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备考——实验探究题简单机械和功(有答案)讲解

2014备考——实验探究题简单机械和功(有答案)讲解

2014备考——实验探究题简单机械和功(有答案)讲解
2014备考——实验探究题简单机械和功(有答案)讲解

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8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写出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

(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怎样拉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与其它哪些因素有关呢?(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N,阻力臂为0.15 m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1和动力F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 l跟动力臂L l的关系:。

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重

G/N

物体上升

的距离

h/cm

弹簧测力

计的读数

F/N

弹簧测力

计上升的

距离

s/cm

机械

效率η

1 3 10 1.6 30 62.5%

2 3 10 2 30 50%

3 3 10 2.5 30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4.图20(乙)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艳分别画出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② (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该连接方式中,电压表量程的l/3刻度线处表示的N点移动

距离为(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值)。

5.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支架,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滑轮与木板之间的距离是可调的),带挂钩的木块,弹簧测力计,棉布,毛巾,刻度尺,细线。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用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做实验有什么好

处?(只答出一条即可)(2)测拉力时,要在木块时读数。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

程度

接触面

木块重

G/N

斜面高度

h/m

拉力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η

1 最陡木块与木板 5.0 0.20 4.5 0.30 74.1%

2 较陡 木块与木板 5.0 0.20 3.8 0.40 65.8%

3 较缓 木块与木板 5.0 0.20 3.

4 0.50 58.9% 4 较缓 木块与棉布 5.0 0.20 4.0 0.50 5

较缓

木块与毛巾

5.0

0.20

4.8

0.50

41.7%

表一

①第4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η= 。

②第3、4、5三次实验,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 ③根据第1、2、3三次实验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

是: 。 6.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序号 动力F 1(牛) 动力臂L 1(厘

米) 阻力F 2(牛) 阻力臂L 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所示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 1= 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

次实验原理。

7.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1 2 3 钩码重G /N

4

4

6

8.图l2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

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应把杠杆

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选填“左”

或“右”)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位置

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

他们补充完整。

(3)分析上表,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次

滑轮重G

动/N

码重G物

/N

钩码上

升高度h物

/m

直接将

钩码举高做

的功

W有用/J

力F动/N

动力作

用点移动距

离S动/m

使用滑

轮组动力做

的功W总/J

滑轮

组的机械

效率η1

0.5

3

1 0.1 0.1

0.

7

0.3 0.21

47.6

%

2 2 0.1 0.2

1.

1

0.3 0.33

60.6

%

3 4 0.1 0.4 2 0.3 0.6

66.6

%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

额外功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

有关。

10.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及物重的关系,小华在斜面上每次都匀速拉钩码上升高度

h/m

0.1

0.

1

0.

1

绳端拉力F/N 1.8

1.

4

2.

4

绳端移动距离

s/m

0.3.

0.

5

0.

3

机械效率η74%

57

%

83

%

图18

动物块(如图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倾

角θ

物重

G/N

物块

上升高度

h/m

拉力

F/N

移动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300 5.0 0.25 3.4 0.50 73.5

2 400 5.0 0.35 4.2 0.50 83.8

3 50010.0 0.35 8.

4 0.50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是______J,总

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斜面倾角越大,所需的拉力越______,斜面的

机械效率越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上每格等距: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2)实验中,用图1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

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

主要是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12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

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平衡。

12.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来省力。小明想搽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木块A、长木扳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C和一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除上述器材外,小明要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一种器材

(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术块,使木块做

运动;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分析比较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斜面越陡

13.如图所示,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

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

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此探究实验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物理研究方法。

(2)请将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斜面

倾斜

程度

物块

重量

G/N

斜面

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面长

s/

m

机械

效率

1 较缓10 0.1 5.0 1

2 较陡10 0.

3 6.7 1 45%

3 最陡10 0.5 8.

4 1 60%

⑴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的关系。在第

为,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⑵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不变。

15.如图,长3.0m、重10N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金属杆

保持水平,测出O点到拉力F的距离及F的大小,再改变拉

力F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与x的大小,所得实验数

据如右表。

(1)由表中数据可得F与x之间的关系是:

(2)O点到金属杆重心的距离为 m。

(3)若测力计量程为25N ,则应控制在 范围。

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 处挂

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 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杠杆受两个阻力(F 2、F 3)

时的平衡条件。在已调节好的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并适当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下钩码的数量和

位置。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做两次,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在下表。表中数据是以一个钩码的重力为力的单位,以杠杆的每小格为长度的单位。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

条件是 。(填写关系式)

(2)在农村还广泛使用的杆秤就利用了上述原理。图21是一根杆秤的示意图。小

云设计了如下测量秤砣质量M 的实验方

案,请你将②、④两步补充完整。

① 用刻度尺测量杆秤上的主要刻度的

示数m 到提 扭O 的距离x ,并作出m -x 关系图象,如图22所示。 ② 用刻度尺测量挂钩到 的距离l ;

③ 在m -x 关系图象中任意读取两组数据x 1、m 1和x 2、m 2; ④ 设杆秤自重G 0,重心到提扭的距离l 0,据杠杆平衡条件 Mg x 1 = + G 0 l 0

以及 = m 2gl + G 0 l 0 两式相减得 M = (要求用l 、x 1、x 2、m 1、m 2表示)。

实验 次数 动力 F 1 动力臂 l 1 阻力 F 2 阻力臂 l 2 阻力 F 3 阻

力臂

l

3 1 1 5 1 1 2 2 2 2 6 1 2 2 5 3 3 7 1 5

4 4 l 1

F 1 l 2 l 3 F 2

F 3 图20 O 图22

0 1 10 20 30 40 m/kg x/cm

2 3

4 x O 配重 挂钩

提扭

示数m 秤砣

m

M 图21

1 (1)η2=$\frac{Gh}{Fs}$=$\frac{4N×0.05m}{1.5N×0.15m}$=88.9%

由图知,此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2.2N.

此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3h=3×10cm=30cm.

故答案为:①88.9%;②2.2;③30.

(2)答:为准确测量绳端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3)答: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不断增大,机械效率不断增大.所以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因为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所以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所提升的物体越重,所做的有用功越多,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越大,所以机械效率越高.

(4)在被提升物体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所做的额外功越多,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重力有关.

故答案为:动滑轮重.

2 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为2N、阻力臂为0.15m且保持不变,则F1=0.3N·m/L1

3 刻度尺匀速40% 低

4

5 (1)利用滑轮改变了一下绳子的方向,使木块所受拉力的方向与木板的方向始终平行,使示数更加准确稳定,读数时也更方便;

(2)只有木块做匀速运动时,它的示数才更准确;

(3)①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50%;

②比较第3、4、5三次实验可以看出,这是在斜面倾斜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因此,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③比较第1、2、3三次实验可以看出,这是在斜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拉物体时,能使木块所受拉力的方向与木板的方向平行;

(2)匀速运动;

(3)①50%;②斜面粗糙程度;③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6(1)左;便于测量力臂;(2)3.6;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力臂变小;(3)2 7动滑轮的个数(或动滑轮的总重)提升的物重

8 (1)①左;水平;②0.3;(2)①压力;等于;②越大;③胎压降低,滚动摩擦力增大.

9 (2)相同;大;大;(3)C;(4)不能.

10 (1)3.5、4.2、83.3%;(2)大、高(或大)、无关.

11 (1)左、水平;(2)D;(3)2.

12 (1)刻度尺;(2)匀速直线;(3)71.4%;(4)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13 :(1)从实验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的因素比较多有斜面的夹角、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长度等多个因素,有些因素相同,有些因素不同,这正是控制变量

法思想的体现.

(2)有用功W有用=Gh=2.1N×0.36m=0.756J,总功W总=FS=1.8N×0.5m=0.9J,机械效率η=84%;(3)斜面的倾斜程度通过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体现,夹角越大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分析第1、2、3组实验数据可知,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的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分析第3、4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斜面的倾斜高度相同时,斜面的表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0.756、0.9、84;

(3)结论一: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小),机械效率越高(低);结论二:斜面的倾斜高度相同时,斜面的表面越粗糙(光滑),机械效率越低(高).

14 (1)斜面的倾斜成度20%(2)高省力(3)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度

15

16 (1)左使杠杆的重心落到支点,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便于测量力臂个数位置平衡螺母

(3)3 变大力臂减小了

17 故答案为:(1)F1l1=F2l2+F3l3;

(2)③提纽;④m1gl,Mgx2,$\frac{({m}_{2}\;-{m}_{1})l}{{x}_{2}\;-{x}_{1}}$.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1. 如图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2. 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 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 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3.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它们的牵引力F 甲∶F 乙 =3∶1,速度 V 甲∶V 乙 =4∶1,车重G 甲 ∶G 乙 =2∶1,则在相等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W 甲 ∶W 乙 为() A. 3∶1 B. 6∶1 C. 12∶1 D. 24∶1 4. 如图是一台常见案秤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案秤和天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平没有游码,而案秤有游码

B. 天平没有砝码盘,而案秤有砝码盘 C. 天平是等臂杠杆,而案秤是不等臂杠杆 D. 天平可以通过平衡螺母调节横梁平衡,而案秤不能调节 5. 甲、乙两人分别使用两套滑轮组,将同样重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所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60%,甲用1min,乙用0.5min,则两人所做的功之比和功率之比分别为() A. 8:3,4:3 B. 3:4,3:8 C. 3:8,3:16 D. 2:3,1:3 6. 如图所示的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7.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杠杆,所挂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均为G, 它们分别在方向如图所示的力F 1、F 2 、F 3 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 () A. F 1=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F 2 >F 3 D. F 2 >F 3 >F 1 8. 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 F L F L ≠,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 (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 11 2mgh F h×100% 大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如图乙,将自制的小型风叶安装在风车底座上,把线的一端固定在风车转轴上,另一端系上钩码;②在风车正前方1米处放置电风扇的风速调到1挡位,用秒表记录提升钩码到A点所需的时间;③将电风扇换到2、3挡位,重复以上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电风扇挡位越高,风速越大) 表一: 电风扇挡位钩码的质量/g提升钩码到A点的时间/s 15015 25013 35010 请你回答: (1)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点的_____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这种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研究风力发电机,他又从电厂查到一台1500kW的发电机组的相关数据: 表二: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 风速v/(m/s)5101520 输出功率P/kW8072015001100 表三: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每秒获得的风能:

(3)风能是清洁能源,也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 (4)风速10m/s 时,这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为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风速越大,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越高,他的观点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时间 转换法 越大 可再生 电磁感应现象 60% 错误 风速越大发电效率越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提升高度要相同,通过提升时间,可知提升速度的大小,则由 W mgh P mgv t t = == 可知输出功率的大小,故比较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2]转换法可将不可测的量转换为可测的量进行测量,也可将不易测准的量转换为可测准的量,提高测量精度。此实验将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转化为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 (2)[3]分析表一数据可见,在提升钩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风速越大,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越短,风车的输出功率越大。 (3)[4]风能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 [5]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电能,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所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4)[6]风速为10m/s 时,1s 内获得的能量为61.210J ?,风车工作1h 获得的能量为 639=1.210J/s 3.610s=4.3210J W ????总 风车工作1h 产生的电能为 9=720kW 1h=720kW h=2.59210J W ???电 风车发电的效率为 992.59210J =100%=100%=60%4.3210J W W η????电总 [7][8]风速为15m/s 时,1s 内获得的能量为64.0510J ?;风车工作1s 产生的电能为 61.510J ?,风车发电的效率为 66 1.510J =100%=100%=37.04%4.0510J W W η????电1总1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复习指南 1、基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表量程的选择,Rp的选择)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必须用准确精练的物理语言回答。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所有电学实验); 考查点3.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即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如实物图接错了 例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选用两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 2、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均不亮,检查各个接线柱均连接良好,小明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时,两个灯泡仍不亮,连接BC两点时,L1发光,则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电流表分别把图中A、B、C三点,测出个点的电流。 4、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图1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2)结论:串联电路中。 (3)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例题2: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 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 I A/A I B/A I C/A 0.2 0.2 0.4 (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g 取10N/kg )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 2 3 4 5 6 7 8 9 : 10 答案 ?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A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3、 如图所示,小明将两只鸡蛋举高2米,所做的功最接 近于( ) A. 0. 1 J B. 1 J 2J D. 2 J 4、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装★★★★★★★★★★★★★订★★★★★★★★★★★★★线★★★★★★★★★★★★★★★★★★★ | 第3题图 · ·

A .以A 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 B. 以A 点为支点的省力杠杠 C. 以 B 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 D. 以B 点为支点的省力杠杠 5、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用20N 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 .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7、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质量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8、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A 、F A =F 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 C 、F A <F B ,W A <W B D 、F A >F B ,W A >W B 9、将50N 的物体从一楼提到三楼,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做功最少的是( ) A .用手直接提上去 B .用滑轮组提上去 、 C .用定滑轮提上去 D .三种方法做功相同 10、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

专题练习《简单机械和功》

专题练习《简单机械和功》 一、填空题 1.(2011·新疆)某同学骑车在水平面行进,当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转到_________位置时,用力最小,这是因为这个位置的_________最大. 2.(2011·烟台)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 N的物体,存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存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_________,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 3.(2011·大庆) (1)2011年6月4日,我国选手李娜获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成为获得“大满贯”的亚洲第一人.某一次李娜在网前截杀时,距对手击球位置处约8 m,从对手击球至李娜接球所用时间为0.2 s.则本次网球飞行时受到重力和_________的作用,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 (2)如图所示,长度为2l的轻质细杆可以在竖直面内绕竖直墙壁上的固定转轴O无摩擦地转动.AB为一段长度为1.5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绳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将绳的两端A、B分别与墙壁及杆相连,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则杆的末端C处可悬挂重物的最大重力为_________. 4.(2011·泸州)“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如图所示是“塔吊”的简化图.(OB是竖直支架,ED是水平臂,OE段叫平衡臂.E端装有配重体, OD段叫吊臂,C 处装有滑轮,可以存O、D之间移动.已知(OE=10 m,OC=15 m,CD=10 m,若在C点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1.5×103kg,则配重体的质量应为_________kg,当滑轮移到D 点时能够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 kg.(不计“水平臂”和滑轮重力) 5.(2011·湘潭)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杆OA长1 m,B点挂有重力为10 N的重物.A点的动力F为5 N,方向与轻杆垂直,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装置的阻力臂l2=_________m.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和阻力臂l2.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 (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 _____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_____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石头的密度为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kg/m3);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杠杆自重 4.2 3 2.8×103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 【详解】 (1)[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杆平衡的影响。 (2)[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为4.2N。 (3)[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C是OA的中点,可得 12 21 1 2 F L F L == 解得 G=F1=2F2= 2×4.2N=8.4N 而石头的质量 8.4N =0.84kg 10N/kg G m g == 石 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杠杆水平,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再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此时石头对C点的拉力为5.4N,则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 中考“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的发展趋势分析“简单机械和功”专题是力学知识进一步的综合,涉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本章的主要考点包括以下一些:了解杠杆的力臂,通过实验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知道杠杆、滑轮和滑轮组等简单机械改变里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从近年来中考命题分析看,本专题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中考时的失分点。失分的主要因素,一是本章的概念比较多,学生理解和正确区分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二是知识的综合程度比较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三是科学探究中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弱。因此要提高本专题的得分率,分析和把握本专题中考命题的趋势十分的必要。从各地中考试卷分析看,近年来“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的命题考查呈现以下趋势: 一、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析 例题1(07常德市)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例题2(07梅州市)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W1>W2,P1>P2C.F1P2 启示:本专题的容易混淆的概念主要滑轮、机械效率、功率,做功的必要因素等。比如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机械效率与做功的多少无关,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受物重、摩擦力以及机械自重的影响。 二、重视估测与估算能力考查 例题3(07宿迁市)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秒。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A.3W B.30W C.300W D.3000W 例题4(07泰州市)跳绳是今年体育考试新调整的项目。小强同学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A.3J B.30J C.300J D.600J 启示:学生要对关注日常的生活物理现象,并能进行一些估算,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简单机械与功基础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1 / 4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解析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乙 鑑 甲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乙 算出第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卷

A B C D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理发剪 C .羊角锤 D .钓鱼竿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 平衡的是( ) A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 3.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小虎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600N 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力、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则小虎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应为( ) A .600N B .400N C .300N D .200N 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 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 的物体.不 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 的可能值是( ) A .20N B .25N C .30N D .35N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用20N 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 .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7.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 A.小明的质量 B.单杠的高度 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8.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F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测试题.

简单机械和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A 、 B 、 C 、 D 、 2、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B 、 C 、 D 、 3、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弹黄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 、把弹簧秤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 、减少三个钩码 C 、把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 、把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

4、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B、C、D、 5、如图所示,要粗测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物理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 A、他的质量 B、单杠的高度 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6、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D、 7、如图所示,物理课本涉及的几个工具,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B、C、D、 8、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9、汶川地震中,滚滚的山石挡住了道路.增援人员要用撬棒撬开山石,分别沿如图所示的四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 D、沿F4方 向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 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则: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为;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2、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匀速提升15cm,由 图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为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 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13、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高2m,已知拉力大小恒为60N,方向总保持竖直向 上,动滑轮的质量为3kg,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则: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 F L F L ≠,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 (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 11 2mgh F h×100% 大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右右等于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A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B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3G?2F=2G?3L 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 4G?2F,3G?3L 而 4G?2F<3G?3L 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C知,此时 4×0.5N×3×0.5cm=3N×1 2 ×4×0.5cm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3题图

5、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用20N 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 .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7、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质量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8、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A 、F A =F 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 C 、F A <F B ,W A <W B D 、F A >F B ,W A >W B 9、将50N 的物体从一楼提到三楼,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做功最少的是( ) A .用手直接提上去 B .用滑轮组提上去 C .用定滑轮提上去 D .三种方法做功相同 10、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 .80% 800J B .80% 1000J C .62.5% 200J D .80% 200J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剪钢丝的老虎钳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实验室天平是一个 杠杆,夹取砝码的镊子是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2、对于定滑轮,它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所以使用定滑轮__ ____力,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安装滑轮是为了 ;对于动滑轮来说,当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拉时,它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__ ___倍,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_ _ 13、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 ____ ___ ,二是_____ ____________ 。 14、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1 ,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时间之比为___ ___,在相同时间内做功之比为___ ___。 1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________ ______ ,二是_____ _________ 。 16、有一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则动力大小是阻力大小的 倍,这是一根 _ __(省、费)力杠杆。 17、用一只木桶通过滑轮组到井下取水,第一次取半桶水,第二次取满桶水(摩擦不计)。两次比较:额外1W 12:η额外W 2η(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如图,慢慢将一根电线杆竖起;(1)若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在电线杆竖直抬起的过程中,力的大小将 (选“增大”“减小”或“不变”)(2)若力的方向总和杆垂直,则提起的过程中,力的大小 将 (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重为180N 的面粉,所用的拉力为100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 的大米,当拉绳子的速度 为 m/s 时,拉力的功率为54W .(绳重与摩擦不计) 20、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20kg 的物体,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2)如图乙所示,在A 点挂 2 个重力均为 0.5N 的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N。 (3)如图丙,保持A 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4)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拉力的力臂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5)若要使图丁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 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6)小华用如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用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 的钩码挂在杠杆A 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 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 的高度,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选填 “>”“=”或“<”)F,杠杆此时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η(选择“>”、“=”或“<”)。 【答案】平衡左 1.5 C 变小不变顺时针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Gh ×100% > > F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为杠杆的平衡状态;所以,图甲中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2]由于杠杆左端上翘,调节时重心应向左移动,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A处挂两个钩码,在刻度线B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时,每个钩码为G=0.5N,每小格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即 2G×3L=F×2L 2×0.5N×3L=F×2L 解得F=1.5N (3)[4]将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 故选C。 (4)[5][6]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钩码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也变小,但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拉力大小不变。 (5)[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道,要使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需要增大动力臂,当弹簧测力计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长,拉力最小,所以需要将弹簧测力计顺时针转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