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19.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0.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21.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2.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23.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24.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25.网络:是景观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它包括由廊道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廊道网络,以及由同质性和异质性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间联系形成的斑块网络。

2、填空题:景观格局类型:A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B镶嵌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交叉格局散斑格局散点格局点阵格局网状格局水系格局

动植物运动方式:巢穴运动、散布、迁徙景观的生态分类类型 1.生态—土地分类2.景观性质分类 3.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 4.按照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廊道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B)按廊道结构,划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斑块类型:A)起源①环境资源斑块②干扰斑块③残存斑块④引进斑块B)形状①圆形和扁长形斑块②环状斑块③半岛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廊道基质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常见的干扰现象:①火干扰②放牧③土壤物理干扰④土壤施肥⑤践踏⑥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景观形成的因素:地貌、土壤、气候、植被、自然干扰景观生态评价的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2、对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3、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简答题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1.斑块类型及特点

干扰斑块、残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

干扰斑块:是空间遭遇局部性干扰,如森林里小范围的树木死亡,而造成的与原来空间上物种不一致的局部范围空间。残留斑块:是原来的土地上的物种遭遇大面积干扰,比如森林遭遇森林大火,只有局部面积幸存而留下的局部空间。它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有正对应关系。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在环境资源条件,如土壤类型,地形条件等,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斑块。引入斑块:是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间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型生态系统。如种植园,高尔夫球场等。

廊道作用

基质的主要特征

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变化主要作用力

人力,比如,采伐,造林,灌溉等

自然力包括物理力(比如:地震,洪水。台风)和生物力(病害、虫害—)

力按照左右的强度分为四级:极度、强度、中度和弱度。依次可以产生景观替代、简历新平衡、恢复和波动四种结果。

8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则目标2 景观生态调查 3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4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5 景观生态适应性分析 6 景观功能区划分7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简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属性差异

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列举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

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野外考察测量、遥感影像处理)景观数字化选用适当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

简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4.自然界的干扰是复杂的,表现出哪些特性

5.简述景观与景观要素的关系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和景观要素是相对的,景观强调异质,景观要素强调匀质。

6.景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态系统的聚合; 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干扰的类型:

9.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什么?

①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②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③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10.廊道和斑块有何异同?相同点:形成机制相同(环境资源异质性、自然干扰、人类活

动)不同点: A 廊道具有连通性或其间断点的存在; B 廊道具有内环境的梯度变化;

C 廊道具有宽度效应

11.廊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保护:长城、围墙、林带等物种栖息地: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

14.什么是斑块------走廊---------本底模式?景观生态学家认为,景观由三种结构单元组成,即缀块、廊道、本底,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这种观点被称之为缀块-廊道-基底模式。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15.什么是景观的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 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景观功能是通过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得以表达,而景观连接度是反映景观结构联系的指标,因此,景观连接度是景观功能体系的重要内容

21.描述景观多样性的指标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

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干扰强度和自然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维数

2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

论述题

1)什么是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结构与功能是动态发展的基础

2 )阐述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是什么?试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来阐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原则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原则:综合整体性原则、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规划、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做法:①确定规划范围与目标②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③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④景观结构功能划分⑤规划方案评价、实施⑥规划方案调整

4)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

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意义: a) 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探讨格局效应。 b) 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 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 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 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 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研究方法: a) 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斑块隔离度、斑块可及性、廊道环度、廊道曲度等。(还包括:空间统计学方法;波谱分析;小波分析;聚块方差分析;趋势面分析;分维分析;亲和度分析;景观间隙度分析;细胞自动机) b) 用于景观整体分析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c) 用于模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景观模拟模型

5)试举例阐述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等等.重要应用领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生态交错带: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景观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19.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0.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21.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2.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23.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 29.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 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③需表现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做出全面评价。 意义:此模型有助于理解亚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本质,但更适合于描述物理系统,不能充分反映出具有光合作用,植物,异质性结构及反馈机制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 30.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 物种共存格局是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31.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较。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的、生

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其中,非生物的和认为的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称为格局的驱动力。 物理系统变化驱动力:。。。。。。自然因素比较多吧?书上都没有。。 32.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 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体现: 充分利用和推广有限数据; 模拟时、空间相同或相似的景观; 理解和预测动态现象; 综合不同时、空间上的信息。 33.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 为什么:。。。。。。。。。。这个范式挺重要的,估计要与时俱进所以要变迁。 如何:基于对生态学中已有范式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生态学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范式变迁。这一新范式是以斑块动态理论和等级理论的高度综合为特征的,这就是等级斑块动态理论。34.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 ①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

(完整版)中国林科院07-09年景观生态学试题及个人所做答案

景观生态学2007年试题 一名词概念解释(20分,每个2分) 1 景观机制模型:也称景观过程模型,是从机制出发来模拟生态学过程的空间动态。 2 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有能力供养并维持一个 平衡、完整、适应的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需求的同时,维持着系统本身的多样 性特征。 3 八邻域规则:eight neighbor rule,与中心斑块直接相连的上、下、左、右 以及两个对角线上的8个斑块都为其相邻斑块,因此整个邻域由9个斑块组成, 生物个体可以穿过这9个相邻斑块而运动。 4 半方差分析 5 高光谱遥感: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 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6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 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7斑块及斑块动态: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 的空间单元。 8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 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9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 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 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10 MODIS: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 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 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 二简答题(30分,每个15分) 1、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 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2 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 植被和土地利用分类 (2) 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的定量化 a 不同尺度上缀块的空间格局 b 植被的结构特征、生境特征以及生物量 c 干扰的范围、严重程度及频率; d 生态系统中生理过程的特征。 (3)景观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 a 土地利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b 植被动态(包括群落演替); c 景观对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

07427园林生态学(带答案)09.03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09年4月 二、填空题 1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它的主体来源于现代生态科学和地理科学学科的交叉。 2景观的功能通过生成功能、生态功能、等途径实现。 3、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景观流的相互作用途径实现的。 4、景观生态学在现代生态学分类体系中处于年轻分支的地位。 5、景观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以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表达。 6、景观中的生态流过程主要表现为扩散和运动两种方式。 7、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是一种因果关系。 8、人类改造景观以提高景观功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适当地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即更多的生态流)。 9、景观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中心思想是景观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多样性的潜在机会。 10、景观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还具有文化性,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会涉及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11、景观变化与干扰有关。 12、欧洲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系统中发展起来的,代表着景观生态学的传统观点和应用研究。 13、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整体论和系统论。 14、我国黄锡畴,李崇皜最先在《地理科学》上发表《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成为国内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 15、景观的GIS表达空间数据的两种基本途径是网格样方取样法型和网格样点取样法型。 1 Forman和Godron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有斑块、走廊和本底。 2近年来,以斑块、廊道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Forman (1995)把它称为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3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4景观中的边缘效应有固有边缘和诱导边缘两种。 5通常采用长宽比、周长面积、分维数来说明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及其作用。 7景观中走廊的起源成因有干扰、残余、环境资源等。9按廊道的几何形态进行分类时,可分为线状、带状和河流等类型。10宽度为10m的树篱是线状廊道。宽度为20 m的树篱是带状廊道。 11廊道具有传输通道、过滤和屏障、生境、物种源汇等功能。12基底的判断标准有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

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一、景观生态基本概念: 景观: xx景观生态学家Forman认为: 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就叫景观。 景观生态学: 是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尺度效应: 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应,只讲逻辑而不管尺度无条件推 理和无限度外延。实质是不同的的尺度水平具有不同的约束体系,属于某一尺度的景观生态过程和性质受制于该尺度特殊的约束体系。(不确定) 景观多样性: 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 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格局: 一般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斑块:

(patch)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基质: (matrix)也称本底。是指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网络:1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2包含斑块面积极度扩大,高度孔隙化的形状特化了的本底。(与本底一样具有高度连接度)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景观单元: 也称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均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类型: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 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指数: 是指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景观生态学 A 姓名: 学年学期:2011-2012-1 学号: 考试时间:2011-11-18 班级:08园林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6分) 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 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叫作景观单元。如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 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不同于两侧相邻地域的一种特殊的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镶嵌体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干扰所导致连续的整体景观转变为分割和破碎的景观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由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景观动态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和规律,也叫景观变化。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特征在空间,时间及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干扰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使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离散的事件。 尺度一般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度量,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粒度指研究对象中最小可以分辨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位。 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反馈) 2等级理论 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上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泄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羽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而特征的简单泄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而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泄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 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宜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 表现为物质、能呈:、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2007年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概念解释(20分,每个2分) 1 景观机制模型:也称景观过程模型,是从机制出发来模拟生态学过程的空间动态。 2 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有能力供养并维持一个平衡、完整、适应的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需求的同时,维持着系统本身的多样性特征。 3 八邻域规则:eight neighbor rule,与中心细胞直接相连的上、下、左、右以及两个对角线上的8个细胞都为其相邻细胞,因此整个邻域由9个细胞组成。 4 半方差分析 5 高光谱遥感: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6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7斑块及斑块动态: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8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9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 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 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10 MODIS: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

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 二简答题(30分,每个15分) 1、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2 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 植被和土地利用分类 (2) 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的定量化 a 不同尺度上缀块的空间格局 b 植被的结构特征、生境特征以及生物量 c 干扰的范围、严重程度及频率; d 生态系统中生理过程的特征。 (3)景观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 a 土地利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b 植被动态(包括群落演替); c 景观对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 三综合讨论(50分,每个25分) 1全球变化对森林景观的影响及其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景观格局的改变,森林带将向极地及高海拔方向扩展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 (1)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将改变森林的生产力。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将使植物叶片和冠层的温度增加以及气孔传导率下降,从而使植物受到热量的胁迫,使其生长被抑制。其次,温度的升高将增加土壤水分蒸发量,导致土壤水分下降,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此外温度的升高还会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速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其它物质循环,改变土壤中碳氮比,使植物生长收到氮素缺乏的制约。因此,要准确评估CO2浓度升高对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不仅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而且也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野外观测。(2)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