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一新闻学的定义

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学的具体内容

1、新闻理论:新闻的基本规律

2、新闻史:新闻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3、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摄影、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国家的政策法规、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方针,受众的市场调研。

三新闻学与新闻工作

新闻学给我们提供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的技能技巧。它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

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一,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1、80年代末通货膨胀

2、2003年关于非典的报道

3、南京名模向爱立信叫板

二、运用语言的能力98年世界杯,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半决赛,战至下半场第22分钟,法国队核心后卫布兰科因击打克罗地亚队前卫比利奇的脸部而被罚红牌下场,法国队不得不以10人应战克队11人

98年世界杯,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半决赛,战至下半场第22分钟,克队前卫比利奇突然捂着脸倒在地上。裁判认为法国队后卫布兰科击打比利奇脸部而出示红牌,把布兰科罚出场外,法国队不得不以10人应战克队11人。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弊端:理性至上变成了利润至上。

二、社会责任论

1、新闻要真实、全面、理智,并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2要成为自由发表意见的论坛3要反映社会各集团的典型画面4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5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三、发展新闻学理论

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1、守望:传播重大信息

2、整合:缓和社会矛盾

3、教育:让大众遵纪守法,推广新技术等

四、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2003年《纽约时报》总编辞职事件。

2、迅速: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一年竞争的结果,时间总和相差不差一分钟。

两种新闻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分析判断

一、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二、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三、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的结论

新闻本源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记者要具有新闻敏感

1、美国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

2、今年军训不穿军训服

新闻来源

1、记者采访他人

2、记者亲眼目睹

3、查阅有关资料

新闻要素:5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有助于记者在采访中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做到不失实。

有助于记者在导语的写作中迅速抓住重点。

新闻的类别

以新闻内容分以新闻发生地分以新闻的时间性分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

第二章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1,口头新闻:马拉松的故事。斐里庇得斯40公里又200米2.信号媒介:烽火台、敲锣等3.书信新闻:驿站、信鸽等4.

印刷媒介:报纸、杂志等5.网络多媒体新闻

新闻媒介的种类

报纸:手抄报-新闻书-周报日报广播电视网络

报纸的优缺点1、记录性好2、选择性强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缺点:新闻实效性差,阅读受文化水平限制,没有声音、图像易懂、亲切。

报纸的新闻文体

一、新闻

1、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2、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不足。

二、言论

1、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2、时评:以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揭示其内含的意义、性质,引发公众的关注。

3、政论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重大举措,或者就某一重要事件阐明本报立场、态度。

广播的特点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2、渗透性好。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感染力强。

缺点:一瞬即过,过耳不留。听众只能被迫跟随,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

广播新闻的文体

1、消息报道:新闻节目

2、现场直播新闻:与新闻事件同步的报道

3、人物访谈:与新闻人物的对话。

电视的特点1、强烈的现场感2、亲切感3、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缺点是采访、制作需要较高的硬件条件和技术,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电视的新闻文体

消息报道:新闻节目现场新闻直播:与重大事件同步播出

记录片:类似报纸上的通讯,对某一新闻事件、人物作全景报道。

新闻述评:不但客观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其原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网络的特点

传播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的交互式和方式的多样性

缺点是:权威性和可信度不高,重数量不重质量,到处充斥信息垃圾,不易留存档案。

网络的新闻文体

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合成在一起,变成真正意义的多媒体进行传播。它不但可以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还可以随时滚动播出最新消息。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是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二是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三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1、即时滚动式写作2、超文本写作3、互动式写作

第三章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宏观上讲,新闻作品分两大类:

1、新闻报道——记事。消息、通讯

2、新闻评论——记言。

3、有机结合,夹叙夹议。

第一节消息

消息体裁的特点

1,简洁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体裁的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写作——导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1、它是消息体裁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多段

3、与其他文章不同,它是结果、提要或高潮。

导语的任务1、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2、吸引读者。3、为全篇定音。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1、要选择最新鲜的材料

2、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

3、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美联社(1945年)8月14日电] 日本投降了!

被称之为一句话导语。

最初的导语是五要素俱全的“晒衣绳”式的导语,它集中了新闻事实中所有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防止电讯中断,但日本至今仍保持这种写法。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则注重突出少数最有特点的要素,以使导语简洁轻便、富有吸引力。

1、有些导语突出事情(what)本报22日讯本世纪最好的100部英文小说出炉,詹姆斯的《尤利西斯》位居榜首。

2、有些导语突出了人(who)据新华社桂林6月22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上午乘坐总统专机抵达桂林,进行他中国之行的第4站访问。

3、有些突出的是地方(where)本报讯一向以“火洲”著称的吐鲁番将通过“西水动调”工程解决用水难题。通过该工程,吐鲁番将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

4、有些导语还提出设问本报讯日本航空公司为了能让一名前往东京的奥地利人乘坐飞机,不得不腾出一架波音747飞机头等舱中的6个座位。——只强调了何事,省略了他的体重,398公斤,留到主体中去写。

四、力求优美生动

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导语的大致类型

1、概述型导语

用概括的、直接陈述具体事实的方式写作导语,使事实、信息传递简捷明了。

2、描述型导语

用情境感染读者,以形象的画面吸引读者

3、评述型导语

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橱窗式导语

用典型事例构成导语。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导语的写作技巧

1,设问这几天,北京满街筒子闹腾扑棱蛾子。人们纳闷:这些黄褐色小东西是什么?他们打哪儿来?

2,拟人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的原稿,今天将同戈尔巴乔夫夫妇一同返回苏联。戈尔巴乔夫夫妇从英国拍卖行购得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的原稿,今日将带回苏联

3,借用真是“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久旱的京城终于在“五一”节之际迎来了一场“贵如油”的透雨。

4,对比昨天,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雨,泪水似的撒落在银河革命公墓的烈士墓碑上,令近在咫尺的豪华墓园与黄土一堆的烈士坟形成强烈反差,扫墓者不禁为之心碎。

5,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

1吨重的月饼你见过吗?你吃过吗?临近中秋节,在天津一家超市里,每天有近5万人能一睹这个大月饼的风采。

6,排比一身戎装、一部轮椅、一面国旗、一个军礼。叶乔波以这庄严而悲壮的一幕,结束了今晚在首都体育馆为她隆重举行的“叶乔波冰坛生涯20年专题晚会”,同时也结束了她拼搏冰坛20年的赛场生涯。

7,警示例:爱吃肉食的人注意了!一份最近的报告指出,每天摄取动物肉的人,与完全不吃肉的人相较,引起结肠癌的危险率相差两倍以上

消息写作——主体和结尾

主体的任务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补足新闻要素2补充导语,令主体更充实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4、增加细节,令读者兴味不减

主体的结构方式

1、倒金字塔结构

2、纵向结构

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3、横行结构

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4、点面结构以具有代表意义的个别的、典型的事例反映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例子:报道非法兽医院。

消息结尾的特点

以事实结尾,不宜另加结尾,硬把篇幅拉长。因为消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目的,事实报告完毕,消息也就可以结束了。

消息写作——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与新闻导语几乎同样重要。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一半取决于一个导语是否精彩,一半取决于背景是否充分

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历史性、知识性、人物背景等

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选择背景材料即时新、重要、接近(心理、空间)、显著等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1、时新性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

事实越新颖特别、越重要、越显著、与大众生活越接近、越有趣味,其新闻价值就越大。

例一:《张文学副主席考察平果铝》

例二:《吴邦国副总理在平果铝视察时说――/在这里看到了国企改革发展的前途》

两篇文章都是报道领导考察平果铝的新闻事实。

从时新性看,例一属于省(区)领导对国有企业的一般性考察,而例二是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八五”期间投资体制改革后实行“拨改贷”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出现“生产经营出类拨萃却负债累累”现象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考察调研,显然例二的时新性要比例一强得多。从新闻事实的时新性看,例二的新闻价值大于例一。

从重要性看,同样是领导考察,例一的领导是广西壮族政府副主席,例二的领导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党和国家领导人,新闻价值孰重孰轻是不言而喻的。

从接近性看,例一是广西领导考察广西企业,关心这一新闻事实的主要是广西区的干部群众。例二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广西的国有企业,而且平果铝一期工程是“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工程的代表、国家投入资本金、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关心这一新闻事实的人遍及全国。例二的接近性比例一强,新闻价值比例一大。

从显著性看,例一是领导例行性考察,张文学副主席对平果铝的评价是不具实质性的概念性评价,如“你们用汗水、智慧和才华为广西建了一个具有世界行进水平的现代化企业,为国争了光,我代表广西区政府和4700万人民感谢你们!”。例二既有外国人的评价,如美国政府财政部长奥尼尔认为平果铝是中国铝工业最好的厂子,更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实质性的评价,如吴邦国副总理说的“国家的各种政策扶持都在这里见了成果,国家对平果铝投入的钱没有白花。在平果铝,我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增强了信心。”在一家国有企业考察,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并且增强了信心,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这正是例二中的新闻事实显著性之所在。

至于趣味性,两个实例都是报道领导的考察活动,趣味性并不是体现这类新闻事实之新闻价值的当然标准,无需进行比较。

从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五个新闻价值要素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掂量出新闻事实中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大小来。

消息的分类

1、事件性消息

2、非事件性消息

3、描写性消息

4、分析性消息

1、事件性消息(简讯)

消息这种体裁的是从报道事件产生的。所以报道事件是消息的最重要的使命,事件性消息占重要地位。它关注的是事件的最新变动。

简讯

简讯的特点:

1、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2、非事件性消息

报道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如:以传递实用性信息、传授实用方法为主的服务性消息

预测未来事件的预测性消息

综合反映某些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消息

以介绍经验为主的经验性消息

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消息

3、描写性消息(新闻素描、花絮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与特写不同之处是:工笔画与写意画。

任务是: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用活的事实,给读者以视觉的、情感的冲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新闻素描——以描写为基调,从正面下笔,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其题材分量较重,描写的场面较大,形象再现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

花絮——从侧面入手,它从重大事件、活动、场面中选取一些小场景、情节、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4、分析性消息它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即深度报道,运用新闻事实来传播观点、意见。要求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意义。

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与消息的区别在于: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6、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7、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通讯的结构

1、纵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

2、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素材

3、递进式结构

现象—现象背后的事实—事实背后的原因—解决办法

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

人物通讯

定义: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

人物通讯的发展历程

1、报道对象的变化

典型人物新闻人物凡人奇事反面人物

2、报道理念的变化

事件通讯1突发性事件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工作通讯1、展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风貌通讯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和行业的成就2、报道某地风土人情和人的精神风貌

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社会观察通讯

话题类:关于黄金周的废止

课题类:劳动法的颁布实施

第四章新闻写作技巧

第一节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1,多用动词,用准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多用子概念富士苹果,苹果,水果,食物;气温高达38度,天气很热;

3,多用大白话这猪养得又肥又大你看这猪,滚瓜溜圆,肚子拖地

第二节新闻跳笔

笔法—运笔的技巧,行文叙述的方法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排比、倒叙、伏笔、拟人、夹叙夹议

新闻跳笔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是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短段落,多分段2、断裂行文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第三节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角度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工作与生活、表扬与批评、正面与侧面、宏观与微观、对内与对外、可读性与可用性等

什么是最佳的新闻角度?

一是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二是能体现事物的本质三是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四是有新颖巧妙的形式

第五章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那么新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变动的无穷事实中挑选值得传播的事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新闻是挑选事实的艺术

1、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

2、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

3、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

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

真实新鲜

去掉: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当作背景除外)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

事实越新颖特别、越重要、越显著、与大众生活越接近、越有趣味,其新闻价值就越大。

3、宣传价值

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新闻法规

第六章新闻媒介

一、新闻媒介的作用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1、信息+宣传+赢利:综合类报纸

2、信息+赢利:报刊文摘

3、信息+娱乐+赢利:通俗报纸

4、知识+赢利:科技类报纸

5、纯宣传:对外广播电台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漠视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

1、以赢利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为节目考核的唯一标准

3、以迎合观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4、垄断竞争是运作的基本模式

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允许甚至鼓励私营媒体的创办,但又同时保留、保护公营媒体。

1、防止极少数人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2、公私竞争,但“分灶吃饭”,避免恶性竞争,互相残杀。

3、保护本国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商业文化的冲击。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行体制

1、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3、义不容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

4、80年代以前完全由国家拨款,90年代开始“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

在带来活力的同时,存在散乱的现象

媒介集团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介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实行媒介集团化是必然的选择。要做大做强,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集团化媒介的运作模式

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典型案例。

第一轮,报纸、电视、电台、网络迅速集中进行立体式炒作,造成轰动效应。第二轮,写成小说,再改变电影、电视剧。第三轮,制成CD或DVD。第四轮明星与观众见面会演唱会

媒介专业化

为什么媒介要走向专业化1、受众市场:白领类报纸2、广告市场

分开新闻、影视、音乐、体育、财经等,甚至是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篮球、足球、橄榄球等专业频道

从综合走向专业,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从大众化走向小众化。

观众层次清晰,固定。广告客户针对性强,且收费相对较低。

中国媒体专业化的进程

电台的专业化从80年代起步,现已基本实现。如新闻台、经济台、音乐台

电视台的专业化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就是有线台的开播,至2003年中期基本实现,村村通工程。

存在问题:

1、设置雷同

2、节目回放率高

3、专业化程度低

第八章新闻策划

两层含义:一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赶赴现场,进行报道策划,推出最受大众欢迎的报道来。二是新闻工作者参与正在发生或还没有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圆满和完善,尔后再予以报道

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反方:必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就是假新闻。新闻媒介不是广告公司点子公司,新闻报道根本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为新闻。

正方:及时介入新闻事件可以使报道视角新立意高开拓深,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新闻竞争力

新闻策划的几种类型

1、满足受众需求的策划《华西都市报》对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报道的策划。

2、战胜竞争对手的策划时间、内容、表现技巧

3、展现自家所长的策划

新闻策划的创造性思维

新闻策划的一切活动都是有创造性思维支配的,新闻策划就是要想前人未曾想未敢想、做前人未曾做未敢做的事情。

1、逆向思维

2、纵向思维

3、发散思维

4、侧向思维

5、超前思维

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

突发事件指人们难以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

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事件,即“天灾”;一类是社会事件,即“人祸”

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种形式1、即时性报道2、连续性报道3、总结性报道

新闻专题报道的策划

新闻专题报道——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内容主题的揭示或研究报道。

深度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等

专题报道的策划思路难疑解读法热冷相融法正逆错位法

专题报道策划的主题确定

客观全面,选题求实说理透彻,选题求深超前思维,选题求新

发散思维,选题求变

专题报道的几种题材形式

重大成就的专题报道重大事件的专题报道舆论监督的专题报道时事形势的专题报道

为大众服务的专题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