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收稿日期:2003210210;修回日期:2003212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6011)作者简介:袁 梅(19762),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平台集成技术研究。

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袁 梅1,莫登沅2,边少峰2

(1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21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430033)

摘要:G M L 是OG C 组织提出的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编码方式,文中依据G M L310规范,结合某特定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G M L310的数据格式,对其中的部分代表性元素做出了相应说明,并进一步阐述了G M L 在WebGIS 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X M L ;G M L ;WebGIS;X M L 模式;空间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3044(2004)0120031204

1 序 言

WebGIS 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对地理空间信

息进入网络、实现共享的迫切需求。然而,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空间地理信息要真正达成共享,首先必

须解决地理信息数据来源复杂、管理多样、数据格式不兼容的瓶颈问题。目前,多源数据集成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数据格式转换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直接数据访问模式[1]。

2000年,开放GIS 联盟(open GIS cons ortium ,OG C )在其已创建的公共地理模型(OG C 抽象规范)基础上,通过封装地理信息及其属性,制定了符合地理空间数据组织特点的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 M L )扩展集———地理标识语言(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 M L )110[2~4]。至2003年2月,G M L 已经升级至310,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网络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作为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数据的通用接口,G M L 遵循数据互操作模式,可以维护商业地理信息软件专有格式的优点及其所保护的商业利益,也利于数据的交换与传输。为在现有网络上以矢量方式进行传输、交换、集成WebGIS 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2 G M L 概述

G M L 是对空间信息的X M L 编码,可以用来对空

间数据进行建模、传输和保存。它具有X M L 的基本

特征,如:数据完整性的自动化校验、可以用公共工具浏览和编辑、易于与非空间数据集成、可以转换成

不同的图形。G M L 还可以与其他语言如Java 、C ++

等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进行地理行为的传送。此外,G M L310还有如下几个优点:

(1)基于文本表示地理信息,比较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编辑。

(2)基于OG C 的地理抽象模型,封装了地理信息及其属性。

(3)封装了空间地理参考系统。

(4)具有储存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几何曲线和时间信息的能力。

(5)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主要的技术工具是X Link 和X pointer 。

(6)具有模块化特点。G M L310定义了用于数据校验的全部基本模式(Schema ),用户能够选择适合的结构和结构组件,设计应用模式来校验自己的G M L 数据,减化和缩小了执行的尺寸。

在WebGIS 中实现G M L 包括:编码研究,设计G M L 应用模式用于数据校验;数据转换,将原有数据格式转换为G M L 格式;G M L 文件解析;G M L 文件的图形显示;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查询等方面。3 空间数据的G M L 组织与实现

311 G M L 应用模式(G M L application schema )的设计

X M L Schema (模式)是W3C 的推荐标准,自2001

年5月正式发布后,立刻成为全球公认的首选X M L 环境下的建模工具。X M L Schema 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定义一类X M L 文档,它本身也是一个X M L 文档。G M L Schema 是X M L Schema 的特例,用来对G M L 数据进行有效性、一致性的校验。

第24卷第1期2004年1月

海 洋 测 绘

HY DRO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

Vol 124,No 11

Jan 1,2004

G M L应用模式的设计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根据实际需求,建立适当的空间数据模型;然后选取G M L310中相应的Schema,对于其中用抽象类型(以下划线开头)定义给予实际的具体定义;最后依据X M L Schema语法规则,将其组合生成G M L应用模式。下面以某交换格式为例给予具体说明。

该格式采用通用的空间数据模型,各图幅按要素分层,各层中分开存储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又分别按点、线、面三种类型进行组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通过目标标识码连接。在元数据层中定义了图幅和图层的基本信息。针对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结合G M L应用模式设计的要求,可以设计出特定的G M L应用模式,用X M L语言部分表示如下:

上面是表示一个实例化的地图对象,其中的“substitutionG roup”表示继承关系。ex、gml为名称空间前缀。W3C将名称空间定义为“是一组名字,由URI索引确定,在X M L文档中用作元素类型和属性名”。文档中缺省的名称空间为ex所定义的URI。以gml为前缀的元素类型在http:// w w w1opengis1net/gml中有明确的定义,以ex为前缀的元素类型则是作者自定义的。下面为地图对象中的图层,其中的“A”、

“B”等代表要素层名。

?

对于地图对象中包含的要素层的限制用通用抽象说明表示如下:

图层中包含着相应的域(D omainSet),在G M L中包括“MultiP ointC overage”、“MultiSurfaceC overage”,分别表示点图层、面图层。作为对其的补充,另外添加了“MultiCurveC overage”来表示线图层,

每个域包含着相应的几何集,如点集、线集、面集等,每一个图层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几何集。

图层的范围(RangSet)定义中英文皆可表示,用以表示其所对应的属性,如:

?

其中的“id”、“编码”等代表属性名。范围集合中属性值数据类型的限定用type=“ex:IdT ype”等表示。X M L Schema中内置的简单数据类型包括: string、decimal、int、float、double、boolean、gY ear等,G M L 中内置的简单数据类型有:gml:NullT ype、gml: integerList、gml:MeasureT ype、gml:C odeT ype、gml: SignT ype等。对于不包括在这些简单数据类型及其派生类型中的数据类型,在Schema中需给出进一步明确的定义,如:

 

 

域和范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域(几何集)后面必跟随一个范围。范围值可以用文件(文本或二进制形式)来表示,用X Link语法来表示相关的链接,还可以用数据块、数据项等表示。若地图的属性数据属性项较多,则以文件的形式表示较好,其数据量小、灵活性较大。

拓扑对象包括结点、弧段、面、体等,支持复杂拓扑,拓扑结构可以将地图对象扩充至3维。用X M L 语言表示为:

 说明

minOccurs="0"

maxOccurs="unbounded"/>

它是用来对地图对象中包含的要素层拓扑予以限制,后者必须从其继承而来,如:

?

23海 洋 测 绘第24卷

对于每一个地图对象、每一个要素层都应有相应的元数据说明,这一部分可以单独定义一种X M L Schema对其进行验证,用X Link语法来表示相关X M L文件的链接。

312 G M L文档的实现

建立一个G M L文档的主要步骤为:

(1)选择或编写一个DT D(X M L Schema)。

(2)在G M L应用模式的基础上,依据X M L语法规则以及G M L的相关约定可以生成一份包含坐标、属性、元数据、拓扑的G M L文档,其完整性、合法性可以用G M L应用模式来验证。对于地图对象中包含的大量信息,这一部分可以用编程语言(如: JAVA)来完成从原始数据(文档或数据库数据)到G M L数据的转换。

在空间数据结构中主要有下面几种图元:实体点、有向点、折线、曲线,以及结点、弧段、面域点、面、特殊面等等。在G M L的几何中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表示。其中实体点的表示为:

 

11114110107

 

文档中的xlink:title=“4748”可以将其与特定符号或文字等关联。gml:id=“AP1”表示点的id号,在一幅图中它应是唯一的。“11114110107”是点的坐标值(其形式为(x y)值对)。

有向点是用多点的形式来表示的,以…形式取代上面的形式的表达。

对折线段的表示为:

 

6109,361576149,36159 6145,361096125,361126109,36157

 

之间包含的是折线段的坐标值(x1,y1 x2,y2…),每个坐标对之间用空格分开。

结点的表示方法为:

 

其中,gml:pointProperty中的属性xlink:href=“CP1653”将结点与坐标点关联,表示节点的位置。

对于弧段的表示则为:

 

 

 

 

 

其中的gml:directedN ode表示弧段的相关结点, gml:directedFace表示弧段的相关面。orientation中的“-”表示始结点或左面,“+”表示末结点或右面,其后的xlink:href指示该节点或面的id号。而gml: centerLineO f xlink:href=“#C L4”则用id号指明该弧段所对应的折线段。

在用面域点表示的面拓扑中,需要先用节点的形式表示面域点,这一部分同节点的表示。其后才能表示面,如下所示:

 

gml:is olated表示其为孤立面,即不包含其他面, xlink:href则指向面域点结点号。因为空间数据结构的不同,弧段与面之间的关系可能在弧段数据中表示,也可能在面数据中表示,若在弧段中表示,此处则不再表示。仅以的形式给出,它也表示无关联弧段。

4 G M L文件的应用

G M L将地理信息世界中的内容与其表现形式分离开来,其所关注的是地理数据内容的表现,若采用相应的解析工具来对G M L数据进行解析,也可以生成数字地图。采用式样表(XS LT)可以直接将G M L转换成S VG、X3D等浏览器可以直接显示的文件格式(后两者均为X M L的扩展集)。此外还可采用Java Applet来解析、显示G M L数据及与G M L数据进行交互。G M L能以多种面貌呈现在最终用户眼前。

G M L的平台无关性、可扩展性以及超链接能力等,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集成能力。基于G M L架构的

33

第1期袁 梅,等 基于G M 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WebGIS 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数据资源(包括各种数

据库、文件等),有利于WebGIS 的多层结构的实现,为

分布式计算、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了基础。

图1和图2分别为以S VG 格式显示的转换后的地图以及用Java Applet 控制的G M L 文件的图形显示。5 结束语

G M L 作为一种编码格式,可以表示任何数据,

将成为一种在不同系统间交换数据的良好格式,此外它还可以集成同一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对于特定的应用,应该开发一个G M L 的子集,这将有助于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对该子集所采用的通用空间数据模型以及该模型中空间信息的语义表达还需进一步研究,以达成统一的共识

图1 以S VG

格式显示的地图

图2 用Java Applet 控制的G M L 文件显示

参考文献:

[1] 宋关福,钟耳顺,刘纪远,等1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

研究[J ]1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0~1151

[2] OpenGIS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 )

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 [M ]1Open GIS Consortium ,

20031

[3] Simon J D Cox 1Geologic Data Transfer Using XML [DB/

OL ]1http ://www 1csiro 1au 1

[4] Making Maps in GML [R ]1Galdos Systems Inc 120001

Geo 2spatial Data Exchange Format Based on GML and its Application

Y UAN Mei 1

,MO Deng 2yuan 2

,BIAN Shao 2feng

2

(1.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2.Nav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33)

Abstract :GML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is a way to encode geo 2spatial data in web ,presented by OGC

(open GIS consortium ).Based on a geo 2spatial data model ,we design a geo 2spatial data exchange format according to GML 3.0specification.We describe some of the representation ele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ML to WebGIS.

K ey words :GIS ;XML ;GML ;WebGIS ;XML schema ;geo 2spatial data exchange

4

3海 洋 测 绘第24卷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数据规范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试行)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 2005年11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写依据 (3) 2.1政策法规 (3)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2.3参考文献 (4) 3外部规范 (5) 4建库存储 (5) 5数据采集交换规定 (5) 5.1采集单元 (5) 5.2采集格式 (5) 6地块编号规则 (6) 6.1宗地编号规则 (6) 6.2地块(图斑)编号规则 (6) 7颜色规定 (6) 8数据物理分层 (7) 8.1基础地理数据 (7) 8.2地理框架数据 (8) 9基本属性 (9) 9.1基础地理数据 (9) 9.2地理框架数据…………………………………………………………………………………………………1 5 1 0属性项及代码 (18) 1 0.1基础地理数据 (18) 10.2地理框架数据 (19) 附录A空间基准框架 (23) 附录E地名分类代码表 (24) 附录F计量单位及格式 (28)

前言 为了规范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根据现行国家、部、省在国土资源信息(测绘、土地、矿产、地环)采集、处理、建库和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兼顾佛山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的组成部分。 本规范由佛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提出、起草、解释。 本规范由佛山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并归口。 本规范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佛山市国土资源空间地理数据建库工作,也是地理数据采集、更新、 质量控制等的基本性要求。 2编写依据 2.1政策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础测绘 (1) 《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94 (2)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 103--2004 J 367--2004 (3)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 J298-2004 (4)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1 (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 1005-2000 (6)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 (7) 《数字地形图系列相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 (9)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7929-1995 (10)《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5660-1995 (1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12)《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 791-93 (1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 12342-90 国土资源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发布日期:2011-06-02 点击量:45 一、基本情况 1. 立项情况 浙江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丰富,大部分实现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应用。省级1:1万 /1:5000、1:5万基础测绘DLG、DOM、DEM完成全省覆盖,现正进行浙江省基础测绘快速更新体系建设,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动态更新。全省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也已完成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覆盖。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2007年建成并通过验收,已经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水利水情等省级重大应用。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JCORS)建成并提供服务,全省导航电子地图建成。浙江测绘正处于测绘发展方式转变,测绘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08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合作共建,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批准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程—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以下简称“省交换共享平台”)正式开始建设。根据《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浙发改函[2008]232号)的要求,项目实施总周期为三年(2009年—2011年),总投资6330万元,建设单位为浙江省测绘局。 2. 省部支持 省交换共享平台是“数字浙江”和浙江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础工程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省长明确要求,要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不断拓宽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领域、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浙江省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省交换共享平台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都把建设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作为建设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把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共享工程、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工程。 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已将本项目作为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测绘局合作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省科技厅也将本项目列入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和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也同意将本项目列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工程予以支持。 3. 建设意义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战略资源。联合国有关文献资料指出,自然、经济、社会等信息的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可以分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由各级测绘主管部门组织采集、处理和集中管理与统一分发服务,列入基础测绘;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由国土资源、民政、交通、水利、建设、电力、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工作需要采集、处理或在开发、管理工作中形成。 目前,“数字浙江”建设已由信息资源的初期积累阶段逐步走向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阶段。“十五”以来,浙江省基础测绘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省测绘局和部分市、县纷纷完成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 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 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 RULES,ISO9735),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目前,UN/EDIFACT 标准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准确程度提高;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此外,利用EDI还可以进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进行收益分析。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EDI通信方式 运用EDI技术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 1、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直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通信线路可以是租借的,也可以是拨号电话线。这种方式的通信能力受到线路通信能力的制约。 2、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将计算机用增值网络(V AN)连接起来,即所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和接收都通过EDI中心完成。由于使用了增值网,可以使更多的计算机连到一起。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我国dem标准格式

●我国DEM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如下表3所示。国家级的DEMs虽然以栅格形式存储,但不宜直接采用TIFF或BMP文件,所以须定义DEMs的数据交换格式。 ●数据文件包含文件头和数据体两部分。文件头分两类数据:一类是基本的必须的数据;一类是扩充的附加信息。附加部分可以省略。文件头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项目,格式为“项目名:项目值”,每个项目单独占一行。DEMs数据体采取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并以ASCII码的方式存储。 表3 我国DEM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表3我国DEM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项目名对项目值的说明 DataMark 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DEMs数据交换格式(CNSDTF-DEM)的标志。基木部分,不可缺省。 Version 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如1.1。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Unit 坐标单位,K表示公里,M表示米,D表示以度为单位的经纬度,S表示以度分秒表示的经纬度(此时坐标格式为DDDMMSS.SSSS,DDD为度,MM为分,SS.SSSS为秒)。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Alpha 方向角。基本部分,不可块省。 Compress 压缩方法。()表示不压缩,1表示游程编码。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Xo 左上角原点x坐标。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Yo 左上角原点Y坐标。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DX X方向的间距。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DY Y方向的间距。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Row 行数。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Col 列数。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ValueType 高程值的类型。基本部分,不可的省。 HZoom 高程放大倍率。基本部分,不可缺省。设置高程的放大倍率,使高程娄数据以整数存贮,如高程精度精确到厘米,高程的放大倍率为100 Coordinate 坐标系,G表示测量坐标系、M表示数学坐标系。基本部分,缺省为M。 Projection 投影类型。附加部分。 Spheroid 参考椭球体。附加部分。 Parameters 投影参数。根据不同的投影有不同的参数表,格式不做严格限定,但必须在同一行内表达完毕。附加部分。 MinV 格网最小值。附加部分。这里指乘了放大倍率以后的最小值。 MaxV 格网最大值。附加部分。这里指乘了放大倍率以后的最大值。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编制说明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014年9月3日

目录 1 工作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任务来源 (2) 1.3 主要工作内容 (2) 2 编制原则和依据 (3) 2.1 编制原则 (3) 2.2 相关标准规范 (3) 3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4) 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4) 5 标准主要内容特别说明 (5) 5.1数据分幅说明 (5) 5.2数据分层说明 (5) 5.3 数据格式说明 (5) 5.4要素选取表示说明 (5) 5.5现势性说明 (6) 5.6元数据说明 (6) 6 预期社会经济效果 (6) 7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及措施建议 (7) 7.1 贯彻要求 (7) 7.2 实施日期建议 (7)

1 工作概况 1.1 项目背景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重要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各领域。 “十五”起,全国各省区开始开展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至“十二五”初,大部分省区已建立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部分省份开展了相关更新工作。 1:10000地形要素数据是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产品之一。目前,与1:10000地形要素数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等,但缺乏具体描述1:10000地形要素数据产品规格和具体指标的标准规范,不利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和分发服务。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各省区建立的1:10000数据库的产品模式、技术指标等各不相同,难以交换共享、集成应用。 为实现全国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范统一、与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关联衔接奠定基础,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署启动了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 在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中,工程设计单位充分参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现有的生产现状,研究制定了《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具体规定了数学基础、精度与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及组织、选取指标和原则、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内容,规范统一了1:10000地形要素数据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具体指标。 为了进一步确立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产品的统一性和规范化,促进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对1:10000地形要素数据的广泛使用和便捷共享,迫切需要将《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升级为国家推荐标准。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收稿日期:2003210210;修回日期:2003212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6011)作者简介:袁 梅(19762),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平台集成技术研究。 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袁 梅1,莫登沅2,边少峰2 (1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21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430033) 摘要:G M L 是OG C 组织提出的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编码方式,文中依据G M L310规范,结合某特定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G M L310的数据格式,对其中的部分代表性元素做出了相应说明,并进一步阐述了G M L 在WebGIS 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X M L ;G M L ;WebGIS;X M L 模式;空间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3044(2004)0120031204 1 序 言 WebGIS 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对地理空间信 息进入网络、实现共享的迫切需求。然而,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空间地理信息要真正达成共享,首先必 须解决地理信息数据来源复杂、管理多样、数据格式不兼容的瓶颈问题。目前,多源数据集成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数据格式转换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直接数据访问模式[1]。 2000年,开放GIS 联盟(open GIS cons ortium ,OG C )在其已创建的公共地理模型(OG C 抽象规范)基础上,通过封装地理信息及其属性,制定了符合地理空间数据组织特点的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 M L )扩展集———地理标识语言(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 M L )110[2~4]。至2003年2月,G M L 已经升级至310,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网络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作为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数据的通用接口,G M L 遵循数据互操作模式,可以维护商业地理信息软件专有格式的优点及其所保护的商业利益,也利于数据的交换与传输。为在现有网络上以矢量方式进行传输、交换、集成WebGIS 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2 G M L 概述 G M L 是对空间信息的X M L 编码,可以用来对空 间数据进行建模、传输和保存。它具有X M L 的基本 特征,如:数据完整性的自动化校验、可以用公共工具浏览和编辑、易于与非空间数据集成、可以转换成 不同的图形。G M L 还可以与其他语言如Java 、C ++ 等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进行地理行为的传送。此外,G M L310还有如下几个优点: (1)基于文本表示地理信息,比较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编辑。 (2)基于OG C 的地理抽象模型,封装了地理信息及其属性。 (3)封装了空间地理参考系统。 (4)具有储存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几何曲线和时间信息的能力。 (5)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主要的技术工具是X Link 和X pointer 。 (6)具有模块化特点。G M L310定义了用于数据校验的全部基本模式(Schema ),用户能够选择适合的结构和结构组件,设计应用模式来校验自己的G M L 数据,减化和缩小了执行的尺寸。 在WebGIS 中实现G M L 包括:编码研究,设计G M L 应用模式用于数据校验;数据转换,将原有数据格式转换为G M L 格式;G M L 文件解析;G M L 文件的图形显示;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查询等方面。3 空间数据的G M L 组织与实现 311 G M L 应用模式(G M L application schema )的设计 X M L Schema (模式)是W3C 的推荐标准,自2001 年5月正式发布后,立刻成为全球公认的首选X M L 环境下的建模工具。X M L Schema 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定义一类X M L 文档,它本身也是一个X M L 文档。G M L Schema 是X M L Schema 的特例,用来对G M L 数据进行有效性、一致性的校验。 第24卷第1期2004年1月 海 洋 测 绘 HY DRO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 Vol 124,No 11 Jan 1,2004

EDI电子数据交换

什么是EDI系统?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译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就是指能够将如订单、发货单、发票等商业文档在企业间通过通信网络自动地传输和处理的系统。 为什么要使用EDI系统? 大型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系统往往是比较成熟完善的,有些系统已经实现了内部主要商业流程的自动化。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将扩展到行业的合作伙伴,通过EDI的方式对接上下游企业能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并降低错误率。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收到来自客户,供应商,政府和行业组织的邀请建议实施直连EDI的对接。EDI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 通信组件 首先是需要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商业文档,企业第一步是需要了解合作伙伴的系统能够通过什么通信协议接收发送EDI文件。知行软件参与过上百家企业EDI对接项目,涉及到的EDI 通信协议有AS2,FTP,SFTP,FTP/s,HTTP,HTTP/s,OFTP等。(西安知行软件可以快速开发属于您的EDI解决方案,AS2+OFTP+SFTP)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DI文件传输协议称为AS2协议。这种协议是基于HTTP/s的传输协议,也就是说有互联网连接的企业都可以使用。另外,这种协议可以将需要传输的商业文档进行

数字签名和加密,使得整个传输过程都非常安全。还有就是通过MDN回执可以确认商业文档的正常交付。在选择AS2通信软件时,可以参考第三方测试公司Drummond的评测结果。翻译组件 另外是需要将EDI系统接收到的标准EDI格式的商业文档进行解析成为内部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格式,如果需要发送EDI商业文档则需要将内部系统生成的数据转化封装为EDI标准格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DI标准有在北美地区广泛应用的ANSI X12和非北美地区使用的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GS1正在致力于开发出世界统一的EDI标准,目前有两套并行标准GS1 XML和GS1 EANCOM。作者本人是在北美零售行业从事EDI工作多年对ANSI X12相对熟悉,在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参与过EDI的项目管理和实施,使用过综上所述的所有EDI标准。ANSI X12,EDIFACT和GS1 EANCOM都通过字段头标识符,字段分隔符等手段使用平文件表达结构化数据,优点是计算机处理速度快,缺点是人学习起来比较复杂不好理解。XML的数据本来就是结构化的,节点表示更为友好方便理解,但是由于数据冗余量较大,当数据量大时处理速度会受到影响。 内部系统集成组件 简单来说就是将收到的文件导入内部系统,或者通过内部系统生成将要发送的商业文档,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内部系统的接口。这个环节往往需要内部系统的提供商参与设计实施。作者参与过与SAP的系统集成。建议使用规范的接口,如SAP 的IDoc。或者是定义清晰的XML,CSV或者中间表等自定义格式。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2004DKA20180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五年三月,北京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二○○五年三月) 前 言 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库管理,不仅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同时这也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 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1 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 GB/T 14512—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6831--199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 14051—93 地形图用色 GB 12409—90 地理格网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浙江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管理应用规定

附件1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提交数据情况表 提交时间: 备注: 1、为保证平台发布数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请专题数据提交单位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2、请在相应栏中打“√”,每类必须并且只能勾选一项。 7

附件2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申请表 注:本表一式四份,申请单位、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相关部门、交换中心各执一份。

附件3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同意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通知书 编号:[ ] 号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址: 你(单位)于年月日提出的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申请收悉,根据《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地理空间数据和平台应用管理规定》,经本局审核,同意你(单位)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以下服务(包括使用目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管理处 (盖章) 年月日 注:请持本通知书到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办理使用手续

附件4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协议 甲方(服务方):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乙方(使用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根据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同意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通知书(编号:[ ]号),甲方向乙方提供共享平台以下使用服务(包括使用目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 。 (二)甲方进行共享平台维护升级需要暂停服务的(非特殊情况下一般安排在法定假日期间),应当提前通知乙方。 (三)因系统故障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影响乙方使用时,甲方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修复,但由此给乙方带来的不便和损失,甲方不承担责任。 (四)甲方不因共享平台本身的瑕疵而对乙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五)若乙方违反本协议规定乙方的责任和义务,甲方有权终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EDI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无所不含)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要素 1.通讯协议:包括AS2、OFTP(2)、FTP(s)、WebServices、RNIF等。 2.标准格式:包括ANSIX.12、EDIFACT、RosettaNet、ebXML、CSV/TXT、XML等。 3.传输内容:包括订单、预测、订单变更、订单确认、发货通知、对账单、发票等。 不同地区与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EDI标准。EDI常用标准包括: 1.ANSI X.12:美国各行业的通用标准——ANSI X.12标准。分别针对不同行业和功能,制订相应的贸易文件格式和标准。该标准在北美得到推广,美国沿用至今。 2.EDIFACT:适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公认的EDI国际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主要是欧洲国家。联合国基于此标准建立了UN/EDIFACT标准。 3.RosettaNet:1998年2月,IBM、HP、Microsoft、Intel等大型电子及高科技企业发起成立RosettaNet(RN),开始运营这一非营利的、独立运作的标准化组织。此后,1999年6月和2000年10月这一组分别织扩展至电子产品产业和半导体制造产业各相关领域,欧美百余家企业和标准推动组织也相继加入此团体。日本和中国也建立了分支机构。 优点 迅速准确 在国际、国内贸易活动中使用EDI业务,以电子文件交换取代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定单、发货票、发票)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制文件资料,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准确迅速的由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 方便高效 采用EDI业务可以将原材料采购与生产制造、订货与库存、市场需求与销售,以及金融、保险、运输、海关等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金关”工程奠定了基础。安全可靠在EDI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建立了责任的概念,每个环节上信息的出入都有明确的签收、证实的要求,以便于为责任的审计、跟踪、检测提供可靠的保证。在EDI的安全保密系统中广泛应用了密码加密技术,以提供防止流量分析、防假冒、防否认等安全服务。 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没有EDI系统,即使是高度计算机化的公司,也需要经常将外来的资料重新输入本公司的电脑。调查表明,从一部电脑输出的资料有多达70%的数据需要再输入其他的电脑,既费时又容易出错。EDI使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或存货的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EDI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

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https://www.doczj.com/doc/3515432842.html,/xaonline/operation/operation6.html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子数据交换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netchange的缩写,它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金融和海关等事务文件,通过电子信箱按个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之间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并按照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的新业务。 1、电子数据交换使用的必要性 在国内、国际贸易活动中EDI业务,取消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订单、发货单、发票等)代之以电子资料交换,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制文件资料,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由一方传送到另一方,处理迅速准确,是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 2、电子数据交换的技术特点 ?电子数据交换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检验的功能 ?电子数据交换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文件用户是计算机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对于传输的文件具有自动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化措施。 3、电子数据交换的优点 ?提高文件处理、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重复劳动 ?提高文件处理的可靠性,减少差错率,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有效的组织库存和组织生产

?大大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竞争力 二、电子数据交换提供的基本业务 ?贸易双方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 ?EDI文件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EDI信箱管理包括消息存储转发、用户检索、格式管理、消息审计 ?提供AP1,实现对各种用户单证的开发和制作 ?用户可将EDI单证发送给非EDI用户的传真机上。 三、电子数据交换实现的环境和条件 ?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用户方面只需通信必备的硬件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路、再加上相应的用户端软件即可进入EDI系统 ?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四、电子数据交换用户端软件的基本功能 ?映射(Mapping)生成EDI平面:把用户各类应用系统中的应用文件(如单证、票据等)或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成一种标准的 中间文件-平面文件 ?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将平面文件通过翻译软件生成EDI 标准格式文件-EDI 电子单证或电子票据。它是EDI 用户之间进 行贸易和业务往来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通信:通过用户端的通信软件与EDI中心建立连接、传送数据。 用户通过通信网络,接入EDI信箱系统,将EDI电子单证投递到 对方的信箱中,信箱系统自动完成投递和转接,并按照X.400或 X.435通信协议的要求,为电子单证加上信封、信头、信尾、投 送地址、安全要求及其它辅助信息 五、电子数据交换应用范围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入网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网入网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数据网入网

gis数据标准

GIS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共享 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 2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 650034)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标准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也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数据共享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GIS;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in GIS Fan Zhi-jian1,2,Fang Yuan-min1,Wang-Hong2 (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The cor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data.Data standardization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data sharing and also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promot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data sharing is the core problem that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s to be resolved,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a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GIS;data standardization;data sharing 0 前言 过去几年我国GIS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中。由于历史和机制的原因,各个部门基于各自的部门利益,不愿意对外共享数据;另外,由于不同的行业部门采用不同的GIS软件,各部门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同时,各部门在使用同一商业GIS软件时,又做了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于是形成了许多独立、封闭的系统,对数据的共享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再就是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途径,其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因而给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格式转换后丢失信息的棘手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数据的标准化,以至于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与利用,导致重复投资和信息资源浪费。降低采集、处理数据的成本,促进数据的共享,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随着“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的兴起,GIS 正走向社会化、大众化,并且融于主流的信息技术。国家有关部门正逐步将GIS 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数据的标准化 1.1 数据标准化的定义 数据标准是指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数据标准的制定对于GIS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数据标准的研究仍然落后于GIS的发展。 数据的标准化是在数据应用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综合练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数据交换 2.PTP 3.EDI增值网络 4.开放式EDI 5.物流EDI 二、单项选择题 1.电子数据交换,简称()。 A.ERPB.EOS C.EFTD.EDI 2.电子数据交换EDI是20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融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产物。 A.60B.70 C.80D.90 3.从EDI的定义可以看出,通信网络、EDI软件及硬件、EDI数据标准化是构成EDI 系统的三要素。其中EDI()是实现EDI的关键。 A.通信网络B.软件 C.硬件D.标准化 4.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首先使用EDI。 A.公路货运业B.仓储业 C.航运业D.铁路运输业 5.早期EDI是(),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的。 A.点对点B.点对面 C.面对点D.面对面 6.20世纪()年代出现了Internet EDI,使EDI从专用网扩大到因特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EDI的需求。 A.60B.70 C.80D.90

7.我国EDI起步较晚,于20世纪()年代初才开始,但因有了借鉴,故起点较高。 A.60B.70 C.80D.90 8.EDI不同用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通过通信网络直接进行子报文的互相交换与传递。这种方式称为()。 A.直接方式B.间接方式 C.垂直方式D.水平方式 9.ANSI X.12 标准目前只可用()。 A.汉语B.英语 C.法语D.德语 10.EDI()标准是EDI技术标准的核心。 A.网络通信B.处理 C.联系D.语义语法 11.联合国推荐的EDIFACT标准由UN/ECE印刷为“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指南”(UNEDID),它包括()个部分。 A.10B.11 C.12D.13 12.EDIFACT语法规则于1987年3月制定完成,并于()年9月被ISO接受成为国际标准。 A.1987B.1988 C.1989D.1990 13.()EDI是指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连续不断地以询问和应答形式,经过预定义和结构化的自动数据交换达到对不同信息的自动实时反应。 A.封闭式B.开放式 C.交互式D.网络式 14.美国()曾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的最早使用者。 A.中情局B.国会 C.宇航局D.交通局 15.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的EDI系统是()。 A.TDIB.EFT

NSDTF-DEM格式到ArcGIS中的转换软件

NSDTF-DEM格式到ArcGIS中的转换软件 文章来源:文章作者:2008-05-01 字体:[大中小] 我国的DEM国标文件,但是其格式与ArcGIS等软件不兼容,不能转换,为此在网上寻找了一番,终于弄清楚了格式之间的转换问题,但是发现国内还没有一个能直接进行转换的软件,转换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改,实在太麻烦了!所以今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用VB编了一个,希望能帮到大家!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515432842.html,/uploadfile/NSDTF_DEM.exe 使用说明: 1.选择你需要转换的文件所在文件夹,双击,在右边就会出现你要转换的文件(扩展名必须为dem,如123.dem)https://www.doczj.com/doc/3515432842.html, 2.单击你想要转换的文件,并等待下面的进度条到满格,说明读取文件结束。 3.在“输出文件名”中填写你想要输出成dem的文件名(如“456”)。内容来自GIS公园 4.点击转换,你就可以在初始转换文件的相同路径下找到你转出的文件(456.txt)。 5.打开ArcMAP或ArcCatalog,选择arctoolbox中的conversion tools中的To Raster中的Ascll To Rester,并输入刚转出的文件和结果文件名。https://www.doczj.com/doc/3515432842.html, 6.祝你成功! 附录: NSDTF-DEM格式说明:内容来自GIS公园 DataMark--------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格网数据交换格式(CNSDTF-RAS或CNSDTF-DEM)的标志。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Version--------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如1.0。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Unit--------坐标单位,K表示公里,M表示米,D表示以度为单位的经纬度,S表示以度分秒表示的经纬度(此时坐标格式为DDDMMSS.SSSS, DDD为度, MM为分, SS.SSSS为秒)。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Alpha--------方向角。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Compress--------压缩方法。0表示不压缩,1表示游程编码。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Xo--------左上角原点X坐标。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Yo--------左上角原点Y坐标。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DX--------X方向的间距。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DY--------Y方向的间距。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Row--------行数。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Col--------列数。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电子数据交换EDI

第13章电子数据交换EDI 本模块提供两个大模块,一个是EDI教学园地,一个是EDI应用模拟系统。EDI教学园地主要为学生提供EDI相关知识,EDI应用模拟系统主要提供EDI单证填写,生成、发送模拟流程,让学生了解和模拟电子数据交换过程。 EDI教学园地 EDI教学园地主要为学生提供EDI理论浏览和学习的地方,该园地内容框架如图: EDI概述:介绍EDI的定义等内容。 EDI标准:介绍EDI的标准。 相关技术:介绍EDI相关技术。 参考资料:介绍学习EDI的相关参考资料。 EDI应用模拟系统 EDI应用模拟系统是根据当今EDI标准建立的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为学生提供单证录入、EDI报文制作、报文生成、报文转译、报文发送、报文接收等一系列功能。使学生清楚的了解EDI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EDI应用模拟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9-1):

图(9-1) 贸易伙伴管理:提供贸易伙伴管理功能,为贸易企业双方提供身份确认的功能,贸易企业可以在系统进行注册,为EDI系统建立企业信息标准。 商品信息管理:提供商品信息添加功能,为贸易企业提供企业商品注册,并为EDI系统建立商品信息标准。 单证录入接口:提供单证填写,单证生成功能,主要为企业提供单证填写模板,企业可通过模板生成相应的EDI报文。 报文生成和处理模块:提供单证的映射,可将单证转成平文形式。为翻译系统做准备。 格式转换模块:提供平文向原始报文格式的转换功能。可将单证翻译成标准的计算机识别语言,并为发送做好准备。 通信模块:提供EDI报文的发送功能,可将报文发送到贸易对方客户端系统。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回执查询功能、报文发送情况查询功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