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新人教五年级上册1《落花生》精品版

最新新人教五年级上册1《落花生》精品版

最新新人教五年级上册1《落花生》精品版
最新新人教五年级上册1《落花生》精品版

2020年新人教五年级上册1《落花生》精

品版

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精品教案

【课前谈话】

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起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老师)

师:好,最后一位男生。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

生:喜欢!

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子是男的。(一片笑声)

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也是男子汉,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开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应该是很胖的。(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

生:却很瘦的。

师:是啊,又高又瘦。你来。

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

师:结果没带眼镜,不过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希望经过一节课的相处与我成为朋友。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这里的美食,可是我又不了解,你们是这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

生:……

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一定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

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一定去。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

师:土豆干?好吃吗?

生:好吃。

师:你答应我的,课后别跑回家里,请我吃土豆干。你呢?

生:我想请您吃我们这边的羊肉泡馍。

师:很好吃,是吗?

生:是。

师:这个孩子很有礼貌,还有您来称呼我。大家非常热情,咱们中国人讲礼尚往来,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好客,我想跟你们分享分享我家乡的美景美食。刚才说了我的家乡在哪儿啊?

生:甘肃。

师:兰州,有人说我们兰州人出门骑骆驼,你信吗?有信的吗?我看看,哎呦,他差点举手了,你还真信啊?不过,告诉你吧,那只是个浪漫的猜想,我倒想出门骑骆驼来着,可惜没有。我们兰州是黄河唯一穿桥过的城市,南有巍巍北塔山,北有峨峨皋兰山,也算是山水之城了,漂亮着呢!不信,你瞧,这是夜色中的黄河岭了(猜测的),美吗?

生:美!

师:谢谢大家!再去看看灯光璀璨的黄河大桥,你还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雕塑——黄河母亲,还有那美丽的黄河水中悠悠载重的

古老的水车,你也可以走近它,跟这巨大的水车合张影。如果你想破浪,还可以去坐个羊皮筏子,看过了?(这里听不清楚,好像是一个景点),估计该饿了。这个季节你去我们兰州,除了能够吃到鼎鼎大名的牛肉拉面,还可以吃到这香甜可口、洁白如玉的百合,?的灰豆豆(没听清楚是哪一家的,我上网查的最出名的是杜维成家的灰豆),我要隆重推荐的是这热气腾腾,风味独特的热汤锅(大致叫这个名,听的不是特别清楚),要是遇上大冷天,一碗热汤锅下去,哎呦,那个暖和,那个舒服,真是只有品尝过它的人才知道,你们想吃吗?

生:想!

师:谁要是真想,那就欢迎大家来兰州做客,到时候找我,我请客!说到吃呀,我还有一样东西,是情有独钟,是什么呢?就是它了,老醋花生。不点别的菜,就点老醋花生,我就能吃下一碗米饭去。你吃过什么花生做的食品?你吃过什么花生的食品?你说。

生:很多人家里一定都有煮花生。

师:吃过煮花生,喜欢吃吗?

生:很喜欢。

师:你还吃过花生的什么食品?

生:花生糖。

师:花生糖,好吃吗?

生:太甜了。

师:太甜了,你呢?

生:我就是吃过我婆婆炸的炸花生,上面再放点盐。

师:听着我都馋了,你呢?

生:我吃过花生酥。

师:好吃?

生:好吃。

师:瞧瞧你们都吃过这么多花生做的食品。大家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花生做的食品,琳琅满目啊!哈哈,馋了吧?你知道花生是怎么接出来的?还真有人知道,你说说吧!

生:诶~在土里结的。

师:土里结的?怎么结的呢?土里不会凭空长出花生来吧?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花生啊是它的花落了以后,然后它原来长花的那个顶就越来越长,最后土里就结成了花生,所以我们也叫它,什么?

生齐:落花生。

师:好,今儿个就聊到这儿,也该上课了。上课!

【上课时间】

(铃声响起,正式上课开始)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

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你说。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生:是。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分辨,常常。

师:等等,第一个词,你读一个。

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

生:我觉得他们一个声音比一个大。

师:哦,他们读的特点是,我问的问题是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 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第一课 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2.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和(方向)的变换。 3.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4.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 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物体的正下方)→(东方)。 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换轨道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 9.影子的长短变换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的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气温最高。 10、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再读数。 11、用(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时,(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第二课 1.日晷常见的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2.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日晷)和(太阳钟)来计算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晷)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和(太阳钟)。 4.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地平)日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赤道)日晷。 5.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第三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20点开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收看实况直播。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 2002年4月1日成 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7、 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9、怎样制 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 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 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 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 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 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 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适宜种植【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 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 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 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干枯死亡了】。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 【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4、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6、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7、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1.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2. 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 3.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 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由西向东。 4. 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 5.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 6. 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 7.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8. 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 9. 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0 10.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2. 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 13. 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 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0 14. 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15. 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o 16.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 17. 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动物、植物的习性也会变化。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让鸡下更多的蛋。 18.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不伤害小动物,不惊动小动物,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 光来自哪里?什么叫光源?有哪些光源?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萤火虫?闪电?阳光,火焰)和人造光源(蜡烛,激光,灯光)。 2. 光的行进路线是?光在空气或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 3.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看到的像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 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光线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光就是太阳光照到月亮后反射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 9、根据事实分析,,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 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 、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 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岀,较早看到日落。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 岀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 了月相的变化。 9. 托勒密提岀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岀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岀地球自转的科 学家。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 蛾眉月。 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不是透明的。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岀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凸面镜最 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另U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1— 5) 1、种子萌发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它们能够自 己制造养分,获得(养料)。 3、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一般不发芽,主要是因为 缺少(水)。(第一课) 4、动物按食性可以划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5、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 7、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豆苗)在(沙质土)中生长情况最好,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 9、西瓜、花生适宜在(沙质土 )中生长。 10、马铃薯,莲藕,姜都有节和芽,它们都是地下茎,不是根。甘薯,胡萝卜,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11、在做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时,在瓶子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油是为了(防 止水分蒸发)。 12、茎有哪些作用? 答:大部分植物的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和 储藏营养的作用。 13、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 答: 1、防止水土流失; 2、从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3、根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14、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作用。 1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第七课) 16、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第八课) 17、植食性动物举例:马、羊、兔、蝴蝶 肉食性动物举例:虎、狼、狮子、鹰、鲨鱼 杂食性动物举例:老鼠、蚂蚁、狗、猫、猪、猩猩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6—9) 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3、植物的根都是向下生长,因为植物具有向地性,向地性是因为植物 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冬眠时,动物的(体温 ) 下降, (血液循环 )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 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5、动物防御敌害的方式: 放臭气:臭鼬、黄鼠狼 蜇刺:蜜蜂 变色:变色龙、比目鱼、雷鸟 喷射毒液:蛇、蝎、黄蜂逃跑:鹿、兔、羚羊 盔甲:乌龟、蜗牛、犰狳,穿山甲 装死:负鼠 拟态: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 尖刺:豪猪、刺猬 保护色:蝗虫,甲虫 记忆巧门:臭刺变毒桃,亏死泥煎包 6、动物和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答:动物: 1 迁徙,如大雁,燕子; 2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熊; 3 加厚羽毛:如麻雀; 4 加厚皮毛、脂肪:如熊狮鹿狐狸;5、产卵过冬:螳螂,蝗虫。 植物过冬的方法: 1、掉光树叶,减少养分消耗;2、常青树分泌一层蜡质,既防寒又减少了水分蒸发。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10—12) 1、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受(芒刺和狗毛)的启发。 2、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哪些方法减少污染?(为了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括号里的问题答案也是下面的答案答: 进行城市绿化,家庭绿化;使用无铅汽油,步行或骑车上班;建立自然 保护区;告别一次性筷子;不吃或少吃炒烤(为什么要少吃呢?因为烧 烤的烟会污染空气嘛) 第四单元:冷和热(13—17) 1、加快热水变凉的方法(有筷子搅拌),(用扇子扇)等。 2、当屋内温度比屋外高时,开窗后窗帘会(向窗里飘)。 3、金属,陶瓷传热能力强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传热能力 弱是热的不良导体。 4、热传递三种方式:(传导 ),(对流 ), (辐射 ) 5、手捂热水袋取暖——传导传热 火上的锅烧热了——传导传热 暖气使屋内空气变热——对流传热 锅里的水热了,馒头蒸熟了——对流传热 水被太阳晒热——辐射传热 6、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 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7、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结冰水的温度是(0℃)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成熟鸡的温度是(41.5℃) 8、用手不能精确感知物体的温度,只能用温度计才能测出精确的温度。 9、焖烧锅外锅是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焖烧锅的外锅材料是 热的不良导体。 10、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1、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端锅时不烫手,不只是为了 美观耐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_________ ,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藏而不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牺牲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的变化 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 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 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 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 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 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P3)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三.实验:渗水比赛(P5)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七: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9 猜想假设: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较好 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 四.实验:研究根的作用(P14)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 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能吃、能榨油)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播放花生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再次追问,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文章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4.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就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我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主要部分3—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便宜)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是怎么谈花生的?) 2.自读第十自然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质)②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此处出示表格-位置、外表、印象)(通过对比,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不好看,却朴实无华,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