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201804X XY YP Y MRS X P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 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 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 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表4—1解答:(1)在表4—1中填空得到表4—23.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
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
③ 指导意义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
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MRSXY YPXXPY201804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M 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20=60 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X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 -。
3(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 X P21XP1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1。
因此,MRS12=P2P1=P22。
3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Y P X20 1MRS XYX P Y80 4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M 60 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2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2(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X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
3(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X2P1,即无差异曲线斜率X1P2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1。
因此,MRS=P1=2。
P2 12P2 3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201804X XY YP Y MRS X P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Y P X201MRS XYX P Y804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 0.25 。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M 6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2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 X1+P2X2= M, 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 3X2= 60。
2(4)(4) 将 (3) 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X1+ 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
3(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 MRS12X 2P1,即无差异曲线斜率X1P2的绝对值即 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1。
因此, MRS =P1=2。
P212P23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
第三章效用论◎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本章小结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4)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5)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6)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7)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8)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9)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应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
效用的度量单位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香、臭、美、丑等概念,其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概述基数效用论者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分别用TU 和MU 表示。
假定某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TU(Q)相应的边际效用为:或者由上式可知,每一商品数量上的边际效用值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
精心整理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22X 1+3(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
因此,MRS 12==。
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
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
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如图3—3所示。
图3—3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在图中,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
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1X 和*2X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均衡点E。
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
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1、x21的F点,或者为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2和x22的G点时,则消费者获得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1<U2。
4.假设某商品市场上只有A 、B 两个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函数各自为Q =20-4P 和Q =30-5P 。
(1)列出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图3-5 点右边,是AB 5.某消费者是一个风险回避者,他面临是否参与一场赌博的选择:如果他参与这场赌博,他将以5%的概率获得10000元,以95%的概率获得10元;如果他不参与这场赌博,他将拥有509.5元。
那么,他会参与这场赌博吗?为什么?解答:该风险回避的消费者不会参与这场赌博。
因为如果该消费者不参与这场赌博,那么,在无风险条件下,他可拥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509.5元,其数额刚好等于风险条件下的财富量的期望值10000×5%+10×95%=509.5元。
由于他是一个风险回避者,所以在他看来,作为无风险条件下的一笔确定收入509.5元的效用水平,一定大于风险条件下这场赌博所带来的期望效用。
二、计算题1.已知某消费者关于X 、Y 两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 、y 分别为对商品X 、Y 的消费量。
(1)求该效用函数关于X 、Y 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表达式。
(2)在总效用水平为6的无差异曲线上,若x =3,求相应的边际替代率。
(3)在总效用水平为6的无差异曲线上,若x =4,求相应的边际替代率。
(4)该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吗?解答:(1)X MU =U '(X)=112212X Y -,Y MU =U '(Y)=112212X Y -11-22解方程得,X 1=9,X 2=12,U=3X 1X=38883.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852831X X U =,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P 2,消费者的收入为M 。
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21211P P MU MU =,其中,由已知的效用函数852831X X U =可得:8528511183X X dX dTU MU -==,8328312285-==X X dX dTU MU于是,整理得:,532112P P X X =即有211235P XP X =(1) 把(1)式代入约束条件M X P X P =+2211,有,M P X P P X P =+21121135 解得:1183P M X =,代入(1)式得2285P MX =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1183P M X =,2285P MX =4.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0.53U q M =+,其中,q 为某商品的消费量,M 为收入。
求:(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λ=解:(1)由消费者的效用函数βαy x U =,解得:11--=∂∂==∂∂=βαβαβαy x yUMUy y x xUMU x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方程为M y P x P y X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y P x P PP MUy MU y xyX x ,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得消费者关于商品x 和商品y 的需求函数分别为:a x=XMP ,y y=M P β(2)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变动一个比例,相当于消费者的预算线变为M y P x P y x λλλ=+,其中λ为一非零常数。
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y P x P PP MUy MU y xyX x λλλ,由于0≠λ,故该方程组化为⎪⎩⎪⎨⎧=+=My P x P PP MUy MU y xyXx ,显然,当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以及品x (1)(2)s.t.P d d X X P (2)面包对肉肠的需求交叉弹性为:e xy =d XX Y⋅=21122X X X P MP M P ----⋅⋅=((3)maxU(X ,Y)=min(X ,Y) s.t.P x X+P Y Y=M如果P x =2P Y ,X=Y,解上述方程有:X=Y=122==33X X Y X M M M P P P P -+ 可得肉肠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 dx =2121233X X X P MP M P ----⋅⋅=()面包对肉肠的需求交叉弹性为:e yx =XX P Y P Y∂⋅=∂2121233X X X P MP M P ----⋅⋅=(7.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X 1X 2,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4,P 2=2,消费者的收入是M =80。
现在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 1=2。
求:(1)由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所导致的总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2)由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所导致的替代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3)由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所导致的收入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为b 。
FG 1011变化引起的商品消费量变化的替代效应。
(3)至此可得,从c 点到b 点的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ΔX 1=20-106,这就是P 1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收入效应。
8.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 和Y ,假定无差异曲线在各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均为yx,x 、y 为两商品的数量。
(1)说明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均不取决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
(2)证明每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等于1。
(3)证明每一种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均等于1。
(4)每一种商品的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如何?解答:(1)根据题意可得,该消费者在效用最大化均衡点满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斜率,预算线斜率绝对值等于x y p p ,所以可得:y x =xy p p 。
整理得:y=x y p p x 。
把y=x y p p x 代入预算约束等式xP x +yP y =M ,解得x=2XMP 把x=2XMP 代入预算约束等式xP x +yP y =M ,得y=y 2M P由此可见,X 商品的需求教量与Y 商品的价档P y 无关,Y 商品的需求数量与x 商品的价格P x 无关(2)X 商品和Y 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e dx =-2d 1X X P P X MM -⋅=--=() 从原点出发且斜率为正的直线。
三、论述题1.根据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如果1212MU MU P P ≠,消费者应该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什么? PP(2)如果iiMU P λ≠,其中常数λ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应该如何对该种商品i 的消费数量进行调整?为什么?答:(1)若1212MU MU P P ≠,消费者没实现均衡,须重新调整其购买组合,原则是增加单位货币获得边际效用较大的商品购买和消费,同减少单位货币获得边际效用较小的商品购买,例如1212MU MU P P f ,则理性消费者应增加商品1的购买,同时减少商品2的购买量,原因是一方面,增加一元钱商品1的购买使总效用增加量大于减少一元钱商品2的购买使总效用的减少量,保证消费者在总支出不变的条件下总效用是增加的。
另一方面,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1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增加而递减,商品2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减少而递增,这样11MU P 和22MU P 最终会相等,即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总效用12MU MU i 2.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答:基数效用论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得来的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的结论来推导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为购买一单位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相应地,消费者消费商品数量越多,消费的商品边际效用越低,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之降低。
即Q ↑,MU ↓,P ↓,或者Q ↓,MU ↑,P ↑,因此,商品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ii =MUPλ。
它表示消费者最优购买选择应使最后一元货币购买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应和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该等式表明,随着同一种商品购买量的增加,由于其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商品需求价格P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下降,MU递减对应Q增加。
3.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答:要点如下:4.影响。
无论是分析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甚至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需要运用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即补偿预算线。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 点,相应的正常物品的需求为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