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试按下列的运动简图、工作条件和原始数据,设计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1、运动简图

1、电动机;

2、三角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传动滚筒;

6、运输平皮带

2、工作条件

输送机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起动,二班制,使用期限10年(每年工作日300天),两班制工作,输送带速度容许误差为±5%。

本课程设计运用所学的《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的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3、达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

三、要求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

(2)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查阅相关资料;(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

(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设计内容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

2、V带的传动设计;

3、齿轮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

5、滚动轴承的选择(低速轴);

6、键的选择计算(低速轴);

7、联轴器的选择;

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用AutoCAD绘制)

(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

①大小齿轮的零件图②高速轴的零件图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

(2)减速器的装配图(高速轴可以画成齿轮轴)

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要求及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要求用word编制打印)

(1)目录;

(2)设计题目: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传动装置简图;

(3)设计计算:要有详细的设计步骤及演算过程;

(4)对设计后的评价;

(5)参考文献资料。

五、设计工作要求

(1)、设计说明书1份

(2)、减速器装配图1张

(3)、减速器零件图3张

六、进度安排

按教学计划规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2周,设计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序号设计内容天数(约占比例)

1 设计准备 0.5

2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

3 各级传动的主体设计 2

4 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 3

5 零件工作图绘制 0.5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5

7 设计总结与答辩 0.5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1-2 1-3 1-4 1-5

自由度为: 1 1 19 21 1 )0 1 9 2( 7 3 ' )' 2( 3 = --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8 2 6 3 2 3 = - ? - ? = - - = H L P P n F 1-6 自由度为 1 1 )0 1 12 2( 9 3 ' )' 2( 3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22 24 1 11 2 8 3 2 3 = -- = - ? - ? = - - = H L P P n F 1-10

自由度为: 1 128301)221142(103')'2(3=--=--?+?-?=--+-=F P P P n F H L 或: 1 22427211229323=--=?-?-?=--=H L P P n F 1-11 2 2424323=-?-?=--=H L P P n F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334313141P P P P ?=?ωω

1 1314133431==P P ω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s mm P P v v P /20002001013141133=?===ω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1224212141P P P P ?=?ωω

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厂房,长度60m,柱距6m,跨度为L=18m,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屋面坡度为10 i。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 :1 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钢材选用Q235钢,E43型焊条。 图1 柱网布置图 如图2所示。 三、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保温层 kN/m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L = .0+ q011 12 .0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7kN/m2 雪荷载标准值: 0.35 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kN/m2 (按附表取)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钢屋架荷载的计算; 2.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和组合,杆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形式,截面选择及构造要求,填板的设置及节点板的厚度; 3.掌握普通钢屋架节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主要节点的设计及计算和构造;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绘制。 五、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附件: 1. 附表 屋面保温层及积灰荷载的取值 (kN/m 2) 2. 附图 单位荷载作用下杆件内力系数图 02 .279 附图1 全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A a c e g e'c' a ' +2.5370.000-4.3 71 -5.636 -4.551 -3.357 -1.8500.0 -4.754 -1.86 2 +0.615 +1.17 +1.344 +1.581 +3 .158 +0 .540 -1 .632 -1 .305 -1 .520 -1 .748 -1.0-1.0+0.406 0.000.00-0.5+5.325 +5.312 +3.967+2.637+0.933 B C D E F G F ' E 'D 'C 'B 'A '0.51.0 1.0 1.0 1.0 1.01.0附图2 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小组设计分工具体情况 (6) 三、第一章总体设计构想 (7) 四、第二章技术方案设计 (8) 五、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10) 1、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10) 2、轴与轴承部件的设计 (11) 3、零件载荷计算 (11) 4、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12)

六、第四章设计结论与探讨 (13) 七、附录 (14)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理论学习 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 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规范和规范 等)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机械CAD 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4.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将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产 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技术方案,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设计中有工程自觉意识的工业设计师。

(二)实践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题目的技术方案分析与设计; 2.完成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3.完成装配图、零件图设计; 4.完成技术方案设计效果图。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一)设计题目 选择通用机械的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设计题目仅给出要求机器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定传动技术方案设计,学生亦可自选设计题目,但自选题目的难度与工作量应和课程设计要求相适应。 (二)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 (1)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通过功能分析,制定或分析传动设计技术方案。 (2)根据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零件载荷计算,合理地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和尺寸。 (3)综合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试、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规范规范,尺寸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说明书计算准确、内容完整、层次清楚、格式规范。 2.具体要求 (1)装配图一张,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图纸大小可根据需要决定; (2)零件工作图若干张(传动零件、机架等,具体由指导教师指定),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图纸大小可根据需要决定; (3)技术方案设计效果图一张,可采用计算机绘图; (4)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份(要求使用A4 纸)。课程设计报告书是最重要的技术文档之一,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必须按规定格式整理编写一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报告书应当包括: a)设计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1交通灯控制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控制交通秩序的交通灯,满足以下条件: 显示顺序为其中一组方向是绿、黄、红;另一方向是红、绿、黄。设臵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语序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支通道绿灯的时间是20s,另一个方向上主通道的绿灯亮的时间是30s,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s. 选做: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六、所需调试工具 Multisim软件。

项目2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彩灯控制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采用移位寄存器设计一个彩灯循环控制器,要求有两种变化花样。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ZDL2.

计算内容计算结果 一、设计题目:设计胶带传输机的传动装置 二、设计要求: 胶带传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输送 带速度允许误差±5%。使用期限为8年,工作环境清洁,小 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输送带工作拉力F=2000N,滚筒 (ZDL-7)直径D=300mm,输送带速度V=2m/s。L=400m, 环境温度25°C。 三、设计简图: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计胶带传输机的传动装置 1.2工作条件:传动如上图,电机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单级齿轮减速器,经连轴器驱动滚筒回转,载荷平稳,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5%。使用期限为8年,工作环境清洁,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F=2000N D=300mm V=2m/s L=400m

1.3技术数据:输送带工作拉力F =2000N ,滚筒(ZDL-7)直径D =300mm ,输送带速度V =2m/s 。L=400m 。 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1电动机的选择 2.1.1选择电动机系列 根据工作要求及工作条件应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压380伏,Y 系列电动机。 2.1.2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1)卷筒所需有效功率 kw FV p w 41000 0.220001000=?== (2)传动总效率 根据P 5确定各部分的效率: 弹性联轴器效率 η1=0.99 一对滚动轴承效率 η2=0.99 闭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η3=0.97(暂定8级) 开式滚子链传动效率 η4=0.92 一对滑动轴承的效 η5=0.97 传动滚筒的效率 η6=0.96 P W =4kw η=0.8063 P r =4.96kw kw P 5.50=

课程设计任务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电子工程班级学生 课程设计课题: 一、课程设计工作日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至 2019 年 6 月 6 日 二、同组学生: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第一周:简单电路部分(必选) 题目1: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发生器,要求输出信号频率为5KHz,方波电压峰-峰值Upp≈10v。 题目2:数字显示电路的设计 利用编/译码器、按键和数码管设计一数字显示电路,要求按下编号为0~7中的任一按键时,数码管能够显示出对应的数字。 第二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六选一) 题目1: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范围10~100Hz,100Hz~1kHz两档;正弦波Upp≈3v,三角波Upp≈5v,方波Upp≈14v,幅度连续可调,线性失真小。 题目2: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 题目3: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数字频率计,要求可以测量输入正弦波频率并以四位十进制数字显示。 题目4:多路数字式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可供六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显示及倒计时功能。 题目5: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设计制作双向交通灯控制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红、绿信号灯交替工作,交替时间20秒,显示采用LED光柱或数码管倒计时。遇有紧急情况可按下全红键将两个方向都置为红灯。 题目6:循环彩灯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循环彩灯控制器,设计电路产生脉冲信号,通过两片四位移位寄存器级联起来去控制八个发光二极管,利用移位功能实现八个灯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各2秒,共十六秒;接下来八个灯从右到左依次熄灭各两秒,共十六秒;利用置数和清零功能实现最后八个灯同时闪烁八次,也是十六秒。共48秒。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 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二、设计内容 三、时间安排 四、设计工作要求 五、成绩评定 六、参考文献 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 (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 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

(另起页) 课题名称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 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14 班 指导教师陈云 学生姓名刘悠 2012年12月31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 1.电动机的选择 (1) 2.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2) 3.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2) 三、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 1.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外传动) (3) 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内传动) (4) 四、轴的设计计算 (6) 1.输入轴(齿轮轴)及轴上零件的设计计算 (6) 2.输出轴及其上零件的设计计算 (9) 3.平键的校核 (11) 4.轴承的校核 (12) 五、箱体主要结构和尺寸 (13) 学习心得 (15) 参考文献 (18)

一、设计任务 1.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图1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简图 已知:输送带工作拉力F =850N ,输送带工作速度V=2.7m /s ,(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滚筒直径D =300mm ,滚筒效率η筒 =0.99,三班制工作,连续单 向运转,载荷平稳,传动工作年限为10年。 2.设计任务: ① 设计说明书1份。 ② 减速器装配图1张(A1)。 ③ 零件工作图1张(传动零件、轴或箱体,A4)。 ④ 设计总结。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电动机的选择 (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因为装置的载荷平稳,单向连续长期工作,因此可选用Y 型闭式笼型三项异步电动机,电压为380V 。该电机工作可靠,维护容易,价格低廉,、配调速装置,可提高起动性能。 (2)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 根据带式运输机工作类型,选取工作机效率为W 0.96 η=,则工作机所需 功率W W Fv 850 2.7P 2.391100010000.96 η?= = =?kw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下图表示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1—电动机,2—V带传动,3一减速器,4—驱动滚轮,5—输送带,6一联轴器 2.课程设计的目的 (1)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3.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传动方案设计、选择电动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1) 传动装置的方案设计,进行传动参数的计算,传动零件、轴、键和轴承等的设计计算等; (2) 部件装配图(如减速器装配图)设计; (3) 零件工作图(如齿轮和轴等)设计; (4)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4.课程设计的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设计成果: (1)装配总图1张;

(2)零件工作图2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5、原始数据: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技术数据: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技术数据: 工作条件:

6、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学时分配如下: (1) 设计准备(2天) 了解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和步骤,通过查阅有关设计资料,观看电教片和参观实物或模型等,了解设计对象的性能、结构及工艺性;准备好设计需要资料、绘图工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2)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件等的设计(2天) 拟定和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分配传动比;计算各轴上的转速、功率和转短;设计传动件;初算轴径;初选联轴器和滚动轴承。 (3)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4天) 绘制减速器装配草图;进行袖的结构设计和轴系部件设计;校核轴和键联接的强度以及滚动轴承的寿命,设计箱体和附件的结构。 (4) 完成减速器装配工作图(2天) 加深减速器装配图;标注主要尺寸、配合、零件序号;编写标题栏、零件明细表、减速器特性表及技术要求等。 (5) 绘制零件工作图(2天) 绘出零件的必要视图;标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拨度;编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等。 (6)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天) 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和—些技术说明。 (7) 准备答辩及答辩(1天) 7、减速器装配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减速器装配图,除了必要的视图以外,还有以下内容需要完成。 (1) 标题栏及明细表 在装配图的右下角应附有标题栏,用以说明机器的名称、质量、图号及图样比例等。 装配图上应列出比例,零件的序号。名称和规格相同的零件同用一个序号,且只标注一次。零件(或组件)的序号应标注在视图外面,并填写在引出线一端的横线上,引出线的另一端指在所表示的零件的内部并在末端画—小黑点,引出线彼此不应相交,也不要与剖面线平行,—组联接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允许用公共引出线,然后标出各零(组)件的序号,序号应按水平及垂直方向排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13章

13-1解(1 ) ( 2 ) = =2879.13mm ( 3 )不考虑带的弹性滑动时, ( 4 )滑动率时, 13-2解(1 )

( 2 )= ( 3 )= = 13-3解由图可知 =

图13.6 题13-3 解图 13-4解(1 ) = ( 2 )由教材表13-2 得=1400mm ( 3 ) 13-5解 由教材表13-6 得 由教材表13-4 得:△=0.17kW, 由教材表13-3 得:=1.92 kW, 由教材表13-2 得: ,由教材表13-5 得:

取z=3 13-6解由教材表13-6 得 由图13-15 得选用 A 型带 由教材表13-3 得 选 初选 取 = =1979.03mm

由教材表13-2 得=2000mm 由教材表13-3 得:=1.92 kW,由教材表13-4 得:△=0.17kW 由教材表13-2 得: ,由教材表13-5 得: 取z=4 13-7解选用A 型带时,由教材表13-7 得, 依据例13-2 可知:,=2240mm , a =757mm ,i =2.3 , 。 由教材表13-3 得=2.28 kW,由教材表13-4 得:△=0.17kW,由教材表13-2 得:

取z =5 由此可见,选用截面小的 A 型带较截面大的 B 型带,单根带的承载能力减小,所需带的根数增多。13-8 解略。 13-9解由教材表13-9 得p =15.875mm ,滚子外径 15.875(0.54+cot =113.90mm 15.875(0.54+cot =276.08mm =493.43mm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先修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 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 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 合理、全面。 三、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择电动机;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减速器装配图1张(手绘A1图纸); 2.减速器零件图3张(A3图纸,电子图纸);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装置运动简图 1 —电动机 2 — V带传动 3 —减速器 4 —联轴器 5 —滚筒 6 —输送带 2、工作条件 设计某一带式运输机用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运输机二班制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10年,运输带速度允差±5%3、设计原始数据 表1 组号对应的题号 注:将所选题目的题号着彩色 设计原始数据及对应的题号参见附表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土木工程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滨海县中学教学楼设计 学生姓名:曹静学号: 2013092103 起迄日期: 2015/5/9-2015/5/14 设计地点:滨海县中市北路88号 指导教师:安丽媛 发任务书日期: 2015/5/8

目录 1.题目 (3) 2.课程设计目的 (3) 3.设计概况 (3) 4.设计要点 (3) 6.附表1 房间数量及面积标准要求 (4) 7.各个教室详细做法 (4) 8.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 (7) 9.参考文献 (9)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编写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概况 1.该楼为滨海中学教学楼,应满足15-20个班的教学要求,按每班学生50个人设计。 2. 房间构成主要包括:标准班教室、实验仪器及准备教室、科技活动室、语音教室、阶梯(兼电教室)教室、办公教室、教师阅览室及教师办公室等,具体要求见附表1。 3.结构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不超过4层。防火等级为二级,按滨海地区8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完成该楼的初步设计(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 总面积允许在5%范围内调整 1:规定绘制的建筑部分图纸为: 1)各层平面图比例1:100 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屋面排水图,各层平面图应该标注三道尺寸线,标明定位轴线,房间名称、剖面线及详图引符号等。 2)各主要立面图比例1:100 绘出南向、北向或东向等2个立面图,标明立面处理,门窗形式、墙面装饰及雨水管位置等。 3)剖面图比例1:100 剖切有代表性部位(应包括楼梯)绘制1~2个剖面图,表明屋面、楼面、楼梯等各主要构造,标注标高及尺寸。 4)构造详图比例1:20~1:50 选择3~4处主要接节点(如檐口、高低墙处泛水、散水、外墙保温做法等)绘制详图,详图应与剖面图对应。 5)门窗明细表 包括门窗编号、洞口尺寸、门窗数量等。 3.设计要点 1.结构布置:合理进行结构布置,结合建筑平面设计,确定柱网尺寸(如6.6m×8.4m,7.5m×7.2m,.6.3m×8.1m等),以及伸缩缝、沉降缝或抗震缝的位置。 2.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清晰,使得联系方便并有利于疏散。3.交通联系部分(走道、楼梯、门厅)的设计应满足防火规范要求,交通路线应简洁、通畅,还要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 4. 教室层高为3.9m~4.2m,教室开间可采用7.2~8.4m,进深根据面积要求采用6.0~7.5 m.

C课程设计任务书-03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电子英汉词典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黄晓宇 2014年12 月20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课题电子英汉词典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黄晓宇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12 月20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5年1 月8 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设计课题三:电子英汉词典 一、问题描述: 该设计实现简单电子英汉词典的功能,具体管理操作包括单词的添加、显示、查找、删除、修改和保存等。 二、功能描述: 1、本设计采用结构体数组,每个数据的结构应当包括:单词的英文拼写,单词 的中文释义。 2、系统功能: a.词条录入:即添加单词记录。 b.信息显示:将所有的单词按字母顺序显示。 c.词条修改:对已经输入的单词信息进行修改。 d.词条删除:删除某个单词记录。 e.单词查询: 输入单词英文拼写,输出该单词的中文释义。 f.信息保存:将单词信息保存到文件。 g.退出系统 3、系统使用说明:执行一个具体的功能之后,程序将重新显示功能菜单。系统 的功能并不限于上述,可以对其进行扩充完善,如在对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时,可以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在执行前若输入正确密码,才可进行操作。 三、测试数据: 要求被选用的词条有30个左右,简单单词为主。 2.设计要求: 1)设计正确,方案合理。 2)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3)程序精炼,结构清晰。 4)上机演示。 3.设计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如下: 1)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小组设计分工具体情况 (6) 三、第一章总体设计构想 (7) 四、第二章方案设计 (8) 五、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10)

1、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10) 2、轴与轴承部件的设计 (11) 3、零件载荷计算 (11) 4、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12) 六、第四章设计结论与探讨 (13) 七、附录 (14)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成<机械设计基 础课程>课堂理论学习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经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 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 (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机械CAD 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4.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将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知识相结合,经 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设计中有工程自觉意识的工业设计师。 (二)实践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堂理论学习的一个后续教学环节,其目 的是: 1.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 练,使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 展。 2. 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 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 考 虑技术决策、机械CAD 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 以提高这些技能 的水平。 二、 设计题目及条件 1、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系统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带式运 输机系统简图如下图。 滚筒 F1 联轴器 三角皮带传动 3、工作条件 : 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 10 年,小批量生产。允许输送带 速度误差为±5%。滚筒的机械效率为 0.95 (包括滚筒轴承效率)。 ?h 电动机 ( 11 ~ m3 减速器

三、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一 ) 设计内容 1、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3、传动件(如齿轮或蜗杆传动、带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 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的设计 6、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7、润滑及密封设计 8、箱体、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9、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与绘制 10、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二) 设计步骤以前述常规设计为例,课程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设计准备 ( 1)阅读和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分析设计题目,了解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 ( 2)通过参观(模型、实物、生产现场) ,看电视录像,参阅设计资料以及必要的调研等途径了解设计对象。 ( 3)参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有关内容,明确并拟订设计过程和进度计划。 2.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 1)分析和拟定传动装置的运动简图。 ( 2)选择电动机。 ( 3)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 4)计算各轴转速、功率及转矩。 3. 传动零件的主体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带传动、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4. 装配草图的设计 ( 1)装配草图的设计准备工作,主要是分析和选定传动装置的结构方案。 ( 2)初绘装配草图和轴、轴承的计算;作轴、轴上零件和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校核 轴的强度、滚动轴承的寿命和键、联轴器的强度。 ( 3)完成装配草图,并进行检查与修正。 5. 装配工作图的绘制与完成 (1)绘制装配图。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第6章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6.1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3、《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4、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安装图 1、为提高本工程的标准化程度,设计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采用部颁标准图和现行通行图。本设计采用的主要安装图见第8章8.2节接触网安装图号。 2、本区段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接触网腕臂柱是H38/8.7+2.6、H78/8.7+3.0、H60/9.2+3.0三种(特殊处所是否采用其他类型腕臂柱另定),根据标准安装图,支柱的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如表6-1所示: 表6-1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位置 当接触导线的悬挂高度是6.0m,结构高度是1.3m时,拉杆底座、腕臂底座采用孔内安装;当接触导线下锚高度是6.50m时,承锚角钢和线锚角钢采用N型;否则采用孔外安装的配件。 三、接触线高度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均按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设计,具体如表6-2规定。 表6-2 接触线安装高度表 度不得小于5700mm。(2)个别段管线上导线高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 四、悬挂类型 悬挂类型见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凡采用铜承力索的锚段,应每隔200~250m设横向电连接一处,该电连接线截面为≮50mm2的软铜绞线(如TRJ-50),且吊弦及吊线等采用∮3.5mm不锈钢丝制做。 承力索、接触导线额定线力规定如下: 1.LXGJ-80:14700N;2.TJ-95:14700N;3.TCG-110:9800N;4.TCG-85:8330N。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第四章、第十三章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第四章答案 四、简答题 2.从动杆的运动速度规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1) 等速运动规律,其特点是在运动开始及运动结束时,从动件的瞬时加速度理论上趋向于无穷大,从动件的惯性力对机构造成刚性冲击。(2)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特点是在推程开始、中点以及结束时刻,加速度发生有限的突变,因此对机构产生柔性冲击。 (3) 余弦运动规律,其特点是在行程开始和结束处加速度有有限突变,存在柔性冲击。(4)正弦运动规律,其特点是加速度曲线连续无突变,避免了从动件运动过程中的冲击。 6.什么叫基圆?基圆与压力角有什么关系? 答:以凸轮旋转中心O 为圆心,最小向径b r 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设计时应保证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压力角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基圆半径。 7.凸轮机构什么情况下出现自锁?什么情况下出现尖顶现象,什么情况下出现失真现象? 答:凸轮机构压力角α越大,有益分力'F 越小,有害分力''F 越大。当α增大到某一数值时,''F 在导路中引起的摩擦力f F 大于或等于'F ,此时无论凸轮作用于从动件上的作用力F 有多大,都无法推动从动件运动,凸轮机构即发生了自锁。若凸轮轮廓为外凸式时,则T l s r -=ρρ,当理论轮廓上最小曲率半径T r =min ρ时,则此处0=s ρ,表现为凸轮实际轮廓在此处为尖点。若理论轮廓上最小曲率半径T r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DOC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一项重要内容,该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能力,学习和掌握C++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调试技巧,为今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是以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结合上机操作,完成指定的任务,作出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题目、结构及要求 第一部分基础练习(必须全部完成) (一)数组 1.一数组中已存放了10个有序的整数,现由键盘输入一个整数,将此数插入到该数组中,使数组仍然是有序的。 算法提示: 假设数组是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的: 1) 先要确定插入的新数x在数组中的位置,即确定m在数组中的下标 2) 用x去跟数组中的元素逐个比较,数组中的某个元素满足a[k]>m,则k 为m的下标 3) 将数组从a[k]开始的所有元素向后面移动一个位置 4)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移动,即执行循环: for(m=9;m>k;m--) a[m+1]=a[m] 5) 将m插入数组中a[k]=m 2.输入20个整数存入数组中,输出其中的偶数及偶数之和。 (二)函数 3.用函数实现求result =1+(1+2)+(1+2+3)+……+(1+2+3+……+n)的值,n的值由键盘输入。 算法提示:

1)根据题目要求,需要调用函数lj来求1+2+3+……+n的和 2)把对函数lj的调用放在循环结构中,循环变量i做为实参 3)形参变量x得到i的值,再被调函数中求出每次的累加和 4)循环变量i的取值为(i=1;i<=n;i++) 5)将调用函数求得的值累加到l中,即result=result+lj(i) 4. 输出50—100间的所有素数,其中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用函数完成。 算法提示: 1)输出50至100间的素数,所以函数的调用应放在循环中 2)被调函数ss中,要判断m是否为素数 3)若是素数,则返回值t1=1,否则t1=0 4)主函数中若返回值为1,证明是素数,则输出数组与函数 (三)指针 5. 由键盘输入10个数,找出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并求出平均值。(要求用指针实现) 6. 从键盘输入两个字符串,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字符串。 算法提示: 1)合并字符串就是将一个字符串接到另一个字符串的末尾 2)定义指针变量p,指向数组a,即p=a 3)让指针p移动至数组a的末尾,可利用一个循环结构来实现,循环体语句为空,即for(p=a;*p!='\0'; p++) 4)定义指针变量q,指向数组b的首部,即q=b 5)将q指向的元素放到p指向的数组,即*p=*q 6)连接好字符串后,在末尾加上’\0’,即*p='\0' (四)数组、函数与指针 7. 编写函数f(char *s1,char *s2),将字符串s2连接到字符串s1的后面。 算法提示: 将s2中的字符依次存到从s1的’\0’开始的位置。要求s1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放下s2中的所有字符。 (五)类与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