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案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案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案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案

医学生物化学教案(供五年制临床、预防、口腔、药学等专业本科使用)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医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课程也是各层次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结合我院的教学计划,根据全国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了本教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参考,适用于医学临床、预防、口腔、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本教案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将讲授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根据我院的教学计划,医学生物化学的总教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72学时。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2005年9月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

第三章酶 (2)

第四章糖代谢 (3)

第五章脂类代谢 (4)

第六章生物氧化 (5)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5)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6)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6)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7)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7)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8)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8)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9)

第十五章细胞信息转导 (9)

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10)

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10)

第十八章维生素 (11)

第十九章糖蛋白、蛋白聚糖 (11)

第二十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12)

附录:教学进度表 (13)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生物化学概念、发展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知识介绍,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教学要求】

1.熟悉生物化学的定义。

2.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

3.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化学的定义。

2.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3.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生物化学与医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的】

在认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大分子的基础上,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教学要求】

1.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及特点、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及氨基酸的通

式、肽键、多肽链的概念。

2.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稳定因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形式;

3.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蛋白质的等电点和两性解离性质、蛋白质沉淀与变性、紫外吸收及呈色反应等性质。

5.熟悉亚基的概念。

6.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分类、模序及分子伴侣的概念。

7.了解蛋白质变性凝固概念、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测定的基本原

理。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肽。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多肽链中氨基

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测定。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的】

在学习核酸的化学组成、一级结构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基础上,了解DNA与RNA的差异。

【教学要求】

1.掌握核苷酸的分类,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方式。

2.掌握核酸一级结构的定义、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区别、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连接

方式、方向性。

3.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及DNA的功能。

4.掌握RNA的种类及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5.掌握DNA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定义及原理;掌握Tm及DNA的增色效应的概念。

6.熟悉核苷酸的结构及命名,核酸的书写方式。

7.熟悉DNA超螺旋结构、核蛋白体的组成,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8.熟悉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9.了解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tRNA三级结构的特点及rRNA的结构特点。

10.了解核酸酶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教学内容】

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核苷酸的结构、核酸的一级结构。

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的超螺旋结构及

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DNA的功能。

3.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

体RNA的结构与功能、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4.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变性、DNA的复

性与分子杂交。

5.核酸酶。

第三章酶

【教学目的】

在认识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基础上,学习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调节、命名与分类、以及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酶、单纯酶、全酶、辅酶、酶的必需基团及活性中心的概念。

2.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

3.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米-曼氏方程的表达式,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的各种因素、各种可逆性抑制的酶促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Km值的含义及意义

4.掌握酶活性的调节的几种方式,同工酶的概念。

5.熟悉单体酶和多酶体系概念、酶的分子组成。

6.熟悉酶含量的调节。

7.了解酶促反应的机制、米-曼氏方程的推导过程;

8.了解酶的命名、酶活性测定及酶活力单位、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关系及酶在

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概述:酶的概念。

2.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3.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机制。

4.酶促反应动力学: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动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5.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同工酶。

6.酶的命名与分类:酶的命名、酶的分类。

7.酶与医学的关系:酶与疾病的关系、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第四章糖代谢

【教学目的】

学习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糖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定义、限速酶、生理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定义、限速酶;三羧酸循环的定义、特点、限速酶,磷酸戊糖途径的

生理意义。

3.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4.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原料、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5.掌握血糖的定义、来源及去路及影响血糖浓度的激素。

6.熟悉糖的生理功能。

7.熟悉糖酵解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能量生成的部位及调节。

8.熟悉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反应过程和能量生成的部位及调节;熟悉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9.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及限速酶,熟悉肝、肌糖原分解的异同。

10.熟悉糖异生的反应过程,乳酸循环的基本过程。

11.熟悉几种主要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及血糖水平异常的定义。

12.了解糖的消化吸收及糖的代谢概况。

13.了解巴斯德效应的基本概念。

14.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15.了解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和糖原累积症。

16.了解血糖调节机理。

【教学内容】

1.概述:糖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糖代谢的概况。

2.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的反应过程、调节、生理意义。

3.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生成的ATP、调节、巴斯德效应。

4.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调节、生理意义。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累积症。

6.糖异生:糖异生途径、调节、生理意义、乳酸循环。

7.血糖及其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水平异常。

第五章脂类代谢

【教学目的】

学习脂类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脂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甘油三酯合成原料。

2.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过程及能

量的生成;掌握酮体生成与利用的反应过程及意义。

3.掌握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原料及脂肪酸的合成酶系。

4.掌握胆固醇结构特点、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限速酶;掌握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

产物。

5.掌握血脂、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的概念;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化学组成特点及

其功能。

6.熟悉脂类的概念、包含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7.熟悉甘油三脂的合成部位和过程;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脂酰CoA合成油酸的反

应及脂肪酸的合成过程及调节。

8.熟悉脂解激素及抗脂解激素的作用;熟悉甘油的氧化途径。

9.熟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的名称。

10.熟悉甘油磷脂的名称、组成、合成所需的原料;

11.了解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12.了解脂类消化吸收过程的特点及胆汁盐微团的特征。

13.了解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了解酮体生成的调节。

14.了解脂肪酸合成的反应过程、脂肪酸碳链的加长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了解多不饱

和脂肪酸的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功能。

15.了解甘油磷脂的合成过程和降解;了解鞘磷脂的分类及代谢。

16.了解体内胆固醇合成步骤及其调节。

17.了解载脂蛋白的类型及功能;各种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代谢途径及血浆脂蛋白代

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教学内容】

1.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2.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3.甘油三酯的代谢: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脂酸的合成代谢、多不饱和脂酸

的重要衍生物。

4.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代谢、鞘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转化。

6.血浆脂蛋白代谢:血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代

谢、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第六章生物氧化

【教学目的】

学习生物体内ATP生成的氧化体系,了解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内ATP形成的主要方式。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定义。

2.掌握呼吸链的定义、呼吸链的组成、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各复合

体组成、呼吸链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掌握胞液中NADH进入线粒体的两种方式和NADH的氧化。

3.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及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种类。

4.熟悉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的分类,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加单氧酶、加双氧酶

等的作用特点。

5.了解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教学内容】

1.生成ATP的氧化体系: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ATP、通过线

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

2.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微粒

体中的酶类。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教学目的】

学习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氨基酸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蛋白质的重要功能;掌握氮总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种类。熟悉蛋白质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2.掌握腐败作用的概念、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

3.掌握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及转运形式、氨的转运及鸟氨酸循环途径和生理意义。

4.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运载体及其生理功用。

5.熟悉氨基酸代谢概况、α-酮酸的代谢。

6.熟悉尿素合成的调节及肝昏迷中毒学说的基础。

7.熟悉氨基酸脱羧基作用及产物的生理活性、活性甲基供体(S-腺苷蛋氨酸)的生成及功

用、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的来源与功用。

8.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的过程。

9.了解糖、脂、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0.了解芳香族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代谢。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转换更新、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α-酮酸的代谢。

4.氨的代谢:体内氨的来源、氨的转运、尿素的生成。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芳香

族氨基酸的代谢、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教学目的】

学习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核苷酸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补救合成的概念、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方式。

2.掌握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及代谢异常引起的痛风病。

3.掌握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补救合成的概念。

4.掌握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

5.熟悉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6.了解核酸的消化吸收及核酸代谢动态。

7.了解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及其调控。

8.了解嘧啶核苷酸合成过程及抗代谢物。

【教学内容】

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教学目的】

学习物质代谢的特点、调节方式,了解三大营养物在体内代谢的相互联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关键酶的概念。

2.熟悉物质代谢的特点。

3.熟悉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4.熟悉激素水平代谢调节方式、酶量的调节。

5.了解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相互联系。

6.了解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及物质代谢整体调节。

【教学内容】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3.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相互联系。

4.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调节。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教学目的】

学习DNA的生物合成,了解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及DNA 突变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2.掌握DNA复制的特点和半保留复制、岗崎片段的概念;复制反应体系:底物,模板,

参与DNA复制的酶,包括DNA聚合酶,解螺旋酶,拓扑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连接酶在复制中的作用。

3.掌握逆转录及逆转录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4.熟悉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复制全过程,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复制的主要区别,

端粒酶的概念。

5.熟悉突变的意义,DNA分子改变的类型,DNA损伤的修复,包括光修复、切除修复等

方式。

6.了解引发DNA突变的因素。

7.了解逆转录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

【教学内容】

1.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和意义、双向复制、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2.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复制的化学反应、DNA聚合酶、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

据、复制中的解链和DNA分子拓扑学变化、DNA连接酶。

3.DNA生物合成过程: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

4.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逆转录研究的意义、滚环复制和D

环复制。

5.DNA损伤(突变)与修复:突变的意义、引发突变的因素、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DNA

损伤的修复。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教学目的】

学习RNA的生物合成,了解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的区别。

【教学要求】

1.掌握转录的定义、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2.掌握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征。

3.掌握原核生物RNA转录过程。

4.掌握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修饰方式,掌握断裂基因、内含子及外显子的概念。

5.熟悉模板与酶的辩认结合方式,熟悉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征。

6.熟悉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主要区别。

7.熟悉tRNA、r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

【教学内容】

1.转录的模板和酶:转录模板、RNA聚合酶、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

2.转录过程: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3.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tRNA的转录后加工、rRNA

的转录后加工、核酶。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教学目的】

学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主要区别、及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的医学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翻译的定义。

2.掌握遗传密码概念、特点。

3.掌握多聚核蛋白体概念;核蛋白体及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4.掌握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及作用特点、掌握核蛋白体循环(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5.熟悉氨基酰-tRNA表示方法。

6.熟悉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

7.熟悉翻译的起始、肽链延长及肽链合成终止的全过程及参与因子。

8.熟悉翻译后加工的概念及加工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熟悉信号肽、分泌性蛋白质、靶向输

送概念。

9.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主要区别。

10.了解信号假说。

11.了解抗生素、白喉毒素、干扰素作用的机理。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核蛋白体是多肽链合成的装置、

2.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肽链合成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合成的终止。

4.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和输送:多肽链折叠为天然功能构象的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修饰、空

间结构的修饰、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抗生素类、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教学目的】

学习遗传信息的调控规律,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基因表达及基因组的概念,基因表达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2.掌握乳糖操纵子结构。

3.掌握以下概念: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增强子、熟悉沉默子、基本转

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

4.熟悉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原理)。

5.熟悉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

6.熟悉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包括阻遏蛋白负性调节、CAP正性调节及协调调节三个概

念。

7.熟悉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8.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9.了解其他转录调节机制。了解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1.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表达的概念、特异性、方式、生物学意义。

2.基因表达调控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

素。

3.原核基因表达调节: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调节、原核生物转录终

止调节、原核生物翻译水平调节。

4.真核基因表达调节: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RNApol I和pol III

的转录调节、RNApol II转录起始的调节、RNApol II转录终止的调节、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翻译水平的调节。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教学目的】

学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以下概念:DNA克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基因重组技术。

2.熟悉以下概念:接合作用、转化、转导、转座、转座子。

3.了解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

4.了解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DNA的重组:同源重组、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特异位点重组、转座重组。

2.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3.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第十五章细胞信息转导

【教学目的】

学习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了解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第二信使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受体概念、分类、受体作用特点,G蛋白的组成。

3.掌握cAMP-PKA途径及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4.熟悉信息物质的种类。

5.熟悉受体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6.熟悉cGMP-PK途径、酪氨酸-蛋白途径。

7.了解核因子КB途径;了解信息传递途径的交互联系及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信息物质:细胞间信息物质、细胞内信息分子。

2.受体:受体的分类、一般结构及功能、受体作用的特点、受体活性的调节。

3.信息的转导途径: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

4.信息转导途径的相互交互联系。

5.信息转导与疾病。

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教学目的】

学习血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成熟红细胞代谢的特点,了解血液的生物化学代谢变化。

【教学要求】

1.掌握非蛋白氮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与功能;掌握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特点。

2.熟悉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及调节。

3.了解成熟红细胞的脂代谢特点。

4.了解白细胞的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性质、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2.血细胞代谢: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白细胞的代谢

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教学目的】

学习生物转化、胆汁与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作用特点。

2.掌握胆汁酸的种类、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

3.掌握胆红素的生成、转运,在肝中的代谢转变,以及在肠道中的转变和排泄。

4.熟悉胆汁的成分和胆汁酸代谢及其功能。

5.熟悉胆色素所包含的化合物。

6.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7.了解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8.了解胆色素的肠肝循环及胆红素代谢和黄疸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在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2.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

因素。

3.胆汁与胆汁酸代谢:胆汁、胆汁酸的代谢。

4.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红素的生成和转运、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胆红素在肠道中的

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第十八章维生素

【教学目的】

学习维生素的分类及功能,了解维生素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名称。

2.掌握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活性形式、缺乏症、参与构成的辅酶或辅基。

3.熟悉脂溶性维生素A、D、E、K作用。

4.熟悉生物素、硫辛酸的生理功能,叶酸的辅酶形式及其生理作用,VitB12的吸收、转运、

储存及其辅酶形式和生理作用。熟悉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5.了解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化学本质。

【教学内容】

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泛酸、维生素B12、生物素、叶酸、维生素C、

α硫辛酸。

第十九章糖蛋白、蛋白聚糖

【教学目的】

学习糖蛋白、蛋白聚糖的组成及结构特征,了解其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糖蛋白、蛋白聚糖的概念。

2.了解糖蛋白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了解糖蛋白寡糖链的功能。

3.了解蛋白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特征;了解蛋白聚糖的功能。

【教学内容】

1.糖蛋白:糖蛋白的结构、糖蛋白分子中聚糖的功能。

2.蛋白聚糖:重要的糖胺聚糖、蛋白聚糖的功能。

第二十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教学目的】

学习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作用,了解肿瘤发生的临床机制。

【教学要求】

1.掌握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

2.了解癌基因活化的机制、癌基因产物的功能。

3.了解Rb基因、P53基因产物的抑癌机理。

4.了解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原癌基因的产物与功能。

2.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

3.生长因子:概述、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生长因子与疾病。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者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讨。翻转课堂该如何“翻转”是能否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翻转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视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阶段较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讨论和吸收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如下: 一、课前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借助软件以视频、文档、ppt 等形式开发微课程和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导学案,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课前教师的设计与制作: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融合了教案和学案一体化的教与学载体。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是本节课必须要掌握和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部分: (1)自主学习:这个版块主要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题目设计不宜过难,应以低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这个版块的内容,进而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并试图找出和记录自己的疑惑点,为课堂内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这个版块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这个版块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要解决这部分内容必须认真看书或者观看视频,而且要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部分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二

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内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二项式定理是多项式乘法的特例,是初中所学多项式乘法的延伸,此内容安排在组合计数模型之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之前,既是组合计数模型的一个应用,也是为学习二项分布作准备.由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在归纳概括过程中还可以用到组合计数模型,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学中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能通过多项式乘法,归纳概括出二项式定理内容,并会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 (2)能从数列的角度认识二项式的展开式及其通项的规律,并能通过特例体会二项式定理的简单应用. (3)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以及用二项式定理这个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目标解析: (1)二项式展开式是依多项式乘法获得的特殊形式,因此从多项式乘法出发去发现二项式定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归纳概括的结论,如果不加以严格的证明不符合数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用好组合模型不仅可以更自然地得到结论,还能为证明二项式定理提供方法. (2)由于二项展开式是一个复杂的多项式.如果不把其看成一个数列的和,引进数列的通项帮助理解与应用,学生很难短期内对定理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通过一些特例,建立二项式展开式与数列及数列和的联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3)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从特殊的二项式展开式的特征归纳概括一般二项式展开式的规律是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很好机会;同时利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以及利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1课 晒晒我的作品 浙江摄影版

第11课晒晒我的作品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使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填色 2、熟练使用“喷枪”工具绘制图画 3、熟练使用“撤消”命令绘制图画 4、熟练使用“放大镜”工具绘制图画 技能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绘制一幅完整的画。 2、学会将画设置成背景,初步学会打印方法。 情感目标: 学会正确评价他人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绘图工具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各种绘图工具的灵活应用 3教学准备 范例(一幅完整的美丽校园图画),打印机一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屏幕展示一幅画好的美丽校园图,让学生欣赏。 2.师:假如这幅图让大家来画,我们应该怎样画? 3.生:先画----再画-----最后画…… 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这幅美丽的校园图,当然也可以自己创作一幅心目中的美丽校园图。 活动2【讲授】绘画“美丽校园” 1.学生看着书本独立绘画“美丽校园”。 2.教师巡视。(发现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如果共性的集体提醒) 3.反馈学生绘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来帮助解决,而后老师做小结。)活动3【讲授】设置墙纸

1.先让学生看着书本,尝试做。 2.让学生来演示怎么设置墙纸。 3.师:小结:a、设置墙纸步骤。b、强调只有已经保存好的画,才能设置为墙纸。活动4【活动】互动交流 1.相互交流(利用电子教室中学生演示功能)。 2.反馈:让学生说说哪些画得特好。然后让画的作者也来说说。 3.学生再修改自己的画。 4.选出几份刚才学生认为好的画。(发送到教师机) 活动5【活动】打印展示 1.师:如果今天画的图,你们想带回去给爸爸、妈妈也瞧一瞧。有什么办法?引出打印这个功能。 2.大家先看书,然后分小组讨论怎么打印。打印时要注意什么。 3.接着请某位同学上来演示打印并请讲解。(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打印) 4.小组内欣赏刚才打印的画。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画一张你认为最美的图画,并将它保存起来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高中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第二课时

课 题: 10.4二项式定理(二) 教学目的: 1 2.展开式中的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r n C 与第1+r 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1)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2)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二、讲解范例: 例1.(1)求7(12)x +的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 (2)求9 1 ()x 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及二项式系数解:7(12)x +的展开式的第四项是333317(2)280T C x x +==, ∴7(12)x +的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是280. (2)∵9 1()x x -的展开式的通项是9921991()(1)r r r r r r r T C x C x x --+=-=-, ∴923r -=,3r =, ∴3x 的系数339(1)84C -=-,3 x 的二项式系数3984C =. 例2.求42)43(-+x 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 分析:要把上式展开,必须先把三项中的某两项结合起来,看成一项,才可以用二项式定理展开,然后再用一次二项式定理,,也可以先把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二项式的积,再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解:(法一)42)43(-+x x 42]4)3[(-+=x x 02412344(3)(3)4C x x C x x =+-+?22224(3)4C x x ++?3234444(3)44C x x C -+?+?, 显然,上式中只有第四项中含x 的项, ∴展开式中含x 的项的系数是76843334-=??-C (法二):42)43(-+x x 4)]4)(1[(+-=x x 4 4)4()1(+-=x x ) (4434224314404C x C x C x C x C +-+-=0413222334444444(4444)C x C x C x C x C +?+?+?+? ∴展开式中含x 的项的系数是34C -334444C +768-=.

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编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价值,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二项式定理教学案设计

《二项式定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3)(b a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引入: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n b a )(+的展开式,如:2222)(b ab a b a ++=+, ?)(3=+b a ?)(4=+b a ?)(100=+b a 那么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 问题1. ))((2121b b a a ++的展开式是什么?展开式有几项?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 问题2. ))()((212121c c b b a a +++展开式中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展开式有几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2、3)(b a +展开式的再认识 探究1:不运算3)(b a +,能否回答下列问题(请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1) 合并同类项之前展开式有多少项? (2) 展开式中有哪些不同的项? (3) 各项的系数为多少? (4) 从上述三个问题,你能否得出3)(b a +的展开式? 探究2: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4)(b a +的展开式.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对3)(b a +的展开式进行再思考,分析 各项的形式、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n b a )(+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 “法”可依. (三) 形成定理,说理证明 探究3: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n b a )(+的展开式. )()(*110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n n n k k n k n n n n n n ∈+++++=+-- ——— 二项式定理 证明:n b a )(+是n 个)(b a +相乘,每个)(b a +在相乘时,有两种选择,选a 或选b ,由分步计数原理 可知展开式共有n 2项(包括同类项),其中每一项都是k k n b a -),1,0(n k =的形式,对于每一项k k n b a -, 它是由k 个)(b a +选了b ,n -k 个)(b a +选了a 得到的,它出现的次数相当于从n 个)(b a +中取k 个 b 的组合数k n C ,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就得二项展开式,这就是二项式定理.

年月日(晒课)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汇报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年、月、日》 执教人:王乾会 执教年级:三年级 执教时间:2017年5月 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16、2017年历一人一张、每小组一张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种生活用品——日历)你们知道日历有什么用途吗?(看日历可以知道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那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板书:年月日),对,在今天这美好的日子里,

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同学们高兴吗?(高兴),让我们再把这个时刻记下来,谁有钟表,现在的时刻是时分秒(板书),师指着板书问:在这个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呢?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呢?(你的记性真好)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比较小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 师: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记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年历 (1)课件出示,师:看,这是一张今年2017年的年历卡和去年2016年的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把你的拿出来认真观察, 你发现了年历卡里的哪些小秘密?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学 习任务表。(计划5分钟,小组代表汇报)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31天的是:1、3、5、7、8、10、12月(7个大月)生3:有30天的是:4、6、9、11月(4个小月)生4:有28天或29天:是2月(特殊月)(2)小结 师:我们把一个月有31天的称为大月,一个月是有30天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称为特殊月。 2、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有什么规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1)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特),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

二项式定理(一)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3)(b a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引入: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n b a )(+的展开式。如2222)(b ab a b a ++=+, 那么: 3 ) (b a +=? 4)(b a +=? 100)(b a +=? 更进一步:n b a )(+=? (二)对2)(b a +展开式的分析 ))(()(2 b a b a b a ++=+ 展开后其项的形式为:22,,b ab a 考虑b ,每个都不取b 的情况有1种,即02c ,则2a 前的系数为02c 恰有1个取b 的情况有12c 种,则ab 前的系数为12c 恰有2个取b 的情况有22c 种,则2b 前的系数为22c 所以 2 2212202 2222)(b c ab c a c b ab a b a ++=++=+ 类似地 3 33223213 3033223333)(b c ab c b a c a c b ab b a a b a +++=+++=+ 思考:))()()(()(4b a b a b a b a b a ++++=+=? 问题: 1).4)(b a +展开后各项形式分别是什么? 4 a b a 3 22b a 3ab 4b

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

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 1、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 2、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三、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 ∈N n n 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n n )17(8+=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也就是研究)()(*∈+N n b a n 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b a b a +=+1)( 2222)(b ab a b a ++=+;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43223434464)()()(b ab b a b a a b a b a b a ++++=++=+ 5432234555510105)()()(b ab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 教师将以上各展开式的系数整理成如下模型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问题1:请你找出以上数据上下行之间的规律。 预期回答:下一行中间的各个数分别等于上一行对应位置的相邻两数之和。 问题2:以5 )(b a +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排列、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项;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初步归纳出下式: ()()()()()n n n n n n b b a b a b a a b a +++++=+--- 33221)( (※) (设计意图:以上呈现给学生的由系数排成的“三角形”,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虽然,教师将此“三角形”模型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它毕竟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种寻找系数规律的有效工具,便于学生将新的学习材料同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并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而出现意义。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死记的心理过程。)练习:展开7 )(b a + 教师作阶段性评价,告诉学生以上的系数表是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杰作,称为杨辉三角形,这项发明比欧洲人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你们今天做了与杨辉同样的探索,以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并激发作为一名文明古国的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100) (b a +以及)()(*∈+N n b a n 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 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将))()()(()(4b a b a b a b a b a ++++=+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11,b a ;第二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22,b a ;依次类推。请再次用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计算:))()()(()(443322114b a b a b a b a b a ++++=+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除法计算。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明确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微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一》教案设计

《二项式定理(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3)(b a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引入: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n b a )(+的展开式,如:2222)(b ab a b a ++=+, ?)(3=+b a ?)(4=+b a ?)(100=+b a 那么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 问题1. ))((2121b b a a ++的展开式是什么?展开式有几项?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 问题2. ))()((212121c c b b a a +++展开式中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展开式有几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2、3)(b a +展开式的再认识 探究1:不运算3)(b a +,能否回答下列问题(请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1) 合并同类项之前展开式有多少项? (2) 展开式中有哪些不同的项? (3) 各项的系数为多少? (4) 从上述三个问题,你能否得出3)(b a +的展开式? 探究2: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4)(b a +的展开式.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对3)(b a +的展开式进行再思考,分析 各项的形式、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n b a )(+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 “法”可依. (三) 形成定理,说理证明 探究3: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n b a )(+的展开式. )()(*110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n n n k k n k n n n n n n ∈+++++=+-- ——— 二项式定理 证明:n b a )(+是n 个)(b a +相乘,每个)(b a +在相乘时,有两种选择,选a 或选b ,由分步计数原理 可知展开式共有n 2项(包括同类项),其中每一项都是k k n b a -),1,0(n k =的形式,对于每一项k k n b a -, 它是由k 个)(b a +选了b ,n -k 个)(b a +选了a 得到的,它出现的次数相当于从n 个)(b a +中取k 个 b 的组合数k n C ,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就得二项展开式,这就是二项式定理.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课名:《认识小动物》翻转教学(小游戏、诊断活动) 课时:第1课时(注: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认识小动物》是一篇精讲课文,儿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蓝本。 本节课教学采用大量课前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附录在文件夹中),以“蜻蜓”一词的学习为范例,其它的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布置下去完成。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 2、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是为下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特点的独特性做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学习以“蜻蜓”为代表的生难字词,学习内容有两套,即基础套和拓展套。基础套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而拓展套学生可根据前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为主的道德情感特点,微课视频的设计偏重于动感,色彩也比较艳丽,容易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微课教学中就已经设置好了反馈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转载】引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 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2007年春天,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浏览、上传、分享网站)才刚刚开始。 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由于很多学生在每天晚上18时至22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以至于学校的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时段经常崩溃。“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这对搭档对此深有感触。 两位教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以至于经常受到邀请向同行介绍

这种教学模式。他们的讲座已经遍布北美,逐渐有更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教授学生,回到课堂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的练习。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课题:§1.3.1二项式定理(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3)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二项式定理》是人教A 版选修2-3第一章第三节的知识内容,它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二项式定理,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整除、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后面的数学期望等内容的基础知识,二项式定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可进一步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用计数原理分析2()a b +,3()+a b ,4()+a b 的展开式,归纳类比得到二项式定理,并能用计数原理证明.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学会讨论二项式系数性质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二项式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中,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2.学生经历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从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获得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及证明的理性思维探究能力. 3.通过二项展开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结合数学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具有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思维较活跃,初步具备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刚刚学习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对本节()+n a b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2.不利因素 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重视定理、公式的结论,而不重视其形成过程. 四、教法策略分析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 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引入:通过“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历史引入课题.提出问题:2()+=a b ? 3()+=a b ?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杨辉三角形。其行为样例是:(1)能用不完全归纳法写出杨辉三角形;(2)能根据杨辉三角形对)6()(≤+n b a n 的二项式进行展开。 2、掌握二项式定理。其行为样例是:(1)能根据组合思想及不完全归纳法猜出二项展 开式的系数),,,2,1,0(*∈=N n n r C r n Λ以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r r n r n r b a C T -+=1;(2)能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和某一项的系数;(3)能应用定理对任意给定的一个二项式进行展开、并求出它特定的项或系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 2、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 ∈N n n 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n n )17(8+=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也就是研究)()(*∈+N n b a n 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b a b a +=+1)( 2222)(b ab a b a ++=+;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43223434464)()()(b ab b a b a a b a b a b a ++++=++=+ 5432234555510105)()()(b ab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 教师将以上各展开式的系数整理成如下模型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一、容和容解析 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第一章第3节的容.二项式定理是多项式乘法的特例,是初中所学多项式乘法的延伸,此容安排在组合数模型之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之前,既是组合计数模型的一个应用,也是为学习二项分布作准备.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由二项式定理可以导出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这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有好处。 由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在归纳概括过程中还可以用到组合计数模型,因此,这部分容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学中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二、学情分析 这一堂课是面对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多项式乘法,同类项合并,排列计数原理,组合数计数原理以及归纳推理等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本节课中的推理演绎过程。但是,学生的自我探究,归纳,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的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化归意识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 四、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证明的探究及定理基本应用上,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目标解析: (1)二项式展开式是依多项式乘法获得的特殊形式,因此从多项式乘法出发去发现二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过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定理的证明是计数原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在教学中,设置了对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面二项展开式的推导作铺垫。再以为对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进行再思考,分析各项以及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 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

本节课的亮点:引入作了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很好的铺垫,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不足之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讨论、思考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