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实验

项目编号: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提高春玉米磷效率根际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

学院、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填表日期 2010 年月日

吉林大学教务处制表

填表说明

一、《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要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讲究诚信,不能有雷同;表达要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申请参加“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1人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合作研究者4人以内)。

三、申请参加“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个人或团队必须聘请教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并请指导教师在申请书上签名。

四、《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实习与实验教学科(一式3份原件)。

五、“项目编号”由教务处填写。

一、项目申请理由(包括项目背景及自身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和已参加过的研究等条件)项目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多数土壤缺磷,施用磷肥一度成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增产措施。我国磷肥生产量与施用量均高居世界首位。2007年,我国磷肥用量达到1142万吨, 占全世界磷肥消费量的30% 。当前,我国高品位磷矿资源快速耗竭和磷肥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我国农业增产承受着巨大的资源和成本压力。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磷肥资源并未得到高效利用,表现在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差且仍呈下降态势(每公斤磷肥平均增产 7.9公斤粮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以及磷肥利用率低(当季利用率只有10-15%)等方面(张福锁等,2008)。因此,在目前集约化农业中磷的管理不能再重复过去那种完全依靠大量增加投入的办法,必须在适度施肥调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作物自身高产和磷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走出一条“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已有的研究表明,挖掘作物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的关键在于揭示和调控与磷有关的根际过程。根际是养分和水分从土壤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所发生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根际生物互作,被认为是作物-土壤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Rovira,1991;Sparks,2005)。

玉米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旱地作物,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种植体系的模式作物,理解玉米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根际过程特点,充分发挥玉米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建立高产高效栽培条件下的玉米根际养分管理体系是协调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关键,也是未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方向。

自身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和已参加过的研究等条件:

本小组成员于2009年9月-11月间对吉林省27个主要玉米品种在低温低磷条件下根系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玉米品种在低温缺磷条件下根系构型表现出明显差异(图1)。针对某一根系生长最好的品种,我们又进行了根系分层施肥实验,确定最适宜吸收磷的部位。

本小组成员在系统学习了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化学仪器分析、农化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于2009年9月跟随本科生指导教师开始进行过大量的室内和室外实验,具备独立分析数据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土壤样品及玉米样品的田间采集经验。小组成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协

调能力;动手能力强,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去探索未知世界。

图1 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构型变化

二、项目研究内容(目前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研究现状:

由于磷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较低,常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Raghothama and Karthikeyan,2005),因此科学家从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植物如何适应土壤磷养分状况进行了大量研究(李振声等,2004;Hammond et al., 2004; Raghothama and Karthikeyan,2005; Franco-Zorrilla et al., 2007);发现不同作物种、以及小麦、玉米、水稻、菜豆和大豆等作物的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效率具有显著差异(Liu et al., 2004;李振声等,2004;Zhu et al., 2005a, b),证明选育磷高效基因型可以提高作物吸收利用磷的效率。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重视在缺磷土壤条件下的磷吸收利用,而对适度投入的集约化高产体系中磷高效的基因型潜力关注不够。例如,李振声等(2004)筛选出的磷高效品种虽可在缺磷土壤上获得较高的相对产量(缺磷/施磷的相对产量),但在施磷肥条件下却不一定具有更高产量和高效吸收利用磷的优势。也有一些磷高效小麦基因型既可在高磷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也可在低磷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如代108(邢宏燕等,1999)。但还没有发现在不施磷肥的缺磷土壤上不减产的磷高效小麦基因型(李继云等,1995;邢宏燕等,1999)。玉米和豆科作物的相关研究也大多如此(廖红和严小龙,2001;刘向生等,2003;赵静等,2004)。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在集约化种植体系中,高效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有多大,即在少施多少磷肥的情况下,以磷高效品种为基础的种植体系仍能持续高产。

揭示磷高效作物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根际过程,可为实施适宜的根际调控以充分挖掘作物高效吸收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发达的根系、有利的根系形态构型和较强的根系活化土壤难溶态磷的能力是磷高效基因型的重要基础(廖红和严小龙,2001;Liu et al, 2004;李振声等,2004;Neumann and R?mheld, 1999, 2007)。因此,本研究拟利用磷高效与低效基因型玉米品种,通过对玉米根层(根际)供磷强度的调控,1)明确作物磷高效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与机制;2)找出既可以保证磷高效基因型玉米获得高产,也能让其根际效应得到较好发挥,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效率的适宜供磷强度;为合理实施根际调控提高集约化种植体系的磷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Franco-Zorrilla JM, González, E, Bustos R, Linhares F, Ley-va A and Pax-Ares J. 2004.

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plant responses to phosphate limit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55:285-293.

2.Hammond JP, Broadley MR and White PJ. 2004. Genetic responses to phosphorus

deficiency. Annals of Botany 94: 323-332.

3.Liu Y, Mi GH, Chen FJ, Zhang JH and Zhang FS. 200

4. Rhizosphere effect and root

growth of two maize (Zea mays L.) genotypes with contrasting P efficiency at low P availability. Plant Sci 167: 217–223.

4.Neumann G and R?mheld V. 2007. The release of root exudates as affected by the plant

physiological status. In:R Pinton, Z, Varanini, Z. Nannipieri (eds). The Rhizosphere.

Biochemistry and Organic Substances at the Soil-Plant Interfac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Boca Raton, FL, pp 23-72.

5.Neumann G. and R?mheld V. 1999. Root excre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protons in

phosphorus-deficient plants. Plant and Soil 211:121-130.

6.Raghothama KG and Karthikeyan AS. 2005. Phosphate acquisition. Plant and Soil 274:

37–49.

7.Zhu JM, Kaeppler SM and Lynch JP. (2005b). Mapping of QTLs for lateral root

branching and length in maize (Zea mays L.) under differential phosphorus supply.

Theor. Appl. Genet. 111: 688-695.

8.Zhu JM, Kaeppler SM and Lynch JP. 2005a. Mapping of QTL controlling root hair

length in maize (Zea mays L.) under phosphorus deficiency. Plant Soil 270:299-310. 9.李继云, 刘秀娣, 周伟, 孙建华, 童依平, 刘文杰, 李振声, 王培田, 姚树江. 1995.

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B辑) 25: 41-48.

10.李振声, 朱兆良, 章申, 张福锁, 米国华. 2004. 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

保持土壤环境良性循环.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1.廖红, 严小龙. 2001. 菜豆根形态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磷效率. 植物学报

43:1161-1166.

12.刘向生, 陈范骏, 春亮, 等. 2006. 玉米自交系耐低磷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玉米科学

14(3):74-77.

13.邢宏燕, 王二明, 李滨, 李继云, 李振声. 2000. 有效利用土壤磷的小麦种质筛选方

法研究. 作物学报26: 839-844.

14.赵静, 付家兵, 廖红, 何勇, 年海, 胡月明, 邱丽娟, 董英山, 严小龙. 2004. 大豆磷

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 科学通报49(13): 33-41.

15.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

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

研究内容:

1、不同供磷水平对两种基因型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2、施磷量对两种基因型玉米菌根侵染程度的影响

3、不同供磷条件下,不同玉米基因型根构型的变化

4、不同基因型玉米根际土壤有机酸及速效磷的变化

重点和难点:

集约化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关键根际过程的确定。

研究思路:

在低磷土壤上,设置不同施磷水平,对比磷高效和磷低效玉米基因型吸收利用磷的根际过程,明确施磷水平及基因型调控对玉米根层(根际)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产量以及相关根际过程的影响,阐明根际过程与根层(根际)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以及产量形成间的关系。具体试验方案如下:

试验地点

所选试验地Olsen-P含量背景值至少低于10 mg/kg,最好是1-2 mg/kg

试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磷水平,辅因素为品种

1. 设置5个施磷水平:0、50、100、200、1000kg P

2O

5

/ha

2. 两个玉米品种:NE15、农大108

3. 氮肥施用量为225 kg N/ha,钾肥施用量为90kg K

2

O/ha

4. 玉米播种密度为4500株/亩,行距60cm,株距25cm

5. 总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一共48个小区

采样时期与测定项目:

测定项目

取样时期

播前

V6 拔节

V12 大喇叭口

VT 抽雄 R3 乳熟 R6

成熟 必测项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 土体土Olsen-P √ √ √ √ √ √

根际土Olsen-P √ √ √ √

土体土CaCl 2-P √ √ √ √ √ √

根际土CaCl 2-P √ √ √ √

根系分布

√ √ 土体土pH √ √ √ √ 根际土pH √ √ √ √

地上部生物量

√ √ √ √ √

地上部吸磷量及浓度

√ √ √ √ √ 产量 √

菌根侵染 √ √ √ √

有机酸 √ √ √ √

三、项目进度安排(查阅资料、选题、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研制开发、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等)

项目时间

查阅资料、选题、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2个月(2010年3月--5月)

开题报告1个月(2010年5月)

实验研究、数据统计4个月(2010年5月--10月)

处理与分析1个月(2010年11月)

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1个月(2010年12月)

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1个月(2011年1月)

四、拟利用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资料等)

实验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实验室

仪器设备:原子吸收仪,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设备,显微镜

实验材料:氮肥、钾肥、磷肥,玉米种子NE15、农大108

五、项目经费预算与用途(购置实验消耗材料(低值品)、资料、加工测试、打字复印、调研、市内公交、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经费开支)

项目经费

药品试剂900元

肥料、种子1100元

论文发表版面费/资料检索/其它1000元

合计3000元

六、项目预期成果(研究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申请专利、开发软件、研制产品、项目鉴定等)

(1)明确不同施磷水平和基因型对玉米有效磷吸收及根际过程的影响

(2)寻找适宜的根层供磷强度,保证磷高效基因型玉米获得高产,让其根际效应得到较好发挥,提高磷的吸收利用。

(3)发表关于“提高春玉米磷效率根际过程研究”的论文。

七、项目诚信承诺

本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成员郑重承诺,该项目研究不抄袭他人成果,不弄虚作假,按项目研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组成员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八、指导教师意见(从项目科学性、前沿性、可行性、研究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加以评价)

项目组成员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拟通过研究影响春玉米磷吸收的根际过程,为提高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春玉米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选题具有科学性和实际理论意义。该研究所设计的技术路线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达到预计目标。

签名:

年月日

九、学院意见

工作组组长签名(公章):

年月日十、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十一、学校意见

领导小组组长签名(公章):

年月日

大学生创新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新实验心得 大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只学习课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我在大三第一学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值此大创结题的时刻,我说说这一年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一年的实验,我学到了更多专业课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同时,我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通过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特别是部分英文文献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开阔我的视野,培养我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半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我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本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在指导老师热心帮助下,主动参与确定具体实验方案、进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在这次大创实验中,这次让我深刻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教导。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征询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并且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也是我们结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以后还要争取更多的这样的训练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实验室的浓厚实验氛围内,在这个温暖欢快的大家庭里,我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 第三,在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实验素养,不违反实验操作,不损坏仪器,不浪费药品的,在不影响实验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遇到困难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问别人。这也是我作为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最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 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办法

欢迎阅读1】####################################################### 项目名称:数字化车牌的实现及其应用 项目级别:校级 项目依托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年度:2008 负责人:陈继业 指导教师:任维政 参与学生:陈继业张晨宇谭有恒徐佳祥 参与人数:4 项目简介: 数字化车牌是一张与信用卡类似的可贴在车窗上的膜状卡片,上面嵌有一块储存车辆基本信息的计算机芯片。当车辆通过路口、收费站、停车场等场所时,固定的检测装置就可以通过微波技术获得芯片里的车辆信息,可与主服务器的数据库连接来进行下一步操作。当数字化车牌与车主的电子账户挂钩时,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等功能。本研究旨在提供关于车牌数字化及其应用的一整套方案,包括数字化车牌制作、阅读识别装置以及相应的拥有广泛应用范围的数据库系统。 2】######################################################### 项目名称:虚拟输入环境(虚拟鼠标&虚拟键盘) 项目级别:校级 项目依托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年度:2008 负责人:蒋昕昊 指导教师:陈文成 参与学生:蒋昕昊张俊俊刘成龙谢钧 参与人数:4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采用声(光)波测距原理,利用多重传感器来确定手指在空间的相对位置,设计出能代替传统键盘鼠标外设的虚拟输入环境。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三部分: 第一、声(光)波传感器测距,并将距离通过合适的算法进行空间精确定位,将坐标信息传至pc机中进行光标定位。

第二、设计算法,利用空间定位识别几种固定的手指动作,并转化为pc机中的具体指令,实现单击、双击等操作,实现虚拟鼠标。第三、虚拟键盘的建立。在不影响画面的前提下,在pc机上做出半透明化的虚拟键盘,空间手指动作控制键盘的点击。 3】############################################################################# 项目名称:基于网关的自动语音过滤系统 项目级别:校级 项目依托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年度:2008 负责人:冯典 指导教师:马金明 参与学生:冯典李田园张小琳 参与人数:3 项目简介: 随着IP电话的发展,它逐渐成为未来人们通信的一种趋势,但是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IP电话廉价,方便的特点,各种语音的内容,以各种形式在IP网络中肆意的传播。而这其中充斥着很多黄色的,暴力的,反动的言论,影响着人们正常的通信。我们的语音检测系统将针对IP网上肆意传播的这些内容进行拦截与分析,当遇到上述问题时,就会将用户通话截断或者提示安全人员进行监听。 4】############################################################################ 项目名称:自习室信息协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级别:校级 项目依托学院:计算机学院 项目年度:2008 负责人:蒋逸晨 指导教师:房鸣 参与学生:蒋逸晨成林刘志宇薛阳阳 参与人数:4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为解决在校学生找自习室不方便问题而提出的一整套系统。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两部分。客户端为安置在自习教室的相应传感器设备,根据传感器返回数据判断物体运动方向,同时通过无线通信等手段将数据反馈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部分为收集处理相应自习教室传回的信息,通过判断物体运动方向,从而确定进出门人数,进而实时统计当前教室人数,然后以可手机访问的网页形式向学生提供教室人数信息查询等辅助信息查询功能。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我们都有了很多收获。首先是对这种实验项目的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强调的是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不为得到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回想一年来自己参加创新实验的经历,从开始对实验项目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项目计划的讨论和确定,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到实验创新点的寻找,并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进程,以及项目当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勤于思考,主动进行实践环节。创新性试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实验,可以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很多实验方法要去查找文献资料,去领会理解实验的内容,确定试验需要进行创新的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努力实施,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候要么去向老师、师姐求助,要么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结论,讨论之后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在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创新点不一定必须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照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所有的实践和工作都要围绕创新点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当然,本着“不纯粹为了得到成果而实验”的想法,所以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想来猜测实验的结果,而是参照创新点有根据有目的的做出合理的预测,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完全尊重实验的科学性,然后再一点点地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 虽然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本小组成员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应对,正是一次次通过努力越过难关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也让我们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突破性、创新性的成就都是经过这样“平凡有点枯燥”的过程后一步步得出来的。在这次创新性实验当中,我们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有敢于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务实态度,以及小组成员团队协作的工作方法,还有,通过实验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一个的创新实验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创新性实验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 点击数: 2391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摘要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十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申请的“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指导教师为物理化学专业的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 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旨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ZnO 和ZnO掺杂稀磁材料等系列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光学和磁学性质研究。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项目组学生根据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O系列纳米材料,有机会利用多种先进表面物理技术对这些纳米材料进行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表征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共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 Phys. Chem. C, Cryst. Growth Des.; Electrochem. Commun., Electrochim. Acta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篇。此项目的实施成效显着,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熟悉了科研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 二、案例正文 (一)项目选题背景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修完了《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后,掌握了材料制备、表征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介观化学充满了向往和兴趣。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此类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和性质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此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项目组选择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X(X=O, S, Se, Te)纳米材料为题,得到了任课教师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的大力支持,他们从2006年9月直接进入项目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和研读文献、对ZnO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进行详细了解;自学新的知识,开始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撰写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报告,获得教育部首批立项资助。 (二)项目成员的组成、特长、分工及成员间相互协调配和情况、导师指导情况本项目的申请由柯志海,卢锡洪,李林朋,包云玉,孔培健等5名同学共同提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介绍.doc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介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称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促进高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计划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评审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学生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以学校为单位向我部申请计划的参与资格,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教育部负责批准申报学校,资助各校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获得计划参与资格的学校,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本校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并将确定的学生项目报我部备案。 3.计划的资助范围。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资助这些学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从2007年至2010年共资助15000个学生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 四、计划管理 1.计划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教育部批准的方式选定参与学校,2008年批准50所左右参与学校。我部根据专家意见分年度分配每个参与学校的学生项目名额,划拨相应项目经费。2008年,我部资助30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年和2010年,我部每年分别资助45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2.计划参与学校在评审出本年度的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后,要将本校本年度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安排和评审出来的学生项目报我部备查,我部对学生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四、计划管理 1.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每年向自治区教育厅报告项目进展情况。自治区教育厅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束后,在学校组织项目验收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验收。 2.学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校要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获奖作品选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获奖作品选题 1、基础教育中的经济学普及——基于对北京、上海经济学支教 可行性及实践意义研究(校级) 2、农村金融排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北省沧州市的 实证分析(市级) 3、挑战与变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机制实证研究(市级) 4、“劳”有所得:欠薪保障基金制度的现状与法律问题研究— —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校级) 5、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受偿医院和征地补偿机制研究——基 于大庆、南阳、无锡的调查分析(国家级) 6、当代大学生对外国民心态研究——基于对北京十所高校大学 生对日认知和态度的综合调研(国家级) 7、技术进步对于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及各省 的实证分析(市级) 8、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信仰与福利——基于苏北五市基督教发展 动力机制和社会经济绩效的考察(市级) 9、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农村中等教育决策——以辽宁省海城市 周边农村为例(市级) 10、“新医改”下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基于河南省许 昌市三县的调查(市级) 11、突破民办养老院的发展瓶颈——新型分层式养老院管理方 式可行性研究(校级)12、当代少数民族历史记忆的流失与重构——基于恩施土家族的个案调查(校级) 13、网络团购的营销价值研究及其模式优化探索——以餐饮业 为例(国家级) 14、产业工人民工背景下的劳动管理研究——基于北京、上海、 杭州制造业企业实地调研(市级) 15、实践中的环境政策:居民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解读及其行为选 择——以密云水库为例(校级) 16、国企工人集体行动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山西省L 市M 煤矿的工人集体行动为例(校级) 17、涉诉信访:来自海北市的调查(校级) 18、独居养老谁来负责——中微观视角下城市独居老人的社会 支持研究(校级) 19、慈善事业中实物捐赠新模式的探究及推广——基于对实物 捐赠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分摊的研究(校级) 20、“醉驾入刑”的司法实践现状研究(校级) 21、当代青春文学的传播与接收——基于北京地区青少年《最小 说》《鲤》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国家级) 22、不同群体社会地位认同偏差及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 于社会中上层群体“弱势”心理现象的调查研究(国家级) 23、台风预警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以厦门同安区为例(校级) 24、基于Web2.0 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建设及相关实施策略研究(国家级) 25、疏离或融入——宗教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校级)

(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 指导工作手册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所在学院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教务处制 2012年月日

说明 1.为确保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学生项目研究的过程指导,明确指导教师定位与职责,规范指导教师工作流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特制订本工作手册,请指导教师参照执行。 2. 指导教师应认真阅读本手册,并如实填写工作手册规定的项目实施各环节的教师指导意见、评价意见以及项目指导经验与总结体会。 3.本手册将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支撑材料之一,同时作为教师工作量认定的重要依据,请妥善保管,项目结题时随同学生实践工作手册一起提交。 目录 一、指导教师职责 (2) 二、项目负责人及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3) 三、项目基本情况 (3) 四、项目指导要求 (4) 五、项目指导过程记录 (5) 六、阶段检查记录 (6) 七、学生能力评价 (7) 八、项目指导心得体会 (7)

一、指导教师职责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应遵循“激发兴趣、突出自主、强调过程”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基本素质。为此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兴趣的激发与培育,知识的梳理与传授,思维的启迪与活跃,方法的启示与探求。 指导教师职责与要求 (1)指导教师应富有创新精神,具有项目研究所需的业务水平和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学科前沿;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 (2)指导教师要明确指导项目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和经费预算,并对学生的选题报告给出恰当的指导意见。 (3)加强学生的过程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填写研究日志和研讨会议纪要等基本文件,培养学生科研训练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根据需要开设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和阶段检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和科研能力,结题时能够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5)对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工作论文、学生的进展报告和结题总结报告等进行认真检查指导,并如实填写教师意见。 (6)指导教师短期外出不能指导学生时,应委托其他教师指导学生;导师长期外出时,应报请学院为学生另行联系导师。 (7)指导教师应认真如实填写本手册所要求的各部分内容,对指导过程要认真记录,并在结题时要填写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便于指导模式的总结和交流。 (8)此手册将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支撑材料之一,同时作为教师工作量认定的重要依据,请妥善保管,项目结题时随同学生实践工作手册一起提交。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2002年(第19卷,总第82—87期)总目次 实验室创新期—页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认识、新探索叶民,毛一平,关艳玲,等(1—1)充分运用反求设计手段,着重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周勇(1—5)营造非智力因素发展环境,完善高校实验教学的目标管理常缨(1—8)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屠萍官吴庆余(2—4)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陈乃清宋平李晓迎,等(2—8)科研成果在工效学实验中的应用吴海燕(2—12)实验发展 测试系统综合实验台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王再英,李明娣,阎晓强,等(1—11)数字式位移传感器实验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发展乐建华,邵祥兵,王少平(1—14)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全数字化控制系统TESTAIDE 伍颖,谭卫东,宋显辉(1—17)模拟—数字混合实验装置中的数字PID控制器的设计姜增如(1—20)机电系统教学实验台郗安民,刘颖,曲开宏,等(1—24)谷胱甘肽转硫酶酶促动力学实验设计胡晓倩,陈雅蕙,邓爱平,等(1—27)一种具有较大纯滞后的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模型的研制张兴福(2—15)PLC对电动机两主一备的控制实验吕以全张会来宋印桐,等(2—18)用数字化电视制作技术进行物体运动参数的测量周丽英董榕俞晖(2—22)CAB-3型智能教学动平衡机研制蔡书平贾焕如顾正祥,等(3—1)加热炉双位精确控温系统的研究周文林季守华姚山,等(3—4)Neophot 32大型光学显微镜的数字化、定量化改造陈祥宋晋生李言祥(3—7)爆磁压缩发生器试验技术陈冬群曹胜光刘永贵,等(3—11)三层次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王志林李育佳徐培珍,等(4—1)实验室网络化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吴群英董克奇杨秀萍(4—4)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尹仕杨泽富刘志强(4—124)填料塔实验装置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陆浩王慧(4—7)在功能材料测试环境中致冷致热半导体的应用孙家悦(4—11)一种新型的数字式液位——流量控制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袁浩段瑞峰闫淑英(4—14)微型带传动实验装置的研制周晓安钟毅芳黄进,等(4—17)大型洞室群三维模型试验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 及监控系统的研究李仲奎刘军徐千军,等(5—4)多功能智能信号产生、测试系统孟瑞华包亚萍(5—11)建筑材料设计型综合实验的作法与效果陈家珑侯云芬路宏波(5—15)利用小型CIMS制造系统开设教学实验,培养高素质人才严京滨林亨王晓芳(5—18)平行导向柔顺机构的加工制造与性能测试黄进谢先海(6—7)火电厂设备维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李桂香马风格(6—10)高速弹性连杆机构动力学试验台及其实验研究胡贵钱刘振峰(6—13)仿海洋环境下地质勘探仪器的沉放与曳引实验邓明魏文博邓靖武,等(6—17)PLIF方法在溶质输移扩散特性研究中的应用彭期冬王虹靳宝华(6—21)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船模试验拖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刘航朱建华(6—24)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赵海霞刘景知张成禄,等(6—28)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远程实验的实践与思考张亦华,郭莉,肖冰,等(1—89)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模板

某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填表时间: 2013 年 3 月 24日项目名称构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轨道交通工程实验探究 申请经费1万元起止时间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 申请团队项 目 负 责 人 姓名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杨宁2011 土木与建筑学 院 土木工程 项 目 组 成 员 姓名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杨凌2011 土木与建筑学 院 土木工程 王菲2011 土木与建筑学 院 土木工程 刘易斯2011 土木与建筑学 院 土木工程 张楚2011 土木与建筑学 院 土木工程 导师姓名 职务/ 职称 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土木与建筑学 院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等) 1.1项目申请缘由 土木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它具有改善交通现有格局、调整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等巨大优势。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土木交通建设投入资金巨大,工程量大,施工工艺复杂。一旦设备前期规划选线和设备选型失误,将会造成建设和运营的巨大损失。而且如何处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轨道交通工程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某大学的第一届土木交通工程的本科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于土木交通建设中,并通过实验调研提供可行的方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特以“构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轨道交通工程实验探究”项目为依托,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出资助申请。 1.2可行性 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某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投入试验研究中,所有成员课程成绩优秀,拥有很好的数学、力学基础,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的能力;为全面顺利完成本项目研究,项目组已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些为本项目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本课题的指导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耐久性分析和可靠性评定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4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指导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对奥特莱斯站、中信新城站、五一路站等实际情况。在很多方面给予了小组成员指导,这些工作为该课题提供了实验技术支撑,也为试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数据处理以及规律总结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模板)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填表时间:2012年4月20日项目名称压浆缺陷与腐蚀耦合作用下PC构件抗弯性能实验研究 申请经费1万元起止时间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申请团队项 目 负 责 人 姓名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2009级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项 目 组 成 员 姓名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2009级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2009级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2009级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丁炜2009级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导师姓名 职务/ 职称 所在学院、专业联系电话E-mail 副教授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研究生 土木与建筑学院 桥梁工程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等) 1.1项目申请缘由 预应力混凝土(PC)桥梁由于跨越能力强、经济性好等原因,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长期以来,这类桥梁被认为具有较强的抵御环境能力,其耐久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在不良施工质量、不利环境和持久应力等因素耦合作用下,这类桥梁的耐久性退化问题日渐显现,尤其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压浆缺陷导致的预应力锈蚀现象已十分严峻。压浆缺陷诱发预应力筋腐蚀,危害极大,使桥梁承载能力减低、服役性能退化,严重时会导致结构垮塌。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特以“压浆缺陷与腐蚀耦合作用下PC构件抗弯性能实验研究”项目为依托,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出资助申请。 1.2可行性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14修订)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2014修订) 1、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5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08]6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对2007年10月由我校颁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07-2008学年校政字1号)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本管理办法。 1.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我校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北京市级项目)及由我校自主设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校级项目); 1.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实施框架,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1.4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

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关事宜的通知 各学院(系): 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总体安排,现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 近期,我校将启动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具体申报条件为: 1、非毕业班、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项目执行时间1-2年。 2、申请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3、一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的项目小组。 4、指导教师应具副教授以上职称,须在近一学年内给本科生上课。 5、2009-2010学年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可指导两项。 请各学院(系)积极组织此项工作,并于2010年9月3日前将推选出的项目申报书(见教务处主页-资源下载-教学研究、成果【02】02-07-005)一式三份、汇总表一份(资源下载-【02】02-07-006)及相应的电子文档提交教务处教研科。 二、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结果 按照项目执行情况,我校于2010年3月份、5月份分别举行了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答辩会,共有48个项目参加了答辩。经综合评定、学校审核,评选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5名、优秀项目9个。学校将对评选出的优秀指导教师(附件一)和优秀项目(附件二)进行表彰、奖励。

三、2009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期检查 我校2009年度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应有56个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请各学院通知项目参与学生于2010年9月10日前将中期检查申请表及汇报ppt.(见教务处主页-资源下载-教学研究、成果【02】02-08-009、02-09-003)提交教务处教研科。具体信息见附件三。 教务处 2010年7月2日 附件一: 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关事宜的通知 各学院(系): 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总体安排,现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 近期,我校将启动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具体申报条件为: 1、非毕业班、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项目执行时间1-2年。 2、申请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3、一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的项目小组。 4、指导教师应具副教授以上职称,须在近一学年内给本科生上课。 5、2009-2010学年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可指导两项。 请各学院(系)积极组织此项工作,并于2010年9月3日前将推选出的项目申报书(见教务处主页-资源下载-教学研究、成果【02】02-07-005)一式三份、汇总表一份(资源下载-【02】02-07-006)及相应的电子文档提交教务处教研科。 二、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结果

按照项目执行情况,我校于2010年3月份、5月份分别举行了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答辩会,共有48个项目参加了答辩。经综合评定、学校审核,评选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5名、优秀项目9个。学校将对评选出的优秀指导教师(附件一)和优秀项目(附件二)进行表彰、奖励。 三、2009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期检查 我校2009年度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应有56个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请各学院通知项目参与学生于2010年9月10日前将中期检查申请表及汇报ppt.(见教务处主页-资源下载-教学研究、成果【02】02-08-009、02-09-003)提交教务处教研科。具体信息见附件三。 教务处 2010年7月2日 附件一: 2009-2010学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大全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饮食控制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Nm23-H1基因对宫颈癌转移的影响 雄性素对大鼠心肌却血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比较不同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抗肿瘤效果 一氧化氮对肿瘤的作用 芹菜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盐是天然的抗抑郁剂(探究实验) 绿茶对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咖啡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氨基比林咖啡因片(脑清片)致死性研究及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配比优化 芦荟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性探究 银杏叶对高血压左心肥厚逆转作用 氨茶碱对小鼠心肺复苏的作用 注射用碟脉酮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的抗炎作用 新型利尿药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 探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大蒜素对小鼠结肠癌抗肿瘤作用 茶多酚对心律失常的作用 口服异丙酚与部分常用麻醉药效果比较的研究

高盐饮食对家兔血压和心肝肾组织中自由基的影响实验 Ⅱ型高血压时交感神经活性及其相应受体敏感性的变化 艾叶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白术对在体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不同比例的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抢救效果 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大蒜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 毒蕈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性右心衰竭与ANP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决明子对家兔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的定性研究 硫化氢和胃肠道疾病——硫化氢对胃肠道的扩张及其机制的简单探讨 迷迭香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纳洛酮对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 生姜汁的降血糖作用 生姜油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生姜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研究 酸樱桃提取物软膏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 探究腺苷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保护作用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感想 在大学,我们学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学校更多的是想要培养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好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接受的大部分是书本理论上的东西,在大学这期间,大多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觉得它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丰富、充实,才能消化吸收,真正变成有用的东西,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社会。否则,书本知识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上,体现不了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创新实践。 根据项目申报表中计划,我们把整个项目分为图像预处理、车牌识别、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四个模块。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并将完整的软件制作了出来,对于字符识别模块我们还使用了不同的实现方法。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过程,与以往做一个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不同,一个完整的科研创新实验,从最初的方案选取,到实施初步计划,到具体实施计划,再到项目的实施、结果分析,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按部就班地进行。通过自学,完整的把整个系统自行搭建完成,形成最终的软件,并能实际运行,识别出相应的车牌号码。对于字符识别模块,除了采用传统的模板匹配法外,还选用了神经络算法,提高了字符识别的准确率。 在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考虑不周到,一开始排出的计划难免出错,后面通过不断改进,随着项目的一步步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出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付出实践成为具体的实物,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改进、实验,我们最初的感觉是无从下手,蔡维玲老师在项目的设计、具体的操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意见,再次感谢蔡维玲老师以及本次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让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理论变成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希望以后可以越走越远。 创新实验心得 将近一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了。在那段“痛并快乐着”的时期里,我们曾洒下汗水,也曾播种了希望;我们曾付出心血,也曾收获成功。从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从搜索学习文献到联系购买材料,从一步步实验过程到一个个结果测试,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到提高改善性能,一路走来,感觉收获颇多。 在实践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化学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再不断地去学习摸索,直到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当然,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动手去做。只有动手去做,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一定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实验。无论是,还是国家创新实验,虽然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 计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创新性的 实验。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等创新技法可为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提供广阔的思路,但不应忘记创新性设计的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同时,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原则仍是物理创新性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最基本原则。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 一、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意义 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基础自然学科,物理学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之外,也注重对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研究。因此,物理的教学始终离不开物理实验的教学:有趣的实验现象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亲手的操作是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此外亲身的实验经历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资源,并能够够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可以是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改进,以解决个别实验取材不易、操作不便、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也可以是基于教学需要的全新设计,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构建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是教师秉承新课程标准课程开放性理念,由课程的复制者走向课程的创造者的有效尝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方法

大学生创新实验

项目编号: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提高春玉米磷效率根际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 学院、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填表日期 2010 年月日 吉林大学教务处制表

填表说明 一、《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要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讲究诚信,不能有雷同;表达要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申请参加“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1人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合作研究者4人以内)。 三、申请参加“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个人或团队必须聘请教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并请指导教师在申请书上签名。 四、《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实习与实验教学科(一式3份原件)。 五、“项目编号”由教务处填写。

一、项目申请理由(包括项目背景及自身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和已参加过的研究等条件)项目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多数土壤缺磷,施用磷肥一度成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增产措施。我国磷肥生产量与施用量均高居世界首位。2007年,我国磷肥用量达到1142万吨, 占全世界磷肥消费量的30% 。当前,我国高品位磷矿资源快速耗竭和磷肥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我国农业增产承受着巨大的资源和成本压力。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磷肥资源并未得到高效利用,表现在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差且仍呈下降态势(每公斤磷肥平均增产 7.9公斤粮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以及磷肥利用率低(当季利用率只有10-15%)等方面(张福锁等,2008)。因此,在目前集约化农业中磷的管理不能再重复过去那种完全依靠大量增加投入的办法,必须在适度施肥调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作物自身高产和磷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走出一条“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已有的研究表明,挖掘作物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的关键在于揭示和调控与磷有关的根际过程。根际是养分和水分从土壤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所发生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根际生物互作,被认为是作物-土壤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Rovira,1991;Sparks,2005)。 玉米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旱地作物,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种植体系的模式作物,理解玉米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根际过程特点,充分发挥玉米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建立高产高效栽培条件下的玉米根际养分管理体系是协调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关键,也是未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方向。 自身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和已参加过的研究等条件: 本小组成员于2009年9月-11月间对吉林省27个主要玉米品种在低温低磷条件下根系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玉米品种在低温缺磷条件下根系构型表现出明显差异(图1)。针对某一根系生长最好的品种,我们又进行了根系分层施肥实验,确定最适宜吸收磷的部位。 本小组成员在系统学习了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化学仪器分析、农化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于2009年9月跟随本科生指导教师开始进行过大量的室内和室外实验,具备独立分析数据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土壤样品及玉米样品的田间采集经验。小组成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