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同英译版本比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同英译版本比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同英译版本比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同英译版本比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同英译版本比较

摘要《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名作,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独与悲愤之情。本文选取了不同译者的英文译本,以许渊冲“三美论”为指导,对比分析了几首译诗的风格特色及优劣得失,旨在探讨“三美论”对古典诗歌英译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登幽州台歌》;许渊冲;三美论

1 诗歌内涵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 三美论

许渊冲在1979 年首次提出许氏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三美”论,即译作要从意、形、音三个方面尽量保持传递原诗的神韵,力求“意美、音美、形美”,做到“三美齐备”(许渊冲,1979)。译诗应尽量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意”,如意境、内容等;诗词的“音美”,也就是节调、押韵、顺口,听起来好听。

3 《登幽州台歌》三位译者不同英译版本对比

中外译者对此诗有不同的译本,现列举以下三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翁显良先生在诗歌理论、英诗汉译、汉诗英译方面卓有成就[1-3]。Burton Watson 是美国当代翻译家、汉学家,翻译了众多中国古文经典,语言造诣高深。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题目《登幽州台歌》指登上幽州台所作诗歌,翁将“登幽州台歌”直接译为“I See Them Not”,将原诗意思直接表达出来,但未免太平铺直叙,将其作为题目有损诗歌的意境。Watson译文中“Terrace”的意思为露天平台、阳台,侧重于平而不是高。但幽州台本就是高台,因此Terrace并不符合实际,也缺少登高而赋,面对广袤天地怆然泪下的意境。且译文指在登幽州台的过程中所作的歌,与诗人登上幽州台而赋的实际情况相悖,Watson译文既不准确又缺少意境,不符合“意”美。许渊冲将幽州台的台译为“Tower”,该词本身就指高楼、塔,有高耸的感觉,更符合原诗内容。“On the Tower at You Zhou”指在幽州台上,让人眼前浮现一幅站在高耸的幽州台上,一览天下的辽远画面,既符合原诗内容,又给人一种画面感,符合“意”美。

“前不见古人”中“古人”指古代的伟人、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等,并不是广义上古时候的人。翁将古人译为“Men there havebeen”已经存在的人,Wats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