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奇妙的墙7-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奇妙的墙7-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奇妙的墙7-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奇妙的墙7-苏少版

《奇妙的墙》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知识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的累积方式共同创造一堵有趣的“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是一种空间构成,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利用线、面、块等立体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态。同时累积构造是立体构成的主要造型之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单元,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态。

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重复构成的基本要领,本课奇妙的墙是立体的累积构成,所以学生们对于墙的构造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对墙的累积方式及规律的掌握也相对容易。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通感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张、水彩笔、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的一个梦想引出俄罗斯一栋特别的房子,观看关于这个房子的一段视频,了解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墙。引出课题《奇妙的墙》。

【设计意图】:简明创新地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欣赏各种奇妙的墙。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建筑墙体及环境景观,学会用艺术

的眼光观察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图片,感受生活中奇妙的墙,让学生体会到墙的奇妙。2.通过老师的实际模拟,了解墙的定义及构造。

墙是具有基本体积元素的堆砌或累积。

【设计意图】:明确墙的定义,加深学生对此定义的理解。

3.学习立体构成中累计构造的基本法则,体会重复性秩序排列所产生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研究一面普通的墙如何变得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结合理论的探讨,多方面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理解累积构造的基本原则。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4.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体会累积的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手边的材料进行累积构造,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体会累积的乐趣。

5.分析老师眼里奇妙的墙。

他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他是未来、是希望!他就是在座的同学们。每个人的外形都是个有特点的,有时我们只要看到一个人的背影就能识别出这个人是谁。【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创作埋下伏笔。

6.小游戏----看影识人。

通过背影,猜一猜任课老师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感受影子的魅力,激发学生们的创作能力

7.多彩背影的运用。

如果觉得单一黑色的背影太单调,我们可以结合第六课多变的颜色这一课的所学,色彩可以表达性格,传递情感。

【设计意图】:复习多变的色彩,丰富影子的元素,激发学生多元化的创作。8.探索多彩背影的构成元素。

人形轮廓(可写实可夸张、动态的表现)

色彩(性格或情绪的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多才背影的构成,为学生的创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创作。

1.每个同学完成一个自己的多彩背影。

基本步骤探索:画---涂---剪,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比如直接剪出人形轮廓再涂色等。

2.将背影放入一个长方体外框中,构成一个累积构成的基本体。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许多小窍门,等待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自己去探索。

3.全班合作完成一面奇妙的墙。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创作,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多元创作。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作品点评。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用多彩的背影组成了一面奇妙的墙,继而又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今天的创作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双手的灵巧、思维的敏捷、团结的力量,更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我希望你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