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泰科]美国铝消费演变及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pdf

[安泰科]美国铝消费演变及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pdf

[安泰科]美国铝消费演变及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pdf
[安泰科]美国铝消费演变及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pdf

1

美国铝供需格局演变及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熊慧 

美国是现代铝工业的发源地,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生产铝,并逐渐将铝大量应用于军事及民用的各个领域。大量的原材料消耗是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普遍特征,铝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料,对美国经济的工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铝的消费与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某些必然的内在关联。美国已经走完工业化阶段,进入以信息技术和知识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化时代,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研究美国铝供应和铝消费的历史演变过程,探寻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铝消费的基本规律,对于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对铝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铝业协会(The Aluminum Association ,

简称“AA”)最新出版的年度统计数据库对截至

到2008年底美国铝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展示。本文以此数据库为基础,对美国铝供应和铝消费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美国铝消费与其宏观经济多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美国铝供应及消费的历史演变 1.1 铝供应(Aluminum Supply )

AA 对铝供应量的定义是包括原铝和再生铝在内的全口径的铝供应。其计算公式为:

铝供应量=原铝产量+废铝中回收的铝+铝锭进口量+铝材进口量

式中铝锭进口包括铝及铝合金锭的进口。废铝中回收的铝也被称为再生铝,废铝分为旧废铝、新废铝两类。旧废铝指从使用寿命终结的含铝制品中回收的铝;新废铝则指铝材在加工成制品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废品等,只有进入社会流通

的新废铝才进入废铝供应量的统计,在工厂内自行回收的新废铝则不计入。可以认为,新废铝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原铝,因此不难发现,AA 以上关于铝供应的定义中,来自于新废铝的再生铝产量是被重复统计了。

根据AA 的统计,1960年,美国铝供应量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当年原铝产量仅182.8万吨,再生铝产量40.1万吨,进口铝及铝合金锭14万吨,进口铝材3.8万吨,铝供应量合计240.6万吨。可以看出,当时美国铝供应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的原铝,占75.9%;再生铝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补充,占16.7%;铝及铝材进口量在总供应中的比例则不足7%。

几十年间,美国铝供应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原铝生产不断进行区域转移的大背景之下,全球原铝生产的发源地——美国的竞争优势不断衰减。美国原铝产量在1980年达到历史高峰的465.3万吨之后,便数年一个台阶地处于下降当中,到2001年已跌落至300万吨水平之下,在全球原铝生产国中的排名也从一直以来的第一位跌落至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位;2008年,美国原铝产量已降至265.9万吨。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社会生活中蓄积的铝逐渐进入报废期,废铝供应量快速增加,极大促进了再生铝生产的发展,除了个别特殊年份,美国再生铝产量总体处于持续上升当中,2001年美国再生铝产量首次超过原铝产量,之后一直保持着产量上的优势,2006年美国再生铝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436.3万吨,是当年原铝产量的近2倍。几十年当中,铝及铝合金、铝材进口也

2

都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2002年铝及铝合金进口量开始超越原铝产量,成为第二大铝供应来源。若用整体进口量衡量,铝和铝合金,以及铝材进口总量在2000年便开始超越原铝产量,又于2003年开始稳定超过再生铝产量,在供应总量中占据最大比重。

2008年美国铝供应量达到1017.2万吨,分单项来看,再生铝产量占据最大比例,为33.9%;铝及铝合金锭进口量占27.6%,居第二位;原铝产量

退居第三位,占26.1%;最后为铝材进口,数量占比12.3%(见图1)。铝及铝合金锭以及铝材进口量合计占供应量的40%,美国的铝供应已经从本国生产原铝为主转向以进口和废铝回收为主的格局。

1961年-2008年期间,美国铝供应的总体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其中,原铝产量年均下降0.6%,再生铝产量年均增长2.8%,铝及铝材进口量年均增幅则分别达到4.6%和5.7%。

图1 1960年-2008年美国铝供应量变化

从北美地区来看,2008年铝供应量为1111.1万吨,可以由美国、加拿大两国原铝和再生铝产量之和,再加上北美自其它地区进口的铝及铝材而得来。在统计北美进口量时,将北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中剔除了美国、加拿大相互间的进口。从北美总进口量小于美国一国的进口量来判

断,美国有很大一部分进口是来自加拿大的,特别是铝及铝合金锭的进口。这也使得北美的供应格局与美国一国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2008年北美铝供应有一半以上来自本地区生产的原铝,再生铝产量占33.7%,铝、铝合金及铝材进口占14%(图1上)。

3

1.2 铝消费 (Aluminum Consumption )和铝需求(Aluminum demand )

在AA 的统计中,铝消费 (Aluminum Consumption )和铝需求(Aluminum demand )并不是一个概念。AA 的资料并未对两者的差别进行特别说明,但从各自的统计方法可以看出,铝消费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统计方法,而铝需求的统计则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另外,从数量上比较,铝需求要大于铝消费。下面对美国铝消费及需求状况分别进行描述和分析。 1.2.1铝消费 (Aluminum Consumption )

由于再生铝在铝供应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对国内铝消费量的统计不仅仅局限于原铝,而是统计包括原铝和再生铝在内的全口径的铝消费。其统计是从原料消费方面入手,“自上而下”进行的。具体表示如下:

国内铝表观消费量=(原铝产量+政府释放铝储备+铝锭进口+铝材进口+再生铝产量)-(铝锭出口+铝材出口)

考虑到铝库存的变化,可由表观消费计算出铝实际消费:

国内铝实际消费量=铝表观消费量±库存变化

4

过去近50年来,美国铝消费量总体表现出上涨态势(图2)。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对铝等金属的需求巨大,使铝的消费从一个很低的水平迅速增长起来;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使美国铝消费出现了两次明显的衰减;到了90年代,美国工业再度蓬勃发展,同时汽车制造业对铝的需求大幅增加,铝消费又进入新一轮较为快速的增长;但是新世纪伊始,铝消费的快速增长步伐又被网络泡沫的破灭及911恐怖袭击所打断,经过数年的恢复之后,美国铝消费在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05.9

万吨,并在之后的两年保持着历史高位,直到 2008年金融危机的突然袭来,再次将美国铝消费拉下巅峰,陷入又一轮明显的衰退。2008年美国铝消费量为884.74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下降了12%,但是和1960年相比,仍大幅增加了3.5倍。1961年-2008年的48年当中,美国铝消费量的年均增幅为3.2%。

另外,在2005年及之前,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直到2006年被中国超越后降至第二。但从人均铝消费来衡量,美国仍远远领先于中国(图3)。

图2 1960年-2008年美国铝消费变化

图3 2008年主要国家人均铝消费对比 图4 1960年-2009年美国/北美铝需求量变化 注:2000年及之前仅为美国一国数据,2001

年及之后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合并统计 

5

1.2.2 铝需求(Aluminum demand )

铝需求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用铝工业总体净发货量(Total Industry Net Shipments )来衡量,该净发货量又等于生产商净发货量(Producers Net Shipments )与进口量之和。铝工业总体净发货量和生产商净发货量中都不包括铝箔毛料等需在铝工业内部进行进一步加工的毛坯料,这样就避免了重复统计。

AA 对于铝需求的统计数据,在2000年及之前仅涉及美国,2001年及之后将美国和加拿大的铝需求进行了合并统计。在北美的需求中,90%左右用于满足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需要(图4)。由于加拿大的需求量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可以认为,北美的铝消费结构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的情况。2008年北美地区铝的总需求为1004.7万吨,如果将其近似看做美国一国的需求,则1961年-2008年间,美国铝需求的年均增幅为3.3%,和

同期铝消费的年均增幅相当。

铝需求通常按照消费领域和产品形式进行进一步细分。

(1)铝需求按消费领域划分

消费领域分成建筑&结构、交通运输、耐用消费品、电力电子、机械&设备、包装&容器,以及剩余其它等七大类。观察美国/北美各领域铝需求的变化,可以发现,建筑&结构、包装&容器、交通运输等三个行业的铝需求一直占据前三的位置。三个行业的变化各有特点,其中,建筑&结构领域铝需求基本上围绕150万吨的水平上下波动;包装&容器领域铝需求在经历了近30年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饱和状态,铝需求基本稳定在220万吨水平;交通&运输领域铝需求则在多年的波动上涨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增长阶段,直至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打断。

图5 1960年-2009年美国/北美各领域铝需求变化

注:2000年及之前仅为美国一国数据,2001

年及之后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合并统计 

6

由于各领域铝需求的增长变化趋势不同,美国/北美的铝需求变化很明显地被划分成三个时期(图5),建筑&结构、包装&容器、交通运输三大行业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着最大铝消费领域的位置。1960年-1978年的18年当中,建筑&结构领域铝需求以不大的优势排名第一;1979年包装&容器领域取代了建筑&结构领域成为第一,并将这一位置保持了15年之久;1994年交通运输领域铝需求跃升首位,之后的14当中,该领域需求一直以较大优势保持榜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北美汽车制造业遭受重创,导致交通运输领域铝需求急剧下降,并在2009年从铝需求排名第一的位置跌落至包装&容器领域之后屈居第二。但是我们认为,2009年北美铝需求格局的变化仅是暂时的,因为包装&容器领域的铝需求多年来稳定在一个饱和的状态,经济形势的好坏对其基本上没有影响,而交通运输行业则不同,是受金融危机打击的重灾区,美国交通运输行业铝需求排名的下降,是因为其自身铝需求绝对数量的减少,相信

随着北美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复苏,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应该已经收复失地,重新找回北美最大铝需求领域的位置。图5下半部分的饼图是从上述三个阶段各选取了一个典型年份进行的铝需求结构对比,在这三个年份当中,第一大消费领域的铝需求都处在各自的历史高位。 (2)铝需求按产品品种划分

从产品结构分析,铝板一直担当最重要角色,铸造合金位居第二,挤压材列第三位(图6左)。由于不同种类铝产品对应的消费领域各有侧重,如挤压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图6右),铸造合金主要用于汽车零件生产,铝板带中最主要的产品是铝罐料,用于包装&容器领域铝饮料罐的生产(图6中),因此各主要消费领域铝需求的不同发展轨迹对铝产品的需求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图7可以明显看出,铝板带、铸造合金的需求都表现出更快的增长,与挤压材、铝箔等需求的差距不断逐渐拉大。

图6 2008年北美铝及铝材需求结构按领域划分

2008年北美市场消费的1004.7万吨铝当中,板带占40.9%,排在第一位;铸造合金排在第二位,占31.1%;挤压材占16.1%,居第三位;之后排列的是,铝箔占6.5%,电缆占3.2%,锻件、线材需求占比都只有1%。即从整体来看,铝材占70%左

右的比重。1961年-2008年期间,铝板带需求以年均3.9%的幅度增长;铝箔需求年均增幅为3.6%;铸造合金需求年均增幅为3.1%;挤压材需求年均增长2.6%

7

图7 1960年-2009年美国/北美需求按产品统计

注:2000年及之前仅为美国一国数据,2001年及之后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合并统计 (3)主要领域铝需求的产品形式

美国是全球汽车生产大国,并且铝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美国咨询机构Ducker 公司公布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汽车中铝的用量快速提升,2006年北美轻型汽车中铝的用量达到145kg/辆,比1990年提高了一倍。由于单车用铝量和汽车产量的同时增加,铝在美国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得到快

速提升。在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领域,铝铸造合金的用量远远超过各种形式的铝材;卡车和客车中,铸造合金的用量最大,板带用量次之,型材和锻件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拖车和半拖车中,应用的主要是铝型材和板带(图8)。2008年北美汽车制造业的铝需求量约为229.5万吨,其中铝铸造合金148.6万吨,铝材80.9万吨。

图8 美国/北美汽车制造业对铝及铝材的需求变化

注:2000年及之前仅为美国一国数据,2001年及之后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合并统计 铝在包装&容器领域的应用,最主要的是铝易拉罐用的铝带材(铝罐料),另外还有少量半刚性包装用的铝带材、包装铝箔等(图9左)。该领域

的铝需求很少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多年来消费水平一直十分稳定。美国铝易拉罐的消费非常普遍,据AA

的统计,多年来美国铝易拉罐的发货量

8

一直稳定在1000亿只的水平,按照3.1亿的人口总数计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耗铝易拉罐323只!几乎每人每天消费一罐。按照目前的制造水平,1个易拉罐的重量为13.28g ,1000亿只的总重量为132.8万吨,需要铝罐料178.9万吨,其中有一半是用废旧铝易拉罐回收再生的。半刚性食品包装容器和家用铝箔的需求量要远远小于铝罐料,2008年的需求量分别为12.3万吨和16.9万吨。

图9 美国/北美容器&包装以及建筑&结构领域铝需求变化

注:2000年及之前仅为美国一国数据,2001年及之后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合并统计 建筑&结构领域主要使用的是铝挤压材和板带,2008年该行业铝需求为117.5万吨,其中,铝挤压材67.9万吨,铝板带43.6万吨。各种建筑中的门窗、幕墙主要使用铝挤压材;室内天花板、隔板,雨水管、棚顶,以及厂房建筑、桥梁和街道建设等方面较多使用板带材。2000年之前的较长时间内,美国建筑&结构领域铝板与挤压材需求量基本相当或略多;2001年加入加拿大的统计数据之后,用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挤压材需求明显多于板带材,我们推测这是两地区建筑&结构的种类不同造成的差异。

1.3 进出口分析

美国铝产品的进口主要以铝锭和铝材为主,同时进口少量废铝(图10左)。多年来,美国铝进口整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美国铝进口量合计459.5万吨,其中铝和铝合金锭以及铝材进口406.4万吨,占该年铝供应总量的40%,进口已成为美国铝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0 1960年-2008年美国铝产品进出口量变化

9

出口则以废铝和铝材为主(图10右),并出口一定数量的铝及铝合金锭。近年来,废铝出口表现出较快增长,铝及铝合金、铝材出口则较为

稳定。2008年美国铝出口345.6万吨,其中,铝和铝合金以及铝材出口150万吨,约占当年美国铝消费量884.74万吨的17%。

图11 1960年-2008年美国铝产品净进口量变化

1960年-2008年期间,美国基本上都处于铝的净进口状态,只有个别年份例外,并且净进口量在近10年中增长较为迅速,2005年净进口量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316.5万吨。分品种来看,铝及铝合金锭基本上保持净进口,并且是一直净进口数量最多的品种;铝材和废铝则阶段性地在净进口和净出口之间转换。近年来铝材表现为净进口;废铝则呈现净出口,且净出口数量逐年较快增长,说明美国国内的废铝蓄积十分充裕,国内再生铝生产已无法将其完全消化,当然,这也与中国加大在美国的废铝采购有很大关联。

2 美国铝消费与宏观经济的关联 2.1 相关性分析

铝是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美国的铝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的平稳增长会加大对铝的需求,在经济受到各种因素冲击时,铝消费则会表现出明显的衰退。为了研究铝消费与宏观经济和各产

业部门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工具,对铝消费与经济、行业多种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表明,当经济发展进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中级阶段”或“工业化加速阶段”,都伴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加速消耗。对于中期工业化国家美国来说,这一时间段是1880年到1950年。尽管美国在19世纪末已经进入到工业化阶段,但当时铝刚刚投入工业化生产,产量有限,制约了其应用,因此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铝消费才开始起步;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铝的消费也开始高速增长。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公布的更长期的美国铝消费数据很清晰地显示出美国铝消费的变化过程(图12)(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USGS 与AA 关于美国铝消费量的统计数据有较大差异)。为了使选取的样本更有意义,我们也据此将相关性研究的时间段选择在1960年之后,即铝已经进入较为

普遍的应用阶段。

10

图12 USGS 美国铝消费量变化 图13 分阶段相关系数 我们分别考察了美国GDP 增长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美国制造业增长率(以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为代表)等经济变量,以及新房开工增速、汽车产量增速、耐用品新订单增速、家

用电器新订单增速等相关行业指标与铝消费增速的相关性。一般认为,相关系数高于0.7为很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5-0.7为较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低于0.5则为弱相关关系。

表3 美国铝消费和宏观经济指标及产业运行指标的当期相关性

列于表3的当期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1960年-2010年期间,GDP 增速、IP 增速、制造业供应商交货指数增速和铝消费增速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7,分别为0.75、0.79和0.79,都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制造业PMI 增速和铝消费增速的

相关性系数也达0.65,属于较强的相关性关系;但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增速和OECD 领先指数变化率与铝消费增速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仅为0.35和0.34。

1970年-2010年期间,新房开工增速、新房

11

完工增速和铝消费增速的相关性也都超过0.5,属于较强相关性关系;汽车产量增速和铝消费的相关性则非常强,达到0.78。

从更近的时期考察,2000年-2010年期间,耐用品、家用电器、汽车及零件新订单增速等行业指标与铝消费增速都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0.78和0.89。

以上当期相关性测算表明,GDP 、IP 、PMI 增速与铝消费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说明铝消费和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从铝与下游消费领域的相关性来看,铝消费与汽车产量和汽车零件新订单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强于建筑行业。在考

察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一直占据着最大铝消费领域的位置,并且铝消费量远远大于建筑领域,因此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分阶段相关性研究则显示(图13),不同时段里相关性会有所不同,而所考察的指标在近10年中的相关性都处于较强或很强的区间。

我们还试图通过时差相关性分析找出能够反映铝消费变化的先行指标。测算结果显示,只有滞后一年的铝消费变化与当期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增速变化的相关性强于当期,因此可以用前一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增速变化定性预测下一年铝消费的变化趋势。

表4 铝消费与宏观变量间的时差相关性

2.2 消费强度分析

消费强度反映的是每万美元GDP 所消耗的铝的数量。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结合使用了USGS 和AA 两个系列的数据源进行分析。其中,USGS 提

供的数据时间段比较长,用以更好地反映美国铝消费的变化过程;而AA 数据的统计口径更符合我们一般常用的方法,用以定量表示最终的研究结论。

图14 美国铝消费强度变化

12

如图14显示,美国铝消费强度从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上升,在7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了震荡下行的通道。这完全符合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费的普遍规律,即在制造业迅速发展、城市化、特别是社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的工业化阶段,必将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加速消耗,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结束,进入以信息技术和知识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化时代,资源的消费强度将趋于下降。显然,美国铝消费强度的变化与其工业化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工业化加速阶段,伴随着铝消费强度的快速提升,达到饱

和之后开始下降;但由于铝的应用起步比较晚,美国快速工业化的后期阶段,铝的应用才大面积推广开来,因此美国铝消费强度峰值的出现比其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结束滞后了一段时间,这也和合乎我们的推断。

由于USGS 和AA 对美国铝消费量的统计口径不同,计算得到的铝消费强度数据有较大差异,但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得到的历史高点都落在1973年。用USGS 数据计算出的美国铝消费强度最高值为10.69kg/万美元,用AA 数据计算出的最高值为12.74 kg/万美元。

图15 美国人均GDP 与人均铝消费量的关系 图16 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费的倒“U ”型模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美国GDP 与铝消费量的对应关系,我们将人均GDP 值与人均铝消费量值做成散点图(图15),并用多项式回归方式作出了趋势线。曲线的R 2

值达到0.9219,说明趋势线与散点图达到高度拟合。得到的趋势线呈现出明显的倒“U ”形状。

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费的倒“U ”模式是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结论。该理论指出,国家的人均GDP 与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之间呈倒“U ”形关系(图16),基本含义是,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耗量随GDP 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之后,工业化不断推进,人均GDP 也

不断增长,而矿产资源人均消耗量先增长后逐渐趋缓,当人均GDP 达到某一个较大值时(基本完成工业化),矿产资源消费停止增长或有下降趋势。即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的消费必然经历初始、增长、成熟和衰落四个阶段,这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的普遍规律。各类矿产资源的性能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演变决定了倒“U ”形曲线波长(即起点与峰值点之间的时间跨度);倒“U ”形曲线的起点和顶点(即人均消费的峰值)则因各国的经济结构、资源赋存情况、资源政策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上述趋势线我们可以肯定地作出这样的

13

判断:美国的铝消费已经经历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所指出的成熟时期开始进入衰落阶段。成熟期出现在人均GDP 为33000美元/人左右的区域,用USGS 数据计算出的人均铝消费饱和峰值为24.5kg/人,按照AA 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的人均铝消费量约为30kg/人。

3 结论

◆ 几十年来,美国铝供应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年再生铝产量超越原铝产量,2003年铝和铝合金以及铝材进口开始稳定超过原铝产量。铝的供应逐渐从自身生产原铝为主演变为以铝、铝合金和铝材进口,以及再生铝生产为主的格局。

◆ 铝应用的发展使美国铝消费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960年-1978年,建筑&结构领域铝需求居各行业之首;1979年-1993年,包装&容器行业铝需求上升到第一位;1994年-2008年,交通运输行业以较大优势占据首位,但在2009年,交通运输铝需求又被包装&容器行业暂时超越。

◆ 从产品结构分析,铝板一直是最主要的需求形式,铸造合金位居第二,挤压材列第三位。由于各种产品的应用领域各有侧重,在包装&容器以及汽车领域铝需求不断增长的带动下,铝板带、铸造合金的需求都表现出更快的增长,与挤压材、铝箔等需求的差距不断逐渐拉大。

◆ 1960年-2008年间,美国基本上都处于铝的净进口状态,只有个别年份例外,并且净进口量在近10年中增长较为迅速。分品种来看,铝及铝合金锭基本上保持净进口,并且是一直净进口

数量最多的品种;铝材和废铝则阶段性地在净进口和净出口之间转换,近年来铝材表现为净进口,废铝则呈现净出口,且净出口数量逐年较快增长。

◆ 相关性测算表明,GDP 、IP 、PMI 增速与铝消费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说明铝消费和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从铝与下游消费领域的相关性来看,铝消费与汽车产量和汽车零件新订单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强于建筑行业。另外,可以将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增速当做预测铝消费变化的先行指标。

◆ 铝消费强度研究表明,美国铝消费强度已经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了震荡下行的通道。用USGS 数据计算出的美国铝消费强度最高值为10.69kg/万美元,用AA 数据计算出的最高值为12.74 kg/万美元。

◆ 美国人均铝消费和人均GDP 呈现出典型的倒“U ”形关系。根据该关系曲线判断,美国单位GDP 对应的人均铝消费量也已经从饱和进入衰退。铝消费成熟期出现在人均GDP 为33000美元/人左右的区域,用USGS 数据计算出的人均铝消费饱和峰值为24.5kg/人,按照AA 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的人均铝消费量约为30kg/人。

中国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也是工业化的加速阶段,未来二十年里,工业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快速的步伐。美国铝消费的上述变化规律,对于预测今后中国铝消费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工业化的完成必将是铝消费增长趋势变化的重要节点,如果仅从美国单位GDP 对应的人均铝消费饱和峰值简单对应,中国铝消费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

致谢:文中部分观点得益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王飞虹的启发,时差相关性计算得到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任卫峰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高级宏观经济学(2)》课件-1

Xiamen University Fall 2006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II Course Descrip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major issues, some very useful analytical tool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modern macroeconomics. Topics include growth theory, business cycle theory,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urse Evaluation Assignments: 30% Final Exam: 70% Course Outline I.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II.Mathematical Tools (Dynamic Optimization) III.Economic Growth IV.Economic Fluctuations V.Inf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VI.Unemployment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 Reading Materials The readings are drawn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in economics and the following textbooks: 1.Aghion, P. and P. Howitt,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MIT Press, 1998. 2.Barro, R. and X. Sala-i-Martin,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1995. 3.Blanchard, O. and S. Fischer, 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1989. 4.Chang, A. C., Elements of Dynamic Optimization, McGraw-Hill, 1992. 5.Sargent, T., Dynamic Macroeconomic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Mankiw, N. G. and D. Romer (eds.), New Keynesian Economics, MIT Press, 1991. 7.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Hill, 2001.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型)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 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型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2.1 考虑N 个厂商,每个厂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Y F K AL =,,或者(利用密集形式)()Y ALf k =。设()·0f '>,()()* ** 1c s f k =-。设所有厂商以工资wA 雇用工人,以成本r 租借资本,并且拥有相同的A 值。 (a )考虑一位厂商试图以最小成本生产Y 单位产出的问题。证明k 的成本最小化水平 () ()()**1001t t t f c c k cs f k n g k L n L αδ*+??"==-=++=+ ??? <唯一地被确定并独立于Y ,所有厂商因此选择相同的k 值。 (b )证明N 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出等于具有相同生产函数的一个单个厂商利用N 个厂商所拥有的全部劳动与资本所生产的产出。 证明:(a )题目的要求是厂商选择资本K 和有效劳动AL 以最小化成本rK wAL +,同时厂商受到生产函数()Y ALf k =的约束。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 () .mi . n s t w Y ALf k AL rK = + 本题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求一阶条件: 用第一个结果除以第二个结果: 上式潜在地决定了最佳资本k 的选择。很明显,k 的选择独立于Y 。 上式表明,资本和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必须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这便是成本最小化条件。 (b )因为每个厂商拥有同样的k 和A ,下面是N 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量关系式: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目录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郑炳老师讲授的完整课程】【共41课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王志伟老师讲授的部分课程】【共28课时】

电子书(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试看部分内容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 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 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 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 1.中国支出法GDP由哪些项目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试分析中 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不断下降的原因 中国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偏低并持续下降的原因: 1.劳动报酬份额下降 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2.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果决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这些工具应该如何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利率或贴现率4.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1.正回购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提高利率 3.中国收入法GDP的构成 收入法GDP的收入构成:1.劳动者报酬、2.资本折旧3.营业盈余、4.生产税净额4.中国主要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 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5.GDP平减指数 5.CPI的定义及构成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外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即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构成 ?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6.基础货币及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手段 1.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系统之外的现金,即为基础货币。 投放手段: 1.再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2.外汇占款的增加与减少 3.公开市场买进与卖出 7.自然失业率及潜在GDP增长率 1.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的失业率。 2.潜在GDP增长率: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被正常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GDP 增长率。 8.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1.确定正确的参照或基准 2.区分自主的与受干预的增长率 3.区分临时性波动与趋势性变化 4.既要看名义变量,也要看真实变量 5.切忌犯“混淆因果”和“多因之果归于一因”的错误 6.全面考察经济系统的平衡关系 7.既要看宏观基本面,又要看微观基础 8.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和影响 9.既要关注政策(事件)的短期效应,又要关注长期效应10.既要看同比,又要看环比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育明考博咨询电话400-668-6978QQ:493371626 2015北大考博QQ交流群105619820英语群335488903专业课群15746041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导师-笔记-报录比 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考博资讯 (一)、初试科目(笔试): (1)外语 (2)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及应用)。(3)经济计量学(含概率与统计)。 (二)、复试: 由各专业组织,具体情况如下: 1.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当年的复试通知为准。 2.复试形式及内容: 复试形式:口试 复试内容: (1)考生自我介绍: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及其主要成就等; (2)现场回答专业知识; (3)用外语回答有关提问; 3.复试时间:约30分钟。 4.复试为差额复试。初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70%,复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30%;复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 5.复试时请出示有效证件及复试通知书; 6.复试时不得迟到,不能携带任何资料。 7.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分数构成: (1)答题的完整性(要点的全面性):0-30分; (2)答题的深度性(分析的深度、前沿性等):0-20分; (3)知识面的宽度(回答问题时展现出的相关知识):0-10分; (4)答题过程中展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0-10分; (5)语言表达能力(中文、外语):0-30分。 (三)、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注意高微只讲教材的前一半,后一半如果有兴趣或有时间可以大概看一下。高微考试会涉及部分中微的内容,特别是比较难的计算部分,如寡头市场等,这部分可以参考中微5、7。高微的复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其次是习题,这部分参考1、3。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同上,但在高微的习题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时间。 1.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及习题★★★★★ 2.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1和2 3.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答案★★★★★ 4.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刘文忻和张元鹏)★★★ 5.中级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刘文忻和张元鹏)★★★ 6.中级微观题库★★ 7.中级微观教材配套习题教材(张元鹏)★★★ 宏观经济学: 对于一般同学:对于基础不好,或者没学过张延中宏的同学,要先看中宏的课件以及习题答案,打好基础。然后再看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也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完全理解,可以参考5、6。课件看的差不多后,可以把教材的习题做一遍。 对于时间紧的同学:先把中宏看明白,然后把高宏的课件以及习题背熟。 1.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教材原版答案(第一版和第二版)★★★ 2.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张延)★★★★★ 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讲解(张延)★★★★★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 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 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 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 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 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 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 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 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下部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 (上中下)190-290 本资料由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上网购返利网分享汽车理论习题答案(考研_作业).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zobam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o67DaHk 波动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pJDGFyj 泵与风机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gdBph3H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李晓燕吴邦喜.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qWM2gAo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bnksUmV 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上下册).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sjvvFPj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_cropped.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sj98Mct 物理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jG1F9NS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1-5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nt8vc3B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1).pdf→→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eQABmxW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bngpktD 电动力学习题答案chapter5.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pJ7AZ5x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综合复习题与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c0nEFUo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hq3f7Is 电子线路习题答案梁明理版.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bn5rEIr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mgHQ6xi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李发海答案(全).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dD25KyP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版_课后习题答案%28林德杰%29.pdf→→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jGwVRE2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6).pdf→→ https://www.doczj.com/doc/894653890.html,/s/1bnrK3pX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7).pdf→→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课后习题详解第章索洛增长模型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1章 索洛增长模型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1 增长率的基本性质。利用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其对数的时间导数的事实证明: (a )两个变量乘积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和,即若()()()Z t X t Y t =,则 (b )两变量的比率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差,即若()()()Z t X t Y t =,则 (c )如果()()Z t X t α =,则()()()()//Z t Z t X t X t α= 证明:(a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 因为两个变量的积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和,所以有下式: 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 则得到(a )的结果。 (b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 因为两个变量的比率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差,所以有下式: 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 则得到(b )的结果。 (c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 又由于()()ln ln X t X t αα??=??,其中α是常数,有下面的结果: 则得到(c )的结果。 1.2 假设某变量X 的增长率为常数且在10~t 时刻等于0a >,在1t 时刻下降为0,在12~t t 时刻逐渐由0上升到a ,在2t 时刻之后不变且等于a 。 (a )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X 的增长率的图形。 (b )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ln X 的图形。 答:(a )根据题目的规定,X 的增长率的图形如图1-1所示。 从0时刻到1t 时刻X 的增长率为常数且等于a (0a >),为图形中的第一段。X 的增长率从0上升到a ,对应于图中的第二段。从2t 时刻之后,X 的增长率再次变为a 。 图1-1 时间函数X 的增长率 (b )注意到ln X 关于时间t 的导数(即ln X 的斜率)等于X 的增长率,即: 因此,ln X 关于时间的图形如图1-2所示:从0时刻到1t 时刻,ln X 的斜率为a (0a >),

厦门大学《高级宏观经济学Ι》课程试卷 应用类A

一、(15分)假定在美国,投资占产出的比重永久性地从0.15上升到0.18。假定资本份额是1/3,且有()6%n g δ++=。 (1)相对投资不上升的情形,产出最终大约上升了多少? (2)相对投资不上升的情形,消费大约上升了多少? (3)投资上升对消费的瞬时影响是什么?消费回到投资未上升时的水平,大约需花费多长时间? 二、(15分)考虑一个Ramsey-Cass-Koopman 经济,已知终身效用的表达式为: 101t t t c U B e dt θβθ -∞-==-?,其中,单位有效劳动消费:t t t t C c A L =,1(0)(0)/B A L H θ-=,(1)n g βρθ=---,n 为人口增长率,g 为技术增长率。 请从直觉性方式.....推导单位有效劳动消费........的欧拉方程,并解释经济学含义。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消费变动与家庭跨时期替代消费的意愿1/θ,利率r ,贴现率ρ之间的关系。(注:直觉性方式即从边际效用学的角度推导) 三、(10分)假定()()()()1H Y t K t a H t β α=-????,()()H H t Ba H t =&,以及()()K t sY t =&。假定01,01αβ<<<<,并且,1αβ+>。 (1) H 的增长率是多少。 (2) 该经济是否收敛于一平衡增长路径?如果是,平衡增长路径上的K 和Y 的增长率是 多少。 四、(20分)一个具有可加性技术冲击的简化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考虑一个由长生不老个人组成的经济。代表性个人最大化01()(1)t t t u C ρ∞ =+∑的期望值,0ρ>。瞬时效用函数2()t t t u C C C θ=-,0θ>。假设C 总处在使'()u C 为正的区间里。 厦门大学《高级宏观经济学Ι》课程试卷 经济 学院 2010 年级 研究生各专业 主考教师: 试卷类型: A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讲义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罗默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与讲义 第1章索洛增长模型 第一部分重难点解读 “一旦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顾及其他问题。”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 1.1 模型假设 投入与产出 生产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其中,:时间,:有效劳动——劳动增加型的或哈罗德中性。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对于所有 规模不变结合两个不同的假设:第一是经济规模足够大,以至于专业化的收益已被全部利用。第二是除资本、劳动与知识以外的其他投入相对不重要。 把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写成单位有效劳动的函数: 定义,以及,得: 关于的假设: (1),,(如何推导?比较重要!)

(2)稻田条件(Inada condition):,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整理可得:,图示如图1.1所示。 图1.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投入的演化 给定资本、劳动与知识的初始水平,劳动与知识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 其中,与是外生参数。 求解以上两微分方程,可得: 假设:用于投资的产出份额是外生且不变的,则有资本动态积累方程: 其中,为资本折旧率。 1.2 模型动态学

1.2 模型动态学 的动态学 由于,利用链式法则: 结合如上关于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假设,可得: 由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有:

第一项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为,该产出的投资份额为;第二项为持平投资——为使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量。 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上升;当实际投资小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下降;当二者相等时,不变,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 一个重要问题:试证明图1.2中实际投资曲线与持平投资曲线只相交一次。 资本与其增长率的图示可表示如下: 图1.3 索洛模型中的相图 平衡增长路径 平衡增长路径下,劳动与知识分别以速率与增加。资本存量等于;由于在处不变,在以速率增长(且等于)。在资本与有效劳动以速率增长的条件下,规模不变的假设意味着产出正在以该速率增长。最后,每工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复习题详细讲解(第3章 新增长理论)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3章 新增长理论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3.1 考虑教材中第3.2节中1θ<时的模型。 (a )在均衡增长路径上,()A A g t *=g ,其中A g * 是A g 的均衡增长路径值。利用这个事实 以及方程(3.6)()()() L t B a L A t A t θ γ =g []推导均衡增长路径上() A t 的一个表达式,把它用 B 、L a 、γ、θ和()L t 来表示。 (b )应用对(a )问的答案以及生产函数()()()()1L Y t A t a L t =-,求均衡增长路径上()Y t 的表达式。求最大化均衡路径产出的L a 的值。 答:(a )关于产出和知识的生产函数为: ()()()()1L Y t A t a L t =- (1) ()()()() 1L t B a L t t A A θ γ θ=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全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

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中文 罗默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无限期模型与世代交叠模型 高级宏观经济学_第四版—中文_罗默课后题答案 第2章无限期模型与世代交叠模型 2.1考虑N个厂商,每个厂商均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Y = F K, AL,或者采用紧凑形式。假设。假设所有厂商都能以工资wA雇用劳动,以成本r租赁资本,并且所有厂商的A值都相同。 (a)考虑厂商生产Y单位产出的成本最小化问题。证明使成本最小化的k 值唯一确定并独立于Y,并由此证明所有厂商都选择相同的k值。 (b)考虑某单个厂商,若其具有相同生产函数,并且其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是上述N个厂商的总和,证明其产出也等于述N个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总产出。 证明:(a题目的要求是厂商选择资本K和有效劳动AL以最小化成本,同时厂商受到生产函数的约束。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 问题。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求一阶导数: 得到: 上式潜在地决定了最佳资本k的选择。很明显,k的选择独立于丫

第二章无限期模型与世代交叠模型 上式表明,资本和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必须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这便是成本最小化条件。 (b)因为每个厂商拥有同样的k和A,贝U N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量为: 为N个厂商总的雇佣人数,单一厂商拥有同样的A并且选择相同数量的k, k的决定独立于丫的选择。因此,如果单一厂商拥有的劳动人数,则它也会生产的产量。这恰好是N个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总产量。 2.2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不变的效用函数的替代弹性。设想某个人只活两期,其效用函数由方程(2.43)给定。令和分别表示消费品在这两期中的价格,W表示此人终生收入的价值,因此其预算约束是: (a)已知和和W,则此人效用最大化的和是多少? (b)两期消费之间的替代弹性为 ,或。证明,若效用函数为(2.43)式,是则与之间的替代弹性为。 答:(a)这是一个效用最大化的优化问题。 ---- ------------ (1) (2) 求解约束条件: (3) 将方程(3)代入(1)中,可得: ---- ---------------------------- (4) 这样便将一个受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转变为一个无约束问题。在方程( 4)两 边对求一阶条件可得: (5)

高级宏观经济学Krueger最好的高宏学习笔记

Macroeconomic Theory Dirk Krueger1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anuary1,2015 1I am grateful to my teachers in Minnesota,V.V Chari,Timothy Kehoe and Ed-ward Prescott,my ex-colleagues at Stanford,Robert Hall,Beatrix Paal and Tom Sargent,my colleagues at UPenn Hal Cole,Jeremy Greenwood,Randy Wright and Iourii Manovski and my co-authors Juan Carlos Conesa,Jesus Fernandez-Villaverde, Felix Kubler and Fabrizio Perri as well as Victor Rios-Rull for helping me to learn and teach modern macroeconomic theory.These notes were tried out on numerous students at Stanford,UPenn,Frankfurt and Mannheim,whose many useful comments I appreciate.Alexander Bick,Kaiji Chen,Antonio Doblas-Madrid and Weilong Zhang provided many important corrections to these notes.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货币、通货膨胀和银行)【圣才出品】

第17章货币、通货膨胀和银行 一、复习题 1.从历史上看,货币有哪五种形式? 答:货币的五种形式是商品货币、流通的私人银行钞票、商品担保纸币、不兑现纸币和私人银行的交易存款。 (1)商品货币 这是最早的货币,在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或更早年代里普遍使用,通常是贵金属,如黄金、白银或铜。实践中,商品货币制度是由政府开办铸币厂,用贵金属制造硬币,然后将此作为货币来流通来保证其实行的。 (2)流通的私人银行钞票 在美国的自由银行时期和较早时期,经州政府特许成立的银行可以发行流通票据,与今天的通货非常相似。 (3)商品担保纸币 在这种货币制度中,虽然纸币由政府发行,但这种货币需由某种商品作担保,例如金本位制下的纸币。 (4)不兑现纸币 不兑现纸币可以被视为大多数现代经济所实行的货币制度中的一种货币形式。在美国,不兑现纸币是美联储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即美钞)。不兑现纸币由实质上毫无价值的纸币构成。 (5)私人银行的交易存款

有了可使用支票的或能够与借记卡结合使用的银行存款,消费者无须使用不兑现纸币就能从事购买活动。 2.雅浦岛石头和新法兰西纸牌币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货币形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1)共同点:雅浦岛石头和新法兰西纸牌币都是商品担保纸币。 (2)区别:纸牌币的商品担保是不确定的,而雅浦岛石头是被生活在雅浦岛的每一个人所共知的,石头是“货币”的担保,不一定是有形物,而是记录在公众的脑海中。 3.双方需要一致的缺失是如何使得货币对社会有用的? 答:双方需要一致的缺失意味着交易者无法找到一个想要和他进行互补的物物交换的交易伙伴。在这样的物物交换经济中,交易者必须首先把他们的商品换成那些能提供自己想购买的物品的交易者所需要的东西,其后的第二次物物交换提供了他们想要购买的东西。如果交易主体能够共同接受一个能够用于所有交易的交易媒介,那么交易过程将极大的简化。 4.在货币跨期模型中,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有什么影响? 答:货币供给增长率x提高对产出、实际利率、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影响: 货币增长率提高,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产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和产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实际工资增加,就业减少,产出下降。实际利率或升或降,名义利率上升。 假定实际利率保持不变,名义利率的升幅就是货币增长率的升幅。同样,给定货币市场的均衡,即: M/P=L(Y,r+i)

索洛模型详细推导

Solow 模型之详细推导 参考资料: 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 龚六堂 《经济增长理论》 研究生一年级 《高级宏观经济学》、《动态优化》课堂笔记 Solow 模型含四个变量:产出(Y )、资本(K ),劳动(L )、技术进步(A )。 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 t F K t A t L t = 满足: ①二阶连续可微; (,)F ??②对变量非减且严格凹(即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都是递减的) ; (,)F ??③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回报的,即对任意λ>0,有 (,)(,F K AL F K AL )λλλ=, (1) 从而可得到欧拉(Euler )方程: (,)(,)(,)F K L F K L F K L K L K L ??=+??; ④生产函数满足Inada 条件,即 00lim (,),lim (,)lim (,)0lim (,)0K L K L K L K L F K L F K L F K L F K L →→→∞→∞ =∞=∞==,。 通常所讲的Cobbel-Douglas 生产函数满足此条件: ()()()()Y t A t K t L t αβ=,0,1αβ<<。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使我们得以使用密集形式的生产函数。 11(,1)(,)K F F K AL Y AL AL AL ==, (2) 令 K k AL =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数量, Y y AL =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 那么可将(2)式写为: (,1)()y F k f k == 假定储蓄率为,资本折旧为s δ,人口增长率既定,为L n L =&,技术进步率也既

高级宏观经济学_第四版_中文_罗默课后题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_第四版_中文_罗默课后题答案 第2章无限期模型与世代交叠模型 2.1 考虑N个厂商,每个厂商均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 =,,或者采用紧凑形式。假设 Y F K AL 。假设所有厂商都能以工资wA雇用劳动,以成本r租赁资本,并且所有厂商的A值都相同。 (a)考虑厂商生产Y单位产出的成本最小化问题。证明使成本最小化的k 值唯一确定并独立于Y,并由此证明所有厂商都选择相同的k值。 (b)考虑某单个厂商,若其具有相同生产函数,并且其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是上述N个厂商的总和,证明其产出也等于述N个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总产出。 证明:(a)题目的要求是厂商选择资本K和有效劳动AL以最小化成本,同时厂商受到生产函数的约束。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求一阶导数: 得到:

上式潜在地决定了最佳资本k的选择。很明显,k的选择独立于Y。 上式表明,资本和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必须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这便是成本最小化条件。 (b)因为每个厂商拥有同样的k和A,则N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量为: 为N个厂商总的雇佣人数,单一厂商拥有同样的A并且选择相同数量的k,k的决定独立于Y的选择。因此,如果单一厂商拥有的劳动人数,则它也会生产的产量。这恰好是N个厂商成本最小化的总产量。 2.2 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不变的效用函数的替代弹性。设想某个人只活两期,其效用函数由方程(2.43)给定。令和分别表示消费品在这两期中的价格,W表示此人终生收入的价值,因此其预算约束是: (a)已知和和W,则此人效用最大化的和是多少? (b)两期消费之间的替代弹性为 ,或。证明,若效用函数为(2.43)式,是则与之间的替代弹性为。 答:(a)这是一个效用最大化的优化问题。 (1) (2)求解约束条件: (3)将方程(3)代入(1)中,可得: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一考试大纲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一”考试大纲 202 经济学一:《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二版)戴维 . 罗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杰弗瑞 .A. 杰里、菲利普 .J. 瑞尼,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年)。 微观经济学部分: 1. 消费者理论:偏好公理、效用函数、支出函数、各种需求弹性、显示性偏好、不确定性 2. 生产者理论:生产函数、投入替代弹性、规模报酬、成本函数、利润函数 市场均衡和福利:各种市场结构、均衡与福利、竞争均衡的存在性、社会选择问题 3. 博弈论:占优策略、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扩展式博弈、子博弈均衡 4. 不对称信息:逆选择、信号显示机制、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 宏观经济学部分: 1. 增长理论:索洛模型、世代交迭模型、 Ramsey 模型、研究和开发模型、人力资本模型 2. 经济周期理论:真实周期理论、凯恩斯模型、卢卡斯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3. 宏观理论专题:消费、投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失业、效率工资 007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65904214) 020105世界经济 1.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2.美国经济 3.日本与东亚经济 4.俄罗斯、东欧与中亚经济 020206▲国际贸易学 1.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政策 2.当代国际商务研究(含电子商务) 3.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林珏、车维汉 李新、金钟范 朱钟棣、郭羽诞 兰宜生、岳咬兴 38 101 ①英语或102日语或103 俄语202 ②经济学一330 ③世 界经济理论(含国际经济学) 101 ①英语202 ②经济学一 332 ③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330 世界经济理论:《世界经济概论》(上、下册)谷源洋、林水源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国际经济学》[ 美]Dominick Salvatore (第五版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近两年各期。 332 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 PaulH.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英文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有中文版;其他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解释。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

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考试 答题纸 考试时间:2015/5/7 课程名称:高级宏观经济学 任课教师: 专业班级:物理院 学号: 姓名: 考试成绩: 教师签名:

经济学史思维导图 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萨伊 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重农学派马尔萨斯 非古典经济学 历史学派制度学派马克思经济学→前苏联新古典经济学 约翰?穆勒 奥国学派马歇尔凯 边际效用学派数理学派恩 马尔萨斯斯 现代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新古典主义 经济学说的历程:

第一个时期——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一、中世纪的经济思想(5~15世纪) 这一时期是经济学知识的积累时期。其中,11世纪至15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和商业的繁荣,使得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与前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一些与商品经济有关的经济范畴如价值、价格、货币、利息等成了讨论的主题。这个阶段也是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全盛时期,教权已经普遍确立。在意识形态领域,它几乎统治一切,使得包括经济思想在内的各类学科都成了神学的“侍婢”,这严重制约着经济思想的发展。 二、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a.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多寡才是一国是否富强的标志,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获得金银货币; b.认为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发展顺差贸易,就要使出口大于进口; c.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2.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孟,柯尔培尔) 3.重商主义的影响: a.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一再成为贸易保护论者手中武器。各国都力求把顺差的对外贸易当作提高本国的有效需求,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