尾松当年生的苗木,规格地径0.25厘米,高度25厘米以上

马尾松(拉丁名:Pinus massoniana)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造林更新容易,能适应干燥瘠薄的土壤,是我省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主要用材林树种。它寿命长,树姿挺拨,苍劲雄伟,亦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也是产脂树种和薪材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马尾松喜光、喜温。垂直分布在200~500m的山地、丘陵。适生于年均温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沟谷、高亢台地,忌积水及排水不畅地形。对土壤的度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丘陵山地生长迅速,成材快。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或产量模型

20年生,树高12.6m,年平均0.63m,胸径13.8cm,年平均0.69cm,单株材积0.06100m3。

四、育苗

1、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造林密度:240-450株/亩。株行距1*1.5~1.7*1.7M。一级苗高15CM以上,地径0.3CM以上。?、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50×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带状整地带宽不小于70-10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25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是六、抚育管理

(1)、年度管理栽植当年抚育1-2次或2次以上,只割草,不松土。苗木扶正,适当培土。第2、3年每年抚育1-2次,第4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1次。植株抚育面积要逐年扩大。除草松土不可损伤植株和根系,松土深度宜浅,不超过10cm。

(2)、间伐期:当林分郁闭度达0.9以上,被压木占总株数的20-30%时,即可进行间伐。间伐起始年限一般为

10年左右。采用下层抚育间伐方式,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25-35%,以后为20-3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小于0.7,间伐间隔期为5年左右。

(3)、主伐期:速生丰产林为20年,一般林分为25-30年。

七、病虫害防冶在没有把握控制松毛虫的灾害区当前不能作为丰产林地。要防治的病虫害还有:松干蚧、松梢螟和松梢小卷叶蛾等

2.油茶

1、油茶简介

侗、瑶、汉等族饮料。将茶叶用油炒,然后加水煮熬,沸开后滤出茶叶渣,即成油茶。食用时,要配以调料和副食。参见“打油茶”。回族食品。是荞麦面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而炒的一种炒面。食用时用开水搅拦成糊状。多作早餐。

它有自己的特点:

担担油茶

原料配方:大米400克红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姜25克标准粉250克葱花25克菜油150克苏打粉3克芝麻150克干淀粉25克腌大头菜50克鸡蛋15个川盐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制作方法

1.锅内放清水3千克,烧开后放入10克姜块,一根生葱(挽结),水沸撇去浮泡,捞去葱、姜,然后将锅端离火口10分钟,再将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搅入水中。锅再置旺火上烧开,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标准粉500克放盐5克、苏打3克,加清水200克,调匀揉好,静置1小时,再搓成条状,刷上菜油,盘条发汁。锅内放菜油烧至七成油温时,将发汗后的面扯成50克重的节,拉成细如麻绳的线条,卷曲入油锅炸成油茶馓子。

3.菜油下锅烧熟后,分别舀入花椒粒、辣椒面中,制成椒油、红油。芝麻炒熟擀成细面,大头菜剁面细粒,生姜15克剁成末。

4.吃时,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散(每碗1个),再将油茶糊舀入碗中与蛋液和匀,放盐、芝麻面、椒油、红油、麻油、姜末、大头菜粒及葱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馓子。

产品特点

味咸鲜香带辣,宜早点、夜宵,冬季食之尤佳。

2、植物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

英文名:Oil Camellia

科名:山茶科 Theaceae

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

形态特征

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农具。

油茶树高达4~6米,一般2~3米。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厘米,宽1.5-4.5厘米,。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6-9厘米,花瓣倒卵形,顶端常二裂。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4厘米,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种子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

分布油茶分布区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米。

习性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

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繁殖油茶以种子、插条或嫁接繁殖。为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多采用插条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最适造林季节是立春到惊蛰,也有在10月份进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用途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果壳可提拷胶、皂素、糠醛等。

油茶

【别名】油茶树、茶子树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Thea oleosa Lour.],以根和茶子饼入药。根皮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研末;秋季采果,晒干,打出种子,加工成油,以茶子饼入药。

【性味归经】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

根:用于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伤。

茶子饼:外用治皮肤瘙痒,浸出液灭钉螺、杀蝇蛆。

油茶树的生长特性及广泛用途

作者:未知茶油知识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95 更新时间:2007-8-6 字体:【小中大】

油茶树的生长特性及广泛用途

油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其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新梢、花芽、开花、结果、根系再生长五个部分。油茶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温度、相对湿度、年平均降雨量,日照时间要求较高。处于优越条件下的植株,150年之后仍能结果累累,比我们人类的生命力还要旺盛。

油茶一身都是宝,茶籽主要用来榨取茶油,茶油在工业上还可用来加工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还可用于制作注射用的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或制作成茶油胶囊等。

茶籽榨油后的枯饼,通过深加工后可作高蛋白饲料,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茶壳也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加工处理后可作活性碳或植物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材料。

3.油桐

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 Airy-Shaw)

大戟科。落叶乔木,高3-8米。叶互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20-30厘米,宽4-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叶基心形,全缘或三浅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单性同株;花先叶开放,花瓣白,有淡红色条纹,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1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种子具厚壳状种皮。

油桐4-5月开花,果期7-10月;花后子房膨大,结球形核果,果顶端有短尖头;果内有种子3-5粒;种子具厚壳状种皮,宽卵形;种仁含油,高达70%,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它与油茶、核桃、乌桖并称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1880年后,才陆续传到国外。

世界上种植的油桐有6种,以原产我国的三年桐和千年桐最为普遍。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三年桐学名油桐,长得快,结果早,产量高,盛果期可达20年~30年。千年桐学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皱纹,又称龟背桐,寓意长命百岁。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树龄较长。油桐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种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质量稍逊。

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为我国生产桐油的四大省份,四川的桐油产量占全国首位。贵州秀山的“秀油”,湖南洪江的“洪油”,是我国桐油中的上品。

【别名】三年桐、罂子桐、虎子桐

【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及种子油入药。根常年可采。夏秋采叶及凋落的花,晒干备用。冬季采果,将种子取出,分别晒干备用。种子油另行加工。【性味归经】甘、微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根: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

叶: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

花: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根2~4钱,水煎或炖肉服;叶、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花浸植物油内,备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毒性:油桐树的叶、树皮、种子、根均含有毒成分,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有毒成分为桐子酸及异桐子酸,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可损害肝、肾。榨油后的桐油饼所含毒甙,毒性大于桐油。

中毒表现:食后半小时到4小时出现口渴、胸闷、头晕。多数患者有全身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严重者可有便血、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及肝脏、肾脏损伤。发病较慢者可有发热。

预防:禁食桐油、桐饼或桐子;不要将桐油与食用油放在一起,以免误用。不要用盛过桐油的容器再盛食用油。桐油有特殊气味,所以不要食用有异味的油或油炸食品。

油桐

一、省内适应品种:黔桐1~2号,贵桐1~4号,葡萄桐、大米桐、小米桐、垂枝桐、矮脚桐。

二、适生条件:油桐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我省是中心产区之一。省内除西部、西北部海拔1500米以上低温高海拔地区和南部海拔350米以下河谷地段之外,绝大部分地区均适宜油桐生长。其中以海拔600~1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向阳坡面油桐生长最佳。省内年均温15~20℃,年降雨800~1600mm的地区都能满足油桐的生长发育要求。油桐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粘重土壤、石砾土和脊薄土壤中生长不良。生产中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土壤,以便达到丰产、高产的目的。

油桐造林地,应选择平缓地段,或小于25度的山坡,大于25度山坡不适宜发展油桐生产,以避免油桐林地在耕抚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提倡利用房前屋后,道路四旁空地,种植油桐,增加收入。

三、育苗技术:

播种时间在3~4月,选择土层深厚的中性土壤为苗圃地,圃地以生石灰或硫酸铜做土壤消毒。土壤经过深翻,曝晒之后,每亩施农家肥500~100kg,钙镁磷肥50~75kg做基肥。整理用地,做好苗床,苗床宽1~1.2米,间距0.3~0.4米。

先将种子浸泡1天以后用0.05%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个小时,清水冲洗,除去空粒后播种,每亩播种100~150kg,条状沟播,播种深度4~7厘米。圃地要加强管理,清除杂草、防止人为破坏。视苗木长势情况可于5~8月间追施一次氮肥,每亩25~50kg。亩可产苗木1.5~2.0万株。

四、栽植技术

1、栽植时间1~3月,一年生苗定植。

2、整地挖穴:70×70×60CM,表土回填。

3、施基肥:每穴有机肥25~50kg,磷肥1~2kg拌均。

4、密度:30~50株/亩

5、栽植:选择阴雨天植苗,要求土壤湿润;栽植时要求做到苗正根舒,护土成龟背形,以免栽植穴积水烂根,影响成活率。

6、管理:每年中耕除草1~2次,必要时追施氮、磷肥等。林地最好间作豆科、小麦、薯类等农作物,可起到以耕代抚作用。

亦可用直接播种的方法栽植油桐,技术措施同上。

五、病虫害防治

1、油桐枯萎病,此病亦称桐瘟病,病菌从根部侵入,然后整个植株枯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①、主要的

预防措施是不要从疫区调种、引种,避免病害扩大发生范围,(我省油桐枯萎病主要发生在镇宁、贞丰等地区,其他产区尚无此病发生),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烧毁,防止病原扩散。②、用千年桐苗作砧木,选良种穗

条嫁接进行造林,效果很好。

2、蚜虫、介壳虫。蚜虫可用800~1000倍氧化乐果防治;介壳虫用1~2度石硫谷剂防治。

3、刺蛾、油桐尺蠖等,可用杀虫菌酯类药物防治。

4.檫树

(《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蔡木(《植物名实图考》),独脚樟、半枫樟、枫荷桂(《广西药植名录》),天鹅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檫木的根或茎、叶。

【植物形态】檫木

落叶乔木,高达35米。幼时树皮黄绿色,平滑,老则变灰褐色,有纵裂;幼枝有毛,后渐脱落。叶互生,或聚

生于枝端;叶片阔卵形至椭圆形,全缘或上部2~3裂,长10~22厘米,宽4~1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有时

两侧不对称,近基部通常有3出脉,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叶柄长1.5~5厘米。花小,黄色,杂性异株;短圆

锥花序顶生,先叶开放;花被片6,披针形;能育雄蕊9,不育雄蕊3,花药4室,均内向瓣裂;雌蕊1。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5毫米,表面有蜡质粉,果梗淡红色,肥大。花期3~4月。果期8月。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黄樟醚。根皮含鞣质5~8%。树皮的挥发油中含黄樟醚和丁香油酚。树皮

含鞣质3.54~11.0%。种子含挥发油2~3%。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温。"

【功用主治】治风湿,腰肌劳损,扭挫伤筋,胃病。

《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胃病,风湿,半身不遂。茎叶:祛风,去湿,治浮肿,关节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半身不遂:檫树根皮(去栓皮,酒炒)一两。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扭挫伤筋:檫树皮或根或叶,加蛇葡萄根捣烂,拌和酒糟,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腰肌劳损,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檫树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浸酒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檫树

产品数量:1000

产品价格:面议

又名檫木、梓树、梓木、黄楸树、天鹅枫、枫荷桂、独脚樟等。【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5米,胸径1.3米。树干通直圆满,树皮深灰色、纵裂。叶片形状多变,宽卵形至倒卵形,全缘或3浅裂,主脉常离基3出,

叶色深秋泛红黄色。花先叶开放,黄色,两性。果球形,蓝黑色被白粉,果梗红色。花期3~4月,果熟期5~9月。肉质根。【地理分布】产于我国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及广西

等地。我市在太湖沿岸丘陵山区有自然分布,尚未用于绿化造林。【生态习性】阳性树,喜肥,喜酸性土,畏

积水,忌曝晒。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有一定耐寒性,春季萌动早。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对氟化氢和氯气抗

性中等。种子休眠期长。【育苗栽培】用种子繁殖。种子附有蜡质,易发热霉烂,采后需及时处理,出种率25%~35%,忌曝晒。种子千粒重60~70克,每千克种子1.4~1.7万粒,发芽率60%~85%。播种期2~3月中旬。种子休眠期长,发芽不整齐,播种前要浸种催芽,条播每亩播种量4~5千克,播后30~40天出苗,每亩产苗量1.5~2.0万株,一

年生苗高60~100厘米。移植在春季宜早不宜迟。可用分根繁殖。

5.麻栎

学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英文名:Sawtooth Oak

科名:壳斗科 Fagaceae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色,浅纵裂;幼技密生绒毛,后脱落。叶椭圆状被针形,长8—18厘米,宽3—4.5

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或阔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成刺芒状,背面幼时有短绒毛,后脱落,仅在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壳斗杯形;苞片锥形,粗长刺状,有灰白色绒毛,反曲,包围坚果1/2;坚果卵球形或长卵形,直径1.5—2厘米;果脐隆起。花期4月,果次年10月成熟。

产本省各地,喜土壤肥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分布辽宁、河南以南各省区。

种子含淀粉和脂肪油,可酿酒和作饲料,油制肥皂;壳斗、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拷胶;木材坚硬、耐磨,供机械用材;果入药,涩肠止泻,能消乳肿;树皮、叶煎汁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麻栎

【别名】青刚、橡椀树

【来源】壳斗科栎属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以果实及树皮、叶入药。秋季采果实,晒干;夏季采鲜叶入药。

【性味归经】树皮、叶: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树皮、叶:收敛,止痢。用于久泻痢疾。

果:解毒消肿。用于乳腺炎。

【用法用量】树皮、叶、果:均为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麻栎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木材经济价值高,是我国著名的硬阔叶树用材,用途很广。麻栎的叶子营养丰富,是柞蚕的好饲料。经浙江省林科院研究,用麻栎作香菇栽培原料,香菇的产量和氨基酸、香菇多糖的含量均高于一般树种,是栽培香菇的好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麻栎在我国分布很广,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西至四川、云南南到广东、广西都有生长。垂直分布在云南最高可达海拔2200米。是喜光树种、深根性,抗风力强,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上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上生长迅速。不耐水湿、耐火,抗烟能力强,为防火林带优良树种。

三、麻栎生长数学模型

龄阶

5a

10a

树高(米)

4.15

9.3

胸径(厘米)

4.45

9.1

生物产量(杆、枝、叶)(公斤/亩)

5700

四、育苗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排灌条件的沙壤作育苗地。播种前深翻、施基肥,而后平整按宽1.2米、高20厘米、长根据圃地条件作床。播种前将种子浸水1~2天(每天换1~2次水),捞出后摊放在阴凉处,每天喷水至部分种子萌芽即可取出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内,而后覆土3~4厘米厚。浙江3月播种,每亩播种量150~250公斤,产苗20000~30000株。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间苗、浇水、施肥和病虫防治等工作,达到苗全、苗旺。

五、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土层深厚、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地。按株行距定点进行块状整地,挖除杂草、灌丛,块状平面直径60厘米以上。而后挖3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栽植穴。植苗造林一般在春季进行,栽植深度比根颈深2~3厘米,每亩栽植300~400株。

六、抚育管理

造林头年松土除草3次,分别在4~5月、6月和8月进行。第2年抚育2次,分别在4月和6月。第3年抚育1次,在6月进行。如苗木干形不良,造林后第3年进行平茬,即在麻栎停止生长季节,用利刀或修枝剪从基部平地面截掉,翌年选留1株直立粗壮的萌芽条抚育成林。麻栎要及时修枝,培养优良干形,提高木材品质,在休眠期进行,即把枯死枝、衰弱枝、病虫枝及竞争枝剪掉。

七、病虫防治

(1)栎褐天社蛾[Ochrostigma albibasis (chiang)]又叫栎毛虫,主要取食叶片,大发生时将栎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栎树生长和栎实产量。防治方法:在初龄幼虫群集为害时,组织人力捕杀;在虫口密度大,幼虫又已分散为害情况下,可用90%的敌百虫或80%的敌敌畏乳剂或50%的马拉松乳剂或25%的亚胺硫磷乳剂均为1500倍喷杀1次,然后人工捕杀即可。

八、麻栎工程造林施工设计表

每亩需苗量、整地挖穴用工量、栽植用工量、幼林抚育用工量表:

造林密度

(米×米)

需苗量

(株/亩)

整地挖穴用工量(工/亩)

栽植用工量

(工/亩)

抚育用工量

(工/亩·年)

2×2

167

5

0.6

1.5

2×2.5

134

3.5

0.5

1

6.木荷

信息类型:供应

交易方式:当面交易

发布人: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口镇福新苗圃

发布日期: 2007-8-11 11:20:25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详细内容:

木荷亦称荷木

科属:山茶科、木荷属。

拉丁名原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木荷

[形态特征] 木荷属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灰褐色,块状纵裂,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距圆形,

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无毛。新叶初发,老叶人秋均呈红色,艳丽可爱。5—7月间开肥大白色或淡红色

而芳香之花,腋生于枝的上端,蒴果近球形,中轴常宿存,9—11月成熟,种子扁平、肾形、边缘具翅。(见图3—17) [习性l 木荷为亚热带树种,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省,好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酸性土类。在碱性土质中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繁殖为主,苗木通过2—3年生长便能出栽。管理:主要注意苗木根部,常有蛴螬危害,注意防治。

其它管理都很粗放,不作详述。 [用途] 木荷属阴性,与其他常绿阔叶树混交成林,发育甚佳,木

荷常组成上层林冠,适于在草坪中及水滨边隅土层深厚处栽植。

7.板栗

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英文名:Chestnut

科名:壳斗科 Fagaceae

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

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本属植物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其中主要栽培种还有欧洲栗和日

本栗。

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约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

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

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中国的板栗品种大体可分北方栗和南方栗两大类:北方栗坚果较小,果肉糯性,适于炒食,著名的品种有明栗、

尖顶油栗、明拣栗等。南方栗坚果较大,果肉偏粳性,适宜于菜用,品种有九家种、魁栗、浅刺大板栗等。树

性强健。根系发达,有菌根共生。较抗旱,耐瘠薄,宜于山地栽培。适合偏酸性土壤。多行实生播种,也可嫁

接繁殖。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板栗历史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

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

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

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河北、山东、

陕南镇安是板栗著名的产区。

莱西大板栗为落叶乔木,结果前幼树生长旺盛,枝条粗壮,树势直立;结果后长势逐渐减缓,树冠呈半圆形;

进入盛果期后,长势缓和、枝条较短,树冠呈圆头形。叶片肥大,呈长椭圆形,叶边为锯齿形,整个叶片沿主

脉向上呈平展状。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5克,是红光板栗的2.5倍。早实、高产、稳产。嫁接在一年生砧木上,

第2年结果率为61.5%,嫁接在3年生砧木上,当年结果率37.5%;3年生幼树1/15公顷产121.1公斤,为红光

板栗的1.8倍;12年生成树公顷产达382.8公斤,比红光板栗高13.8%。甘甜质糯,品质上等,优于红光板栗。

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鲜样36.5毫克,可溶性总含糖量为每百克鲜样10.54毫克,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

的干样含量分别为26.57%、7.24%和1.745%。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土壤PH值6.5~7.5,含

盐量少于0.2%的条件下,均可栽植,并获得高产稳产,且病虫危害较少,对降雨量和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大。主

要分布在山东省的莱西市院上镇和马连庄镇。

落叶乔木,高达15m,胸径1m。树冠扁球形。树皮灰褐色,不规则深纵裂。幼枝密生灰褐色绒毛。叶长椭贺或

宽楔形,侧脉伸出锯齿的先端,形成芒状锯齿,下面的灰白色,短柔毛。雄花序有绒行。

喜光,光照不足引起枝条枯死或不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温润、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磔质壤土,对有害

气体抗性强。忌积水,忌土壤粘重。深根性,根据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虫害较多。另外,其品种不同

品种耐寒、耐旱。寿命长达300年以上。

青冈枝叶茂密,树荫浓郁,树冠丰满。宜用作庭荫树,2、3株丛植,可配置在建筑的阴面,常群植片林用作

常绿基调树种,有幽邃深山之效果。在工矿区绿化可作隔音、防风、防火林或作高墙绿篱,宜在风景区与色叶

树种配置组成风景林。

播种或嫁接繁殖。实生苗6年左右开始开花结果,开花迟产量低,生产上常用2~3龄的实生苗作砧木,在展叶前后嫁接。定植不宜过深,以苗木的根颈露地为好。及时治虫害。

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B:、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以十粒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板栗全身是宝,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板栗树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不过板栗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者不吃,因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板栗的食疗功效

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

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故又称“肾之果”。

由于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品尝。但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新鲜栗子容易发霉变质,吃了发霉的栗子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根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

“中国板栗属京东,京东板栗属迁西”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迁西板栗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其绝佳的口感和风味,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及上海、广州、大连、深圳、昆明等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迁西板栗外形玲珑,色泽鲜艳,不粘内皮;果仁呈米黄色,糯性强,甘甜芳香,口感极佳;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保健功效,有东方“珍珠”和“紫玉”的美称,被日本人称为“中国甘栗的最佳食品”。

迁西板栗以纯自然的野生状态生长,不施化肥、农药,农民靠捡拾自然落果收获。板栗成熟度好,糖分高,耐储藏,少有虫蛀。目前,迁西板栗栽培面积达60万亩、3000万株,已全部通过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年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2004年,迁西县荣获“全国板栗产业十强县特别奖”;2005年,“迁西板栗”证明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板栗是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又叫大栗、魁栗。

板栗原产中国,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3000年。世界板栗产量最多的是中国。主要产区有河北的迁西、遵化、邢台等县,湖北的罗田、麻城等县,贵州的毕节、安硕地区。

栗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十几种,其中供果树栽培的有板栗、锥栗、茅栗、日本栗等。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

种,特点是涩皮易剥离,含糖量高,肉质细密,品质最优。中国板栗地方品种至少在300以上。一般用实生和嫁接繁殖。

板栗树高达13-30米。栗实生树寿命较长,常见树龄200-300年、干周5米以上的大树,仍能正常结果。实生树结果较晚,需7-8年;嫁接树则为3-5年。

栗果实营养丰富,含蛋白质5-10%,脂肪7-8%,糖10-20%和淀粉62-70%以及各类维生素等。可生食,炒食及煮食;可磨成栗粉,制做糕点和栗羊羹;也可作烹调原料。栗的木材坚硬,耐湿抗腐,是优良的建筑和家具用材。树皮含有多量单宁,可供制革工业原料。山区种栗,还可保持水土。

8.庐山厚朴

【别名】凹叶厚朴

【科属】木兰科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9米。树皮灰白色,小枝黄绿色或淡绿色,枝上叶痕大而显著,皮孔圆形或椭圆形。叶互生,在新枝上为丛生状,革质,椭圆状倒卵形,长20~45厘米,宽12~24厘米,基部楔形至圆形,先端凹陷,成2圆裂,裂口深2~5厘米,全圆或微波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主脉在下面隆起,表面主脉基部有沟形下陷,羽状脉12~24对,于近叶缘处互相连接,网脉隆起,叶柄圆柱状,长3~5厘米,基部稍膨大。花白色,大形,有香味,单生于枝顶,与叶同时开放,花被9~12片,或更多,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花托顶端。骨突果穗卵状长椭圆形,熟后木质。

生态分布:产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

药用部分:同厚朴。

用途:同厚朴。

9.杜仲

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 CAS NO: 327-97-9

性状:白色精细粉末

供货状况:80-100千克/月

附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原料,可做作针剂、注射剂的原料

98% 绿原酸生产企业:艾特天然产物 138******** 刘 jiehua0501@https://www.doczj.com/doc/2d12658851.html,绿原酸的理化性质绿原酸半水合物为白色或微黄色针状结晶,在110℃时变为无水物,与稀盐酸共热产生咖啡酸,熔点208℃,比旋光度[α]D=35 2°(C=28)。绿原酸在25℃时水中溶解度约为4%,易溶于乙醇、丙酮、甲醇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形成的酯,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在从植物提取过程中,往往通过水解和分子内酯基迁移而发生异构化。由于绿原酸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可以利用乙醇、丙酮、甲醇等极性溶剂从植物中提取出来,但是由于绿原酸本身的不稳定性,提取时不能高温、强光及长时间加热。绿原酸的供试液放置于棕色瓶、冰箱(2℃)保存时最为稳定。

绿原酸由奎尼酸和咖啡酸缩合而成,根据咖啡酰在奎尼酸上的结合部位和数目不同,从理论上讲,单咖啡酰奎尼酸和二咖啡酰奎尼酸所组成的绿原酸异构体共有10种,分别为:1-咖啡酰奎尼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酰奎尼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1,6-二咖啡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但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中发现的绿原酸异构体有如下: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隐绿原酸(Band510)(4-咖啡酰奎尼酸)、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4,5-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3,5-二咖啡酰奎尼酸)、莱蓟素(1,3-二咖啡酰奎尼酸)。

【英文名】

Eucommia Bark

【来源】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

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

满,滑胎,高血压。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温,无毒。”③《药性论》:“味苦。”入肝、肾经。①王好古:“肝经气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

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

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别名】

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

【处方名】

杜仲、川杜仲、汉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等

处方中写杜仲指生杜仲,为原药材去杂质切丝生用入药者。

炒杜仲又名盐杜仲、盐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为净杜仲丝用盐水淋喷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黄褐色入药者。引药走下,补肝肾、壮筋骨作用增强。

杜仲炭为净杜仲丝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内里丝断,存性,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

绵杜仲:又名厚杜仲。皮质厚,折断时白丝多而如棉者。质佳。

川杜仲:产于四川大巴山山脉及贵州娄山山脉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汉杜仲:产于陕西、湖北,而集散于汉口者。品质亦佳。

均以皮厚、块整、干燥、无粗皮、断面白丝多、内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拉丁名】

Cortex Eucommiae原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炮制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制炭: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公斤,用食盐3公斤,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块100 公斤,用食盐3公斤。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

和令一处用。”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杜仲,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

【生药材鉴定】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 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显微鉴定:老树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韧皮部有断续的石细胞层约5-6条,每层厚约3列细胞,石细胞壁极厚;射线宽2-3列细胞;有不规则形的橡胶质团块散布,以近石细胞层处为多见。纵切面观橡胶质糸存在于橡胶细胞中。粉末:深灰棕色。①石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2-80 μm,长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匀,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橡胶质团块。

②橡胶丝细长条状,稍弯曲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③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纹孔细小,胞腔内常含橙红色物;断面观略呈长方形,壁一边薄,另一边厚,孔沟明显。另可见筛管分子、淀粉粒等。

【中药化学成分】

树皮含杜仲胶(Gutta-percha)6~10%,根皮约含10~12%,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维生素C20.7毫克%、醛糖、绿原酸。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杜仲皮、叶含14种木脂素和木脂素甙(ligninoglycosides),与甙元联接的糖均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氢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双糖甙等,松脂素双糖甙(pinoresinol diglycoside)为杜仲降压的有效成分。从杜仲皮中还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叶还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锗、硒等15种微量元素。尚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从杜仲皮、叶中分出10种环烯醚萜类(iridoids),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genip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筋骨草甙(ajugoside)、杜仲甙(ulmoside)、玄参甙乙酸酯(harpagide acetate)及葡匐甙(reptoside)等,除杜仲甙类外,其余成分甙元均以β-甙链联接吡喃葡萄糖。杜仲甙类糖部分为异麦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甙)。

【中文名】杜仲(《本经》)

【类别】皮类

【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植物形态】杜仲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叶(檰芽)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此外,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约含10~12%,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维生素C20.7毫克%、醛糖、绿原酸。

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

树皮的提取物及煎剂对动物有持久的降压作用。用其浸膏5毫升(生药1~2克)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后产生显着的降压作用,可持续2~3小时,呈"快速耐受"现象。在3只肾型高血压狗,每天以煎剂5~8克/公斤灌胃,共4周,收缩压降低最多时只有8~22毫米汞柱(4~10%),因此疗效不够满意。杜仲的炮制与剂型对降压作用有一定影响,煎剂作用强于酊剂,炒杜仲的降压作用较生杜仲为大。杜仲对猫有降压作用,但持续较短,"快速耐受"现象不显著。对胆甾醇动脉硬化家兔之降压作用较对正常家兔更为显著,但亦能产生"快速耐受"。至于降压原理,因尚未确定有效成分,故属于初步性质,已证明急性降压与迷走神经无大关系,亦不受阿托品之影响。对离体兔心,杜仲小量时先兴奋,后略呈抑制;也有报告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与其pH有关(pH在4~5之间),经调整后,对大鼠与家兔离体心脏皆呈兴奋作用。杜仲对正常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同样浓度却使实验性胆甾醇动脉硬化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对正常家兔的冠状血管与肾血管在低浓度时多呈扩张作用,高浓度时则相反,对动脉硬化家兔的冠状血管在低浓度时亦呈收缩作用。因其降压与心及血管的直接关系不大,故推论其为中枢性者。

②利尿作用

杜仲的各种制剂对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对正常大鼠、小鼠亦有利尿作用。杜仲中含钾

0.4%,故推论利尿可能与钾有关。

③其他作用

临床使用杜仲浸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并改善头晕、失眠等症状,大剂量(20~25克/公斤/日)杜仲煎剂给狗灌胃,能使其安静、贪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大剂量对小鼠亦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杜仲对大鼠和兔的离体子宫,均能抑制脑垂体后叶所引起的兴奋作用,而使子宫松弛,但对猫的离体子宫反呈兴奋作用。曾有人报告杜仲煎剂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醇浸剂似能减少大鼠肠道中胆甾醇的吸收。

【炮制】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性味】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

【归经】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①《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②《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③《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⑤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⑥《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⑦《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藭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藭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一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二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共治119例,经1~23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者51例(42.8%),平均治疗9.1个月;稍进步者15例(12.6%);无效者53例(44.6%)。未发现不良反应。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疗124例,对早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1个半月内有4例血压降至正常;对重症高血压则不能遏制其发展。有人认为杜仲对自觉症状的改善较其它药物显著。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为50%,其它两组分别为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则以杜仲为最佳,占82.5%,其它两组分别为65.1%:61.3%。实验观察证明,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压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压作用小。

②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杜仲1.5两,猪脚1只;加水适量,文火熬4小时,取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脚1只再行煎服,隔日1剂,共服10剂。治疗1例病史二年的患儿,用过中、西医及新医疗法均无效,经用上方,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训练,1周后,肌力开始有进步,可独立行走30米;2周后能独立行走200米,步态较稳,肌力显著进步;第3周已能独立行走600米,步态稳健有力。

杜仲低效林改造技术

近些年来,各地营造了大面积杜仲林,但由于生产上重栽轻管,忽视质量,管理粗放,形成了一些低产低效林,严重地影响了杜仲的生产发展。为提高经营效益和产品的经济价值,现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低效林改造技术介绍如下。

一、形成杜仲低效林的主导因素

1.立地条件不适。杜仲属深根性树种,其生长发育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而生产上为讲求规模、集中成片,致使一糠滞敛泷。

2.种苗质量差。生产上长期采用实生繁殖,苗木品种、质量良莠不齐,株间差异明显,栽后生长势失衡,林相不整齐,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

3.经营管理粗放。定植前土壤未能按要求深翻,定植后又没有适时进行扩穴,致使林木根系生长不良,甚至不少地方栽后不进行除草松土,林内杂草丛生,光照恶化,造成杜仲幼林生长发育不良。加之多数地方杜仲栽植后,未能进行必要的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造成植株主干低矮、弯曲,叶片小而色淡,新梢生长量小,生长势衰弱。

4.栽植密度不当。部分地方造林时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提倡密植,而当树冠郁闭时又不及时进行疏株、间伐,造成林内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严重发生。

5.病虫害防治不力。特别是对剥皮后因机械和操作时造成损伤而发生的烂皮病,不能及时或不知道如何防治,造成整株和片林死亡或树势早衰。

二、杜仲低效林改造技术

低效林虽多数是由某一个单项因素或少数因子造成的,但其改造必须采用综合配套技术,从加强土肥水管理、复壮树势入手。

1.深翻土壤,增施肥水。对于土层较薄,土质贫瘠或粘质的低效林地,采取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幼龄树采用全园深翻或扩穴深翻,成年树为避免过多的伤及根系,采用隔行或隔株深翻,对深翻时伤及的少量根系,应将断根剪平,以利愈合,促发新根。深翻时间以秋、冬季进行为好,这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养分开始积累,地下部分正值根系生长高峰,伤根易愈合。对不进行深翻的林地要注意除草砍灌,每年2~3次,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深翻改土的同时,结合增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又满足了杜仲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要。幼龄树根系少,宜采用环状沟施或条沟施肥;密植园或壮龄树,采用全园撒施和放射沟施肥,以提高施肥效果。

2.疏株移栽,间伐利用。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而定。一般认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山地、丘陵、栽植密度宜稀,反之可适当密些。如培育高大粗壮的树干,收获质量好的药用树皮、胶用种子和木材,密度宜稀,株行距为3米×4米,4米×4米;培育小径材,短期内间伐或皆伐的,株行距为1.5米×2米,2米×2米,2米×3米;如获取大量树叶和树皮,实行矮林作业,培育成丛状灌木,株行距为1.5米×1.5米,1.5米×2米。对初植密度过大的林分,达到第一个经营周期时,要进行间伐或疏株移栽,以调节林分的整体结构。间伐时间在当年秋季或次年4~5月份,疏株移栽时间在林木休眠期进行。

3.平茬更新,去弯接干换冠。对树干低矮、弯曲,严重损伤或长势衰的植株,在每年5月上、中旬,从幼树根基距地面5厘米处,用锯或利剪截去植株,待根基长出萌条长15~20厘米时,选留一根生长健壮的萌条培育成新的植株,其余全部除掉,这种复壮改造的方法叫“平茬更新”或“平茬换干”。如幼树下部树干粗壮而端直,上部弯曲或树冠偏斜,可林截口处选留一根通直与主风方向一致、生长健壮的萌条,以延伸树干和培育新树冠,这种改造的方法叫“去弯接干换冠”。

4.整形修剪。对密度过大,严重郁闭的低产林,在移栽或间伐后保留下来的植株树冠发育不良时,可将侧

枝全部剪除,顶梢截去,截留高度一般为4~5米,让其萌发新的枝条,选留一根健壮枝条培育成新的植株。对放任生长、枝叶过于密集、通风透光不良的,应适当疏去竞争枝、徒长枝、轮生枝、重叠枝、病虫枝和过密大枝等,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但每次疏剪量不宜过大,不宜超过总体生长量的20%,否则会削弱树势。对生长状况不良的实生树,可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改换良种,以提高杜仲的经济效益。

5.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虫害大发展。主要是苗期的立枯病、成年植株的叶枯病和蛀食树干木质部的豹纹木蠹蛾、食叶害虫刺蛾等。同时要做好树体保护,防治剥面烂皮病,注意避免受机械损伤,预防剥面受人为和雨水污染;当烂皮病发生后,用500倍退菌特或多菌灵喷洒病斑;在撤除包裹纸后,及时向剥面喷洒贵州林科所生产的P751菌液,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烂皮病,还可促进新皮再生。(源自:中国林业网)

杜仲

(1956.10—)安徽合肥人。擅长油画、水粉画。1979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1990年入浙江美院油画系进修。曾在安庆市文化局、《安庆日报》社工作。现任安徽省文联《清明》杂志社美编。水粉画《足月与摇篮》入选全国首届水彩、粉画展,《青枣》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未开的日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好日头》、《晴雨》、《远声悠悠》等入选全国性美展。

[产地分布]

主产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多为栽培。

杜仲种子种植技术

杜仲种子育苗的方法

一、播前处置

将种子装入塑料编纪念品袋内,悬挂通风凉爽处,于12月下旬直接入畦播种。杜仲种子于10月底采下后,悬挂存置,12月下旬用清水浸1~2天,每天换1次清水,最后一次换水时加少放硫酸铜或代森铵(锌)、多菌灵,以灭病菌捞出滤至以播种时能撒开不粘手,直接入畦播种。

杜促种子寿命为1年,种子发芽率与成熟度、新鲜度关系密切,老熟的种子发芽率低,春播发芽率则更低。

二、入畦播种

1、整地施肥选择沙田或沙壤田,播前反复耕耙2~3遍。在最后一次耕耙前肜复合肥“打茬口”。做成1米畦,掏淆20~25厘米深,沟内施圈肥或撒复合肥及菜饼,也可用人畜尿粪打底,覆土低于畦面1.5~2厘米。

2、种入畦在施有基肥的沟内按5厘米间放1粒种子或稀稀匀匀地撒在沟内,过密者则拣起另摆稀处。覆草木灰混和土或细土1.5~2厘米。畦上顺沟向平铺稻、茅草保温。盖草不必过厚,以免苗齐后掀草时顺势带出幼苗。

3、灭鼠治虫防病稻草盖畦后,招引老鼠极快,老鼠咬吃杜仲籽极为严重。必须即时投药诱杀老鼠。

苗出土的15~20天前,即用1:3的呋喃丹和黄土拌和撒畦面,毒杀地老虎。苗基本出齐即掀去稻草、茅草,再撒一次1:4的寿辰百虫粉和草木灰和细土。

干瘪籽或因杜仲结籽灌浆期遇旱,其籽内肉呈黑色,不要有“铺铺看”的侥幸心理,更不要和壮实籽一块育苗,以防壮实籽出苗后感染上立枯病。

三、苗期管理

1、间苗出苗过密的幼苗间出另行移栽,使其保持株距8~10厘米左右,以苗基本出齐后开出真叶前移栽为佳,未开真叶其根部几乎无须根。在阴天或傍晚用硬竹片轻轻挑出(尽量带泥),随挑(一把)随栽,栽后浇水,7~10天后用极淡人尿粪或尿素点裕浇肥1次。

2、喷药保苗在整个苗期,要喷药防治蝗虫和随后招引来的吉丁虫、天牛等害虫。

波尔多液能防止立枯病,但苗木得了立枯病后再喷波尔多液则无济无事,应采用抗枯灵、多菌灵浇灌。同时,要浅锄地表,以增加地温,多浇淡肥,以增强土壤肥力。

霜霉病叶有黑斑,背面似霜,落叶;菌核病表现是烂根、烂茎。在气温20摄氏度左右,较长时间的多雨,湿度大,地力不足,以及受附近杜仲幼林病源的感染,苗圃中也易得上述病。可采用代森铵(锌)、代森锰锌、多菌灵喷撒或灌浇。松土增加地温,并加撒1:4的草木灰和生石灰粉于株根部,除病株深埋或焚烧,注意田间排水。

3、拔草松土幼苗出土后见草就拔,防止草荒;4片真叶后就要松土锄草。早锄能提高地温,抗衡病源,

开始1~2遍时要浅松,整个苗期松土锄草4次,8月份高温期只拔草不松土。

4、施肥苗期施肥要“少吃多餐”,以农家肥和复合须为佳,施肥要清淡,以每次松土后稀浇为宜,碳铵不宜用,以防肥害。苗高30厘米后即可在雨天撒尿素,每亩每次用量4~5千克。苗高40厘米后,每隔15~20天即可轻撒1次尿素。杜仲苗秋期猛长,肥料跟上,大者当年可长100~110厘米米高,即可培养出优质苗木。

杜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是我国特产药材,树皮入药,有补肝肾,健筋骨和降血压等功用,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

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向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沙壤土。种前,施足基肥,深耕耙细。

2 育苗

2.1 母树选择和种子处理

采种时应选择树龄在 15 年以上、肥沃土壤上生长向阳的树作为母树,采当年成熟的饱满种子。将种子放入 60 ℃水中浸泡,自然降温,保持 20 ℃,浸泡 2 — 3 天,当种子膨胀、果皮软化后,取出,拌入草木灰和干土,拌匀播种。

2.2 播种

杜仲在秦淮以北、亚热带高山地带, 2 — 3 月播种;秦淮以南,随采随播,条播,行距 23 — 26 厘米,深 3 厘米,每亩用种量 4 — 5 千克,播后盖草帘并浇透水。

2.3 苗圃管理

苗圃管理除常规措施外,特别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间苗、补苗,高温干旱注意灌水。

3 移栽

移栽在春天进行,移栽地要全面翻耕,挖直径约 70 厘米,深 70 厘米的坑,坑内施入优质农家肥,每亩施肥量 1000 — 1500 千克,株行距 1.50 米× 2 米,选择苗高 100 厘米左右的无病苗,边起苗边移栽。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移栽当年一般中耕 3 — 4 次,以后可适当减少次数,结合中耕除掉田间杂草。

4.2 追肥

每年春季萌芽前和落叶后各施农家肥 1 次,每亩追施优质厩肥 2000 — 2500 千克。

4.3 灌水

灌水次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降水量大于 600 毫米地区,正常年份可不灌水,降水量小于 600 毫米地区,应灌 3 — 4 次,萌芽前,新梢生长期、休眠期各灌 1 次,剥皮前 3 — 5 天灌 1 次,灌水要结合追肥进行。

4.4 病害防治

杜仲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叶枯病、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一600 倍液, 25 天喷 1 次,根腐病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挖宽 30 一 45 厘米、深 50 — 70 厘米的环状沟 3 — 5 条, 100 — 150 克/株,施入树冠外围。

5 采收加工

5.1 采收

杜仲种植 10 — 15 年以上才能开始剥皮,剥皮于 4 — 6 月进行。用锯子齐地面锯一环状口,深达木质部,向上间隔 80 厘米处再锯第 2 道环状口。在两环状口之间纵割一切口,用竹片刀纵切口处轻轻剥边,使树皮与木质部脱离。

5.2 加工

剥下树皮用开水烫后,层层紧实重叠平放在麦草垫底的平地上,上盖木板,加重物压实,四周用草围紧,使其发汗, 7 天左右,内皮呈暗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即可。

杜仲苗繁殖三法

杜仲是名贵的中药材,栽植杜仲,先要繁殖好苗木,繁殖杜仲苗除种子育苗、扦插等繁殖方法外,还可采用以下三种新的繁殖方法:

一、苗条卧育繁殖法:

先选肥沃的地方,挖好厢沟,并将厢沟整好,然后选择1米以上的端直苗木连根起挖,剪去侧枝,卧植于厢沟中。卧植时,只将蔸根壅土压实,以便苗木成活。其苗木主干要紧贴、固定沟底,上面暂不盖土,要等叶芽萌发到15-20厘米时,摘去其根部叶片,沿沟两面盖土压实,芽干交接处就会自然生根,到冬季栽移起苗时,每一叶芽萌发枝条就是一株完整的苗木,只要扒开土,每一萌发枝条留有须根,就可一株一株分割剪断即可移栽。

二、刨土壅根繁殖法:

在原有的杜仲树周围,刨出根须剪断,断切面要露出土外,扶正壅土。一般春季萌发,冬季起苗移栽,这种繁殖法,在每株上不能切根太多,以免影响原有杜仲树的生长。

三、根须切节繁殖法:

在起苗移栽时,取部分须根,直径要在3-5毫米,切成15厘米左右的短节,植于厢沟中,把切断面露出土外,壅土压实,保持湿润。这样春季萌发,冬季就可起苗移栽。

【杜仲功能保健菜肴】、【食品的烹饪加工】:

杜仲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杜仲的皮、叶、雄花还是很好的保健型调味品,配方烹饪或加工成各种功能性保健莱肴、食品等。美味保健菜肴烹饪的菜肴可用杜仲雄花茶、杜仲叶茶或杜仲皮用水浸泡后的浸提液。

1.炸杜仲茶渍鸡翅膀

材料(2人份):①鸡翅膀2块;②柠檬薄片2块;③泡好的杜仲茶4杯;④清酒3大匙;⑤酱油;⑥芥末。

烹饪方法:将杜仲茶和清酒倒人保鲜盒内,然后放人鸡翅膀,盖好保鲜盒放进冰箱冷藏一晚上;次日,在圆底炒菜锅内倒人适量的油,油热之后将渍好的鸡翅膀放入油锅内炸,炸熟后切成适当大小,饰以柠檬薄片。食用时,可以沾芥末酱油。

风味特点:鸡翅膀在杜仲茶内渍后,使鸡肉更加柔嫩,风味也更可口。

2.杜仲口味炸猪排

材料(2人份):①猪里脊肉2片;②洋葱薄片5片;③红萝卜薄片5片;④苹果薄片3片;⑤泡好的杜仲茶2杯;⑥鸡蛋一个;⑦面包粉;⑧面粉;⑨色拉油。

烹饪方法:将冷杜仲茶倒入保鲜盒内,把猪里脊肉以齿状打肉器打遍整个猪肉片,使这些齿痕深入肉片一半左右,将②③④排在保鲜盒底部,再搁上打好的肉片,肉片上再搁上②③④,然后将保鲜盒放入冰箱冷藏一晚上;将杜仲茶泡过的猪里脊肉取出,再把②③④取出,用厨房用纸轻轻吸去水分,然后沾上打匀的鸡蛋面粉以及面包粉,用色拉油炸。

风味特点:杜仲茶渍泡后所产生的效果,可使猪肉柔软得令人惊讶,因此可以炸出美味的猪排。

3.杜仲油豆腐饭

材料(2人份):①大米适量;②杜仲茶;③油炸豆腐;④料酒2大匙;⑤酱油1大匙。

烹饪方法:①将油炸豆腐用热水烫一下,滤去油分,然后切成细条状;②将大米、杜仲茶(适量)、豆腐条、料酒、酱油放人电饭锅内煮熟。

风味特点:用这种方法煮出的杜仲茶饭香气四溢。

4.杜仲炖猪蹄

材料(2人份):①猪蹄2个,②酱油3大匙,③清酒3大匙,④生姜5片,⑤八角1个,⑥杜仲茶5杯。

烹饪方法:①将猪蹄彻底洗净,放入锅内;②依次放人酱油、清酒、生姜、八角、杜仲茶;③盖上锅盖,小火煮1.5小时左右。

风味特点:猪蹄中含丰富的动物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变成人体胶原蛋白的组成原料,它与杜仲茶中的胶原蛋白合成酶结合在一起,能迅速提高人体胶原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5.杜仲炒羊肉

材料(2人份):①羊肉300g;②洋葱2个;③色拉油2大匙;④酱油2大匙;⑤砂糖2小匙;⑥太白粉1大匙;⑦生姜汁;⑧清酒;⑨泡好的杜仲茶2杯;⑩小磨香油少许。

烹饪方法:①将羊肉切成薄片;②将杜仲茶倒入保鲜盒内,再放入切好的羊肉,浇上姜汁和清酒,腌渍3个小时。然后将洋葱切碎,敷在羊肉上面;③将炒菜锅中的色拉油加热,放入羊肉与洋葱末快炒,加入酱油、砂糖

以及用水调好的太白粉。最后浇上少许小磨香油,使其发出香味。

风味特点:羊肉带有腥膻味,经杜仲茶泡过后可去除腥膻味,并且味道鲜嫩可口。

6.杜仲沙丁鱼煲

材料(2人份):①沙丁鱼6条;②九层塔7~8片;③胡椒少许;④洋葱1个;⑤生姜汁1大匙;⑥泡好的杜仲茶2杯;⑦色拉油。

烹饪方法:①将沙丁鱼取出内脏,去头,放人装有杜仲茶的保鲜盒内,泡30分钟左右;②取出沙丁鱼,横切成约2cm宽的圆片,擦去表面的水分;③将九层塔和洋葱切碎;④将杜仲茶、九层塔、洋葱、生姜汁、少许胡椒和面包粉放人果汁机内打碎;⑤将打碎的混合材料捏成汉堡状,在炒锅内放入少许色拉油,将两面充分煎熟,加上自己喜欢的调味酱。

风味特点:沙丁鱼的骨头已被果汁机粉碎,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钙;杜仲茶具有促进人体骨骼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因此,沙丁鱼骨头中的钙与胶原蛋白结合,成为具有双重保健作用的汉堡。

7.杜仲鸡肉丸子汤

材料(3人份):①干香菇5朵;②鸡绞肉;③葱1/3棵;④鸡蛋1个;⑤生姜1个,西芹1棵;⑥清酒5大匙;⑦杜仲茶5杯;⑧酱油2大匙;⑨太白粉1大匙;⑩调味料少许。

烹饪方法:①将香菇放水中泡软后捞出切碎;②将西芹切碎后,与鸡绞肉、鸡蛋、太白粉一起搅拌至产生粘性为止;③将杜仲茶倒人锅内,加入清酒、酱油,再将鸡绞肉以手捏成丸子状放人锅内,然后加入适量调味料;

④鸡肉丸子煮好后,盛入碗内,撒上切碎的葱花。

风味特点:杜仲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效果,杜仲茶鸡肉丸子汤能够使身体温暖,并且味道鲜美。

8.炸杜仲鸡肝

材料(2人份):①鸡肝200g;②面粉2/3杯;③咖喱粉1/2大匙;④盐、胡椒少许;⑤杜仲茶5杯;⑥色拉油。烹饪方法:①在保鲜盒内倒入冷杜仲茶,将鸡肝放入泡1个小时;②将鸡肝捞出后拌上盐、胡椒;③将鸡肝沾满拌匀的面粉和咖喱粉,放人1肋80℃的色拉油锅中炸。

风味特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非常适合当啤酒的下酒小菜。

9.杜仲药膳汤

材料:①杜仲茶包2袋;②干香菇5朵;③鸡肉300g;④大葱1根;⑤调味料、生姜少许;⑥西芹1棵;⑦白酒少许。

烹饪方法:①将干香菇在水中泡软;②将西芹切碎;③在锅内加水,再放人2袋杜仲茶;④将泡开的香菇切薄连同泡香菇的水一起加入茶锅中;⑤用文火煮开5分钟后将杜仲茶包取出,加少许白酒;再以小火煮15分钟;⑥加入盐、酱油、调味料后盛人碗内。

风味特点:香菇中含有大量能促进肠胃吸收的磷,配合杜仲茶本身的效果,是一道味道鲜美的药膳汤。

10.杜仲早餐稀饭

材料:杜仲茶、米饭、梅干及新泡菜。

烹饪方法:①将杜仲茶煎煮5分钟,捞出茶包后倒人锅中;②向锅中倒人熬好的稀饭再煮10分钟。

风味特点:这是一种药膳稀饭,尤其是对于前夜过量饮酒的人来说,具有解酒护肝的作用。另外,在平时家庭烹饪如炒鸡块、炖鱼、清蒸鱼、炖排骨、水煮花生米、小素肉等加入3~5g杜仲皮,做汤时加入杜仲茶袋一个,不加其它调味晶,烹饪出来的菜肴味道更鲜香可口。并且经常食用加入杜仲的菜肴,身体会倍感轻松,不容易疲劳;具有护肝补肾,解毒养颜,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因此,杜仲作为新的保健型调味品将广泛应用于人们饮食生活中。

10.铁坚油杉

铁坚油杉[松科] [油杉属]

拉丁名:Keteleeria davidiana

产地分布:

产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和四川等地。是油杉属中最耐寒的一种。

形态特征:

高达30~40m;小枝淡黄灰色、灰色或黄色,无毛。叶扁线形,长3~4cm,宽2~3mm,先端尖。球果圆柱形,长8~21cm,果鳞上缘微向外反卷。

11.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别名亮叶桦、桦角、花胶树。由于树皮似樱桃树皮,山区人民称为樱桃树,系桦木科落叶乔木。光皮桦树干修直;树皮褐色,平滑且有光泽,富含油脂,皮孔横列,有清香气味;叶广卵形,似桑叶;果序单生而下垂。徽州各县山地均有分布,常散生于山坡林缘及林中空地,垂直分布在1000米以下。因常被人们采樵或砍伐利用,古树已很稀少,仅深山僻野偶有较大单株。祁门县祁红乡松潭村前,防风林林缘生长着一株光皮桦“老寿星”(见图),树龄约三百余年,树高25米,胸围1.94米,树冠覆地面积48平方米,树梢虽被风折,但仍雄姿焕发,昂首屹立在村口。

光皮桦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其材质优良,为淡黄色或淡红褐色,纹理细致,木材坚硬,徽州山区常给它冠以“亚白果”之美称。它是作高级家具的优良材料,在航空、军工上可制作高级胶合板,又可作层积塑料和层压木以代替核桃木作枪托。此外还可以提炼香桦油,供作消毒剂、矿选剂和治皮肤病。树皮在工业上可提取桦皮油,作化妆品及食物的香料或代替松节油。

光皮桦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酸性土壤,也能耐干旱瘠薄。多生于向阳干燥的山坡,在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或森林破坏后的荒山上常与松、栎等喜光树种组成次生混交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光皮桦萌芽力强,山区可进行天然下种或萌芽更新,也可种植于池畔、路旁。其树皮具有光泽,皮孔横列有序,斑驳雅致,引人注目;花序长达10厘米以上,累累下垂,迎风摆舞,别具一格。

12.香椿是高大的乔本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把臭椿称为樗。

香椿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科属】为楝科植物香椿春天生长的嫩芽、叶。

【别名】山椿、虎目树、虎眼、大眼桐。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香椿中含蛋白质9.8克(居群蔬之冠),钙143毫克,维生素C115毫克(仅次于辣椒),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核黄素1.50毫克,铁4.5毫克,粗纤维1.56克。

【食疗作用】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2.涩血止痢,止崩香椿能燥湿清热,收敛固涩,可用于久泻久痢,肠痔便血,崩漏带下等病症。

3.祛虫疗癣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可用治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

【保健食谱】

1.香椿炒鸡蛋香椿250克,鸡蛋5枚。将香椿洗净,下沸水稍焯,捞出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倒入鸡蛋炒至成块,投入香椿炒匀,加入精盐,炒至鸡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锅。此食品具有滋阴润燥,泽肤健美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吐血,目赤,营养不良,白秃等病症。常人食之可增强人体抗病防病能力。

2.香椿竹笋鲜净竹笋200克,嫩香椿头500克。竹笋切成块;嫩香椿头洗净切成细末,并用精盐稍腌片刻,去掉水分待用;炒锅烧热放油,先放竹笋略加煸炒,再放香椿末、精盐、鲜汤用旺火收汁,点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起锅装盘。此菜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嘈杂以及脾胃湿热内蕴所致的赤白痢疾,小便短赤涩痛等病症。

3.香椿拌豆腐豆腐5O0克,嫩香椿50克。豆腐切块,放锅中加清水煮沸

沥水,切小丁装盘中;将香椿洗净,稍焯,切成碎末,放入碗内,加盐、味精、麻油,拌匀后浇在豆腐上,吃时用筷子拌匀。此食品具有润肤明目,益气和中,生津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心烦口渴,胃脘痞满,目赤,口舌生疮等病症。

4.潦香椿嫩香椿250克。将香椿去老梗洗净,下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沥水切碎,放盘内,加入精盐,淋上麻油,拌匀即成。此菜具有清利湿热、宽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尿黄,便结,咳嗽痰多,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等病症。

5.煎香椿饼面粉500克,腌香椿头250克,鸡蛋3枚,葱花适量。将香椿切成小段,用水将面粉调成糊,加入鸡蛋、葱花、料酒,和切段香椿拌匀;平锅放油烧热,舀入一大匙面糊摊薄,待一面煎黄后翻煎另一面,两面煎黄即可出锅。本食品具有健胃理气,滋阴润燥,润肤健美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毛发不荣,四肢倦怠,大便不畅等病症。

【注意事项】据《食疗本草》载“椿芽多食动风,熏十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中满,盖壅经络也”。故食之不可过量。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带下,疗小儿疳痢。”

园林绿化常用树种名录乡土植物种类

园林绿化常用树种名录 GYMNOSPERMAE裸子植物 G3. Pinaceae松科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G4. Taxodiaceae杉科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 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 Araucariaceae Henkel et W. Hochst. 南洋杉科 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 Sweet Cupressaceae Bartling柏科 龙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cv. Kaizuca Podocarpaceae Endl. 罗汉松科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竹柏Podocarpus nagi (Thunb.) Zoll. et Mor ex Zoll. Taxaceae红豆杉科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var. MONOCOTYLEDONES单子叶植物 314. Palmae棕榈科 银海枣(林刺葵)Phoenix sylvestris Roxb. 椰子树Cocos nucifera L. 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R. Br. 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F. Muell.) H. Wendl. et Drude 大王椰子(王棕)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 鱼尾葵Caryota mitis Lour. 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 L.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 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 美丽针葵(软叶刺葵)Phoenix roebelenii O. Brien Gramineae禾本科 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 (L. ) Merr.

北京乡土树种

北京乡土树种 乡土植物指的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具有实用性强、易成活、利于改善当地环境和突出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诸多优点。同时,由于乡土植物对水肥的消耗低,因而种植和维护的成本较低。 榆叶梅 学名:Prunus triloba 别名:小桃红、鸾枝、榆梅 原产地:我国 习性:落叶灌木。喜光,稍耐阴;耐寒,在-35℃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至微碱性而肥沃土壤为佳。耐旱力强。不耐水涝。有较强的抗病力。 观赏用途:榆叶梅是早春优秀的观花灌木,花形、花色美观,可孤植、丛植,适宜在各类园林绿地中栽植。 柿子

学名:Canna indica L. 别名:昙华,兰蕉 原产地:美洲热带及印度、马来半岛等地。 习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阔大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腐殖土壤,怕强风、畏霜寒、忌水涝。 观赏用途:叶片翠绿,花朵艳丽,花色有乳白、淡黄、桔红、粉红、大红、紫红和洒金等,宜作花境背景或在花坛中心栽植,也可成丛或成带状种植在林缘、草地边缘。 大叶铁线莲 学名:Clematis heracleifolia 原产地:北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 习性:生于沟谷边潮湿处,耐湿也耐旱。 观赏用途:适宜林下种植,为不可多得得耐荫花卉。 大丽花

学名:Punica granatum 别名:安石榴,海榴 原产地:伊朗,阿富汗及其附近地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我国。 习性: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耐寒,不择土壤,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石灰质土壤;适宜背风向阳,小气候温暖的环境。 观赏用途:树姿优美,叶碧绿而有光泽,花色艳丽如火而且花期极长。最宜成丛配植于绿地和庭院中。 栾树 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原产地:我国北部及中部,以华北地区长见 习性:喜光,耐半荫,耐寒,耐干旱;喜生于石灰质土壤;深根性,有较强的抗烟尘能力。 观赏用途: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春季嫩叶多为红色,入秋叶色变黄,夏季开花,满树金黄,十分美丽。宜作庭荫树、行

适合于重庆地区的珍贵林木

适用于重庆地区栽植的珍贵林木

降香黄檀(花梨木、海南黄花梨) 产品介绍产品图片 参考价格:2.50-4.00元 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海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分布于海南岛低海拔的平原或丘陵地区,现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有种植,表现良好。此树种与沉香,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相关链接:【降香黄檀种植技术】 降香黄檀,别名:黄花梨、花梨母、降香木、香红木。降香黃檀的木材俗称“花梨木”。拉丁学名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 属豆科植物蝶形花亚科黄檀属,英文商品名: Scentedros wood (香红 木)。是国家标准5属8类33种红木之一。【红木的分类】 形态特征:半常绿乔木,高10~20米,最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冠伞形,分枝较低。 奇数羽状复叶,总长15~26厘米。圆锥花序腋生,长4~10厘米。每年换叶一次,12月开始落叶,翌 年2月—3月为无叶期,3月下旬—4月雨季到来时,花、叶同时抽出。花期4—6月,花淡黄色或乳白 色。 分布区域:中国海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分布于海南岛低海拔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常年气温较高,干湿季明显,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现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有零星引种。本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的地区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

绿化用途:近年来在广州、福州等地做为风景绿化树使用,又可做为珍贵用材,一树多能,双重效 益。但在苗木培植时,要从小整枝,突出主杆,培养端庄树形

沉香树(土沉香白木香) 产品介绍产品图片 参考价格:20-30元 沉香: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 又名白木香、牙香树、土沉香、女儿香。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树含树脂的木材带有香气,为珍贵的中药材。沉香树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更多图片:【点击这里】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6-20米,胸径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平滑,内皮白色,纤维发达,易剥落;叶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侧脉15-20对;叶柄长约5毫米,被毛。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芳香,被柔毛;蒴果倒卵圆形,木质,长2-3厘米,径约2厘米。

我爱赣州作文3篇

我爱赣州作文3篇 我爱赣州作文3篇 作文一:美丽的赣州,我爱你 实验小学六(2)班徐柳 朋友,你知道“赣”字怎么写吗?它是由章和贡组合起来的一个字,它就是江南有名的宋城——赣州,我亲爱的家乡! 赣州,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它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它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在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壮美,激烈惊心动魄的>故事,镌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里,永不磨灭。这里有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的“通天岩”,这儿有风景宜人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三百山”……在赣州这块肥沃的红土地上,孕育出了多少优秀的子子孙孙,古往今来,多少旅客纷至沓来,咏诗诵词,流连忘返。 它也是“脐橙之乡”。“赣南脐橙”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就是我们家乡有名的特产——脐橙,我们这儿的脐橙个儿大、味儿甜、时不时发着一股股诱人的清香,你只要在那像挂上了一个个小灯笼似的脐橙树上轻轻摘下一个,剥开皮,取出团团围在一起的果肉,用手掰一片放入口中,轻轻地咬上一口,那甜甜的滋味瞬间泌入心脾,如果你用力咬上一口,那汁可能会顽皮地射出来,过瘾极了,那甘甜的滋味可以让你忘却一切烦恼。啊!香甜的脐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另外,脐橙还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它有助于预防癌症,有很高的维生素C,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一天吃一个有助于身体健康。具有生津、解渴、开胃顺气的功效。正常人饭后食橙子或饮橙汁,有解油腻、止渴等作用。橙子营养极为丰富而全面,老幼皆宜。脐橙还被誉为“中华名果”,素有“橙子之王”的美称,可谓“水果之宝”。 朋友,如果你要来赣州,千万不能忘记吃“赣南脐橙”,千万不能忘记去我们赣州的胜迹,通天岩、八境台、……当你坐在通天岩的最顶端眺望着赣州的美景,嘴里尝着一片片甘甜的脐橙,那将会是一种享受,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会在你心中由然而生…… 看着眼前赣州的一处处美景,吃着一片片脐橙,心里不禁涌出许多话,但千句万句都只代表一个意思,那就是——我爱赣州、爱橙乡! 作文二:我爱赣州,我爱橙乡 兴国县实验小学六(1)班黄宇鹏指导老师:李萍梅 朋友,你知道“赣”字怎么写吗?它是章和贡合起来的一个字。它就是章江、贡江二江合一的赣江发源地,它是江南有名的宋城,它的名字叫赣州,是我可爱的家乡。

常用绿化树种名录

序号植物名称规格(CM) 单位数量综合单价(元) 合价(元)备注 胸径高度蓬径 1 银杏20-2 2 500以上250 株 3 2800 8400 全冠树型美观 2 香樟15.1-16 600-700 400 株55 1800 99000 全冠树型美观 3 朴树15-16 700-800 500 株 4 2000 8000 全冠树型美观 4 榉树15-16 700-801 450 株8 80 640 全冠树型美观 5 银杏15-1 6 800-900 400 株14 2500 35000 全冠树型美观 6 合欢12.1-14 500-600 400 株5 800 4000 全冠树型美观 7 马褂木10.1-12 550-600 300 株37 80 2960 全冠树型美观 8 无患子10.1-12 500-600 350 株23 90 2070 全冠树型美观 9 重阳木12.1-13 600-700 300 株54 60 3240 全冠树型美观 10 女贞A 13.1-14 500-600 300 株59 800 47200 全冠树型美观 11 女贞B 10.1-`12 400-500 250 株39 60 2340 全冠树型美观 12 黄山栾树10.1-12 500-600 300 株23 500 11500 全冠树型美观 13 垂柳14.1-15 550-600 300 株21 480 10080 全冠树型美观 14 红果冬青12.1-13 500-600 300 株30 80 2400 全冠树型美观 15 枇杷D10.0 300-400 180 株13 650 8450 全冠树型美观 16 白玉兰8 350-450 220 株17 400 6800 全冠树型美观 17 垂丝海棠D7.1-8 200-300 150 株20 50 1000 全冠树型美观 18 红叶李D6.1-7 200-300 150 株20 150 3000 全冠树型美观 19 日本晚樱D8.1-10 200-300 150 株32 30 960 全冠树型美观 20 金枝槐D6.1-8 200-300 150 株6 150 900 全冠树型美观 21 红枫6.1-7 150-200 150 株3 900 2700 全冠树型美观 22 石榴250-300 130 株2 200 400 全冠树型美观 23 腊梅180-220 5叉以上株4 100 400 丛生树型美观 24 梅花7.1-8 180-200 150 株3 30 90 全冠树型美观 25 紫荆61-80 7叉以上株7 100 700 丛生树型美观 26 紫薇6.1-7 220-280 150 株23 200 4600 全冠树型美观 27 金桂300-350 250 株20 210 4200 丛生树型美观 28 石楠250-300 150 株46 30 1380 全冠树型美观 29 四季桂250-300 150 株6 200 1200 丛生树型美观 30 红碧桃6.1-7 250-300 150 株11 200 2200 全冠树型美观 31 红枫5.1-6 150-200 130 株10 400 4000 全冠树型美观 32 木芙蓉150-200 5叉以上株16 50 800 33 矮蒲苇60-80 50 丛21 100 2100 34 红叶石楠球120-150 株19 200 3800 大小各半 35 孝顺竹250以上丛250 60 15000 12-15株/丛 36 红叶石楠41-50 30 m2 463 60 27780 25株/m2

优良的乡土地被植物

优良的乡土地被植物——狼尾草(图) 作者:赵晓斌李灵会日期:20070123中国绿色时报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狼尾草就是其中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 狼尾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其茎秆丛生,株高30厘米~100厘米;叶片线形扁平,具脊,长15厘米~50厘米,顶端长渐尖,通常内卷;穗状圆锥花序形似狼尾,直立或呈弧形,长5厘米~20厘米,花序下密生柔毛,小穗具有较长的紫色刚毛,刚毛长1厘米~2.5厘米,具向微小糙刺,成熟后通常呈黑紫色;颖果扁平长圆形,长约3.5毫米;7月中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至11月底,果熟期为9月下旬至12月。 狼尾草为我国乡土植物,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西至陕西关中等地区均有野生分布,其中以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分布较多。它多生于河岸、田边、路旁、山坡、溪边、林缘等地。狼尾草喜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耐旱、耐湿,亦能耐半阴,且抗寒性强。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碱性,亦耐干旱贫瘠土壤。狼尾草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耐粗放管理,少有病虫害。繁殖可采用播种方式,亦可在春秋季分株繁殖。 狼尾草生长快,且耐移植,可广泛用于公路护坡、河岸护堤和水土保持等。多年生狼尾草根系较发达,生长两年以上的植株根系可达1.5米~2米深,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功能。狼尾草的抗寒能力较强,在-20℃时也能安全越冬,越冬存活率在95%以上。在华北地区,4月上旬即可在田间移栽狼尾草幼苗。移栽初期要定期浇水,为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可在幼苗周围的土表覆盖一层植物秸秆、树叶等。待幼苗定植后,可减少浇水量,只要叶片不卷曲打蔫,一般不用人工浇水。正常条件下,狼尾草当年就可抽穗开花。狼尾草的花期较长,花期过后的植株可继续留在田间,作为秋冬季的观赏植物。第二年早春将上一年的老茎秆剪掉,留下约10厘米高的老茬,以利新茎叶的发生。有的狼尾草品种喜湿,适宜在池塘溪流边等潮湿地带种植。在夏季高温干旱时,狼尾草的叶片会卷曲,叶尖发黄,可浇一次透水。一般狼尾草种植3年后,由于植株太大,残存的老茎秆过多,需要进行分栽,使新长出的茎叶更加具有活力。 狼尾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既可单株种植起点缀作用,又可成片种植形成狼尾草花坛,还可成排种植形成优美的边界屏障。狼尾草的花序如瓶刷状,在夏季微风吹拂下,柔美的花序随风起伏,不仅具有静态美,也具有动态美。另外,它的叶片色彩还可随季节变化,春季为淡绿色,夏季为深绿色,秋季为金黄色,可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季景观。狼尾草丰富的株型、叶色、花序和质朴自然的气质,既为园林增加了独特的美感和田园趣味,又符合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可以极大地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发展,对建设节水型、环保型园林具有积极意义。

植乡土珍贵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植乡土珍贵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绿化如何更好地体现生态价值成为新的课题。在无锡城市主干道中,行道树约有6.3万株。其中,香樟占整个城市绿化的50%以上,乌桕、栾树、重阳木、无患子等乡土落叶树种约占20%。这些乡土树木营造的景观绿化效果独具特色,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提升了城市绿地品质。今年,无锡市在新建道路上继续种植乡土珍贵树木,已列为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土树木留乡愁 年逾花甲、家住五河苑的张老伯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平时喜欢和老伴一起出去转转,看到周围香樟、银杏、榉树、白玉兰、梅花、栾树、金桂、紫薇等树木、花草越来越多,他高兴地对老伴说:“看到这些乡土树木就想起了以前的乡村生活,心里舒畅啊!” 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力军”,成排伫立的行道树,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以前,锡城香樟树种得多,为了改变单一树种过多的格局,近几年在城市绿化中种植了许多乡土树种。太湖大道、红星路上的栾树,五湖大道、青祁路上的无患子,锡虞路、永丰路上的合欢,这些乡土落叶树已经成为常见树种。”昨天,无锡市绿化管理中心负责人说,乡土树种是指原本或者长期生长在当地的树种,它们经受了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长期考验,已完全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无锡城市主干道中,行道树约有6.3万株。其中,香樟占整个城市绿化的50%以上。从2000年开始大量种植栾树、无患子、合欢等乡土落叶树种。近年来,无锡市在优先种植乡土树种的基础上,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等状况,

注重种植乡土珍贵树木,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绿化景观,增强城市绿化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珍贵树种倍受宠 在《无锡市珍贵、彩色树种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中,优先推荐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榉树、榔榆、紫楠、薄壳山核桃、楸树、麻栎。一般推荐的有香樟、冬青、红楠、黄檀等16种树种。 无锡市根据国土绿化现状,提出了城市绿化要与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相结合的要求,全市要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推进科技兴林,同时还要优化森林与树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自身“免疫力”。 在无锡城市道路绿化中,银杏、榉树是乡土珍贵树种的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在无锡城市主干道中,叶似扇形、姿态优雅的银杏树有1.2万株,昂首挺立在盛岸路、高浪路、学前东路、江海路、锡兴路等10多条道路和两侧绿地中,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具有观赏、经济和药用价值。除此之外,城区目前还有树姿端庄的榉树4000余株,分布在蠡溪路、古华山路、运河西路、贡湖大道等10条道路的两侧绿地及小游园中。榉树每年3月至4月是花开时段,到了秋季树叶变成褐红色,是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优良树种。记者昨日在广南立交东北角附近的公共绿地看到,该处原先密集成排的大树,已有一部分被移栽,绿化环境变得疏朗通透,在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绿地上,不仅栽有香樟、榉树、银杏、乌桕、水杉等乡土树种,还种植了大片紫色花系的二月兰,改变了以前较为单一的景观,丰富的色彩增强了空间美感。 新建道路新景观 今后,无锡新建道路的绿化不再是种植一两个树种,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蠡湖大道景观提升改造过程中,把乡土珍贵

江西赣南乡土树种

xxxx乡土树种 檫树多伴生于常绿针阔混交林中,生长迅速,为制造船舶和家具的优良木材。从60年代开始,全省陆续营造檫树林。成片造林前期生长较好,后期渐衰,难以培成大材。采用星散状栽植或保存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则生长良好。 杜仲落叶乔木,树高达15米,胸径40厘米。武夷山、庐山及武宁县有单株分布。 赣州市在某些方面60年代从湖南引进种子育苗造林,逐步推广到上犹、信丰、龙南、赣县、安远等县栽培;九江市的庐山、彭泽等地也有栽培。杜促为贵重药材,喜阳我,对土壤要求严格,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国营赣州市九连山营林林场年栽培的杜仲,1974年开花结实,1990年树高达10米,胸径18厘米 光皮桦(亮叶桦)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经80厘米,有用途较广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怀玉山、九连山,武夷山等山区海拔500-1700米山地均有分布,以1000-1400米分布较集中。上饶、南昌、九江、庐山、赣州等地采种育苗,小批1米左右的野生苗栽培,1980年开花结果,1982年树高一般4米,胸径10厘米。 栲树群众称为栲槠,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树种,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用途广泛木材纹理通直,是良好的用材;枝干、木屑,是培养食用菌的原料,种子富含淀粉,味甜,可供食用、酿酒或加工食品。以栲树为优势种的栲树树林分布全省,多生长于海拔100-1000米的山坡谷处。许多地方多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培育栲树林。60年代初,有些国营垦殖场在丘陵岗地营造小面积栲树林,长势良好。 南酸枣落叶乔木,树高达27米,胸径1米。主要生长于海拔400米以上比较湿润、肥沃的山谷和山麓阔叶林内,是速生用材树种。上饶、宜春、九江,赣州等地育苗造林,一般生长良好。

二年级作文:我爱我的家乡字 八篇

【篇一: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黄岩,是一位美丽的小城。她有历史悠久的九峰公园,有风景优美的永宁公园等等。 黄岩有许多丰富的物产,有黄岩蜜桔、杨梅等等。春天到了,桔花开得很美,吸引了许多小蜜蜂; 秋天到了,桔子大得像乒乓球。 以前,黄岩有许多老房子。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曾经黄岩都是泥泞的石子路,现在也变成了又宽又大的柏油路。 九峰公园里的儿童乐园非常吸引小孩子。龙珠湖里有许多小鱼。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小鱼在荷叶下玩捉迷藏,有的小鱼在荷叶下说悄悄话,还有的在水底下睡觉,非常美丽。 如果你喜欢我的家乡黄岩,就来到我的黄岩做客吧! 【篇二: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平凉,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花草从生,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张树嫩绿的叶子,小鸟在天空中叽叽的叫着,花儿露出了笑脸,小草从土里钻出头来。小朋友脱掉了棉袄,到草地上玩耍,到田野里奔跑。 夏天正是水果盛产的季节,荔枝、龙眼、西瓜、香蕉、水梨,还有进口的葡萄柚、苹果等琳琅满目。到中午的时候,小朋友们全都到商店了买冰激凌去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香蕉、橘子、山楂、甘蔗、梨、柠檬、葡萄、橙子、柚子、芒果、枣,石榴、柿子、桔子、弥猴桃、哈蜜爪、番茄、火龙果,都成熟了。 冬天是小朋友的天地。西北风呼呼的刮着,雪轻轻的下着。树上积满了雪,地上的雪厚厚,真像一片白色的世界。小朋友们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堆雪人。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四季! 【篇三:我爱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在临安,哪里虽然没有北京和上海那样繁华,但是我们却有青山绿水和美丽的风景。 我们的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一级风景区。还有国家一级森林公园青山湖。哪里湖水碧绿,中央有个小岛。四面有许多花草树木,还有大明山等许多旅游景点。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产,有山核桃,笋干,茶叶和许多美味佳肴,要是你来到临安,热情好客的临安人总会端出许多好吃的。让你吃个够。 我身为临安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爱我的家乡。 【篇四: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赣州,那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山水环绕,风景优美,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艺术宝库,江南石窟,宋城文庙,古城墙,古炮台,浮桥,八镜台,郁孤台。赣州还有风景如画的南门口,小朋友最喜欢的乐园有:宝葫芦农庄,科技馆。 赣州物产丰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脐橙,柚子,无籽瓜等等。如果这时候来赣州热情好客的赣州老乡一定会摘下最好吃的脐橙让你吃个够。 赣州还有许多特产,有南安板鸭,兴国鱼丝,酸枣糕,黑木耳 我爱我的家乡,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篇五: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是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里,虽然县城又小又老,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没有城市里有一条又一条的宽宽马路,到这确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昆明市园林常用植物

昆明市园林常用植物(花灌木篇) 1.海棠石榴 Punica granatum var. pleniflora,亦称重瓣石榴、千瓣石榴,安石榴科落叶灌木,原产中亚。夏季盛花时一片火红,常用作庭园配植或建筑物基础栽植。 2.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海桐花科常绿灌木,原产东南沿海。作园林丛植,也有作绿篱 用的。 3.华东山茶 Camellia japonica,也称山茶花、川茶,山茶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华东、日本。著名庭园花木,栽培历史悠久,有数百个品种,常丛植、配植或庭前列植。 4.木槿 Hibiscus syriacus,锦葵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夏季开白、粉、紫等色花, 用于园林配植,也有用作绿篱的。 5.扶桑 Hibiscus rosa-sinensis,亦称朱槿、大红花、丈元红等,锦葵科常绿灌木,原产云南及广东。夏季开红、粉、黄等色花,部分品种不耐寒,常需保护越冬。用作庭园配植,也有用 作绿篱的。 6.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亦称芙蓉花,锦葵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南北。适应性强, 常植于池畔、水滨,也可丛植于庭前、屋旁。 7.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japonic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用于园林配植。 8.月季 Rosa chinensis,也称月月红,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为著名的传统花木, 世界各国广为栽培。用作庭园丛植或群植。 9.玫瑰 Rosa rugos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用于庭园配植。 10.榆叶梅 Prunus trilob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北部。春季观花,用于庭园配植。 11.郁李 Prunus joponica,蔷薇科落叶小灌木,原产我国中部。春季开白色或粉红色花, 常2~3朵簇生,植株小,用于庭园配植。 12.火棘 Pyracantha angustifolia,亦称火把果,蔷薇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西南,昆明地区山间野生分布极为常见。秋季观果,用于庭园丛植,也有用作绿篱的。 13.栒子多种 Cotoneaster spp.,蔷薇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西南,昆明地区山间野生分布。 用于庭园丛植,也可用作绿篱。 14.蜡梅 Chimonathus praecox,蜡梅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花开冬季,甚香,作 庭园丛植或配植。 15.紫荆 Cercis chinensis,苏木科落叶灌木,原产湖北。春季开花于老枝,萌蘖性强,耐 修剪,用作庭园丛植或配植。

江西乡土树种

江西乡土树种 1.马尾松 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科名:松科 属名:松属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 ,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种长4-5MM,翅长1.5CM 。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树皮深褐色,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重要材用树种。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 分布: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我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 马尾松当年生的苗木,规格地径0.25厘米,高度25厘米以上 马尾松(拉丁名:Pinus massoniana)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造林更新容易,能适应干燥瘠薄的土壤,是我省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主要用材林树种。它寿命长,树姿挺拨,苍劲雄伟,亦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也是产脂树种和薪材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马尾松喜光、喜温。垂直分布在200~500m的山地、丘陵。适生于年均温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沟谷、高亢台地,忌积水及排水不畅地形。对土壤的度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丘陵山地生长迅速,成材快。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或产量模型 20年生,树高12.6m,年平均0.63m,胸径13.8cm,年平均0.69cm,单株材积0.06100m3。 四、育苗 1、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造林密度:240-450株/亩。株行距1*1.5~1.7*1.7M。一级苗高15CM以上,地径0.3CM以上。?、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50×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带状整地带宽不小于70-10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25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是六、抚育管理 (1)、年度管理栽植当年抚育1-2次或2次以上,只割草,不松土。苗木扶正,适当培土。第2、3年每年抚育1-2次,第4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1次。植株抚育面积要逐年扩大。除草松土不可损伤植株和根系,松土深度宜浅,不超过10cm。 (2)、间伐期:当林分郁闭度达0.9以上,被压木占总株数的20-30%时,即可进行间伐。间伐起始年限一般为

珍稀优良乡土绿化树种苗木快繁关键技术的研究

附件2: 山东农业大学 )计划 SRT)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 项目结题报告书 项目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 珍稀优良乡土绿化树种苗木快繁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 持 人: 邵 陆 杰 所在院部: 林 学 院 专业年级 03 级 林 学 指导教师: 邢 世 岩 职称 教授 起止年月: 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5 月 填写日期: 2007 年 5 月 5 日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管理委员会 二ОО七年三月

填 表 说 明 一、 填写结题报告书前,请先征求指导教师意见。报告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二 、报告书为十六开本,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和所在院(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管理委员会。 三 、要求在本报告书后,必须附带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的详细研究资料与结果(论文、实验报告等)材料。 四、如表格不够,可以另加附页。

项 目 名 称 珍稀优良乡土绿化树种苗木快繁关键技术 的研究 项目编号 姓 名 邵陆杰 学 号 2003161303 电 话 8245241 主 持 人 专业年级 03级林学 E-mail shaolujie@https://www.doczj.com/doc/2d12658851.html, 姓 名 邢世岩 从事专业 森林培育 指导教师 电 话 8243903 E-mail xingsy@https://www.doczj.com/doc/2d12658851.html, 姓 名 徐凯 年级专业 03级林学 姓 名 惠光秀 年级专业 03级林师 姓 名 尹倩 年级专业 03级林学 姓 名 马颖敏 年级专业 03级林学 实际参加人员 姓 名 杨平 年级专业 03级林学 总经费 校拨经费 自筹经费 实际支出经费 研究 经费 3000元 900元 2100元 3000元 计划完成年月 2007年6月 研究期限 实际完成年月 2007年5月 1.提前完成 2 .按期完成 3.延期完成 4.终止 计划 完成情况 未按期完成的原因: 实验设计 2套 发表论文 1篇(已投稿) 实验报告 1个 制作课件 本 调查报告 个 会议交流 次 研究成果形式 成果应用情况 本研究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以珍稀、名贵、优良、野生、半野生的种质资源 为研究对象,以种子休眠、嫁接亲和力等为切入点、对山东省流苏、木绣球等重要的稀有树种的苗木快繁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种质资源保护、野生资源开发及苗木快繁提供关键技术。

上海常用地绿化树种

常用的绿化树种 作者:王荣庵师大美院环艺 行道树 栾树、银杏、喜树、三角枫、马褂木、臭椿、楝树、杜英和杉银杏、合欢、臭椿、国槐黄连木、珊瑚朴、良种刺槐、北美枫香、银荆、兰果树、银木、金丝柳、千头椿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香樟、广玉兰、桂花、紫薇、红枫、马褂木等为主。 彩叶树种: 变红色或紫色叶:枫香、漆树、鸡爪枫、红栎、火炬树、卫矛、盐肤木等; 变黄色叶:银杏、栾树、鹅掌楸、梧桐、楸树、榔榆、楠树、金合欢等。 还有花灌木、宿根花卉、水生植物、芳香植物等的栽培使用。 花灌木包括各类樱花、各类海棠、紫荆、紫薇、木槿、合欢、桂花、木芙蓉等。 芳香植物包括薄荷、鼠尾草、香蜂花、柠檬草、百里香、薰衣草等草本植物以及常用的栀子、桂花、腊梅等木本植物。 某常用树种: 1. 乔木(棵): 常绿:香樟、日本柳杉、杜英、广玉兰、独本女贞、桂花、柑桔、罗汉松、雪松、高杆雪松、月桂、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金玉含笑、枇杷、梅、石楠、棕榈、铁、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银海藻、夹竹桃(常用在道路绿化背景树,宽20米左右的)。 落叶:池杉、水杉、榉树、栾树、无患子、嫁接银杏、直生银杏、合欢、金合欢(在树木学书上查到是灌木,但我们这里是乔木,有点晕)、马褂木、垂柳、白玉兰、国槐、朴树、枫香、枫、青桐、紫薇、紫荆、红枫、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樱花、丁香、紫玉兰、二乔玉兰、木槿、海滨木槿、香泡(最近用的比较多的果树)、木芙蓉、红花刺槐、盘槐、花桃(用与水边)、山麻杆、红叶、结香、榆叶梅、石榴、意(常用在道路绿化背景树,宽20米左右的)。 (不常用): 火炬漆、青枫、悬铃木、蜡梅、金丝柳、胡颓子、白蜡、三角枫、芭蕉、垂枝梅、臭椿、粗榧、乌桕、黄檀、碧桃、苦楝、香榧、墨西哥落羽杉、木瓜海棠。2.藤本(棵):紫藤(常用)、凌霄、木香、油麻藤和葡萄(不常用)、。 球类(棵):红花继木球、构骨球、海桐球、瓜子球、木绣球、(过去有用到的:金叶女贞球、毛鹃球、蜀桧柏、龙柏球、花柏球、凤尾竹球、无刺构骨球)。 3.灌木类及草本地被等(平方):(北面主要用)南天竹、龟甲冬青、桃叶珊瑚、栀子、八角金盘、六月雪、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不太耐寒)、 (南面及乔木下)大叶黄、茶花、茶梅、椤木石楠、倭海棠、红花继木、锦带花、红王子锦带花、八仙花、丰花月季、月季、爬藤月季、大吴凤草、萱草、鸢尾、葱兰、书带草和吉祥草(认不太出)、白三叶、紫鹃、夏鹃、春鹃、毛鹃、杜鹃(这几种鹃我还分不清)、小叶栀子、金叶女贞、金边黄、蔓生紫薇、小叶扶芳藤、蔓、花叶蔓常春、常绿鸡血藤、金丝桃、金边水腊、红叶小檗、金叶小檗、美人蕉、花叶美人蕉、红梗木、黄金条、黄馨、迎春、红花绣线菊、平枝荀子、细叶芒草、菖蒲、丝兰、红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卫矛(稍耐阴)、红果冬青、红冬青、火棘、蚊母、伞房决明、石蒜、棣棠、二月兰(道路绿化常用)、金娃娃萱草。 (目前不大用的或个别甲方要求的):山麦冬、麦冬、小叶麦冬、玉簪、沿阶草、薰衣草、太阳花、鼠尾草、醉鱼草、溲疏、美女樱、银姬小腊、九里香、蛇莓、过路黄、紫菀、牛至、著草、美国薄荷、美丽月见草、紫露草(这几个我只在书上看到过,所以不

我的家乡-赣州英文介绍

Ganzhou,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Jiangxi, also known as Ganna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part of Jiangxi Province, covering an area of 39,4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jurisdiction over 1 district, 2 county-level cities and 15 counties. It borders Hunan Province to the west, Guangdong to the south, and Fujian to the east, as well as Ji'an and Fuzhou city in Jiangxi to the north. Ganzhou is a very beautiful city with sound environment and pleasant climate. It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forestation and mountainous areas. More than 83% of Ganzhou, is characterized by many mountains.In spring, Ganzhou is covered with green and filled with hope.In summer, the trees are thriving; the flowers are in full bloom. Walking under the shadows with dear family members must be a wonderful experience.In autumn, it is cool and the breeze touches your face gently. It is also time for harvest. In winter, the climate here is cold. It doesn’t snow often. But here in Ganzhou, winter has its special charm. Ganzhou is also rich in different kinds of resources, such 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timber resource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valuable animal resources, rare mineral resources, and so on. I hope you will make a visit here one day.

西双版纳地区园林绿化常用珍惜名贵树种苗木清单

西双版纳地区园林绿化植物

铁力木叶子细节 铁力木盆栽 铁力木 铁力木种植 中文名:铁力木 科属:铁力木属 类型:铁力木 生态习性:生于山地林中或林缘 观赏特性:树冠优美,枝叶茂盛,落叶少,抗风力强 花色、花期:种植后10到12年开花结果,花期为6月中旬到7月中旬,花芳香,白色黄心,4瓣,花径7或8公分(3吋)。 园林用途:可群植或丛植,也可独植。

中文名:望天树 科属:龙脑香科 生态习性: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 观赏特性:它们多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花色、花期: 8--10月果实成熟,种子散落在地上,很快发芽或腐烂,寿命很短,所以采种必须及时,随采随播。播种后覆土要薄,保持土壤湿润,1--3天发芽。 园林用途:望天树是中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只有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可做观赏树。

中文名:舞草 科属: 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类型: 生态习性: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瘠薄 土壤,常生长在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中,或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 观赏特性:喜阳光,呈小灌木,盆栽高约70~100 厘米,地栽可达1.5~2米,各枝叶柄上长有3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 花色、花期: 园林用途:许多植物园都种植有舞草,其观赏价值

中文名:榕树 科属:桑科榕属乔木 类型:木本植物常绿乔木 生态习性:年平均温15.3℃,7月平均温25℃,1月平 均温4℃,极端最低温-8.4℃,极端最高温为35.6℃;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主要为红壤,pH 值4.5--5.6。 观赏特性:榕树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和良好的生态效果 花色、花期:花期5~6月,果径约0.8cm.果熟期9~10 月.果子很 小,好像一粒一粒的小球,成熟时,会由绿色变成红色。 园林用途:园林绿化

(完整word版)云南乡土树种

1、球花含笑Michelia sphaerantha.叫毛果含笑,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产滇南等地海拔1100—2100m。在云南农业大学和世博园中有栽种,长势较好,树高3—8m,冠幅3—6m,可作行道树推广应用。 2、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杜英科杜英属,常绿乔木,树冠整齐,枝叶茂密,嫩叶绿色,部分老叶鲜红色,观叶、赏形俱佳。适生于肥沃、湿润、通气良好的酸性土,耐寒性略差于樟树,不耐水淹,速生树种,对二氧化硫有抗性。产滇南、滇东南等地海拔6O0~1550m的常绿阔叶林中。山杜英在昆明有较好的适应性,近年来引种作行道树、庭荫树均有较好的效果,无病虫害。 3、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又名优昙花,为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冠幅较大,花乳白色,芳香,花期4-5月。产滇中、滇西、滇南等地海拔1800-2600m的阔叶林中。山玉兰在昆明市应用较多,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基本无病虫害。对于污染较重的厂区,其他植物已不能正常生长,而山玉兰叶片上虽已覆满白色粉尘,却依然生长旺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是工矿区绿化不可多得的乡土观赏树种。 4、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花黄色,花期7月,果红色,果期10月。产滇东南的石灰岩山地海拔1000—1500m的疏林中。复羽叶栾树近年来在昆明很受重视并已大量栽培,应用形式主要是行道树,在城市主干道、居住小区道路、学校道路都用,如北京路塘子巷段、人民中路小西门至文庙段、金牛小区等都有种植,树高3~5m,适应性强,生长良好,深根性,耐干旱,抗风,抗大气污染,速生。可以在昆明地区推广应用,乡土树种。 5、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且肥厚石灰性或微酸性土生长缓慢。产滇中、滇东南等地海拔16O0—2100m。在昆明翠湖、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处均有种植,树高2—15m,冠幅2—7m,生长良好,树姿整齐,枝叶茂密,秋冬开白色香花,初夏结金黄美果,是具多种观赏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 6、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Nees.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产滇中、滇西等地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云南樟树干通直,在昆明多作行道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