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尾矿坝勘察报告

尾矿坝勘察报告

尾矿坝勘察报告
尾矿坝勘察报告

第1章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1、1、1 场地位置

XX 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距离张家洼镇约4公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有专用公路直通尾矿坝,交通方便。

图片1 御驾泉尾矿坝交通位置图

1、1、2 尾矿坝概况

XX 尾矿坝由设计,采用上游法筑坝,设计总坝高94m ,总库容3590万m 3,属大中型库。主要由初期坝、尾矿堆积坝及排水系统组成。初期坝为滤水堆石坝(透水坝),高度29m ,堆积坝高度65m ,坝长1000m ,最终堆积标高350m 。尾矿坝汇水面积1、93km 2,坝内设7个周边多孔溢水塔,满足堆筑标高350m 以下得排水、排洪要求。

1、1、3 尾矿坝现状

御驾泉尾矿坝

南 市 泰 安 市

比例尺1:400000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曾于1992年委托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一、二、三期子坝(标高295m)进行了勘察。现已堆筑至第十期子坝,标高316m(见图片2)。由于原矿中含有大量红板岩,致使尾矿中矿泥含量大,放矿后形不成干滩,无法实现上游法筑坝。随着坝体得增高与逐渐向库内延伸,坝体随之座落在尾砂与矿泥上面,为了保证安全筑坝,曾采用了碎石堆筑、旋流器沉砂护坡、土工布防渗等措施,虽然在碎石堆筑过程中有挤泥与固结作用,但对坝体得安全稳定仍构成较大威胁。曾一度出现过坝体漏矿、滩面塌陷、外排水超标、子坝难以堆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坝体得安全与公司得生产。通过多年得试验研究,决定在316m水平改为中线法筑坝。为评价坝体得安全与稳定性,受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尾矿堆积坝得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 勘察依据、目得及任务

1、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标准进行:

1、御驾泉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3、《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土工试验规程》(YBJ42-92)。

1、2、2 勘察目得及任务

本次勘察得主要目得就是为尾矿坝加高至350m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与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根据上述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标准,本次勘察工作得具体任务如下:

1、查明碎石、尾矿砂与尾矿土得厚度、性质、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堆积规律及其分布,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地质岩性剖面;

2、查明尾矿堆积物得密实程度与沉积规律,确定尾矿沉积层与碎石堆积层得状态与相应得物理力学及工程性质,提供稳定分析需要得岩性参数,为尾矿堆积坝继续加高得可行性及设计提供依据;

3、查明地下水得埋藏条件、类型、补排条件与变化规律,提供尾矿砂、尾矿土得渗透系数K等水文地质参数及勘察期间浸润线得位置;

4、判定尾矿砂、尾矿土在地震作用下得液化可能性;

5、安装水平位移、沉降、浸润线观测设备,建立长期观测系统。

1、3 勘察工作得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3、1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考虑到尾矿坝得规模与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正常使用得后果,工程重要性等级按一级,考虑到尾矿坝坝体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按一级,由于尾矿砂、尾矿土等特殊性土得存在,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二级,综合判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2 勘察工作得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委托任务书要求及现行规范规定,本次勘察在广泛收集分析本场区及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得基础上,采用钻探取土、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孔注水试验、波速测试、地脉动测试、室内试验分析(包括物理性质试验、固结试验、抗剪强度试验、

动三轴试验与共振柱试验)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并设置了长期观测系统。

1、勘察点布置

根据“御驾泉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及现行规范、规程规定,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垂直于坝轴线布置3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80~140m,勘探点由初期坝向第十期子坝方向按勘探线布置,共布置勘探点18个,其中钻孔13个,钻孔间距10~30m,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对比孔3个(距相应钻孔1、00m),十字板剪切试验孔2个(距相应钻孔1、00m)。勘探点位置由建设单位专业测量人员测放,采用日本产TOPCON GTS-211D型电子全站仪,并立标桩为志,经建设单位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开钻施工。勘探点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孔口标高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基准点高程由建设单位提供。

2、钻探、取土

主要用于查明碎石、尾矿砂与尾矿土得厚度及其分布规律,采取合格土样供室内试验分析,配合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及钻孔注水试验工作。

勘探点由初期坝向第十期子坝方向按勘探线布置,共布置钻孔13个,其中一般性钻孔7个,控制性钻孔6个,所有钻孔均为取土孔,其中标准贯入试验法液化判定专用钻孔4个,控制性钻孔以达到原自然地面以下1、00m~2、00m 作为终孔依据,一般性钻孔以达到原自然地面作为终孔依据。

本工程野外施工利用2台DPP-100-3E型汽车钻机(见图片3),采用筒状合金钻具回转钻进,对上部碎石段采用无水干钻,跟管钻进(见图片4),局部碎石段采用冲击钻进,对尾矿段采用泥浆护壁。钻孔开孔直径不小于Φ146mm,终孔直径不小于Φ89mm,钻探回次进尺一般为1、00m~1、50m,钻孔垂直度 0、

5~1%。采用快速静力压入法取土,取土垂向间距按土层得均匀程度确定,一般1、00m~2、00m,取土器为上海金勘产TB80A型敞口薄壁取土器,废土管长度0、25m,样筒长0、50m,筒径(外径)80mm(见图片5)。

本工程共完成钻探582、30m/18孔,取Ⅰ级土样86筒,取Ⅳ级土样25件。

3、标准贯入试验(SPT)

主要用于评价尾矿砂、尾矿土得密实程度,判定地震作用下尾矿砂、尾矿土产生液化得可能性。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法(见图片6)。标准贯入试验得垂向间距为1、00~1、50m。

液化判定专用钻孔为K3、K5、K10、K11,对地面下20m深度内得尾粉细砂与尾粉土,从贯入器中采取Ⅳ级土样进行粘粒分析。

本工程于K3、K5、K10、K11钻孔中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5次。

4、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DPT)

主要用于评价碎石得密实程度,判定碎石层得均匀性及其力学性质指标等。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自动脱钩法(见图片7)。试验时连续贯入。

本工程于K3、K4、K5、 K10、K11钻孔中共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29、10m。

5、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

主要用于配合钻孔对尾矿进行力学分层,确定从钻孔中采取原状土样得深度,测定尾矿砂、尾矿土得锥尖阻力q c、侧壁摩阻力f s与贯入时得超孔隙水压力u,为分析尾矿砂、尾矿土得均匀性、密实度等提供依据。

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与钻探对比施工,与相应钻孔间距控制在1、00m以内,

对上部碎石段采用套管护壁,试验自碎石层底面开始,采用浙江温岭南光地质仪器厂生产得WSY型孔压静力触探仪(见图片8),锥头截面积10cm2,滤水器位于锥头后得圆柱面上(见图片9)。

本工程于T1、T3、T5钻孔中共进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51、40m,孔压消散点16点。

6、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主要用于现场测定并计算饱与尾粘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C u、重塑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C u′及土得灵敏度S t等指标,绘制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C u与灵敏度S t随深度得变化曲线,判定饱与尾粘土得固结历史等。

十字板剪切试验与钻探对比施工,与相应钻孔间距控制在1、00m以内,对上部碎石段采用套管护壁,试验自碎石层底面开始,采用浙江温岭南光地质仪器厂生产得WS-K型贯入式电测十字板剪切仪,十字板为矩形,高径比为2,板厚2mm(见图片10),十字板剪切试验点得位置根据地层确定。

本工程于T2、T4钻孔中共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10点。

7、钻孔注水试验(IT)

主要用于查明坝体尾矿砂、尾矿土得渗透性,测定尾矿砂、尾矿土得综合渗透系数K等水文地质参数。

注水试验在钻孔内进行。在稳定时间段内,单孔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h。

本工程于K3、K5、K10钻孔中共进行钻孔注水试验3次。

8、波速测试

主要用于测定场地土得纵波速V p、横波速V s,计算场地土得等效剪切波速V se、动剪切模量G d、动弹性模量E d及动泊松比μd等,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提供用于抗震设计得地基土得动力参数。

波速试验采用单孔检层法(见图片11),垂向试验点间距为2、00m,并提供各岩土层得纵横波速值V p、V s、相应得动力参数(动剪切模量G d、动弹性模量E d与动泊松比μd等)及相关图表。

本工程于K3、K9、K13钻孔中共进行波速测试45点次。

9、地脉动测试

主要用于确定场地得脉动卓越周期,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测试点位在场地中均匀布置,测定X、Y、Z三个方向得地面振动周期。为减少噪音对测试数据得影响,地脉动测试安排在夜间11:00~1:00之间进行。

本工程于K1、K8、K11钻孔附近共进行地脉动测试3点次。

10、室内试验

为了全面评价尾矿砂、尾矿土得工程性质,对尾矿砂试样提供颗粒分析、密度ρ、比重G S、天然含水量ω、饱与度S r、孔隙比e、渗透系数K、休止角Φ(水上及水下)等指标;对尾矿土试样提供密度ρ、天然含水量ω、比重G S、饱与度S r、孔隙比e、渗透系数K、液限ωl、塑限ωp、塑性指数I p、液性指数I l、直剪抗剪强度指标C、Φ(快剪与固结快剪)、三轴剪切试验指标C、Φ(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及固结排水剪)、固结系数C v、先期固结压力P c等指标。

按邓肯—张应力应变非线性弹性模型,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时,提供弹性模量E与泊松比μ。本工程共计完成静三轴试验(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及固结排水)10组。对进行动三轴与共振柱试验得土样,主要测定等效振动周次下潜在破坏面上得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与初始有效法向应力得关系,初始应力条件下轴向总应变与振次关系,最大动剪模量与平均有效主应力得关系、动剪模量与动剪应变幅得关系以及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幅得关系等。本工程共计完成动三轴试验与共振柱试验各4组。

本次勘察得静三轴试验、动三轴试验与共振柱试验均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完成。

对在标贯器中采取得Ⅳ级土样进行粘粒(≤0、005mm)分析。本工程共计完成粘粒分析试验25组。

另外,为了现场观测碎石得密实度,测定其天然密度,了解坝体下游粉质粘土得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沿剖面线方向,分别于坝体上部得碎石层与坝体下游得粉质粘土中施工探坑各3个,总深度6、80m,大容积法测量碎石天然密度3次,于坝体下游得粉质粘土中

取探井土样4件。为尽量减少试样在运输过程中得扰动影响,本次勘察过程中在现场设立了土工试验室(见图片12),完成土得常规物理力学项目得试验。对需进行特殊项目试验得土样现场用塑料样盖严格密封,并用胶带固定,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用土样箱,箱底及四周放置海棉垫层,以减轻振动时对土样造成得扰动。

11、长期观测系统得设置

主要包括浸润线观测系统与位移与变形观测系统。

浸润线观测系统主要用来观测浸润线得位置,了解浸润线得变化规律,为渗流分析提供依据。本次勘察共设置了6个(K1、K3、K7、K9、K11、K13)观测孔,其中五期子坝上1个,七期子坝上2个,十期子坝上3个。观测管采用Φ60mm铁管,管外加喷防锈漆,长度以达到含水层底面下3、00~4、00m,下端设置3、00m沉淀管,上端可逐渐接高,观测管得透水管段用土工布包扎以防滤料进入观测管(见图片13),透水管外用中粗砂作滤料充填,管口加盖护帽以防落物堵塞。

位移与变形观测系统主要用来监测坝体得变形情况,从而掌握坝得使用状

态。位移观测系统就是在坝体上设置观测桩点6个,其中五期子坝上2个,七期子坝上2个,十期子坝上2个。该项工作委托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技术处完成。

勘察点主要数据详见附表1。

野外施工自2003年3月28日开始,至2003年5月5日结束。

勘察报告于2003年8月22日提交。

第2章自然地理与气候气象

2、1 自然地理

莱芜市位于山东中部,泰山东麓。东邻淄博市,西、南靠泰安市,北依济南市。辖莱城、钢城2区,面积2239平方公里,人口121万人。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19′~117o58′,北纬36o02′~36o33′。莱芜市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自然资源以铁、铜、金、铅、煤、铝土为主,境内主要河流为汶河、淄河,铁路有磁莱线、泰辛线,公路主要有泰莱、莱博等路线,并形成了“三纵四横”得公路网络。场地位于莱芜市张家洼镇,交通便利。

2、2 气候气象

莱芜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22、5℃,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极端最高气温39、2℃,出现于1967年6月6日。初霜一般在10月21日,终霜多在翌年4月7日,无霜期平均196天,全年日照2629、2小时,日照率59%,总年辐射量124、01千卡/厘米2。降水量多年平均760、9毫米,1964年最多,为1369、6毫米,1981年最小为442毫米,日降水量最大168、8毫米,出现于1975年9月1日。风

向主要为东北~西南,风速年平均2、2米/秒,七月份最大,为3、1米/秒,九、十月份最小,为1、6米/秒,瞬时最大为40米/秒,出现于1978年6月30日。最大冻土深度0、50m。

第3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3、1 地形地貌

XX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御驾泉尾矿库三面环山,其东侧为凤凰山,南侧为秦皇寨山,北侧为秃尼子山,海拔250~450m,相对标高200m,属低山丘陵区,

坝址区地层主要由泰山群变质岩系与寒武系地层构成。南部混合花岗岩分布区,沟谷发育,呈垅岗状低缓丘陵区。中部为易风化破碎得页岩所组成并零散分布得松散堆积物,沿岩层走向发育一条主干沟谷。北侧冲沟呈不对称展布构成山间谷地。北部及中部为砂岩及灰岩呈单斜岩层所构成得单面山景观(见图片14)。本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薄且零散分布。

总得来说,本区属新构造运动缓慢上升地区。

3、2 地质构造

3、2、1 地层

泰山群变质岩系与寒武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见图片15),寒武系地层产状平缓,总体走向略呈东西向,倾向北北东,产状NE10°~15°,呈层状分布,构成单斜岩层,在谷地中零散分布着残坡积~坡洪积得第四系堆积物。坝址区从老到新主要地层如下:

泰山群变质岩系Art:混合花岗岩(见图片16)。

寒武系下统馒头组€1M:下部为青灰色含燧石结核中厚层灰岩及含方解石条带泥质灰岩(见图片17)。中部为杂色云母页岩(见图片18)与泥质

灰岩互层。

顶部为鲜红色砂质云母页岩(见图片19)为主,厚度110m。

寒武系下统毛庄组€2MZ:暗紫色砂质云母页岩为主,中间夹二层中厚层鲕状灰岩,厚度65m。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2X: 交错层发育得黄褐色厚层细砂岩(见图片20)为主,夹黄绿色页岩,顶部有一层0、50m厚得铁质砂岩,厚度30m。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一段€2Z1:厚层含海绿石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厚度40m。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二段€2Z2:黄绿色页岩

(见图片21)为主夹数层中厚层灰岩及结核状灰岩,厚度92m。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三段€2Z3: 数层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厚度32m。

第四系Q:残坡~坡洪积含砾石砂质粘土,厚度0~15m。

3、2、2 构造

本区位于泰安—口镇、泰安—大王庄—铜冶店两条弧形断裂带,即“莱芜弧”由北西往南东延伸得断裂带之间,岩层产状为平缓倾斜得单斜构造。

弧形断裂就是莱芜盆地最为强烈得压扭性断裂,沿断裂强烈得挤压破碎现象明显。经历多次活动,扭动方向也比较复杂,同一条断裂有不同方向得扭动,而且两条断裂得活动方向也不尽相同。弧形断裂活动就是多期得,最早可能发生在古生代,白垩纪时期活动强烈,第三纪仍继续强烈活动,盆地大幅度下降,沉积了巨厚得第三系。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燕山期火成岩活动以角闪闪长斑岩脉沿层面顺层侵入,活动范围有限(见附图1)。

本区构造简单以断裂为主,断裂主要受莱芜弧形压扭性断裂得控制,均属俯冲断层,规模均较小,为非全新活动断层。

第4章坝区岩土工程条件

4、1 坝体得材料组成及其一般沉积规律

4、1、1 坝体得材料组成

XX尾矿坝采用上游法筑坝,初期坝为滤水堆石坝(透水坝),主要由碎石、块石组成,母岩成分为石灰岩、中风化蚀变闪长岩与蚀变闪长玢岩以及矽卡岩等。各期子坝主要由来自采矿厂得碎石与尾矿砂、尾矿土组成。

4、1、2 尾矿得一般沉积规律

坝体尾矿砂、尾矿土得沉积规律主要受放矿压力、放矿量、放矿浓度、放矿地点、放矿时间、放矿地形坡度以及原有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放矿初期,由于放矿压力、放矿量与放矿坡度均较大,矿液在沿坡面向前流动过程中,尾矿逐渐沉积下来,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流程得增大尾矿颗粒逐渐由粗变细,一般靠近初期坝得沉积物以粗颗粒为主,主要就是尾粉细砂,然后逐渐向库区渐变为细粒得尾粉土、尾粉质粘土与尾粘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坝体得逐渐加高,目前已堆至第十期子坝,放矿地点不断变化,放矿时间具有间歇性,放矿量、放矿浓度、放矿压力等均不固定,尾矿在沉积过程中也表现出明显得间歇特征,即夹薄层较多,层理明显,一般随着深度得增加,尾矿逐渐由颗粒较粗得尾粉细砂渐变为细颗粒得尾粉土、尾粘土。

总之,尾矿得沉积规律可以归纳为: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放矿位置得由近及远以及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得增加,尾矿由颗粒较粗得尾粉细砂渐变为细颗粒得尾粉土与尾粘土。但由于放矿时间得间歇性等多种因素,因此出现了较多夹层或透镜体。

4、2 坝体碎石得物理力学性质

XX尾矿坝初期坝为碎石堆积坝,碎石来源于采矿厂得废石,母岩成分为闪

长岩、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矽卡岩及少量红板岩。红板岩风化程度较强烈,多已风化崩解,手捏即碎,其风化物充填于碎石之间,闪长岩多为中风化,少量强风化,大于2cm得颗粒含量约50~70%,颗粒直径一般3~30cm,最大可达80cm以上,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呈松散~稍密状,钻孔孔壁易坍塌掉块,颗粒级配不良,分选性较差,颗粒排列基本无规律,充填少量粘性土与粉细砂。为了确定该层土得密实程度,本次勘察于4个钻孔中共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29、10m,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1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

为了确定该层土得重度,于该层中挖探井3、00m/3个(S2、S4、S6),并进行重度测定,结果如下表。为了确定该层土得天然坡角,于有代表性得地点进行现场天然坡角测量6次,结果如下表。

表2 碎石得重度与天然坡角

根据上表结果,建议碎石层得重度γ取20、58kN/m3,粘聚力C取0、0kPa,内摩擦角Φ取37、0o。

4、3 坝体尾矿得物理力学性质

4、3、1 地层描述

本次勘察尾矿砂、尾矿土得分类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并参考了《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与本次钻探结果,

结合室内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结果,本区尾矿砂、尾矿土主要有尾粉细砂、尾粉土、尾粉质粘土与尾粘土,现分述如下。

1、尾粉细砂(Q4ml)

黄褐色,稍密,饱与。颗粒级配良好,分选性较差,呈次棱角~亚圆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角闪石与云母等,局部具微层理,可见粘性土夹层,偶见碎石。具中等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初期坝得碎石层底部,厚度不均,层底标高不稳定。

2、尾粉土(Q4ml)

褐~黄褐色,中密,很湿。土质不甚均匀,具微层理,局部夹薄层粘性土或粉细砂。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具中等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尾粉细砂层底部,厚度不均,层底标高不稳定。

3、尾粉质粘土(Q4ml)

褐~红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土质不甚均匀,具微层理,局部夹薄层粉土或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土芯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具中等偏高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尾粉土层底部,厚度不均,层底标高不稳定。

4、尾粘土(Q4ml)

褐~红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土质不甚均匀,具微层理,局部夹薄层粉土或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土芯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具中等偏高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尾粉质粘土层底部,混合花岗岩上部,厚度不均,层底标高不稳定。

4、3、2 现场室内土工试验

1、物理性质试验

为了减少土样在取样、包装、运输过程中得扰动,本次勘察施工采用DPP-100-3E型汽车钻,利用快速静力压入法取土,取土器为上海金欧生产得TB80A型敞口薄壁取土器,并在现场设立室内土工试验室,对80件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其中液限采用76g圆锥液限仪下沉10mm所对应得含水量,塑限采用搓条法,含水量试验采用烘干法,重度试验采用环刀法。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3 尾矿砂、尾矿土物理性质试验指标平均值

2、抗剪强度试验

(1)直接剪切试验

直接剪切试验包括快剪与固结快剪,采用仪器为ZJY-2型等应变直剪仪。土样直径61、8mm,高20mm。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4 尾矿砂、尾矿土直接剪切试验指标平均值

(2)三轴剪切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剪(CU)与固结排水剪(CD),采用得仪器为英国ELE公司生产得应变控制式三轴仪。该项工作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完成。根据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如下。

表5 尾矿砂、尾矿土三轴剪切试验指标

根据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代表应力-应变得邓肯-张模型参数如下表。

表6 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CD)邓肯-张模型参数

详见《御驾泉尾矿坝坝体原状土静三轴试验报告》(附件1)。

3、颗粒分析试验

为确定尾矿砂、尾矿土得颗粒级配及分选性,本次勘察对尾粉细砂、尾粉土均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并计算出其不均匀系数C u与曲率系数C s。对粒径大

于0、075mm得土采用筛析法,对粒径小于0、075mm得土采用密度计法。试验结果如下表。

4、渗透试验

为了解坝体尾矿砂、尾矿土得透水性,为尾矿坝得渗流分析提供参数,本次勘察对部分尾矿砂、尾矿土试样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渗透试验采用变水头渗透仪(55型渗透仪)。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8 尾矿砂、尾矿土渗透系数平均值

5、固结试验

本次勘察对尾矿砂、尾矿土得Ⅰ级土样进行了中压(最大压力800kPa)与高压固结(最大压力3200kPa)试验。固结试验采用标准法,仪器为WG-1B型三联中压固结仪与SGG-10型三联高压固结仪。固结系数得确定采用时间平方根法,先期固结压力得确定采用图解法。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9 尾矿砂、尾矿土固结试验指标平均值

4、3、3 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法,贯入器打入15cm后,开始记录每10cm击数,累积打入30cm得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尾矿砂、尾矿土得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10 尾矿砂、尾矿土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

2、孔压静力触探试验

孔压静力触探试验采用WSY型孔压静力触探仪,在测试锥尖阻力与侧壁摩阻力得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并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11 尾矿砂、尾矿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指标平均值

3、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采用WS-K型贯入式电测十字板剪力仪,测定饱与尾粘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包括原状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与重塑土得不排水抗剪强度,并测求灵敏度。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12 尾粘土十字板剪切试验指标平均值

4、4 坝体尾矿得动力性质

4、4、1 动三轴试验

动三轴试验得目得就是测定尾矿砂、尾矿土得动力特性指标及其抗液化强度。坝体材料在饱与固结不排水状态下,地震作用会导致它们得抗剪强度降低,在等效振动一次时,其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与初始应力状态有关。本次勘察坝体材料得动强度试验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完成。试验仪器为日本S-3-D中型液压振动三轴仪,试样尺寸采用Ф50×100mm。动强度就是土相应于某一破坏标准得动抗剪强度,本次试验对坝体材料进行了饱与非等向固结情况得动强度试验,以5%轴向应变作为破坏标准,动强度试验采用了一种固结比:

K c=1、5,两种固结压力:100kPa、400kPa,等效振动周次取N=10次、20次。试验结果如下表。

山西省尾矿库闭库销号实施方案

《山西省尾矿库闭库销号实施方案》 晋安办发〔2020〕27号 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各非煤矿山重点企业: 根据省政府要求,为认真贯彻应急管理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的通知》(应急〔2020〕15号)和省应急管理厅等八厅局《关于印发山西省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应急发〔2020〕98号)精神,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原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8号)《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我省尾矿库安全生产实际,扎实做好尾矿库闭库销号工作,制定本方案,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尾矿库闭库 (一)闭库范围。 1.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者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尾矿库; 2.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 3.没有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 (二)闭库设计。 1.尾矿库在闭库前12个月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闭库前的安全现状评价和闭库设计,闭库设计应当包括安全设施设计。闭库安全设施设计应当经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2.闭库设计应对各种隐患作出可行的整治措施设计。设计重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1)坝体(包括初期坝、堆积坝和副坝)整治; (2)尾矿库排洪系统整治; (3)周边环境整治; (4)完善监测设施; (5)闭库后管理的要求。 (三)闭库参与单位。 1.勘察单位应当具有矿山工程或者岩土工程类勘察资质。设计单位应当具有金属非金属矿山工程设计资质。安全评价单位应当具有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它矿采选业资质。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矿山工程施工资质。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矿山工程监理资质。 2.尾矿库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监理等单位除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按照尾矿库的等别符合下列规定:

尾矿坝勘察报告

第1章 勘察工作概述 工程概况 1.1.1 场地位置 XX 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距离张家洼镇约4公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有专用公路直通尾矿坝,交通方便。 图片1 御驾泉尾矿坝交通位置图 尾矿坝概况 XX 尾矿坝由设计,采用上游法筑坝,设计总坝高94m ,总库容3590万m 3,属大中型库。主要由初期坝、尾矿堆积坝及排水系统组成。初期坝为滤水堆石坝(透水坝),高度29m ,堆积坝高度65m ,坝长1000m ,最终堆积标高350m 。尾矿坝汇水面积1.93km 2,坝内设7个周边多孔溢水塔,满足堆筑标高350m 以下的排水、排洪要求。 御驾泉尾矿坝 南 市 泰 安 市 淄 市 济 博 比例尺1:400000

1.1.3 尾矿坝现状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曾于1992年委托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一、二、三期子坝(标高295m)进行了勘察。现已堆筑至第十期子坝,标高316m(见图片2)。由于原矿中含有大量红板岩,致使尾矿中矿泥含量大,放矿后形不成干滩,无法实现上游法筑坝。随着坝体的增高和逐渐向库内延伸,坝体随之座落在尾砂和矿泥上面,为了保证安全筑坝,曾采用了碎石堆筑、旋流器沉砂护坡、土工布防渗等措施,虽然在碎石堆筑过程中有挤泥和固结作用,但对坝体的安全稳定仍构成较大威胁。曾一度出现过坝体漏矿、滩面塌陷、外排水超标、子坝难以堆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坝体的安全和公司的生产。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决定在316m水平改为中线法筑坝。为评价坝体的安全与稳定性,受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依据、目的及任务 1.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标准进行: 1、御驾泉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3、《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土工试验规程》(YBJ42-92)。

尾矿库管理规定

承钢天宝矿业尾矿库管理制度 尾矿库是尾矿设施中最重要的大型设施,属公司重大危险源,为确保尾矿库运行安全,严防发生灾害性事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尾矿库项目管理规定2、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规定;3、尾矿库安全检查主要内容;4、尾矿库管理考核规定。第一部分尾矿库项目管理规定 一、尾矿库的勘察与设计管理: 新建尾矿库的勘察设计,老库的加高扩容、闭库勘察设计等工作由各二级单位提出申请报公司领导审批后由生产处具体负责方案的论证及设计委托工作,其它相关手续由各分公司负责办理。 二、尾矿库设计合同的管理及设计资料的管理: 1、新建尾矿库的勘察、可研、安全预评价、设计;老尾矿库加高扩容的安全现状评价、稳定性分析、闭库设计;现使用尾矿库整改措施等合同的签订及审查工作由公司生产处具体负责。 2、各分公司负责尾矿库前期资料及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尾矿库工程资料由公司生产处专责工程师统一整理、组档,公司、生产处和分公司各保存一份。 第二部分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规定 一、各责任单位于年初制定出本公司年度尾矿库作业计划(包括 尾矿库子坝的堆筑方案、排渗方案、坝肩排水沟的接续方案)报生产处,生产处按作业计划统一下达施工任务书。 二、安全监测设计落实工作由公司生产处专责工程师按尾矿库设

计安全专篇及安监部门的要求具体组织并监督各责任单位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和监测项目,各责任单位应按要求建立起完整观测资料。 三、尾矿堆放和筑坝: 1、尾矿排放与筑坝,包括岸坡清理、尾矿排放、坝体堆筑、 坝面维护和质量检测等环节,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作业 计划及本规程精心施工,并作好记录。 2、尾矿坝滩顶高程必须满足生产、防汛、冬季冰下放矿和回 水要求。尾矿坝堆积坡比不得陡于设计规定。在子坝堆积 过程中应进行适当压实。 3、每期子坝堆筑前必须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 废石、坟墓及其他有害构筑物全部清除。若遇有泉眼、水 井、地道或洞穴等,应作妥善处理。清楚杂物不得就地堆 积,应运到库外。岸坡清理应作隐蔽工程记录,经主管技 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充填筑坝。 4、上游式筑坝法,应于坝前均匀放矿,维持坝体均匀上升, 不得任意在库后或一侧岸坡放矿。应做到: 1)粗粒尾矿沉积于坝前,细粒尾矿排至库内,在沉积滩范围内不允许有大面积矿泥沉积; 2)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沉积滩长度及滩顶最低高程必须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3)矿浆排放不得冲刷初期坝和子坝,严禁矿浆沿子坝内坡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关于《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颁发试行的通知 冶金部勘察研究总院、沈阳、武汉、成都勘察研究院、勘察科研的避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长沙、昆明勘察院: 《冶金工业建设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经有关单位审定,现颁发为冶金工业部及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各勘察单位的统一规程,自1987年1月1日起试行。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并将改进意见寄交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 冶金工业部基本建设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基本建 设部 一九八六年七月七日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YBJ11-86(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冶金企业已建的上游法尾矿堆积坝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第1.0.2条勘察目的: 一、验证已建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 二、为已建尾矿堆积坝继续加高的可行性及设计提供依据; 三、为同类型的新建尾矿坝提供可资借鉴的工程地质资料。 第1.0.3条勘察要求是: 一、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组成,密实程度及其沉积条件; 二、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质及高应力状况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 三、查明勘察期间浸润线的位置;当渗漏较严重或因渗漏而污染自然环境时,尚应查明渗漏途径; 四、研究尾矿坝基的稳定性,查明各种不稳定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第1.0.4条尾矿砂及尾矿土按颗粒组成分类。尾矿砂分为:尾砾砂、尾粗砂、尾中砂、尾细砂四种;尾矿土分为:尾矿泥、尾重亚泥、尾轻亚粘、尾亚砂、尾粉砂五种。判定标准见附录四。可采用相近似的地基土图例。 第1.0.5条尾矿库的分级按“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程”(试行)中的规定,见本规程附1。 第二章工程地质调查 第2.0.1条工程地质调查以搜集研究已有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为主。当地质构造复杂,且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第2.0.2条搜集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其中应注意老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如:断裂及其活动性、岩溶、滑坡、泥石流、软弱土夹层、管涌等; 二、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地震地质资料,地震和震害的历史记录;在强地震区还应包括主要构造带和强震震中分布图、强地震区预测图以及卫星照片等; 三、尾矿的来源(原矿石种类与放矿方法),全尾矿成分与粒度,放矿方式,放矿管位置;尾矿坝逐年上升高度,最终堆坝的设计高度,设计对堆坝的要求,实际堆坝状况与设计要求的对比等; 四、尾矿沉积的特点及粒度的变化,坝坡的稳定性,有无经受洪水、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规定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规定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尾矿库建设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尾矿库建设符合有关安全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尾矿库建设、勘查、设计、施工、验收、评价等。 第三条职能职责: 1.总经理指定或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对尾矿库建设安全的管理,配备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负责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必需的安全资金。 2.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方案的审批,督促检查尾矿库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3.安全环保部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组织落实尾矿库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4.机电动力部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工作。 5.选矿厂(车间)负责尾矿库的日常安全检查和观测工作,并及时作好记录。 第二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建设项目的“三同时”要求 1.尾矿库的建设应严格与公司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同期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条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要求 1.尾矿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辨识与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性,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尾矿库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检查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审查确定尾矿库建设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尾矿库运行期间及闭库前应进行安全现状评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冶金行业)某尾矿(尾矿堆积坝)库岩土工程勘察(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

(冶金行业)某尾矿(尾矿堆积坝)库岩土工程勘察(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

某X公司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 2012(勘)848 勘察院 二O壹二年七月

某X公司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2.5.28~7.8) (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 工程编号:2012(勘)848 院长: 总工程师: 审核人: 技术负责: 编写人: 某勘察院 二O壹二年七月

目录 1 前言3 1.1工程概况3 1.2目的任务4 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5 1.4勘察工作和完成工作量6 1.5有关说明9 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 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 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 2.2.2.1、气象11 2.2.2.2、水文11 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 3.1区域地质和构造12 3.2库区地层12 3.3不良地质作用14 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 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 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 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 5 水文地质条件19 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 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 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 6 地震效应23 6.1地震动参数23 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 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

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 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 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 8 结论和建议27 8.1结论27 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 附图目录 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工程地质图1:1000 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5 3-1 Zk2柱状图1:200 6 3-2 Zk5柱状图1:200 7 3-3 Zk8柱状图1:200 8 3-4 Zk11柱状图1:200 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 附件目录 1、单环注水试验记录表 2、十字板试验成果表 3、土工试验报告

尾矿库闭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XX铁矿有限公司XX尾矿库工程 编制:职务(职称):工程师 审核:职务(职称):技术负责人 批准:职务(职称):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部 编制日期: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2 第二章、工程概况——————————————————3 第三章、施工部署——————————————————4 第四章、施工准备——————————————————5 第五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7 第六章、雨季施工措施————————————————15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17 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20 第九章、文明施工——————————————————21 第十章、现场安全保证措施及消防保卫—————————22

第一章编制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XX铁矿有限公司XX铁选厂XX尾矿库闭库设计》的设计施工图纸及概况说明,国家和上级相关单位以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法规,规定,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 本工程应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工程测量规程》 DBJ01-21-9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钢筋焊结及验收规范》 GBJ18-96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214-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236-98 《现行冶金工程施工标准汇编(下)》 3787502431037 《建筑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尾矿库安全规程》

《尾矿库安全规程》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现行行业标准《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以下简称“《规程》”)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尾矿库建设、运行、安全管理、保障尾矿库安全生产、预防尾矿库事故和保护尾矿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依法进行尾矿库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但该《规程》已实行十多年,随着尾矿库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的颁布实施,现行《规程》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⑴现行的《规程》与现行的《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部分条款产生冲突,现行《规程》中尾矿库防洪标准、尾矿坝稳定计算等要求均与现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不一致; ⑵现行《规程》中条文“其他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和干式处理的尾矿库可参照执行”,未明确规定干式堆存尾矿库、锰渣库应执行本《规程》; ⑶近年来尾矿干式堆存、模袋法尾矿筑坝等新技术被逐步应用,现行《规程》中未包含这部分新技术的特殊规定; ⑷现行《规程》中对锰渣库、赤泥库的特殊要求未作出规定; ⑸现行《规程》中关于尾矿回采的内容不够全面; 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化改革的要求,根据原国家安监总局主持完成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和评估研究

报告》制定的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尾矿库安全规程》将修订为第一层次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但现行《规程》中很多条款为非强制性规定,很多条款以“可”作规定,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因此,对该《规程》进行修编,并由行业标准升格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保障尾矿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对现有尾矿库安全方面的标准和标准体系进行整合简化,能更好地发挥该《规程》在尾矿库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原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十三五”期间拟制修订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中将《尾矿库安全规程》纳入修订计划,《尾矿库安全规程》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修订工作的牵头单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接到任务后,及时编制了该《规程》的编制计划及编制大纲,并于2017年3月20日召集编制组在北京召开了《规程》编制启动会,本次启动会确定了编制组,初步确定了《规程》编制范围及编制要求,讨论了《规程》框架,明确了各参编单位的分工及各阶段的工作节点。会议确定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矿山事业部尾矿室主任岑建和国家安监总局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技术总监田文旗作为项目负责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河北铜源矿山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本《规程》的参编

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某公司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 2012(勘) 848

勘察院 二O一二年七月

某公司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2.5.28~7.8) (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 工程编号:2012(勘)848 院长: 总工程师: 审核人: 技术负责: 编写人:

某勘察院 二O一二年七月

目录 1 前言3 1.1工程简况3 1.2目的任务4 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规范5 1.4勘察工作与完成工作量6 1.5有关说明9 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 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 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 2.2.2.1、气象11 2.2.2.2、水文11 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 3.1区域地质与构造12 3.2库区地层12 3.3不良地质作用14 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 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 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 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 5 水文地质条件19 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 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 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 6 地震效应23 6.1地震动参数23 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 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

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 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 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 8 结论与建议27 8.1结论27 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 附图目录 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工程地质图1:1000 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 200 5 3-1 Zk2 柱状图1:200 6 3-2 Zk5 柱状图1:200 7 3-3 Zk8柱状图1:200 8 3-4 Zk11 柱状图1:200 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 附件目录 1、单环注水实验记录表 2、十字板实验成果表

尾矿库闭库及回采管理制度

Q/LHJT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企业标准 Q/LHJT·js·G·ah·49-2018 尾矿库闭库及回采管理制度 2018 - 05-01发布2018–05-01实施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 发布

前言 本制度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制度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管理标准归口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归口。本制度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本制度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起草编制。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曹虎、陈政 本制度审查人:马克 本制度批准人:陆龙华

尾矿库闭库及回采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确保尾矿库闭库后长期安全稳定,满足尾矿库相关安全管理要求,防止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尾矿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尾矿库闭库及回采相关安全管理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分公司本部和所属各单位。 3 术语及定义 尾矿库闭库:闭库是代表一个过程,是表明一座停用的尾矿库能达到长期安全稳定的要求而进行一系列工作的过程,包括尾矿库闭库设计、施工验收及闭库后的维护等。 4 职责 4.1 尖山磷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尾矿库闭库、回采勘察、安全预评价和回采设计工作,负责将尾矿回采安全预评价报告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负责尾矿库闭库的安全监管工作,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和指导; 4.2 尾矿库管理的生产中心负责闭库的实施工作,并落实闭库后的日常维护管理,回采期间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 5 尾矿库闭库管理 5.1 尾矿库申请闭库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确定尾矿库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作为闭库设计依据。 5.2 尾矿库闭库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并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批。 5.3 经过评价和闭库设计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后,按尾矿库闭库程序提出闭库申请,闭库设计资料和闭库治理工程安全验收资料应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5.4 所属各单位安全环保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闭库设计确定的工程等级,并按照建设程序规定,分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闭库治理和施工监理,如局部修改设计必须经设计单位认可,重大方案修改必须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5.5 尾矿库闭库内部验收合格后,报请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尾矿库闭库验收。

新高坞尾矿库勘察全解

第一节前言 一、工程概况 江西远坑金矿有限责任公司新高坞尾矿库位于选矿厂北东方向约400m。初期坝坝顶高程为180m,初期坝高27.5m,坝轴线长112m,坝顶宽4m,内边坡为1:2,165.2m标高处设宽1.5m的马道,下游坝坡为马道标高之上为1:1.6,马道之下为1:4。坝面采用草皮护坡,坝前设置碎石排水层、土工布反滤层。至今尾矿堆积的最大高程已达175.8m。受江西远坑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司承担该尾矿库稳定性评价任务,并进行稳定性分析验算。 二、本次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1、查明尾矿坝(初期坝)及堆积尾砂各土层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密度、颗分、比重、液限、塑限、渗透系数、抗剪强度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勘察到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推荐的处理方案。 3、查明尾矿库的尾砂沉积分布规律 4、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组成、密实程度及沉积条件。 5、查明尾矿堆积体及初期坝坝体是否存在软弱夹层。 6、查明勘探期间浸润线的位置。 7、查明尾矿库现有排洪系统的结构型式、断面尺寸、平面布置及各土层常规物理力学指标。

三、本次工程勘察的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BJ11-86) 第二节勘察工作及评述 根据工程现状及以往同类工程经验,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组成,土层的结构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验证现尾矿坝的稳定性。按设计要求,本次施工勘探孔6个。钻孔布设见新高坞尾矿库工程勘察钻孔平面布置示意图,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2-1。 主要工作量汇总表表2-1 一、勘探施工 本次钻孔施工采用XY—100型钻机,采用冲击回转套管护壁成孔工艺,钻孔开孔孔径φ127mm,终孔φ108mm,现场进行岩性编录。 二、土样的采取 钻孔取样采用φ91mm薄壁取样器,采用重锤少击法采取。共取

马边无穷磷矿尾矿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记录

马边无穷磷矿尾矿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丁家湾磷矿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

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丁家湾磷矿尾矿库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221187—KY 发证单位:国家建设部 提交报告单位: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区域地质 (2) 2.1 地形地貌 (2) 2.2 地层及岩性 (2) 2.3 地质构造 (3) 2.4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5) 2.5 水文地质条件 (6) 2.6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7) 第三章库区地质条件及评价 (8) 3.1基本地质条件 (8) 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9) 第四章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4.1基本地质条件 (11) 4.2尾矿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 4.3 截渗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 第五章其它建筑物地质条件及评价 (18) 5.1 基本地质条件 (18) 5.2截水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9) 5.3排水斜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2) 第六章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24) 第七章天然建筑材料 (24)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25) 附图 1.平面图 1:1000~400万 3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 ~1:1000 12张 3.钻孔柱状图 1:100 10张

尾矿库闭库工程

尾矿库闭库工程 代县大红才铁矿狼角洼尾矿库闭库工程竣工报告编制单位竣工报告代县大红才铁矿狼角洼尾矿库闭库工程竣工报告 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单位承建的代县大红才铁矿狼角洼尾矿库闭库工程合同工期为2010年5月2日至2010年6月12日,我单位经过精心施工,在设计、建设、监理单位及总承包单位的细心指导下现已顺利地完成了该项工程,在此就该项工程的施工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工程概况代县大红才铁矿狼角洼尾矿库位于代县聂营镇井沟村狼角洼沟,是一座山谷型尾矿库,工程内容在库区下游新建一座干砌石抗滑棱体,棱体高10米,顶宽4米,修建前对坝基进行清理,把堆积坝坡度放缓至1:3,从标高1122起,每10米高一级马道,马道宽3米。对坝面实施0.4—1m厚的覆土护面处理。堆积坝顶设60米宽平台。排洪设施在库区北侧修一条泄洪渠,出口修消力池,安设必要的观测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主要工程量:⑴干砌石抗滑棱体5000m3 ⑵排洪设施浆砌石体800m3 ⑶堆积坝顶面及下游坡面覆土12000 二、工程开工情况根据合同工期、质量要求,我公司于2010.5.1组建了代县大红才铁矿尾矿库闭库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李向东、项目总工赵治平、下设工程组、物资组、质检组、财务组、安全组、办公室五组一室对该工程按项目法实施管理,任务分块承包,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网络,施工过程中内外协调工作,组织好主要材料的供应和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三、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

根据工程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的特点,我项目部陆续投入了适宜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提高了施工机械化程度,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投入机械设备如下; (一)坝体削坡施工时应在坝体施工完毕后根据设计位置尺寸进行施工放线,牵线进行边坡修整,达到要求尺寸时进行人工配合机械回填边坡。 (三)浆砌排水沟施工方案1、沟槽开挖放好边沟沟底沟沿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开挖至距设计尺寸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不允许超挖。开挖清理完毕后,然后请监理检验。3、材料要求(1)、石料选用厚度不小于15cm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片状石料,石料质地强韧、密实,无风化剥落、裂纹和结构缺陷,表面清洁无污染。(2)、砂浆使用强制式拌和机现场拌和,材料使用中(粗)砂,且为河砂,过筛后机拌3~5min后使用。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稠度;在拌和3~5h使用完毕;运输过程或存贮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砂浆,砌筑前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3)、施工现场不堆放不合格材料,废弃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场。 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1) 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质量管理小组主持的质量汇报会。由各工种主抓质量的负责人汇报一周来已完工程的每道工序质检情况,领导小组在充分查找不足和协调各单位、各工种、

贵州某金矿勘察报告_secret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金矿位于贵州省贞丰县沙坪乡烂泥沟村,距贞丰县城70Km,为贵州省黔西南贞丰、望谟和册亨三县交界处,属贵州矿业有限公司。该项目为储存选厂排出的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需建两座尾矿库,以储存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在选矿厂和废石场下方的沟谷里还将修筑一道滞洪坝,通过该坝收集并澄清暴雨迳流,另外,还需在浮选尾矿库的上游修建一暴雨分流坝。根据尾矿坝的高度、库容和安全等级,浮选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Ⅱ级,炭浸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Ⅲ级。 拟建浮选尾矿坝和炭浸尾矿坝坝址区曾于2004年进行了选址勘察,共布置4条勘探线,完成了10个钻孔及6个槽探的勘探工作,钻孔深度一般20m左右,其中浮选尾矿库完成了6个钻孔、4个槽探的勘探工作、炭浸尾矿库完成了4个钻孔、2个槽探的勘察工作。初步了解了坝址区域的岩土构成情况。 拟建浮选尾矿坝最终坝高98.0m,炭浸尾矿坝最终坝高59.0,尾矿坝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位于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较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岩土种类较多,均匀性较差,地基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项目由高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我院受公司委托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本次勘察2005年7月20日进场,2005年9月4日结束野外工作。 (二)、勘察内容及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金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及测绘任务书》,本次勘察范围:炭浸尾矿库、浮选尾矿库、分洪库、沉清库,其主要构筑物为坝体及排洪系统。各主要构筑物特征见表一、表二: 坝体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一 序 号 坝名称 坝高 (m) 顶宽 (m) 底宽 (m) 坝基砌 筑标高 (m) 坝长 (m) 使用年 限(年) 工程量 (m3) 1 炭浸尾矿坝59 6 21 2 410 206 1 3 589000 2 浮选尾矿坝98 8 27 3 488 309 13 1321000 3 分洪坝 5 2 7 19 430 4 沉清坝 3 4 12 40 970 排洪设施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二 序 号 库 名 称 构筑物 名称 材料 结构 (m) 高/长度 (m) 基础高度 形状 尺寸 (m) 砌置 深度 (m) 总荷重1 炭 浸 尾 矿 库 侧槽C20钢混 1.0×1.2 68 矩形 2.2 1.0 59 连接井C20钢混D=3.0 3.5 圆形 4.0 4.0 59 坝下涵洞C20钢混 1.2×1.65 230 矩形 2.2 2.0 59 2 浮 选 尾 矿 库 排水斜槽C20钢混 双格 1.4×1.8 280 矩形78 隧洞C20钢混 2.5×3.0 800 城门 洞型 78 3 分 洪 库 隧洞钢混 2.0×2.5 340 15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

尾矿坝勘察报告word版

第1章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1.1.1 场地位置 XX 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距离张家洼镇约4公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有专用公路直通尾矿坝,交通方便。 图片1 御驾泉尾矿坝交通位置图 1.1.2 尾矿坝概况 XX 尾矿坝由设计,采用上游法筑坝,设计总坝高94m ,总库容3590万m 3,属大中型库。主要由初期坝、尾矿堆积坝及排水系统组成。初期坝为滤水堆石坝(透水坝),高度29m ,堆积坝高度65m ,坝长1000m ,最终堆积标高350m 。尾矿坝汇水面积1.93km 2,坝内设7个周边多孔溢水塔,满足堆筑标高350m 以下的排水、排洪要求。御驾泉尾矿坝 南 市 泰 安 市 淄 市 济 博 比例尺1:400000

1.1.3 尾矿坝现状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曾于1992年委托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一、二、三期子坝(标高295m)进行了勘察。现已堆筑至第十期子坝,标高316m(见图片2)。由于原矿中含有大 量红板岩,致使尾矿中矿泥含量大,放矿后形不成干滩,无法实现上游法筑坝。随着坝体的增高和逐渐向库内延伸,坝体随之座落在尾砂和矿泥上面,为了保证安全筑坝,曾采用了碎石堆筑、旋流器沉砂护坡、土工布防渗等措施,虽然在碎石堆筑过程中有挤泥和固结作用,但对坝体的安全稳定仍构成较大威胁。曾一度出现过坝体漏矿、滩面塌陷、外排水超标、子坝难以堆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坝体的安全和公司的生产。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决定在316m水平改为中线法筑坝。为评价坝体的安全与稳定性,受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 勘察依据、目的及任务 1.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标准进行: 1、御驾泉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3、《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土工试验规程》(YBJ42-92)。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制 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203-88 尾矿库勘查、设计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尾矿库建设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尾矿库建设符合有关安全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尾矿库建设、勘查、设计、施工、验收、评价等。 第三条职能职责: 1.总经理指定或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对尾矿库建设安全的管理,配备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负责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必需的安全资金。 2.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方案的审批,督促检查尾矿库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3.安全环保部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组织落实尾矿库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4.机电动力部负责尾矿库建设和重大改造项目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工作。 5.选矿厂(车间)负责尾矿库的日常安全检查和观测工作,并及时作好记录。 第二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建设项目的“三同时”要求 1.尾矿库的建设应严格与公司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同期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条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要求 1.尾矿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辨识与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性,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尾矿库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检查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405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尾矿库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 1、建设项目程序 (1)建设项目过程阶段划分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②设计施工验收阶段③生产运行阶段 (2)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流程 ①立案→备案→征地→地质勘察→环境评价→可行性研究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预评价报告报批→专家评审→预评价报告备案)

②初步设计与安全专篇(专家评审)→施工建设(施工监理)→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③尾矿库投入生产运行 2、建设项目各阶段的评审、验收 (1)建设项目立项后应经设区市或省发改委审批备案。 (2)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专家评审。 (3)初步设计与安全专篇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专家评审。 (4)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后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验收。 3、建设项目各阶段对承办单位的要求

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7年3月31日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勘察工作量布置 4.1 一般规定 4.2 搜集和分析资料 4.3 工程地质测绘 4.4 勘探 4.5 取样与试验 4.6 原位测试 4.7 水文地质测试 5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5.1 一般规定 5.2 静力触探试验 5.3 标准贯入测试 5.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5 十字板剪切试验 5.6 现场直剪试验 5.7 波速测试 5.8 抽水试验

5.9 注水试验 5.10 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5.11 室内动力性质试验 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1 一般规定 6.2 计算参数的分析和选取 6.3 渗流稳定分析 6.4 坝坡抗滑稳定性分析 6.5 液化分析 7 勘察文件的编制 8 监测 8.1 一般规定 8.2 日常巡视 8.3 地下水和库内水位监测 8.4 坝体变形监测 9 加固与治理 9.1 一般规定 9.2 加固和治理 9.3 抢险治理方案 附录A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评价任务书附录B 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钻探要求 附录C 上游式尾矿坝的渗流计算简法

附录D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尾矿堆积坝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勘察、评价、监测和治理,对中线式、下游式尾矿堆积坝可参照执行。 1.0.3 尾矿堆积坝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对运行中的尾矿堆积坝,勘察评价宜在堆积高度达到1/2至2/3设计最终坝高时进行;当需在最终坝以上继续加高坝体时,宜在达到最终坝高前进行;当需评价闭库后的堆积坝稳定性时,宜在闭库前进行。 1.0.4 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