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t-软件应用培训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11.37 MB
- 文档页数:173
ArcGIS Spatial Analyst栅格数据和非栅格数据的复合应用是GIS应用中的一个趋势,目前多数GIS软件关注的是矢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随着GIS和遥感以及DEM的不断发展,栅格数据在GIS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节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简介1.1 简介ArcGIS空间分析扩展模块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空间建模和分析工具。
利用这个扩展模块可以创建基于栅格的数据,并对其查询,分析,绘图。
在空间分析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数据包括影像,Grid以及其他的栅格数据集。
1.2 空间分析扩展模块功能下面列举一些使用该模块可以实现的功能:· 根据要素生成Arcinfo Grid·从要素按照一定距离或临近关系生成Raster· 由点状要素生成密度栅格图· 由离散要素点生成连续表面· 根据要素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坡向图和山体阴影· 进行基于栅格数据的分析· 同时在多个栅格数据上进行逻辑查询和代数运算· 进行临域和区域分析· 进行栅格分类和显示· 支持很多标准格式1.3 空间模型模型就是把源域的组成部分表现在目标域中的一种结构。
源域中被表现的部分可以是实体,关系,过程或者其他感兴趣的现象。
建模的目的就是对源域的简单化和抽象化。
因此空间建模就是对地面上的地理实体进行简单和抽象化进行表示的过程。
模型有两类:表征模型和过程模型。
前者是用来描述物体,而后者则关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描述过程。
GIS过程模型,它可以使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
第二节在ArcGIS中进行空间分析2.1分析环境设置在进行空间分析前,必须对设定分析范围,存储形式,存储使用的坐标系统,输出Grid的大小,缺省的输出目录。
下面将一一对此进行说明(这些设置是在Sptial Analyst工具条---->Spatial Analyst菜单---->Options中设置)坐标系统和矢量数据类似,没有校准的栅格数据是没有太大使用价值的。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技术服务部关于本教程的说明:本教程为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为在中国使用的客户培训的辅助材料。
本教程仅提供给经过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使用。
本教程内容仅限于串联四极杆系统Analyst软件基本操作和应用部分。
本教程提供的分析方法仅对用户起参考作用。
本教程解释权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
版本号:C目录第一部分1、Analyst软件结构与维护2、定量分析简明流程3、成功定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4、定性分析原则与方法5、LC-MS实验经验与仪器维护常识第二部分Analyst软件操作简介1、Calculator功能与使用2、Library功能与使用3、Analyst其他常用功能4、部分Script功能与使用第三部分部分化合物液质分析参考方法和信息第四部分附录1、压力单位转换表2、元素周期表3、不同机型方法实验参数设置第一部分1、Analyst文件结构与维护(1) C盘中的文件结构Analyst控制程序一般安装在C盘,其路径如下图所示:在Analyst文件夹中,包含4个子文件夹:bin:存储了Analyst程序文件,注意,此文件夹中的任何内容不得改变;Firmware:存储了控制仪器系统的firmware,这些文件用于系统软件的安装和升级,不得改变;Help:存储了Analyst软件主菜单“帮助”中相关内容的文件;Simulation:存储了Analyst模拟方式工作时所需要的支持文件。
(2) D盘中的文件结构如果Analyst正常安装(安装过程未经过任何改变)后,其数据文件夹Analyst Data会被自动安装在D盘,由于其会存储Analyst产生的所有数据,所以往往需要比C盘更大的磁盘空间。
Analyst产生的数据,不仅有采集的数据文件,还包括方法文件以及采集过程其他重要的信息文件。
Analyst Data文件夹的结构与内容如下图所示:在Analyst Dat a文件夹中,包含两个文件夹Projects、Workspaces和两个数据库文件compounddb和compoundLib。
Analyst软件其他常用功能一、修改Batch实验队列Queue设置的默认值:Analyst软件默认上样数量为100,对应于色谱自动进样器的100位上样瓶(较常用的自动进样器配置。
如果使用其他类型的自动进样器,或100位自动进样器中有几位瓶需要重复进样,即默认的上样数量100不够用,需要增多,可以在软件中修改次数目,方法如下:选中Configuration,点击Tools下拉菜单中的Settings,选择Queue Options出现右面窗口:Max Num Waiting:允许的最大上样数目,默认值是100,输入需要的实际数目Max Idle:队列中的实验完成后,自动Standby的时间,默认值60min指队列中的实验完成60min后仪器自动Standby,可以根据需要修改Disk Space:硬盘可用的空间,改为1000 Mbyte可能会减少死机频率二、报告打印模板及其编辑:双击Configure中Report Template Editor,出现下面界面:页脚部分将需要的信息添加到打印模板的相应位置,实验相关内容为数据自动生成,不需要手工输入。
添加方法:选择所需添加项目的位置,点击所要添加的项目,点击“>>”按钮将其添加到指定的相应位置中点击“Font”可以选择该项目的字体、字的大小等。
如果需要手工输入信息,如单位名称,可以在“Custom Field”项目中进行输入。
点击该项目,出现下面窗口:可输入区域设置完成后,保存模板。
打印报告时,选择建立好的报告模板,设置好的页眉、页脚会自动出现在设置好的位置。
三、Analyst Tools Projects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此部分讲述了Analyst中有关Project整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一、Project 的总体逻辑原则– Project Logic1.你只能打开你所在Project中的文件,即无论你在哪个Project,你所打开的文件皆是存于次项目中的文件1。
AnalystQS标准操作手册AnalystQS 文件结构及电脑系统的维护1.1 Analyst QS 程序文件结构。
电脑系统为Dell Precision 650 工作站,具有两个硬盘;分别为C盘和D盘。
C 盘为Windows 2000系统(或NT4.0 / SP5以上)。
Analyst QS 则被安装在D 盘。
在Analyst 子目录下D:\Program Files\Analyst\可找到五个子目录。
Bin 目录下包含Analyst QS 的主程序。
oMALDI Server 目录下包含控制oMALDI 离子源的程序。
包含在这两个目录下的文件不能够被更改或删除, 否则会影响到软件的功能。
Firmware 目录下包含仪器上系统控制器的软件。
Help 目录包含内建的帮助文件。
而Simulation 目录下则包含模拟程序的文件。
1.2 Analyst QS Project 文件结构。
所有被取得的图谱数据均被储存于D 盘中称为PE Sciex Data 的目录中。
在这个目录里, 所有的数据被划分储存于数个Projects 目录下。
API Instrument 是一个独一无二的Project,不能够被用于一般的扫描工作或是拷贝于其他的Project 下。
它包含所有仪器和软件执行工作时所需要一般信息参数。
只有一般使用者定义的Projects 才可以被用来执行一般的数据采集(Acquisition)。
每个Project 包含数个不同的子目录其包含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文件。
在PE Sciex Data 中, 还有一个Workspaces 的目录, 其包含AnalystQS 中的视窗编排。
这对在Data Explore 中显示处理过的定性质谱数据相当有用。
Project 目录的典型文件结构如下图:(范例为API Instrument Project)采集方法(Acquisition Methods) - 所有调校(Tune)及批处理(Batch)的采集方法均被储存于这个目录下。
一. 可用性仿真建模1、原理图的绘制打开软件可见如图1所示界面,单击“Draw Schematic”按钮,可见工具栏中包含供电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各种模型。
以“市电+油机+UPS”系统为例,建摸时应先后将以下模型拖入到绘图区域:市电、油机、断路器、母线、UPS整流器、UPS电池、UPS逆变器、UPS静态旁路、交流负载、PLC逻辑控制器。
根据电气工程单线图绘制习惯,将各元件布局,连接,同时可加入文字说明。
元件的旋转可通过“Draw”工具栏下的按钮控制。
两器件连接时,需点击一个元件的连接点,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至另一元件的连接点,当有“+”符号时,松开鼠标,即可完成连接。
注意:对于交流输入系统,单相器件与三相器件之间无法在单线原理图中连接,连接前需设定设备的相数。
另外,应注意到交流连接线的颜色呈红色,直流呈蓝色,如果涉及到水路系统则呈绿色。
该电气原理图如需考虑电缆的可靠性,也可将电缆(Cable)元件加入。
完成系统连接之后,需将“System”元件加入,将可用性的分析对象框入到“System”中,就本系统而言应将“交流负载“框入。
完成后的系统仿真原理图如图2所示。
空调系统的原理图绘制与供电系统类似。
图1. 软件绘制原理图界面图2. “市电+油机+UPS”仿真原理图2、元件的参数设置完成原理图的绘制之后需进行仿真元件参数设置,元件参数设置栏在图1中主界面右侧。
元件参数主要包含4部分:●基本设置:设置设备的位号、类型、供应商信息、产品型号、三相/单相、效率等基本信息。
●电气/暖通参数设置: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暖通设备的额定制冷量、额定水量、风量等。
●可靠性参数设置:设备的MTBF、MTTR、故障告警方式等。
●显示设置:该设备参数在原理图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相关参数的小数点后尾数,如电功率、MTBF等。
元件参数的设置需对配电暖通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该软件元件库对各元件的具体参数定义较细,具体参数说明可参考软件的帮助说明。
II A. Manual MS-MS Setup and Acquisition教程本教程描述如何在manual tune window 下setup 和进行 Product, Precursor and Neutral Lose 扫描实验。
使用4个化合物混合物(有一个共同碎片离子)溶液(1mL , 1ng/μL ) ,也可自行选择化合物配置。
1. Q1 Single MS Experiment(Q1全扫描):点击T左边的hourglass icon (standby)使仪器在standby状态,点击Hardware Configuration,激活MassSpecOnly 。
先点击T,再点击navigation bar下的 manual-tuning 。
激活(开动)装有化合物的syringe pump (10 μL/min) (API3000,手动、API2000 通过syringe pump drop down menu控制). 从scan type menu中选择Q1 scan。
Gas settings 推荐以下值: Neb/Gas1 - 8 (API3000) or 25 (API2000), turbo/Gas2 - off, Temp – off, and IS – default。
输入 mass range(能包括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和 scan time :5 second。
进入advanced MS tab ,and select fast profile for step of .2 and select MCA。
Input a DP of 40 and a FP of 250 under the compound header。
检查和调整离子源的位置(参见section 1-2)。
点击Acquire进行 Q1 experiment。
(To obtain optimal values, manual tuning is required of all compound dependent parameters.)下谱图中四个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分别为 M/Z 251.2,265.0, 279.2 and 311.2。
TQ Analyst光谱分析软件TQ Analyst是一个通用的光谱分析软件,它可以为中红外、近红外、远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的应用提供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工具。
该软件除了包含各种算法工具外,还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友好、容易使用的图形界面,以与广泛的在线帮助信息。
使用TQ Analyst软件,您无需具有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因为软件的Explain帮助窗口可以随时为您提供任何必须的信息和帮助,其帮助文档还包含各种方法的培训实例。
另外,软件随处可见的Suggest向导功能和Performance Index(性能指数)还可以为您解答如下问题:-哪种分析方法最适合您的当前应用?-需要准备多少标准样品?其浓度分布情况?-该选择哪段光谱围?-对于PLS法,如何选择主因子数(Factors)?-修正曲线对分析结果有改善吗?使用TQ Analyst使得方法的设计和建立更为程序化、更有目的性,而不是依赖于猜测。
如果您在为参数的设置犹豫不定,TQ Analyst的向导可以帮您解决这些问题。
TQ Analyst立足于最广大的用户,她致力于使得初学者和资深的分析家都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她来进行方法开发和建立。
其一环扣一环的窗口设计、整合的向导功能、随处可得的在线帮助信息以与人工智能的工具,最大限度的简化分析任务,确保用最少的工作量来建立高质量的分析方法。
在TQ Analyst的所有窗口中,首先列在前面的是最简单的算法和技术,而且在接下来的窗口中只会显示与前面窗口选择的方法相关的信息,这样,初学者在方法建立的各个步骤中不会被一大堆的选项所迷惑,而有经验的分析家又能够即时的使用各项高级功能。
TQ Analyst的帮助菜单中还包含以下帮助工具:•TQ Analyst on-line tou r-TQ Analyst主要功能快速演示;•TQ Analyst example method s-定量、定性方法实例演示。
第一节TQ Analyst 基本设置和常用功能介绍其中有三组选项:TQ 选项组:利用该选项设定TQ 的默认设置,控制某些帮助和提示信息的显示。
Analyst 软件基本操作培训教程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关于本教程的说明:本教程为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在中国使用的客户培训的辅助材料。
本教程仅提供给经过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使用。
本教程内容仅限于Analyst软件基本操作部分。
本教程解释权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
版本号:A目录I. PPG质量校准1手动质量校准1-1 开软件,连机,进入手动调谐状态,调用己有的质量校准方法1-2 进质量校准溶液,调离子源喷雾针位置1-3 采集PPG标准品质谱数据1-4 质量校准数据计算1-5 手动调整分辨率1-6 质量校准2自动质量校准2-1 自动质量校准的设定2-2 自动优化结果II A.针泵进样ESI源MS-MS 方法手动优化1.确定母离子:Q1 单级质谱实验(Q1全扫描)2.Product Ion Scan(碎片离子扫描)3.碎片离子扫描之CE单参数优化4.Precursor Ion Scan(母离子扫描)5.Neutral Loss Experiment(中性丢失扫描)II B. 针泵进样ESI源MRM定量方法手动优化1.先确定母离子:Q1 单级质谱实验(Q1全扫描)2.检查信号稳定性3.确定子离子Product Ion Scan(碎片离子扫描)4.优化MRM 定量分析质谱参数4-1 优化Q1参数使灵敏度最高及稳定性良好4-2 继续优化MRM离子对的CE 与 CXPIII. 针泵进样ESI源MRM定量方法参数自动优化1.先确定母离子:Q1 单级质谱实验(Q1全扫描)2.检查信号稳定性3.定量参数自动优化3-1 MRM自动优化的设置3-2 MRM 参数自动优化的过程3-3 MRM 电压参数自动优化的例子IV. 离子源TIS连液相用流动注射手动优化V. 离子源TIS连液相用流动注射自动优化VI. 带液相条件质谱采集方法和批文件的建立和使用1-1 调节离子源位置1-2 建立Acquisition Method采集方法1-3 建立 Acquisition Batch采集批文件VII. 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数据分析1A:用 Wizard导航器建立一个定量数据分析方法 (手动方式)1B:用已建立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2 查看和编辑定量结果表2-1查看和编辑结果列表中的各列,如何取消Audit trail(稽核跟踪)原因设定2-2查看校准曲线。
Analyst 软件应用培训教程关于本教程的说明:本教程为AB Sciex公司为在中国使用的客户培训的辅助材料。
本教程仅提供给经过AB Sciex公司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使用。
本教程内容仅限于Analyst 软件基本操作和应用部分。
本教程提供的分析方法仅对用户起参考作用。
本教程解释权在AB Sciex公司。
目录1、定量分析简明流程2、成功定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3、定性分析原则与方法4、LC-MS 实验经验与仪器维护常识5、Analyst 软件操作简介:Calculator 功能与使用Library 功能与使用部分Script 功能与使用其他6、Analyst 软件QTRAP 功能基本操作简介:QTRAP 扫描速度的校正QTRAP 系统的扫描方式QTRAP 系统IDA 指南7、部分化合物液质分析参考方法和信息8、压力单位转换表LC-MS/MS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首先确认仪器已经校准,气体、电压工作正常一.溶液配制分别将待分析化合物的标准物质配制成1~10 ppm (1~10ug/ml) 的溶液,用于注射泵连续进样,以优化质谱参数。
二.Q1 Scan ,确定母离子a.选择或建立Project建立一个新项目 (Project):点击Tools→Project→Creat Project,出现下图对话框,键入项目名称,点击“Add All”添加项目功能,点击OK,完成。
b. 硬件配制:激活MS 主机,如果是API2000、3200,硬件配置文件中的质谱主机中应选择Integrated Syringe Pump 。
c. 进入MS 的Manual Tuning 界面,并设置注射泵流速5~10ul/min 。
d.选择质谱扫描方式:Q1 Scan,设置扫描范围(应包含待分析的化合物);根据化合物性质,选择扫描极性e.手动调节DP、GS1 等参数,使喷雾平稳、待分析化合物信号灵敏度较高f.MCA on ,点击Acquire,采集并存储20~50 张加和图谱(根据灵敏度),并保存方法,例如:Q1.damg.在质谱图区域,点击右键-“Open File”打开图谱,局部放大,确定母离子的质荷比,准确到0.1amu 。
Analyst 软件应用培训教程关于本教程的说明:本教程为AB Sciex公司为在中国使用的客户培训的辅助材料。
本教程仅提供给经过AB Sciex公司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使用。
本教程内容仅限于Analyst 软件基本操作和应用部分。
本教程提供的分析方法仅对用户起参考作用。
本教程解释权在AB Sciex公司。
目录1、定量分析简明流程2、成功定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3、定性分析原则与方法4、LC-MS 实验经验与仪器维护常识5、Analyst 软件操作简介:Calculator 功能与使用Library 功能与使用部分Script 功能与使用其他6、Analyst 软件QTRAP 功能基本操作简介:QTRAP 扫描速度的校正QTRAP 系统的扫描方式QTRAP 系统IDA 指南7、部分化合物液质分析参考方法和信息8、压力单位转换表LC-MS/MS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首先确认仪器已经校准,气体、电压工作正常一.溶液配制分别将待分析化合物的标准物质配制成1~10 ppm (1~10ug/ml) 的溶液,用于注射泵连续进样,以优化质谱参数。
二.Q1 Scan ,确定母离子a.选择或建立Project建立一个新项目(Project):点击Tools→Project→Creat Project,出现下图对话框,键入项目名称,点击“Add All”添加项目功能,点击OK,完成。
b. 硬件配制:激活MS 主机,如果是API2000、3200,硬件配置文件中的质谱主机中应选择Integrated Syringe Pump 。
c. 进入MS 的Manual Tuning 界面,并设置注射泵流速5~10ul/min 。
d.选择质谱扫描方式:Q1 Scan,设置扫描范围(应包含待分析的化合物);根据化合物性质,选择扫描极性e.手动调节DP、GS1 等参数,使喷雾平稳、待分析化合物信号灵敏度较高f.MCA on ,点击Acquire,采集并存储20~50 张加和图谱(根据灵敏度),并保存方法,例如:Q1.damg.在质谱图区域,点击右键-“Open File”打开图谱,局部放大,确定母离子的质荷比,准确到0.1amu 。
,如下图,母离子m/z 应为609.3。
三.Product Ion Scan ,确定子离子以第一步测得值为母离子,做Product Ion Scan(MS2),手动调节CE 等参数,使母、子离子都具有一定强度,一般以母离子的强度占图谱中基峰强度的1/3 到1/4 为宜。
MCA on ,点击Acquire,采集并存储20~50 张加和图谱,并保存方法,例如:609-MS2.dam。
在质谱图区域,点击右键“Open File”打开图谱,选择2 个最高的子离子,如上图中,选择195、397,局部放大,确定子离子的质荷比,准确到0.1amu,则上面两个子离子为195.2、397.3。
四.MRM,优化质谱中与化合物相关的参数以前两步选定的母离子、子离子,组成离子对,例如609.3/195.2,609.3/397.3 等,做MRM Scan,每个离子对的分析时间100 或200ms。
通过Edit Ramp ,分别优化Compound 项下的各参数,如DP、EP、CE、CXP 等:点击Edit Ramp ,选择要优化的参数→点击OK,出现该参数的优化窗口,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该参数的优化范围(Start、Stop)和优化步长(Step)。
不同参数需逐一优化。
然后保存方法,例如609-MRM.dam。
同样步骤,优化需要分析的另外化合物,分别保存方法。
五、将MRM 方法转化为液质联用方法关掉所有质谱分析界面,将现有质谱体系灭活,激活液相色谱、质谱设备。
单击Acquire 中Build Acquire Method ,打开上面保存过的MRM 方法,右键显示方法左边导引条中第一行Acquire Method,点击Add/Remove Device Method 添加设备:色谱泵、自动进样器选中方法左边导引条中第一行Acquire Method 参数页,设置色谱同步。
设置色谱参数,分析时间一般为0.8~1min ,流动相组成和流量与实际样品分析时相同;修改质谱分析时间(Duration ,一般设置0.8~1min) ,与色谱参数一致;设置GS1、GS2、TEM 初始值为40、40、400 左右,保存方法,例如:LC-MRM.dam。
六、源参数优化将上面用过的样品溶液稀释100~1000 倍。
在Tune 项下,双击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选择FIA 分析,根据向导进行自动优化。
注意:需要优化的各可选值之间用“;”分隔。
七.色谱条件优化接好色谱柱,关掉Tune ,在Acquire 栏下调出上一步优化好的方法,根据色谱柱规格和待分析体系的复杂程度设置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时间,或编辑洗脱梯度,保存方法。
用新保存的方法平衡色谱柱,平衡时间为5~10 倍柱体积。
色谱柱充分平衡后,设置Batch 进样,观察色谱峰形及保留时间是否合适,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流动相,优化色谱条件。
用空白提取液配制同样浓度标样,按上面方法进样,观察色谱峰形及保留时间是否合适,峰高有无变化,有无离子抑制现象,否则调节流动相,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
注意:等度洗脱,样品之间不需要再平衡色谱柱,若为梯度洗脱,则进下一针样品前色谱柱一定要充分平衡。
八.工作曲线制备用空白提取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化合物的混合标样,按上一步方法,设置Batch 进样,例如,分别稀释浓度为0.1 µg/ml、0.2 µg/ml、0.4 µg/ml、0.8 µg/ml 和1.6 µg/ml 的混合标准溶液等。
根据项目分析要求,有时也可只做单点校正,而不做多点线性。
将采集的数据,根据峰面积,做标准曲线。
根据检测项目要求,进一步考证方法的最低检测限、重现性、样品提取回收率等性能参数。
成功定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一、准备工作1. 查阅文献2. 做好样品前处理,萃取、浓缩、分离、纯化等3. 有条件的可先在HPLC 上摸好LC 条件,能够基线分离更好,注意缓冲体系应符合MS 的要求4. 溶剂(包括水)的纯度,最好色谱纯以上5. 新的色谱柱可能要先冲洗很长时间才能干净,某些样品非常容易吸附在进样阀和管路中,应及时用溶剂清洗6. 质谱仪须校准,预热时间要足够长,气流的稳定也很重要,液氮气阀开度要注意,达到稳定程度二、MS 条件优化——先定性后定量1. 首先,根据待分析化合物的性质,确定离子化方式:ESI or APCI,POS or NEG2. 用1-100ppm 的纯样,Q1 SCAN 察看存在哪些离子,要能够看到待测的母离子,应明显比周围的噪声离子高,通过改变DP,观察离子的增减,若为POS 方式,看M+1,M+18,M+23 等等,初步判断分子离子,如看不到则可能是浓度太低或离子化方式不合适,或选择的溶剂体系不合适。
3. 母离子选M+H,或M-H 最好,但有时只有M+NH4,M+Na 等,此时CAD 能量可能需要高些。
选择[M+H]+,还是+NH4,+Na 等,要由化合物决定。
加合离子若稳定,则可用,不稳定则可能需要更换流动相,但+H 的离子通常好些,所需碰撞能量低,灵敏度高;如含Cl 可选择2 个母离子峰。
4. SIM 与MRM 方式的选择:单级Q 只能SIM,MRM 可看成2 个SIM,选择性更好。
5. 再根据上一步确定的母离子进行Product Scan,确保所有碎片离子都来自待测化合物,而不是溶液中的杂质,找出较强的碎片离子信息。
通过改变CE,从中选定MRM 需要测定的一对或更多离子对,为最后LC-MS/MS 联用做准备。
6. 做Product Scan 时,注意小数点后的位数。
MRM 离子对信息输入准确,灵敏度才会高。
7. 先多选几个离子对,待出现基质干扰时可换,最后根据法规要求确定离子对数目。
8. MRM 方式优化仪器,通过优化仪器参数,使得母、子离子都达到一定强度水平,使MRM 灵敏度最高。
可先让仪器自动优化参数,然后再手动细致优化,只检测一对离子时根据TIC 的强度来确定仪器参数,一次优化多对离子时,要根据每对离子的XIC 强度来分别确定仪器参数。
9. 先用注射泵优化Compound 项下面的参数,如DP、CE 及CAD 等,再接通LC,用FIA 优化其他参数如温度,气流和IS 电压及离子源位置,或接一个三通,样品仍由注射泵进入离子源,同时LC 保持需要的流量。
然后进行MRM 测定。
10. Curtain Gas在不降低灵敏度情况下尽量大些,温度在达到灵敏度时不用太高,气流也不用太大,这样可以提高信噪比,保持信号稳定。
11. 分辨率的选择:当样品较纯,Q3 可选LOW,提高灵敏度,若选LOW 后本底噪声太高则意义不大。
三、LC 条件优化:1. 色谱柱长度可根据分离的要求而定,定性可长些,定量在能有效排除干扰情况下尽量短,提高效率;内径最好选细径柱如2mm、1mm,IS 可不分流,4.6mm柱用1ml 流量时如不分流灵敏度还不是最佳,不如流量低时更好。
流速高,峰形好。
2. 不同牌号色谱柱,效果很可能不同。
3. pH 的影响:正离子方式pH 要低些,负离子方式pH 要高些,除对离子化有影响外,还影响LC 的峰形,以至定量误差。
流动相加乙酸铵可适合大部分测定要求。
4. 用流动相配制标样,初步优化确定LC 条件是否合适。
5. 标准品工作液现配现做,尤其是较低浓度,时间长了可能因吸附分解等降低。
6. 进样顺序要先稀后浓。
7. 洗针液要常换,进过浓样后要进一针空白,检验是否有残留污染。
8. 顺序:纯样-添加样-实际样品。
9. 流动相配制的标准品溶液优化后,用空白提取液配制标准品再次优化,考察干扰情况,空白添加再提取后,考察回收率。
10. 用空白提取液配制标准样品做工作曲线,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因素。
四、前处理方法的优化1. LC,MS 都优化过,还是达不到灵敏度要求或无法检测,需要改进提取方法2. 离子抑制:改变前处理方法或LC 条件3. 内标用法,药代动力学时多采用内标,选择原则:内标物与被测物的化学性质有区别时,要注意干扰基质对他们的离子化影响的不同,尽量选同系物。
还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同一化合物作为内标。
4.衍生化:有时有助于使信号增强,且稳定,例如硝基呋喃类,衍生化后容易测定。
五、数据处理1. 最低检出限,信噪比3:1,定量限10:12. 同一物质几对离子的比例应相对恒定,误差不超过15%峰面积,比使用峰高定量准确3. 当浓度低,信号弱,自动积分不准时,可对峰面积手动积分4. 平滑次数与峰宽因子、保留时间等设置都会影响积分值5. 曲线过零点时,可用4 个点;不用,则需要5 个点6. 线性范围太宽,有时意义不大定性分析原则与方法一、准备工作1. 核对样品名称、编号2. 通过询问样品提供人,查阅文献等,了解样品其他知识,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理化性质以及样品来源、合成路线、光谱、波谱数据等3. 可能含有的杂质,样品大致含量4. 样品保存状况,对温度,光是否敏感5. 进行LC-MS 分析前最好大致清楚LC 条件,使体系得到比较好的分离,流动相缓冲体系符合MS 要求6. 色谱柱和管路的清洗:新的色谱柱以及分析过大量样品的色谱柱,可能要先冲洗很长时间才能干净;某些样品非常容易吸附在进样阀和管路中,尤其是采用针泵进样时,应先用空白溶剂充分清洗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