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药学重点药

生药学重点药

生药学重点药
生药学重点药

冬虫夏草:

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以四川产量最大。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也有部分出产。

性状:药材由虫头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①虫体似蚕,长3到5厘米,直径3到8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有环纹20-30条,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八对,中部四对较明显②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中央有V型纹或一字纹③头部生有细长棒球棍状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到7厘米,直径约为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④质柔韧,断面类白色⑤气微腥味微苦

冬虫夏草的混淆品有以下几种来源:蝉花菌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et.Br. 蛹草菌

https://www.doczj.com/doc/63629200.html,itaris(L.)Link.、亚香棒虫草C.hawkesii Gray. 凉山虫草C.liangshanensis Zhang,liu et Hu和九州虫草C.kyushuensis Kobayasi等。另外亦常见豆粉淀粉压模制作的伪虫草。

绵马贯众:

基源: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显微特征:叶柄基部横切面:①下体为数列厚壁细胞,棕色至褐色②薄壁组织中有形细胞间隙,内生单细胞间隙腺毛,腺毛头部类球形,含棕色分泌物,柄极短③维管柱整体为网状中柱,横切面观呈现为周韧维管束5-13个,圆形或椭圆形,环列④每个维管束周围均有内皮细胞,凯氏点明显,有油滴散在⑤,内皮层内侧有1到2层中柱鞘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棕色物及淀粉粒。根茎构造与叶柄相似:分体中柱5-13个,也有间隙腺毛。

化学成分:含有间苯三酚类,萜类及黄酮类成分

麻黄: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髓部。

基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草麻黄: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类圆形或扁圆形,略呈纤维性,周围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微特征:茎节间横切面比较:草麻黄:棱脊18-20条,维管束8-10个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类三角形,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偶有环髓纤维

中麻黄:棱脊18-28个,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髓薄壁细胞微木化,环髓纤维较多。

木贼麻黄:棱脊13-14个,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髓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大黄:

星点:异型维管束

根茎粉末特征:①粉末呈棕黄色②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0-160(-190)μm,棱角大多短钝③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网纹导管,直径达140μm,非木化或微木化④淀粉粒甚多,直径3-45μm,脐点常呈星状或十字状。

化学成分: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蒽醌,蒽酚,蒽酮及其苷类。

何首乌:

性状:横断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为一较大的正常维管柱。

黄连:

性状:味连:有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防己:

比较: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根。呈圆柱形,稍扁,波状弯曲,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略为凹突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皮部窄,导管口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宽。

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表面未去净粗皮的灰棕色,粗糙,有

纵沟纹,质坚硬。断面灰黄色,有明显车轮纹,呈片状突起。

五味子:

基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显微特征(粉末):①种皮外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孔沟极细密②种皮内石细胞呈类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纹孔较大而密③,果皮外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线纹明显,油细胞散于表皮中,类圆形,内含挥发油滴。

肉桂:

采制:剥取栽培五到六年的树皮和枝皮,晒1到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称油桂筒;剥取十余年生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上晒干,称企边桂;将老树干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剥皮,放木夹内晒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干燥称板桂;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部栓皮,称桂心,块片称桂碎。

板蓝根:

基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大青叶本品为菘蓝的干燥叶。

清白永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上述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水提,石灰处理等加工所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

苦杏仁:

性状:①种子扁心形②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尖端另一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③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④种皮薄,子叶2枚,乳白色,富油性⑤气微味苦

甘草:

粉末:棕黄色。①纤维成束或分离,壁厚,胞腔狭窄,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②草酸钙方晶多见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较大,常破碎,稀有网纹导管④木栓细胞红棕色多三角形,微木化,有的含形状不一的棕色块状物⑤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卵圆形或椭圆形,脐点呈点状。

番泻叶:

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①晶纤维多②具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壁疣,基部稍弯曲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多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多为两个少有三个④草酸钙簇晶较多,存于海绵组织中棱角尖锐

黄柏:

基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性状: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深黄色

显微特征:横断面:①残存的木栓层内含棕色物质。栓内层比较狭窄②皮层散有多数纤维束及石细胞群;石细胞大多数分支状,壁甚厚,层纹明显,木化③韧皮部占树皮的大部分,外侧有多数石细胞,纤维素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方晶,射线常弯曲,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沉香:

基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通常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米处顺砍5-6刀,使伤口处的木质部分泌棕黑色树脂,数年后将此变色的木部削下,削时造成的新伤口处仍会继续分泌树脂,可再继续削取。将采得沉香削去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阴干。

显微特征: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丁香:

基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显微特征: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人参:

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品种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山参习称籽参。

采制:①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剪下小支根及细根晒干称白参须②红参:将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剪下的支根和细根蒸后干燥者称红参须③糖参:人参鲜根置沸水中浸烫后,排针扎孔,浓糖水浸渍后干燥

名词解释:

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不明显的疣状突出。

芦头:人参根茎。

艼:不定根。

芦碗:凹窝状茎痕。

显微特征: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②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③形成层环明显④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径向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纤维⑤,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并含众多淀粉粒。

三七: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皂苷类,氨基酸,多糖及挥发油类化合物。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b1和Rg1为主。如三七皂苷R1.R2.R4.R5.R7.R8.R9.R10.A.B.C.D.E.Fa.Fc.Fe.G.H.I.J.K.L.M.N等。

柴胡:

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

性状:北柴胡:①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②根头膨大,顶端常带3-15个茎基或纤维状叶残基,下部分枝③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④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①根较细,圆锥形,常弯曲②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③表面红棕色或黑褐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环纹④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⑤具败油气。

洋金花:

基源:本品为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

显微特征:粉末黄棕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表面有条纹状雕纹,具3孔沟

金银花:

显微特征:①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倒圆锥形顶部平坦,另一种头部呈类圆形或扁圆形②厚壁非腺毛单细胞,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角质螺纹③薄壁非腺毛单细胞,甚长,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④花粉粒类球形,具3孔沟,表面有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

红花:

基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主产于新疆,河南,四川,云南)性状: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花药聚合成筒状柱头长圆柱形露于花药筒外顶端微分叉,质轻,气微香味微苦。

显微特征:粉末呈黄色①分泌细胞呈长筒状花黄色至红棕色分泌物②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外壁有齿状突起③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④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柔毛状。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方晶。

半夏:

基源: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的块茎。

性状:①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②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凹窝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③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④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显微特征: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脐点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

复粒有2-6分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多,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

川贝母:

基源: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怀中抱月: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松贝)

观音合掌: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青贝)

虎皮斑: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炉贝)

西红花:

基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性状:①柱头呈线形,暗红色,常分为三叉,上部较宽而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②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折断。③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④本品入水后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金黄色,无沉淀。

天麻:

基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块茎。

粉末:①黄白色②木化厚壁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类椭圆形,纹孔明显③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④有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⑤含糊化的多糖类物的薄壁细胞较大,无色或微灰棕色,有的隐约可见长卵圆形颗粒,无偏光现象,遇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遇水合氯醛液则颗粒融化。

鹿茸:

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性状:呈圆筒状分枝具一分枝者称二杠,主枝称大挺,离锯口1cm处分出侧枝称门庄

牛黄:

人工牛黄:参考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制成。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也有呈不规则球形或块状,质轻,块状者断面无层纹;,气微香略有腥气,味微甘而苦,入口无清凉感。水溶液也能挂甲。

体外培育牛黄:由牛的新鲜胆汁作为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本品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朱砂:硫化汞雄黄:二硫化二砷信石:三氧化二砷

成人教育 《生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2、生药鉴定 3、生药学 4.生药鉴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 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 5.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 6.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7.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 三、区别生药松贝与青贝。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生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 2、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3、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科。 4.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完美奉献】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药理名解来源:徐翔的日志 1、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的过程为分布。 2、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为生物利用度。 3、吸收、首过效应: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大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效应。 4、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者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 5、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应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6、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称内在拟交感活性。 7、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8、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浓度成正比。 9、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10、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11、ED50, LD50:ED50为半数有效量,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即LD50。 12、稳态血药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1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家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14、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

生药学重点复习题后附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生药理化鉴定不包括哪一项() A.微量升华式 B.性状鉴定 C.荧光分析 D.显微化学反应 2.鉴别生药中黄酮类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 A Feling试验 B Molish反应 C Kedde反应 D 盐酸镁粉反应 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4.根头部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A. 白芷 B. 川芎 C. 防风 D. 独活 5.炒制大黄属于()的炮制方法 A 水制 B 火制 C水火共制 D 烫法炮制 6.生药本身经灰化遗留的不挥发性物质称() A 总灰分 B 酸不溶性灰分 C杂质 D 有效成分 7.生晒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 B二氢黄酮 C木兰花碱 D挥发油 8.香加皮来源于() A桑科桑的根皮 B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C萝摩科杠柳的根皮D茄科枸杞的根皮 9.北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为( ) A.有机酸类B.木脂素类C.挥发油类D.生物碱类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 A.中药材 B.中草药 C.原生药 D.生物制品 11.下列哪组不包括“四大怀药”而是“浙八味”中的部一分 ( ) A.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B. 山药、红花、牛膝、地黄 C.山药、牛膝、地黄、芫花 D.延胡索、玄参、郁金、白术 12.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 A.车轮纹 B.同心环纹 C.星点 D.云绵花纹 13.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 A.杜仲B.地骨皮C.肉桂D.桑白皮 14.常用生药柴胡属哪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有毒,不能供药用() A春柴胡 B. 大叶柴胡 C.柴胡 D.南柴胡 15.下列药材中不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是() A川贝母 B.百合 C.浙贝母 D. 天麻 16.含草酸钙簇晶的生药是() A. 大黄 B. 麦冬 C.川芎 D. 甘草 17.根具有“铜皮,铁骨,狮子头”的药材是()

生药学-20107答案.

浙江省2010年生药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正品——指沿用至今,为全国医药界所公认,并得到普遍地应用,现已被载入到国家药 典的中药材。 2.毛货——指三七采收后,去掉须根,晒干,称为“毛货”。 3.蝴蝶片——川芎饮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 4.如意朴——指厚朴的干皮经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故又称为如意卷厚朴或如 意朴 5.铁线纹——指山参主根上端较粗的部分具细密,深的黑色横环纹,习称铁线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杏仁、桃仁等药材表面出现油样光泽,称为__走油_______;薄荷、紫苏等药材挥发油散失而香气减弱,称为___跑味___。 2.人参是_________科植物,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它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有抗疲劳、抗应激和抗突变作用,即称之为_________作用。 3.冬虫夏草虫体有足_________对,其中以_________对最明显。 4.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亳菊、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类化合物,因此将黄芩醇提液加醋酸铅试液,可生成_________色沉淀,或者将黄芩醇提液加镁粉与盐酸,可显_________色。 6.茎类生药大多为_________植物的干燥木质茎;木类生药是_________植物的木材部分,包括_________以内的各部分。 7.乳香是卡氏乳香树等树干皮部切伤后渗出的_________;芦荟的采收时间是_________。 8.半夏是_________科植物,气微,味_________,特征性成分是_________。 9.珍珠粉末在365nm紫外光下观察,_________珍珠显浅蓝紫色荧光,_________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 10.生晒参顶端的短小根茎,习称_________;上有茎痕数个,习称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生药学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生药学18春大专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说明:作业共有20道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 单选题 1.党参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 A.蚯蚓头 B.芦头 C.疙瘩丁 D.狮子盘头 2.银杏叶特有的化学成分为() A.黄酮类; B.双黄酮类; C.二萜类; D.蒽醌类; E.生物碱类 3.下列生药中具有“异型维管束”的是() A.知母 B.当归 C.柴胡 D.牛膝 E.黄柏 4.在某味生药粉末上加1%NaOH溶液显红色,再加10%的HCL溶液后恢复原色,说明其中含有()类化学成分。 A.鞣质类 B.蒽醌苷类 C.香豆精类 D.强心苷类 E.皂苷类 5.燃烧时有大蒜样臭气的是()。 A.信石 B.赭石 C.石膏 D.硫磺 6.泡沫试验可鉴别()成分。

A.糖类 B.蒽醌苷类 C.黄酮苷类 D.皂苷类 E.挥发油 7.何首乌“云锦状花纹”的存在部位为:() A.栓内层 B.皮部 C.木质部 D.韧皮部 8.藻、菌类一般采收应在() A.全年均可 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 C.采收情况不一 D.应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 E.果实已成熟和将成熟时 9.青蒿叶表面最主要鉴别特征是:() A.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 B.腺毛,单头,单柄 C.腺鳞,头部8个细胞 D.非腺毛多列式 E.非腺毛呈“T”字形 10.手触之易染成棕黄色的矿物类中药是()。 A.雄黄 B.赭石 C.磁石 D.朱砂 11.苍术的横切面特征有:() A.木栓层为10~40层木栓细胞,其内侧常夹有石细胞环带 B.根的中心为四原型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有大型油室散在 C.木柱层为数列细胞,其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 D.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性,其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组织中散在油细胞 E.木柱甚小,中柱鞘部位为1~2列薄壁细胞,辐射性维管束,韧皮部束16~22个,位于木质部弧角处,木质部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

药理学 一、名解: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药效学: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4.首关消除: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10.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12.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较大药量反复进行肠肝循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 13.半衰期: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14.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16.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17.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与药物反复作用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有染色体介导。 二、填空题 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学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8.氯丙嗪可与_度冷丁(哌替啶)、_异丙嗪_配合组成冬眠合剂。 9.阿托品在眼科的应用①_治疗虹膜睫状体炎;②扩瞳作眼底检查。对眼的影响有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11.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防止_虹膜与晶状体粘连_ 。对眼的影响有①缩瞳②降低眼内压③调节痉挛 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15.硝酸甘油抗急性心绞痛的给药途径为:口腔黏膜吸收和皮肤吸收;作用特点:1.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16.舒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3.重新分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内膜血液供应、4.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的损伤。 23.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效能、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31.麻醉前给药东莨菪碱优于阿托品因为①_镇静;②_兴奋呼吸中枢 _③_抑制腺体分泌__。 37.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大依次可出现镇静__、_催眠_、抗惊厥和_麻醉_等作用。 40.普萘洛尔的主要适应症是_抗高血压_、_抗心绞痛_和_抗心律失常__。 44.阿司匹林具有解热_、镇痛_、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这些机制均与抑制PG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45.硝酸甘油可用于治疗_各型心绞痛_ 和_急慢性心衰_。硝苯地平不宜用于劳累_型心绞痛。 51.四环素对_绿脓__杆菌、_伤寒杆菌、_结核__杆菌无效。 三、简答题: 1.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⑴对眼的影响: 1 缩瞳:兴奋瞳孔括约肌。 2 降低眼内压:虹膜拉向中心,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变大,易于房水进入巩膜静脉窦循环。 3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增厚,屈光度增加,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二)临床应用: ①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充血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单纯性青光眼) ②治疗虹膜睫状体炎:与扩瞳药阿托品交替使用。 ③口腔干燥(口服) 1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重点 ★挥发油【当归、川芎、沉香、肉桂、陈皮、金银花、丁香、薄荷】 ★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厚朴、黄柏】 ★有晶翘纤维的药材:【黄柏、甘草】 ★“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制作《唐本草》(新修本草),844种我国\世界第一部药典《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第一部炮制专注《雷公炮灸论》 1、影响生药中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和贮藏。 2、道地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某一地区助产、传统经验认为品质优良的中药。 3、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量)、土壤和海拔,它们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有影响。 4、要确定中药最佳采收期,必须把握有效成分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综合考虑:①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用药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即为其适宜采收期。②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则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总量=单成分×有效成分%含量,总值最大是,即为适宜采收期。亦可利用绘制有效成。 类型采收期 根与根茎类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 期,或初春发芽前采集 叶和全草类在植物最旺盛、花蕾将开放时,或 花盛开果实、种子未成熟时 树皮根皮类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根皮多在 秋冬采收 木类秋冬采收 花类花刚开放时 果实与种子成熟时采收 动物类视其入药适时采收 5、取样 药材总包件数取件数 100件以下5件 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 贵重中药及不足5件逐渐取样 6、生药的分类方法: ①按字首笔画顺序编排②按药用部分③按化学成分④按功能⑤按自然分类系统6、有些药物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 或减少刺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称为“发汗”,如厚 朴、杜仲、玄参、续断。“发汗”也是提高中药材品 质的一种加工方法。 7、变色:花类、叶类 走油:杏仁、桃仁、柏子仁等 跑味:薄荷、紫苏等 8、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光谱、色谱、和其他分 析方法建立、用以表达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纹图 谱。图谱有:TLC 、HPLC、GC、HPCE、IR(红 外光谱指纹),紫外光谱指纹图谱UV,核磁共振谱指 纹图谱(MS)、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DNA指纹 图谱 9、生药炮制目的:①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确 保用药安全②缓和或改变药用的性能,以适应临床治 疗需要③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④改变药物性 质,便于调配和制剂⑤纯洁药物,提高药物的品质⑥ 利于贮存⑦除臭矫味 10、生药炮制的方法:①修制(净选、粉碎、切制) ②水制(润、漂、水飞)③火制(炒、烫、煨、煅、 炙)④水火共制(蒸、煮、火单)⑤其他(发酵、制 霜) 11、炒与蒸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①破坏酶的活性②使苷类成分分解货产生新成分, 改变药物作用③使挥发油含量降低 12、杂质检查:生药混存的杂质包括有机和无机杂质, 前者指来源相同而不符合药用部分和来源不相同的 有机物,后者主要是泥土、沙石。 13、纯度鉴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 14、水分测定:①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 成分的生药 ②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15、品质优良度鉴定:(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2) 挥发油含量测定(3)浸出物含量测定(①水溶性 浸出物测定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醚溶性浸出物测 定)(4)生物效价测定法 16、安全性鉴定(有害物质检查):①农药残留量测 定②黄曲霉毒素检查③重金属与有害元素检查④ 微生物检查⑤其他有害物质检查。 17、药物标准要求:制定药品标准,检查质量第一 18、质量标准特性: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19、影响生药学品质优良主要因素:品种、产地(气 候、海拔、土壤)、采收 20、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前提:处方组成固定、原 料稳定、工艺稳定。 21、收载中成药或重要制剂项目:名称、处方、制法、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用 量、注意、规格、贮藏。 2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GAP的目的、 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材料、 采收与出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质量管理、人员 和设备、文件管理 第八章根与根茎类 【绵马贯众】 显微特征:表皮有单细胞内生腺毛(间隙腺毛)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 ★【大黄】 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 燥根和茎 化学成分:主要有蒽醌衍生物,包括游离蒽醌及其苷 类:大黄酸、大黄素 性状:表皮有类白色网状文理(锦纹),有放射状纹 理(星点),髓占巨大部分,有多数星点。气清香, 味苦、微涩,嚼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和皮层已除去,韧皮部窄,木质 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髓部宽阔,由薄壁细胞组成, 并有多数复合维管束(星点),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草酸钙簇晶大而多。 粉末: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众多②导管为网纹和 具缘纹孔导管③淀粉粒为球形 【川乌附子】川乌:毛茛科 加工四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 化学成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含乌头碱,有剧毒), 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进一步水解的醇胺)、水溶性 生物碱 【白芍】 性状:含草酸钙方晶簇,晶细胞纵向连接排列 粉末:草酸钙簇晶(纵向排列) 化学成分:单贴苷类:芍药苷 功效:性味寒,味苦,酸。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量6~15g 【甘草】 化学成分:甘草甜素/甘草草甘 粉末与解离组织:淡黄色。①纤维细长②草酸钙方 晶,形成晶鞘纤维③缘纹孔导管④淀粉粒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三)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何为生药的鉴定? 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中药的意义。 何谓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答: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只是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写出原植物正确的学名。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原则 答: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简述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答: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

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简述药材干燥的目的 答:药材干燥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运输。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有:提高净度,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矫味矫臭,便于调剂制剂,利于贮运。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答: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通常有: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物位置的二级开发、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的深开发和包括利用废弃物开发出其他有用药物和产品的综合开发等。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历

《生药学》期末综合练习三

《生药学》综合练习三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生药鉴定中,通常选用( A CDE )作浸出物的测定。 A.水 B.苯 C.乙醇 D.甲醇 E.乙醚 2.下列( BCE )属于复合脂质。 A.油脂 B.磷脂 C.糖脂 D.蜡 E.蛋白质脂 3.下列试剂中(ABE )是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 A.碘化铋钾 B.碘化汞钾 C.浓H2SO4 D.醋酐 E.碘化钾碘 4.生药附子为卡氏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常见的加工品种有( BCE ) A.姜制附片 B.盐附子 C.白附片 D.醋制附片 E.黑顺片 5.大黄的鉴别特征有( ACE ) A.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B.横断面各部位均具星点 C.含有升华性成分 D.断面具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E.有大型草酸钙蔟晶 6.大黄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 ABCE ) A.形成层环明显 B.木质部导管稀疏 C.韧皮部有粘液腔 D.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 E.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 7.附子的功效有( ACE ) A.回阳救逆 B.温肺化饮 C.散寒止痛 D.止血 E.解毒 8.大黄的功效有( ABCDE )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活血祛瘀 D.活血通经 E.补火助阳 9.厚朴的功效有( ABDE ) A.燥湿 B.行气 C.活血 D.消积 E.平喘 10.甘草粉末的显微特征是( ABCD ) A.晶鞘纤维 B.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壁木化 D.淀粉粒众多 E.单细胞非腺毛 11.含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生药有( AC ) A.人参 B.甘草 C.三七 D.大黄 E.黄芪 12.生药苦杏仁含苦杏仁苷,经水解后生成( ABC ) A.氢氰酸 B.苯甲醛 C.葡萄糖 D.脂肪油 E.芳樟醇 13.生药黄芪鉴别特征为( ABCDE ) A.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显裂隙及菊花心 B.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作用:指药物在治疗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治疗指数(TI):药物LD50/ED50或T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壁和肝时可被酶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过吸收并经首关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和速率。 *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A)按血药浓度(C)推算,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容积血中的某药全部清除 *消除半衰期:又称血浆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耐受性: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又称抗药性 *药物依耐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使病人产生一种强烈渴求用药的欲念,强迫反复连续用药,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所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常可对该药产生耐受性。 *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跨膜转运的方式:跨膜扩散,载体转运,滤过,胞饮等方式,主要经过(跨膜扩散)和(载体转运)方式 *离子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而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 影响:在酸性尿中,非离子型药物增多,极易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扩散而被再吸收。而在碱性尿中则相反,离子型药物增多,脂溶性降低,不易通过肾小管细胞膜的再吸收而迅速随终尿排泄。 ﹡:在酸性尿中,弱碱性药物解离多,排泄快,重吸收少;在酸性尿液中,酸性药物解离少,排泄少,重吸收多。 ★毛果芸香碱M受体激动剂 药理作用:(主要作用于眼和腺体) 1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多,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多最为明显 临床应用:1青光眼 2 虹膜炎 ★新斯的明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药理作用: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腹气胀和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可用于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注意:可用于筒箭毒碱过量时的解毒作用,,琥珀胆碱过量不能用该药。 ★有机磷中毒机制:有机磷酯类进入机体后,分子中亲电子性的磷原子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牢固结合,生产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结果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的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M样症状,M 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本科教学教材

生药学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沉香的药用部分是( )。 A. 根及根茎 B. 未开放的花 C. 含树脂心材 D. 干燥柱头 2、K —K 反应可用于检查(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强心苷 E.糖类 3、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4、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5、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7、下列除哪些项外,均是甘草特征( )。 A.石细胞尖圆形、壁厚、木化,可见纹状及层纹 B.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 D.晶纤维 8、下列生药中,来源于毛茛科的是( )。 A. 川乌 B. 葛根 C. 马钱子 D. 当归 9、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归的性状特征( )。 A.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 B.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C. 形成层环黄棕色 D. 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 )。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天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 )。 A. 青海 B. 广东 C. 吉林 D. 上海 12、生药厚朴来源于( )。 A. 蓼科 B. 豆科 C. 樟科 D. 木兰科 13、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4、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 )。 A. 念珠状 B. 球形 C. 多面体 D. 哑铃状 E. 椭圆状 15、朱砂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平喘的成分为( )。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四甲基吡嗪 D. 槲皮素 E 、去甲基伪麻黄碱 16、生药薄荷叶的下表面气孔多见,气孔类型为( )。 A. 不定式 B. 不等式 C. 直轴式 D. 平轴式 E. 环式 1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本草著作,其中收藏药物( )。 A. 730种 B. 1082种 C. 1892种 D. 365种 E. 12092种 18、黄连的饮片在紫外灯下显( )。 A. 天蓝色荧光 B. 紫色荧光 C. 亮黄色荧光 D. 乳白色荧光 E. 棕色荧光 19、白芍的药用部分是( )。 A. 根 B. 根及根茎 C. 茎 D. 根茎 E. 块根 20、当归的香气成分是( )。 A. 正丁烯酜内酯 B. 阿魏酸 C. 藁本内酯 D. 邻羟基苯正戊酮 21、天麻的药用部位为( )。 A. 块茎 B. 根 C. 侧根 D. 种子 E. 寄生根 2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E. 桔梗 23、大黄的泻下成分是( )。 A. 大黄酸 B. 大黄酚 C. 大黄素 D. 大黄酸葡萄糖苷 2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限量检查,其中包括( )的测定。 A. 灰分含量 B. 水分含量 C. 浸出物 D. 挥发油含量 E. 以上均对 25、挥发油的组成常包括( ) A. 黄酮、脂肪烃 B. 苯丙基及含氯衍生物 C. 单萜及萜烃含氧衍生物 D. 蒽醌、香豆精 26、药材断面显油润表示( ) A. 含淀粉多 B. 含油多 C. 含纤维多 D. 含粘液质多 27、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的药材易吸潮,水分过多又易变霉,通常认为最安全的含水量为( ) A. 12—14% B. 4—6% C. 8—11% D. 2—3% E. 6—7% 28、花鹿茸的主产地是( ) A. 四川、湖北 B. 山西、山东 C. 吉林、辽宁 D. 北京、河北 E. 甘肃、青海 29、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 A. 属名+种加词 B.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 药用部位(主格) +药名(属名) D.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 药名( 属名)+药用部位(主格) 30、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 ) A. 人参 B. 当归 C. 黄芪 D. 甘草 E. 大黄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生药学期末复习题

生药学期末复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生药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生药品质与其产地密不可分,下列道地药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吉林的人参 B.宁夏的枸杞 C.越南的大黄 D.云南的三七 2、以下哪项不是国产沉香的性状( B )。 A.表面可见棕黑色树脂斑块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B.质坚硬而重,皆能沉水或半沉水 C.气芳香 D.燃烧时,发出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3、呈纽扣状,一面隆起,一面微凹,表面灰绿色密被银灰丝状茸毛。它是( B ) A、枸杞子 B、马钱子 C、五味子 D、红花 E、黄芪 4、以下哪种生药粉末中显微可见钟乳体细胞( B )。 A.大黄 B.穿心莲 C.牛黄 D.人参 5、“鹦哥嘴”是以下哪种药材的性状鉴别术语( B )。 A.黄连 B.天麻 C.枸杞 D.鹿茸 6、下列经验鉴别术语中不是用于鉴定动物类生药的是( A )。 A.狮子头? B.冒槽 C.挂甲? D.当门子 7、某生药粉末的氯仿浸液滴于载玻片上,挥干溶剂,滴加10%盐酸苯肼试液,显微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此生药最有可能是( C )。 A.牡丹皮 B.杜仲 C.肉桂 D.秦皮 8、活血祛瘀广泛用于现代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是( B ) A、马钱子 B、丹参 C、柴胡 D、黄柏 E、肉桂 9、大黄来源于( A )。 A.蓼科植物 B.毛茛科植物 C.唇形科植物 D.豆科植物 10、具有“散风退热、升阳、疏肝”功效的中药是 C

A. 黄芪 B.山楂 C.柴胡 D.丹参 E.人参 11、下列生药中,主要活性成分不是生物碱的是( B )。 A.黄连 B.杜仲 C.洋金花 D.延胡索 12、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D )。 A.生物碱 B.强心甙 C.氨基酸 D.挥发油 13、花粉粒深黄色、类球形,具三个萌发孔,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这味中药粉末是(E )。 A. 麻黄 B.肉桂 C.川贝 D.五味子 E.红花 14、红参的干燥方法是( A )。 A.烘干法? B.蒸干法 C.真空冷冻干燥法? D.石灰干燥法 15、按苷键原子分,红景天苷属于( A ) A.氧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E.酯苷 16、厚朴(干皮)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有( C )。 A.横向突起的皮孔 B.斜方形皮孔 C.椭圆形皮孔 D.横长凹陷的皮孔 17、茯苓的主要成分为( C )。 A.有机酸 B.生物碱 C.多糖 D.黄酮 18、以下哪项不是番泻叶粉末的显微特征( A )。 A.气孔多数直轴式 B.单细胞非腺毛 C.草酸钙棱晶 D.草酸钙簇晶 19、黄柏药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应没有( D )。 A.鲜黄色的晶鞘纤维 B.粘液细胞 C.淀粉粒 D.导管 20、天麻来源于( A )。 A.兰科植物 B.密环菌科真菌 C.薯蓣科植物 D.桑科植物

药理学复习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药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药理学 一、名解: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elimination):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5.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7.副反应(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8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 9.效价(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 1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将药物的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11.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 1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较大药量反复进行肠肝循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13.半衰期(half-life,t1/2):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1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15.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16.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17.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是

生药学复习考试题

生药学复习考试题2015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得就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2、世界第一部药典就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拉丁名中代表全草得词就是 A、Radix B、Rhizoma C、Herba D、Folium E、Flos 4、生药黄柏中含有得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属于 A、异喹啉类 B、喹啉类 C、吲哚类

D、嘌呤类 E、有机胺类 5、三氯化铁反应就是鉴别生药中得成分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鞣质类 E、生物碱 6、麻黄碱在生物碱得分类中属于 A、异喹啉类 B、喹啉类 C、吲哚类 D、有机胺类 E、甾体类 7、贝母碱在生物碱得分类中属于 A、异喹啉类 B、喹啉类 C、吲哚类 D、有机胺类 E、甾体类 8、吗啡在生物碱得分类中属于 A、异喹啉类 B、喹啉类 C、吲哚类 D、有机胺类

E、甾体类 9、检查强心苷得α-去氧糖得反应就是 A、Kedde反应 B、Legal反应 C、Keller-Kiliani反应 D、Libermann反应 E、盐酸-镁粉反应 10、检查强心苷中甾体母核得反应就是 A、Kedde反应 B、Legal反应 C、Keller-Kiliani反应 D、Libermann反应 E、盐酸-镁粉反应 11、含生物碱类成分生药得酸水溶液中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 A、棕红色沉淀 B、橘红色沉淀 C、白色或黄白色沉淀 D、灰白色沉淀 E、黄色沉淀 12、遇碘液显蓝紫色得多糖就是 A、菊糖 B、淀粉 C、黏液质 D、树胶 E、草酸钙簇晶

最新生药学试题

生药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生药品质与其产地密不可分,下列地道药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吉林的人参 B.宁夏的枸杞 C.越南的大黄 D.云南的三七 2.生药血竭来源于( )。 A.棕榈科 B.橄榄科 C.瑞香科 D.伞形科 3.以下哪项不是国产沉香的性状( )。 A.表面可见棕黑色树脂斑块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B.质坚硬而重,皆能沉水或半沉水 C.气芳香 D.燃烧时,发出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4.以下哪种生药粉末中显微可见钟乳体细胞( )。 A.大黄 B.穿心莲 C.牛黄 D.人参 5.“鹦哥嘴”是以下哪种药材的性状鉴别术语( )。 A.黄连 B.天麻 C.枸杞 D.鹿茸 6.下列经验鉴别术语中不是用于鉴定动物类生药的是( )。 A.狮子头 B.冒槽 C.挂甲 D.当门子 7.某生药粉末的氯仿浸液滴于载玻片上,挥干溶剂,滴加10%盐酸苯肼试液,显微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此生药最有可能是( )。 A.牡丹皮 B.杜仲 C.肉桂 D.秦皮 8.“蚯蚓头”是以下哪种生药的性状特征( )。 A.防风 B.川芎 C.羚羊角 D.浙贝母 9.大黄来源于( )。 A.蓼科植物 B.毛茛科植物 C.唇形科植物 D.豆科植物 10.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A.芦丁 B.钩藤碱 C.大黄素 D.乌头碱 11.下列生药中,主要活性成分不是生物碱的是( )。 A.黄连 B.杜仲 C.洋金花 D.延胡索 12.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A.生物碱 B.强心甙 C.氨基酸 D.挥发油 13.蛤蚧来源于( )。 A.蟾蜍科动物 B.游蛇科动物

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生药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本科) 一、 1、C 2、E 3、B 4、A 5、C 6、D 7、A 8、E 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E 16、D 17、B 18、D 19、B 20、C 二、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10、错 三、 1、紫外 2、Cordyceps 3、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四、 1、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别、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2、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中草药=中药+草药。 3、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4、火试:利用生药受火燃烧后产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 5、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鉴定生药的方法。 五、 1、答: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倒卵形而稍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质硬,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根茎质坚硬,横断面呈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小点状维管束5~13个,排列成环,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殊,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而辛。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 ②下皮为多角形棕色厚壁细胞。③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个维管束外围一列扁小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木质部由多角形的管胞组成。④薄壁组织排列疏松,间隙中常有特殊的细胞间隙腺毛,腺头单细胞球形或梨形,内含棕色分泌物,具短柄。⑤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2、答:【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性状: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显微特征】①草麻黄茎节间横切面, 边缘有波状细棱脊18~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