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案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案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案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案

化学实验安全教学案

————————————————————————————————作者: ————————————————————————————————日期:

化学教学关于安全教育教案

化学教学关于安全教育教案 陈霞 中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教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的分析,培养他们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怎样对学生有效进行安全教育呢,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力求杜绝大小事故的发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轻者可以致残,重者危及人身安全,还对学生学习化学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凡是化学教师都知道,在化学实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性化学药品。如:浓酸、强碱,金属钾、钠,苯酚,白磷等。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汽、烟雾、粉尘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的是有毒,有的甚至是剧毒,实验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炸伤、烫伤、割伤等事故,所以在上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一些应急措施;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千方百计预防和清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要求。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中学化学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1、预防有毒药品中毒的教育。中学化学实验,特别是高中化学实验,大多数药品是有毒药品,这些有毒药品一旦进入人体后,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应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熟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所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沉着,冷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进入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 认识常见仪器 一、药品地取用 1. “三不”原则: 2. 节约原则:

3. 处理原则: 1. 固体药品地取用(通常保存在) ◆取用密度大或块状固体: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粉末状固体: 块状或密度大地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斜二送三直立”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地底部为宜. 2. 液体药品地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1)取多量倾倒法 1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2)取少量--滴加法:

3)取定量--用量筒 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地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俯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若仰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思考1】细口瓶地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思考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思考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地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思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向外? 二、物质地加热 1.酒精灯地使用方法

(1)检查:灯芯酒精地量 (2)点灯: 酒精灯火焰可为、、.温度最低,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用焰加热 (3)灭灯 2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地;且要用添加1 、禁止向地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2 . 、点灯:用,禁止,以免3 . 、灭灯:用,禁止,以免4 .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要用扑盖、不要碰倒酒精灯.5 给物质加热2. )给固体加热(试管、坩埚、燃烧匙)(1 . 1、必须用焰加热 . 2、用管壁有水珠地试管加热,以免 . 3、加热地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 . 4、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倾斜,防止 且加热前要热;再将灯地外焰固定在地部位加热.(2)给液体加热 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即预热、其操作: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一、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为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质量,高校在化学实验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积极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实验或者缺乏单独完成实验的意识,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基于这一问题,高校化学教师可以选择开放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选择课题并完成,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进行评价。除开展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教师还应在实验教学中将科研与就业相结合[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今的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效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技竞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并将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表现计入学分。 二、整合实验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 高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教育实力,因此高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很多高校开始大批引入青年教师,为高校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很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加强专业培训,并借助实验专家和行业佼佼者分享化学实验教学经验,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实验教学积极性,為他们的教学改革提供意见参考。为了给高校化学实验改革提供助力,本研究建议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并借助企业的教育资源[2],邀请科研优秀人员进入高校课堂,传授学生工作经验和学习方法。由于实验教学对实验设备具有较大依赖,因此高校还应该强化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建立校级实验中心,以便资源能够共享。 三、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环节 为突破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应该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培养。教师选择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实验导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上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并在课程教学后进行补充。在课前,教师需要将实验课题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和查阅,在实验环节中找出自己的疑问,供课上讨论。教师也可以在上传实验步骤的时候故意出错,让学生通过查找错误、纠正错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或者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派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并动员其他学生积极找错,然后在互动过程中探讨和分析实验目的、现象以及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并参与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记录等多个环节,及时解释学生认识范围内的实验现象和原理,避免学生出现不当操作和危险操作,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实验

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

2012年第16期广东化工 第39卷总第240期https://www.doczj.com/doc/879460576.html, · 157 ·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姜大雨,赵东雪,陈新颖,郝乐,崔运成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分析了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剖析,建立了开放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能力;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157-01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Jiang Dayu, Zhao Dongxue, Chen Xinying , Hao Le, Cui Yunch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analyzed from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Open teaching mode and various test system were form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 was trained and character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formed.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practice ability;teaching character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分析化学实验应遵循“基础性、先进性、适应性、实用性”的原则,对实验原理部分力图做到阐述清楚,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叙述详细,以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和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对传授教师角色作用的概念。千百年来,无论在古代的个别教学中,还是近代的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基本上没有超出这六个字的范围。因此出现以下问题: 1.1.1 “封闭式”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实验条件和教学大纲、教学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使学生处于“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实验教学没有应有的生机,学生只能在教学大纲安排的固定学时和时间内到实验室做已规定的实验项目,其余的空余时间没有地方补充实验[1]。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把实验的内容完整地讲解,因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实验的状态。 1.1.2 “垄断性”教学体系 由于教师在信息上具有垄断性,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氛围、结果完全掌握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该教学体系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差异,漠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1.3 “单一化”考核方式 成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课的考核往往只流于形式,没有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和标准,实验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考核比例中没有体现[2]。单一化的成绩考核方式,不仅不能评价学生实验的真实情况,还会扼杀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学生会出现相互抄袭或改写实验数据等实验不认真的现象。 1.2 学生的学习动机微弱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学习分析化学实验、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导性等,都受学习动机的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微弱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影响: 1.2.1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不充分 学习动机的强弱受对知识价值认识的影响。师范学校的学生把课程讲解和粉笔字作为将来工作的中心,认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将来工作关联不大,从而难以有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动机。1.2.2 缺乏学习的直接兴趣 学习的直接兴趣又称为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最活跃的成分。由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偏重于理论验证和规范化操作训练,学生们在做实验时只是照方抓药、纸上谈兵,到了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往往感到无能为力[3]。实验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直接兴趣。 2 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教师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2.1.1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该体系是一种以教师提出实验目标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体验知识形成,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4]。以学生的主体为主题,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实行开放式实验模式,例如: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在实验室内准备了充分的铝合金片、EDTA标准溶液和二甲基酚橙指示剂,实验室随时开放,有兴趣的学生就通过查教科书和搜索文献等途径学习这个实验,自己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实践证明,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实验转为主动实验。 2.1.2 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正确处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生性孤僻、沉默寡言、害怕实验、害怕失败,教师应通过鼓励和指导、多表扬他,使他树立信心、勇于实践。有的同学生性活泼、性格外向、易喜易怒、表现欲强,教师应适当地进行调整,设置设计性实验任务,培养其耐心,训练其耐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5]。这样有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1.3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化学与实验的特点把实验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包括报告和课堂表现两部分,实验预习报告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内容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检查预习报告的目的、实验原理是否清楚,实验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检查基本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及时记录和处理,数据是否真实[6]。期末考试分为操作考试和笔试两种,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30 %, (下转第156页) [收稿日期] 2012-10-15 [基金项目]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吉师教科[2008]005号) [作者简介] 姜大雨(1972),男,吉林延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 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 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 个、玻璃片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O 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 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人教版必修2]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课题】1-1-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等【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重点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过程】 【阅读与理解】 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有关问题,有何启发?[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 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 B CO2、H2O、O2、N2 C H2O、CO2、N2、O2 D 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2、阅读课本第4页“一、化学实验安全” 3、复习初中课本中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总结归纳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 4、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归纳】按下列分类方法归类: ◇人身安全,如:不能直接尝任何药品, ◇仪器安全,如:热的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药品安全,如:用剩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回原瓶, ◇操作安全,如: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 ◇环境安全,如:有污染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 【思考与交流】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保存 1.易燃液体 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发表时间:2008-12-01T09:47:16.45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供稿作者:李玉明谭雄文李玉林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①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在育人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②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和发展具有促进的功能,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③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综合潜在能力,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④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学生将各种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素质。[1]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①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中各实验课的某些内容陈旧,与当代科学发展状况不相适应;②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过多,诸多实验的差别仅仅在于对象的不同,不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4]③各门实验课之间缺乏联系和配合,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④许多实验内容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⑤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⑥实验室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空间的需要;⑦许多实验课不能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跟不上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时代要求;⑧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偏少且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开创性发展的能力培养亟待加强;⑨实验教学师资相对缺乏,实验教学队伍有待加强。 因此,为了解决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必须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方法 1.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各门基础化学实验课之间的联系。在开设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实验教学内容时,各实验课之间相互配合,消除重复性实验,统筹兼顾,横向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2.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无论学生人数增加多少,实验教学应该成为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计划要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内容顺利完成的条件下,应是越少越好、越精越好。一方面要重新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删除过时陈旧的实验、合并重复性实验、更新缺乏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实验,保证实验内容体现特征和运用现代实验方法,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挖掘其潜能,尽可能开发高水平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现代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由让学生验证理论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现代实验教学就要对传统的实验类型进行改革;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创造型、探究型、综合型实验。减少传统的为获取实验数据而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开设讨论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自己选做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扩招后,许多院校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与财力,更新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新建大量的实验场馆,因而实验教学只能以改革求发展。许多实验课应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6]节约化学试剂和实验耗材,减少实验室“三废”,创建低耗环保型实验室。对通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哪个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则到保管室借用,用后归还。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对专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专门管理,有利于其维护和保养,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4.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师资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待遇,在考核和评定中同等对待。加强实验教学师资的培训[7],鼓励实验教学师资进行科研或教研。引进或内部挖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或管理,返聘已退休或离岗的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或管理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JYKT200807)〗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等.面向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实验体系改革的探究与试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5~96 2 徐林林等.改革高师化学实验体系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2~93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许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00034 【文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克服传统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是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实验教学中“只看不做”的问题,开展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中学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时培养学生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与关注。 1中学化学实验现状 中学化学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是: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员的配备与培训应满足具有的条件: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做到人手一套,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仍有很多教师把实验单纯地当做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将其置于从属的位置;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丧失。而黑板实验,讲实验等还相当普遍,有一些学校即使开设实验课,也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再加上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缺乏,致使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实际不容乐观。 2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演示实验的给出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由于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后面都附有实验现象,这样倒是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但有利就有弊,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更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不看实验。理由就是书本上都写着呢!这样不仅养不成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由于学生对感性问题认识不充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2.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同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总是放在演示实验之后,对于一些有关基本操作的实验,学生往往掌握的不好。因为学生每接触一种新仪器,总是先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讲解如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说明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十七中朱丽萍 071000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九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受。 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三室”:演示实验准备室、药品仪器储备室、危险药品保管室;在三个重要基本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教师先以厨房常见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规演示,学生探究练习,小组互相纠错,学生反思交流。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将家庭厨房与实验室相联系的类比教学,教师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也创造了愉快亲切的氛围,从亲身体验出发,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从而使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整个教学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究性,同时也体现“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外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 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通榆县新发学校 教案学部:中学部

学科:化学 任课教师:马志强 授课班级:九年一班 授课年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通榆县新发学校教导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具体规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合理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3)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教师应在学期提前备出一周课,平时提前备出两节课,并在每次授课时携带教案授课。 二、编写说明 1.“授课时间”、“章节名称”必须填写。 2. “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的要点。 3.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4.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讲授法、现场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6.“课程资源准备”:包括教具准备、多媒体或电子教案准备、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 7.“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本次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设计内容。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doc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1 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要想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认真读书,读懂书上的定义,只有明白了定义才是解决以后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完书之后做笔记,就是把书上的知识有条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记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较复杂,副产物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主要应记住特征反应以及重要反应条件。再就是整理网络图,就是有什么能氧化或还原成什么,这样让知识点成为知识面,方便在做推断题的时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物。 想学好一门课程,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学化学的知识比较散杂,要记的东西很多。例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的颜色、反应方程式等,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断题中出现。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说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简单了解原理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查找一些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或者一些化学家的资料来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知识。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 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杨平仙 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 651100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课兴趣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我感觉到

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 (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若选中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那效果则会更佳。 二、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创新。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实验操作是感知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的东西,还必须经过加工、分析、整理,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而中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必要的,例如在传授《氧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使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我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进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