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逆温现象易错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9.45 KB
- 文档页数:7
高三选择题练习(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冬半年林木朝阳面受日夜温差巨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一样,缩短不一样,致使树皮破碎的现象,称为冻裂。
只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门路。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以下图),达成以下问题。
1、图示地区中,树木冻裂灾祸最轻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某晴日上午9~ 10 点绕山巡逻树木冻裂状况,光照最充分的一段路是()A.① -- ②段B.② -- ③段 C .③ -- ④段D.④ -- ①段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
以下图是我国东部农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汲取和室内空气循环表示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天太阳房集热成效最正确。
达成第3小题。
四幅图中,能正确反应冬天白日室内热力循环的是()。
A. 图 aB.图bC.图cD.图d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合茶树的生长,但春天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电扇”(如图4)。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电扇会自动翻开,进而减少霜冻对茶树的损害。
图 5 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表示图”,据此回答4~5 题。
4.“防霜冻电扇”最适合的安装高度为()。
A 、 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5.对于电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选项是()。
①电扇能够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电扇吹出的热风能够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电扇的转动能够加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电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挡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批细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常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达成以下6~7 小题。
6 以下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色符合的是()。
7.图中甲地山谷浓雾洋溢多日不散,主假如因为()。
A: 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分D:风力较弱以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表示图,据此回答8~10 题。
专题0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易错点1 不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1所示;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2.图2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了解熏烟对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导致无从下手;二是不熟悉大气升温过程,导致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1.C 2.B【详解详析】1.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
2.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
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
故选B。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1.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如下)。
受热过程 地理意义 具体说明环节1 “太阳暖大地” 太阳是地面 的直接热源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环节2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环节3 “大气还大地”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2(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
大气受热—逆温专题练习题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1—3题: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16℃ B.-6℃ C.4℃D.-4℃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 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4.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A 16.3℃16.6℃16.8℃17.0℃17.1℃B 21.0℃21.0℃20.9℃20.9℃21.0℃C 20.9℃20.8℃20.6℃20.2℃20.0℃D 15.2℃14.8℃14.7℃14.9℃15.2℃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类型,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5~6题。
5.下面四种烟流扩散类型,与大气状况图对应正确的是() 6.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7-8题。
7.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8.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 C.③D.④对流层在一天中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第5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真题演练考向一大气受热状况和逆温现象1.(xx·高考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选C。
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故C项正确。
2.(xx·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选B。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
3.(xx·高考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B.②C.③ D.④解析:选A。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逆温现象易错试题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1. A 2. C【解析】1.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 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
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4题。
3. 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4.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答案】3. B 4. C【解析】3.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逆温现象易错试题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 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 1〜2题。
--- 逆H 层上界 —— 姿逆樹=界傳匕升咪作11升*此) 1.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 快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1. A 2.C【解析】1.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白方向为护尊比高度设W 地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 错。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
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回/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4题。
0 .... I久泪垂血递祓华3.当天该地儿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 9时一17时B. 18时一次日8时C. 17时一次日9时D. 19时一次日6时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 100 米B. 200 米C. 400 米D. 500 米【答案】3. B 4.C【解析】3.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
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处(1000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4℃B.0℃C.-4℃D.-6℃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B.②C.③D.④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
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A.多云的夜晚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C.晴朗的白天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沙漠气候B.高山高寒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0.该地为利马(12.5°S,77°W),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A.6时前后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A.3000m以上B.4000m以上C.6000m以上D.5000m以上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微专题4 逆温【情景探究】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
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
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
下图示意城市混合层的形成过程。
(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
(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典题精练】(2021·日照模拟)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2.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① C.① D.①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完成下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2021·湖北荆门9月联考)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
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持续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型。
下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点高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甲、乙、丙、丁四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4~6题。
4.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A.独特的地理位置B.茂密的森林植被C.较低的海拔D.充沛的水汽来源6.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的强弱B.云雾的保温作用C.风力大小的差异D.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分布图。
逆温专题及练习一. 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6℃/10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二. 成因类型1.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右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微点练2 逆温现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
1.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下图示意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原因可能是()A.大气保温作用弱 B.下层东北风较上层温度低C.雨雪天气复杂多变 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3.图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大气层是()A.甲 B.乙C.丙 D.丁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主要成因是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近地面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该现象出现时,下列各图当中,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情况相符的是()A. B.C. D.5.该现象的存在,会使绿洲地区()A.热量交换变缓 B.空气对流增强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 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 D.11时—16时2007.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下图示意3-4月份我国云南省某地森林内气温(单位:°C)的时空分布平均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周期内,该地林冠层以下大气最稳定的时段是()A.6:00-8:00 B.10:00-12:00C.14:00-16:00 D.22:00-0:009.林地近地面气温日变化小的最根本原因是()A.林内水汽多B.森林枝叶多C.土壤温度高D.林内光照少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三一文库()/高三〔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1]〕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
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处(1000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4℃ B.0℃ C.-4℃ D.-6℃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 B.②C.③ D.④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
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A.多云的夜晚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C.晴朗的白天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沙漠气候B.高山高寒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 “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0.该地为利马(12.5°S,77°W),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A.6时前后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A.3000m以上B.4000m以上C.6000m以上D.5000m以上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 逆温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逆温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 逆温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考点4 逆温1.逆温现象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
6 ℃。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百米),完成下列问题.(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
8时-16时30分 B. 17时-23时C. 16时30分-次日7时D. 23时-次日5时(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 500米 B。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汇编第四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下面两题。
1.(xx浙江文综,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答案 A2.(xx浙江文综,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 C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xx四川文综,3,4分)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 D4.(xx四川文综,4,4分)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 D5.(xx广东文综,2,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 D考点二热力环流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xx四川文综,7,4分)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答案D。
2.(xx四川文综,8,4分)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答案A28270 6E6E 湮29609 73A9 玩20764 511C 儜35860 8C14 谔40772 9F44 齄25591 63F7 揷 !30418 76D2 盒32288 7E20 縠` 29694 73FE 現。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逆温现象易错试题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 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 1〜2题。
--- 逆H 层上界 —— 姿逆樹=界傳匕升咪作11升*此) 1.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 快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1. A 2.C【解析】1.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白方向为护尊比高度设W 地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 错。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
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回/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4题。
0 .... I久泪垂血递祓华3.当天该地儿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 9时一17时B. 18时一次日8时C. 17时一次日9时D. 19时一次日6时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 100 米B. 200 米C. 400 米D. 500 米【答案】3. B 4.C【解析】3.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山此可知,在18时一次日8时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
故选B。
4.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为400米,注意纵坐标表示高度。
故选C。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壌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
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完成5〜7题。
0 2 4 • S 血_」2 K » 1S 20 22 •方片 5. 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A.绿洲中心B.荒漠中心C.绿洲边缘的荒漠D.荒漠边缘的绿洲6.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7. 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A.导致沙漠扩大C.加剧风力侵蚀 【答案】5.C6. B 【解析】5. 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
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夏 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 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
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 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 乏。
故选C 。
6. 绿洲风弱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岀现概率会降低,因此不选A :夜间荒漠气温下降快,与 绿洲之间气压差减小,绿洲风较白天弱,因此C 选项表述错误,不选C ;绿洲边缘的荒漠中的水汽 来自于绿洲风携带的水汽,地表温度低会导致绿洲风减弱,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因此不选 D :相比于绿洲,荒漠比热容小,夜间地温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地表和土壤中水汽更易冷却凝结, 水汽向上输送的蒸发过程减弱,从而增大逆湿出现概率,故选B 。
7. 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 以使该地区的上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上If 洲尽出収IH 事 C.绿洲风最强,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7. B B.改善土壤条件 D.导致降水增多8:RMg:20g 岀»«"・壤条件,故选B,而AC错误。
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观D错误。
故选B。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8〜9题。
温度(9)8.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A.①;7月B.②;7月C.①;1月D.②;1月9.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答案】8. B 9. B【解析】8.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
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
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冬季是7月份。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近地面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即上热下冷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当温度降至0回以下,极易对茶树造成冻害,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品质。
读"某年1月底某科研所对江苏一茶园进行的气温测试结果示意图〃,完成10-11题。
气温代)10.依据图示信息可知A.白天出现了逆温现象B.树冠层的温差可达180C.冻害现象发生于日落时D.傍晚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11.为提高茶树树冠层的温度,可釆取的措施是A.风扇扰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B.开辟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C.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答案】10. D 11. A【解析】10.山图可知,逆温现象出现在夜晚;我国种植的茶树大多植株低矮,树冠层低,从图中信息可知,树冠层的温差最高在150左右;冻害现象发生时地表气温降至皿以下,依据图示信息应发生于18 时后,此时早已日落;傍晚离地面处比3 m处降温快。
故选D。
11.逆温层高度较低,可采用风扇扰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减少霜冻现象;开辟水塘,会减小上下层温差;地膜覆盖,会提高膜内温度,无法促进空气的对流运动;建防护林,通过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小气候,从而降低霜冻程度,而不是阻挡外来气流涌入。
故选A。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惜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0,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0 /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4.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解析】12. 据图示,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升臥③处随海拔升高降温小于0.6匡/100米,所以这 三处有逆温现象,故本题选B 。
13. 该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卧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置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 图中只有杭州位于3CTN 左右,离秦岭一淮河一线较近,故此地应为杭州。
故本题选A 。
14. 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十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CTN 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本题选B 。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至 地面的距离下限称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
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12. 图中①一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 13. 该地可能为C.②③④ D ・①③④ A •杭州 B.天津 C.广州D.海口A.大气保温作用弱C.受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12・B 13. AB •沿海海陆温差大 D.夜长地面散热快14. B 7 J 地面的高度(米)T/r均有逆温层存在。
据统讣,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3)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①冬夏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
②逐月逆温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1月、7月、10 月、门月20h逆温强度大于08h的逆温强度,在其他月份相反。
③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2)①秋冬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
②冬季夜长而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辐射降温时间更反,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
③银川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热而无酷署、冬长而无奇冷,因此逆温层在秋冬季发生的频率较高且厚度大、强度高。
④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银川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全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减少,导致地面保温能力不足,逆温层发生频率高且厚度大、强度高。
(3)影响:不利:①大气污染现象加重②危害人体健康③产生霜冻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有利:抑制沙尘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