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大学昆虫学重点

海南大学昆虫学重点

海南大学昆虫学重点
海南大学昆虫学重点

一.头式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成直角,如蝗虫、蟋蟀、多数鳞翅目幼虫等。多数为植食性昆虫。

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平行,如步行虫,多见于捕食性昆虫。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如蝉、蝽蟓等,多为刺吸式口器昆虫。

二.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3部分:柄节、梗节、鞭节

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一、二节较大,其余各节突然缩小,细似纲毛。如蜻蜓、叶蝉等。线状或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较粗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如蝗虫、蟋蟀等。

鳃片状: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如金龟子等。

锯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象锯齿,如叩头虫、芜菁等。

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等。

双栉齿状或羽毛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象篦子或鸟类羽毛,如许多雄性蛾类的触角。

棒状或球杆状:触角细长如杆,近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如蝶类和蚁蛉等。

锤状:类似棒状,但鞭节端部数节突然膨大,形状如锤,如郭公虫等。

环毛状:鞭节各节有一圈细毛,愈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等。

具芒状:触角短,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触角芒,为蝇类特有。

念珠状:鞭节各节圆球形,大小相似,状如串珠,如白蚁等。

膝状或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各节大小相似,并与柄节形成膝状或肘状弯曲,如蜜蜂、象甲等。

三.口器

咀嚼式口器:包括上唇、上鄂、下鄂、下唇和舌等5部分

直翅类、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的成虫、鳞翅目的幼虫、膜翅目的大部分成虫和叶蜂类幼虫等。

刺吸式口器:如蚜虫、介壳虫、木虱、蝽蟓、蝉、蚊等。

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昆虫所特有, 如蝶蛾类成虫的口器。

蛾蝶类成虫为虹吸式口器,而其幼虫为咀嚼式口器;蝇类成虫为舐吸式口器而其幼虫却为刮吸式口器。

四.足

1、基节;

2、转节;

3、腿节;

4、胫节;

5、跗节;

6、前跗节。

⑴步行足3对足没有什么特化,各节均较细长,宜于行走,如步行虫。

⑵开掘足胫节扁阔,外缘有强大的扁齿,利于挖土,如蝼蛄和一些金龟子的前足。

⑶跳跃足由后足特化而成,明显比其余各足发达,如蝗虫等。

⑷携粉足后足胫节端部帘扁,外侧凹陷,凹陷的边缘密生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粉篮。同时第一跗节特别膨大,内侧具有多排横列的刺毛,形成花粉刷,用以梳集花粉,如蜜蜂的后足。

⑸捕捉足由前足特化而成,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槽边有2排硬刺,胫节腹面也有2排刺。胫节弯折时,正好嵌合于腿节槽内,有利于捕捉猎物,如螳螂。

⑹游泳足一般各节长而扁平,胫节和跗节边缘缀有长毛,适于游泳,如龙虱的后足。

⑺抱握足胫节特别膨大,并有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可以抱握雌体。如雄性龙虱的前足。

五.翅

⑴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蚜虫、蜂类、蝇类的翅。

⑵鳞翅翅膜质,但在翅面上覆有鳞片,如蝶、蛾的翅。

⑶复翅翅革质,较厚,翅脉仍保留,如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

⑷半鞘翅翅的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有脉序。如半翅目类昆虫。

⑸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鞘翅目昆虫。

⑹毛翅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和翅脉上被有许多毛,如石蛾的翅。

⑺缨翅翅膜质透明,翅脉退化,在翅的周缘有很多缨状的长毛。如蓟马类的后翅。

⑻平衡棒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蚊蝇类。

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组成。

体壁具有3种主要特性:延展性、坚硬性和不透性。

六.昆虫的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而可能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

(2)、经常性孤雌生殖:如膜翅目昆虫中(如蜜蜂),未经交配或没有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袋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没有发现过雄虫。

(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即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也称为异态交替(世代交替),如蚜虫。

3、多胚生殖:多胚生殖是1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2个或2个以上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4、胎生:胎生是指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来。常见于蚜虫总科、捻翅目、双翅目蛹生类的昆虫。

5、幼体生殖:幼体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用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生殖。

七. 昆虫的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内的合子开始卵裂至发育成幼虫(或若虫)为止的过程,又称卵内发育。

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昆虫的胚后发育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幼虫类型:原足,多足,寡足,无足

寡足型:幼虫仅具有胸足,没有腹足。常见于鞘翅目和部分脉翅目昆虫。

蛹的类型:

1、离蛹(又称裸蛹):其特点是附肢和翅不贴附在身体上,可以活动,同时用节间也能自由活动。如鞘翅目的蛹。

2、被蛹:这类蛹的触角和附肢紧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由坚硬而完全的蛹壳所包被,如鳞翅目的蛹。

3、围蛹:蛹的本体为离蛹,但紧密包被于末龄幼虫的皮壳内,即直接于末龄的皮壳内化蛹。如蝇类的蛹。

八.成虫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叫羽化。

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现象

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雌、雄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交配前期:羽化→性成熟开始交配

产卵前期:羽化→第一次产卵

变态:是指一些动物(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生理、行为等所出现的系列显著变化。

1、表变态:成虫、幼虫外表十分相似,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大小、性器官成熟程度等有

所变化,石蛃目、衣鱼目昆虫

2、原变态,蜉游目

3、不全变态,为渐变态、半变态及过渐变态。

渐变态:幼期与成虫期在外表、生活环境和习性等方面都很想像,所不同的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如蝗虫、蝽象等。

半变态:幼期营水生生活,具直肠鳃等临时器官,这种幼虫通称为“稚虫”,这样的不全变态又称为半变态,如蜻蜒。

过渐变态:在幼期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不取食、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这种变态介于不全变态和全变态之间,被称为过渐变态,在缨翅目、同翅目的粉虱科和介壳虫中具有这种变态。

全变态:内翅部昆虫均属全变态,这类昆虫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虫期。

九:生活史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过程。完成1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世代历期。

(1)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滞育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习性:1. 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2. 食性: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食物)

多食性:能吃分属于很不相同的科的多种植物的称为多食性害虫,如棉铃虫能取食30多科250余种植物;棉蚜能危害74科285种植物;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有99科290多种植物。

寡食性:能吃属于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的若干种植物的称寡食性害虫,如小菜蛾能危害属于十字花科的39种植物。

单食性:只能吃一种植物的称为单食性害虫,如三化螟、褐飞虱只吃水稻。

3. 趋性,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现象。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声性

4. 假死性

5. 群集性

6. 扩散

7.迁飞

8.拟态

9.保护色

物种: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一.直翅目

1、形态特征: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型;前翅复翅,后足跳跃式;

尾须发达

2、生物学特性:渐变态,典型陆生;一般散居,善跳;多产卵于土中;绝大多数植食性,保护色、拟态和自残

二.等翅目

1、形态特征: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翅者2对翅狭长、膜质,大小、形状及脉序相似;尾须1对。

2、生物学特性:为群居、多型性社会性昆虫,分为生殖和非生殖两大类个体,不完全变态;以木材、纤维农作物等为食物。

三.缨翅目

1、形态特征:通称蓟马。体小型到微小型,细长;头下口式;口器锉吸式

2、生物学特性:过渐变态;生殖方式主要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蓟马常见花上

四.半翅目

1、形态特征:成虫体壁坚硬,扁平;口器刺吸式,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多种类有臭腺。

2、生物学特性:渐变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多数种类成虫有护卵习性,具趋光性。

观察标本:荔蝽、缘蝽。

五.鞘翅目

1、形态特征:表皮坚硬,口器咀嚼式,没有单眼;前胸发达,鞘翅

2、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裸蛹。食性杂。多数有趋光性,几乎都有假死性。

观察标本:叶甲、象甲、金龟甲等。

六.同翅目

1、形态特征: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多数种类有蜡腺。

2、生物学特性:两性卵生或孤雌生殖;渐变态(其中粉虱和介壳虫为过渐变态)

观察标本:叶蝉、蚜虫等

七.脉翅目

1、形态特征: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两对翅均为膜质,大小、形状和翅脉均相似,脉序多呈网状,在翅缘二分叉

2、生物学特性:蛹为裸蛹,完全变态,成、幼虫均为捕食性。

观察标本:草蛉、蚁蛉。

八.鳞翅目

1、形态特征:蝶、蛾类。口器虹吸式;翅鳞翅,前翅一般比后翅大。

2、生物学特性:幼虫毛虫式,蛹为被蛹,成虫和幼虫食性不同

九.双翅目

1、形态特征: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触角长而多节(蚊),或短而少节(虻),或仅有3节,呈具芒状(蝇),只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2、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幼虫多为咀式,裸蛹,蝇类为围蛹。食性多样。

观察标本:蚊类、蝇类

十.膜翅目

1、形态特征:包括各种各样的蜂和蚂蚁。口器一般为咀嚼式,有的为咀吸式(蜜蜂),触角线状、棍状或膝状;翅膜翅。腹部第一节常并入胸部,成为并胸腹节。第二节常缩小成“腰”具有发达的产卵器

2生物学特性:完全变态;腹足无趾钩;裸蛹

一.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1、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型、聚集分布型(包括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

2、田间调查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式、对角线、棋盘式、平行线、Z字式

3、期预测常用的方法:发育进程(历期法),有效积温法

4、在生产上,预预时间:一般以短期预测和中期预测为主; 预测内容:主要做发生期预测

和发生量预测

5、虫态的发生时期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

二.害虫防治的主要措施

1、植物检疫法:对内对外

2、农业防治法:

直接杀死害虫:整地翻地,排灌,曝晒

恶化营养条件:耕作制度,作物布局

选用抗虫性品种

避害作用:改变生育期,播种期

诱集作用:诱集田

改变害虫发生的生态环境:

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3、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人工繁殖,本地天地保护,微生物农药

4、化学防治法

5、物理机械防治:捕杀,诱杀,机械阻隔,温湿度,新技术

6、昆虫信息化合物及其不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数学系、通信工程系等4个系和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心、公共数学教学中心等2个公共教学中心。拥有省级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和公共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5个。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处理、应用数学等4个硕士学位点。目前,各类在校学生2704名,其中硕士生176人,本科生2248人,全日制成教生280人,是海南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现有在编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硕士学位75人。聘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衍达、姚建铨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近5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等30余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专著、出版各类教材29部,发表学术论文323篇。学院一共有4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有1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重点课程,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分别有13门课程被评为海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人被

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海南大学师德标兵”,2人获得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称号,20多位教师被学生评为“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专业技能、有社会意识和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和技师。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逻辑、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接口与应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原理、C++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技术、JAVA程序设计、XML、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到事业、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技研究、应用开发、信息管理和教学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雷达、遥感遥测等数据的采集、处理、交换、传输及应用。成为知识结构完善、合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考研面宽,适合报考的相关学科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即蛋白质的构象问题。(构型的改变伴随着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的改变不需要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 肽键C-N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其中绝大多数都形成刚性的酰胺平面(由肽键周围的6个原子组成的刚性平面)结构。虽是单键却有双键性质,周边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前后两个a-carbon在对角(trans) α-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P53): 1)肽链中的酰胺平面绕Cα相继旋转一定角度形成α-螺旋,并盘绕前进。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间距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螺旋中心轴上升0.15nm,旋转100°。 2)螺旋体中所有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外侧;肽链上所有的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链中的全部C=O和N-H几乎都平行于螺旋轴,氢键几乎平行于中心轴; 3)绝大多数天然蛋白质都是右手螺旋。每个氨基酸残基的N-H都与前面第四个残基C=O形成氢键。 侧链在a-螺旋结构中的作用: 4)* α-螺旋遇到Pro就会被中断而拐弯,因为脯氨酸是亚氨基酸。 * R为Gly时,由于Ca上有2个氢,使Ca-C、Ca-N的转动的自由度很大,即刚性很小,所以使螺旋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 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连续出现在肽链上时,螺旋的稳定性降低。 β-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联结而成的锯齿状片状结构。侧链基团与Cα间的键几乎垂直于折叠平面,R基团交替地分布于片层平面两侧。 ①β-折叠分平行式(N端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25nm)和反平行式(N端不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5nm),后者更为稳定。 ②维持β-折叠结构稳定性的力——氢键由一条链上的羰基和另一条链上的氨基之间形成,即氢键是在链与链之间形成的。 β-转角存在于球状蛋白中,β-转角都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其特点是肽链回折180°,使得氨基酸残基的C=O和与第四个残基的N-H形成氢键。 无规则卷曲是指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酶的功能部位常常处于这种构象区域。无规卷曲常出现在α-螺旋与α-螺旋、α-螺旋与β-折叠、β-折叠与β-折叠之间。它是形成蛋白质三级结构所必需的。 ⑶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即单个α-螺旋或β-转角、β折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基本组合形式为αα,βαβ,βββ 结构域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domain)或功能域。结构域之间有一段肽链相连——铰链区;各个结构域可以相似或不相同;结构域一般为酶活性中心 ⑷三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球状分子结构。球状蛋白的三级的结构特怔: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明显的折叠层次;大多数非极性侧链埋在分子部,形成疏水核;而极性侧链在分子表面,形成亲水面;分子表面往往有一个陷的空隙,它常常是蛋白质的活性中心。 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二硫键——共价键;(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非共价键(次级键) 肌红蛋白由—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heme)辅基构成,分子量为16700,含153个氨基酸残基。血红素能与O2,CO,NO,H2S结合 ⑸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构象。每条多肽链又称为亚基。 血红蛋白由四条多肽链形成,是一种寡聚蛋白质。这四条链主要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合在一起。血红蛋白分子上有四个氧的结合部位,因为每条链上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维持四级结构的作用力: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 9、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一级结构与细胞进化以细胞色素C为例:细胞色素C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是一种含有血红素辅基的单链蛋白质。在生物氧化时,细胞色素C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系统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使血红素上铁原子的价数发生变化。在分子进化过程中,细胞色素C分子中保持氨基酸残基不变的区域称为保守部位。保守部位的氨基酸都是细胞色素C完成其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 ②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所谓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分子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被更换所造成的一种遗传病。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因病人的红细胞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变形而呈镰刀状。Glu 和Val 分子的侧链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Glu 侧链带负电荷,而Val侧链是一个非极性基团,所以使得HbS分子表面的负电荷减少,这种变化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容易发生聚集并形成杆状多聚体,这就是导致红细胞变形的原因。

海南大学植物学复习题——第二章-植物组织[精.选]

第二章_植物组织 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 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 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 由上述特点可知,被子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结构比裸子植物的更为完善,其功能效率更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由此说明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七、简述植物各类型成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功能 植物的成熟组织也称永久组织,它们的特点是丧失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 分泌组织。 1 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覆盖体表,起保护作用。 2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壁薄,排列疏松。据功能不同,又可分为:同化组 织、吸收组织、储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 3 机械组织为植物体的支持组织。又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包括石细 胞) 4 输导组织是体内长距离输导水分和有机物的组织。包括导管,筛管和伴胞。 5 分泌组织包括内分泌结构和外分泌结构。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有机化学试题12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给出它们的结构式(每题1分,共13分) 二 填空题(注意: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以外不计入成绩,每空1分, 共20分) 1 2 CH 2 C=C CH 3 H H 3 CH 3CH 3CH CH Br 4 CH 2COOH C COOH HO CH 2COOH 5 CH 3CH 2COOCH 2 6 O 12 H 2NCH 2CH 2CH 2NH 2 7异丙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89 甘油 O O O OH H CH 2OH OH H OH OH H H H 101113氯仿 C-CH 3

1.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 A:③>④> ②>① B:③ >④>①>②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2.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 H H - 3.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A:双键C原子;B:双键的α-C原子; C:双键的β-C原子;D:叔C原子 4.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 B: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5.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A: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 6.下列化合物中,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7.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乙酸, C 丙二酸, D 草酸 8.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羰基活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1234 A B C 4>1>2>32>3>4>13>1>2>44>1>3>2 D CH3CH2CH2NH2CH3CHCH2NH2 OH CH2CH2CH2NH2 OH CH3NHCH3 CH3 NO2 O N SO3H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第1-10章期末复习题

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1 典 型 例 题 【例8-1】 设二进制FSK 信号为 ?? ?≤≤=≤≤=T t t,0Asin (t)s T t 0 t,Asin (t)s 22 s 11ωω 且ω1=4π/T s 、ω2=2ω1、s 1(t)和s 2(t)等可能出现。 (1) 画出最佳相干接收机结构; (2) 设信息代码为110,画出各点可能波形; (3) 若接收机输入高斯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 0/2 (W/Hz),试求系统的误码率。 解 (1) 最佳相干接收机结构如图8-10(a)所示。 (2) 各点波形如图8-10(b)所示。 (3) 因为f 2+f 1= s T 6 ,f 2-f 1=2T s 所以s 1(t)与s 2(t)不相关。 s 1(t)、s 2(t)的能量为 E b =2 2s T A 该系统的误码率为 ??? ? ??=???? ??=0202n T A Q n E Q P s b e 【例8-2】 设2PSK 的最佳接收机与相干接收机有相同的输入信噪比E b /n 0=10 dB 。 (1) 图8-6 二进制确知信号匹配滤波器接收机 若相干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2/3 bps/Hz ,求两种接收机的误码率; (2) 两种接收机的误码率能否相等?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解 (1) 最佳接收机误码率为 401040.3)74.4()20(2-?===??? ? ??=Q Q n E Q P b e

图8-10 例8-1图 2PSK 信号占用的信道带宽为 B c =R b /ηb =1.5 R b 设相干接收机的收滤波器为理想带通滤波器,则其带宽为1.5R b ,收滤波器输出噪声功率为 N=n 0B c =1.5n 0R b 2PSK 相干解调器输入信噪比为 r= 05.15.1/n E R n T E N S b b s b == 相干解调接收机的误码率为 P e =41031.1)65.3(5.120)2(-?==??? ? ??=Q Q r Q (2) 设相干接收机的收滤波器为理想带通滤波器,则2PSK 相干解调器输入信噪比为 b b c b b c s b n E B n R E B n T E N S r η?==== 00/ 可见,当2PSK 相干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ηb =1 bps/Hz 时,r=E b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2019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845-有机化学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4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 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 论。 第二章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化学性质: 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 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 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 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 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HBr过氧 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 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

3.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 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第二节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③聚合反应。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第五章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脂环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第六章芳香烃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联苯、稠环芳烃。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芳烃的来源、制法、鉴别。芳香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富勒烯)。常见亲电试剂的分类。 第七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偏振光、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分子的对称因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杜文才,男,博士,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文才博士海外留学、就业十余年后,于20XX年回国。现任海南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大兼职博士生导师、格林威治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电子学会理事长,纽康信息系统公司(海南)(中日合资)副董事长、海南海大信息产业园董事长。杜文才博士曾担任过多个著名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例如IEEE和ACIS 20XXSERA主席(中国)、IEEE和ACIS SNPD20XX主席(英国), IEEE和ACIS ICIS20XX程序委员主席(韩国)、CSTRWC20XX主席(中国)、ICAIT 20XX主席(中国); 担任Invertis J.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个学术刊物客座编辑和编委;担任Signal Process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IJ)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审稿人。 目前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5项,海南省重大项目5项,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达800万元。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2部、教材、学术专著10部。回国后,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3篇);获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李太君,男,1964年10月生,广东廉江市人,汉族,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Internet信息检索与传输研究方向带头人。现任海南省Internet 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大学)。 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流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讲课程《计算机网络》被评为海南省高校第一批精品课程;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对网络通信和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具有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网络通信与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Internet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应用开发”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 杜锋,男,1962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现任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网络控制系统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研究生课程《专业Seminar》、《线性系统理论》与《网络控制系统》, 以及本科生课程《物联网专业导论》与《Matlab语言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对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变和不确定性时延补偿的研究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35篇,参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或主研)的各级科研项目8项。 邓家先,男,1964年9月31日生于湖北钟祥,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空间通信数据处理与传输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数字图像处理、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海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办法

海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实施办法。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二条学校依照《海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5至33人组成,任期三年。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秘书长1人。 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校长、主管相关工作的副校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担任。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各学院(中心、所)成立由7-15人组成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 1、审查通过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 2、作出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定; 3、审核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 4、审核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 5、审核并通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6、审核申报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7、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8、研究和处理与学位授予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学位授予条件 第五条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修读全部课程和其他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数。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在学期间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其数量和质量达到《海南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硕士学位授予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 2、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和其他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在学读期间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数量和质量达到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 第七条申请程序 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后,首先由导师进行审阅。然后由本人提出答辩申请,并填写“海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书”,经导师推荐,由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品德、纪律、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和论文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提出意见,为符合条件者方可同意申请,准予参加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学位。 第四章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第八条学位论文评阅 1、学位申请人的申请被批准后,硕士学位论文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聘请副教授以上职称2名专家,作为学位论文评阅人。其中应有1名外单位专家。博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聘请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5名,作为学位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应有2名外单位专家。学位论文评阅人姓名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一个月送给评阅人。论文答辩委员会须在收到论文评阅人肯定性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如有一名论文评阅人对

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 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形成颈卵器。( ) 2.所有高等植物都具有世代交替, 同时都具有异孢现象。( ) 3.在高等植物中,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是寄生的,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独立生活的,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也是寄生的。( ) 4.植物界根据颜色不同, 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 ) 5. 单倍体是指植物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 )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重点

DNA的熔解温度:双链DNA或RNA分子丧失半数双螺旋结构时的温度。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能荷:细胞内的能量状态取决于ATP、ADP及AMP的相对浓度。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比活力:每毫克的蛋白质所具有活力的单位数。 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诱导契合学说: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说。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引起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填空 核酸的*体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脂键连接 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 核酸最大吸收波长260nm蛋白质最大吸收波长280nm 酶的两大特性专一性即底物选择性和高效性 异生生物ATP产生的两大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三级结构是倒L型 选择 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赖氨酸) **结构的顺序5’-5’ tRNA末端(CCA序列) Rx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使(Vmax降低,Km不变) 下列哪种物质不含高能磷酸键(G-G-P) 螺旋结构常在哪里被破坏?(脯氨酸) 判断 20中氨基酸中只有甘氨酸不是L型,且都有*先性T DNA双链总的G+C占有量与个单链的G+C含量相同T 所有蛋白质中N含量都是16% F DNA中,G+C含量越高,Tm越高,Tm与G+C含量成正比F 电子传递方向是由高电位传向低电位F 糖酵解和*酸戊糖途径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T

一、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海南大学

作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01) 一、学科简介 作物专业是海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也是统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最早的学科,包括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学科从1958年建校时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我国唯一以国家战略物资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面向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热区进行科研、服务和人才的重要学科点。作物专业研究领域主要为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高产优质协调机理与栽培调控机制、环境友好与作物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注重“作物、环境、技术的系统结合”,利用作物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形成高效生态安全配套的现代高新技术,促进常规栽培与育种技术的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海南热区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热带作物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现拥有农业部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海南省作物栽培学重点学科。学科师资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生导师11人,其中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并参与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业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等相关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作物种植、生产与管理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作物种植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品学兼优的作物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农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重要知识;能透彻理解与运用作物科学的相关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作物生产和科研及管理实践工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作物种植方向的研究及相关成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以作物(尤其是热带作物)为研究对象,在以下3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全国有机化学学校排名及初试科目

全国有机化学学校排名及初试科目 全国有机化学学校排名 本人收集全国所有招收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不包括中科院),对其考试科目进行分类,分为要考:物化和无机、物化和分析、物化和综合化学、有机和无机、有机和物化、有机和分析、有机和综合化学、综合化学Ⅰ和综合化学Ⅱ,以及其他等。 做此工作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有助于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考试科目及学校的选择,例如你有机和无机较强,就可以报考考有机和无机两科的学校,这样就相对较容易考上;二是有些研友已经复习了很长时间,由于种种原因要换个学校,根据此资料他可以换个和他开始准备的学校具有相同考试科目的学校,不至于重新其他科目时间上来不及。 注意:1、“985”代表“985”工程大学 ,“211”代表“211”工程大学 要考数学的学校: 1、大连理工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含有机实验)} 2、南京理工大学{211、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有机或①高等数学②分析或①高等数学②无机} 3、江苏工业学院{考试科目:①理学数学②有机或①综合化学②有机} 4、陕西科技大学{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或①有机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5、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无机或①高等数学②物化或①生物化学②无机或 ①生物化学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或①分析②无机或①分析②物化} 要考物化和分析的学校: 1、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仪器分析} 2、东北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3、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4、河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5、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6、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要考物化和无机的学校: 1、厦门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基础化学} 2、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大学化学}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4、南京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5、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6、华南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7、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8、云南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海南大学植物学复习题——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教材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二章- 植物组织

第二章_植物组织 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 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答: 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

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 由上述特点可知,被子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结构比裸子植物的更为完善,其功能效率更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由此说明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七、简述植物各类型成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功能 植物的成熟组织也称永久组织,它们的特点是丧失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1 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覆盖体表,起保护作用。 2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壁薄,排列疏松。据功能不同,又可分为:同化组织、吸收组织、储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 3 机械组织为植物体的支持组织。又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包括石细胞) 4 输导组织是体内长距离输导水分和有机物的组织。包括导管,筛管和伴胞。 5 分泌组织包括内分泌结构和外分泌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