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而不同-论文

和而不同-论文

和而不同-论文
和而不同-论文

和而不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中国现代化管理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无比灿烂,缔造了繁荣、强盛、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在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强国,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强势文化,充满着自信和魅力。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中国政治黑暗,内忧外患、国运日衰,近两百多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从自信走向迷茫和自卑。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自信缺乏,遭到怀疑甚至被抛弃的尴尬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又开始热闹起来,加之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小国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辉煌成就,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国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管理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一方面,西方的学院派认为中国现代化管理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就让她回归历史;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主张让西方的现代化管理在中国"本土化",当然也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管理。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各方面的讨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笔者也关注这方面的论述,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想就自己在这方面的

一点学习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1.现代社会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从夏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实际的历史可能更长。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中国传统文化已完成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框架以及基本精神的构架。悠久的历史也造成了时空的巨大落差,加之近代社会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不自信以及人为的任意支解、背离甚至遗弃,现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是该回过头来重新认知和理解的时候了。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热起来,关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加以认识和理解。

1.1 从文化渊源传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关注人本的伦理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学术派别众多,早期众多的流派融合更新,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脉的伦理文化。

1.1.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早在商周时期就出出了儒士阶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思想活跃,文化学术繁荣的历史

时期。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各种学说主张争相辉映,盛极一时。到了先秦时期,儒家学说从各种学说中逐渐脱颖而出。儒学博采众长,不断完善,成为显学,形成了庞大的儒家学派。从汉代开始,汉武帝采纳董仲叔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成为"官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一方面借鉴吸收了其他各种文化的精华,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广为传播,在亚洲一些国家形成了"儒学文化圈",使儒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学术文化流派。宋明以来,以儒学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流,使儒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儒学成为官学,也产生了一些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教条,形成了所谓的"超稳定"的一种结构,这实际上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再一方面,时代在变化,儒学作为一种强调"天人合一",入世主动修为的伦理文化更加完整、生命力更强。儒学在历史进程中随着历史产生了一系列的规则,观念和精神,其他的各种文化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仍然是儒家文化,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1.1.2儒家文化是一种无神论的伦理文化

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

中所指的"轴心时代"(即公元前600年到公元之交的几百年),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革,从殷商时代的尊神事鬼的巫觋精神向周代的尊礼敬德的宗法意识转换,继而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在自觉的伦理意识转换,从孔子"恭、宽、信、敏、惠",直到孟子的"四端之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个变革才告完成。

我们祖先从尊神事鬼,到崇敬天命,与天命结合,从外向内,再由内向外,"成己成物,内圣外王"。孟子更有"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一个人只要修身养性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文化开创一个内敛的过程。中国文化专注于人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专注于人自身的管理,通过人的管理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就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或基本精神,一种伦理精神。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

中国文化关注于人内在的道德修为,关注于现实的经世致用的实践活动。中国文化虽然强调内敛,向内用工,但不是消极的,被动的、狭隘的,而是积

极的、主动的、达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对天道的认知和理解,认为宇宙是一体的,天、人、地是一体的,和而不同,因此强调人应认识天道,理解天道,顺应天道。既然天无法改变,就只有调整自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关注人,强调"人为帮本",强调人的修为,强调入世,自然就无暇顾及六合之外的鬼神,中国文化从本质上是一种无神论的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

1.2从文化的哲学精神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的天道哲学为基础。

德国波尔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与顺应。"

1.2.1"天人合一"是"一体论"思想的体现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既分又合,非一非异,天不是人,人不是天,所以相分,非一;但人又是天的产物,对内融合统一,所以又相和,非异。"天人合一"首先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都是由天地演化而来的,人之为人本于天,人就是天的缩影。

"天人合一"思想表明,天下万物之间是一种全息关系,即部分映视着整体,并凝聚着整体的各种信

息。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表达的就是天下万理都聚集在人的身上,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人把天之时,地之财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在天地间的作用,即"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把天地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起来与天地一同合理地运转。

1.2.2"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哲学思想基础。

既然天人合一是一体的,人就必须关注自我,强调自身的修为,使人道合乎天道,顺应天道。天道为中,为平,人道也应向中求平,才能与天地一体,和谐共存。

儒家文化是在中国"天人合一","一体论"的天道哲学的根基上上生发出来的瑰丽的花朵。"天人合一"的天道哲学是儒学文化的哲学根基。

"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首先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克己安人,强调人的和谐共处,强调"仁"是天道,是中正之道。

1.3从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所谓的"以夏变夷"和而不同的吸收融合的自我发展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所谓的夏夷之分,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夏变夷"这样一个基本的文化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一个吸收、融合、内应和渗透的变革发展模式,体现着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

1.3.1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显示了其极强的包融,吸收和内应的能力。

在殷商时代及以前,中国的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一样,只能把目光投向天,投向自然,还处在尊神事鬼的阶段,是巫觋精神,属于自然崇拜。在周代,周人尊礼敬德,是宗法精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但天道哲学充当了众多学说的哲学基础,道同而形不同。秦汉以后儒学成为显学,是历史的选择。儒学也选择了历史,儒学深深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天道哲学,不断融合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使儒学不断成长,日渐丰满。

1.3.2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渗透、融合和变革的过程。

以儒家文化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封

闭的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不仅与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法家文化长期共存,并且相互之间吸收、融合、渗透、内应和变革,但始终是"和而不同",保持着各自的个性和色彩。

儒家文化对其他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唐代,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印度佛教文化中是不讲"忠孝"的,但在中国"忠孝"为本,儒家伦理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影响,"援儒入佛",于是中国佛教文化中就有了忠孝。印度佛教文化要求人弃世,苦修苦行,中国佛教的"净土"和"禅宗",尽管可以说一个是称念,另一个是顿悟,但都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入世修为的基本理念。

宋明以来,以儒学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流,使儒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4从文化的内容和层次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深刻而丰富的生命有机体。

1.4.1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从创立初期到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从秦汉以后的"独尊儒术"到唐代的佛教东进,从草原文化到中原农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

教文化、法家文化共生共荣的这样一个内容丰富的生命有机体。这几种文化都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也有"克己致礼"的谦恭自牧,还有天行健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更有日新其德,生生不息的变易思维......无不闪耀着往圣前贤的睿智之光,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1.4.2中国传统文化组成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中国文化流派较多,但其历史进程中鲜有深刻而重大的文化冲突,这也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共荣"和而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和正统文化的儒学并没有排斥道家文化,而是在吸收和认同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天道大哲学的基础上,主张人自身的积极修为。中国的佛教文化既满足了人们对宗教的需求,对人自身终极问题的关怀,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现实修为,适应佛教的因果轮回,不仅要修"现世"还要"修来世"。

中国传统文化几个组成部分都受到天人合一

的天命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本主义哲学并初步建立起了以爱人贵民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

1.5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龙脉和魂魄。

1.5.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建的原生性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中国独特的天地人一体论的天道哲学思想和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并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孕育了中国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形成了伟大的中华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几千年来养育了整个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陶冶着中华民族的情操,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象征。

1.5.2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

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成形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但其文化环境更早,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的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1.5.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正视并克服近代中国普遍的不自信的国民心态。

从中国近两百年从西方借鉴和学习的情况来看,中国不可能完全靠外来文化发展自己,就如同我们中国人的黑头发也可以染成金黄色,但谁能说我们就不是中国人了呢?但从这近两百年来的一些情况看,我们的一些中国人确实就认为自己不再是中国人了。

中华传统文化缔造了伟大的中华古代文明,也对东亚、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由于政治黑暗,国弱民穷而导致了普遍的不自信的国民心态。这种不自信的国民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争取发言权,避免集体失语的强大武器。

波普尔曾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

明也随之消失。"

1.5.4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应承担起更多修身育人的历史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强调人自身的入世修为,是一种怎样做人的伦理文化。中国传统更多强调的是修身育人的这样一个根本。在这个世界,无论科学怎样发达,社会怎样进步,物质怎样丰富,人始终是根本,是关键。中国人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应回到她本来的历史轨道中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修身育人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汲取我们祖先的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让我们的国人不再自卑,不再迷茫,认真地实践和传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汲取、升华。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学习西方的、世界的、先进的文化、科学和技术,发展自己,完善自我。

1.5.5从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的管理文化,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

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中国以人为本的传统伦理文化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的自我管理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强调以人自身为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人自身的积极修为,实现经世致用,达到管理别人,管理事和物以至影响和管理天下的宏伟目标。中国这种通过先管理自我,从而管理人本身,进而管理事与物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中国人对本与末的哲学思考和智慧,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物,管好事。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开创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科学的人本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进行了人类历史时间最长的,规模和范围少有的伟大管理实践。从华夏始祖的教民农桑到秦王朝统一中华,从汉代的"文景之治"到唐朝的"贞观之治",从元朝的中华版图到大清的"康乾盛世",从万里长城到四大发明,从阿房宫、大明宫到故宫,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七下西洋,从中原文化到华夏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孕育的管理思想成功地管理并延续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成功地缔造了一个个历史的辉煌与伟大。

中国伟大的历史和文明诉说着一个曾经智慧,博大的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管理实践。

从上面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脉,内涵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其基本精神是强调天人合一,主张

人自身的修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思想都是其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是中国的伦理型人本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巨大的现代管理思想宝库,必将对中国的现代化管理和管理现代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西文的现代管理与西方文化传统

西方的现代管理植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是西方现代化的产物,西方的现代化管理也面临困境。

2.1西方的文化不同于东方

2.1.1西方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神的宗教文化。

西方文化产生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脉。在东西方文化产生重大转折的"轴心时代",西方文化从基督教,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换。希腊的多神教是非常可爱的,充满了感性的、活泼的、欢快明朗的色彩。众神与人同形同性,这是童年时代的神,这是一种自然崇拜。在以色列也就是希伯来,有一种宗教叫犹太

教。犹太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它和希腊教不一样,这是一种律法主义的宗教。希腊民族有自由的天性,长期的外族统治命运则给了犹太民族一种强烈的不幸意识,导致了一种罪孽意识,人只有严守各种外在的律法才能克服自己对神的不虔诚,于是律法主义产生了。到了基督教则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变化,开始走向了一种形而上的,一种超越神的崇拜。这是一个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到唯灵主义的宗教的转换。这个转换,导致人的目光关注于天国,关注于神,是一种弃世的超越的浪漫主义精神。

到了中世纪,西方文化充满着宗教的迷狂。天国很美,但人不能活在天国。雨果说:"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天国向上和世俗向下的双重撕扯导致西方人的痛苦与挣扎,也导致了普通的权宜和普通的虚伪以及宗教的黑暗。

2.1.2中世纪强势的中国和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了西方以灵感。

西方的中世纪是虚伪的,黑暗的,也是漫长的,痛苦的。在同样的历史时期的中国则是另一番景象。一个强盛的时代带给西方世界惊奇与赞叹之后就是智者的思考与借鉴。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是中国的传统

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让西方从神之外重新看到了人的智慧,把人从神的绝对控制与禁锢中解放出来便成为中世纪西方的最伟大的历史任务。于是一场结束一个历史,开启西方新时代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拉开了序幕。

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对宗教的改革,构成了西方文化。被汤恩比称为世界历史上重要分水岭的15、16世纪,在南部欧洲发生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人主义。在此部欧洲发生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马丁路德教和安立甘教以及加尔文教三大新教,新教都强调个人的精神自由,强调每个人凭着自己的内在坚定性,就可以与上帝直接交往。个人主义在文化宗教领域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成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2.1.3西方的文化发展模式是一种超越的融合更新模式。

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基于神的宗教文化,强调外在的超越,融合和更新。

希腊的浪漫主义和罗马文化的物质主义以及在基督教的唯美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三种传统,是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核。中世纪末,中国儒家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观使西方两只眼睛盯着上帝逐渐改变为一只眼睛看着上

帝,一只眼睛看着人。人本主义逐渐渗透到西方的文化之中,人本主义与天赋人权等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到了近现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融合更新变革导致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政治领域里边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政权开始取代封建社会贵族的政权,导致了所谓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思想的、政治的和产业的三场变革以后,到了18世纪下半叶,一个崭新的新兴工业文明开始崛起于西方。

2.2西方的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诞生了西方的现代管理。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机器代替了手工业,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使劳动力,原材料、交通运输,市场商品销售等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客观上催生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西方现代管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

相反,在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跨越式前进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却由于统治阶级的无能和短视,人为地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锁国割裂了东西方的联系,最终扼杀了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伟大时代的创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停滞,国

弱民穷,动荡不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管理实践自然难有发展。近代中国与现代化几乎无缘。

2.3西方的现代管理植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

我们从西方现代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始终可以看到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西方的现代管理深深地植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是西方管理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2.3.1西方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基础来源于西方的文化传统。

西方文化是一种神的宗教文化,他的基点是人对神的敬畏和遵从,神是万能的,神是唯美的;人是被动的,人是罪恶的,对人的管理就如同对物的管理,就必须按神的意志制订规则和律法,实现对人的管理。从根本上看,西方的管理是否定人能实现自我管理的人本管理。

西方的管理的起点是对物的管理,这从西方对管理的定义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在西方,管理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人的管理也是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虽然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也开始了对人的关注,管理学科中的行为科学也强

调人性因素,但其根本目的仍是物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是人本,以人的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的崇高目标。

2.3.2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历程体现着融合创新的西方文化发展模式。

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史专家雷思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根据西方管理学发展的时间顺序把管理思想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管理思想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的时代和当代时代。

西方管理从对物的管理,到泰勒把人当机器的科学管理到开始关注并研究人的人际关系学派才开启了社会人的时代,再到"管理理性丛林"的当前时代,更加重视人性。著名的"组织人道主义"就希望通过改变组织形式来谋取求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

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了西方管理从物到人的演变,从西方管理的不断发展更新,我们依稀看到了中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前景。

2 .4从西方社会发展的困境看到了西方管理的困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物质生产是其最重要和最迫切的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

质生产的规模和能力空前高涨,但人类面临的资源的稀缺和有限的困境越来越窘迫,高度的物质文明与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望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人类种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冲突等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使西方的现代管理面临无法克服的困境。

西方社会面临的困境和管理的困境使现代人有必要将人从被管理的对象以及处于从属的地位的现状中摆脱出来,重新回到人为帮本的本源,全面地认知和理解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这种智慧。

现代管理在必须帮助人类实现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共享美好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西方管理不可能独自承担,必须凝聚全人类的智慧。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对这一世界潮流和趋势产生积极影响。

3.和而不同?--中西方管理的融合创新之路。

西方的现代管理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深刻的管理智慧。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中西方管理文化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大融合相互借鉴融合,但又合而不同,保持各自的文化传统特色。

和而不同_高二作文

和而不同 一九五三年的万隆会议上,新中国遭到了某些国家的怀疑与敌视。面对众多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疑虑和他们对于共产主义的担心,周总理提出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各国纷纷效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视中国的目光一下就变得温和而友好。而在周总理身后为支撑的,正式两千年前孔子的那句:"和而不同"。 中国历史凭借其浓厚的君子思想孕育出了孔子的那句"和而不同",同样也孕育出了这样的一类人。而在这类人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朱熹和张式。 朱熹和张式年龄相仿,同为当时着名的哲学家。他们在岳麓书院进行的学术讨论,被后世称为"朱张会讲"。他们两人本在学术上不同,有些乃至相背。但在友好而激烈的学术讨论中,两人渐渐发现了哲学的内核。两人所持观点,虽表象不同,却在本质趋和。故此,二人的学术皆有精进,却又并未统成一说,而是在相当的高度里保持这和而不同的境界。以至于朱熹用诗句来会议他与张式之间的学术友情: 忆昔秋风里, 寻朋湘水旁。 胜游朝挽袂, 妙语夜联床。 别去多遗恨, 归来识大方。

惟应微密处, 犹欲细商量。 …… 诗中句句,皆是朱熹对于这位与他和而不同的朋友的真情实感。 至于王安石,更是此类中的杰出代表。 王安石能与司马光"不同",靠的是对于世间真理的自信;而与包括苏轼、欧阳修在内的满朝大臣"不同",他凭借的是对真理的自信而派生出来的勇气。亦因如此,他才会潇洒的放言"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更使他自信的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诗句。晚年他迫于形势不得不归隐山林之时,仍然写下了"纵被春风吹做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如此种种,皆为王安石之与世"不同"之处。 然而这"不同"之中却是与天下苍生的大和。《免税法》惠泽百姓,《水利法》功在千秋。看着被王安石变法所泽被的大地,任谁不能感慨,"和而不同"被王安石诠释得如此完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和而不同"的最好注脚。佛、儒、道三家,本是相互冲突,可谓不同之深。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年的调和下,不断的相吸收、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佛教中国化、道教世俗化和儒教道禅化的三家互补互存,互相繁荣的文化格局。这点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通常三家皆精的特点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无可逆转,各种不同文化,不

材料作文“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

材料作文“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讲评分析:本次作文出现问题分析 一:出现问题: 1、审题的偏差 (1)不理解“和而不同的含义(2)没有体现关系性——辨证统一。就某一点而言,文章失去平衡。 (3)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即加以发挥,没有从整体考虑。(4)直接抄材料,随便解释几段,心里很糊涂。(5)没有侧重点(不同) 2、选用角度的偏差 (1)选写的内容大而不当(《论共性与个性》)(2)只写一面,或和或不同 (3)大谈创新的重要性(4)听从与保持自我(5)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6)接受别人的见解(7)我就是我

3、材料运用上的不当( 1)很多事例只能说明一面,所举例子比如:司马迁,李白,屈原,海伦、徐本禹、王勃、勾践、居里夫人、鲁迅弃医从文等 2)有不少作文,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用来支持观点的事例却是不能或难以成立的。比如:毛泽东有个性,反而列举了他的一些错误,这又如何体现“君子”举反面的事例太多 3)有的事例,有严重的问题。如说美国攻打伊拉克,是既“和”又“不同”;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合作 二:、正确审题立意 分析材料,对字面的理解以及隐含意义 读材料《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如何理解和 “和”:和谐、和平、和睦、融合 “不同”:有主见,不盲从、有自我、不照搬。从材料引用《论语》的话,以及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写这个话题最合适的内容,是人际关系,是人的品格修养文化的融合、国际间政治生活、对外经济交往等“而”字如何理解连接两者,并列关系,要想成为君子,就既要“和”,又要“不同” 正确的立意思考角度 1、世界因“和与不同”才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自然) 拓展:2、民族的融合与保持自我特色 3、各国文化交流中和谐与不同 4、国家之间的和谐于不同 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外圆内方)

初中议论文优秀范文600字左右

初中议论文优秀范文600字左右 初中议论文优秀范文:我要自信我要乐观,我要自信,我要超越,我要感恩,我要分享,我要宽容,我要沟通,我要关爱,我要赞美,我要努力,我要奉献——这是201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的幸福宣言,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我要自信。 成龙叔叔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肯吃苦,没有事情做不到。 是的,从小妈妈就告诉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 为了锻炼我的自信,从三岁半起妈妈就不辞辛苦地带我学习舞蹈和模特,每次一学就是三个半小时。 妈妈说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动作是全班里最不协调的一个,走模特甚至同手同脚,踩不准节奏,简直象丑小鸭。 但是妈妈没有放弃,她从网上找来了好多孩子们跳舞走模特的视频给我模仿,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纠正我的错误。 “没关系,别的孩子能做到的,咱们一定也能做到!妈妈经常这样说。 在我们每天的努力下,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的舞蹈模特慢慢地有感觉了,到了后来我成了班里最好的一个,我找到了自信,我征服了自己。 后来在一次大型模特比赛中,我凭借自己的自信和大气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 正如邓亚萍阿姨所说,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任何事

情从现在做都不晚!在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妈妈决定学习朗诵,我们同样是投入了比别的同学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又成功了,我的朗诵受到了许多专家老师的赞许。 李娜姐姐说得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 每天超越自己,有了自信,我们敢说,未来中国因为有我,国家将更加富强,未来中国因为有我,亲人将更加幸福!我自信,我幸福!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人生在世,你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赢家,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痛苦是必须的,他使你成为真正的你!认识桑兰吗?那个微笑不哭,以乐观征服世界的女孩。 面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她坦然的面对这一切。 因为她明白:做人一定要坚强!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善良之人,可能会有挫折来阻碍你。 有人或事来伤害你,但你同样要感激这一切。 .感激伤害你的人,他锻炼了你的意志;感激绊倒你的人,他强壮了你的双脚;感激欺骗你的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感激污辱你的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生活中形形色色值得感激的人和事。 他们是你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坚持自己的梦,它总有一天会成为现时;坚持自己的理想,它会伴你成功。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高考满分作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1.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 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点评者:星雨)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好与坏、积极和消极、显性和隐形的综合体。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已经做过关于此的精密的论证,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理解事物的两面性。纵然在现在一个对以往任何狂热过的对象进行全方位反思的时代,马克思老人家这种对事物用客观、全面的分析看待的态度仍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这种理性便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儒家的经典思想,我希望运用现代的理性分析之。 传统意义上,我们总是习惯正面的理解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 作为人之为人的准则和人与人相处的王道,君子和小人的界限泾渭分明,我所理解的这一切的根本就来自于每个人对利益的认同方式。何谓君子,我将他理解为一个正义的人,有德性的人,客观的对待人性的善与恶,对利益公正的分配之,这是内在的德性,表现出来的外在便是孔老夫子喋喋不休的“礼”,在与人相处上,便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又力求维持一种和谐的状态。相对于小人,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将人性中的趋利避害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种控制不力,在行为的外在表现上就是同而不和,因其一切以利益为根本,并且是自己的私利,所以表里不一,阴奉阳违。二者综合考虑之,便能引申出这样一条真理:人之为人,或者说所谓的君子,应该是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格在民法意思上理解时是享有权利义务的资格,而在这里是一种精神权利,更是人区别于任何生物的优越性之所在。确保人格的独立是获得尊严的前提,今年的新年讲话中,温家宝提出了“为人民尊严的活着而努力”,人只有自爱,让自我的人格独立而不依附于他人,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真正有尊严的生存。 如此的君子和小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比比皆是。苏格拉底的两位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尽管对政治和哲学有着众多分歧,他们对于正义、对于德行、对于

优秀议论文范文

高考优秀作文: 说“安”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把“伏龙”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汉室统一上,最后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佳话围绕在了他身边。元帅岳飞将心安在大宋,一首《满江红》,歌出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志者,安心,心如磐石。 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中写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耻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治者安心。记得从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塌不可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经疑惑,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乱,做得到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郁而终的人,也许是诗人,也许是文学家;也许是富五车,也许家财万贯,但不懂得笑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决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一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掘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达明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有懂得宽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苍穹。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 【精彩点击】 好一篇说理层层递进的考场佳作,好一篇语言如行云流水的满分作文。该考生打破了议论文板着面孔说理的板滞,写出了有散文诗般韵味的灵动美文。文章开合得当,收放自如。 美文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分段提出“志者,必先安心。”、“治者,必先安心。”、“智者,必先安心。”、“知者,必先安心。”四个分论点,说理层层递进。在每段说理中,又抒写“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的“安心四境”,使文章情理融合,语言颇有韵味。 卒章总括全文,升华中心:由“安心”扩展至“安天下”。如水之归海,令人拍案叫绝。(陈中复评点) 200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

最新-2018高考语文“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作文素材 精品

语文:2018高考作文素材:“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讲评分析:本次作文出现问题分析 一:出现问题: 1、审题的偏差 (1)不理解“和而不同的含义(2)没有体现关系性——辨证统一。就某一点而言,文章失去平衡。 (3)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即加以发挥,没有从整体考虑。(4)直接抄材料,随便解释几段,心里很糊涂。(5)没有侧重点(不同) 2、选用角度的偏差 (1)选写的内容大而不当(《论共性与个性》)(2)只写一面,或和或不同 (3)大谈创新的重要性(4)听从与保持自我(5)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6)接受别人的见解(7)我就是我 3、材料运用上的不当 1)很多事例只能说明一面,所举例子比如:司马迁,李白,屈原,海伦、徐本禹、王勃、勾践、居里夫人、鲁迅弃医从文等 2)有不少作文,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用来支持观点的事例却是不能或难以成立的。比如:毛泽东有个性,反而列举了他的一些错误,这又如何体现“君子”?举反面的事例太多3)有的事例,有严重的问题。如说美国攻打伊拉克,是既“和”又“不同”;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合作 二:、正确审题立意 分析材料,对字面的理解以及隐含意义 读材料《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如何理解和? “和”:和谐、和平、和睦、融合 “不同”:有主见,不盲从、有自我、不照搬。从材料引用《论语》的话,以及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写这个话题最合适的内容,是人际关系,是人的品格修养文化的融合、国际间政治生活、对外经济交往等“而”字如何理解?连接两者,并列关系,要想成为君子,就既要“和”,又要“不同” 正确的立意思考角度 1、世界因“和与不同”才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自然) 拓展:2、民族的融合与保持自我特色3、各国文化交流中和谐与不同4、国家之间的和谐于不同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外圆内方) 三、拟的好题目 《同一舞台,不同的戏》《唱反调的知己》《朋友因“不同”而美丽》等。 四:写的比较好的句子

《科学人文_和而不同》教案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科技人文和而不同》这篇课文中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及区别,并理解它们的主要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及区别。 3.理解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及区别。 2.理解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 五、教具准备 粉笔、黑板、教案。 六、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站在政治的角度来谈谈“文化”在当今世界所起到的作用。 (提示: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落后文化则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16,看看学习本单元需要我们掌握什么?本单元围绕“科技与人文”的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从课文中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科技越发展,人文精神越重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理解文本的内容。(3)要有一定的速度。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单元导读”交给我们的任务来学习《科技人文和而不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导读”,回答问题: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课文从科学与人文“共生互动”、“相同相通”、“相异互补”、“和而创新”等 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帮助我们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及相关关系,认识两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自由阅读课文,结合课本P121“练习与思考”第一题,找出这六个词语在课文中的 所在位置,用横线标记出来;用筛选法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给文章标好段落序号。

高考时评类议论文经典范文两篇

高考时评类议论文经典范文两篇 天无绝人之路 作者:芭比 参天古木不仅繁茂昌盛、哺育生灵,更是用智慧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梦想,只要想办法,梦想就会照进现实。(引:开头不要过长)大树的绿荫浓浓,为生灵送来凉意。大树的梦想是旅行,伟大的它却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飞禽嫌它没有翅膀,走兽嫌他没有脚和腿,断定它不可能旅行,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似乎注定无法旅行。于是大树想出了办法,结出累累硕果,为生灵带去甘甜。天无绝人之路,梦犹在,路就在,当飞鸟曾将它的果实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时,它的旅行之梦实现了。人生旅途亦像大树,追梦途中有坎坷,那就想办法跨越,自身条件不足,那就想办法创造条件,天无绝人之路。拿破仑说过,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冲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议,在评议材料基础上细化论点) 梦想的实现在于创造出实现梦想的条件。要实现梦想,就要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尽人皆知的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有着宏伟的梦想。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不仅有梦想,更有实现梦想的办法。他的办法就是为他人,为合作者创造财富,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不是赚别人的钱,而是钢珠别人赚钱。正是他想出了互惠互利的办法,所以他的事业迅猛发转起来,2015年双十一,他的天猫购物销售额达到970亿元。如果他不是既有梦想,又有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他就不会在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见,想出办法,创造出条件是梦想之旅的铺路石。(联:五层结构主体段) 古往今来,许多人想出办法,创造出条件,取得了成功。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当魏国大军从水上进犯吴国的时候,吴国的箭只严重不足,于是就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从魏国船上借来了“十万只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火烧连营,一举击攻了曹军。(联:论据要切合材料)正像毛泽东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要先解决桥的问题。想办法,才能够创造出条件,让梦想变为现实。事实正是这样,一事当前,一个梦想当前,自己的力量总有不够的时候,自己的条件总有不足的时候,但是也总会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所说的想办法,就是从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正像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深:在前面摆事实的基础上,讲出内在的道理)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提要 鉴于现阶段,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仅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亚洲安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面对这一局面呢?我认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 安全体系,多边关系,中美关系 引言 随着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发展,美国不得不改变外交从一直关注中欧的令人厌倦的战争转为去应付日益产生影响的亚洲。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就撰文称,未来10年,美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将是锁定扩大在亚洲的投资,包括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资”。 作为曾经枭雄一时的世界强国的美国,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唯一的世界强国了,但美国仍然希望能够在渐渐在全世界产生作用的亚洲地区保留自己的领导角色和能力。但现在美国已经不能独自领导这个地区了,而是得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但也有分析师称,美国的这种继续想在亚洲保存有实力将会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劣,“因为单纯从经济重要性来讲,中国已变成美国有史以来遭遇过的最可怕的战略竞争对手“。 论文正文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在过去的两年中,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 7次会晤,并经常通电话、通信。两国还建立了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二是两国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现在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3853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60倍。 三是两国的人员往来非常频繁。现在每年两国人员往来约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西岸。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两万多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四是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两国不仅在一系列双边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与协调 中美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首先应该承认一点是,亚太地区的安全,不仅仅指中国、印度大国,更要把亚洲的其他小国考虑在内。在很多情况下,小国都是靠多边关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比如:与大国相比,小国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上的选择总是比较少,这还可以说连小国的安全和发展,都是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的。 而当今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说很微妙。在未来相对长的时间内,激烈与互相依存将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体两面;前者更多地体现在双方在军力和国际地位上的竞争,但在相当程度上也将体现在双方经济秩序(如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冲突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双方在经济秩序(包括双边和多边)的依存上。中美双方都着意控制危机。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就如是说,“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注定要发生冲突,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了解对方”。 亚洲小国也面临着困境,因为如果这两个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战争,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糕。所以无论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小国家的自身利益发展来看,小国家会选择多变安全关系。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美两大国的行为。其次,多边主义有利于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大国崛起的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一个关键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则比较小心地维持着和美国的“和平“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关系还只是停留在经贸关系上面,同时,中国也没有显示出想要和美国竞争霸权地位的国家意志和计划。中国只是在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自身的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因而,这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局面。美国并不因为中国的”低调“而感到放心,中国本身这种”低调“的做法行为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如果不当心,就会是整个亚洲跌入不安全的困境。

高中语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作文素材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高考满分作文名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

2020年最新时评议论文范文.doc

2020年最新时评议论文范文 20xx年高考将至,议论文始终是高考作文的基础,同学们还纠结于自己写的议论文不够深刻吗?看完下面的例子后,大家应该会有所感悟。下文是我为大家分享高考时评类议论文经典范文2篇,欢迎阅读! 时评议论文范文:高贵的"低头"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名人效应),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 第一部分引用:摆出现象) 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析议)由此想起一件事。(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举事例) 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很多人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比

如,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三分之一,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发。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教授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再举实例论证,语言幽默诙谐,有力度) "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对比论证)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类证书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第二部分:分析论证)

国际关系史论文

题目: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十班赵莉雯 摘要:现当代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造成各国关系的缓和跟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从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总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国家关系的变化等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同盟 一、国家利益直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的和舰只的损失加速了美国的参战。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并没有参战,而是进行军工经济,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德国的潜艇战侵犯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从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2003年,美国伊拉克发动战争。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消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促进伊拉克和周围地区的民主。其实国际上都清楚美国更主要的动机在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伊拉克蕴藏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美国首先想通过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然后控制伊拉克甚至中东的石油,促进美国军工的发展。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再次通过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其政治利益。二、国家利益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方针与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因为当时中国依附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国际关系是两极对峙,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因此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中国,并在经济上鼓励、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中国。但是20世纪70 年代,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了一次额放宽措施。如: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20年的禁制美中贸易的法令等。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文化自觉”的涵义 在世纪之交,费孝通先生多次讲“文化自觉”问题。由于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文化的前途,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来思考、探讨这个问题的,所以很快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并形成了相互切磋、深入研讨的可喜局面。在今天,“文化自觉”已不是一个孤立的理念,而是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观,一种有深刻意涵的文化理论。费老对“文化自觉”的涵义做过明确的界定,他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的: 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他说:“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费老最初是在对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实地考察中,注意到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其面临着“保存文化还是保存人”的严峻选择,指出他们只有通过文化转型来求生路。他因此而由小见大,联想到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文化都面临着一个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认识到“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我们都是生存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人物”,于是心头冒出了“文化自觉”四个字,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问题。他提出这个名词是在1997年。近五年来,他经常思考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问题,反复说明不是要“回归”、“复旧”,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新文化,表现了一个世纪老人对自己的祖国、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的爱。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谈到自己学习费老这一思想的体会,认为“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一方面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还要有文化自信”,[2]就是从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这个意义来理解的。二是正确处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费老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各种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都有一定的位置,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对话沟通、取长补短、共存共荣。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并解释说:“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别人文化的优势和美感;“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使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3]特别是在讲到如何对待“异文化”时,他强调要以容忍的态度来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点,不仅要容忍别人,而且要理解别人,欣赏别人,使不同的价值观点在相互理解、容忍中共同存在、不相排斥,进而互相接近、互补与融合。这里表现了费老博大的天下情怀,以一种毫无偏执的理智心态,来拥抱人类创造的各种类型的人文价值,力图克服文化隔阂与文明冲突所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费老在他80岁生日时提出的“美美”四句,早已成为关心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前途的人们的美谈,成为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奋斗的思想指导原则。我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

高中中学优秀议论文范文格式5篇

高中中学优秀议论文范文格式5篇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对文章的论据有很大的要求外,对文笔也是一种考验。下面5篇议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篇一后悔是一帖中药 有人说:“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请不要后悔。”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错话,做错事,走错路,遇到挫折,经历失败……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每当此时,一般人都会产生懊恼、后悔的情绪,但这并没什么大不了,有时,后悔还真不一定就是坏事呢! 人不后悔,紧绷的神经之弦何以缓解?生活本就不易,不可能万事都称心如意,遂人所愿。也不是人人都有先见之明,都有做好每件事情的把握。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磕磕绊绊,遇到挫折、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些追求十全十美,不想留有遗憾的人,做任何事都会过于小心翼翼,神经也时刻紧绷着。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允许自己后悔,那么他的心理压力就得不到释放,反而更容易出错。后悔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缓解压力与人们过度紧绷的神经之弦。 著名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允许自己失败和后悔。跳马本是她的强项,可在一次比赛前,她为了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一遍又一遍地试跳,结果最后一跳时,因神经高度紧张,头先着地,造成腹部以下高位截瘫。假如她当时不这样过分

严格苛求自己,允许自己失败,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事过多年,她才坦言:“不想让自己失败和后悔,有时是非常可怕的,我要是少试跳一次就好了。”这也是她给后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人不后悔,何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后的后悔,实际上是一种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有个海员,因工作需要,他经常晚归。年迈的父亲常等他至深夜,每天都会问:“饿不饿,要不要来碗面?”其实父亲是想和儿子聊聊天,但海员并不懂得珍惜,总生硬地拒绝。一天,他接到父亲病故的噩耗,可他却要15天后才能返航,他内心十分愧疚、后悔,因为他从没和父亲好好聊过天,也不曾抽时间多陪陪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哀痛。幸运的是,他还有母亲,有过一次后悔的反思,他放弃了航海员这份高薪的工作,回到了母亲身边。他终于明白,一定不能把对父亲的遗憾再留给母亲了,他要好好地侍奉母亲。 俗话说,幸福使人长久单纯,不幸却使人迅速成长。失败之后的后悔虽然让人不愉快,但恰恰是这种情绪,才使人明白如何才能让后悔的事不再发生。 掀起“林旋风”的林书豪,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甚至险些与NBA擦肩而过。每次比赛后,他总是后悔自己没能发挥出最佳水平,但他却能在后悔中总结经验。终于,在一次主力受伤,自己临时替补上场时,他抓住了这个宝贵机会,超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最终一战成名。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新

当代国际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的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纵观种种国际关系,从一开始形成的自由理想主义,到新现实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的统治地位,再到新自由主义,然后就是二战后形成的两级分化,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形成了单极化的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现在仍然是这样的局面,而今又有人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我个人认为这个也是从极化衍生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互相的依赖,彼此都对其他的国家有所责任和依赖。各国之间有对抗走向合作,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国家在破坏这个主流,所以说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度的调整期,美国外交向强化单边主义调整,这是对国际关系最大的冲击,然而其他大国积极的调整,总体趋于改善和稳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多极化趋势将逐渐胜出。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在日益显现,这都是建立在经济、军事的增强的情况下,所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变化的阶段。 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理都蒙上了阴影,但是我们要正视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两国建立了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为了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两国都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第三,要扩大人员的交往,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这是对中日关系的一个美好勾画。最近中日关系又有点不太太平,包括钓鱼岛问题、西安游行事件、黄海演习事件,相信在两国的发展中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然后就是和印度的问题了。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和我国有着很像的情形,都是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但是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尤其在边界问题上,这个问题一直悬着未予解决,成为影响两国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在军事上,印度一直把我国认为是潜在敌人,对我国的军事装备指手画脚,还时不时搞一下军事竞赛,造成紧张的气氛。对于改善两国的关系首先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明确定位,促进和解。包括明确思想、政策、发展上的定位,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把竞争的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