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及地理实体数据库技术规程

1:5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及地理实体数据库技术规程

ICS XX.XXX

X XX

DB33

1:500 1: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及地理实体数据库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fundamental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geographic entity database of 1:500 1:1 000 1:2 000 scale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XXX— 20XX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 2 4.1 数学基

础 ....................................................................... 2 4.2 数据内

容 ....................................................................... 2 4.3 数据组

织 ....................................................................... 2 4.4 数据格

式 ....................................................................... 3 4.5 位置精

度 ....................................................................... 3 4.6 属性要

求 ....................................................................... 3 4.7 完整

性 ......................................................................... 4 4.8 逻辑一致

性 ..................................................................... 4 4.9 表征质

量 ....................................................................... 4 4.10 对象化要

求 .................................................................... 4 4.11 要素一致

性 .................................................................... 4 4.12 附件质

量 ...................................................................... 4 4.13 要素表达及处理要

求 (5)

4.14 更新要求 (6)

5 地理实体数据库 .....................................................................

6 5.1 数学基础 ....................................................................... 6 5.2 数据内

容 ....................................................................... 6 5.3 数据组

织 ....................................................................... 6 5.4 数据格

式 ....................................................................... 7 5.5 数据分

类 ....................................................................... 7 5.6 位置精

度 ....................................................................... 7 5.7 属性精

度 ....................................................................... 7 5.8 完整

性 ......................................................................... 7 5.9 逻辑一致

性 ..................................................................... 7 5.10 表征质

量 ...................................................................... 8 5.11 对象化要

求 .................................................................... 8 5.12 要素一致

性 .................................................................... 8 5.13 附件质

量 ...................................................................... 8 5.14 要素表达及处理要

求 ............................................................ 8 5.15 更新要

求 ..................................................................... 11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数据分层 ................................. 12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分层属性 ............................. 13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地理实体数据库数据分

层 ..................................... 20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地理实体数据库数据分层属

性 ................................. 2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理实体要素提取

表 ......................................... 27 参考文献 ............................................................................

67

I

DB33/T XXX—20XX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国内首次发布。

DB33/T XXX—20XX

1:500 1: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及地理实体数据库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地理实体数据生产与建库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建库和应用,数据制图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CH/Z 9001-200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

CH/T 9003-2009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CH/T 9004-2009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CH/T 9008.1-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1:1 000、1:2 000 数字线划图CH/Z 9010-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

DB33/T 552-2005 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 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GB 21139-2007,3.1]

3.2

1

DB33/T XXX—20XX

2 动态更新 dynamic revision

又称及时更新。根据需要对地形图上某种地物或某区域进行更新。 [GB/T 14268-2008,3.2]

3.3

地理实体数据 geographic entity 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数据存储, 形成的反映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独立存在的自然地理要素或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属性及其构成关系等信息的数据。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3.5]

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4.1 数学基础

a 平面坐标系宜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单位为米;

b 高程基准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单位为米。

4.2 数据内容

包含1:500、1:1 000、1:2 000三个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每一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至少包含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辅助(注记等八大类要素数据,具体见DB33/T 817-2010。

4.3 数据组织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宜采用空间数据库来组织,分为数据库、数据集、要素类三个层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可根据比例尺细分为1:500、1:1 000、1:2 000三个数据集,每一数据集又根据要素大类与几何类型的组合分为多个要素类,要素大类与几何类型的组合见表1。为区分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宜在数据集和要素类的名称后面增加比例尺代码后缀,比例尺代码见表2。

表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大类与几何类型组合表

要素大类几何类型

水系点、线、面

居民地及设施点、线、面

交通点、线、面

管线点、线

境界与政区点、线、面地貌点、线、面

植被与土质点、线、面辅助注记

表2 比例尺代码

比例尺代码

1:2 000 I

DB33/T XXX—20XX

3

比例尺

代码

1:1 000

J 1:500

K

注:本比例尺代码是在 GB/T 13989-92

规定的比例尺代码基础上扩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组织结构见图1:

数据集3

要素类

要素类要素类要素类要素类

要素类要素类要素类

图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结构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集及要素类的命名见附录A。

各要素类的属性项定义见附录B,特殊属性可根据需要扩充,但不得与本标准已规定的属性项相矛盾。 4.4 数据格式

便于读取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或常用格式(如File Geodatabase。 4.5 位置精度

a 数据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宜按照 DB33/T 552-2005规定执行;

b 高程点与等高线的高程值应正确,无地理适应性矛盾。 4.6 属性要求

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两部分, 基本属性为必填项, 扩展

属性为选填项; b 数据分层及其名称、属性项的名称、类型及值域等相关定义应符合附录 A 和附录 B; c 各要素的属性值应正确无误,当要素属性无属性值时应为空(或null; d “分类代码”属性的属性域应符合 DB33/T 817-2010规定的图形表达代码; e 有向点要素宜按照图 2赋“旋转角度”属性;

DB33/T XXX—20XX

4

图2 有向点要素的旋转方式 f 属性值统一用半角符号表示。

4.7 完整性

a 要素内容应完整,无遗漏、多余或重复现象;

b 要素分层应正确,无遗漏层、多余层或重复层的现象;

c 要素属性值无多余、遗漏现象;

d 名称对象及结构线等要素应与注记相匹配,无遗漏、多余或重复现象。

4.8 逻辑一致性

a 数据结构及存储格式符合要求;

b 要素点、线、面等表示方式及关系应正确;

c 要素应在正确要素类中;

d 面要素应闭合且具有唯一性;

e 断开要素要处理合理;

f 要素宜以最小冗余表示;

g 有向线宜按照右倾法则确定线的起点及走向;

h 要素位置关系没有逻辑冲突,综合取舍应合理正确;

i 要素的重合部分无缝隙或重叠现象;

j 线段相交或相接,无悬挂或过头现象;

k 连续地物保持连续,无错误的伪节点现象。

4.9 表征质量

a 要素几何类型表达正确;

b 要素图形不应存在圆弧、样条曲线、多部分等不规则形状的线型;

c 要素线划光滑、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明显的折刺、回头线、粘连、自相交、抖动、变形扭曲等现象;

d 结构线应位于河流、沟渠、道路的概略中心;

e 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应正确。

4.10 对象化要求

有名称(或编码的交通、水系、境界与政区以及植被等数据宜进行对象化处理。 4.11 要素一致性

相同属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宜在不同比例尺中保持一致。

4.12 附件质量

附件指应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上交的资料,一般包括技术设计书、检查验

收报告、专业技术总结、符号库及模板等。上交的附件应完整无缺失。

DB33/T XXX—20XX 4.13 要素表达及处理要求

4.13.1 水系

a 河流、沟渠、湖泊、池塘、水库、海域等面状水体应以面表示,面状水体遇桥梁、依比例尺涵洞时不中断,同一面状水体应合并为一个对象;

b 有名称的河流、沟渠等面状水体应在其概略中心采集水系结构线,有名称的湖泊、池塘、水库等面状水体应采集名称对象线;

c 河流、沟渠等单线水体及水系结构线宜按照水流的流向采集;

d 岸滩、干出滩要素需与高水界、干出线要素配合表示;

e 堤、闸、滚水坝、拦水坝等水利及附属设施应采集结构线和边线;

f 水系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名称、旋转角度、长度等基本属性。

4.13.2 居民地及设施

a 建成房屋、简易房屋、建筑中房屋、棚房、破坏房屋、架空房、廊房等房屋应以面表示, 不同层数、不同建筑结构的房屋宜分开表示, 阳台等附属设施也应单独以面表示;

b 依比例尺表示的砖石城墙、土城墙、围墙等要素宜分别采集外边线和内边线;

c 根据名称注记增加名称对象点或名称对象线, 各名称对象点或名称对象线宜

采集在建筑物的概略中心,并保证名称对象点或名称对象线的惟一性;

d 居民地及设施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名称、层数等基本属性。

4.13.3 交通

a 铁路包括单线标准轨和单线窄轨,宜分别采集结构线;

b 城际公路、城市道路(除轨道交通外、乡村道路宜分别采集结构线和边线,各道路结构线宜按照道路的概略中心连续不间断采集, 遇车行桥、隧道、明峒等不中断; 城际公路结构线与城市道路结构线应严格实接或重合; 道路的名称、路线编码、宽度、描述等属性赋在结构线上;

c 城际公路按照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村道和其他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归类到国道, 省级高速公路归类到省道, 技术等级作为公路的一项基本属性; 共享路段区域宜按照行政等级由高到低的次序确定共享区域道路的行政等级;

d 城市道路分为轨道交通、快速路、高架路、街道等,街道区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线;轨道交通宜直接采集结构线;

e 机耕路(大路、乡村路宜按照光影法则确定虚边线和实边线;

f 车行桥、隧道、明峒等道路附属设施宜分别采集结构线和边线, 结构线与相应道路结构线应严格重合,道路附属设施的名称等属性赋在结构线上;

g 交通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名称、路线编码、宽度、描述等基本属性,共享路段区域还需根据共享路段道路数量赋路线编码 2、路线编码 3或名称 2、名称 3等属性, 车行桥、隧道、明峒等道路附属设施还需赋名称 2属性,值域为所在道路的名称。

4.13.4 管线

a 管线宜进行对象化处理, 各类管线的中间节点处宜有电杆、电线架、电线塔(铁塔、墩架等与之配套;

b 管线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描述等基本属性。

5

DB33/T XXX—20XX

4.13.5 境界与政区

a 各级闭合的行政境界线应构面为行政区域;

b 境界与政区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名称等基本属性。

4.13.6 地貌

a 高程点应分为地形高程点和非地形高程点;

b 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等高线应连续不间断表示, 如遇被点状符号或注记等断开时应补绘完整;

c 水系旁边的陡坎应处理为有滩陡岸(土质和石质、无滩陡岸(土质和石质;

d 有名称的山峰、山谷、山崖、山麓等应添加名称对象点或名称对象线;

e 地貌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名称、高程等基本属性。

4.13.7 植被与土质

a 面状分布的植被与土质要素宜以面表示,构面时应以最小单元进行;

b 植被与土质类要素应赋分类代码、类型等基本属性。

4.13.8 注记

a 注记包括地理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各种数字注记等,但不应包含图廓外注记;

b 各类注记应赋分类代码等基本属性。

4.14 更新要求

a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数据源包括基础测绘成果和竣工测量成果等;

b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宜进行动态更新, 当要素图形或基本属性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更新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5 地理实体数据库

5.1 数学基础

a 坐标系宜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坐标单位为度;

b 高程基准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单位为米。

5.2 数据内容

包含1:500、1:1 000、1:2 000三个比例尺的地理实体数据,每一比例尺的地理实体数据至少应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六大类实体数据, 具体见附录E。

5.3 数据组织

地理实体数据宜采用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一致的数据组织方式, 其地理实体要素大类与几何类型的组合见表3。

表3 地理实体要素大类及几何类型组合表

要素大类几何类型

水系实体点、线、水网线、面

6

DB33/T XXX—20XX

要素大类几何类型

居民地及设施实体点、线、面

交通实体点、线、路网线、面

境界与政区实体线、面

地貌实体线

植被与土质实体点、线、面

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集及要素类的命名见附录C。

地理实体数据要素类的属性项定义见附录D,特殊属性可根据需要扩充。

5.4 数据格式

便于读取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或常用格式(如File Geodatabase。

5.5 数据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及部署网络环境的不同, 地理实体数据分为:基础版数据、政务版数据和公众版数据,各版数据应符合涉密网、政务网和互联网数据传输要求。

5.6 位置精度

数据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宜按照DB33/T 552-2005的规定执行。

5.7 属性精度

a 地理实体要素的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两部分, 基本属性为必填项, 扩展属性为选填项;

b 数据分层及其名称、属性项名称、类型及值域等相关定义应符合附录 C 和附录 D;

c 各要素的属性值应正确无误,若要素属性无属性值时应赋为空(或 null;

d 各要素的属性如未特别说明,其属性(除“更新参考数据源”、“更新参考数据生产时间”外与相应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属性相同;

e “分类代码”属性的属性域应符合附录 E 规定的地理实体图形表达代码;

f 属性值统一用半角符号表示。

5.8 完整性

a 要素内容应完整,无遗漏、多余或重复现象;

b 要素分层应正确,无遗漏层、多余层或重复层的现象;

c 要素属性值应无多余、遗漏现象;

d 名称对象及结构线等要素应无遗漏、多余或重复现象。

5.9 逻辑一致性

a 要素点、线、面等的表示方式及关系应正确;

b 要素应在正确的要素类中;

c 面要素应闭合且具有唯一性;

d 断开的要素要处理合理;

e 要素宜以最小冗余表示;

f 有向点要素宜按照图 2赋“旋转角度”属性

g 有向线宜按照右倾法则确定线的起点及走向;

7

DB33/T XXX—20XX

8 h 数据结构及存储格式符合要求;

i 要素位置关系没有逻辑冲突,综合取舍应合理正确; j 要素的重合部分无缝隙或重叠现象;

k 线段相交或相接,无悬挂或过头现象;

l 连续地物保持连续,无错误的伪节点现象。

5.10 表征质量

a 要素的几何类型表达正确;

b 要素的图形不应存在圆弧、样条曲线、多部分等不规则形状的线型;

c 要素线划光滑、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明显的折刺、回头线、粘连、自相交、抖动、变形扭曲等现象;

d 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应正确。

5.11 对象化要求

有名称(或编码的交通、水系、境界与政区等数据宜进行对象化处理,形成与地理实体一一对应的图形对象或图形组合对象。

5.12 要素一致性

相同属性的地理实体数据宜在不同比例尺中保持一致。

5.13 附件质量

随地理实体数据成果上交的附件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检查报告、专业技术总结、符号库及模板等。上交的附件应完整无缺失。

5.14 要素表达及处理要求

按照统一提取规则及选取指标, 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地理实体数据, 并按照纵向一致性对地理实体数据进行处理。

5.14.1 数据源

1:500、1:1 000、1:2 000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应为相应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5.14.2 数据提取

根据数据提取规则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地理实体数据, 并按照地理实体数据的组织结构进行数据重组。数据提取规则见地理实体数据的“框架标识”字段。

5.14.3 数据选取与处理

5.14.3.1 水系

a 水系实体要素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水利及附属设施等要素,具体见附录 E;

b 成水网的水系结构线、单线河流、单线沟渠等实体要素宜归类到水网层;

c 水系类实体要素的选取指标见表 4:

DB33/T XXX—20XX

9

表4 水系类实体要素选取指标

比例尺单线水系

面状水系

1:500

小于 100米且无名称、不构成水网可舍弃

在不破坏水系面 (池塘、山塘、鱼塘分布状态的情况下, 面积小于 20平方米可舍弃

1:1 000 小于 200米且无名称、不构成水网可舍弃

不破坏水系面(池塘、山塘、鱼塘分布状态的情况下, 面积小于 80平方米可舍弃

1:2 000 小于 400米且无名称、不构成水网可舍弃

在不破坏水系面 (池塘、山塘、鱼塘分布状态的情况下, 面积小于 320平方米可舍弃

注:指标可根据水网特征进行适当调整。

d 线状 (或面状水系要素应连续不间断, 因选取指标造成的水系要素中断宜补充完

整;

e 河流、沟渠等要素存在有名称的上级河流时,需赋“上级河流名”属性。

5.14.3.2 居民地及设施

a 居民地及设施实体要素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等要素, 具体见

附录 E;

b 居民地及设施类实体要素的选取指标见表 5:

表5 居民地及设施类实体要素选取指标

比例尺房屋

球场

游泳池

阳台

1:500

面积小于 10平米的、无重要作用的房屋可舍去

面积小于 200平米的可舍去面积小于 50平米的可舍去

阳台转角边线小于 1米的综合表示

1:1 000

面积小于 40平米的、无重要作用的房屋可舍去

面积小于 200平米的可舍去面积小于 200平米的可舍去

阳台转角边线小于 1米的综合表示

1:2 000

面积小于 160平米的、无重要作用的房屋可舍去

面积小于 200平米的可舍去

面积小于 200平米的可舍去

阳台转角边线小于 4米的综合表示

注:指标可根据图面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c 在企事业单位密集区域, 以图面标注 (以图式规范中字体大小进行标注指示清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