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 述>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

(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

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

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

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

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一项

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

,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1994~1995年调查显示[6]印度农村人口患病率仅为512%(男性314%、女性618%)。2000年Singh R 1B 1

等研究显示[7]

,亚洲国家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35%,农村居民患病率更低,仅为城市居民患病率的1/2~1/3。随着干预生活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3],而发展中国家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些年也迅速增长。我国曾进

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见表1[8]

。1958

~1959年第1次调查(部分省市)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约50万,当时各地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故未能得到精确的患病率数据;粗略计算,平均患病粗率为511%。1979~1980年第2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400多万,采用了当时WH O 的标准(\160/95mmH g 为确诊高血压、140/90m mH g 和160/95mmH g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根据当时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 mH g),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7173%。1991年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90多万,并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 H g 及/或舒张压\90m mH g 或2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13158%。如按第2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m H g)计算,患病粗率为11188%。由此可见,自1959年至1991年的30年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仅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就上升了41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此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18%,其中男性2012%,女性1810%;由此估算\15

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716%。2004年[10]

、2007年[1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1%和2314%。

表1 我国历史上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年份调查目的

调查人群患病率(%)参考文献1958~1959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5110[8]1979~1980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7173[8]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13158[8]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18180[9]200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18110[10]2007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15~69岁

23140

[11]

112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了解高血压防控效果的重要

指标。通过在M EDLINE数据库搜索医学主题词表(M eSH)的患病率(Pr ev alence)、高血压(H yperten-sion)、血压(Blood Pressure)和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回顾了1980年1月至2003年7月世界不同地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显示:高血压总的知晓率为4610%,从韩国的2512%到巴巴多斯的7510%不等;治疗率最低为墨西哥的1017%,最高为巴巴多斯的6610%;控制率最低为韩国的514%,最高为巴巴多斯的5810%[3]。其中高血压的定义为平均血压水平\140/90mmH g和/或使用降压药。

近年来,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上升,但仍不理想。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atio nal H 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4年以及1999~2004年调查结果显示[12]:在成人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晓率有轻微上升(P<0105),从6815%升至7118%,治疗率由5311%上升至6114%(P<0101),控制率由2611%上升至3511%(P<0101)。英国2003~2006年期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也均在提高[13]:高血压知晓率从2003年的62%上升至2006年的66%(P<0101),这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显著[从2003年的64%升至2006年的71%(P<0101)],而在男性中并无统计学差别(60%~62%,P>0105);治疗率由48%升至54%(P<0101);2006年的控制率(28%)明显高于2003年(22%),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1)。

根据1991年我国调查结果[14],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13%(城镇为3516%、农村为1319%),治疗率为1211%(城镇为1711%、农村为514%),控制率为218%(城镇为411%、农村为112%)。2002年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012%、2417%和611%,与1991年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2高血压的疾病负担

211高血压疾病负担的计算方法目前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很多,如收集公开发表的文献、可利用的公共信息、全国疾病登记资料、数据库的回顾分析,或进行专题的横断面或前瞻性的调查等[18]。相比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而言,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较少,这是因为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中,高血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危险因素。

胡善联提出计算高血压这种疾病危险因素花费的成本时可采用2种方法[18],其一是疾病特异方法(Dis-ease Specific Approach),其二是全病因方法(All Cau-ses A pproach),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患病率为基础。疾病特异方法是一种传统标准的方法,对高血压而言,首先要确定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范围,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标准,高血压相关疾病包括脑血管病(ICD-10 I60-69)、缺血性心脏病(I20-25)、高血压性疾病(I10-13),后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I00,I26-28,I34-37,I44-51, I70-99)[19];该方法的特点是建立在风险比值(Risk Ratio s)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上,但缺点是因高血压引起的额外费用只考虑上述4类疾病,并没有全面考虑所有的疾病。而全病因方法比较的是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之间在年人均医疗费用上的差异,而不需区分与高血压有关的或无关的疾病。

Mathers等[20]描述了两种分析疾病的因果性归因的模型:绝对归因(Categor ical Attr ibution)和反事实分析(Co unter factual Analysis)。绝对归因法是指一个事件例如死亡,归因于一种单独的原因(例如一种疾病或者危险因素)或者一组原因,如疾病分类(ICD)系统对死因的归纳,但该方法忽视了某些疾病的多病因特征[21]。反事实分析模型的分析思路是要计算归因于高血压的疾病负担,需要有一种最佳的血压的人群分布与现实分布相比较;这种最佳的分布是一种反事实的暴露分布,使得人群暴露风险最低,发生不良健康后果的危险性最小,即理论最小暴露分布(Theoret-ical M inimum Exposure Distribution)[22]。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获得去除这种危险因素后人群健康的潜在增益。理论最小暴露分布在大多数危险因素中取值为零,如不吸烟,但某些危险因素的最小暴露不可能为零,如血压和体重指数(BM I)等。在GBD研究中,假定收缩压的理论最小值为115m mH g;因为收缩压低于这个水平的人群几乎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确定这个理论最小值基于两种证据:队列研究数据证明该水平收缩压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RR)最小;该平均收缩压水平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最低[19]。

GBD研究根据危险因素的流行强度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程度等,利用专门的公式计算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人群归因比(Potential im pact fraction,PAF),表示人群死亡或疾病负担中归因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23]:

PA F=

Q m x-o RR(x)P(x)-Q m x-o R R(x)P'(x)

Q m x=o RR(x)P(x)

RR(x)指暴露水平x下的相对危险度,P(x)指人群暴露水平,P'(x)指理论最小暴露分布,m指最高暴露水平。

212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进展2002年WH O报告总结了不同国家前10位危险因素所造成的DA LYs 损失情况,在高死亡率发展中国家,高血压在危险因素排序中位列第8位,占总DALY的310%;在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高血压都是第2位危险因素,占总DALY的比例分别为510%和1019%[1]。

Carlene等对全球3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疾病负担进行了测算[24],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高血压造成的早死人数达76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1315%,同时引起9200万的DALYs,占全球总数的610%,且54%的脑卒中和47%的缺血型心脏病由高血压引起;其中约80%的高血压疾病负担是发生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2002年WH O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析了全球14个流行病学地区的26种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25],结果显示:高血压造成6400万DA-LY,占全部DA LY的414%;尤其在发达国家,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占1019%,是威胁人群健康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以上两项研究均采用了WH O相对危险性评估(Compar ative Risk Assessment,CRA)的方法,即反事实分析模型。Nor man等在2000年对南非地区30岁及以上人群也采用反事实分析模型,进行了高血压相关疾病负担的调查研究[26],但与WH O的研究不同,该研究的高血压相关疾病包括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其他心血管疾病不包括心力衰竭、肺水肿和心律失常;研究结果显示:在南非每年有46888人死于高血压,占南非总死亡的9%,其疾病负担为390860个DALY,占南非总DA LY的214%。

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也是社会沉重经济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2005年美国高血压所致死亡率增长了2512%;2009年全美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为542亿美元,间接经济负担为192亿美元,共计734亿美元[27];2010年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为549亿美元,间接经济负担为217亿美元,共计766亿美元[28],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4136%。

国内采用DALY等指标研究高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较少,主要以高血压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为主。王建生等根据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6中公布的2002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高血压患病率数据和1998年、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计算了高血压的健康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29],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2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数的3143%;高血压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男性中为01362岁,女性为01359岁,全国合计为0136岁;高血压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254万寿命年;高血压的早死指数为1114。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19亿元,其中有26319亿元用于门诊,其余的55亿元用于住院治疗;高血压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568716亿元)的5161%。其中早死指数为作者首次提出的一个用来评价疾病导致/早死0的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死指数是用疾病早死导致的YPLL除以死于该疾病的死亡人口总数,确切含义为每一个死亡导致的平均/寿命年0损失。

祖平等[30]采用流行病学和全球疾病负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医疗费用数据和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对上海市高血压疾病负担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6~2008年上海市高血压的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水平,约为1110/10万;60岁以上患者的早死寿命损失年占80%以上;男女组的早死指数均逐年下降,表明因高血压而/早死0的严重程度正在减轻,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近年来新发病例数量之巨;2008年上海市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是1615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112j,占卫生总费用的313%,其中治疗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是1210亿元。

王国军等[31]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80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卫生服务调查,利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源法分别测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为1814亿元,间接经济负担为9176亿元,合计占河南省慢病总经济负担的6188%。唐雪明等[3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昆山市50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高血压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医疗费用情况。结果显示昆山市高血压病的疾病经济负担为18147亿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6186亿元(占37114%),间接疾病经济负担11161亿元(占62186%)。辛英等[33]从家庭角度,采用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因高血压治疗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的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非住院治疗对城市家庭影响不大,但会使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比例增加1313%,而高血压住院治疗则会导致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比例分别增加2818%和3411%;住院医疗保障可明显缓解城市家庭的高血压住院治疗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那些只有1位成员患高血压的家庭。

3结语

高血压已成为当今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患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引起的疾病负担沉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防控任务将会更加艰巨。重视和开展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能够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可能不同,对数据的解读要注意其研究方法的差异。例如, Car lene等的研究和2002年WH O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均为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预测结果的两倍[34,35],主要原因为早先的研究缺少对回归稀释偏倚(Regr ession-dilution Bias)的校正[36],所谓回归稀释偏倚与队列研究有关。基线或者一次性的血压测量,部分因为测量误差,部分因为血压正常的周期性的波动,比实际长期平均血压分布范围更广,这样就会低估血压水平与暴露组、非暴露组间发病率差别之间的联系强度,使得估计的RR值偏小。

此外,无论是DALY还是经济损失,都是在一定权重下计算得出的,因此权重不同,其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同[37]。而国内研究对权重的说明较少,且国内研究数据资料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某些研究[31,33]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通过应答者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高血压患病信息,而由于我国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较低,所以自报患病的居民数必然要低于实际的患病人口数。有的研究间接医疗费用数据缺失严重,而使用全国平均水平代替[29,30],这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从研究角度来说,现有的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病人群体,而对于家庭和社会层面的疾病负担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W orld H ealth Report2002:Redu cing risk s,promoting healthy life

[Z]1Geneva,Sw itzerlan d:World H ealth Organization,20021 [2]Patricia M K,M egan W,Kristi R,et al1Global burd en of hyper-

tens ion:an alys is of w orldw ide data[J]1T he Lan cet,2005,365 (9455):217-2231

[3]Kearney P M,W helton M,Reynolds K,et al1W orldwide pr eva-

lence of h yperten sion:a s ystematic review[J]1J H ypertens,2004, 22(1):11-191

[4]Rywik S L,Davis CE,Pajak A,e t al1Polan d and US collaborative

study on cardiovascu lar epidemiology h 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prevalence,aw areness,treatm ent,an d con tr ol of hypertension in the Po-l M ONICA Project and th e US Atheros clerosis Ris k in

Commu nities Study[J]1An n E pidemiol,1998,8(1):3-131

[5]M alhotra P,Kumari S,Kum ar R,e t al1Prevalence and determ-i

nants of hypertension in an un-industrialised rural popu lation of North India[J]1J H um H ypertens,1999,13(7):467-4721

[6]Wolf-M aier K,Cooper R S,Banegas J R,et al1Hypertens ion prev-

alence and blood pres sure levels in6E uropean coun tries,Canada, and the U nited States[J]1J AM A,2003,289(18):2363-23691 [7]Rb S,I S,Vp S,e t al1H ypertens ion and stroke in Asia:pr eva-

lence,control and strategies in developing coun tries for p reven tion [J]1J ou rnal of H um an H ypertension,2000,14(10-11):749-7631 [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

修订版)[M]1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9]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1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

查[J]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1

[1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报告

2004[M]1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

[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2007[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12]Cutler J A,S orlie P D,W olz M,et al1T rend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 ce,aw areness,treatment,an d control rates in United States adults betw een1988-1994and1999-2004[J]1H ypertension, 2008,52(5):818-8271

[13]Falas chetti E,Chaudhu ry M,M indell J,et al1C on tin ued improve-

ment in hypertens ion management in England:resu lts from the

H ealth Survey for E ngland2006[J]1Hypertens ion,2009,53(3):

480-4861

[14]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1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

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1高血压杂志,1995,3(s1): 16-201

[15]胡善联1卫生经济学[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

[16]何敏媚,何闽江,崔斌1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进展[J]1中国老年学

杂志,2010,30(18):2700-27021

[17]吕繁,曾光1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J]1中华流行病

学杂志,2001,22(4):259-2611

[18]胡善联1疾病负担的研究(上)[J]1卫生经济研究,2005,(5):22-

271

[19]Law es C M,Vander H S,Rodgers A1Global bu rden of blood-pres-

sure-r elated diseas e,2001[J]1Lan cet,2008,371(9623):1513-15181

[20]Cd M,M E,Ad L,et al1Cau sal decom pos ition of su mmary meas-

ures of population h ealth1In:M urray CJL,Salomon J,M ath ers CD,L opezAD,eds1S ummary measu res of population health[M]1

Gen eva:W 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1

[21]Roth man K J1Causes[J]1J ou rnal of Epidemiology,1976,104(6):

587-5921

[22]M u rray C J,Lopez A D1On th e com parabl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less on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1Epide-

m iology,1999,10(5):594-6051

[23]Ezzati M,L op ez AD,Rodgers A,et al1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global and r egional burd 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 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M]1Gen eva:World Health Organ-i zation,20041

=综述>

减钠补钾防控高血压有关研究证据综述

张高辉1,马吉祥2,郭晓雷2,陈希1,徐爱强(通讯作者)1,2

(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中图分类号:R5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13-04

摘要:本文从实验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大规模干预研究对减钠补钾防控高血压的证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结合国内现有的关于代钠盐的研究,指出了减钠补钾对国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减钠;补钾;高血压;低钠盐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约54%的脑卒中和47%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均与高血压有关。中国的高血压患病人群逐年增大,目前药物治疗策略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新发病例数[1]。因此,通过非药物等低成本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来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变得日益重要。多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展的大量研究均显示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存在正相关,且减钠补钾是一种有效的通过改变饮食方式达到控制血压目的的非药物性控制措施。本文从实验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大规模干

第一作者简介:张高辉(1984~),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预研究,对减钠补钾防控高血压的证据进行综述。

1实验研究证据

早在1960年,美国学者Dahl等在大鼠的研究中发现了盐敏感大鼠模型。Dahl大鼠是一种遗传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在不摄入高盐(钠)食物时,不会引发高血压,摄入高盐(钠)食物就开始发生高血压,表明高盐(钠)饮食与高血压发病相关[2]。

在其他高等哺乳动物中开展的动物实验,同样也证明高钠会引发高血压。如对26只黑猩猩(9818%的基因与人类相同)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维持正常饮食的对照组(随访时为12只黑猩猩),每天大约015g盐;另一组为实验组(随访时为

[24]Law es C M,Van der H S,Rodgers A1Global burd en of blood-pres-

sur e-related diseas e,2001[J]1Lan cet,2008,371(9623):1513-15181

[25]Ezz ati M,Lopez A D,Rodgers A,e t al1S 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 urden of diseas e[J]1Lancet,2002,360 (9343):1347-13601

[26]Norman R,Gaziano T,Laub scher R,e t al1E stimating th e burden

of dis ease attrib utable to high b lood p ress ure in S ou th Africa in 2000[J]1S Afr M ed J,2007,97(8Pt2):692-6981

[27]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 on M,e t al1Heart diseas 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 erican H eart Ass 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 tics Sub commit-tee[J]1Circu lation,2009,119(3):480-4861

[28]Lloyd-Jones D,Adams R J,Brown T M,et al1H eart diseas e and

stroke statis tics--2010update:a report from th e American H eart Ass ociation[J]1Circulation,2010,121(7):e46-e2151

[29]王建生,姜垣,金水高1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分析[J]1中

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194-1961

[30]祖平1上海市高血压疾病经济负担及死亡损失研究[D]1复旦大

学,20101[31]王国军,张亮,田庆丰,等1河南省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疾病经济

负担研究[J]1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33-351

[32]唐雪明,李存艳,王柏棠,等1昆山市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及对策分析[J]1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7):1612-16141 [33]辛英,饶克勤,徐玲1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高血压疾病经济负担分析

[J]1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69-711

[34]Cjl M,Ad L1T he global b urden of diseas e:a comp rehensive assess-

m ent of m 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rom dis eases,injuries,and ris k fac-tors in1990and projected to2020[M]1H ar vard University Pr ess, 19961

[35]M urray C J,Lopez A D1Global mortality,disability,and the contr-i

b ution of r isk factors: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1Lancet,

1997,349(9063):1436-14421

[36]M acmah on S,Peto R,Cutler J,et al1Blood p ress ure,strok e,an d

coronary heart diseas e1Part1,Prolonged differen ces in b lood pres-s ure:p rospective ob ser 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 ias[J]1Lan cet,1990,335(8692):765-7741

[37]许可,胡善联1从整个社会角度分析疾病的经济负担[J]1中国卫

生经济,1994,(6):56-581

(收稿日期:2011-07-23本文编辑:李国荣)

看懂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新发现提高了我们对血压调控机制的认识。在免疫机制、肠道菌群的作用、血管周 围脂肪和炎症对脉管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及肾素-血管进展素-醛固酮系统中少见 的基因变异方面的关键研究,为我们认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来自 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 大学高血压科、医学部以及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对2017 年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Nephrology 杂志上。 关键进展 1.血清和T 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1)信号传导,通过一种涉及 到上调Na+/K+/2Cl-转运子 1(NKCC1)和极化T 辅助细胞 17(Th17)表型的机制,会引起盐诱导性血压升高和靶器官损害。 2.高盐饮食改变了人类和小鼠的肠道菌群,导致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Th17 细胞 数量的增多,血压升高。 3.在小鼠中,γδT 细胞参与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也可能在人类高血压和终末期脏器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 4.AngⅡ的 1a 型受体(AGTR1A)和骨桥蛋白介导了周围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 到炎症表型的过程,导致了炎症和潜在有助于主动脉瘤形成。 5.包括APLN 基因和RENBP 基因在内的 7 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基因的少见变异与血压的盐敏感性有关。 盐(NaCl)通过提高NKCC1 活性的血清和SGK1 依赖途径从而诱导Th17 细胞活 化。高盐摄入同样也导致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导致Th17 细胞的刺 激。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γδT 细胞,其反过来又刺激免疫其它细胞,包括 Th17 细胞。活化的Th17 细胞和γδT 细胞产生IL-17,这将刺激肾脏钠潴留和血管收 缩,导致血压升高。较少见的RAAS 基因变异可能通过AngⅡ参与机制增加盐的 敏感性。在血管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中,AngⅡ与AngⅡ的 1a 型受体(AGTR1A)结合会导致致炎症的骨桥蛋白产生增加,这些有助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和进展。

卡维地洛特点与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 高血压患者为6.25mg/次,一日二次;缓慢加量,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患者在服用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剂量必须个体化,需在医师的密切监测下加量。推荐起始剂量6.25mg/次,一日二次口服,如果可耐受,以服药后1小时的立位收缩压作为指导,维持该剂量7~14天,然后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的情况下增至12.5mg/次,一日二次。同样,剂量可增至25mg/次,一日二次。一般在7~14天内达到完全的降压作用。总量不得超过50mg/日。卡维地洛片须和食物一起服用,以减慢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卡维地洛片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预计可产生累加作用,扩大卡维地洛片的体位性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时要注意减量并监测血压尤其是收缩压。 可合用金水宝胶囊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 程远植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 就诊指南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全网发布:2011-10-21 23:18 发表者:程远植2642人已访问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任医师程远植 卡维地洛是第3代非选择性β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还具有扩张血管、阻滞钙离子通道、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卡维地洛特点及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进展予以简介。智慧互联网医院心血管内科程远植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单次口服25mg或50mg,最大药物浓度峰值时间为1~2小时, 肝脏首过清除率较高,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25%, 食物可减慢其吸收, 但吸收量不减少, 也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亲脂性高, 广泛分布于血管外组织,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终末半衰期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 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根据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主张首选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两地平等,其降压疗效确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其优选适应证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妊娠。CCB的不良反应较少,如踝部水肿等。 具有很强的类效应,拥有最广泛的降压治疗优选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及/或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房颤、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咳嗽、过敏性血管性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高血钾和致畸形。目前主张选用长效ACEI制剂,如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对于经济困难者才使用卡托普利。 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确立了ARB有效的降压药物地位,不仅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降压治疗,还可直接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ARB的禁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病的概况 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如离退休后工作环境的改变,体力减退、丧偶或子女赡养等家庭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精神的不安。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我国高血压现状资料

我国高血压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24.7%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郑明日对记者说,据统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压病,有的是血压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发病入院结果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发病较慢,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别的不适,有时可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等表现,所以,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压达标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摘要目前高血压有两大趋势,一是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并发症加重。二是发病年龄降低,中青年患者增加。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典型病例及预防和护理等。解释了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存在哪些问题和阻碍,有哪些进展,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高血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例进展护理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高血压与遗传、饮食、环境、肥胖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病率为40%[2]。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3]。 (二)饮食高脂、高盐、低价低钙低镉饮食和长期饮酒等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侰,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4]。2.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三)环境职业和环境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 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压,更要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高血压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从高血压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等方面对高血压的治疗综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发展;综述 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本身的病理损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重要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残原因之一。 一、目标血压及其意义 根据一些列的降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血压的控制达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关键。应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期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并将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当做初始策略为了更容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的治疗应该在心血管损害前开始。 二、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根据大量实验证明,积极有效非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干扰阻断它的产生和发展,进而起到一定降压作用。 1.合理膳食

首先要减少钠盐、脂肪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与纤维类食物,严格限制饮酒,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还有蔬菜和水果。 2.控制体质量 减轻体重,减少脂肪的存储。减轻体重有助减轻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也可以延缓或逆转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3.适量运动 适量的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且可以减轻心血管的诱发因素。 4.保持健康的心态 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产生,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努力保持平和的健康心态。 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利尿药 利尿药对高血压脑卒中心力和衰竭患者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利尿药的代表药物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利尿药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以用于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中高度高血压。将来有可能成为其他降压药物的“增敏剂”。但它不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痛风患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利尿剂推荐作为无并发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 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CCB CCB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论文汇总

老年性高血压病治疗 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10%-20%,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日益受到我国医务人员的重视。由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中、青年高血压不同,其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为突出。对各种疗法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情况进行论述。 一、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1],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一)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资料显示[2],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血压升高幅度增加,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控制率下降。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20%为2级高血压。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在年龄<60岁、60~79岁和≥80岁的人群中,血压控制正常率分别为38%、28%和23%[2]。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即约每2位老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而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高血压流行病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参数。尽管许多试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经实践证明抗高血压中药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独到的疗效。就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降压机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已构成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眩晕始载于《内经》,称之为“眩冒”。《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眩晕有“眩”、“目眩”、“头眩”、“身为振振摇”等症状的描述,认为其病机为痰饮内生,清阳不升或阳虚水泛。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针对“脑充血门”,创建镇肝熄风汤,成为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代表方。相比西医治疗高血压而言,中药疗法虽然起效较慢,但能治本,比较巩固,还可明显减少西药之头痛、头晕、颜面潮红、呕吐等副作用,因此从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寻找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在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过程中,总结和开发出不少具有良好效果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本篇就其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 1 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广泛存在于血浆、血管壁、心脏、肾脏和中枢系统中,大量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RAAS可能是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刘发等[1]研究发现,静脉推注红花黄素对麻醉犬和家兔有急降压作用,1.2g/kg 灌胃能迅速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放免法测定红花黄素组血浆肾素活性和AngII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贺师鹏等[2]采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法,观察了21种中药有效成分对Ang与Ang受体(AT1)结合的影响,结果甘草次酸的抑制率最高达29.2%。陈孟莉等[3]研究发现益肾降压方可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的血压、肌酐,并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AngⅡ、血栓素,升高血浆6-酮-前列环素的含量。表明益肾降压方可降低RPH 大鼠的血压,并对肾脏有保护功能。陈素红等[4]探讨复方决明提取物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发现不同剂量的提取物均能降低SHR血浆中AngⅡ的含量和肾素活性,但对醛固酮(ALD)、ET、心钠素(ANP)及尿量无影响。李景新等[6]用沙苑子总黄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单次灌胃(100mg/kg,200mg/kg),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对RHR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ngⅡ水平有关。吴旭等[7]利用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研究表明,蜕皮甾酮可通过使内皮损伤所引起的升高的ACE水平降低,而起到降压保护效果。

盐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盐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牟建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西安 710061) 通讯作者:牟建军 Email:mujjun@https://www.doczj.com/doc/347704735.html,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黄帝内经》中就有“咸者,脉弦也”的论断。近百年来人们围绕盐与血压关系进行的研究,基本上确定了盐是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但在人群内个体间对盐负荷或限盐却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即存在盐敏感性问题。盐敏感性已被美国高血压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SH )2005年高血压新定义确立为高血压早期损害标志。1 盐与血压 20世纪60年代,Dahl 成功培养了盐敏感大鼠族,当给以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急剧增高,成为高血压大鼠,首次从动物实验证实了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近百年来,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为盐与血压的关系提供了充分证据,处于低盐环境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低,如非洲博茨瓦那Kung Bushman 土著人;几乎绝大多食盐量较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其人群血压均值水平也较高,如日本北部的北海道人、印度洋巴哈群岛黑人。此外,对大多数移民的研究发现,那些生活在低钠、低血压环境的人,当他们移居到高盐生活环境后,随着其钠盐摄入增加,动脉血压也随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也增高。国际上著名的Intersalt 研究包括了全球范围32个国家的52个中心的20~79岁男女,共10 079名观察对象。经年龄、性别、体重、饮酒量等标准化后,统计分析表明:①在52个中心之间,平均24小时排钠量与血压随年龄上升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研究人群各中心内,个体排钠量与血压正相关,至少在部分 中心内此联系独立于体重指数及饮酒量的影响;②在排钠量极低的4组研究人群,其血压中位数及高血压患病率也较低,但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或仅轻度增加[1]。有学者在对24项观察研究的分析中,估算每日钠摄入量计算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回归坡度是:从20~59岁年龄段每100 mmol 钠4.9 mm Hg 和1.8 mm Hg ,到60~69岁年龄段每l00 mmol 钠10.3 mm Hg 和2.9 mm Hg 。 近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限盐防治高血压的效果与措施[1-2]。早先人们进行了一系列高度限盐试验,将每日钠摄入量限至20 mmol 下,几乎所有试验均证明降低血压是有效的、肯定的。然而,高度限盐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较低等因素常使受试者难以接受。20世纪70年代全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度限盐试验,将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到70~100 mmol 。结果表明,中度限盐也能降低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目前认为,长期限盐干预有助于降低血压正常人群的血压和减少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用量;长期限盐干预有助于预防或减缓血压随年龄上升,从而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的发病与死亡。为此,世界各国、各组织推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将限盐作为高血压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当然,长期严格限盐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质疑,尤其是限盐产生的矛盾性病理生理作用,如刺激RAS 活性、交感神经激活、对血脂代谢的不利影响以及导致其他营养成分的失衡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院-系:理学院 专业:化学 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李爱民 学号: 200902050239 上课教师:易平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爱民(200902050239)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红河云南 661100)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其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引起了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抗高血压药物 Abstract:Angiocardiopathy is the number-one kill er of t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and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threaten to people’s health,which causes the dyazide market develop rapidly. Keywords: hypertension;heart blood vessel;antihypertensive 高血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它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并跃居第一。高血压病的特点是一次得病,终身用药。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专家估计,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按照WHO 最新指南标准,超过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增长[1]。目前全球高血压病患者约有6亿人,至2010年可能超过6.5亿人,且至少有1/3的成年病人未获得确诊。同时,已确诊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未进行治疗或未获得正确治疗。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性功能不全、肾衰竭等。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延缓因血压经常升高而引发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目前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血压的调节。为了科学,合理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定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 6 月 3 日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达10%~20%以上。高血压对人类的最大危害是能导致患者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将对抗高血压药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研究进展 前言: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人们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目前人们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主要有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药、α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六大类为主,但是随着病情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副作用,对于高血压病情的控制以及治愈带来了难题,所以人们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文 1.1 肾素抑制药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肽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 RAAS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AngⅠ、AngⅡ及醛甾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肾素抑制药作为降血压药效应类似于或优于ACEI和AT1受体阻滞药,因为它阻断的是RAAS的起始环节。 1.2 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肽类肾素抑制药,如依那克林、雷米克林等,生物利用度低,口服无效,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这无疑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近来开发的选择性高、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肾素抑制药,如阿利克林等,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出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它们的降血压作用与对肾素的抑制相平行,且克服了肽类肾素抑制药口服无效或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的缺点。这一类肾素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1.3 中性内肽酶一ACE双重抑制药中性内肽酶-ACE双重抑制药又称血管肽酶抑制药,能同时抑制ACE及NEP活性,降低RAAS活性,增加血管舒张性,能提高体内缓激肽和心钠素的浓度及活性,在用于治疗高血压时,比单用ACEI或NEP抑制药具更好的效用和生物利用度。 1.4 最近研制的该类药物有奥马曲拉,法西多曲以及山帕曲拉等。大量的对照实验都证实奥马曲拉对高血压具显著疗效,且与血浆肾素水平无关。奥马曲拉对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高血压也有明确疗效,且可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奥马曲拉还可降低ACE及NEP的肾结合率,从而降低对肾血管的局部损害。目前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虽然目前NEP-ACE双重抑制药的临床研究资料尚少,但从作用机制来看,这类药物可能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在未来抗高血压治疗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1.5 醛甾酮受体阻滞药近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发现,醛甾酮可不依赖于AngⅡ和升高的血压而独立地在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许多研究提示,除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稳定之外,醛甾酮还是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醛甾酮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系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内皮功能异常、心肌纤维化、蛋白尿和肾血管损伤等有关。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都证明,阻断醛甾酮受体对这些损伤有保护作用。螺内酯为一非选择性的醛甾酮受体阻滞药,可以有效地抑制醛甾酮的这些不利作用,但同时也伴有许多不良反应,如男性乳腺发育、阳痿和女性月经紊乱等。这主要是因为螺内酯可同时作用于其他甾类受体。

高血压现状的反思

高血压现状的反思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中医门诊部侯治民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四次高血压患病率大规模的人群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饮食营养结构的改变而不断升高,我国约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 高压血流天天冲击和损伤血管,制造淤堵,但当堵塞小于70%时患者却毫无感觉,所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而一旦梗塞或脑溢血,患者的命运便随之逆转跌入苦海。 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共识:西药降压快,但治标不治本,而长期服用降压药治标虽然减轻了症状,但却加速了并发症的发生,颇有一点饮鸩止渴的味道。这是因为药物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血管硬化、狭窄,加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 高血压患者年轻时一个个看似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其实是血压高供血供氧旺盛、面部充血的缘故,强壮红润的背后掩藏着心梗、脑梗的危险。 一、血压为什么会持续升高? 心脏收缩时血流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形成“高压”,动脉血管弹性回缩形成“低压”。血管通畅,血液清洁流畅,心脏收缩力适度,是保障血压正常供血供氧良好的三大要素。人在活动、激动等需氧量增加时,机体会通过自动加压反射的方式升高血 GAGGAGAGGAFFFFAFAF

压,但并不需要降压!人体平静后血压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GAGGAGAGGAFFFFAFAF

高血压的本质是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当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入动脉时,硬化了的动脉血管不能充分扩张,于是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硬化了的血管弹性差不能充分回缩,于是舒张压升高。 血压之所以持续升高,是因为组织细胞持续缺血缺氧,引发人体持续性加压反射的结果。 而组织细胞之所以缺血缺氧?必然是血液输送系统的问题:一是血管硬化狭窄;二是血液粘稠淤堵;三是心脏动力失衡。 血压升高其实是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自救反应,是人体自我调节自动保护的代偿机制,头昏等症状则是人体发出的呼救信号。而血液循环不畅细胞缺血缺氧是形成高血压的“因”,血压升高是为了克服血脉阻力增大的“果”。 人是肉身与阳气(功能)自然天成的精灵。阳气是肉身的动力,阳气也是活着与生命活力的标志。没有阳气的肉身就是尸体,阳气不足者功能低下,阳气充足气化功能正常血管就不会狭窄,血液就不会粘稠,这就是年轻时肥吃海喝没事的原因。 三、四十岁后元气虚损血管硬化,遗传或体虚之人会更早,后天紧张、压力、熬夜、烟酒、浓茶、肉、鱼、蛋、奶、房事过度等都会损伤阳气,容易产生高血压病。 人的体质如同土壤,土壤决定庄稼品质,体质决定生命质量。气血不活、毒素堆积、免疫失调是早衰及慢顽病的共性病机。高血粘、高血压、糖尿病正是病态体质土壤上生长出来的 GAGGAGAGGAFFFFAFAF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为了迎接这一严峻挑战,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的科技含量,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心血管、肾脏、内分泌和妇产科专家,共同讨论、总结、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的防治经验及流行病学、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研成果,参考《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的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自1959年以来的第五次全面修改。目的是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内科及心血管专业医生防治高血压病。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在高血压的诊断和分层方面,本指南采纳了《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使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既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验又与国际接轨。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本指南仅供原则性指导,非指令性规定。 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 回顾国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规律,有助于我国制定防治方针。 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演变历程 发达国家中,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1期又称瘟疫期。在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第2期随着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 第3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 第4期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

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马山镇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掌握马山镇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对马山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2.35%,不同年龄、性别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年龄:X2=74. 56,p<0.01;性别:X2=45.27,p<0.01),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开展社区老年人生活行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病率;老年人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1]。我国高血压现状主要表现为“一高三低”,即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达1.6 亿多,高血压的防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马山镇的高血压社区防治始于2005年,2008年列入《全国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示范社区》。2006年起我镇结合农民健康体检,2年一次开展对辖区常驻居民的高血压监测工作。本文主要分析2010年本镇60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旨在了解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马山镇≥6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8818人,实际调查6987人,调查率79.24%。其中男3215人,女3772人,年龄:±(60-)岁。 1.2 方法编制马山镇农民健康体检表,重点开展高血压调查。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采用问询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史、治疗服药情况及血压监测情况。血压测量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被测量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10分钟,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压水平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3]。 作者简介:1、王建(1975—),男,内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 1.3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规定的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时又是脑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很不理想,估计所有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不到10%,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重视。下面就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介绍一些最新进展,以帮助提高血压控制水平,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年轻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虽然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在年轻高血压病人中同样存在,但是短期内他们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会明显低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因此,迄今为止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治疗,用什么方案降低血压还没有可靠的临床试验指导我们。但是高血压病变的进展可以持续多年,可逐步引起小动脉、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且这种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病人的血压明显升高之前就可以通过检查检出。高血压病人小动脉病理改变的初期为血管壁中层增厚、管腔变小、管腔与管壁比值缩小,结果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进一步又增加血管损害,陷入恶性循环。随着血压升高,小动脉结构损害加重,大动脉系统受到牵连,大动脉管壁压力增加,损害大动脉的弹力纤维,使大动脉管壁僵硬,顺应性下降,病人的收缩压升高。长期的大动脉压力的升高又进一步增加心脏的阻力,引起左心室心肌肥厚,最终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及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上面所讲的发病过程是逐步发生、逐渐进展,一旦进展到大、小血管都有明显结构改变时再使用降压药物一般很难逆转病理改变,而且要用多种药物才能将血压明显降低。因此现在认为年轻高血压病人应当要考虑尽早接受降压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时候要考虑药物能否改善血管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