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5人体测量的标准姿势描述
A立姿:指被侧着挺胸直立,头部与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度的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B坐姿:指被侧着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与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6人体尺寸的分类。
人体构造尺寸和人体功能尺寸
7影响人体测量差异的因素
种族,世代,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无障碍设计
8人体尺寸的特征
(1) 群体的人体尺寸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A具有中等尺寸的人数最多,随着对中等尺寸偏离值的加大,人数越来越少。B人体尺寸的中值就是它的平均值(2)人体基本尺寸之间一般那具有线性比例关系(3)人体尺寸间的比例关系随种族
民族而不同
9对于人体尺寸的百分位理解,定义,四种类型产品百分位选择和理解
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人体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百分位的 选择I型产品5/95例如可调节的办公椅,自行车座的位置腰带和手表带的长短,落地式或台式麦克风那个话筒(2)ILA型95/99例床的长度和宽度过街天桥上的防护栏杆的高度,热水瓶把手的大小,礼堂座位的宽度屏风的高度(3)ILB5/1例如防护栏杆的间距,浴室里上层衣柜的高度阅览室上层书架的高度,读报栏高度的上限,踏步的高度等(4)III50门上的把手,门锁离地面 的高度
健康安全性的场所用1或99百分位,紧急出口栏杆间距
10产品尺寸的确定方法
(1) 功能修正量
(2) 心理修正量
(3) 产品尺寸的确定
最小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功能修正量
最佳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的特点及研究方向
A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械的操作不超越人类能力界限
B密切与实际相结合,尽可能用 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C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 专家和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工作的 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高效、安全和经济
1工程学的发展过程,各时期的代表特点,及代表作
A经验期-对劳动功效的 苛刻追求与人机工程学的孕育(人适应机械)a

铁锹作业试验b砌砖作业试验
B创建期-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与 人机工程学的 诞生(机械适应人)
C发展与成熟期-向民用领域的 延伸(人-机-环境)
A1957年,美国人美克考米克著<<人机工程学是第一部人机工程学方面的 权威著作,它标志着这一学科进入了 成熟阶段。1957年美国成立人的因素协会

3人机工程学定义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的 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 解剖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 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生活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目前国内学者通常认为:人机工程学是 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种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4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论
人机系统是 指人与他所 面对的 物共处于同一时间及空间所构成的系统,它由三个系统组成A人:作业者或使用者,人 的心理、生理特征,及人适应机器(或人造物),和环境的能力都是研究的课题。B机即机器(或人造物),包括人操作或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C环境:人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是研究的对象

11人体各部尺寸对设计的具体影响

(1) 身高--高百分位确定通道和门的最小高度
(2)立姿眼睛高度—私密95隔断5确定剧院礼堂,会议室等处的人的视线,用于布置广告和展品、确定屏风和开敞式大型办公室的隔断高度 (3)肘部高度—90以上用于确定各种站立使用的工作台的高度
(4)挺直坐高—95座椅上方允许障碍物的高度,如双层床的设计火车座椅靠背高度开场办公室的隔断,酒吧隔断
(5)坐时的眼睛高度—5到95当视线是设计问题的中心时确定视线和最佳视区包括剧院礼堂教室和其他需要有良好视听条件的室内空间(6)人体最大宽度--95用于确定坏绕桌子的座椅间距和影剧院,礼堂中的排椅座位间距也 可以用于确定公用和 专用空间通道的间距(7)臀部宽度—95确定桌椅内侧尺寸(8)肘部平放高度—50与其他数据和考虑因素联系在一起,用于确定椅子扶手,工作台,书桌餐桌和其他特殊设备的高度(9)大腿厚度--95设计柜台,书桌会议桌及其他一些需把腿放在其工作面下的关键尺寸,特别是直拉式抽屉的工作面。(10)膝盖的高度—95桌子地面距离的关键尺寸(11)膝盖高度5—确定椅子面的高度尤其是座椅前缘的最大高度。(12)臀部至膝盖的部的长度—5确定座椅的面的深度,长凳和靠背椅前面的垂直面(13)臀部至膝盖的长度95—确定椅背

到前方障碍物的适当距离如电影院(14)臀部至足尖长度-95-确定椅背到前方障碍物间的距离如礼堂椅子(15)垂直手握高度—5确定开关、控制器,拉杆,把手,书架及衣帽架的最大高度(16)坐姿时垂直伸够高度—5确定头顶上方控制装置和开关的位置(17)侧向手握距离—5确定人体侧向控制开关装置的位置,人侧面书架的位置(18)手臂平伸拇指稍距离—5当人们需要越过障碍物去够一个事物或操纵设备时,可以确定障碍物的最大尺寸,如桌宽(19)最大人体厚度95,在较紧张的空间里考虑间隙尺寸或排队场合下的需要(20)眼至头顶高度-95确定电影院等场所前后排座位间的高度(21)人 的头部脚步尺寸(22)手功能高-50-—楼梯扶手的高度一般楼梯扶手高于手功能高100毫米(23)会阴高--95-栏杆的高度要防止人们随意进入某一区域时,栏杆的高度大于此值
12:对于重心的理解:人的重心位于肚脐后,人体平均身高1630mm,重心高920,修正一下取1100mm较好,在设计栏杆或扶手时,高度应大于1100mm重心也会随着人体姿势的变化而位移,设计座具时应考虑不同姿势下人体重心\的变化的问题,让重心位于支撑面内以确保稳定.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是人的衣着和心理修正量..如栏杆扶手的设计,坐具的设计等..
13:感觉的类型及定义,各感觉的分类:在心理学中,一般是按感觉刺激来自有机体的外部或内部而把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两大类.A,外部感觉指由人体外部的信息刺激作用于相应感觉器官后得到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其中,视觉是辨别外界物体的形状,明暗和颜色的感觉;听觉是辨别外界物体的撮动所产生的声音想感觉.嗅觉是辨别气味的感觉;味觉是人对化学物的一种感觉;肤觉是人通过人体皮肤接受物体的机械性或外界温度的感刺激而形成的感觉,它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皮肤痛觉等不同类别的肤觉.内部感觉是指由有机体内部的某些信息刺激人脑而引起的感觉.这包括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14:七种感觉特性的理解:A感觉适应(痛觉不存在感觉适应性)定义,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性。如“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例如,人们由亮的地方转入暗的地方时,在黑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会逐步提高(暗适应性);当我们进入有难闻气味的地方时,大家都会在嗅觉上觉得难受,但继续在此环境中活动,不久那难受的嗅觉就会慢慢消失;感觉适应过程会产生疲劳,在室内设计中要考虑室内环境变动的灵活性,以唤起人们的新感觉。B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同时

对比和先后对比。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如把一个灰色的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把相同灰色小方块放在红色背景上会显得带红色。先后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如人们在吃过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的橘子的味道不如在吃糖前吃橘子时感觉那么甜。C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如“食物的颜色,温度和香味等会影响人的平衡觉D感觉补偿: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如,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会特别敏锐。E联觉:当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人们在心理上经常产生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表象。如,由人在看见黄色时会产生甜的感觉,由的人在看见绿色时会产生酸的感觉。F同时使用多个感官,感觉印象保持的时间较长。如,看电影,等。G余觉。指刺激消失后感觉会存在一段时间。电影的原理就时运用了余觉。
15.四种知觉特性的理解:A,选择性:指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发生反应,而只选择其中的少数刺激作用进一步加工。在设计中,我们突出一个中心,弱化处理旁边物体,如在教师黑板上方挂一电子钟,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B,整体性:在知觉过程所得到的知觉不是刺激事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事物的整体和关系的知觉。如,一个苹果虽然有颜色和气味等识别属性,但我们感知它时却是一个整体。(塔式心理学原理的n原则有:接近律,相似律,良好连续律,封闭律,共同命运);C,理解性:对显示事物的知觉过程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可以起很重要的引导作用。D,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香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不暗花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有:大小恒常(物象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像会因距离的不同而改变)。形状恒常性(尽管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我们仍倾向于把它知觉为同一形状)。明度恒常性(。如在照明亮度的 变化下,我们还是把白色粉笔视为白色)。颜色恒常性(如没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总是把国旗知觉为红色)。
16.对四种错觉的理解:定义,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由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叫错觉。A,线条的长短错觉:箭头错觉;垂直-水平错觉;铁轨错觉。B面积大小的错觉;如两个圆的面积相等,一个在大圆里,一个在小圆里

,结果前者的比后者的看起来更大。C,形状和方向错觉:如一些平行直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看起来似乎不平行;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看起来似乎略显弯曲。D,似动现象-运动错觉:人的运动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7.视觉与建筑视角分析:A.竖直角分析:在建筑设计中,观赏点应选择在18°、27°、45这三点处,它与人流有关,常常是人易短暂停留或驻足处。如建筑入口,廊下的柱间,台阶的踏步,以及空间接合部位等。
B.水平视野分析:人的最佳视野是一个顶锥角为54°(或60°)的圆锥体。在视觉分析中,如果对建筑进行了18°、27°、45°的竖角校核后,最好在27°力争用54°的水平视角去分析研究,这便是观赏的最佳点。
C.视线图解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新老建筑的遮挡或屏蔽关系,便于突出观察中心,或保持新老建筑的协调,同时也可以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透视关系,以组织视点或借景(含间接借景-镜面反射)
18.视觉的运动规律:A.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B.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C.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
D.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率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E.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判断能锁定目标,其余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所以在工作时不应有图标转移视线的要求,否则会降低视觉的准确性
F.对于运动目标,只有当角速度大于1°~2°/S时,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共目标上,才能鉴别其运动状态。
G.人看一共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0.07~0.3s,这与照明的亮度有关,人的视觉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19.11中色彩知觉特性的理解: A.温度感:彩色分为冷暖两大系列,在设计中,温度感主要用来渲染环境气氛B.距离感一般高明度的暖色系色彩感觉凸出、扩大、易产生距离感;相反,低明度的冷色系易产生远距感,同时色彩的距离感也与背景色的对比有关,故在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距离感来调整室内空间的尺度C.对比现象:同时对比、补色对比、连续对比。a.医院一般避免使用紫色系,以防止病人相视时,面部蒙上不健康的黄绿色b.手术室为了避免医生在高照度下注视血色过久而残生不色残像,宜采用淡绿色为室内背景c.为了使运动员动作被看得更清晰,体育馆宜采用青绿色的背景
D.重量感:重量感与明度有关,同时也与纯度有关,通常室内色彩设计宜上轻下


E.诱目性:色彩在眼睛无意观看的情况下易引起的注意。
光色的诱目性:红>青>黄>绿>白. 物色诱目性:深色底上黄>橙>红>绿>青
白色底上青>绿>红>橙>黄 如 各种安全标志常用到色彩的诱目性。
F.疲劳感 a.与纯度和明度有关。较纯的和明度较高的颜色容易引起疲劳
b.相对于冷色而言,暖色更易产生疲劳,因为暖色使人兴奋,能促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绿色的视觉疲劳感不强。
c.许多颜色在一起时,明度差或纯度差较大时,也易产生疲劳感,故在环境设计中,色相不宜过多,且纯度不宜过高
G.混色效果:将不同色彩交错均匀分布时,从远处看去,呈现出混合色。在建筑色彩设计中,要考虑远近相宜的色彩组合,如黑白石子参合的水刷石呈灰色,青砖勾红缝的清水墙呈紫褐色。 建筑设计中常运用旋转混色圆盘的方法来观察其混色效果。
H.感情效果与联想性:人看到某种色常会联想到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如红色是喜庆,黑色是悲伤等。I.照明效果:色彩在明度高的地方,明度升高,纯度增强。在照明度低的地方,则明度感随色相不同而变化,一般绿色、青绿、青色系的色彩显得明亮,而红、橙及黄色发暗,故在设计中,红色系不宜用于暗处。如中国古建筑配色,墙、柱、门窗多为红色,而檐下额枋、雀替、斗拱则都是青绿色。晴天明暗对比很强,青绿色使檐色不致漆黑;阴天时青绿色有深远效果,能增强立体感J.兴奋与抑郁感:与色调、明度、纯度有关。暖色使人兴奋,冷色使人沉静。K.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