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发展历史

南昌大学发展历史

南昌大学发展历史
南昌大学发展历史

南昌大学发展历史

南昌大学,简称南大(官方简称原为南大,2003年改为“昌大”,2015年改回“南大”),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521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6936人,各类研究生13621人,国(境)外学生902人。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前身,何焕奎任首任校长。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并入江西工专、农专、水专、体育师范专科,由中南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经费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拨。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

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学农学院首先分出,独立设置江西农学院,并入南昌农专、江西兽专,院址迁南昌县莲塘。同年,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别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会议,南昌大学由党组书记、秘书长魏东明带队,工学院副院长王修寀、总务长戴鸣钟、副教务长谷霁光以及会计科科长欧阳侃随同前往。这次会议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长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作政治报告,主要讲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讨论院系调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广西、南昌三大学校校名,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

这次会议后,南昌大学即进入紧张的院系调整阶段,成立了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昌分会,吕良、刘乾才、魏东明等14人为委员。按照调整方案,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科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经济系并入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系和师范部教

育科、生物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以体育专修科和师范部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院址暂设南昌大学原址。1955年迁武汉。院系调整期间,邵式平省长请示中央同意,一是将原拟成立江西师专改为江西师范学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1958年,江西工学院和江西大学成立,1962年江西师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97年,南昌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2年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5]

2008年10月6日,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成立,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

太阳能利用发展史

太阳能热水器的BLOG 正文太阳能的发展简史(2008-04-15 14:37:03) 45亿年前,太阳能开始辐射到地球。 公元前9世纪,中国人开始用“阳燧”(凹面镜)聚光取火。 公元7世纪,开始使用凸透境聚集太阳能取火。 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和罗马人用“燃烧镜”(凹面镜)做武器聚焦太阳能点火并点燃敌方战船的船帆。 1世纪,意大利史学家普林尼修建了第一个保温隔热的被动式太阳能房。 1-500年,罗马人在欲室中修建了朝向南面的大窗户利用太阳光直射来吸热。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丁尼颁布法律保护房屋和公共建筑的太阳能浴室,以使档板不再阻挡太阳光热的射入。 14世纪,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祖先,冬季时居住在悬崖的南侧以直接面对太阳方便取暖。 17世纪,有学识的人接受了太阳和其他恒星是相同的这一观念,1615年出现了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的抽水机。1643年~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太阳能试验的一个时代。 18世纪,欧洲贵族利用太阳能墙储存成熟的水果,英国与荷兰利用倾斜的面向南的玻璃墙促进了太阳能温室的发展。1767年瑞士科学家贺瑞斯发明了第一台太阳能集热器。1774年,在法国巴黎有人举行了地场用透镜会聚阳光把金属熔化的表演。 19世纪,富有的欧洲人开始修建和使用太阳能温室和保温房,法国科学家用从太阳能集热器获得的热量产生蒸气为蒸汽机提供动力。1837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胥黎在去非洲好望角的探险途中,把一个黑箱子埋入沙土中,箱上用双层玻璃保温,使箱内温度达到116度,于是他就用这种简易的太阳能装置烧饭。1839年,法国科学家Edmund Becquerel 观察到了太阳能的光伏效应。1861年,法国科学家Augustin Mouchot 取得了太阳能设备的专利权。1870年Augustin Mouchot利用太阳能炊具、太阳能水泵灌溉、太阳能蒸发器制酒和水蒸馏(广泛

工业工程发展

工业工程发展 任何一门科学能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强有力的工具,必然存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动因。概略地说,工业工程发展的动因在于三个方面,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成果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环境(或说经济形态),确切地说是商品经济所提供的社会发展环境。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与管理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多样化。这客观上要求必需存在着分析、设计、改善这些系统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因而本世纪初在生产力开始快速发展时,才产生工业工程。而科学技术成果如运筹学、统计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工程及信息技术都为工业工程技术体系提供支持和手段。商品经济提供了企业竞争的社会环境,谁做得更好,谁就生存、成功,否则就会消亡。这样客观需要提供竞争的武器。因而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像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工业工程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且收效甚佳。也可说工业工程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根据上述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应从本世纪初算起,起源于美国。泰勒(Taylor)和吉尔布雷斯(Gibreth)等一批学者应视为IE的创始人。从那时起至现在工业工程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二次大战结束40年代中期可称为奠基期。这个时期由于福特生产线的产生,生产系统从小规模的作坊式企业走上了较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制。由于电动机的产生与广泛应用,人

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原始积累结束将要快速起步阶段。恰恰此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需求工厂效率提高,因而工业工程得以诞生和发展。从1895年起,泰勒先后发表了《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等论著,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管理思想,主要是以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为主的工作研究理论。在本世纪初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科学管理既被管理者接受与采用,又被工人阶级视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而反对。这样在当时形势下人们提议将“科学管理”更名为“工业工程”。从这时起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纯技术型工程学科发展与壮大到今天。然而,科学管理并未由此而偏废。到本世纪30年代产生了行为科学,使科学管理与之相结合补充又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众多的现代管理理论。因而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工业工程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今天已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大学科体系,但又紧密相联,只不过功能不尽相同而已。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为发展期。这个时期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特别是由战后经济建设的恢复需求,生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大量流水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的三种典型的生产系统。同时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和运筹学的产生为工业工程解决越来越大的管理与生产系统规划、设计、改造、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市场竞争的焦点以资本、实力竞争为主,工业工程从早期应用工作研究解决现场效率提高发展到企业整体的设计、改善,包括工厂设计、物料搬运、人机工程、生产计划、贮存控制、质量控制等。在这一时期工业工程已不仅仅是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专

中医综合》(学术型-南昌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大学2017年《中医综合》(学术型)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针灸学25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这个学期我们上了有关工业工程的学科前沿讲座,这相当于是我们与工业工程这门专业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在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我们对工业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了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以及职能、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与特点、工业工程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也使我们对工业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使我们增强了对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信心和投身于工业工程事业的决心。正如Wayne C. Turner 在《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概论》中所说的那样,“工业工程正成为少数几个有巨大魅力的、用于解决未来高科技社会中复杂问题的行业之一。社会对于工业工程师的需求是强烈的,并且在逐年增长。实际上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这种供求不平衡明显高于其他工程和学科领域,并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长期存在。”下面我就从以上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的产物。各种工程学科早期阶段都是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开始的,实际工作者从自己或前人成功的经验中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并经过不断实践后加以归纳总结,才逐步形成某种理论。工业工程的发展也是从经验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弗雷德里克 .温斯格.泰勒是工业工程之父。1873年,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企业竞相引进新技术、开展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泰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他的企业管理的科学研究的。他认为当时的管理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工人缺乏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大大影响了效率。他致力于工作研究并系统地研究工厂作业和衡量方法且创立了“时间研究“。他通过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标准化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他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被公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是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动作研究”,即对人在从事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基本的动作要素,进行科学分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作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宽 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1920-1945)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 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11213412.html,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作者:张金晶 来源:《商情》2016年第26期 【摘要】相对于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太阳能以污染小、可利用率高、资源分布广泛和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目前,随着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的开发应用已经走向商业化、大众化,特别是一些小功率、小器件的太阳能电池在一些地区都已经大量生产而且广泛使用。所以谁先开发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的太阳能电池就能在将来的市场抢占先机。 【关键词】太阳能单晶硅薄膜电池 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是影响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大部分还是依靠化石能源提供能量。可是化石能源分布极不均衡,并且不可再生,而且燃烧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雾霾气候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供人类使用,因此开发新能源,是人类社会薪火相传,世代相传的重要保证。 此外,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快消耗对当今的环境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解决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问题。有限的化石能源以及在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不仅阻碍了人类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一种新型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自己综合国力和倡导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发展时间最久,制备工艺最为成熟的一代电池,一般按照研究对象我们将其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按照应用程度来说前两者单晶硅与多晶硅在市场所占份额最多,商业前景最好。 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发明开始到现在,尽管硅材料有各种问题,但仍然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其比例约占整个太阳电池产量的90%以上。我国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进行高效电池研究,采用倒金字塔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背场等技术,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19.8%。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成本较低,稳定性也比较好,这两大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其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制备工艺的成熟不断提高,它达到的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9%,但是它的电池效率在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中仍处于一般水平。 2.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工业工程学科形成和发展

1、工业工程学科形成和发展 ●了解工业工程在国内外发展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P7-主要介绍了IE在美国和日本发展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P9主要介绍了国内IE 学科的发展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了解工业工程学科形成的四个阶段; P3-科学管理时期(工业工程的缘起)、运筹学时期(工业工程有了理论基础)、定量和精细化时期(计算机的出现,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决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时期(网络化)。 ●理解工业工程与工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工业工程是工程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侧重研究生产、技术、和工程管理类的问题;而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则是侧重财务、人事、金融等商务行政性的管理行为。就学科的设置而言,一般工业工程设在工学院,工商管理设在商学院。工业工程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而工商管理则主要以社会科学为基础。 联系:工业工程的研究职能和工商管理的研究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了解科学管理时期工业工程学科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P4-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甘特,甘特图;(上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他见书。Shewhart统计过程控制 ●理解工业工程的定义及研究职能X围。 P10-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P11-职能:1-7点,也大致构成的IE学科的几大模块。 2、生产率和竞争力 ●了解生产率定义; P25-产出和投入之比。 ●分类及各自含义; P25-全部要素生产率、部分要素生产率、国家生产率(含义见书) ●了解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P26-内部因素: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外部因素(详细见书)。 ●了解生产率与质量及就业之间的关系。 P27-由于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随之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详细见书) 3、产品决策和生产方式 ●了解需求的构成及分解; P43-构成:趋势、周期性、随机、突变。 分解:可用一般数据处理方法。(在需求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中会有分解方法的介绍,作为概念只要知道是数据的定量处理即可。) ●了解定性预测的方法; P44-一般定性预测:根据底层经销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预测。

(发展战略)太阳能发展

太阳能(Solar),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8x10^23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太阳能(Solar),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光化学反应,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主要是硅光电池在吸收太阳所发射出来的光能,硅光电池主要是从沙子里提炼出来的,由贝尔实验室开发。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家太阳能电厂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

企业诊断-临床检验诊断学1208南昌大学医学院网站 精品

临床检验诊断学 Laboratory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8) 一、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和进行科研设计的能力,能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实验情况,完成一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学习年限 见《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 三、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 学位课程 公 共 课 自然辩证法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英语(含公共与专业英语) 6 医学统计学 2 专 业 基 础 课 现代影像诊断基础 2 分子生物学 2 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1 高级病理学 2 专业课临床检验诊断学 2 选修课医学信息学 1 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 2 另可随科学学位选修部分课程学习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可在学院统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适当调整。另外须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讲座不少于15次,计2学分。 四、临床技能训练

必须在临床检验诊断学所属临床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等分支学科轮转,进行规范化临床技能训练,轮转时间不少于一年(可根据培训基地和个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转要求如下:【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一)理论知识 掌握: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及病理性变化特点;尿液中可溶性成分、可见成分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体液等常规检查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型的相关理论;血型与输血基本理论;成分输血的意义及适应症;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免疫性血型抗体产生的机制;ABO血型亚型;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的理论与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 (二)临床技能 掌握:手指和静脉取血;电阻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及性能评价、保养与维护;血细胞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分析;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辨认;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校准、性能评价、保养与保养;尿沉渣中细胞、管型等形态识别;粪便及其它体液中细胞常见细胞的辨认;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常规血液、尿液室内及室间质评方法与数据分析、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了解:全自动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参数与图形含义及临床病例分析;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常见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免疫性血型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 (一)理论知识 掌握: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理;白血病的分型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基本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诊断。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各参数的意义。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CSIA 类历史上从未有如2009 年底哥本哈根会议那样的事件,会使“节能减排”、“低碳”等字眼如此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也已然转向了低碳经济。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之一,当下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产业概况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由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作、光伏电池组件制作、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在整个产业链中,从硅提纯到应用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且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是集中在上游的晶体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CSIA 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而薄膜电池成本低,发光效率高,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 年至2009 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由于受到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前两个季度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2009 年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复苏,2009 年全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0431MW,比2008 年增长42.5%。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燃煤成本的11—18 倍,因此目前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规模决定着本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在政府的补贴力度上,以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最大。2008 年,西班牙推出了优厚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一度占据了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三分之一强。2009 年德国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32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50.4%。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2009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93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2009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分类(按装机总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虽然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且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的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在中国还是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进的俄罗斯的多晶硅的提纯技术,其成本高、耗能量,重复性建设严重,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是在2009 年初中国出现多晶硅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其次,目前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较小,国内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97%都出口到了海外市场。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行业风险很大,易受国际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如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消减了对光电产品的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光伏企业的倒闭。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当下,许多国家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中国也将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增强。2008 年,中国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2009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是(B) A、《濒湖脉学》 B、《脉经》 C、《诊家正眼》 D、《三指禅》 2、下列哪项属“病名”(D ) A 里急后重 B 半身不遂 C 肾髓亏 D 感冒 3.小儿颅门迟闭,多数(D) A 气虚 B 血虚 C 脾虚 D 肾虚 4.“身热不畅”的症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C ) A 肝火上炎 B 阴虚动风 C 湿热蕴脾 D 心肾不交 5、舌尖部主要候哪些脏腑的病症(B) A、脾胃 B、心肺 C、肝胆 D、中焦 6.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D) A 心阴不足 B 肝血亏虚 C 肺阴亏虚 D 脾虚湿盛 7.以下哪项不是望神应重点观察的内容(D) A.两目B.神情C.气色D.语言E.体态8、.呕吐请水痰涎者,多属(D ) A寒呕B热呕C伤食D痰饮E肝胆郁 9.问现在症最好的方法是(D) A 首先询问饮食情况 B 按十问内容逐次询问 C 根据体征进行询问 D 抓住主症进行询问 E 根据症状进行询问 10、寸口脉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正确(B) A、左寸候心 B、左关候脾胃 C、左尺候肾 D、右寸候肺 11、气滞血瘀证多见于(D ) A 革脉 B 疾脉 C 虚症 D 涩脉 12、可出现自汗、盗汗并见的证为(A ) A 气阴两虚证 B 血液亏虚症 C 痰湿中阻证 D 阳气亏虚症 13.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鉴别要点(D) A 大便干结 B 小便短黄 C 舌红而干 D 颧红盗汗 14、“气滞”致痛的痛的特点是(A )中诊试卷(page one)

A 刺痛 B 胀痛 C 灼痛 D 酸痛 15、头晕神疲,气短乏力,久泄不止,肛门坠胀,时有便意,舌淡嫩,脉虚属于(D) A 气血两虚证 B 阳气亏虚证 C 心肺气虚症D气虚下陷证 16、久病咳喘,乏力气短,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易诊为(D) A 肺气虚证 B 肾阳虚证 C 脾胃气虚 D 肺肾气虚 17.《中诊》最主要的内容是那项(A ) A 诊法 B 诊病 C 病案 D 治法 E 处方 18.壮热渴饮,面赤烦躁,咳喘气粗,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宜诊为(C)A痰热蕴肺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里热炽盛证E燥邪犯肺证19.下列情况属于“合病”的是(A) A.少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B.太阳病与少阴病同时出现; C.少阴病与太阳病同时出现;D.少阴病与厥阴病同时出现; 20.医生在临床应当(B) A 重视舌诊 B 四诊并用 C 仔细询问 D 精于脉诊 E 精于望诊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些是寒症的特征(BD ) A渴喜冷饮B、小便清长C、恶心欲呕D、经常畏冷E、脉象弦滑 2、面部色白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症(ABC ) A 寒症 B 脱血 C 气血虚证 D 血瘀证, E 湿证 3 .下列哪些不属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AB) A 见微知著 B 以常达变 C 整体审察 D 病证结合 E 诊法合参 4.心气虚与心阳虚均可见(AD ) A自汗气短B畏寒肢冷C失眠健忘D心悸怔忡E舌质紫暗 5、“亡阳证”的临床表现有(ABE) A 冷汗淋漓 B 面色苍白 C 烦躁不安 D 汗出而粘 E 四肢厥冷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中医诊断的原理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2、寒热类型包括(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寒不热,但热不寒。 3、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 4、小儿食指络脉的显现和分布,由指根向上可依次分为(风)(气)(命)三关。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历史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历史 课程名称: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任课教师:董仁杰__ 班级:____农建081__ 学号: 0809070326__ 姓名:赖姝君__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历史 赖姝君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在许多的领域内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太阳能热水器是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经过10多年的市场培育,已经进入全面启动时期,而日渐显现的常规能源危机,更是进一步加速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发展速度。另外,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工业逐步走向成熟,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几种热水器的国家标准已颁布并开始实施,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制促使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热水器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关键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发展历程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在全球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供热水供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常规能源消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通常,太阳能热水器也称太阳热水装置或太阳热水系统(或工程),但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按国标GB/T187l3和行标NY/T513的规定.太阳热水器储热水箱的容水量在0.6t以下的称为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大丁0.6t则称为太阳热水系统或太阳热水工程。为叙述方便,在本文中统称太阳能热水器。 在我国、希腊、以色列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供应生活和沐浴热水;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作为辅助热源与常规能源系统联合运行,既能供应生活和洗浴热水,还为建筑供暖;在美国,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用于游泳池加热。我国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市场已完全商业化运行,而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仍依靠政府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尚未实现商业化运行。 1 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 1.1 按集热器类型分类 从全球范围看,按集热器的类型分,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可分为四种:无盖板太阳能热水器、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空气加热器。各种产品的地域性分布非常明显,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分布在我国(占全球总量的97%),主要用于提供生活洗浴用热水;无盖板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占全球总量的90%),主要用于游泳池的加热;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的分布较广,广泛地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州;太阳能空气加热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产品,应用量很小,主要分布在瑞士、美国和加拿大。多数国家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类型都比较单一,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以一种产品类型为主导产品(市场份额超过90%)。 1.2 系统的循环分类 按系统的循环方式,太阳能热水器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强制循环系统以及直流式系统。 1.2.1 自然循环系统 自来水通过上水管进入补给水箱,再经由补给水箱进入蓄水箱。集热器内的水被加热后通过上循环管进入蓄水箱的上部,蓄水箱下部密度较大的冷水自动通过下循环管进入集热器的下部形成循环,上述循环是连续进行的。一般情况下,经过一天的日照,蓄水箱的水能全部被加热,供给用户使用。系统中排气管的作用:有时蓄水箱内的温度过高而产生蒸汽,排气管及时将气体排出,防止其抑制自然循环的进行。 1.2.2 强迫循环系统 它是利用温差控制器来控制水泵的开关,当集热器顶部的温度和水箱下部水温之差达到预定数值时,水泵开始运行,否则水泵关闭。逆止阀的作用是防止水倒流。排气管的作用和自然循环系统的排气管作用一样。 1.2.3 直流循环系统 当集热器上部的电接点温度计达到预定的温度是,

太阳能发展史

太阳能发展史 太阳能发电作为一个新兴的清洁能源,已经逐步在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相信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是家家户户的标配了吧!那太阳能发电的历史起源谁知道呢? 1839年,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现了“光生伏打效应”; 1904年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论文,为此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 1930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电池”,是太阳能变成电能; 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 年5 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太阳电池。同年,威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太阳电池。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 贝尔实验室太阳能发电 术语“光生伏打”(Photovoltaics)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光、伏特和电气的,来源于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的名字,在亚历山德罗·伏特以后“伏特”便作为电压的单位使用。以太阳能发展的历史来说,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电力”行为,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 1849年术语“光-伏”(photo-voltaic)才出现在英语中,意指由光产生电动势,即光产生伏特。 1839年,光生伏特效应第一次由法国物理学家A.E.Becquerel发现。 1883年第一块太阳电池由Charles Fritts制备成功。Charles用硒半导体上覆上一层极薄的金层形成半导体金属结,器件只有1%的效率。到了1930年代,照相机的曝光计广泛地使用光起电力行为原理。

临床检验诊断学南昌大学医学院网站

临床检验诊断学南昌大 学医学院网站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Laboratory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8) 一、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和进行科研设计的能力,能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实验情况,完成一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学习年限 见《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 三、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 学位课程 公 共 课 自然辩证法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英语(含公共与专业英语)6 医学统计学2专 业 基 础 课 现代影像诊断基础2 分子生物学2 临床科研设计方法1 高级病理学2专业课临床检验诊断学2 选修课医学信息学1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2另可随科学学位选修部分课程学习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可在学院统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适当调整。另外须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讲座不少于15次,计2学分。 四、临床技能训练 必须在临床检验诊断学所属临床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等分支学科轮转,进行规范化临床技能训练,轮转时间不少于一年(可根据培训基地和个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转要求如下: 【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一)理论知识 掌握: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及病理性变化特点;尿液中可溶性成分、可见成分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体液等常规检查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型的相关理论;血型与输血基本理论;成分输血的意义及适应症;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免疫性血型抗体产生的机制;ABO血型亚型;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的理论与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 (二)临床技能 掌握:手指和静脉取血;电阻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及性能评价、保养与维护;血细胞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分析;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辨认;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校准、性能评价、保养与保养;尿沉渣中细胞、管型等形态识别;粪便及其它体液中细胞常见细胞的辨认;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常规血液、尿液室内及室间质评方法与数据分析、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了解:全自动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参数与图形含义及临床病例分析;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常见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免疫性血型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关于太阳能的论文

太阳能的发展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的共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自然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既不会出现大气的污染,也不会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只要阳光所及的地方,都有太阳能可以利用,太阳能以其长久性、再生性、无污染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在当今世界,常规能源逐渐减少,而世界人口却逐年增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现有的能源转换系统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巨大变革,无疑会利用一些新能源,而太阳能就会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21世纪,太阳能将会成为较为重要的动力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而本文将介绍一下太阳能的特点、发展历史、利用的方式、利用优缺点及当前的发展状况,讨论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还有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和它的发展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意义。 关键词:太阳能;现状;发展前景;影响因素 一.引言 新能源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逐年增长,而地球上以石油和煤为主的矿物资源日渐枯竭,能源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急剧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使地球逐渐变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对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太阳

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太阳能发展历史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这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 (一)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1920年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1945年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中国光伏行业近年历程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 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激增。 2004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民营新能源企业。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光伏总装机容量,实现2000兆瓦。 2008年《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提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标准,即用户每使用1千瓦时的电需要支付1厘钱。 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给予50%或以上的投资补助。2009年国家能源局实施了甘肃省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兆瓦。 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光伏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启动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 2010年国家能源局实施第二次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国光伏电价进入1元时代。 2010年中国5大民营光伏企业获得了国家贷款支持。

2010年12月中国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强力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截止到2010年,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 进入2011年,光伏产业呈现出“自由落体”的态势,光伏企业被迫集体“入冬”。 2011年第四季度,光伏产品价格一路向下。11月下旬,我国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发布三季报,仅大全新能源和晶科能源保持赢利,其余6家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