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其义务主体为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包括服务场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经营者等对该场所负有法定安全保障义务或者具有事实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与此相对应的权利主体是:(1)消费者;(2)潜在的消费者;(3)实际进入该服务场所的任何人。该权利义务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服务场所,权利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义务人应当对这种人身和财产安全履行相应的积极作为或者消极不作为义务。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是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由诚实信用原则派生而来的,它来源于德国法院法官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者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理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原先指维持交通安全而言。其后扩张于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以强调在社会生活上应负防范危害的义务,具体指“在自己与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营造好一个很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如挖掘水沟,应加盖或采取必要措施。二是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本身或硬件设备不安全导致客户受害,负有防范危险发生的义务。如在家举办酒会,应防止老树砸伤宾客;餐馆楼梯未全部修好,应设告示牌或者切断通往楼梯的通道。三是因从事一定营业或职业的经营者消极不作为,未勤勉地尽到对不法侵害的防范和制止义务。如经营旅馆饭店,应注意清

除楼道油渍,维护电梯安全,保证安全门畅通无阻的义务。上述第三种类型即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的确定,是判断经营者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标尺,即经营者需要履行哪些义务,才能视为其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而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民法理论认为,需要尽适当注意义务却没有尽这种义务,就具有民法上的过错,就应当承担过错的民事赔偿责任。

关于建筑物主体结构

服务场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强制标准的要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达到进行此等经营所需要达到的安全标准。

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方面的安全要求。经营者所使用的建筑应当符合《建筑法》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投入经营使用前必须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等等。

关于消防方面

符合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规一般要求经营者在服务场所内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并保证他们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2条规定“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开业。”第12条规定经营者(企业)应当“……(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疏散标志;……”公安部《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4条、第26条、第31规定,“‘本规则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宾馆、饭店……”’“建筑物内的走道、楼梯、出口等部位,要经常保持畅通,严禁

堆放物品。疏散标志和指示灯要完整好用” ,“ ……客房内必须有安全疏散指导图。”第27条规定,“建筑物内的报警电话以及其他报警设备必须保证灵敏好用。高级宾馆要设有与附近公安消防队直通的火警电话。”第33条规定:“建筑物内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防、排烟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消防栓等,要定期测试,凡是失灵损破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完整好用。”国务院1997年8月发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设立营业性演出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三)安全设施、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关于电梯的安全

符合经营场所的电梯安全的特别要求。1992年,劳动部针对发生在全国包括经营场所在内的公共场所的电梯事故1000余起,造成人员伤亡数百人,发布《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通知》,规定电梯实行安全使用制度:新电梯安装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证后方可运行;对在用电梯实行安全年检制度,在电梯使用单位日常维修保养的基础上,每年应进行一次安全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允许运行,经使用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运行,对存在问题较多,一时难以修复的电梯,应吊销其安全使用证。

物的方面之安全保障

上述“物”的方面之安全保障要求,可以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经营者开业前进行审查,看是否达到有关安全标准,作为其能否开业的一个重要条件。除了上述要求硬件设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静态的义务外,建筑物、相关配套设施还必须由经营者经常的、勤勉的维护,使它们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是对经营者的动态的要求。它要求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服务场所的建筑物、相关配套设施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符合安全标准。比如电梯要经常性的维护才能运转正常;灭火器材要及时换药粉;安全出口不能上锁;安全出口不能被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消防栓、灭火器材不能被遮挡、压埋。只有这样才能在硬件方面给消费者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人的方面之安全保障

经营者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配备数量足够的、合格的安全保障人员。国务院1999年3月17日发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娱乐场所应当根据其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保安人员,而且保安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实行持证上岗。同样,银行、证券公司也应当在其交易场所设置保安人员;游泳场馆应当在池边设置救生人员,且配备的救生员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对电梯操作人员要进行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营者必须安排消防值班人员、防火巡查员,而且消防值班人员、防火巡查员不得脱岗等等。

三、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和性质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可谓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法定义务说、附随义务说、注意义务说、多元说。[11]目前我国学界和司法实务界认为的通说为附随义务说。在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银河宾馆案,就是按照附随义务理论判决银河宾馆承担违约责任的。[12]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究竟为何,我们可以从上面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渊源的论述中得到一点启示。

首先,我们知道安全保障义务不是一种约定义务。民法上把义务往往划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两种,虽然一般来讲合同义务为约定义务,但是也并不绝对。安全保障义务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其经常体现为一种合同法上的义务,但其并非由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而是由法律明确规定或法官在审判当中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义务进行扩张性解释而生的。即使,有的时候也许双方当事人会对保护和关照彼此的人身和财产作出一些约定,但是基于这么一种约定而产生的义务不是安全保障义务,这种约定只是普通的合同义务。在适用上,如果约定的保护水平高于安全保障义务的应有水平,那么就应该适用合同的约定,如果低于安保义务的应有水平则还是得适用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由

此可见,安全保障义务具有法定性。其次,安全保障义务并非仅仅是侵权法意义的法定义务。按照传统民法的划分,对约定义务的违反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对法定义务的违反则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近代以来,契约法和侵权法各自都有一定的发展。对于契约法来讲,近代以来民法开始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并非像传统民法所假定的那样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理性和强大”。在现实中的的确确的存在的“愚而弱”的人,所以立法应该对其给予特殊的保护。[13]因此,国家权力应该对契约进行适当的干预,以免一部分人利用其优势地位,利用契约滥用自由意志。从而,在契约法上出现了默示条款和附随义务等制度。所以说合同义务也并非绝对的约定义务,合同义务也存在法定义务。在我国,附随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性附随义务。由此可知,安全保障义务并非绝对意义的侵权法上的义务。这一点,在前面对国外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的介绍可做例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认定安全保障义务为侵权法上的义务或契约法上的义务。再次,安全保障义务往往最先体现为一种合同义务,后来由于合同义务的局限性各国在司法实践当中往往又通过侵权法对安全保障义务进行规制。将安全保障义务定性为附随义务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消费者在从事住宿、餐饮、娱乐、交通活动时,或因上述经营单位照顾不周,或遭受第三人侵害而找不到第三人或第三人缺乏偿付能力。于此情形,法律理念告诉我们,应该让此类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而其与消费者间往往存在合同关系,因而合同法上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附随义务恰好可以作为满足此种需要。于是,司法实践根据附随义务理论对诸如旅客宾馆住宿被杀案、乘客乘车人身伤害案等作出了判决,该说一时遂成通说。[14]但是,由于仅仅由合同法来调整安全保障义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以下局限性:一、合同义务往往只是存在于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所以一旦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与其没有合同关系,也不存在前合同义务或后合同义务的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时,就很在合同法上对其进行救济了,所以只能利用侵权法上的有关规定对遭受了伤害的第三人给予保护。二、就

目前为止各国都很少认可当事人可以基于合同法上的违约行为对对方当事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言,很多时候会给受害者带来人身伤害,所以精神损害是再所难免的。对于这一点,尹田教授认为,“人身伤害从来都不适用于合同责任,即使这种伤害导致了合同的不履行。因为注意第三人安全的义务是一种'通常存在'的义务,这一义务不是源于合同,其范围也非合同所确定。”[15]所以说各国的理论和实务界不得不适用侵权法来规制这一问题。最后,安全保障义务也并不等同于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可以说安全保障义务是注意义务的一种。[16]他是一种单方面的注意义务,指的是行为人基于自己所开展的具有一定危险的活动,对不特定的第三人所负担的保护和关照义务。而注意义务是所有人为一切行为时均应负担的义务,其是过失侵权责任承担的基石。

上面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主要是从比较法的角度来谈的,那么在我国的情况又是怎样呢?陈现杰法官(“司法解释”直接主笔法官)曾明确指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来源于德国法院法官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理论。”[17]由此可知,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确认安全保障义务,最初是借鉴德国法上的交易安全义务。所以说我们上面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安全保障义务进行的四个方面的界定在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在我国安全保障义务同样是一广泛存在于契约法和侵权法上的法定义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可能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有时还会出现请求权竟合,受害人享有选择权。当然在探讨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的时候很多学者都认为,合同法上适用范围上的扩张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安保义务应该向侵权法回归。[18]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契约法也罢,侵权法也罢,其适用范围都在扩张,其间的界限模糊是发展趋势。法律制度之间的界限模糊,这并非只是契约法与侵权法领域所独有的,随着民法理论的成熟这么一种界限模糊的状况应该说是一种常态,比如物权债权界限的模糊。这么一种发展的趋势并不是什么坏事情,相反其反而

更加有利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因为权利人在这种情形下往往都享有一种选择权,可以选择适用契约法或侵权法来维护自身权益,这理应更有利与保护权利人的权益。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做了以上四个层面的界定以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首先我们在定义中应该确认安保义务是由诚实信用原则延伸出来的一种民法上法定义务;其次,安保义务既可以存在于合同法上,也可以存在于侵权法上;最后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应该是指行为人对与其进行一定的“社会接触”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保护和关照义务。在明确了安保义务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之后,我们给安全保障义务如下的定义。安全保障义务指的是行为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对与其有一定的“社会接触”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负担的保护和关照的法定义务。其实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最为原初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得以维系所必须相互之间的保护和关照义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和英美法上注意义务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一样的,不过安全保障义务只是注意义务的一种,而且是一种单方面的注意义务。往往是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方所承担的对与之有一定“社会接触”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一种单方面保护和关照义务,以避免其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受到伤害。

五、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

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非常的宽泛。主要存在于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人对与其有一定的“社会接触”的相对人之间。这里我们需要对产品和服务做广义的理解。所谓的服务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我们认为提供教育,医疗以及体育设施等等也是一种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安全保障义务的最为主要的类型。近年来,有关经营者对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如“购物被踩伤,责任该谁负”[22],“法院院长洗桑拉摔成植物人”[23]等等,在我国层出不穷。我国的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也主要是针对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而言的。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 年12 月29 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面简称《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也主要是针对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而言的。

探讨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界定服务场所的外延。对于服务场所的外延,最高院的《解释》第六条只是采部分列举的方法,所以应对其作目的性扩张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认为,除住宿、餐饮、娱乐经营活动外,还应包括商店、车站、公共浴室、美容美发店、银行、证券交易所、邮电、通讯部门的营业厅、医院、动物园、公园、展览馆、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营运中的交通工具等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的场所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无交易关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社区运动会或公益性晚会。[24]对此,张新宝教授认为,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旅店、车站、商店、餐馆、茶馆、公共浴室(包括桑拿浴)、歌舞厅等接待顾客的场所属于服务场所;邮电、通讯部门的经营场所,

体育馆(场)、动物园、公园向公众开放的部分属于服务场所;银行、证券公司等的营业厅属于服务场所;营运中的交通工具之内部空间属于服务场所;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也属于服务场所。[25]笔者赞同以上两个学者对服务场所的扩张解释。

在确定了服务场所的外延之后,我们再来探讨承担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的权利和义务主体。义务主体的界定相对比较的容易,一般来说,指的是在服务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人,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具体实施者。和安全保障义务的义务主体相对应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权利主体,也即安全保障义务所欲保护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笔者认为应理解为既包括经营活动中的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及其他进入经营活动场所的人,也包括进入虽无交易关系、但可被特定主体控制的具有某种开放性的场所的人。也就是说,只要和经营者有符合一般社会观念所讲的“社会接触”的人,就应该认定为安全保障义务的权利主体。因为安全保障义务不仅仅是一项契约法上的义务,同时还是一侵权法上的义务,所以说行为人对没有契约关系的相对人也应该承担保护和关照义务。对这一点,台湾有个非常有名的案例“一妓女在某宾馆706房间留宿,后宾馆失火,因为得到及时的通知,被困在房内,后为求生从窗户跳出,摔成重伤致死。”对此法院认为:“按不作为应负责侵权行为责任者,以依法律或契约对于受损害人负有作为之义务者为限,原审以上诉人之女周某某系应房客之召前来陪宿之私娼,而非报明登记之住客,已为上诉人所自承,显与饭店无任何关系。该饭店服务生以及电话总机值班于起火之际,无论曾挨房扣门,及以电话通知7楼而接不通,纵令无此作为,对于周某某亦不负业务上之过失责任。”这个判例遭到了众多台湾学者的批评。王泽鉴教授认为,“此项防范危险义务,并应及于住宿旅客的来访妻儿、亲友,甚至应召女郎。不能认为KTV 失火时,仅须通知与其有契约关系的客人,而不必告知其他宾客;医院失火时,仅须通知与医院有契约关系的病人,而不必告知陪伴的妻儿;百货公司失火时,仅须通知与其订有契约的顾客,而不必通知其他逛百货公司之人。”

(二)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不认为学校属于经营者的范围,但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学校其实提供的也是一种教育服务。所以我们把学校对学生的保护和关照义务单列为不同于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另外一种独立的安全保障义务。由于因学校事实上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众多的学生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场所活动,所以学校理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前面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的探讨,我们可知学校对学生的这么一种保护和关照义务也是一种安全保障义务。但是由于学校不是经营机构,且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经营者和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所以学校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还是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对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研究,目前我们还很缺乏。而日本却早在本世纪中期就已建立起了,“饮食供给、保健、学校体育和学校所应承担的责任”等一系列的有关中小学生在校安全的法律保护体系。[27]借鉴日本的相关立法,笔者认为在我国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保证校舍、场地等公共设施,以及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合理的范围内排除上述设施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硬件设施符合安全保障义务的要求)。二、健全学校的交通、保卫、消防等安全管理制度(软件设施符合安全保障义务的要求)。三、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就对其品质是否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与要求应严加把关(饮食供给义务)。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时,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活动本身的特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应十分熟悉,并做出判断,准备相应应急方案(保健义务)。五、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良后果加重。六、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及心理素质适合校园工作,避免出现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侵害学生人身及财产权益的状况。七、应该知道学生从事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且在

体育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八、在校外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指导学生保护好自身安全,同时,学校也应该配备专门人员随时照看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九、学校应配备一定的保安人员,配制相应的保安设施,制定相应的保安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遭受外来人员的伤害。

(三)产品危险的安全保障义务

产品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往往对不特定的可能会接触到该产品的人也有一定的危险。因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相对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来讲,其更能有效的控制产品的危害,所以我们认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应该承担对可能接触到该产品的社会公众的保护和关照义务。和其它的安全保障义务类型的不同之处在于,违反产品危险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为一律为严格责任。而对于大多数的安全保障义务其归责原则可以是严格责任也可以是过错推定责任。如果受害人选择侵权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则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如果选择契约法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话则适用严格责任。对于产品责任,即使受害人选择侵权法来保护自身权益,同样适用严格责任,原因是随着工业事故的日益多增,为充分保护消费群体的利益,产品责任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类型化了的特殊侵权行为,一旦因产品危险致人损害,一律适用严格责任。产品责任安全保障义务的义务主体应该包括一切参与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厂家和商家,权利主体不要求受害人须和产品生产或销售者有契约关系,只要受到了产品危险的危害,就可以提起诉讼。

六、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内容,指的是行为人所应承担的义务的范围。这是界定行为人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客观标准。笔者将从“物”和“人”两方面来谈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一)“物”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物”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即指安全保障义务人对其所使用、控制的场所的建筑物、运输工具、配套设施、设备等的安全性负有的保障义务,主要体现为配备、保管及维护义务。具体说:首先,经营场所所使用的建筑和与服务相关的设施、设备的主体结构要达到有关的安全标准。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达到国家强制标准,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该达到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也没有的,应达到达到进行此等经营所需要达到的安全标准。其中的国家强制标准,主要指《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公法性法律中规定的标准。其次,是应该有符合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设施设备。这方面的法规一般要求经营者在服务场所内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并保证他们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2 条规定“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开业。”再次,对经营场所的电梯,劳动部有特别要求。1992 年,劳动部针对全国发生在包括经营场所在内的公共场所的电梯事故达1000 余起、造成人员伤亡数百人的情形,发布了《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通知》。

[28]规定电梯实行安全使用制度,新电梯安装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证后方可运行;对在用电梯实行安全年检制度,在电梯使用单位日常维修保养的基础上,每年应进行一次安全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允许运行,经使用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运行,对存在问题较多,一时难以修复的电梯,应吊销其安全使用证。最后,安全保障义务人应该在其所使用、控制的场所,以电堂告示等形式履行对不安全因素的提示、说明、劝告、协助义务。对某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进行技术革新,尽量把危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人”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人”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即指义务人应当配备适当的人员为参与其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他人提供与其活动相适应的预防外来(外界、第三人)侵害的保

障。具体说:一、应该配备足够数量的从事某某种特定的活动所必须的专门人员。比如,游泳馆的经营者就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员。而且,所配备的专业人员还需要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果尚无统一的从业资格认定的行业,其配备的人员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如果没有配备具备相应技术水平的适量的专业人士,一旦发现安全事故,我们就可以认定行为人负有民事责任。二、必须配备一定的保安人员,以防止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在行为人所控制的场所活动时遭受外来侵害。而且还要求上述工作保安在工作中应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积极履行保护义务。如果有证据显示上述保安人员未恪尽职守,受害人可以要求经营者对其遭受的损害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三、对活动场所内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要有相应的有效的预警、防范措施,以防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具体是指:警告、指示说明、通知、保管和救助等义务。比如:对突发危险,经营者及其使用人应该及时告知相对人,相对人如果出现疾病、分娩、受到第三人不法侵害等紧急情况经营者及其使用人应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对患病或者正分娩的相对人应采取急救措施并同时送医疗机构就医或拨打120;对于正遭受不法侵害的相对人,保安人员应该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应该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八、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

对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的承担,我们可以对其从两个角度来分别进行讨论。即一、属于契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或是两中责任的竟合;二、属于直接责任还是补充责任。

(一)契约责任责任和侵权责任之争

对于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争,由于在前文中我们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时已经明确,安全保障义务即可以是侵权法上的义务,也可以是契约法上的义务。所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既可以表现为侵权责任也可以表现为违约责任,有时还可能出现责任的竟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违约行为不仅侵害了债权人的预期利益,而且侵害了债权人的固有利益。侵害债权人的债权的预期利益,产生了

违约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构成违约责任。侵害债权人的固有利益,例如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既产生了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构成侵权责任,也产生了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违约责任。在侵害固有利益这一点上,两个请求权(或者民事责任)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两个损害赔偿请求权所救济的内容完全一致,保护的内容都一样,因此,构成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31]对于责任竞合,我国《合同法》第122 条确立了民事责任竞合的选择规则。如果出现责任竟合,这个时候,权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便利自由选择。权利人进行选择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诉讼时效期间、责任构成、归责原则、赔偿范围。

(二)关于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

前面提到的《解释》第6条,明确规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式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两种。所谓直接责任,指违法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他人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后果由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责任形态。对于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形来看,直接责任指的是由于行为人自身未尽保护关照义务,致使其行为导致相对人造成损害而由行为人自己承担责任的责任形式。这里所讲的直接责任就是自己责任。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那就是如果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是产品或服务提供人的使用人的话,在这种情形下责任仍然有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人来承担。在这种情形下,所涉及的其实是一个替代责任。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是一个直接责任。这里称其为直接责任,仅仅是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人而言的。因此,无论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人自己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还是其雇员或者成员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都是要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人承担责任。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补充责任的承担。关于补充责任,一般认为来源于大陆法系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学说,是由判例学说发展而来的民法理论,并为各国司法实践所采用,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32]对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学界一般认为,不真正连带责任,

即指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对于债权人负以同一之给付为标的之数个债务,依一债务人完全履行,他债务因目的之达到而消灭之法律关系。在这里,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基于侵权应该承担侵权之债务,而对于安全保障义务的义务人由于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所以其也应该向受害人承担责任,这个责任即可以是契约之债也可以是侵权之债。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一般都是,首先让直接实施侵权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该第三人下落不明或无力承担责任的一部或全部,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所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在其承担了补充责任之后,其可以向直接侵权人追偿。司法实践当中的做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第6条以及第7条的规定也是一致的。

不过,在这里笔者想考察一下,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当中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在责任内部效力上的规定和做法是否符合,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理。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内部效力的争论在学界是非常的激烈。一种观点认为,就不真正连带责任相互间之内部关系而言,不真正连带责任人间互无分担部分,因而亦无求偿关系。[33]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视该损害赔偿之债是否有应负终局损害赔偿责任的人,如果有,则已为损害赔偿之人就有权依据“请求权让与”向终局责任人进行求偿。但这种求偿权并非基于连带债务存在内部分担比例,而是建立在终局责任人存在的基础上。[34]《解释》显然采纳了后一种观点,赋予补充赔偿责任人以求偿权。应该说《解释》和司法实务中所采纳的这种观点,也是科学合理的。首先,安保义务人的的确确是未尽到安保义务,所以法律要求其承担责任。其次,由于安保义务人毕竟不是实际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所以其只在其所能起作用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最后,安保义务人可以在承担了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直接侵权人追偿。这一点初看来,似乎不合法理,因为安保义务人如果可以追偿的话,还怎么体现出其事实上是没有尽到安保义务而具有过错的。因为我们一般都认同有过错就有责任。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安保义务的责任承担形式正好同于其过错形式。就正如

安保义务人未履行安保义务不是必然的将会导致受害的伤害一样,安保义务人由于其过失在造成了受害人的伤害后,虽然说其将承担补充责任但其也不必然给自己带来损失。这里的过错和责任相对应,给他人造成伤害和给自己带来损失相对应。在这里,安保义务人所承担的补充责任就是一种可能要作出经济赔偿的责任。所以说,司法实务的做法和《解释》的规定其实也是合理。

九、对我国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立法的一些建议

在我国,学者对安全保障义务,这一课题的研究也是比较充分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 次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8 编“侵权责任法”第65 条对安全保障义务做出了规定:“旅馆、银行的客户以及列车的乘客,在旅馆、银行、列车内受到他人侵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无法确认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旅馆、银行、列车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尽到保护义务的,不承担责任;未尽到保护义务的,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学者们提出明确确立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法“社科院”建议稿第13 条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民事主体的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的,由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和其他相关责任;无法确认加害人或者加害人无资力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对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补充责任,但义务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人大”建议稿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及追偿权问题,其中第88 条规定:受害人在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后,应当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无法确认加害人或者加害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对其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人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的,免除其责任。第89 条规定: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人在发现真正的行为人后,有权向行为人追偿。

从民法典的草案以及两个学者建议稿的相关规定可知,我国立法界是在侵权法上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即使将来民法典出台,我们也不能因为民法

典中的规定而认定安全保障义务仅存在于侵权法上。我国《合同法》第122 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的民事立法是承认责任竟合的。合同法的现有理论当中明确的肯认“保护关照”性质的附随义务的存在,同时立法有明确规定在责任竟合时,赋予权利人选择权。所以权利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合同法或是侵权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知道比较起侵权法来合同法在权利的保护方面也是存在其优越之处的。比如:一、在诉讼管辖方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而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剥夺权利人基于诉讼管辖的便利而选择契约法来维护自身权益。二、在诉讼时效期间上,从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来看,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一般适用2 年的时效规定,但因身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而违约责任的时效,一般为2 年。因此权利人完全可以基于时效的考虑在有些情形选择适用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来维护自身权益。三、在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方面,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般来说,违约是否造成损害后果,不影响违约金责任的成立。但是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的产生。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但当事人不得预先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即使就不可抗力来说,当事人也可以就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一般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如果受害人认为对方可

能有法定的抗辩事由能够对抗侵权责任的构成时,则可以选择违约责任的请求权行使,提出请求,使自己的赔偿请求能够实现。

总之,在我国现有的民法理论体系下,我们很难说安全保障义务仅仅是侵权法领域独有的制度。笔者不反对在侵权法中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但是,即使侵权行为立法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我们也不能因此推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形不适用合同法。除非合同法的基本理论返回到自由资本主义时的“契约绝对”时期“当事人意志绝对,不容许国家对当事人自由意志进行任何的干预”。应该说这种假设是不可能的,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法律制度也在向前发展,就像社会的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和后退一样,我们的先进的法律制度的发展的步伐也是不会后退。

侵权责任法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的理解与司法适用 周杰 内容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出现了许多社会公众在经营场所及群众性活动场所遭受损害的事件。安全保障义务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有效调整了自由与损害填补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浅诉了安全保障义务出台的背景、意义、含义及性质并对安全保障义务中的场所范围、责任、适用要件、法律后果等在司法适用中该如何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场所在先义务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该条规定更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的协调了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更有力地保障了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弘扬了社会团结互助的精神。而做为法官,他将担负着正确施行法律、保护人民权利,制裁和预防侵权行为,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更有必要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的

真正精神。笔者在此拟对此发表自己肤浅的认识,以期同行指正。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解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之时,出现了许多社会公众在经营场所及群众性活动场所遭受损害的事件。受害人因此遭受的人身损害未获得及时救济,致一系列纠纷诉至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其理论基础是肇始于德国法德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它是由法官在判例中扩大先危险行为的不作为责任得出的抽象性概念,既行为人因特定的先危险行为,对一般人负有的防止危险发生的义务(即继续作为的义务)如果发生先危险行为应作为而不作为,导致损害的发生,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①。《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在该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该条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1、释义 所谓安全保障义务应是指从事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负有照顾保护顾客或参与活动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义务,对由第三人所造成他人损害的,管理人或组织者在合理限度范围内负有照顾保护或参与活动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义务②。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安

酒店安全保障义务(讲稿&案例)

浅谈酒店安全保障义务【讲稿】 一、定义: 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二、来源: 我国司法解释所规定的社会活动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般安全义务和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理论为基础,充分考量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而提出的。 德国法上的基于一般安全义务的责任是:任何人无论其为危险的制造者还是危险状态的维持者,都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他人和他人的绝对权利,。 注意义务的理论源于英国,是通过判例逐渐得以确定的。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违反了与他人之间存在的注意义务,从而给他人造成了不合理的危险的伤害,那么除非他有特权,否则就要承担过失的侵权责任。另一方面,法律也并不要求行为人对他的每一个过失行为都要承担侵权责任,即使他的过失行为已经给他人造成了伤害,除非他对受害人负有注意义务。 三、我国法律依据 (一)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积极实施侵害行为为法律所禁止,消极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损害,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该规定是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法律依据; (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明确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三种主要情形 (一)是因自己行为致发生一定结果的危险而负有防范义务; 【案例一:浴场玻璃破碎伤顾客】

论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论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摘要 今年来我国校园侵权事件频发,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愈显突出,成为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点。确保校园安全也是法学研究中需要加强的领域。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谈及安全保障义务,并简要介绍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的界定、产生以及现状。 第二部分论述了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着重介绍探讨其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分别从软件、硬件两个方便对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第四部分对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所应负的责任进行分析,明确了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归责原则。

论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1) 摘要 (1) 引言 (1) 一、安全保障义务界定与产生 (1) 二、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与理论 (2) (一)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 (2) (二)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依据 (3) (1)、人权保障理论 (4) (2)、危险控制理论 (4) (3)、节约社会成本理论 (5) (4)、信赖关系理论 (6) 三、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内容 (6) (一)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6) (二)软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7) (1)不安全因数的提示告知义务。 (7) (2)对已发生的伤害事故学校要富有救助的义务。 (7) 四、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分析 (8) (一)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 (8) (1)契约关系说 (8) (2)监护与委托关系说 (9) (3)教育保护说 (9) (二)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 (10) (1)学校对学生是否具有以及实行注意义务 (10) (2)过错推定原则的确定 (11) (3)校园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12)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商场安全保障义务的案例分析

顾客在商场经营场所或附属区域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商场?顾客自己?还是侵权第三人?根据《侵权责任法》,商场对顾客的人身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而且法律规定的商场对顾客的安全保障义务似乎要强于顾客对自己人身安全的注意义务。那么,商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致使顾客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在存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前述几类主体又应当如何分担责任?笔本文将结合实务中的几起案例对商场的安全保障义务进行探讨。(注:本文中的案例都是以顾客确实存在人身损害事实以及该损害事实与商场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为探讨前提) 基本法条:《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1[1] 一、非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 案例一:顾客温女士在商城门前广场参与商场组织的兑奖活动时不慎摔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 法律分析:正如前文提及,当顾客在商场内发生人身伤害时,是顾客自己还是商场应当对顾客人身伤害负有更大的责任呢?《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1[2]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二条1[3]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从中可以看出,顾客在商场发生人身伤害时,应根据商场和顾客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双方的责任分担份额:如果双方责任处于对等或公平的层面上(如双方都存在重大过错或一般过错),则相应减轻商场方的责任;如果商场存在重大过错,而顾客只有一般过错或没有过错的情形下,则商场承担完全的侵权责任;当然,如果商场具有一般过错甚至没有过错,而顾客具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商场就可以减轻甚至免除责任。 而从过错的证明责任和推定上来,无论是商场还是顾客的过错往往都由商场来举证,而且在举证不足时的过错推定上,处于商场和顾客所处地位以及相互间利益的权衡,法院往往倾向于由商场承担举证不能或不足的不利后果,即推定商场存在重大过错,而顾客只存在一般过错或不存在过错。 案件结果:和解。在顾客医疗费用大部分通过医疗保险承担的情况下,商场承担了其余部分的医疗费和一定的赔偿费用。

学校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三塔中心学校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意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保障质量,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二)总体目标:认真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质量的措施,探索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提升质量年”活动成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质量深入调研的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探索建立信息技术保障质量长效机制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学校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的思路是:统筹规划,强化整合,突出应 用,促进共享。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丰富教学课件、电子图书等教学资源,探索和推广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根本

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二)加快科研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建设网上科研协作支撑环境和虚拟试验环境,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互通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生活提供安全、高效、可拓展的信息化平台。 (四)优化校园网络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信息员、网络管理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管理好、利用好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 三、主要措施 : 1、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引进先进、稳定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利用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应用;将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平台与教学资源平台“三位一体”整合,逐步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动态更新、安全稳定、检索方便的教学资源综合应用系统,将目前已建设的30余项多媒体教学资源统一发布,供师生共享;为教师提供简易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工具,提高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效率;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室、精品课程制作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管理室

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_以_侵权责任法_第37条为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2期 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以《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中心 龙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安全保障义务是在某些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之安全负有关照和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的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对此已经做出规定,该条文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责任承担,适用范围等。但仍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当在厘清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准确界定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相对人并且明确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错推定责任以及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按份责任。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基础;补充责任 所谓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之安全负有关照和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的义务。一直以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案件作为不作为侵权的一种,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研究。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安全保障义务的研究越来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深入研究是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一、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基础之辨析 (一)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基础的各种学说及其评价 依传统侵权法理念,行为人仅对其积极行为所致损害承担责任,而对其未积极从事的行为或者未加阻止的行为不承担责任。然而安全保障义务却要求行为人做出某种积极行为,以保障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法律上对传统侵权法理论突破的依据何在,亦即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何在?对此,学界众说纷纭,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获利报偿理论。谁享受利益谁就应当承担风险,收益与风险相一致,那些从危险源处获得利益的人便负有防止危险发生的义务。该理论始自罗马法“获得利益的人负担风险”这一法谚。冯?巴尔教授认为,除了特定信任关系也受侵权行为法保护的法律观念外,从危险源中获取经济利益者也经常会被视为具有制止危险义务的人。[1](P269) 2.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公司作为“社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公司目标应是营利性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并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出于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目的,应当规定经营者对其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 3.节省社会总成本理论。从法律经济分析角度出发,应当将损害发生的防止义务分配给那些能够以最低成本避免损害风险的人。让预防成本最低的社会成员承担预防义务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最有效率的,能够降低社会总成本的支出,具有经济合理性。安全保障义务人往往是那些能以较低的成本避免损害发生的人。 4.危险控制理论。行为人从事了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的社会活动,可以推断他对活动危险的了解要超 作者简介:龙为(1985—),男,湖北咸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

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 安全保障义务本身并没有对注意的内容和标准给出确定的规则,判断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还需要借助其他法律法规等的规定(法定注意义务)和理性人(审慎管理人)的判断标准。通常以行为人是否尽到了同类交易情形下通行的注意义务作为衡量的尺度,如安全保障义务是否达到了主管机关所要求的安全保护标准,在执行这些标准规定时是否存在疏忽、纰漏,在发生损害时的处置措施是否妥当等。 判断义务人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一、法定标准 如果法律对于安全保障的内容有直接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作出判断。 二、特别标准 对于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采用特别标准。如果在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领域,存在对儿童具有诱惑力的危险时,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必须履行最高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消除危险,使之不能发生;使未成年人与该危险隔绝,使其无法接触这个危险;采取其他措施,保障不对儿童损害。 三、善良管理人的标准 如果法律没有规定确定的标准,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要高于侵权行为法上的一般人的注意标准,行为人是否尽到该项注意义务,与其有无尽此注意义务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其向来用于事务的注意程度,均不过问。

四、一般标准 一般标准可分为两个方面: 1、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对于一般的被保护人,所承担的义务就是对于隐蔽性危险负有告知义务。例如:对于进入商场并不想购物只是通过商场过道的人,经营者只对隐蔽危险负有告知义务,并非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2、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对于受邀请者进入经营领域或者社会活动领域的一般保护事项,例如对进入商场、列车、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盗贼侵害的危险,负有一般的告知义务和注意义务。 作者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张学增律师

学校安全保障制度.docx

学校安全保障制度 学校安全保障制度了“人人参与,严格管理”的良好局面。 一、对教职工的规定 1、全校教职工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 2 、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周为全校学生上一次安全教育课,并对各班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 3、“四送活动”:放学前把注意安全的一句话送给学生;外出前把安全教育送给学生;放假前把注意安全的要求送给学生;开家长会把安全工作中好的作法送给家长。 4、班主任老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安全负责,作到定期讲,及时讲,并能实施一定的安全措施。学校也把安全问题与班级工作挂钩,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奖励。 5、值勤老师在值勤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做到课间巡视,监督教育学生不做危险的游戏,并做到按时静校。 6、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时,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给学生明确的活动范围及活动要领,不能随便解散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体育

老师要在操场里巡视,不能放任自流,对于体育课中出现的问题,学 校将严格予以处罚。 7、后勤人员要经常对学校的活动器械进行检查,管理好食堂、锅炉房,及时排除事故隐患,还要做到在放学后及节假日严格管理学校秩序,不准附近的学生和居民到校玩耍。 8、外出活动要经学校批准,并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及安全 措施,做到班主任老师带队,任课老师跟队管理,任何老师都不准单 独行动。 9、任何教师都不准把学生单独留在校内内,如出现问题,追 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1、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路对时学生要坚持戴小黄帽,并要求队伍整齐,要靠马 路右边走。 3、要求 12 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和坐汽车 上学的学生都要与学校签定安全协议书。 4、要求学生课间不能追跑,打闹,要做有意义的活动,值勤 学生要严格监督管理。

安全保障义务及连带责任法律规定

安全保障义务及连带责任法律规定 安全保障义务法律规定 1.《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3.《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第四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七十一条【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赔偿责任。 第七十二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确定】 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认定: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益; (二)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 (四)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具体情形。 第七十三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行为人善尽安全保障义务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则可以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害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

公路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研究

公路经营者安全保障义 务研究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我国公路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研究 一、公路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及性质 根据民法上的通说,义务可以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大多数违反法定义务的侵害行为通常构成侵权。这在司法实践中也表现的尤为突出,也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不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各国的法院一般都认为安全保障义务,具有法定义务的性质,这种法定义务存在于侵权法上。显然,关于公路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大多数来源于法定义务而非约定义务,并不排除也有来源于约定义务。 二、我国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现状和立法思考 安全保障义务在德国表现为交易安全义务,在法国法上为保安义务,日本法上为安全顾虑义务,英美法系为注意义务。很多国家都尚未对其明确规定,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曾存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问题比比皆是。我国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是比较迟缓的,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被我们重视。我国民事立法最早提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是在由陈现杰主笔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此外,我国《合同法》里也有其相补充性的规定。虽然为未明确提出安全保障义务,但它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三、公路经营者应该如何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即将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原理,这里的侵权责任,根据内容的分别,主要将安全保障义务分为两种:首先,是防止使用者遭受经营者侵害的安全保障义务。即安全保障义务人应该不为侵害使用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这是针对经营者自身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损害加以避免。其次,是防止第三人侵害受害使用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应该负有不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使被侵害人的人身和财产遭受自身以外第三人侵害的义务,应该保障服务场所使用的建筑物以及设备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强制标准的要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达到从事此等经营所必需要达到的安全标准。(公路的路面、护栏、设施的安全保障)。 四、公路经营者违约和侵权责任竞合及解决 (一)对侵权和违约的认识 侵权责任。如前所述,侵权行为无非作为侵权和不作为侵权。在公路经营者侵权行为的司法实践中,图像识别算法更多的则表现为他的不作为侵权。也就是说公路经营者,本来具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如在公路设施等硬件配置上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然而它的经营者并未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的不作为,并因此导致了公路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损害,

学校安全保证书200字

学校安全保证书200字 一、组建学校安全组织机构。 二、放假前组织专人对学校电源、火源、房舍、实验室、微机室、器材室、图书室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不安全隐患发生(东厢房辅助教室,正房学生教室假期停电)。 三、落实更夫责任制,坚持昼夜不离岗。 四、安排值班值日教师,每天填好值班交接记录;学校领导轮流带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五、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签定的安全保证书,要有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签字方可。 六、开好假期前的安全教育会议。 七、要求师生保证做到: (一)教师方面: 1、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注意教师形象。 2、严禁聚众赌博、酗酒,参与封建迷信和法-轮-功活动等一切不正当行为。 3、严格落实治理“三乱”的有关规定,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收费补课、办班,一经发现严肃追查责任。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家庭保护工作,确保家庭成员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侵害。 学校安全保证书200字 [篇2]

为确保人身安全,树立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保证如下: 1、不携带管制刀具或者铁条、钢管等物品到校。 2、不在校内追逐打闹,不坐在走廊栏杆上、窗户上,不从楼上往下抛掷任何物品,打扫卫生擦窗户时一定要确保安全。 3、不攀爬翻越围墙、建筑物,不到学校建筑施工场地玩耍活动。 4、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有意在楼梯走道制造堵塞和拥挤。 5、爱护校园内的电线、电器、电器开关、插座;有损坏现象的不触摸。 6、体育活动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不在体育设施上做危险动作。 7、严格遵守请假制度,不私自外出游玩、不逃学、不出走,及时回家按时返校。 8、遵守交通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不乘坐不合格车辆。 9、校外不与不良分子交往,不打架斗殴。不进营业性网吧 10、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的安全制度和条例。 11、绝不私自到游泳池或下河玩水、游泳。 12、不能到河边、池溏、深沟等地方玩耍、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其义务主体为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包括服务场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经营者等对该场所负有法定安全保障义务或者具有事实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与此相对应的权利主体是:(1)消费者;(2)潜在的消费者;(3)实际进入该服务场所的任何人。该权利义务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服务场所,权利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义务人应当对这种人身和财产安全履行相应的积极作为或者消极不作为义务。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是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由诚实信用原则派生而来的,它来源于德国法院法官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者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理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原先指维持交通安全而言。其后扩张于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以强调在社会生活上应负防范危害的义务,具体指“在自己与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营造好一个很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如挖掘水沟,应加盖或采取必要措施。二是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本身或硬件设备不安全导致客户受害,负有防范危险发生的义务。如在家举办酒会,应防止老树砸伤宾客;餐馆楼梯未全部修好,应设告示牌或者切断通往楼梯的通道。三是因从事一定营业或职业的经营者消极不作为,未勤勉地尽到对不法侵害的防范和制止义务。如经营旅馆饭店,应注意清除楼道油渍,维护电梯安全,保证安全门畅通无阻的义务。上述第三种类型即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的确定,是判断经营者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标尺,即经营者需要履行哪些义务,才能视为其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而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民法理论认为,需要尽适当注意义务却没有尽这种义务,就具有民法上的过错,就应当承担过错的民事赔偿责任。 关于建筑物主体结构

浅议安全保障义务

浅议安全保障义务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出现了许多社会公众在经营场所及群众性活动场所遭受损害的事件。安全保障义务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了规定,有效调整了自由与损害填补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举证责任、追偿权等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探讨明确。本文结合安全保障义务出台的背景、意义、含义及性质,对本条文未明确安全保障义务的场所范围、归责原则、追偿权问题进行浅诉,以求对司法实践的统一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适用范围责任承担 1

目录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简要概述 (1) (一)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在各国的表现 (1) (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法理基础 (1)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 (2) (一)安全保障义务主体的确定 (3) (二)安全保障义务保护对象的确定 (3) (三)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4)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4)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直接责任 (4) 1、归责原则 (5) 2、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5) (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 (6) 1、对相应的补充责任的理解 (6) 2、补充责任的赔偿范围 (7) 3、补充责任是否享有追偿权 (8)

浅议安全保障义务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它是我国民法史上的一个突破。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简要概述 (一)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在各国的表现 安全保障义务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照顾义务①。这一制度是在诚实信用原则之下基于分配正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 现代立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起源于德国法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由民事法庭法官通过判例而创设。在法国也存在着违反安全义务的责任,此制度与德国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相类似,称为保安义务,在美国法中则强调注意义务,是指某种具有信赖成分的关系,特别是一方信赖另一方会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信赖存在。纵观许多国家的法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国家的法律最初都没有对一般安全注意义务作出一般性的规定,只是通过判例而逐渐确立这一制度而为由于该种危险发生时所导致的损害提供救济。 (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法理基础 对设置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学术界提出了许多观点。我认为安全保障义务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只有二个,即危险控制理论和信赖理论。 危险控制理论。对于行为人来讲,其相对与其他任何人应该说是最接近该行为的,比较起其他任何人他最了解该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危险,所以说由他来控制危险将会是最有效率的。由此法律认为应该让行为人自行控制危险。如果说此时,行为人未能很好的控制危险,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就理应由其自己来承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前提应当是,义务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控制危险的可能性,不能控制危险的人不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信赖理论。将信赖原则作为安全保障义务的另一个理论基础,原因在于:首先,信赖原则可以用来确定行为人在一般危险活动中所负安全保障义务的存在。在公众可以相信某处没有危险的地方,就产生了安全保障义务。其次,信赖原则的功能在于对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分配,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行为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免除。行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 ①参见刘士国主编:《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安全保障义务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第四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七十一条【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赔偿责任。第七十二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确定】 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认定: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益; (二)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 (四)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具体情形。 第七十三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行为人善尽安全保障义务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则可以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害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 第七十四条【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不享有追偿权】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为直接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在直接责任人能够承担侵权责任的时候,自己不承担侵权责任。在直接责任人不能够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时候,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补充责任的范围,应当以其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确定补充赔偿的范围。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了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不享有对直接侵权人的补充责任。超出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责任的部分,对直接侵权人享有追偿权。 第七十五条【停车场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 判断停车场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参照以下情形认定: (一)车辆所有人是否将车辆交付停车场实际控制; (二)停车场是否向车辆所有人收取费用; (三)停车场和车辆所有人是否有保管车辆的合意。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起源及立法理由 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来源于德国法院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一般安全注意义务”。1德国法上这一概念2并非来源自《德国民法典》,而是由法官通过“枯树案”’“道路撒盐案”“兽医案”等司法判例创设发展起来的。3法国法上与此概念相对应的是“保安义务”,日本法上与此概念相对应的是“安全关照义务”,也都是通过法院判例发展出来的概念,但二者更类似于德国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与英美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更为一致。4 德国学者认为,交往义务的产生既是为弥补以罗马法为模型而设计的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缺陷和将危险责任的思想移植到过错责任之中的需要,也是受社会福利国家思想之影响,同时也有刑法上新不作为犯罪理论的影响。5 法律既要保证当事人的行动自由又要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随着现代社会危险因素的增加,危险责任的设立改变了传统的绝对的过错责任,对行为人克加了责任而对受害人加强了保护,表明了现代社会对社会整体的安全秩序的重视。然而对于一些并不属于高度危险的场合下,尤其是进入公共场所的公众因场所内的设施或第三人而遭受侵害时,依然存在中间地带尚待弥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类似案件又迫切需要法律的回应,而安全保障义务通过扩张不作为侵权中的义务,正充当了“过错责任与危险责任的桥梁”。6一方面,安全保障义务人往往是利益所归之处,应为损失所归之所,也最有能力承担风险承担,另一方面对经营者课以安全保障义务也有助于减少危险因素或防止损害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在我国首次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这一规定也在《侵权责任法》中继续完善,旨在解决安全保障义务人疏于该义务的不作为和损害结果的关系问题,弘扬和合理分配社会正义7,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1参见: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精髓诠释下》,王利明主编:《判解研究》2004年第4期,第20页。转引自: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2页。 2关于这一概念的翻译,源自德文Verkehrspflichten,有的学者将其译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参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有的学者将其译为:交易安全义务,参见林美惠:《侵权行为法上交易安全义务之研究》,台湾大学法理学研究所2000年博士论文,第41、85-86页。转引自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84页。有的学者将其译为:交往安全义务,参见:朱松柏:《德国商品制造人责任论》,载于台湾《法学丛刊》第141期,转引自: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页,注2;[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以下。 3“枯树案”参见:[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以下;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78-85页;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3-7页。“道路撒盐案”、“兽医案”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78-85页; 4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92-93页。 5参见: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7-17页。 6参见: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8-20页。 7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95-96页。

医疗安全论文和社会责任论文:浅析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及相关法律

医疗安全论文和社会责任论文:浅析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义 务及相关法律责任 摘要:医疗机构作为面向社会开放,为患者提供诊疗卫生服务的经营机构,在承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还对进入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众具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 关键词:医疗机构;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法律责任医疗机构作为面向社会开放,为患者提供诊疗卫生服务的经营机构,在承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还对进入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众具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4日公布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明确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此规定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法定化。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如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面对的不

仅是传统的医疗侵权纠纷及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还要面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人损害的侵权纠纷。笔者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医疗机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作一粗浅探讨。 1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所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对他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没有尽到此种义务,因而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1〕。医疗机构作为面向社会开放,为患者提供诊疗卫生服务的经营机构,在承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还对进入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众具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医疗机构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提供诊疗卫生服务为主的经营机构,除了诊疗护理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诊疗操作规范外,还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表现为一种积极作为的义务,不履行该义务、消极的不作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履行该义务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受害人承担医疗机构有过错的举证责任,这与医疗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相反。 2医疗机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2〕 2.1保证医疗业务用建筑设施、医疗设备符合保护公众安全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病房等建筑必须符合《建筑

《浅议安全保障义务》word版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出现了许多社会公众在经营场所及群众性活动场所遭受损害的事件。安全保障义务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了规定,有效调整了自由与损害填补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举证责任、追偿权等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探讨明确。本文结合安全保障义务出台的背景、意义、含义及性质,对本条文未明确安全保障义务的场所范围、归责原则、追偿权问题进行浅诉,以求对司法实践的统一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适用范围责任承担

目录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简要概述 (1) (一)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在各国的表现 (1) (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法理基础 (1)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 (2) (一)安全保障义务主体的确定 (3) (二)安全保障义务保护对象的确定 (3) (三)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4)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4)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直接责任 (4) 1、归责原则 (5) 2、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5) (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 (6) 1、对相应的补充责任的理解 (6) 2、补充责任的赔偿范围 (7) 3、补充责任是否享有追偿权 (8)

浅议安全保障义务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它是我国民法史上的一个突破。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简要概述 (一)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在各国的表现 安全保障义务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照顾义务①。这一制度是在诚实信用原则之下基于分配正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 现代立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起源于德国法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由民事法庭法官通过判例而创设。在法国也存在着违反安全义务的责任,此制度与德国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相类似,称为保安义务,在美国法中则强调注意义务,是指某种具有信赖成分的关系,特别是一方信赖另一方会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信赖存在。纵观许多国家的法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国家的法律最初都没有对一般安全注意义务作出一般性的规定,只是通过判例而逐渐确立这一制度而为由于该种危险发生时所导致的损害提供救济。 (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法理基础 对设置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学术界提出了许多观点。我认为安全保障义务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只有二个,即危险控制理论和信赖理论。 危险控制理论。对于行为人来讲,其相对与其他任何人应该说是最接近该行为的,比较起其他任何人他最了解该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危险,所以说由他来控制危险将会是最有效率的。由此法律认为应该让行为人自行控制危险。如果说此时,行为人未能很好的控制危险,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就理应由其自己来承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前提应当是,义务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控制危险的可能性,不能控制危险的人不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信赖理论。将信赖原则作为安全保障义务的另一个理论基础,原因在于:首先,信赖原则可以用来确定行为人在一般危险活动中所负安全保障义务的存在。在公众可以相信某处没有危险的地方,就产生了安全保障义务。其次,信赖原则的功能在于对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分配,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行为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免除。行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如果可信赖被害人采取相应的适当行为,但由于被害人不适当的行为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人对此不承担责任。 ①参见刘士国主编:《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学校保护学生安全的政策及措施

观音寺中学保护学生安全的政策及措施 一、学校安全责任制度 学校安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校长包校、中层干部包年级、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课堂制度。学校、班级、家长层层签定年度安全责任书,就学校安全目标、安全职责、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责任。 二、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形势、环境的变化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平时要结合校会、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安全教育。要组织师生学习《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学校安全工作须知》及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要聘请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等部门专业人员到学校上安全教育课。保证安全教育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要利用“安全教育日”和“安全生产月”突出教育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三、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 1、加强学生“一日安全常规”管理。对学生上学、放学及在校活动每个环节提出安全要求,对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环节确定专人负责,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2、加强校舍安全管理。要完善校舍勘查鉴定制度,确定检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校舍,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报告、立即整修。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沿交通要道的学校要设立警戒标志。学生上学、放学时要加强重要地段、重要位置的中层干部、教师值班管理。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学校要密切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疏散指示标志要清晰,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要加强学校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及时更换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