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野鸡坪中心小学课改专题讲座

(2016年)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

“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三个层面的教学。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

“灵性”层面是学生产生悟性,开发灵气、鲜明个性的表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坚持真理-----通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汉字思维内涵多样性、内容丰富性、阅读多解性、思维多向性的感悟。三个层次中,前者是基础,中者是中介,后者是归宿,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完善语言感悟的。

随着感悟的还有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它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体验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与感受情感,感悟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提高认识与审美能力。体验与感悟是不一样的,体验更多指情感活动,而感悟则多指理性层面的,它往往是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超越。但体验与感悟又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促成。

三、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教学策略

1.课前创设情境,教师以情动人。如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时,为了消除学生经历与课文的距离,笔者先出示一位妈妈的话:“我小时候想鸡蛋吃,我现在要孩子吃鸡蛋。”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然后抓住“想”和“要”两个字进行指导。妈妈想鸡蛋吃,是因为妈妈小时候生活不好,在妈妈心中,鸡蛋就是最好吃的了。但妈妈常常吃不到鸡蛋。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妈妈想让孩子多吃鸡蛋,有营养,长得好。但现在孩子不想吃鸡蛋。因为现在孩子比鸡蛋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接着,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们一时无法理解妈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你们可知道,十年前,二十年前,直至五十年前,人们的生活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差距多么大。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来体验另一种生活。也许这会让我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堂情境之中。

2.主题拓展。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阅读,不再只是文本本身的阅读,应该拓展视野,补充内容,同时综合其他学科或多种手段,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学将尽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950年9月——1956年,钱学森和他夫人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吗?然后,幻灯片出示课外材料《在受困的日子里》,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后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深深地被钱学森夫妇顽强的精神与强烈的

爱国心所打动。

3.朗诵与歌唱。教学时,如果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歌曲或诗歌,会将教学推向高潮,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师紧抓住学生高涨的情绪,顺势利导,说也许有一首诗能代表钱教授表达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一腔热血。这就是《我的中国心》,幻灯出示歌词。学生一齐深情朗读。最后播放张明敏的CD歌曲,同学动情跟唱,课堂教学又一次掀起高潮,师

生沉浸于一片感动之中。

4.多元解读与立体感悟。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客观条件,可用“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来形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处境,以不同的心情去观望同一个句子同一情景,都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而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正是多元解读所能实现的主体条件。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因此,我们采取多元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感悟。《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如“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问学生,你们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与想法?学生会说是惊讶、赞叹等。如果我们刚好坐在这艘小艇上,我们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我们会惊呼起来,会心惊肉跳,叫船夫慢一点。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船夫,我们又会怎样?学生说我们会很轻松,很潇洒,谈笑风生,面对乘客的紧张很开心。这样,就从乘客、读者、船夫三个角度进行了多元解读,这样所得的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

5.通过计算进行体验。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佬为什么不让钱学森回国?明白是他们怕钱学森帮助中国强大起来。然后出示美国佬自己的话: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三个师。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学生一时还无法明白三个师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时备课时,,笔者打电话询问了退伍军人相关情况,上课时出示部队普通编制:一个班12个人,一个排4个班,一个连4个排,一个营4个连,一个团4个营,一个师4个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钱学森到底有多少力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一个师约有一万多人,也就是说钱学森抵得上三万多人。这多厉害!美国佬当然不能让他回国了。那么,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凭的不是力气,而是智慧、科学的力量!

6.假设情境,引导体验。阅读时,如果能够关注“可能性”这一主题,善于假设另一种结局另一种可能,会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体验,收到良好效果。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中,重点是第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朗读讨论后,改变结局,出示另一段话: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位父亲,抱着孩子血肉模糊的尸体,坐在瓦砾堆上,喃喃自语:孩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结果可能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你还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畅所欲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实在是难能可贵。

7.感悟载体的设置主要有抓住文本语言的亮点,补充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抓住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精彩的优美规范的富含情理意趣语言精品。或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节奏明快的排比,或

工整有韵的对仗,或贴切传神的比拟,或拍手叫绝的词句,或精巧有序的布局谋篇等。抓住这些语言的亮点反复品读乃至咏诵,不但能够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捷径。同时还能突出教学重点,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如教学《特殊的葬礼》描写瀑布的六个成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流连忘返”时,教师紧紧抓住这优美规范的语言精品,设置了“赞美瀑布”这一语言载体。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用了那些词句来赞美的?

生:(品读描写瀑布精彩语段)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瀑布。

生1: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生2: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这样设置的语言亮点,既感悟内化了文本中优美规范的语言,落实了工具性,又连着人文性,可谓“一石数鸟”。

四、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途径

1.朗读。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是它的不少内容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语文课是以读为本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在读中进行体验与感悟,并以朗读来表达所体验与感悟到的,情动于中,而声传于外。如学生分别说了让他们愤怒的句子时,就先让他读出愤怒,再叫其他同学读出愤怒,读好了再来说原因说体会。其他让学生“惊讶、感动、高兴”的句子也一样,特别是高兴的地方,几乎不用讲,只读充分就可以了。先读后讲、以读代悟实在是一种很有语文特色的教学方法。

2.读书时写批注。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先与学生进行有关读书方法的谈话,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最后谈到读书应该注意感受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及心灵感悟,并及时地在文章的段落句子旁边写下来。接着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每一段课文的旁边写下表示自己读到此处时的心情的词语,及一些话。教师将黑板分成六块,因为这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再请读完课文的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这些词语。有不同的随时上来补充。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并根据这些词深入课文,展开学习,进行深层体验与感悟。

3.述说。每个生命都是需要表达的个体。当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就应该及时的说出来,说痛快,这是一种学习的快乐、表达的快乐、交流的快乐。

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来说,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如讨论“愤怒”时,让学生体验“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掰的玉米?“实在饿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掰一棵玉米是为了什么?只为了这件小事,那家伙竟“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地追来”,从这又看出那家伙怎么样?让学生用多种多样的词汇、语句来说明,如“凶狠、残暴、吝啬、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等词语,把愤怒的原因说得很透,也体验得很真切、很深刻。

4.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一中对话。其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是一个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有明确的对象,有具体的内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第一段时,先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如“敬佩、自豪、崇拜”等。接着出示钱学森的画像,让学生面对画像用一些词语来赞美钱教授,最后让学生面对画像说几句,表达对钱教授的敬佩之情。这种面对画像的对话,有身临其境之效,学生有如面对钱学森本人,感情真挚,言语恳切,足以打动人心。再如教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后,可让学生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信。也可起来良好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

5.宣泄。有人读书时读高兴起来,会抱着椅子跳舞;有人看《水浒传》看得气愤,竟要把电视机给砸了。这是一种很投入的阅读,心有块垒,不吐不快。如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小时候的“馋”是因为“饿”后,问学生“如果你就是书中的小女孩,听到地主家的胖儿子叫你馋丫头,你服气吗?”学生都说不服气。于是我又问:你们想为自己辩护吗?怎样辩护?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我象你一样有鱼有肉有饭,谁吃这些难吃的东西!”“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饿了三天三夜,你会比我还馋的!”等,异常兴奋与投入。再如读了令人愤怒的地方后,我又问学生“你们想骂人吗?骂谁?”同学们都说想骂地主。于是光明正大地骂,理直气壮地骂,骂得痛快,骂得尽兴。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得到尽情表达。

6.想象。阅读过程中的的体验与感悟是间接的,不是亲历亲为的。主要靠移情、设身处地等方法进行。因此,想象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与感悟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情感。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五段,第一句“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这是怎样的5年?”学生纷纷说这是“水深火热的5年”,“生不如死、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5年。这一段最后两句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体验,“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环抱。”教学时问学生“他在船上度过了几天?这是怎样的21天?”学生回答是“归心似箭的21天,是望穿秋水的21天,是百感交集的21天”等。以上两外例子一正一反,都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体验与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赤子之心。

音乐演讲稿4篇

音乐演讲稿4篇 *目录 .音乐演讲稿 .音乐教师师德演讲稿 .竞聘音乐教师职位演讲稿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演讲稿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演讲稿】 作为一个工作还不满两年的新老师,我不敢在各位前辈们面前大肆谈论“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今天所言,只是在职期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的感受。错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老师的一句话,“我不能保证我所说的每句话都正确,但我能保证我每句话都出自真诚”。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师德这个词,只要在百度搜索栏里一键入,马上会有成千上万条信息铺满屏幕,让你应接不瑕,随手点开几条链接,总会发现大同小异。这并不奇怪,教育史伴随首人类文明史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无数教育大家,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都被人们发扬并继承到了今天。尤其是被称作“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教育者们都用自己的气节操守人格教育感染、薰陶了一

代代的仁人志士,给后人树起了师德的丰碑。渐渐地,人们自然而然地为“师德”二戴上了越来越多老师所难承受的光环,贴上了“崇高”、“伟大”、“神圣”等标签。稍不小心,老师们便会踏入雷池,成为“千夫指”。今天,街头巷尾无论何人都可以随便拿“师德”说事,当“范跑跑”、“杨不管”事件频繁发生时,人们指责声不绝于耳,而没有人会去体谅老师们的难处。我们当然不能说他们的行为值得效仿,但的确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师德有广的外延?它有无好坏的标准?如果有,那么又是什么? 我总觉得,当师德被大张旗鼓地去宣扬,去“学习”时,便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某些本真,似乎让人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要到底线。而实际上,既然选择作为人师,那么,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在从事这份职业前对它的特殊性已有所了解,而且在刚参加工作时,一定也充满激情与干劲。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守着教育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可是当人们把师德“崇高”的帽子硬要强戴到我们的头上时,这“德”就变了味。我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不想为孩子好,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去找到那么一种最适合爱孩子的方式。我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差……,这并不只是生存的方式,而是我们凭着一颗良心在做事。xx年地震中的那些留下光辉事迹的老师们用他们的行动来向世人展示了我们的老师队 伍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快到边缘。xx年区里开展的“学抗震英模、树新时代师魂”活动中,也让我真正被伍家教师们的精神所感动。其实,我们都只是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作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陈家小学杨碧山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本人是2010年进的小学,对小学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

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

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范文集锦7篇

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范文集锦7篇 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范文集锦7篇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篇1 有这么一群人在校园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时引人注目,意气风发,更多时候,他们很不起眼,甚至少有人问津。他们的名字,叫做音乐教师。是的,音乐教师,我们骄傲的名字!我们是音乐的使者,我们是艺术的火种,我们是向学生传播美好音乐,为学生打开艺术之门的引路人。 曾几何时,我们所任教的是“副科”,是语数外老师争相挪用的“唐僧肉”,是“技能科”。是啊,音乐学科的确有一定的技能性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性啊。因此,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着力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训练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把音乐放置在文化脉络中来介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注重宏扬中华民优秀音乐文化,而且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重要内容引入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我深知“如果一个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课堂下的我如饥似渴,广泛涉猎,文学、美术、曲艺、影视,竭尽所能,尽力让学生感受

音乐的美,体会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应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此,如何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思考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获得素质的 提高,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课上,我以大师为友,追寻前辈,立在巨人的肩膀上争取看得更远;课后,我面对现实,寻找差距,深刻反思,立足实际,不断以今日之我丰富昨日之我。精选素材、抓住要素、感悟主题,努力让音乐课堂蕴涵“音乐味”,体现“音乐味”,升华“音乐味”。 我们付出过汗水,流淌过泪水,也收获过鲜花和掌声;为了课堂教学,我们经历过迷惑和彷徨,承受过苦闷和焦虑,也体验过顺达和惬意。面对孩子,请弯下腰吧,体会他们的感受,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那才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一个充满快乐但是又会有收获的“音乐天堂”。 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坦白地说,在我那颇为贫乏的词汇里,我实在找不到更为确切的词语来概括我今天的演讲,于是,我把它取名为“我骄傲,我快乐,我是音乐教师。”。 由学生到教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孩童时,老师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初中毕业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焦作师范音乐专业。1993年,我顺利跨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1996年,我走出校园,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我市最西北的山区小镇——邵原,开始了我的任教生涯。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借鉴】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小结.doc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研训(高级)培训小结 采一抹春绿,携一缕春风,借一韵春阳,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 春天,我们迎来了桐庐县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专题研训(高级)培训,我 们来自于全县不同学校,而我,更是荣幸地成为“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 养提升专题研训(高级)培训班”中的一员。时光匆匆,留不住时间的脚步,将 近三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每次认真地做好听课笔记,回到学校尝试把习得的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回顾学习时光,让人感慨万千,收获颇丰。 一、学习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结合 教授们给我们授课的内容有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诗词吟诵技巧、核心素养 内容、阅读教学策略、作文教学、教师成长等教育教学研究。 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杭州市开发区教研室、特级教师沈小玲是位美女 教授,她为我们讲授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核心价值》让我 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我们的学员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束手束脚的,难 以开展不起来”时,沈老师给我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说“怕老虎就不 养猪了吗?”让我们明白,教改工作并不那么平坦和顺利,我们作为一线骨干 老师,担负的使命更为艰巨;沈老师叫我们关注儿童天性,切记用成人的思想 歪曲,她说,儿童天性是去功利的,阅读教学要回归兴趣的天然,不要给阅读 教学太多的附加。沈小玲老师还推荐了她著的《风过小铃》,我仔细拜读,和 她一起享受和畅惠了风中传来的那悦耳养心的铃声! 桐庐的民间文化人物王樟松教授讲的《诗词·桐庐·诗人》,让我们认识 李白、苏轼、王阳明、张大千、施肩吾、戴叔伦等名士流连停驻、结交同好的 秀水青山就是桐庐,他们写出了许许多多关于桐庐的的诗词,原来小小的桐庐县,钟灵毓秀,地杰人灵。他说真正的文化人,必须推动一个区域的文化发展。桐庐很多最基层的历史文化,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需要我们一点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稿 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语文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使广大教师尽快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文教体育局举办了这次新理念、新教材培训,我承担的是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这里我着重从.关键词,新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这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关键词点击是对与课程改革精神息息相关一些 重要词语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到有关小学语文教育理解进行了深入浅出 的分析,并安排了有关教学案例,课程目标解读是与大纲对照起来进行解读。为老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供感性材料,希望通过这次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够帮助广大教师系统、全面深入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 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 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 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 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 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 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 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 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 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 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努力建设 与现代社会发展想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 挥应有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文学,有人说是文化。也有人考证 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

歌颂教师演讲背景音乐

配乐诗朗诵(夜的钢琴曲八)一块黑板 三尺讲台 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 我们在您的天地里茁壮的成长一支支粉笔 在您的手里 变幻成了黑板上的字 又变成了我们的头脑里的知识一根根教鞭 在您的面前 不断的飘舞 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飘进了我们的心里您没有雄健的体魄 却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您没有建筑师的双手 却给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您没有艺术家的眼光 让我们感受文明与希望 您那高远的胸怀 让我们懂得宽容与忍让 您那高尚的人格 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感谢您老师 我们真诚的感谢您 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蜡烛 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有您的光明的指引 我们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感谢您老师 我们由衷地感谢您 我们不会忘记 您的言传身教还有您的谆谆教诲您那用您的全部心血来支撑的守望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篇二:演讲背景音乐 演讲,表演,会议,晚会。。。。。。背景音乐大全,过于全了,着实很全,真的很全。你想要的,一定会有。来源:朱道莹 da77的日志 钢琴: 《kiss the rain 雨的印记》 《tears眼泪》 《you&me》 《天空之城》 《merry christmas》

《月光边境》 《迷失》 《远方的寂静》 《canon in d》 小提琴: 《流浪者之歌》 《天空之城》 《小百合》 《ave maria圣母颂》 《斗牛士之歌》 《d大调第一华丽波兰舞曲》 《24首随想曲》 《g小调恰空》 大提琴 《天鹅》圣桑 《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前奏曲》 《西西里舞曲》 单簧管 《单簧管波尔卡》 《浪漫曲》 小号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双鹰旗下进行曲》 《阿莱城的姑娘之法朗多尔》 《行星组曲之木星》 《小夜曲》 《歌之翼》 长笛 《a小调无伴奏长笛组曲》 《沉思》 《培尔·金特组曲之第一组曲晨景》 《阿尔比诺尼柔板》 以上就是自己很喜欢的好听的曲子哦,其中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我累啊) 不过真的非常好听。另外喜欢古典乐的话可以去看tv动画《金色琴弦》,很多着名的曲子里面都有,超喜欢的。 邱比特 instrumental 冰莲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你真的很棒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点体会 主讲人; 李亚芬 说真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吝啬,课堂上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少说这句话的。今天我把“你真的很棒!”作为本次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受到一位老师的话,得到了启发:我觉得学生在不违犯校规校纪的前提下需要尽情张扬,孩子在张扬时才会把他的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发现优点,要对他及时表扬:你真的很棒!。 今天在这里我只是对自己近两个学期在数学教学中对评价的学习、理解和点滴的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深层次的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建立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他山之石。 基于这样的课改思想和评价理念,多年来,我们在平时的校本培训和学习中,谈到最多的也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得到的最多的信息就是: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平日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评价方法,可谓多姿多彩:有等级型,如A、B、C、D,甲乙丙丁;有图画型,如小红花、笑脸、太阳等;有语言激励型,如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特点!你的作业做的好极了!有动作表达型,如竖起大拇指、鼓掌……究竟哪种评价方法好呢?我想,都好,只要它适合我们的班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称之为好的评价方法。 3、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 在评价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关注别人,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时要学会及时的自我评价,当发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时也要及时的给与评价或给于不同的建议,以促进同学之间更好的互相学习。特别是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也应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可采用家长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虽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太出色,但有可能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出色,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准确恰当的给自己一个自评。所以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也学会给别人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学会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同方面的的评价,并能够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以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二、为我所用。 那么,新课程的先进评价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如何体现呢?在此,我对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评价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课堂观察。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 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就是要针对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稿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讲座稿 小学阅读“感悟教学”例谈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

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 “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三个层面的教学。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灵性”层面是学生产生悟性,开发灵气、鲜明个性的表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坚持真理-----通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汉字思维内涵多样性、内容丰富性、阅读多解性、思维多向性的感

最新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演讲稿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演讲稿 作为一个工作还不满两年的新老师,我不敢在各位前辈们面前大肆谈论“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今天所言,只是在职期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的感受。错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老师的一句话,“我不能保证我所说的每句话都正确,但我能保证我每句话都出自真诚”。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师德这个词,只要在百度搜索栏里一键入,马上会有成千上万条信息铺满屏幕,让你应接不瑕,随手点开几条链接,总会发现大同小异。这并不奇怪,教育史伴随首人类文明史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无数教育大家,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都被人们发扬并继承到了今天。尤其是被称作“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教育者们都用自己的气节操守人格教育感染、薰陶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给后人树起了师德的丰碑。渐渐地,人们自然而然地为“师德”二字戴上了越来越多老师所难承受的光环,贴上了“崇高”、“伟大”、“神圣”等标签。稍不小心,老师们便会踏入雷池,成为“千夫指”。今天,街头巷尾无论何人都可以随便拿“师德”说事,当“范跑跑”、“杨不管”事件频繁发生时,人们指责声不绝于耳,而没有人会去体谅老师们的难处。我们当然不能说他们的行为值得效仿,但的确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师德有广的外延?它有无好坏的标准?如果有,那么又是什么? 我总觉得,当师德被大张旗鼓地去宣扬,去“学习”时,便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某些本真,似乎让人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要到底线。而实际上,既然选择作为人师,那么,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在从事这份职业前对它的特殊性已有所了解,而且在刚参加工作时,一定也充满激情与干劲。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守着教育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可是当人们把师德“崇高”的帽子硬要强戴到我们的头上时,这“德”就变了味。我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不想为孩子好,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去找到那么一种最适合爱孩子的方式。我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差……,这并不只是生存的方式,而是我们凭着一颗良心在做事。XX年地震中的那些留下光辉事迹的老师们用他们的行动来向世人展示了我们的老师队伍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快到边缘。XX年区里开展的“学抗震英模、树新时代师魂”活动中,也让我真正被伍家教师们的精神所感动。其实,我们都只是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作平常,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教书,用心地对学生,这,就是有如“孺子牛”的师德。我们当中每一位老师都是师德的楷模,在这里,我要深深对对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 我想,用不着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号召我们老师来学习,有心人自会发现身边的美好。我有个提议,只用大家每晚在睡前,心静下来,轻轻地问自己一声:今天,我对得起孩子们亲切的一声“老师”的呼唤吗?只这一句,就足以来拷问我们的心灵了,而无需更多的语言。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由学生到教师—可以说是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小的时候,老师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初中毕业那年,我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惠民师范学校,并选择了喜欢的音乐专业。****年,走出校园的我回到了我的母校利国中学开始了任教生涯。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不到二十岁的我面对着与自己年龄相仿,个头比自己还高的学生,心里一阵阵紧张。我感到了压力,同时也感到茫然。可三年的师范教育告诉我: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爱与奉献;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承担塑造灵魂的重任。我不能退缩,不能胆怯,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要在家乡大干一番。 刚一上任,作为唯一的.音乐教师,学校安排我上全校的音乐课,还要辅导特长生。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没有自信的特点,我就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入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 我始终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年6月,学校要参加县里的才艺大赛。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没有基础,没有经验,我只能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唱每一句歌词,示范每一个动作。紧张的排练和不定时的加班几乎压垮了我,我真想甩手不干了。有一天,几遍排练下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总结针对现在的时代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老师们对“教”与“学”的标准和尺度心里似乎有数,但也有很多迷惑。现在这个教,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那么该怎样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有一些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把重知识传授转到重能力培养上来,所以根据我们学校整体教学的状态,结合领导、教师外出学习的体会、探讨,我校于2015年3月27日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对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专项的研究和部署。在会上,教师们认真的倾听,认真的记录,认真的思考,严肃而隆重。 本次会议由教务处主任主持,会议分两个部分,一是我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对改革的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严格的要求。二是分学科会议,具体落实各科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首先于校长对改革的目的、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明。她提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成长的阵地,通过团队学习的力量,达到在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目的。她强调,本次改革我们要全员参与,要求教师们下大力气转变传统的观念,以良好地心态去争取面对这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轻松教轻松学的效果。然后,任校长做了题为《务必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任校长首先对我校教师结果进行了简析,说明我校拥有学历较高、结构年轻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但文化内涵更为可观,而文化内涵的建立从我们课堂教学抓起,抓学生习惯培养,抓能力、素质的提高。校校长指出,我们要坚定决心、放下包袱,彻底转变观念,大胆地尝试,打造我们学校学习型、专家型团队,我们学校也要跟踪课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争取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我校课改的成功。 大会结束后,进行了分学科会议,在分学科会上,任校长深入到了各个会场。于校长亲自主持语文学科会议,教务主任重点深入数学学科参与讨论。在分学科会议上,首先由学科带头人针对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四语组郝雅 古诗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诵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加强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小学生在高尚情操的陶冶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注重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与意境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中的无穷乐趣,让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感受人文艺术欣赏带来的愉悦。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依据古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进行具体的教学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学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读书,不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过目即忘。写东西,不能不经思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如果这样,一定学不好古诗。课堂教学活动中,马虎的风气是常有的,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认真的态度,应该由教师负责,教师没有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学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学生。此外,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读古诗千万不能马虎,要认真,要持之以恒积累,有了认真读和积累的习惯,然后再求读得精,悟得深。 二、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定准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每堂课“教与学”要有目标,有任务,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然而,采取: 1、诵读法,就是把诗中所贮存着的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情感通过读来表现,再现诗作的神韵,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厚重情怀,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却有母伟大的母爱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意自然出来了。 2、程序指导法,即: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步骤学习教科书入选的内容。其教学流程(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情——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3、归类指导法,即:(1)根据古诗的题材归类为:讽刺诗、哲理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田园诗、山水诗等等;(2)根据各种“情景”归类为:春夏秋冬、山、水、月、风、花、草、柳、树、江、河、雨、雪、亲情、乡情等等;(3)根据格律归类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4)根据同一作者归类……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入选的内容适时适当的拓展课外资源,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整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学拓展、整合课外资源时要注重其内化的联系,相辅相成;应主次适当。 4、自学法,即:学生自己看教科书的注释,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并依托教科书,反复品味语言,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陈家小学杨碧山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本人是2010年进的小学,对小学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

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

优秀音乐教师演讲稿

优秀音乐教师演讲稿

优秀音乐教师演讲稿 【篇一:小学音乐教师演讲稿】 有这么一群人 在校园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时引人注目,意气风发,更多时候,他们很不起眼,甚至少有人问津。他们的名字,叫做音乐教师。是的,音乐教师,我们骄傲的名字!我们是音乐的使者,我们是艺术的火种,我们是向学生传播美好音乐,为学生打开艺术之门的引路人。 曾几何时,我们所任教的是“副科”,是语数外老师争相挪用的“唐僧肉”,是“技能科”。是啊,音乐学科的确有一定的技能性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性啊。因此,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着力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训练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把音乐放置在文化脉络中来介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注重宏扬中华民优秀音乐文化,而且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重要内容引入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我深知“如果一个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课堂下的我如饥似渴,广泛涉猎,文学、美术、曲艺、影视,竭尽所能,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应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此,如何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思考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获得素质的 提高,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课上,我以大师为友,追寻前辈,立在巨人的肩膀上争取看得更远;课后,我面对现实,寻找差距,深刻反思,立足实际,不断以今日之我丰富昨日之我。精选素材、抓住要素、感悟主题,努力让音乐课堂蕴涵“音乐味”,体现“音乐味”,升华“音乐味”。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野鸡坪中心小学课改专题讲座 (2016年)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 “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三个层面的教学。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