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设计说明(参考)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设计说明(参考)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设计说明(参考)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设计说明(参考)

投标方案设计说明

七氟丙烷(HFC-227ea,美国商标为FM200)灭火剂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

不导电的气体,其化学分子式为CF

3CHCF

3

,分子量为170,密度大约为空气的6

倍,采用高压液化存贮。

1. 系统设计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修订本)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 YD5002-94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J15-23-1999

●西核卫士公司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手册》及相关产品样

本;

●《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ISO 14520)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及部件技术条件》----企业标准

Q/JA5004-2001

●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2、系统方式及功能

本设计为七氟丙烷全淹没组合分配系统,可扑灭电气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灭火系统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3、防护区

防护区划分:据招标提供的图纸及我公司对防护区的实际测量,共分为20个防护区,其中二层的程控机房、测量室、四层预留机房1、五层预留机房3原方案采用两个选择阀保护,由于我公司有孔径大的选择阀,故采用一个选择阀保护,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两个选择如不能同时开启,不能灭火的隐患。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每一个封闭空间作为一个防护区。防护区划分:分别为地下一层变配电室、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地下一层电缆进线室、一层测

量室、二层监控室、二层程控机房、测量室、二层程控机房、三层传输机房、三层电池室、三层数据机房、三层电力室、四层预留机房1、四层预留机房2、五层预留机房3、五层预留机房4、六层监控大厅、六层计费中心、六层办公室1、六层办公室2共20个防护区。

4、保护对象及火灾类型:保护对象为机房、监控室、配电室、办公室等。

5、系统设备选型说明: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防护区参数,我公司选用七氟丙烷120L 钢瓶组。此型号钢瓶组与150L 、180L 钢瓶组相比较:易搬运、便于施工、减少对地面的承重。与70L 、90L 钢瓶组相比较:钢瓶数量少,造价低、节约钢瓶间占用面积。综合以上因素,采用120L 钢瓶较合理。

6、灭火剂设计用量

依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西核卫士有限公司的相关企业标准,灭火剂设计用量公式为:

W=K (V/S )[C/(100-C )] 其中S=K 1+K 2T

式中:W----灭火剂设计用量(kg ); 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取K=1; S----灭火剂比容(m 3/kg ); V----防护区的净容积(m 3); C----灭火剂设计浓度(%);

T----最低环境温度(℃),取T=25℃; K 1= K 2=

根据《规范》,机房、监控室等宜采用8%,配电室、进线间等宜采用%。 7、灭火剂充装率 初取η=800 kg/m 3 8、灭火剂储瓶数确定

n=W/M 单

其中:M 单=V b η=×800=96kg

W----灭火剂设计用量(kg ); M 单----单个钢瓶内充灭火剂量(kg );

V

----储存容器容量(m3),取ZTGY120钢瓶,其容量为;

b

η----灭火剂充装率(kg/ m3)。

系统一计算参数

主要设备清单

9、管网计算

由于七氟丙烷灭火剂在25。C的饱和蒸汽压力约为,而该系统设计是以的氮气增压,故灭火剂的喷放过程流体计算按单向流体对待。具体计算结果与喷头的布置请见灭火系统平面图。

根据计算结果,充装率为800 kg/m3,即每瓶ZTGY120L的钢瓶充装药剂为96 kg。

10、对防护区的要求:

⑴.防护区宜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当同一区间的吊顶层

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⑵.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吊顶的耐

火极限不应低于;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⑶.防护区灭火时应保持封闭条件,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以及

用于该防护区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等,在喷放七氟丙烷前,应做到自动关闭。

⑷.防护区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

上。当防护区设有外开的弹簧门或配有弹性闭门器的外开门,其门的开口面积不小于泄压口计算面积时,可不需另设泄压口。

⑸.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11、对储瓶间的要求:

⑴.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免阳光直射。

⑵.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

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

⑷.室内温度为-10~50℃,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

12、管道及其附件:

⑴.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的工作压力。

⑵.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拔或冷扎精密无缝钢管》

中规定的无缝钢管,并应内外镀锌。

⑶.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程

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钢制管道附件应内外镀锌或涂

防腐涂料。使用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应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

⑷.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拉制铜管》的规定。

13、整个系统施工时应按国家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14、每一个防护区设置两个警示牌:内容为在报警时或释放灭火剂时,应立即撤离地区,在彻底通风前,请不要进入该地区。

15、每一层设置一套空气呼吸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