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8_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汶川8_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汶川8_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汶川8_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第33卷 第1期2010年1月

地震研究

J O U R N A LO F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

V o l .33,N o .1

J a n .,2010

*收稿日期:2009-07-24.

基金项目:“全国地震形势跟踪与判断”(2009020102)及科技部支撑项目“川滇地区大震前应力方向趋于集中现象

研究”(200808053)联合资助.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张致伟,张永久,程万正,吴 朋,龙 锋,阮 祥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摘要: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 和S 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 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个M L ≥3.5的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统计和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参数并求取了余震区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用余震区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为直立或倾斜,走向为N N E -S S W 向,主压应力P 轴方位为S W W-N E E 方向,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77.1°;用余震区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倾角较陡,在50°~90°之间,走向相对较分散,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92.4°,呈E W 向。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最后研究了余震区南、北段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及逆冲型地震类型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中图分类号:P 31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0)01-0043-07

0 引言

汶川M S 8.0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破裂,形成地表破裂带。该地震余震活动丰富,持续时间长,序列地震活动衰减缓慢。根据四川省区域地震台网正式目录,截止到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余震区共发生5级以上强余震70次,其中5.0~5.9级余震62次;6.0~6.4级余震8次,最大强余震为5月25日青川6.4级地震。对于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的震源机制、时空分布及余震区分段破裂特征,已有很多研究结果(陈运泰等,2008;胡幸平等,2008;王卫明等,2008;C h e n g e t a l ,2009;张勇等,2009)。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主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P 轴方位为N W W ,与龙门山构造带应力场

方位一致。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的强余震多呈现以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分量。而发生在余震区北段及青川断裂带的强余震多呈现走向滑动特征(C h e n g e t a l ,2009)。研究人员利用不同

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结果,

各个结果之间差别不明显。

为了进一步了解汶川地震后震源区的应力场和介质环境,有必要利用丰富的余震资料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大量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法,给出了整个余震区及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张量,对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同时还给出了余震区南北段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区域应力张量的差异,分析了余震区南北段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和逆冲型地震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1 资料和分析方法

1.1 小震震源机制解测定方法

测定震源机制参数,常用的方法是利用P 波初动求解,但这种方法要求所选地震被较多台站

记录到。如果观测台站稀少或分布不均匀,则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由于大量中小地震仅能被数量有限的台站记录到,采用P 波初动计算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会受限制。因此,梁尚鸿等(1984)提

地震研究33卷

出了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记录P 和S 振幅比资料求取小震震源机制的方法,即以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震源模型,采用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和理论地震图拟合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来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刁桂苓,于利民等(1992)在此方法基础上完善了计算程序,利用直达波P 和S 的地动位移振幅比值,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 波初动资料求解震源机制解。笔者采用此程序计算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解。1.2 使用的资料和测定结果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非常丰富,余震沿N E 向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至青川断裂分布。密集余震总体地面直线分布尺度达330k m 。我们系统查阅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的M L ≥3.5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经反演计算,得到了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图1)。由图1可以看出,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覆盖了整个余震区,主要展布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F 1)上,并穿过青川断裂带(F 6),同时在余震区南段向西北方向部分突出

F 1:龙门山断裂;F 2:龙泉山断裂;F 3:抚边河断裂;

F 4:岷江断裂;F 5:虎牙断裂;F 6:青川断裂

图1 汶川地震序列小震震源机制解分布F i g .1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s o f t h e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o f t h e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s e q u e n c e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分布图像以及汶川地震震源参数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C h e n g e t a l ,

2009;王卫民等,2008;华卫等,2009;张勇等,2009),可以看出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

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因此,我们也将基于余震区北段和南段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进行分析。

2 震源机制解参数分析

2.1 震源断层节面分析

由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数目较多,况且小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便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在求取大量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各参数的分布。

我们将余震区北段290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按10°间隔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归一频数,绘出图2a 。因为小地震的断层面和辅助面无法区分,故在统计中等同看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小有优势的节面走向为N N E -S S W 向,其次为N W W-S E E 向。其中N N E 向节面为N 20°~40°E 。60°~90°的节面倾角所占比例最大,斜角为30°~60°的节面数目次之,主要为直立和倾斜两种情况。根据滑动角分析震源力学作用方式,节面主要呈现为逆倾型,走向滑动,正倾型相对较少,但是依然独立存在。小地震的错动类型较多,说明余震区处于应力调整状态。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得出了余震区南段539个小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图2b )。图2b 中节面走向的分布表明节面取向比较分散,且近乎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域。节面倾角较陡,主要在50°~90°之间。由于中小地震的发生既受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因此根据滑动角分析震源力学作用方式得出,南段余震区存在逆倾型、走向滑动型和正倾型地震。2.2 震源机制力轴分析

余震区北段290个中小余震的震源机制解P 轴

方位归一分布如图3a 所示。主压应力P 轴方位以近E W 向和S W W -N E E 为优势方向,倾角为0°~30°的较多,因而逆倾型的地震较多,主张应力T 轴的优势方向主要集中在N N W -S S E 向,倾角在0°~50°范围内的较多。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得出了余震区南段539个小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图3b )。该段主压应力P 轴方位分布比较分散,各个角度都有,

44

第1期张致伟等: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

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图2 余震区北段(a )和南段(b )中小余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参数分析F i g .2 N o d a l p l a n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s f o r m i d d l e a n d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a t n o r t h e r n (a )a n d s o u t h e r n(b )s e g m e n t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图3 余震区北段(a )和南段(b )中小余震震源机制解的力轴参数分析

F i g .3 P ,T a n d Ba x i s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o l u t i o n s f o r m i d d l e a n d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a t n o r t h e r n(a )a n d s o u t h e r n(b )s e g m e n t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小有优势的P 轴方向为N W W -S E E 向,倾角为0°~±30°。主张应力T 轴的优势方向主要集中在

0°~±30°、150°~180°、-150°~-180°之间,倾角在0°~30°范围内的较多。

3 余震区平均应力场及其动态演化

过程

3.1 余震区平均应力场方向特征

为研究区域应力场的方向特征及震源断层类型,E l l s w o r t h 和X u(1980)根据震源机制解研究了应力张量的确定方法。许忠淮和戈澍谟(1984)、许忠淮(1985)采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了富蕴、唐山等地震区的应力场。G e p h a r t 和F o r s y t h(1984)提出了联合求解应力场的方法。崔效锋和谢富仁(1999)将滑动方向拟合法引入

应力场分区等研究中。钟继茂和程万正(2006)

基于震源断层面解的空间取向和断层滑动方向,得出了相应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进而给出了计算平均力轴张量及主值的方法。通过求解相应的本征方程得到区域平均力轴主方向或平均应力场,这种方法称为力轴张量计算法。

基于多个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我们采用力轴张量法计算出汶川8.0级地震余震区及其南、北段平均应力张量值σ1、σ2和σ3(表1)。整个余震区平均应力张量的计算结果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向为86.

9°,力轴仰角为1.0°,呈水平力作用;根据余震区北段290次3.5级以上小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到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向为77.1°,呈N E E 向;根据余震区南段539次3.5级以上小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到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向为92

.4°,呈E W 向。45

地震研究33卷

表1 余震区地震平均应力张量的计算结果

T a b.1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m e a np 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a x e s i n a f t e r s h o c ka r e a

区域范围

地震次数

(M

L

≥3.5)

σ

1

σ

2

σ

3

A z/(°)φ/(°)A z/(°)φ/(°)A z/(°)φ/(°)

整个余震区82986.91.0191.886.0176.83.9余震区北段29077.13.6165.622.5175.667.2余震区南段53992.40.2181.477.3182.512.7

3.2 余震区平均应力场动态演化过程

基于前文中所求得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我们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得到了汶川余震区南、北段在不同时段的平均力轴张量或平均应力场,分析了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图4给出了余震区北段和南段平均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在余震区北段,考虑到5月份发生的中小地震比较多,而且在5月18日、5月25日和5月27日均发生较强余震,因此我们以这3次强余震的发震时间为界限,将5月份划分为3个时间段来计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考虑到2009年2~4月发生的中小地震较少,因此将此3个月合并来求取平均应力场,其余结果都是按月计算所得。从图4a可见,在研究时段内,余震区北段平均应力场方位趋于稳定,方位角均值约为80°,呈N E E向,仅在9月应力场扰动显著,从8月的85°变化为14°,随后又

 

图4 余震区北段(a)和南段(b)平均

应力场方位随时间变化

F i g.4 C h a n g e o f a v e r a g e s t r e s s f i e l d w i t h t i m e a t

n o r t h e r n(a)a n d s o u t h e r n(b)s e g m e n t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变化为103°。平均应力场方向接近南北方向扰动。在应力场调整期间,甘肃武都发生M S5.7强余震。

在余震区南段,我们采用与北段相同的时间分段思路,计算得到其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4b)。由图可以看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余震区南段的应力场扰动显著,平均应力场方位分别为27°、46°、27°和9°,平均应力场方向也接近南北方向扰动。在南段应力场调整期间,2008年8月13和15日在北川和汶川分别发生M S5.3和M S5.1余震, 2009年1月15日汶川县又发生M S5.4余震。

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演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

4 震源机制解类型及一致性的时间变化

4.1 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

我们根据震源机制解参数中的滑动角,分析得到了整个余震区逆冲型地震比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5给出了逆冲型地震比例的变化曲线与强余震之间的关系。图中所标注的地震均为5.5级以上强余震。逆冲型地震比例是采用10日滑动均值给出的。汶川地震序列中5.5级以上强余震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段,其中余震区南段的强余震均发生在5月16日之前,而余震区北段的强余震则发生在5月18日之后。从图5中可明显看出,7月11~22日这一时间段逆冲型地震的比例均为0。随后逆冲型地震的个数开始增加,同时发生了一系列强余震,其中包括7月24日宁强5.6级和青川6.0级、8月1日平武6.1级、8月5日青川6.1级和9月12日甘肃武都5.7级地震。可见这些强余震均发生在逆冲型地震比例由0逐渐增加的阶段。由于11月份以后余震区发生的3.5级以上余震明显减少,所以统计得到的结果不太可靠,本文不予分析。

46

第1期张致伟等: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

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图5 余震区逆冲型地震比例随时间变化

F i g.5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c h a n g e o f t h r u s t-t y p e e a r t h q u a k e s

w i t h t i m e i n t h e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4.2 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

基于大量震源机制解求得的平均应力方向虽与区域应力场方向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震之前小震震源机制趋近主震震源机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应力方向集中于产生主震破裂的应力方向上。若将地震之前震源周围小震震源机制与主震震源机制的一致性作为参数加以研究,可以得到强余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某些信息(万永革, 2008)。钟继茂和程万正(2006)定义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平均应力张量的差值为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θ。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得到了余震区北段和南段一致性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6)。同时也给出了余震序列中5.5级以上强余

 

图6 余震区北段(a)和南段(b)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计算曲线

F i g.6 C o n s i s t e n c y p a r a m e t e r c u r v e o f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s f o r m e d i u ma n d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a t n o r t h e r n(a)a n d s o u t h e r n

(b)s e g m e n t o f t h e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震与变化曲线的关系。图中是按照地震数依次绘出的,所以横轴各间隔不是等时长的。考虑到数值随机性强而且变化区间宽,所以本文采用五点滑动平均给出一致性参数θ。余震区南、北段的值均在55°线附近波动,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平稳,这与钟继茂和程万正(2006)给出的川青地块的一致性结果基本吻合。

5 结论和讨论

(1)余震区北段290次小震震源机制统计特征显示:小有优势的节面走向为N N E-S S W向,在N20°~40°E之间,节面主要为直立和倾斜两种情况;主压应力P轴方位以近E W向和S W W-N E E向为优势方向,倾角为0°~30°;基于震源机制求得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也是N E E向,角度为77.1°。余震区南段539次小震震源机制统计特征显示:节面走向比较分散,近乎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域。节面倾角较陡,主要为50°~90°;主压应力P轴方位分布也比较分散,各个角度都有。小有优势的P轴方向为近E W向,倾角为0°~30°;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也是E W向,角度为92.4°。可以看出余震区南段汶川余震序列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P、T轴空间取向凌乱表明应力场较为复杂。

(2)从余震区平均应力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在本研究时段内,余震区北段平均应力场方位基本趋于稳定,方位角均值约为80°,为N E E向。仅在2008年9月北段应力场扰动显著。方位角从8月的85°变化为14°,随后又变化为103°。平均应力场方向接近N S方向扰动。在应力场调整期间,甘肃武都发生M S5.7强余震。余震区南段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的平均应力场扰动显著。平均应力场分别为27°、46°、27°和9°。应力场方向接近N S方向扰动。在南段应力场调整期间,2008年8月13和15日在北川和汶川分别发生M S5.3和M S5.1余震;2009年1月15日汶川又发生M S5.4余震。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

(3)通过研究余震区逆冲型地震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2008年7月11~22日逆冲型地

47

地震研究33卷

震的比例为0,随后其个数开始增加,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包括7月24日宁强5.6级、7月24日青川6.0级、8月1日平武6.1级地震、8月5日青川6.1级和9月12日甘肃武都5.7级地震。这些强余震均发生在逆冲型地震比例由0逐渐增加的阶段。而震源机制一致性反映了余震区南、北段的值均在55°线附近波动,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平稳。

(4)汶川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因而表现出优势取向的一致性,然而震源机制类型众多,由于汶川余震区有多条断裂参加活动,每一断裂对其周围不同部位、以及对其它断裂的作用都不会相同,并且余震区受多条断裂的相互影响和它们的迭加作用,所以小震产生反向错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刁桂苓等,1996;王曰风等,2009)。

感谢河北省地震局刁桂苓研究员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崔效锋,谢富仁.1999.利用震源机制解对中国西南及邻区进行应力分区的初步研究[J].地震学报,21(5):513-522.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等.2008.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R].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h t t p:// w w w.c s i.a c.c n/s i c h u a n/c h e n y u n t a i.p d f.

刁桂苓,王绍晋,龙晓帆,等.1996.1976年龙陵震群的小震震源机制[J].地震研究,19(4):331-339.

刁桂苓,于利民.1992.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J].中国地震,8(3):86-92.

刁桂苓,于利明,宁杰远,等.1993.1989年大同震群的破裂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36(3):360-368.

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等.2008.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J].地球物理学报,51(6):1711-1718.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2009.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52(2):365-371.

梁尚鸿,李幼铭,束沛镒,等.1984.利用区域地震台网P、S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J].地球物理学报,27(3):247-257.

万永革.2008.美国L a n d e r s地震和H e c t o r M i n e地震前震源机制与主震机制一致性现象的研究[J].中国地震,24(3)216-225.

王卫民,赵连锋,李娟,等.2008.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51(5):1403-1410.

王曰风,刁桂苓,张秀萍,等.2009.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J].地震研究,31(2): 119-123.

许忠淮,戈澍谟.1984.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J].地震学报,6(4):395-404.

许忠淮.1985.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唐山余震区的平均应力场[J].地震学报,7(4):349~361.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09.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52(2):379-389.

钟继茂,程万正.2006.由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求川滇地区平均应力场方向[J].地震学报,28(4):337-346.

C h e n g W Z,Z h a n g ZW,R u a nX.2009.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a n d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o f We n c h u a n M S8.0e a r t h q u a k e s e q u e n c e[J].E a r t h-

q u a k eS c i e n c e,22(2):107-117.

 E l l s w o r t hW L,X uZH.1980.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 s t r e s s t e n s o r f r o m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d a t a[J].E o s T r a n s,A G U,61:1117.

 G e p h a r t J W,F o r s y t h DW.1984.A ni m p r o v e d m e t h o df o r d e t e r m i n i n g t h e

r e g i o n a l s t r e s s t e n s o r u s i n ge a r t h q u a k e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d a t a:a p p l i-

c a t i o nt o t h e S a n F e r n a n

d o

e a r t h q u a k e s e q u e n c e[J].J G R,89:9305

-9320.

48

49

第1期张致伟等: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F o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S t r e s s F i e l d o f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o f t h e M S8.0

W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S e q u e n c e

Z H A N GZ h i-w e i,Z H A N GY o n g-j i u,C H E N GWa n-Z h e n g,WUP e n g,L O N GF e n g,R U A NX i a n g

(E a r t h q u a k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C h e n g d u610041,S i c h u a n,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d a t a o f d i g i t a l s e i s m i c w a v e f r o mM a y12,2008t o A p r i l12,2009r e c o r d e d b y r e g i o n a l s e i s-m i c n e t w o r k,t h e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l u t i o n s o f829s m a l l e v e n t s w i t h M L≥3.5o f t h e M S8.0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q u a k e s e q u e n c e 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t h e a m p l i t u d e r a t i o o f P Ga n d S Gi n v e r t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r e c o r d s w i t h c l e a r i n-i t i a l m o t i o n.U s i n g t h e m e t h o d o f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t r e s s a x i s t e n s o r,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l u t i o n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s t r e s s-f i e l d a z i m u t h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i s c a l c u l a t e d.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s o u r c e-f r a c t u r e p l a n e o f s m a l l e a r t h q u a k e s p r e s e n t s t h e s t r i k e o f N N Ed i r e c t i o n,a n dt h e d i p a n g l e s a r e n e a r v e r t i c a l o r i n c l i n e d a t n o r t h e r n s e g m e n t o f t h e L o n g m e n s h a n f a u l t.T h e p r i n c i p a l d i r e c t i o n o f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P-a x i s i s S W W-N E E,t h e a z i m u t h o f m a x i m u mp 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a x i s i s77.1°.A t n o r t h e r ns e g m e n t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t h e n o d a l p l a n e s t r i k e s a r e r e l a t i v e l y d i s p e r s e d.T h e d i p a n g l e s a r e s t e e p,d i s p e r s e d b e t w e e n50°a n d90°. T h e a z i m u t h o f m a x i m u m p 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a x i s i s E W,t h a t i s92.4°.I t c a n b e s e e n f r o m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a v e r a g e s t r e s s-f i e l d w i t h t i m e a t n o r t h e r n a n d s o u t h e r n s e g m e n t o f a f t e r s h o c ka r e a,t h a t t h e s t r e s s a d j u s t m e n t s t a g e s o f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a r e A u g u s t,S e p t e m b e r,D e c e m b e r i n2008a n d J a n u a r y i n2009.T h e c o n s i s t e n c y p a-r a m e t e r c u r v e a n dt h ep r o p o r t i o n a l c h a n g e o f t h r u s t-t y p e e a r t h q u a k e s w i t ht i m e i nt h e a f t e r s h o c k a r e a a r e a l s o s t u d i e d,a n d t h e n s o m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s u l t s a r e g i v e n.

K e y w o r d s:M S8.0W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a f t e r s h o c k s e q u e n c e;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l u t i o n s;s t r e s s f i e l d

谢晓峰 宁夏地震局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震害预测、灾害评估和区域地壳构造等方面的工作

。 邬成栋 云南省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地震综合预报与地震学研究工作

白仙富 云南省地震局助理工

程师。200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

学资环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

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

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

从事地震应急现场工作,研究领域

为地震应急救援技术理论和方法

马建英 天津市地震局分析预

报中心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防

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物理专

业。200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主要

从事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工作

李若飞 云南省文山州地震局

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防灾技术

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物理专业。2004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主要从事地震预报研究

工作

张致伟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

报研究所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

业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固

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

工作

龚 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

在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于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震地质与活动构造方面

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注:皇甫岗、刘翔、赵小艳、吴绍祖、钟菊芳、姜振海的简介已分别刊登在本刊:V o l.30,N o.3;V o l.28,N o.4;V o l.30, N o.2;V o l.29,N o.2;V o l.28,N o.4;V o l.29,N o.1。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管理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 管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地震灾难中批量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确立成员工作职责,准确评估确定干预重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针对辅导对象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适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并及时改进。 【关键词】地震灾害心理护理管理 自然灾害不仅对个人、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1]。面对“5.12”震区伤员及家属承受的极大心理压力,医院在加紧救治伤员伤情的同时,尽早建立心理干预组织,帮助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重建,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从德阳、绵阳等地转入灾区伤员140例,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龄3~89岁。四肢骨折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部创伤14例,肾脏损伤2例,颅脑损伤4例,严重多发伤67例,其它6例。

2 心理干预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评分。根据自评量表标准分值划分为3个等级[2],分别对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程度进行评估:<60分为轻度,61~80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 2.1 积极创建组织机构。按照伤员数量,迅速抽调具有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的医生、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志愿者成立心理干预小组,负责伤员及家属心理评估,填写心理状况表,确立重点干预对象,筛查心理应激综合征。 2.2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1)掌握特点,及时干预。根据辅导对象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支持,与伤员建立稳定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关系,每天与伤员及家属进行1次心理干预,每2天开展1次组内心理疏导和院内培训。(2)熟悉技能,有效干预。首先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和诱导伤员抒发情绪;其次是关心伤员的伤情和睡眠情况,对非心理性疾病造成的伤害,尽早采取积极措施。(3)遵循原则,规范救治。以躯体伤痛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迅速及时解除伤员伤痛,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 2.3 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轻度心理问题由护士及志愿者负责,中度由专职医生指导处理,重度心理障碍由心理指导专家进一步治疗。(1)结合伤员个性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2)结合环境技术要求,营造并保持安全舒适环境,针对辅导对象特点集中开展儿童心理治疗。(3)针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小组形式实现。5~8人一组,每人负责3~5名伤员;小组成员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触觉感觉统合

触觉感觉统合 触觉感觉统合是指来自身体皮肤表面的感觉能力,它是外在的,以触摸、感觉和操作来反应。个体通过这个触觉系统,体验各种不同的感觉,促使人能更加了解周围环境。例如,触觉感觉统合会使个体区分潮湿和干燥、热和冷、软和硬、平滑和粗糙等特质与属性。 触觉感觉统合可以通过穿笼爬行、走平衡木、在跳床上上下跳跃、爬楼梯、摔跤、翻筋斗或打滚等运动来进行,也可让学生在地板上、草地或细麻布、沙滩、平衡木、球池中赤脚行走;或者爬绳、爬粗绳网等,这些活动均可促进学生的触觉感觉统合。 研究发现,大脑对前庭输入的信息会有过度反应或过低反应现象,过低反应(对前庭信息反应迟钝)的儿童,会减底正向旋转性眼球震颤的现象,结果儿童就难以用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粗大动作显得迟缓,不能把外界的指令有效迅速地传人大脑,同时,容易摔跟头,不善于保持平衡。而过度反应前庭信息的儿童,会增加后向旋转性眼球震颤的现象,结果儿童对周围空间过于敏感,会时时担心跌倒,怕高,惧怕瞬间移动或运动,甚至头晕、恶心。 基本上,如果因为前庭系统发展不足而导致空间感觉统合的混淆或扭曲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原始的颈部一右侧反应僵直。颈部一右侧反应会驱使身体强直型旋转运动,而且,产生感觉向心力的现象,就是说过于偏重身体的周围,最终造成身体感觉混淆的症状。同时,也会产生身体外围会向外伸长的感觉,或者担心身体部位从身体的其他部位离开的现象。另外,由于身体一形象的混淆,致使身体缺乏稳定性。研究发现,有50%学习障碍学生曾有耳朵感染疾病的经验,有40%者会产生头晕、恶心的症状,同时,有35%者有晕眩的症状。 眼睛运动不良、身体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异常和空间导向混淆等现象,通常是前庭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除了小脑网状构造和顶骨皮质等器官组织的控制影响外,也反射本体感和视觉的功能。其中,眼球震颤和眼睛不随意振动是前庭系统功能失调最常见的症状。 如果脑部的感觉统合不良,会影响生活中的许多事,常常事倍功半,也较少获得满足感。所有儿童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到十,其感觉统合能力上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学习障

汶川地震带给我的感受

汶川地震带给我的感受 从汶川大地震到现在,一千多个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千个小时里,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心,被四川省山脊间的一片区域紧紧的系着,汶川的土地每颤抖一下,我们的心也跟着悸动。尽管那些被埋在瓦砾下尘土下不见天日的躯体,和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们却会为他们而欢喜、悲痛,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体内都流淌着龙的血脉! 看过央视的那场赈灾晚会,有个主持人说:“这些天里,我们听到的最美好的声音就是:这里还有一个活着的。”确实,在天灾面前,能够存活下来,就已是莫大的欢喜了。每当一个个本应枯竭的生命被人从死神手中强行夺回时,心中的喜悦是无法言喻的。看着那些坚强的人们努力挺住让自己活下来,我觉得更高深的体会到,这世间,生命彼比一切都重要。“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有希望,尽管我们是去了一部分的肢体,可是我们会用剩下的人生,来回报这些将我们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人,还有祖国。”你能相信吗,这是一个做完截肢手术后的人说出的话。面对摄像机,他没有一点扭捏地说出了肺腑之言,让所有看过听过这句话的人为之动容。是的,因为活着,所以会有希望,因为活着,所以还有时间去追寻梦想! 始终记得的,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个眼神是在都江堰市荷花池市场的一片废墟下,女孩乐刘会大声地说:“我知道你们会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她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如

火焰般灼热的希翼之光,即使是厚重的灰尘,也掩盖不了她灿烂若星辰的明眸,身后的黑暗无法将她吞噬,却更衬托出她身上那种令人信服的神奇力量。给人感觉,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那种对祖国的信任,更让我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无比坚定的信心。 现在,灾难的悲痛已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宛若婴儿初生般的喜悦。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正在重建,重伤的名人正在康复,一切苦难在我们面前都不堪一击。只要我们带上勇气,携着希望,未来的路必将更加光辉,没有困难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全中国团结一致之后的巨大力量!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1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 2.1 大地构造背景 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 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根据《中国地震简目》和近年强震目录,南北地震带共发生≥7级地震63次,其中7.O~7.4级地震38次,7.5~7.9级地震18次,M≥8.0级地震7次,以1920年l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为最大。其中北段发生M≥7级地震21次,包括7.0~7.4级地震l2次,7.5~7.9级地震5次,≥8级地震4次,以海原地震为最大。中段M≥7级地震23次,其中7.0~7.4级地震12次,7.5~7.9级地震9次,≥8级地震2次,即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和本次汶川8级地震;南段发生M≥7级地震l9次,其中7.0~7.4级地震14次,7.5~7.9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即1833年9月6日嵩明8级地震。 雍幼予(1990)将南北地震带划分出4个地震期。第4个地震期从1920年开始,可分为5个地震幕。第4地震幕从1988开始到2007年结束。以汶川地震为标志,第5地震幕从2008年开始。每个地震幕活动时间为18~27年,平均为23年。 3 岷山—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活动 3.1 岷山断块

触觉系统的指导

一、触觉系统的指导 触觉:大脑对外界反映的基础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最广泛的和最频繁者,几乎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的接受刺激,所以方法和游戏活动也最多 (一)球池游戏:浮力球池,在触觉刺激和前庭刺激有很大益处,敏感的孩子过度紧张,无法忍受球碰触肌肤的感觉更无法在重力不稳的球池中活动(心理障碍) (二)毛巾和软垫游戏: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刺激帮助很大,尤其是全身承受压力,可以培养自动自发的调节机能。 (三)吹风机、软刷子游戏:吹孩子的敏感部位,长期使用可以协助孩子养成抑制轻微接触刺激的能力。 (四)小豆子或水放入小池中游戏 二、前庭系统的指导 前庭感觉是人类的学习枢纽 触觉敏感通常也有前庭机能不全的问题,导致过分焦虑及紧张,有时引发平衡能力不足及手脚不灵活的问题。自闭症幼儿前庭问题方面明显较为严重。或

许前庭机能不全,造成他们在选择和过滤信息方面异常和困难。 吊缆是处理前厅信息最好的设备,网篮触觉压力较大自闭症患儿较难适应。 摇晃的动作:大约两秒钟一次,吃过饭避免做此活动,以免呕吐,同时注意孩子的脸色、表情、姿态,有眩晕或害怕应立刻停止,刺激过度会有不适应现象,指导者要保持警觉,以免意外。如何孩子适应可多做一会强烈的刺激对孩子的前庭机能的复苏和强化帮助很大。操控时最好间隔做变化,左右、前后速度的快慢也可以做间断性控制,加强趣味性和前庭系统的自我调整。 三、本体感的指导 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本体感就是学习能力,也是大脑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本体感成熟的最慢,,除非前庭觉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能正常。从简单的吃饭、穿脱衣服、写字、骑车、跳绳等高难度的操作及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

汶川大地震的个人感悟感受

汶川大地震的个人感悟感受 当时,我们正在教室里考试,我正在做文科卷子的政治,里面有一道习题是讲生命既是脆弱也是顽强的,后来我的头突然感到很晕了,我以为我是午休的时候没有睡觉的原因,这样了几次,我觉察我的课桌也在左右摇,我在看看班上的同学,他们都有异常的反映,后来学校的主任在广播里说叫我们马上离开教室到操场,他们说是地震,我吓坏了,我的心好紧张,好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使劲的往下走去。我当时也不知道地震到底有多危险,也不是很了解地震的常识。在同学的诉说下。我知道了地震的损害性和危险性。学校不久就有了最新的消息。四川发生了8级的地震。顷刻之间让四川的人们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我们是幸运的,只是余震,可是那一刻我真的害怕及了,我害怕我的一生就这样完了,我还有好久好多的人生没有过哩······可是将心比心的说,那些在地震中受苦受难的人们,那些痛苦挣扎,不放心离去的人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们又是会怎么办?想到这些,不禁让人难过,流泪了。 回家的时候看了电视,看到了一幕幕揪心的场景,一个个英勇,心爱的身影,我既感动又难过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全国人民多为汶川的人们悲悼,为活着的人幸喜,祷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尽力了,为的是让我们的四川能重现灿烂,让四川的人们感受人间的温暖,13亿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关爱。

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众志成城,发扬大灾有大爱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坚韧不屈的民族。我们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以战胜困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许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考验和磨砺。只要我们用坚强的毅力去克制。我们的民族会更加繁荣,更加坚不可摧。 我们中国人是坚强的,是博爱的。! 朋友,快伸出你们的手,扶一扶灾区受苦难的人民,用你们的襟怀去温暖它们担惊受怕,冰冷的心。用你们的真诚去安抚他们受创的心灵。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温暖,少一点寒冷。 衷心的祝愿汶川的人民要坚强的活下去,不要过分的悲伤,化悲愤为力量,用你们的双手去重建你们的家园,让四川变的更加美丽。我相信你们的亲人会在天堂默默的看着你们,保佑你们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汶川地震 编者按卢世璧同志系我国骨科领域德高望重的著名资深专家,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等。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主动请战参加解放军总医院老专家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第一线,不顾艰险困苦与劳累,指导和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并做出突出成绩,受到军内外多种媒体宣传报道。本文为作者于2008年7月5日应第17届中国康协肢残学术年会邀请,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专题报告会上的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经作者同意,本刊根据作者幻灯演讲稿,对主要内容和资料加以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这次5.12汶川大地震,震级高达8级,受灾面积大,震源浅(10~20 km),建筑物破坏严重。从破坏性及范围来讲均为我国建国以来遭遇的最大强震,超过了唐山大地震。 1 汶川地震震情的特点

1.1 灾区内房屋倒塌是主要致伤原因。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倒塌所致伤情也有所不同,山区土墙承重房,伤多死少,窒息多,甘肃陇南土墙房受伤7 286人,死亡328人,砖结构及砖混结构倒塌以砸伤和挤压伤为主,与震级、地基结构、施工质量有关,四川映秀镇预制板房倒塌砸伤6 000人,死亡3 000人。尤其楼房呈垂直下塌,几层楼重叠,给寻找、挖掘伤员带来极大困难。 1.2 伤员来诊时间长。由于山体滑坡严重挖掘困难;桥梁中断,影响前运、后送;大型机械工具难以到位,抢救工作无法开展;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即使动用直升飞机立体后送,伤后伤员来诊时间仍较长,最长100~200余小时不等。影响后期救治工作。 1.3 无电、无水、无交通、无通讯,前方情况不明,无法指挥。伤员后送及救灾物质前运困难,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现代化战争。 2 汶川地震伤员的救治 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高度重视,13余万大军日夜兼程进入灾区,全国医疗队35 000人齐赴灾区,本院组织12支医疗队369人,老专家医疗队共12人,平均65岁(79~53岁),20辆治疗方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捐款捐物,20余万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2.1 地震伤员伤情及致伤特点 我所在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共收治1 070例伤员,其中骨科伤员789例,73.7%;单纯骨科损伤557例,52.1%;单纯其他脏器伤248例,23.2%;多发伤(骨科合并其它科)232例,21.7%;筋膜间隙综合征

汶川大地震的个人心得感受

汶川大地震的个人心得感受 当时,我们正在教室里考试,我正在做文科卷子的政治,里面有一道题是说生命既是脆弱也是坚韧的,后来我的头忽然感到很晕了,我以为我是午休的时候没有睡觉的原因,如此了几次,我发现我的课桌也在左右摇,我在看看班上的同学,他们都有异常的反映,后来学校的主任在广播里说叫我们立即离开教室到操场,他们说是地震,我吓坏了,我的心好紧张,好胆怯,疑惑该如何办,我用劲的往下走去。我当时也疑惑地震到底有多惊险,也别是很了解地震的常识。在同学的诉说下。我知道了地震的伤害性和惊险性。学校别久就有了最新的消息。四川发生了8级的地震。顷刻之间让四川的人们沉醉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我们是幸运的,不过余震,可是那一刻我确实胆怯及了,我胆怯我的一生就如此完了,我还有好久好多的人一辈子没有过哩······可是将心比心的说,那些在地震中受苦受难的人们,那些痛苦挣扎,别放心离去的人们又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他们又是会如何办?想到这些,别禁让人伤心,流泪了。 回家的时候看了电视,看到了一幕幕揪心的场景,一具个英勇,可爱的身影,我既感动又伤心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全国人民多为汶川的人们哀悼,为活着的人幸喜,祈祷。有钞票的出钞票,有力的竭力了,为的是让我们的四川能重现辉煌,让四川的人们感觉人间的温暖,13亿人民对他们的关怀,关爱。 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发扬大灾有大爱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具伟大,顽强别屈的民族。我们有强大的民族凝结力,能够战胜困难,别记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许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考验和磨砺。只要我们用坚毅的毅力去克服。我们的民族会更加繁荣,更加坚别可摧。 我们中国人是坚毅的,是博爱的。! 朋友,快伸出你们的手,扶一扶灾区受苦难的人民,用你们的胸怀去温暖它们担惊受怕,冰冷的心。用你们的真诚去安抚他们受创的心灵。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温暖,少一点严寒。 衷心的祝愿汶川的人民要坚毅的活下去,别要过分的可怜,化悲愤为力量,用你们的双手去重建你们的家园,让四川变的更加漂亮。我相信你们的亲人会在天堂默默的看着你们,保佑你们的。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感悟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汶川地震感悟 汶川大地震感悟 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省遇难人数达到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失踪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受伤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倒塌房屋、严重损毁不能再居住和损毁房屋涉及近四百五十万户,一千余万人无家可归;重灾区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 任何一次重大灾难,都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心灵的洗礼。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守在电视机前目睹了地震后的惨景,看到了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也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救人自救的故事。四年前,汶川大地震使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大地震带给我们除了苦难,除了哀恸之外,更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汶川大地震后,人人已无恩怨,人人都是亲人。无数的中国普通群众在危难关头做出了崇高的抉择,用大爱将人性的光辉演绎到了极致,展现出了生命耀眼的亮点和人性永恒的光辉。在此次大地震中使我明白了,平凡中的伟大!大爱!人间真情! 最伟大的善良老师,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导主任,(政治老师)谭千秋,为救四名学生,献出了51岁的生命。

谭千秋,来自湖南祁东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扎根四川27年。他在地震中张开双臂,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死死护住桌子下的四个孩子,自己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四个孩子全部生还。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她共救出13名学生。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一岁的女儿很可能成了孤儿。她爸爸也没有任何消息。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大地震来临时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同样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换来两个孩子的生。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生还。张米亚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校,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刚过的生命。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的教室位于一楼,他本来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的保护孩子。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朗诵

指缝太宽,光阴太瘦,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流逝 转眼间,又到了“5.12”,一个让亿万国人哀恸的日子 十年,转眼之间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在东经103°42',北纬31°01'之间发生 从此,一个名叫“汶川”的地方让我们永生不忘 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记忆之门渐渐打开,我仿佛,与那场大灾中逝去的人们隔世相望…… “5.12”,哪怕是在往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欣欣向荣,艳阳高照我仍旧会小心翼翼呼唤那个名字:“汶川” 生怕触痛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棵草木,惊醒它们身上的那陈年的旧伤 汶川!汶川! 记得那—— 顷刻间,地动山摇,江河阻断 顷刻间,飞沙走石,断壁残垣,曾经的美丽家园狼藉一片 顷刻间,家毁人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恶魔无情地推向深渊 顷刻间,壮丽河山,顿失清秀的容颜 所有的声音一齐呼唤—— 汶川!汶川! 三军用命,刻不容缓 心心相印,血肉相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中央首长,亲临指挥 把握灾情,力挽狂澜 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全面打响 救援队伍浩浩荡荡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灾区第一线 太阳底下,影子在地上折叠,透过重重阴影 是你划过蓝天躲藏在云朵背后的身影 从我这儿到你那儿,从全国各地到汶川 它牵动着在别处,或在天堂 那些陌生的亲人,那些记忆中的图画,那一刻全被夷成废墟成堆的泥土和瓦砾,压住了我们的呼吸 这个世界,他仿佛曾经来过 在河堤下,还荡漾他的微笑 现在,只有他们沉睡的面容 那些曾经庇护他们的家园

与被撕裂的心脏并排在春风里摇晃 那些妈妈亲手折叠的纸飞机 像一只鸟,从西到东,在从东到西 正拍打着忧伤的翅膀 这一刻,中国的耳膜在颤抖 在那个黑色春天的尾巴上 刻上国殇 一些东西倒下了:天空,山陵,建筑,那些来不及躲闪的人们一些东西站起来了:爱,信念,团结的力量,还有雨露和阳光从那一刻起 汶川,这两个滚烫的字瞬间传遍南北西东 如此让十三亿中华儿女挂肚牵肠 ?? 他用双手挖刨被砂石掩埋的同学 她最后一个撤出课堂 她在临死前仍旧不忘给孩子哺乳 他忍住痛失父母子女的悲伤转身投入救灾战场 他千里奔赴只为与灾民们一道抗震 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为生命导航 我的陌生的亲人,我的素未谋面的故乡 我的晚辈,我的父老

汶川地震的资料

汶川地震的资料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纬度:31.0°N 经度:103.4°E 深度:14km 震级:里氏8.0级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暂停传递。 [编辑本段]伤亡统计 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10月8日12时) 遇难:69227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直接经济损失 国家拨款几十亿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损失。 其中:中央企业经济损失超过800亿元。 [编辑本段]救援情况 救援行动(时间为新闻发表时间,以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2008年05月12日15:31 云南省地震局正组建队伍准备支援地震灾区 2008年05月12日15:32 中央电视台首条报道灾情视频 2008年05月12日15:43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已经启动 2008年05月12日15:55 胡锦涛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赶赴灾区 2008年05月12日16:28 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2008年05月12日16:36 四川地震十余省区市有震感地震局启动I级响应

步态分析04569

步态分析 第一节概述 一、步态分析的目的 1.确定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 2.确定异常步态的程度。 3.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假肢、矫形器)对步态的影响。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帕金森病。 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 3.下肢肌力损伤: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 4.其他如疼痛。 (二)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疾患。 2.下肢骨折未愈合。

第二节正常步态 一、步行周期 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 分为: 1.站立相(stance phase 62%):又称支持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的时期。 2.迈步相(swing phase 38%):又称摆动相,指支持腿离开地面想起摆动的阶段。 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组成 (一)双支撑期和单支撑期 双支撑期(12%):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前双腿与地面接触的时期。 每一个步行周期中,有两个双支撑相,即负荷反应期和站立末期。 (二)步行周期分期 1.首次着地 指足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瞬间,此时骨盆旋前5度,髋关节屈曲30度,膝和踝关节中立位。

正常人首次着地方式为足跟着地,病理步态时表现各异:脑瘫患儿可出现脚掌着地,脚后跟疼痛患者可见足底外侧缘或内侧缘着地。 2.负荷反应期(承重期)――双支撑期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接触的一段时间,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足趾离地。此时,膝关节屈曲达到站立相的最大值。 3.站立中期 指从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时。 4.站立末期 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 6.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汶川地震感悟

重温汶川地震,感悟生命 热动093 王存 2009031270 中国,有时候给你错觉觉得他很丑陋,很不自爱,特别是在外国旅游的行为举止更让人悲哀。但是在大灾难来的时候却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还有强大的求生欲望。在遇到天灾的时候,显示出了中华人民的团结,犹如磐石一般的顽固与坚强震撼了你我的心,也许这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们的不同寻常。 回首汶川地震,那时间依然记在心中,5月12日,14:28:04。这是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揪心的时刻。多少人在这一刻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罹难者,或是父母、或是妻儿,或是亲友,这全是我们亲爱的骨肉同胞。大自然的破坏时一瞬间的的事情,但是对人类的破坏却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从拥有到一无所有,容身之地的家园也失去了,一个家庭也从幸福美满到满面愁容。如何重建家园成了一个重大的难题,还有地震之后在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怎样去摆脱,特别是未来的栋梁——小孩和年轻的救助士兵,还有失业问题,生育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去支撑。 也许是“多难兴邦”的誓言吧!在经历1978年的唐山大地震到今天的汶川地震,我们中华民族依然生生不息,越来越富强。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地震带给我们的对生命的震撼。汶川县的映秀小学的一女生,没了左腿还是爬了出来!陈坚在地震中被三块巨大的水泥板压了72 个小时,依然跟救援人们谈笑风生,刘会,一位22岁的女孩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神智清醒,脉博正常。薛枭被压了80小时又急又渴,身边的同学陆续死去,但他依然坚信他能话,救他时他说:“叔叔,我想要喝可乐,冰冻的。” ······ 生还者他们却是那么的坚强,即使是断手断脚也不放弃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他们小小年龄就懂得尊重生命。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我们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的,无论何时何地,一切都必须给生命让步。 曾记否,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爷爷在距北川县县城仅两公里的曲山镇察看灾情时,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小女孩从县城方向跑过来,这位和蔼的爷爷和随行人员赶紧让路。他说,时间就是生命,要尽全力救人。对,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用钱也买不到的,因为人的生命一生只有一次,绝无来世的谎言。我觉得对待生命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决不信任何来世今生的生命说,更不要信今生受尽苦就是为了来世的福,不然就会给法轮功这些邪教得逞,教人们去焚身升天,这简直是对生命的糟蹋也蔑视。 面对现实就会珍惜生命,当代很多人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要生要死的,不是跳楼就是跳江,哭天抢地的就为那一丁点的困难。与地震中的孩子都比不上,你说羞家不!如果我们在小事方面都承受不了,怎么解决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大困难。特别是那些经常用生命威胁别人或者自己的人,更让人觉得难以原谅。 2009年2月14,一位广工的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生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校方证实该生因失恋而跳楼自杀。无独有偶,这件事的

纪念汶川地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纪念汶川地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汶川、北川、绵阳等地方在顷刻间化为废墟,数以万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陨落,数不清惶恐的眼睛悲伤欲绝,这一切让13亿人民的心都碎了!但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13亿人民和全球华人都捂着悲痛的心,一起把爱汇向了汶川。总理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志愿者也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一点一滴汇成的大爱点燃了废墟中的希望。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指导思想 学习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奋斗、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感悟同胞间无私的爱心,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习防震和自救的一些知识。 三、活动主题:关爱生命,健康成长。 四、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①组织一次师生地震避险应急演练。(见综治办下发的行动方案) ②组织好《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影征文活动。

③组织“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班会。 ④星星火炬广播站举办一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题节目。 ⑤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为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六、具体活动安排: 1、组织好《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影征文活动。该影片将于5月8日至10日在丁玲大剧院上演,由各班主任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下发活动资料,动员学生由家长带领学生自行观看影片,并写好观后感一篇。活动结束后,由学校办公室、少先大队部组织评选优秀征文。 2、5月11日(星期一)周会升旗仪式进行“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教育。 3、5月12 日(星期二) ①少先大队部“星星火炬”广播站举办一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题节目, ②14时28分,全校师生肃立静默一分钟以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思。 ③课间操时间组织一次师生地震避险应急演练。 4、5月13日(星期三)各班级评选《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影征文,优秀征文上交少先大队部,三、四年级每班5篇,五、六年级每班8篇,用正规稿纸书写。

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生命的价值历来面对灾害时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了灾难,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的强度才会比以往更加凸显出来,才会将“人”的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生命所具有的至高性的价值更加深入人心。人类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和选择需要平衡,但人的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更加重要。珍惜生命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凸显和展开,让个体生命的价值被所有的其他的生命所守候,这正是人类超越自然的高度所在。关键词: 汶川地震生命国家领导人媒体珍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揪心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而已,可就是这一瞬间,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转眼沦为废墟……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无数个你我,虽不曾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一个简单的理由,让我们手牵手,不惧艰难危险,把步子迈向了泪水满地的四川,即使身在远方无法前行,依然用着其他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那些哭泣的面孔送去自己的祝福。 生命和死亡似乎就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和无常。 其实,每一次的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看似强大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个转瞬,也许就会是永恒的离别。 是啊,生命看起来是那么脆弱,大地震来临,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