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14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14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14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14

生物科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代码 0710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从2013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有生物科学和海洋生物学两个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生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科研、基础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生命科学方面,特别是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海洋生物学方向强化藻类学、鱼类学、浮游生物学、底栖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

验技能,强化海洋调查、游泳、器械潜水等实践能力培养;

4. 了解生物技术、生态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 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 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

7.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支撑学科

生物科学方向依托的一级学科:生物科学;

海洋生物学方向依托的一级学科:生物科学,海洋科学。

四、核心课程

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Ⅱ,遗传学。

五、特色课程

生物科学方向:海洋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海洋学实习,动物生物学实习,植物生物学实习;

海洋生物学方向:浮游生物学,底栖生物学,藻类学,鱼类学,潜水与海底生物调查

六、实践环节

必修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方向: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课时/2学分 1

2.动物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2. 军事训练 2 周/1学分 1

3.微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8 课时/1.5学分 1

4.遗传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4. 有机化学实验 48 课时/1.5学分 1

5. 海洋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5. 大学物理实验1 48 课时/1.5学分 1

6. 分子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6. 大学物理实验2 48 课时/1.5学分 1

7. 发育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7. C程序设计 32 课时/1学分 18. 细胞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 课时/1学分 19. 毕业论文 14 周/12学分

9. 生物化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20.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

10.植物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21. 组织胚胎学实验 32 课时/2学分

11.动物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22. 植物生物学实习 1周/1学分

海洋生物学方向: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课时/2学分 14. 微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2. 军事训练 2 周/1学分 15. 遗传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8课时/1.5学分 16. 分子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4. 有机化学实验 48课时/1.5学分 17. 底栖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5. 大学物理实验1 48课时/1.5学分 18. 浮游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6. 大学物理实验2 64课时/1.5学分 19. 鱼类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7. C程序设计 32课时/1学分 20. 藻类学实验 48课时/1.5学分

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课时/1学分 21. 潜水与海底生物调查 32课时/2学分

9. 生物化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22. 毕业论文 14 周/12学分

10.植物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23.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

11.动物生物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24. 发育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12.细胞生物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25. 动物生物学实习 1周/1学分

13.植物生物学实习 1周/1学分

选修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方向:

1. 基因工程实验 48 课时/1.5学分 5. 细胞工程实验 32课时/1学分

2. 基础生物技术大实验 32 课时/1学分 6. 微生物工程实验 32课时/1学分

3.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7. 生物信息学 16课时/0.5学分

4. 动物生理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8. 专业生物化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海洋生物学方向:

1.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6. 基因工程实验 48课时/1.5学分

2. 海洋生物学及海洋学实习 1周/1学分 7. 细胞工程实验 32 课时/1学分

3. 微生物工程实验 32课时/1学分 8. 海洋生态学实验 32 课时/1学分

4. 基础生物技术大实验 32课时/1学分 9. 动物生理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5. 组织胚胎学实验 32课时/1学分

七、学分分配

八、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

2.通识教育层面

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3.学科基础教育层面

4.专业知识教育层面 

5.工作技能教育层面 

九、教学进程表

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

2.通识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8

每位本科毕业生应在通识教育课程的不同知识领域修读不少于8学分的课程,本专业学生不得选修与专业课程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3.学科基础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33

其中:必修 30 学分;选修 3 学分

4.专业知识教育层面 生物科学方向

最低要求学分:28.5

海洋生物学方向

最低要求学分:27.5

其中:必修 20.5 学分;选修 7 学分

5.工作技能教育层面 

生物科学方向:

最低要求学分:21

其中:必修 16 学分;选修 5 学分

海洋生物学方向:

最低要求学分:22

十、特殊学生培养方案

拔尖学生培养方案:根据生命学科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及学院拔尖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探索实行8年“本博贯通”模式,对学生进行长周期培养和精英教育。具体方案如下:(1)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强化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方面的能力;(2)优化不同类型课程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达到1:1,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达到1:1;(3)课程设置更加适应培养目标,增加讨论性课程、野外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课时,优化人文素质培养课程;(4)允许自主跨学科、跨年级选修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在高年级阶段可自主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5)专业课学分认定更加灵活,允许以科研实践活动或学科竞赛活动替代相应课程。

十一、有关说明

工作技能教育层面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OUC-SRDP)和专业开放实验、高校校际联合实习与创新研究计划、及其他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学生申请授予创新创业学分时,需向学院教学委员会提交成果材料、成果成绩证明和书面申请,委员会裁定是否授予及授予多少学分,获得教务处批准认可后授予学分。四年开课不断线,修满2学分即可。

十二、核心课程简介

1.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

的科学。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2.动物生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3.微生物学: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

、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4.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由Cytology发展而来,Cytology是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染色体)的研究。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

5.生物化学Ⅱ: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目前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一级其他物理学、化学技术,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进行分析,以期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

6.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撰 写 人:杨秀霞 教学院长:刘晨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