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硅巷发展历程与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44.54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约硅巷发展历程与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一、硅巷发展历程

1、1990~2000年:从0到1,在经济危机中萌芽并迅速发展至第一次巅峰

硅巷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金融业发达的纽约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年轻人纷纷失业,70年代房地产行业发展兴建的大量办公楼开始闲置,其中就包括在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3街交汇的熨斗大厦(Flatiron Building),这个大厦及其周边地区(熨斗区)后来成为了硅巷的起源地。

图1 硅巷起源地-熨斗大厦

失业的年轻人由于找不到工作,开始自己创业,最初是与广告有关的新媒体产业。为什么是广告业?因为曼哈顿是全球广告业的中心,大部分的全球战略和广告创意都在此完成,全美前10的广告巨头有7个在曼哈顿。熨斗大厦的开发商为了吸引这些新媒体创业团队,开始对办公楼进行光纤改造,并提供低廉租金,随着初创企业的增加,硅巷开始从熨斗区沿着第五大道和百老汇大道往南延伸至SOHO,往北延伸至中城南部,如下图所示。

图2 1990-2000硅巷范围示意图

1990-2000年,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硅巷的新媒体产业融入大量高科技,纽约开始形成科技、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新经济模式。硅巷新创企业涉及广告、新媒体、金融科技、时尚、电子商务等

领域,范围进一步蔓延至整个下城,同时,市政府通过PPP模式发开进行推波助澜,将硅巷延伸至125th street( Harlem) , 布鲁克林水岸(Brooklyn waterfront)和皇后区的长岛市(long island city)。

1999年,纽约已经有3831个高新科技企业,提供近14万就业岗位,2000年,政府预测硅巷未来会有20万就业岗位,需260万平米办公面积,于是对曼哈顿西岸和皇后区长岛市进行密集开发,硅巷发展达到第一次高峰。

2、2001~2006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硅巷迎来第一次挑战,发展受阻、规模收缩到重新崛起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量科技公司破产,硅巷范围也开始收缩,企业从下城纷纷回到了下城与中城之间的廊道区域,下城的高楼大厦又回归金融企业。与此同时,2001年开始纽约下城房价迅速上涨,开发商纷纷将商务办公楼改造成价格昂贵的高档公寓,十年间(1998-2008),近130万平米办公面积改为了公寓,其中就包括华尔街23号摩根大通的总部大厦。高昂的房价使得硅巷艺术家们被迫离开下城,到2002年,已经有15%的艺术家离开下城,20%准备离开,往布鲁克林、皇后区发展。

但硅巷的初创企业开始慢慢复苏,到2004年,硅巷已经基本从2001年的互联网危机中恢复,企业总数达到3893个,回到1999年高峰时水平。

2004年硅巷企业分类及其规模

3、2007~2017年:直面金融危机挑战,硅巷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力日趋强大,作为新经济引擎带动纽约强劲复苏

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华尔街再一次受到重创,纽约政府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过于单一的财政收入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寻求多元化发展方式,并将高科技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纽约科技就业岗位从2008年到2012年增长28.7%,达到4.1万个,高科技产业成为纽约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

纽约政府意识到硅巷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除了积极引进人才,纽约也计划自己培养高科技人才。2011年,纽约从数十家大学中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及其以色列科技大学Technion-Israel Institue of Technology(据称是以色列的斯坦福)共同创建和运营专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建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预计总投

入20亿美元,其中包括1.5亿美元的风投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和机构的捐款和投资。

硅巷对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谷歌、Facebook、eBay、Twitter、微软等在2011年前后纷纷在纽约开设大规模的研发中心。以谷歌为例,2011年谷歌在硅巷的切尔西地区(中城与下城之间)建立了近700名员工的分部,规模仅次于硅谷总部。而谷歌选择切尔西地区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这里已经汇聚了700多家跨界广告公司、1400多家设计公司、600多家IT企业,其中就包括谷歌31亿美元收购的DoubleClick;其次,切尔西地区有300余个画廊,附近的Meatpacking区有纽约市最好的餐厅与酒吧,为谷歌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时至今日,硅巷已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若干科创圈,纽约超越波士顿成为美国第二大科技重镇。

硅巷科创企业分布

硅巷科创圈分布

4、硅巷发展经验小结

硅巷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从经济危机中寻找生机,从金融危机中发展壮大,历经发展-衰退-发展的经济周期,至今已经成为纽约第二大产业,并超越波士顿成为全美第二大科技重镇。与硅谷不同,硅巷科创企业并非单纯的互联网企业,而是更多的将互联网

技术与纽约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更具生命力的新经济模式。

二、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特点

较高的商务成本,却聚集了众多科技应用型初创企业。较高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是大都市的固有特点,常令创业者欲步又止。但高利润率、高生产率,抵消了这些成本。一方面,租不起办公楼的创业家可以利用创新的合作空间工作。硅巷新创公司密度高,也让创业者更容易在餐厅等地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技术人才等。另一方面,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众多的知名创投公司或天使投资人,可为创业者提供多机会的资金支持。同样地,广阔的市场和高质量的人才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具有影响力和行业控制力的高科技巨头企业投资硅巷,如苹果、微软、IBM、谷歌、雅虎、辉瑞、强生、惠氏等都在纽约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机构。

与硅谷错位发展,打造硅巷新模式。21 世纪初期硅谷高科技泡沫破灭之际,得益于纽约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于,硅巷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东岸模式”。与硅谷“西岸模式” 不同,硅巷“东岸模式”的业务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应用技术、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及移动应用软件上,创业者们注重把技术与时尚、传媒、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挖掘出互联网新增长点,而传统的硅谷“西岸模式”更关注芯片的容量和运转速度等纯技术的创新。目前,硅巷已呈现出适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初创企业成长的业态系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落户硅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