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 格式:pdf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44
Road & Bridge︱178︱2017年4期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毛 签 魏夕淞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5350摘要: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建设贯穿整个铁路建设,且多为隐蔽工程,严格把控各环节施工质量,确保后续各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中交二航局成贵铁路项目综合接地施工,介绍综合接地系统构成及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为今后高速铁路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注意事项;综合接地系统中图分类号:U2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4-0178-021 什么是综合接地系统 国际上对接地系统总结了5个理念:分流、屏蔽、接地、布线、等电位联结。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干扰及接触(或跨步)电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免遭危险。
1999年8月,秦沈客运专线引进法国的轨道电路装备,依然出现一个问题,电磁干扰依旧存在而且影响极大,所以全线铺设了1条贯通地线,将二者等电位联接后,攻克电磁干扰与接地不容易的矛盾。
高速铁路均采取等电位联接的方法,将铁路沿线的结构物的接地级,以及强弱电等电气装置,通过共用地线联接,形成了一个类似“法拉第笼”的屏蔽系统。
2 综合接地系统作用 (1)降低设备接地电阻接地体是利用混凝土基础内的结构钢筋,导电的混凝土(有一定湿度)与大地大面积接触,具有非常良好的接地性能;结构钢筋作为导电通路,接地联结距离短。
根据接地阻抗公式 Z=22x r z +=,πfL 2=x , Z 和L 成正比,L 变短,Z 变小。
(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为4,防雷为10)(2)降低钢轨电位贯通地线作为牵引回流的附属通道,可承载15~20%回流量,降低钢轨电压,减少对轨旁弱电设备的电磁干扰.(3)接触网闪络保护当接触网断线或闪络击穿绝缘子后,通过提供接地故障电流回路通道,使得牵引变电所尽快短路跳闸,缩小故障范围,同时减少接触网断线时对弱点设备的电磁干扰。
铁路路基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摘要:铁路路基综合接地系统与铁路路基工程存在较多交叉施工,需接入系统的设施、设备较为繁杂,往往成为制约综合接地系统整体质量的控制性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铁路路基综合接地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铁路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一、前言在我国高速铁路施工中,提高综合接地系统施工质量是保障运营安全的关键。
因路基段落需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设施、设备及技术要求较为繁杂,无桥梁、隧道等工程能够利用结构钢筋深入地层或形成接地网的优势,故其综合接地质量问题较多,接地效果价差,往往成为制约综合接地系统整体质量的控制性因素。
二、铁路路基综合接地施工方法路基综合接地系统应在路基工程施工时同步实施。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路基电缆槽安装之前,按要求埋设贯通地线、连接分支引接线和横向连接线。
在接触网基础施工、电缆槽预制、电缆井浇筑及其他构造物施工时按要求焊接接地钢筋和接地端子。
具体施工要求按设计文件及铁路通用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的要求办理。
1.系统布设原则(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过贯通地线将所有接地极、接地装置、接地设施连接,以形成等电位接地网。
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埋设在两侧路肩电缆槽下,每隔500m采用横向连接线将两侧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
(2)路基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极首先考虑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桩基础的结构钢筋,必要时亦可在基础内单独加设接地钢筋。
接地钢筋需与结构钢筋笼焊接牢固,其底端插入地层内不小于20cm,顶端焊接接地端子。
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不锈钢连接线等器材与接地端子连接。
(3)接触网钢柱、无砟轨道及其他轨旁设备的接地,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等器材与接触网基础侧面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
(4)弱电设施的接地采用不锈钢连接线与路基通信信号槽侧面预埋的接地端子连接。
强电设施的接地采用不锈钢连接线与路基电力槽侧面预埋的接地端子连接。
通信信号槽与电力槽接地端子水平距离不小于15m,位置设于两相邻接触网基础中间,且距离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水平距离亦不小于15m。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接受单位3分部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交底内容:一、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郑州至万州铁路客运专线ZWZQ-3标李家大山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
二、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3)隧道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图号:通号(2016)9301)。
三、设计概况: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初支:锚杆直径22mm,长4m,纵、环向间距1m;钢架为工字钢22a,每榀间距0.6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8mm,网格间距20x20cm。
二衬:环向钢筋直径25mm,纵向钢筋直径14mm。
四、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一)初支1、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做接地极。
2、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间距为8m;接地锚杆与钢拱架通过L型直径16mm圆钢进行可靠焊接。
通过直径16mm 圆钢与钢拱架进行焊接连接,自拱脚引出初支接地钢筋。
初支锚杆与钢拱架连接示意图3、按照通号(2016)9301-22页Ⅴ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图进行施工。
4、为确保接地连接质量钢拱架法兰盘连接位置,采用直径16圆钢进行焊接连接。
交底人交底接受人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
第1页,共5页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接受单位3分部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交底内容:钢拱架法兰盘接地钢筋连接示意图(二)二衬1、二次衬砌接地设置: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接地钢筋;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的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距,各选择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交底人交底接受人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施工合同段:编号:子处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根: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根;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根;每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波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计列2根: 450m站台 (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0根。
5.4 L形连接件:每个按触网支柱基础和箱梁上的每根分支引接线分别计列1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波段计列2个; 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5个。
5.5 C形压接件:贯通地线接续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贯通地线横向连接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每根分支引接线处计列2个。
5.6.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每正线公里计列4处。
6.路基6.1路基型接地端子: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个;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侧壁计列2个。
6.2贯通地线物理隔离防护: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电缆井计列1根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和2个防护管卡具;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M20水泥砂浆。
6.3区间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预埋的开槽、回填,防护人工工作量,计列数量同路基段长度。
7.桥梁7.1桥隧型接地端子:箱梁每个水中桥墩计列2个,非水中桥墩计列3个;每个桥台计列2个;每个跨线桥计列8+ ( 4Xn+4)个(n表示跨梁数量,以下同);每跨梁体计列8个。
7.2 L形连接件: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个。
7.3不锈钢连接线:箱梁每个桥墩(含桥台)计列2根; 每个跨线桥计列6+2Xn 根。
7.4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根。
7.5有砟轨道箱梁综合接地7.5.1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通信信号槽下方的保护层内。
即在防水层涂刷后敷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连接后再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7.5.2在桥梁伸缩缝处,贯通地线敷设应考虑余量,符合贯通地线弯曲半径的规定,井采用套管防护的措施。
7.5.3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面应与保护层上表面平齐,图示接地端子仅在每跨梁的小里程侧设置。
目录1.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适用范围 (1)2.工程概况 (2)3.施工准备 (3)3.1 施工内业准备 (3)3.2 外业技术准备 (3)4.施工工艺 (3)4.1 施工准备 (3)4.2 测量放样 (3)4.3 钻孔 (4)4.4 验孔、清孔 (4)4.5 吊装钢筋笼 (5)4.6 安装地脚螺栓 (6)4.7 接地端子焊接 (8)4.8 CPⅢ设置 (10)4.9安装基座模板 (11)4.10浇注基础混凝土 (12)4.11 拆模、养护 (13)5.施工工艺流程图 (13)6.注意要点 (14)7.人员配置 (15)8.机具设备配置 (17)9.质量控制及检验 (18)10.安全及环境保障措施 (20)10.1 安全保障措施 (20)10.2 环境保障措施 (21)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安装图》(叁化(2010)1176)(2)《宁城站至平庄西站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赤施网-109)(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J1155-2011)(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8)蒙辽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有关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等。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CFSG-4标项目部DK71+000~DK91+000段路基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
2.工程概况本标段路基接触网基础型式分为接触网混凝土圆杆腕臂支柱ZQ120型、ZQ140型基础及ZM55型接触网下锚拉线基础3种。
最终路基顶面以下部分采用旋挖钻钻孔灌注成孔,最终路基顶面以上部分采用定型钢模现浇。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技术测试卷姓名:单位:职务:得分: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新建瑞九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采用的规范及参考图纸:《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 10180-2016] 等等。
2.接触网支柱、距接触网带电体 5 米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物和电气设备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贯通地线两侧 20 米范围以内的铁路建筑物、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
4.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 1 欧姆。
5.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专用接地钢筋。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面不应小于 200 mm2 (或直径不小于16 mm)。
7.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为 14或16 mm的钢筋。
8.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9.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10.在接地端子处、构筑物内接地钢筋上设置接地标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 A 等构成。
A.接地端子B.接地线C.连接线D.接地极2.瑞九铁路正线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 A mm2的环保型贯通地线;联络线、动走线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 mm2的环保型贯通地线。
A.35、70B.30、75C.70、35D.75、303.路基地段贯通地线一般直接埋于信号电缆槽下方;长度超过 B 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 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4、主要工程量 (2)5、总体施工安排 (2)5.1 方案简述 (2)5.2 人员安排 (3)5.3 材料、机具配置 (3)5.4 施工进度计划 (4)6、施工方法 (4)6.1 施工准备 (4)6.2 测量放样 (5)6.3 钻孔 (5)6.4 验孔、清孔 (5)6.5 吊装钢筋笼 (6)6.6 安装地脚螺栓 (7)6.7 接地端子焊接 (7)6.8 安装钢模板 (8)6.9 浇注混凝土 (8)6.10 拆模、养护 (8)6.11 注意要点 (8)7、质量保证体系 (9)7.1 质量目标 (9)7.2 质量保证体系 (9)7.3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 (10)8、安全保证体系 (12)8.1 安全目标 (12)8.2 安全应急体系 (12)8.3 安全保证体系 (12)8.4 安全保障措施 (13)8.5 环境保障措施 (14)9、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14)9.1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14)9.2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15)9.3 应急处理的分工 (15)9.4 通信联络 (16)9.5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16)9.6 项目施工人员工作要求 (19)9.7 事故报告 (20)1、编制依据(1)《红岛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济青施网-120-10(2)《高速区段接触网硬横跨钻孔桩基础及拉线底座构造图》济青施网-401(3)《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安装图》叁化(2010)1176(4)《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建股份济青高铁11标项目部五分部施工范围内红岛站场(JDK20+400-JDK24+005.11)及改青连区间路基(改DK19+563.62-改DK20+400、右改DK19+594.72-右改DK20+400)范围内路基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施工。
目录一、编制范围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工程概况 (1)五、施工准备 (2)5.1.技术准备 (2)5.2.外业准备 (2)5.3.施工机械设备 (2)六、综合接地材料规格及技术标准 (3)6.1.接地连接零件介绍 (3)6.1.1.接地端子 (3)6.1.2.连接件 (3)6.1.3.防护卡 (3)6.1.4.不锈钢连接线 (4)6.1.5.分支引接线 (5)6.2.通用接地材料连接工艺 (5)七、综合接地作业施工 (8)7.1.桥梁综合接地 (8)7.1.1.桥墩(台)综合接地系统(桩基础) (8)7.1.2.桥梁扩大基础 (11)7.1.3 预制双线箱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3)7.1.4预制单线箱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5)7.1.5预制单线T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5)7.1.6连续梁综合接地 (15)7.2. 隧道综合接地 (16)7.2.1.隧道接地极设置 (16)7.2.2.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 (16)7.3. 路基综合接 (20)7.3.1.工艺流程 (20)7.3.2. 技术要求 (21)7.3.3施工要点 (22)7.3.4.质量要求 (23)7.4 .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24)7.4.1.钢筋加工 (24)7.4.2.钢筋绑扎 (24)7.4.3.轨道电路绝缘及其测试 (25)7.4.4.无砟轨道综合接地卡控要点 (25)八、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26)8.1.质量措施 (26)8.2.安全措施 (26)8.3.环保措施 (27)郑万三标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九局郑万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段综合接地施工作业。
二、编制目的为使施工队伍和现场技术人员对综合接地施工的工艺流程及主控项目有一个全面地认识,使施工的安全质量全过程处在可控状态,特编制本施工作业指导书。
三、编制依据(1)《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2)《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3)《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17)8401);(4)高速铁路桥涵、路基、隧道、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