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说明最终剖析

01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说明最终剖析

01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说明最终剖析
01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说明最终剖析

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优化设计说明

第一篇前期分析篇

1、项目背景:

随着汨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汨罗城区人口逐渐增多,现有城区人口约12万,目前城市内部还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和运动的需求得不到舒展,城市品位也因此逊色,为了满足日益壮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倾注全力,着手改造修建现有的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创建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运动休闲公园,同时也能提升周边地块的多重升值空间,成为汨罗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的缩影。

2、场地概况:

2.1区位条件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境域周边毗邻6县市。其中南距省会长沙74公里,北距岳阳66公里,基本处在两大城市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区域优势明显。同时,其西邻洞庭湖,是环洞庭湖区域内重要的中心城市。

该项目位于汨罗市城区西部,城市主干道建设路西端,罗城路西沿线北面,红旗路东侧,公园北路南面。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内有红旗水库八百多亩水面,水域甚广,视野开阔。

随着城市的发展,汨罗城区逐渐向西、西南拓展,而本项目——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就处在新旧城区的过渡地带,是新城区的绿核,公园的建设不仅对新城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旧城的环境提质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2.2 自然状况

公园规划面积1104872.6平方米(约1657.5亩),其中水库水域面积575200平方米(约862亩)。区域内有鱼塘面积15529平方米(局部填埋),湖心岛面积4300平方米(不成规模,需扩大改造)。场地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近7米,西侧堤外和北侧堤外场地相对平整,主要为农业用地。由于水库有灌溉功能要求,水体的水位为浮动水位,常水位为33.5米,枯水期则无水,现状堤顶的标高为34米—36米。东入口建成区域40184平方米(约60亩),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林木种植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结合公园的整体定位需提质改造。

2.3公园内现状交通

区域内西侧、北侧环湖堤路(结合堤岸而形成的,现状4米宽的道路)已经形成。东侧主入口至忠善寺的环湖交通、散步小路已经形成。

2.4公园内建筑情况

区域内东入口区现有大型寺庙忠善寺,占地21亩(保留),书画院楼阁(需改造),宿舍楼一栋(建议拆除)。西堤外现有四个居民集中点,按政府意见需要拆除该区域内104栋,保留44栋。北部区域内有5栋房屋需拆除。

3、设计依据:

(1)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国家及汨罗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

(4)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5)甲方提供资料及图纸

4、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在汨罗的功能与作用

4.1 景观作用——城市形象的名片

场地内700多亩的水面是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已建成的东部公园区域已初步形成较好的人流聚集效果,但目前景观效果依然不佳,其远未达到作为城市地标应有的影响。通过规划,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将整个水库周边绿地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功能完善、景观特点突出的区域场所。设计原则是既有保留,更有创新,既考虑公园已有景观与新景观的协调统一、又要有设计的前瞻性,最终将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打造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的城市景观地标。

4.2 升值作用——为沿岸土地增加附加值,推动城市建设的开展。

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所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是必然结果,此部分价值我们称之为附加值。目前汨罗城市建设的脚步飞快,而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周边可利用的空间土地更是潜力无限。通过对公园的合理规划、建设,充分挖掘区域内土地的价值,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4.3 生态作用——城市环保

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建成之后将成为汨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作为新旧城区的交接地带。公园将成为城市的绿核,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小气候的改善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4.4 文化作用——延续城市特色文化,营造市民活动空间

在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中,提炼区域历史文化的精华元素,在景观中充分表现,增加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开辟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让人们安全和谐的与自然交流,展示城市的精神风貌。

5、问题与矛盾

5.1驳岸形态与景观需求脱离。

湖体原为红旗水库,主要满足周边农田的灌溉,如今灌溉功能逐渐弱化,但其水体岸线仍保持原始形态,过于呆板,与公园的景观需求不符,不能体现生态自然的临湖景观,在设计中可适当变化水体岸线形式打造婉转迂回、虚实结合的自然驳岸效果。

5.2已建成区域与公园整体定位不符。

公园东部与建设路相接处局部景观已形成,但由于修建年代久远,且未从公园整体规划着眼,故其景观略显陈旧,景观效果欠佳,风格与公园定位及其区域发展不相符合,设计应对其进行改造。

5.3 忠善寺周边景观配套缺乏。

公园东侧的忠善寺建筑规模较大,但香火不旺,寺庙周边缺乏景观配套,建筑群略显孤立。作为距离城区最近的大型寺庙,可优化寺庙周边环境,营造禅宗氛围,弘扬佛教文化。

5.4场地内民居较多,拆迁困难。

场地内现有居民房较多,位置较为分散,且拆迁困难,尤其是湖体西侧区域。为了项目前期的可实施性,公园建设采取“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策略。除公园入

口处必须拆除的民宅之外,设计可尽量避开住宅建筑,并用植物对其进行遮蔽。

第二篇设计理论

1、规划理念与愿景

我们着眼场地背景,怀抱对大自然的敬意,以水域为体,以运动为魂,以“碳道上的健康生活”为主题。挖掘场所精神,追寻即将逝去的场地记忆,打造运动休闲生活场所。将其拟建成一个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运动公园,以实现城市的绿色梦、发展梦,市民的健康梦。

碳道:

·具象的“碳道”—“碳道”是指环湖康体运动道,道路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彩色透水混凝土,为市民骑行、慢跑等活动提供场所,倡导低碳、绿色运动。

·抽象的“碳道”—“道”即“方式”,抽象的“碳道”即指一种低碳生活的态度,希望通过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生态设计,向人们传播低碳环保的理念。

2、设计原则

2.1 水、绿、人、自然相融的原则

2.2 水岸自然形态最大化原则

2.3 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4 以人为本,正生态效应原则3、景观定位

3.1、以健康生活为旋律

3.2、以生态恢复为目标

3.3、以市民活动为载体

4、规划目标

4.1 低碳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方案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城市绿地进行有效利用。在场地中保留水库的蓝色基底,围绕湖面建造自行车健身道,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利用湖边场地设置动静分区的活动区域,满足现代城市人休闲活动的最大需求,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文空间。

4.2 百姓休闲的活力新城

社会建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百姓服务。而城市的文化标签不仅仅体现在悠久历史上,更表现于现代人们如何享受城市生活。本方案通过对人的健身、娱乐、休憩及感官体验等方面因素的深入考虑,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活动要求,展现具有活力的西湖片区。

5、公园游人容量计算

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为宜,由于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水面面积较大,故其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建议为100㎡。

公园游人容量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C=1104872.6㎡/(100㎡/人)≈11048人

第三篇总体设计

1、景观结构

“一湖、三湾、八景”

1.1一湖

“一湖”为原红旗水库,是整个公园的景观核心,所有景点围绕湖体展开。1.2三湾

“三湾”——活力湾、生态湾、娱乐湾

设计将原湖体驳岸线进行规划调整的同时结合具体设计,营造三个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水湾,丰富水岸线,并创造了多种亲水空间,提升了公园活力。

1.2.1活力湾

位于公园南侧,是公园与新城区的交汇处,此处结合南入口广场,设计大型弧形亲水平台,湖中设置音乐喷泉,增添广场活力,打造流光溢彩的城市湾景。

1.2.2生态湾

湖体北面地势较高,根据其地理优势,设计将此临水区域打造成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吸引水生动物,形成具有一定水体自净功能的生态湾。

1.2.3娱乐湾

利用湖体东北部区域,结合青少年活动场地,将湖体驳岸线向内延伸,围合成一个可进行水上活动的浅水湾,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水上活动乐园。

1.3八景

“八景”——山水画台、石桥沐雨、禅林静悟、香草湿地、游园戏水、和汇音欢、花野倾阳、栈桥杉影

1.3.1八景的衍生

一湖朝夕水,两环造园美。

四脉连人心,八景显倾心。

“一湖造两环,两环连四脉,四脉生八景”,公园设计以水为体,围绕水岸设计两条游览环道;两环将公园各景点串联起来,并分支出园区四大脉络:水脉、文脉、人脉、绿脉;由这四脉衍生出八个各具特色的景点,每一条脉络涵盖两个景观节点:水脉—山水画台、石桥沐雨;

文脉—禅林静悟、香草湿地;

人脉—游园戏水、合汇音欢;

绿脉—花野倾阳、栈桥杉影。

1.3.2山水画台(水脉)

山水画台位于公园东入口处,设计保留书画院,并进行外立面改造,使其与周边建筑协调。画台临于水岸,于此举目远眺,尽收满园秀色。

1.3.3石桥沐雨(水脉)

石桥沐雨景点位于湖体南侧,设计在水面最窄处以堤的形式进行道路连接,中间

架设石拱桥,用以连接湖体东西两岸,形成湖中的一处高点,站在桥上微风轻抚,給人一种雨茫茫、桥弯弯、江南美景恍惚如梦初醒的感受。

1.3.4禅林静悟(文脉)

公园东部保留了大型寺庙群——忠善寺,其与书画院楼阁对相呼应,设计在此区域密植香樟、竹等植物,营造出禅音缭绕的静谧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安静的林荫散步空间,游人可在此景中返视内心,体悟自性,祈福祝愿。

1.3.5香草湿地(文脉)

香草湿地位于湖体北岸,是一块综合的生态系统。在水体北部设置生态湿地景观,湖内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吸引鱼类、螺类等水生动物,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此景的设立起到宣传、引导、培养和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向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绿化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去爱惜和维护自然资源。

1.3.6游园戏水(人脉)

游园戏水景点位于公园东北角,是多种娱乐设施和运动设施的集聚地,既具备各类运动球场,又提供了专供儿童玩乐的器械场地,并在临水区域设置游船码头,增加水上游乐的趣味性。平添了青春动感的活力气息,传递着健康欢乐的生活旋律。

1.3.7和汇音欢(人脉)

和汇音欢景点位于公园南面入口处,此处设置大型广场和弧形亲水平台,与湖中音乐喷泉交相辉映,音泉律动,欢声笑语。市民可在此聚会欢庆,欢扬绿色、运动、健康的生活理念。

1.3.8花野倾阳(绿脉)

花野倾阳景点位于公园西部,设计保留场地内自然的农耕田地网状肌理,在田地中种植多样地被花卉,营造疏林草花的植物空间,行走于其中,繁茂淳郁的花木环绕、杂糅着低呤浅唱的虫鸟,给人一种闲适轻松的情调。

1.3.9栈桥杉影(绿脉)

栈桥杉影位于公园西入口北侧,设计在水面架设弧线形起伏栈道,周边水中种植池杉,绿影摇曳,百转千回,步移景异。

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具体使用功能,本设计方案景观分区可概括为:“一带七区”。分别为环湖运动带、东入口区、青少年活动区、生态湿地区、西入口区、疏林草地区、南入口区、禅境密林区。

第四篇交通规划

1、公园出入口

公园设置三个规模较大的出入口,分别西入口、东入口和南入口,为保证公园的开放性,在其他区域适当增加入园道路,满足周边居民游园活动。

2、路网交通

道路设计遵循“多级成环”的原则,设置环湖康体运动道、林荫休闲散步道和湖

岸临水木栈道,各级道路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畅通的交通游览体系。

2.1环湖康体运动道

场地内已形成了环湖4米宽的湖堤路,设计利用原堤路路基,局部线形进行优化调整,将道路拓宽成6米,其道路结构为1.5m人行道+3m双向自行车道+1.5m人行道,全程长度4114米。道路采用低碳环保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进行颜色区分,倡导绿色健康出行理念。

2.2林荫休闲散步道

在运动道和外围城市道路之间的公园绿地内设置林荫休闲散步道,道路分为3m 宽和2m宽两类。3m宽道路单独成环,并与主要出入口、活动广场、运动道等相连,可达性强;2m宽道路作为交通系统的补充散布于场地内,满足一般休闲散步需求。

2.3湖岸临水木栈道

局部湖岸区域设置水上栈道,丰富岸线形式,满足市民亲水活动需求,栈道采用木质材料,有临水而行的折线形木栈道形式,也有跨水通行的曲线形栈桥形式。宽度根据使用要求,2m -3m宽不等。

3、机动车停车场

公园内机动车停车位采用集中型停车场的方式布置,共有4处停车场,分别位于人流量较大处,即东入口、西入口、南入口处及北面运动场地处。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本方案共设置238个机动车停车位。

4、自行车租赁换乘

自行车租赁系统采用“一卡通”体系,即在公园入口服务部办理临时租赁卡,凭卡即可在公园内分布的自行车租赁换乘点刷卡存取车辆,方便市民骑行活动,减少人力管理成本。

自行车换乘点沿环湖康体运动道分布,约600米设置一处,公园内总共7处,可停自行车140辆。换乘点与运动道之间采用绿化分隔,既保证了运动道的整体性,又起到了安全存取自行车的作用。

第五篇植物种植设计

1、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题:“绿”、“野”、“花”、“趣”。

设计主要采用乡土植物树种,追寻低碳经济的设计理念,营造“绿意盎然”的公园背景、“野趣满园”的植物意境、“花团锦簇”的热烈场景、“趣味十足”的感官体验,并与不同的区域特性结合,焕发城市活力,构筑理想人居。

2、植物景观结构:三环、八园

三环:分别为环湖亲水植物环、林荫运动道环、休闲散步花境环。

八园:即八景根据景观意境而形成的八个主题植物园。

3、三环

3.1环湖亲水植物环:打造视野开阔,视线通透,一派充满自然之趣的湖滨生态景观。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净化水体、营造活泼的亲水环境。主要植物有:水杉、池杉、柳树、海芋、再力花、灯心草、黄菖蒲、荷花、睡莲等多种水生、湿生植物。

3.2林荫运动道环:是公园的主要景观环,植物景观特点是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成排种植,形成冠大、荫浓的林荫效果。可选择的树种有香樟、法国梧桐。

3.3休闲散步花境环:为游客提供桃花拂面,心旷神怡的道路空间。在人行主要步道两侧植物以中层灌木、开花地被为主,分片区种植四季开花的植物,如春花可选择樱花、碧桃、紫荆等,夏花有紫薇、花石榴,秋花有木槿、木芙蓉、桂花,冬花有茶梅、腊梅、茶花、含笑等。

4、八园

人的触觉、视觉、味觉对植物的不同色彩、散发的气味、质感产生心理上的感觉也不同,本次设计紧扣健康主题,选择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体现低碳理念。利用植物对人心理的健康影响,设计芳香类、观叶类、观花类、水生植物类等专类植物园。

4.1山水画台——木兰园

以木兰科的植物作为此区域的种植主题,主色调采用紫色(紫色让人沉思、宁静),增加少量的白色,营造优美、动人的场地意境。紫色植物的代表为辛夷(紫玉兰),种植于主入口两侧。主入口广场两侧增加银杏、乐昌含笑,成排种植。此园中木兰科植物还有有:白玉兰、厚朴、广玉兰、含笑、鹅掌楸等。

4.2石桥沐雨——柳樱园

此区域为堤景、水岸植物景观区,以早春植物为主题,以绿色为主色,红色点缀其间。在堤两侧种植柳树,形成“柳堤”特色景观,局部点植日本早樱、碧桃、紫荆等红色系花木,并配置常绿的植物作为背景,体现柳堤春晓的主题。

4.3禅林静悟——芳香园

此区域营造一片僻静的场所,旨在給市民游人传递一种健康悠然的心境感悟。植物种植主要以芳香类乔木为主,以绿色为主色调,种植高大、枝繁叶茂的植物,形成安静的树林静思空间。主要植物为桂花、香樟,成片成林。祈福广场种植30公分以上的大桂花,并在树上悬挂祈福福条,地被种植小叶栀子。

4.4香草湿地——水生植物园

水生植物斑块状片植,与湖岸开阔草地、缀花草坡、疏林草地相结合,或挺水或浮水,形成自然的湖泊植物景观。挺水植物主要有:荷花、芦苇、慈姑、荻、香蒲、水葱、荸荠、黄花鸢尾、千屈菜、水芹菜等;浮水植物主要有:睡莲、萍蓬草、水葫芦、菱角等。

4.5游园戏水——彩叶园

物种植方式为树林+草地+花带,结合儿童游乐设施区的功能要求,设置色彩艳丽、无毒、无刺的彩叶花园,传递一种健康欢乐的生活旋律。可选择的植物有:红枫、红继木、红叶石楠、栾树、桂花、银杏、金叶女贞、金枝槐等。

4.6和汇音欢——台地园

利用高差和分级设置台地式花阶。种植方式为花坛花卉植被、树阵+花卉或草地。广场上考虑夏天有荫,冬天有阳光,故选择合欢作为主要树种,两侧草地上选择高大的木荷和丛生杜英作为主要的树种。

4.7花野倾阳——百花园

大面积花卉+林带的种植方式,每个片区植物色彩、主题各异,主要以宿根花卉为主,重点区域大面积种植草本本地植物或农作物。如鸢尾片区、油菜花片区、向日葵片区、美女樱片区、小叶栀子片区等。在花卉区外侧,以多层次的林木空间将其与其他区域分隔开来,主要植物有:杨梅、杜英、香樟、栾树、海桐、黄杨、红叶石楠

等。

4.8栈桥杉影——杉林

池杉+栈道的特有种植区,此片区岛内选植单一品种的地被,水中不设水生植物,种植池杉,形成干净的杉林。

第六篇公园配套设施规划

1、公厕

1.1分布:公园内公厕的服务半径约为250米,共设置6座。

1.2设计:

主要材料:公厕屋面采用平顶,墙面采用天然石材、木材和玻璃,地面及汀步采用混凝土等材料。

建筑面积:公厕按旅游三星级公厕的标准进行设计,单体公厕建筑面积约为70平方米,男卫与女卫的比为1:1,各设有一个残卫靠近入口处,方便使用。

2、环保车候车廊

2.1分布:间距约500米左右设置一组环保候车廊,主要分布在6米宽运动到附近。

2.2设计:

建筑风格:环保候车廊与整体建筑风格相符合,均为现代自然风格。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为木材,天然石材和混凝土等。

建筑面积:候车廊建筑面积为27平方米。

3、服务房

3.1分布:东入口、南入口、西入口、东西两岸码头、儿童活动区、球场各设一个服务房,共7个。

3.2设计:

建筑风格:现代自然风格。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为木材,天然石材和混凝土等。

建筑面积:150-200平方米。

4、景观亭廊

4.1分布:林间休闲区、道路边、广场边、水边等。

4.2设计:

主要材料:景观亭廊主要建筑材料有天然石材、木材、钢架等,同时部分亭廊结合攀援植物种植,形成生态自然的景观构筑物。

建筑面积:景观亭建筑面积在10-20平方米之间。景观亭高度在3.3-4.2米之间。

第七篇竖向设计

1、总体思路

与城市外围主干道、公园主环道、驳岸、水面合理衔接。通过合理的地形的设计、多样化的台地来组织园林空间,形成层次丰富的公园景观。

2、常水位标高:33.5米。

3、主环道标高:34米到36米。

4、堤内与堤外竖向设计:

4.1场地西侧:

堤路为现状最高区域,城市道路标高从南侧的35米降到北侧的32米(暂定标高),堤路标高从南侧的34米抬升到北侧的36米,西侧主入口以北、城市道路与堤路之间的场地采用放坡的方式进行顺接,西侧主入口以南则采用放坡加局部堆高地形的方式丰富场地竖向变化。堤路与水面间的距离10-80米不等,均采用放坡的方式处理高差。

4.2场地北侧:

城市主干道的标高在32米到32.5米之间,堤路标高在36米左右,大部分区域采用放坡处理的方式,在儿童游乐区利用攀爬墙、儿童趣味运动场来处理高差。青少年运动区的地势为场地中较低处,利用周边微地形和植物的遮挡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4.3场地东侧:

城市道路的标高高于公园场地标高,已建成区现状地形起伏不大,通过微地形景观的营造丰富入口两侧的立面空间。寺庙南侧区域首先通过放坡的方式将标高降至35米左右与堤路顺接,并在此区域形成相对平坦的活动空间,再放坡至水边。靠近房产区域采用放坡的方式与水体顺接。

4.4场地南侧:

场地南向城市道路与水体间高差约为4米,市民活动广场留出平坦的活动场所(场地标高控制在37.1米),靠近水边区域则通过台阶处理高差与亲水平台空间顺接。绿地空间则通过放坡的方式顺接到水边。

第八篇技术经济指标与投资估算

1、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投资估算

公园总造价38275.35万元,单平米造价346.42元。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审美与文化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审美与文化 ——以孝感槐荫公园为例 摘要:“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与自然和祖辈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当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崛起,天人合一的创想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构思——生态景观。以下我以孝感槐荫公园为例,从孝感地域特色出发,探索生态、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对生态景观的审美与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人文文化地域文化 风景资源具有的独特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蕴涵着无形的文脉和人类漫长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历史轨迹,更是风景资源内孕育着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能,我们对风景资源要倍加珍惜。 一.生态设计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究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不能只讲生态,而很少讲文态;也不应相反,即只抓文态,不管生态,而要把两者融会贯通,巧妙地结合起来。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提高或保持)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破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首先,设计应重点考虑地域性。地域性包含了传统乡土文化、土地资源等要素。无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设计应重点考虑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减少的过程,应在节约的前提下把已开发的项目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可再生资源的效能。其次,设计应以顺应自然资源的循环为出发点,任何对自然资源的断章取义的设计手段都是对生态的破坏,设计应符合生态群落的自我调节功能。生态设计是使环境走向生态化并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生态设计要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创造宜人的人居与游憩环境。 中国园林景观师承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战国时的管子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推崇“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这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画论所遵循的“外师造化,内发心源”,是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模型。中国园林景观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亦是模仿自然山水景观或直接经营自然山水,其许多的美学思想就来源于画论。更由于白居易、文征明等诗人画家亲自参与造园活动,于园林中应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使中国园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尊崇自然、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使文人园林形成了特有的恬静淡雅的气质,即“意”的确立。中国园林注重情景交融,“情”即“意”,情由意生;“景”即“境”,景由境成。而“意境”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宗旨。 二.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结合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究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与技术探究——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与技术探究——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9.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聂丽娜 [导读] 摘要: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对城市环境的恶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人们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关注。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的今天,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保护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本文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探究了生态公园的设计方法和新型材料技术的运用,阐明了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对生态公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系统;设计方法;技术研究 一、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意义 1.生态公园的基本概念 城市生态公园,指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是公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城市生态公园的基本要素:①“城市的”。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有着本质的区别。②“生态的”。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担负着地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职责,同时,对自然和生态知识起着宣传的作用。③“公共的”。公园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场所,满足人的活动要求,这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重要职能。 2.城市生态公园的意义 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极大地维护了城市本身的生态平衡,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善了整个城市的生态水平。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地保留和使用了本土植物,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千篇一律,保留了独特的地域生态环境。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设计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整个生态公园应综合考虑当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原则。城市生态公园在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当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三、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技术探究 1.水环境生态设计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的水体分为三种类型:湿地净化区、湖体区、湿地沼泽区。湖体面积约为17.6万平米,设计平均水深1.5米,湿地沼泽区的水面积约为5.8万平米,设计平均水深为50厘米,这两区域总蓄水量29.3万立方。根据当地蒸发系数,估算出湿地公园的补水量约为2000吨/天。 (1)海绵城市的利用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建设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渗、滞、蓄、净、排”等技术,所有小路、人行道及绿道采用透水砖等透水材料,停车场采用植草砖等材料,道路两侧绿带设置生态草沟,用于汇集道路和绿地自身径流雨水及瞬时暴雨截留功能,具有滞留、净化、蓄存和下渗功能,起到缓减雨涝、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公园的绿地因地就势,局部建设成为雨水花园,汇集周边绿地径流雨水,雨水花园底层铺设碎石及粘土层,面层散铺种植土,并种植半湿生植物,通过低洼地势汇集周边径流雨水,形成雨季池塘景观,旱季湿地景观,在保证雨水下渗的前提下,通过汇集雨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小环境从而带动城市生态公园整体生态系统建立。(2)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污水的再生利用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非常广泛,各种水景及灌溉都可利用再生水。补水计划利用周边现有污水处理厂取2000吨尾水经过湿地净化区处理后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跌流入人工湖区,并通过景观水区、人工湖区构建水生态水质保持系统维持水质。通过对上游持续再生水补给,逐步营造湿地自然景观,改善入湖水质,为水生植物和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生物技术的利用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湖面水质控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在水体中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栖息繁衍的环境,控制水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公园水体的环境承载力。首先通过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其净化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污染物质;②根、茎、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转化污染物质;其次通过水生动物调控系统,在水体中投放滤食性软体动物、杂食性鱼类、食藻浮游动物等;最后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公园水体中投入水质调控类制剂及藻类调控类制剂,提高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 2.植物生态设计 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它具有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功能。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在技术上以生态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在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的功能,是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显其能,尤其在共青城生态公园大量使用水生植物,即达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符合湿地的特征,在设计中遵从自然规律,并能发挥最大生态功能的植物系统。 (1)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原则 ①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以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以生态观光为切入点,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浅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浅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发表时间:2016-11-14T14:51:35.48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王严安[导读]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市希尔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湿地独具的自然生态资源,己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施工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考虑。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 到和谐。 【关键词】生态视角;城市湿地公园;自然;文化景观的设计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湿地公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结合人口资源现状,满足人们游览休闲需求,同时提供科研教育功能,采用“保护、利用、发展、优化”的模式,加强了城市湿地对于动植物以及人类的意义。同时,在发展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环境效益以及它的建设对于城市环境的功能价值。为了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我们该进行怎样的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设计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探讨与研究。 1 城市湿地公园 (一)基本简介 城市湿地公园,是作为一种城市绿地,适合开发为公园的一种湿地类型,能够供人们观赏、游览,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对湿地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为重点保护区,开展各种科学研究与湿地保护活动;湿地展示区,主要在于展示湿地的生态系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展现湿地的魅力风采;游览活动区,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设立各种娱乐和基础设施,供游客休憩玩乐;管理服务区,主要为了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二)功能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湿地是我国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湿地为城市提供水资源,影响城市的局部小气候,为城市带来降水,有利于清新空气,保护环境;湿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具备适宜的气候环境,广大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是动物生长的乐园。 传播文化、提供休憩的功能:城市湿地公园,以城市文化为载体,有利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展现城市的魅力风采;湿地公园,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有利于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公园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游乐基础设施,便于人们休闲放松,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生活,是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将城市湿地开发为城市公园,将生态保护与观光旅游相互结合,在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湿地公园的各种游乐设施与独特的风光景观,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前往,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视角下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 (一)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首先,一个城市的湿地公园文化景观设计要以人文历史为主导,体现该城市的历史特征,融人地方的文化传统,展现景观的精神特质。在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示城市自然而然,原生态的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如著名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景点设计与规划上,充分展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独特而富有韵味,其中的洪园景点,展现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的内在涵义;文化景点的设计要重在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特产,如西溪小花篮,西溪米酒,还有越剧,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要保护和修缮历史文物遗迹,发扬名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文化形式,构建城市生态文化。文化,就如同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精气神。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城市景观的设计,只是重在体现高端、奢侈,那么景观难免就会显得空洞,没有韵味,就如同身着华丽,但眼神空洞的女子一般,不会真正吸引到别人。因此,城市湿地公园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我们要融入城市本身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在设计时要不断创新形式,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图1)。 (二)践行绿色理念 在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设计中践行绿色理念,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景观,绿色交通的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开发利用太阳能,采用自然通风,节水节能生态,使用无污染材料,减少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三堤景观,福堤、绿堤、寿堤,木制建筑,生态又环保;其中著名的十景,设计绿色环保,富有意境,“火柿映波”,一望无际的柿林,点点橘黄的柿子,为西溪秋色装点了风采,绿色自然的景观,给人宁静安逸的感觉,践行了绿色环保,而又不失风采;“高庄宸迹”,由高庄,竹窗,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绿色低调,又不失雅致。在景观设计中,设计绿色的出行方式,采用摇橹船的方式,独特新颖,节能减排,降低能耗。配置植物景观,根据城市地域特色,进行适当选择,配置什么样的植物、密林、地被、绿篱、草坪或者花镜等等,选择不同的颜色搭配,实现植被形状的多样构造,植物景观的设计有利于增加城市氧气产生量,改善城市空气,增加地面透水性,降低了地表径流,实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化建设(图2)。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园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城市公园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park greeni ng’s first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park design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1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

公园设计说明

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东北农业大学 风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公园的定义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二、综合公园功能 综合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2、娱乐游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摄影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个组成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综合公园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该综合公园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

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设计一个小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我注重于以“人”为本.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四、综合公园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真正体现出综合公园生态美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生态公园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综合公园设计概述 1、概况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