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作为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作为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

A、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没有办法了。

B、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没有办法了。

C、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臣是以无请也答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

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

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

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文体常识 ①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渤海郡鄚(mò)地(今河北任丘)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韩国人,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与庄子、孟子、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说难》、《五蠹》等。本文选自其《韩非子》一书。该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娴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南郭吹竽”“买椟还珠”“老马识途”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诵。 (二)给加点字注音: 蔡桓.公( huán )腠.理( còu )还.走(xuán )汤熨.( wèi )骨髓.( suǐ)遂.死(suì)立有间.(jiān)不悦.( yuè) (三)“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yìng),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B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D、应接不暇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将要_______ 益:_更加_______ 深:_加重_______ 2、桓侯故使 ..人问之故:_特意___使:__派______ 3、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因此_________ 4、使人索.扁鹊索:__寻找________ 5、立有间.间:_有一会儿_________ 6、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之:_助词,无实义______好:_喜好,爱好_______ 7、桓侯不应.应:_应答_________ 8、居.十日居:__停留________ (五)、一词多义 之:故使人问之(代词,代他跑的原因) 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9 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9 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中也有这个故事。 B、《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讽喻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 D、现代汉语中“疾”是一个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C、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D、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之”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之一,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__

②君之病在肌肤______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______ ④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请解释。 ①汤熨之所及也______ ②针石之所及也______ ③火齐之所及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______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及:______ ④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索:______ ⑤桓侯遂死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说说你得出的结论。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它会迅速跳出锅外。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升高将最终导致青蛙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跳出来了,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这就是著名的“煮青蛙理论”。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1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2014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毕业初三会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 .. 所以 ..的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示例语文版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始末,刻画两个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2.使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3.使学生理解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意义,和汤、齐、还等字的通假用法。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第一次学习的文言文;就此开始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参看注释,借助字典、联系句意、文意理解词语的含意,通过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含意,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 2.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对应地刻画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表现了中心意思;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事的层次,分析逐次对应刻画两个人物的表现力量,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本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释词语,口译课文。 教学过程 1.由学过的当代作家的三篇现代文引到将学的古代作家的这篇文言文,引出《扁鹊见蔡桓公》(板书课题)。 联系注释①简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2.要求学生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22 扁鹊见蔡桓公 1、走近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①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用热水焐,现在写作“烫”) ②火齐.之所及也(“齐”〈jì〉,药剂,现在写作“剂”) (2)古今异义 ①立有间.(古义:一会儿,片刻;今义: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 ③不治将益.深(古义:更加;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 处”“益虫”) ④今在骨髓,臣就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多用作动词,求,邀,聘) ⑤故.使人问之(古义:副词,特地;今义:事故,所以,因此) ⑥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一词多义 【之】 ①故使人问之.(代词,代她跑的原因) 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以】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 ②臣就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4)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汤熨之所及也(“也"表判断) ②省略句 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我)无奈何也。 ③倒装句 臣就是以无请也(宾语“就是"前置,应为“臣以就是无请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宾语“好治不病”前置,应为“医之好以治不病为功”) 3、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记叙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扁鹊与蔡桓公两个人物形象,说明了有病及早诊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启示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可拒绝有益的帮助. 4、重点突破 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了她的讳疾忌医? 提示:①“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的固执、自信。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出她对医生的猜忌、反感。③“桓侯又不悦”说明她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铜仁市2014年中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悟(xǐng)凝固(níng)犒赏(kào)锲而不舍(qiè) B.哺育(bǔ)贿赂(lù)症结(zhēng)飒爽英姿(shà) C.功绩(jì)星宿(sù)扼要(è)揆情度理(duó) D.谈吐(tǔ)栈桥(zhàn)对峙(shì)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禁锢断壁残垣按步就班粗制滥造 B.像样不可明状眼花缭乱川流不息 C.修葺绵里藏针谈笑风生销声匿迹 D.恻隐绿荫蔽日不记其数无耻谰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期间,风景秀丽的梵净山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肆无忌惮 ....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 ....,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D.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的气势和独具匠心 ....的构思来抒情言志,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 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 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 源之一。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 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已经成为了铜仁市对外宣 传的一张名片。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父亲总是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 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6、下列句子顺序捧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 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 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班学生姓名: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走近韩非,了解《韩非子》。 2、读明内容,读出寓意。 3、理解重点词句,学会背诵。 课前作业 1、走近韩非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文章很有思辨性,很得秦始皇赏识,并采纳了他的部分思想。 2、了解《韩非子》《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为人们喜爱,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有间.()腠.理()好.治不病()还.走()汤熨 ..()()火齐.() 4、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1)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 (2)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 (3)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汤剂) 5、翻译重点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桓侯故使人问之。”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臣是以无请也。” 课堂作业 2、分析扁鹊、蔡桓公的人物形象 扁鹊:医术高明,对病情诊断准确;医德高,对病者耐心劝告;聪明机警,及时脱身。 蔡桓公:固执,讳疾忌医,盲目乐观,刚愎自用。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寓意? 事情:蔡桓公听不进扁鹊的善意劝告,固执的认为自己没病,结果使小病转为大病,最后导致不治而亡。 寓意:劝告大家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要讳疾忌医,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1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8.上面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概括。“讳疾忌医”的意思是。_________(1分)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立有 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居十日,扁鹊复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D.汤熨之所及也徐公 何能及君也 2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2.根据上文所揭示的道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3分) 答案: 18.【答案】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改正。 【解析】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注意“讳”与“忌”意义相对,“疾”与“医”意义相对,全句可以翻译为隐瞒疾病,忌讳就医。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 ②,奉命于危急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④,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⑥,甲光向日金麟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 (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跌倒 牧也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 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 设计理念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本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 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能做”。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中也有这个故事。 B、《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讽喻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 D、现代汉语中“疾”是一个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不治将益深______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 使人索扁鹊______ 立有间______ 居十日______ 臣是以无请也______ 故使人问之______ 司命之所属______ 汤熨之所及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给划线的字注音。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______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及:______ ④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索:______ ⑤桓侯遂死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之”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之一,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__ ②君之病在肌肤______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______ ④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请解释。 ①汤熨之所及也______ ②针石之所及也______ ③火齐之所及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说说你得出的结论。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它会迅速跳出锅外。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升高将最终导致青蛙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跳出来了,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这就是著名的“煮青蛙理论”。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______。 【答案】:

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两章)(1分)(2)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1分)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旋风一样,是飞扬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 ....,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扁鹊见蔡桓公 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 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 (1)同义有别 疾:小病病:大病 (2)古今异义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 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 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 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 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作业布置】 A.课后练习二三 B.默写本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教学重点】 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word练习题

22 扁鹊见蔡桓公 1.走近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①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用热水焐,现在写作“烫”) ②火齐.之所及也(“齐”〈jì〉,药剂,现在写作“剂”) (2)古今异义 ①立有间.(古义:一会儿,片刻;今义: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 ③不治将益.深(古义:更加;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 处”“益虫”)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多用作动词,求,邀,聘) ⑤故.使人问之(古义:副词,特地;今义:事故,所以,因此) ⑥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一词多义 【之】 ①故使人问之.(代词,代他跑的原因) 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以】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 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4)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汤熨之所及也(“也”表判断) ②省略句 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我)无奈何也。 ③倒装句 臣是以无请也(宾语“是”前置,应为“臣以是无请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宾语“好治不病”前置,应为“医之好以治不病为功”) 3.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记叙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扁鹊与蔡桓公两个人物形象,说明了有病及早诊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启示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可拒绝有益的帮助。 4.重点突破 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了他的讳疾忌医? 提示:①“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的固执、自信。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出他对医生的猜忌、反感。③“桓侯又不悦”说明他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陕西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7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攒.聚(cuán )悖.论(bó)哽咽.(yān) 浑身解.数(xiè) B. 地壳.(ké)奔丧.(sāng )黄晕.(yùn ) 拈.轻怕重(zhān ) C. 怒号.(háo )暴虐.(nüè)孱.弱(cán ) 好逸恶.劳(wù) D. 香醇.(chún )庇.护(bì)告罄.(qìng ) 自给.自足(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剔透哂笑月明风清得意扬扬 B.惧惮销融豁然开朗随声附合 C.戎马神秘莫名其妙锐不可挡 D.抱怨分岐马革裹尸陈辞滥调 3.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离迷惘迷醉)。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莫衷一是默不作声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4.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 ....;在第(8 )~(10)题中,任. 选一题 ...〕。(6 分) ( l )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 4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 5 )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 6 )小惠未徧,。(《曹判论战》) ( 7 )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 8 ),看着你工作。(泰戈尔《金色花》)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教师:杨华波 单位:绥宁县瓦屋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韩非子及其著作;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 3.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4.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九年级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不太喜欢抽象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例如通过演示动画情节的画面,使视觉和听觉达到和谐统一,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预习,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这一节课的学生往往是对知识延伸、启示哲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三、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内容。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和疏通本课的文言字词;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划分层次及综合概括层意;在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后,过渡到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延伸。 3.课时要求: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分) 2.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3分) 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分)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