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55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流感病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患病率高、中毒症状重、病毒易发生变异、社会危害大等特点。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普遍合并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旦感染流感,可产生严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流感免疫接种可以减少老年人因为患流感造成的门诊和住院,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因此,对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然而,目前老年人老年人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国内外有关流感疫苗的防控效果的研究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同时采用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观察两种方法,综合评价南宁市55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一步证实老年人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南宁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比例。

二、研究方法

(一)试验现场及实验人群

选择南宁市干休所作为研究现场,

纳入标准: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排除标准:①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患者;②慢性疾病发病期;③已接种年内曾接种过流感疫苗的;④既往有接种过敏史或鸡蛋过敏者;⑤有免疫缺陷或最近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⑥无法全程参加研究者

(二)样本量的确定

查文献得,对照组和试验组流感样疾病患病率分别为20%和30%,根据课本105页公式计算,取ɑ=0.05(双侧检验),β=0.2。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

(三)随机化分组

给每位研究对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四)疫苗

1、实验组使用WHO推荐的2011\2012流感疫苗推荐毒株(待查),记录生产公司、生产批号,应保证实验组接种的为同一公司生产的同一批号的疫苗,冷链保存。

2、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五)疫苗接种

1、在接种前抽血并完成所有对象基线资料的调查,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他慢性疾病)

2、接种对象在2012年9月某一统一的时间进行三角肌肌肉注射,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疫苗摇匀后注射。

(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接种现场应配有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抢救过程的临床医生,备有肾上腺素、氧气瓶等急救药品和器械。接种后密切观察30分钟。

同时,从注射开始后至一个月内,调查实验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出现的时间,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不良反应包括: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搔痒等

全身反应:头晕、头痛、发热、咽痛、咳嗽等

(七)、免疫效果测定

1、接种完成后一个月对所有对象采血。两次采血的样本均全程冷链运输至南宁市CDC实验室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使用血凝抑制试验,血清抗体效价≥1:40为阳性水平。

2、接种后3个月内,每周进行一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流感样疾病的发生情况;其他症状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体温在37.2-38.2℃,持续12h)、咳嗽、头痛、肌痛、咽痛;出现流感样疾病时是否就诊、是否住院;慢性疾病的复发情况及就诊次数

流感样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5-2008)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发热(体温〉38℃),伴有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中2项,诊断为流感样疾病,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者。(八)、质量控制

1、接种前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

2、2次采血的样本应严格冷藏保存,对进行抗体检测的实验室人员使用盲法。

三、统计分析:应用spss16.0进行以下分析

(一)分别计算两组的阳性率和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经对数转换后,采用x2检验,ɑ=0.05

阳性率=实验组(对照组)抗体水平阳性(抗体≥1:40)的人数

实验组对照组人数

阳转率=实验组(对照组)抗体4倍以上增长的人数

实验组对照组人数

(二)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减少就诊率=对照组就诊率?实验组就诊率

对照组就诊率

(三)疫苗安全性观察

分别统计全身反应、局部反应的发生率

四、结果报告

(一)组间均衡性分析

分别统计2组的性别、年龄、是否伴随有慢性疾病,采用x 2

检验(ɑ=0.05),

分别比较组间是否有差异。

表1 两组性别分布

性别实验组对照组男性

女性

x2= P=

表2 两组年龄分布

年龄组实验组对照组55-65

66-75

75以上

x2= P=

表3 两组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慢性疾病实验组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

其他慢性疾病

x2= P=

(二)抗体水平

表4 两组人群干预前后抗体水平

实验组

前后

对照组

前后

抗体几何平均

滴度(GMT)

阳性率

GMT增加比\ \

阳转率\ \ (三)流感样疾病患病情况

表5 流感样疾病及各种症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n=)

人数(比例)

对照组(n=)

人数(比例)

流感样疾病

发热

咳嗽

头痛

肌痛

咽痛

疫苗的保护率为

表6 两组人群患流感样疾病就诊情况

实验组(n=)

人数(比例)

对照组(n=)

人数(比例)

门诊

住院

减少就诊率为

(四)慢性疾病复发及就诊情况

表7 两组人群慢性疾病复发及就诊情况

实验组(n=)对照组(n=)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复发

就诊

减少就诊率为

(五)疫苗的安全性

共接种流感疫苗_例

其中出现全身不良反应_例局部反应_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_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 Chin J Cancer Biother ,Feb.2011,Vol.18,No.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01.002 ·专家论坛·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任秀宝(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天津300060) 任秀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技术应用 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治疗科主任、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 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2009年获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称号。从事肿瘤生物治疗和内科治疗15年,在肿瘤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将细胞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治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现代生物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为突破点逐步形成了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模式。 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十余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被SCI 收录论文共13篇。E?mail :rwziyi@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 [摘 要] 肿瘤免疫治疗有着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表现形式,因此该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否能沿用传统治疗的评估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免疫反应评价是否应被列入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二是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时间点应如何确定?三是新型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主要评价指标?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85X (2010)01?07?04 Response criteria of tumor immunotherapy REN Xiu?bao (Department of Biotherapy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60,China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72986/H1611)。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872986/H1611) [网络出版] 2011?01?25;http ://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 /kcms /detail /31.1725.R.20110125.1124.035.html [Abstract ] Both the mechanisms and response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thera?py.Therefore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response criteria are 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is worth exploring.First ,whether the immune respon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sponse criteria of immunotherapy ?Sec?ondly ,how to determine the time point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Thirdly ,which indices should be in?cluded for the new 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 of tumor immunotherpay ?Immunotherapy is show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therapy of tumor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esponse criter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umor immunotherapy. [Key words ] neoplasms ;immunotherapy ;response criteria [Chin J Cancer Biother ,2011,18(1):7?10] 近年来,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当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临床试验之后,仍然以传统的评价体系如WHO 或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alid tumor )标准去评价其疗效,导致最终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其治疗效果,使部分进入Ⅲ期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宣告失败。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遭遇的尴尬处 境,使得国内外学者开始反思,套用传统肿瘤治疗疗效评价体系去评价免疫治疗这一新兴肿瘤治疗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7·

疫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 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疫苗产品的最大的需求与供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已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目前,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认为,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国内市场方面,由于需求量稳定增长、公众的免疫观念加强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疫苗市场亦将在良好的土壤中得以高速发展和增长。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在多年疫苗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疫苗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疫苗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疫苗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疫苗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疫苗行业前景预判,挖掘疫苗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疫苗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疫苗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疫苗定义及分类 一、疫苗定义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 1.肿瘤病灶的测量 (1)肿瘤病灶基线的定义 肿瘤病灶基线分为可测量病灶 ( 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 ):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长度320mm或螺旋CT 310mm的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它病变 (包括小病灶即常规技术长径 <20mm或螺旋CT <10mm ) 包括骨病灶、脑膜病变、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和囊性病灶。 (2)测量方法 基线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评估病灶。(a) 临床表浅病灶如可扪及的淋巴结或皮肤结节可作为可测量病灶,皮肤病灶应用有标尺大小的彩色照片。 (b) 胸部X片:有清晰明确的病灶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最好用CT扫描。(c) CT和MRI:对于判断可测量的目标病灶评价疗效,CT和MRI是目前最好的并可重复随诊的方法。对于胸、腹和盆腔,CT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面扫描,螺旋CT用5mm层面连续扫描,而头颈部及特殊部位要用特殊的方案。(d) 超声捡查:当研究的End poinst是客观肿瘤疗效时,超声波不能用于测量肿瘤病灶,仅可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皮下结节和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查体后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e) 内窥镜和腹腔镜:作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充分的应用,仅在有争议的病灶或有明确验证目的高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应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活检标本可证实病理组织上的CR。(f) 肿瘤标志物:不能单独应用判断疗效。但治疗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时,临床评价CR时,所有的标志物需恢复正常。疾病进展的要求是肿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对不同类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最近,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暴发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全球一系列动物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最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罗马提交会议指出[1],当面临AI大流行威胁时,采取大规模扑杀感染动物的措施会丧失很大一部分食物来源,使地方养禽业遭受严重打击,显得不太合理。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努力集中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免疫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毒的扩散和提高群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控制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nus,AIV)的广泛传播[2]。然而,如果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威胁公众健康。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AIV疫苗是专家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理想的疫苗应具有高的生物保护容量,同时消除环境污

染和易感动物感染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对于AIV疫苗的发展,以下几种设计思路均已被采用或尝试。 1全病毒灭活疫苗 由于AIV基因组的抗原漂移,AIV疫苗仅能提供70%的保护力。针对这种特点,AIV灭活疫苗通常制备成针对几种不同亚型AIV的多价疫苗,己证明1种灭活疫苗可以至少包括4种不同的AIV亚型。同只含单一亚型的疫苗比,多价疫苗并没有减弱对同一种HA亚型AIV攻击的有效保护[3],而且各亚型抗原之间不产生免疫干扰。AIV灭活疫苗能使免疫鸡群在感染AIV野毒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是AI 防治的主动措施、关键环节和最后防线。而且灭活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免疫持续期长等特点,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商品化的AIV疫苗应用于家禽中。我国己研制成功不同亚型的AIV疫苗,且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灭活苗本身存在一些缺陷[4],主要是:影响疫情监测;存在散播病毒的风险;免疫剂量较大,制备成本高。其最突出的缺点是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粘膜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 应答,因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呼吸道中AIV的复制。近年来,人们试图从技术上突破此缺点,筛选并利用同亚型弱毒疫苗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邹玺1刘宝瑞钱晓萍 摘要:医学的发展要求研究并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国内近期趋向达成共识,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TTP(Time To Progress)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生活质量作为第二评判标准;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期作为次要标准。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肿瘤循证医学 1、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近况 随着人类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国际天然药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中医药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1〕。然而,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常缺乏严谨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规范,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极少,随机质量不能让人满意,盲法应用较少,全部病例无临床结局评价,如致残率、病死率等,对不良反应、随访资料的收集欠缺,所以,疗效难以评定。同时,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这一环节中,未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照搬西医过去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从单侧面、单生物学因素着手,缺少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个体诊疗特色和复合干预策略的疗效评价方法,这一点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新产品、新技术、新疗法的质量和水平及其可信度,也无法将中医药可能存在的临床疗效和特色客观地显现出来。这一点在肿瘤的中医药质量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是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之重心,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更广泛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且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是中医药开发研究最快捷的途径。 2、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需要研究制定一个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标准或方案,原因在于〔2〕:①现有的标准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效果; ②现今中医肿瘤疗效评价过分倾向于向西医(特别是传统的)疗效标准看齐,人云亦云,失掉了自己的特点,而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有其固有的特点(如带瘤长期生存)和长处(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其作用机理与西医药亦有较大的区别;③鉴于目前中医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的现状和疗效标准的混乱状况,研究并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疗效评价并不是单纯的中医的问题,西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一直沿用WHO提出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病变进展(PD)的分级标准。肿瘤细胞完全杀灭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理想标准。但是,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及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来考虑,要达到体内肿瘤细胞的完全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疗效虽不断提高,但要达到肿瘤的完全杀灭,“无瘤生存”,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瘤体的表现只是全身病变的部分反映,许多“早期”的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有亚临床转移灶的存在。因此,在外科领域,即使通过扩大根治术来提高疗效,肿瘤也很快复发。而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放、化疗来讲,由于许多肿瘤细胞对治疗的不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往往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而无法完全杀灭肿瘤细胞。现行的WHO的实体瘤评价标准,一是仅以影像学资料作为评价疗效的唯一标准,以局部的疗效来判定疾病的治疗效果;二是仅以瘤体缩小持续4周以上来评价,反映的只是近期的疗效;三是以单一的客观标准来反映复杂的人体病变,忽视了作为社会上的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不论中医西医,肿瘤学家们均认为 作者简介:邹玺(1975-),女,江西九江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博士研究生

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中药治疗;西药治疗;EB病毒感染;免疫干预 EB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家族,在人群中广泛的存在,与大多数人建立了终身潜伏的状态,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小儿EB病毒感染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恶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患儿的自身免疫性情况,我国临床上在对这一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但是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探讨和分析[1-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5.68岁,病程9~28天,平均病程16.9天,所有患儿均符合EBV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药方为:鲜芦根15 g、连翘10 g、薄荷6 g、生石膏15 g、银花10 g、柴胡 10 g、丹皮10 g、黄芩6 g、夏枯草10 g、薏苡仁15 g、青蒿10 g、栝蒌15 g、僵蚕10 g、焦山楂10 g、丹参10 g、炒栀子6 g,可根据患儿治疗阶段不同调整药物,1剂/d, 2次/d,用水煎服,体重20 kg者,200 ml/次。

疫苗的研究现状

疫苗的研究现状 专业:生物工程班级:09级1班作者:马志双指导老师:吴光杰 摘要:通过比较国内外疫苗行业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疫苗流通体系,调研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的品种和质量,以及评价我国疫苗制品和疫苗生产企业的双重竞争等三方面,综述了我国疫苗制品、疫苗市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疫苗产业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发展趋势; 疫苗研究; 发展现状。 1 引言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 我国疫苗的发展现状 我国疫苗流通领域的开放和计划免疫范围的扩大, 加强计划疫苗需求,激活有价疫苗市场。我国主要的有价疫苗品种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Vero 细胞乙脑疫苗、狂犬疫苗、水痘疫苗等。其中, 流感疫苗市场最大, 年销售额达8亿元。国产疫苗虽然在价格上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但国际医药企业凭借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 以及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的完整体系,占据国内有价疫苗市场的一半份额。我国加大传统疫苗的技术改良与新型疫苗品种的开发力度。我国开发的疫苗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 而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疫苗等新型疫苗为主, 国产疫苗品种在稳定性、产能及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近两年, 我国在传统疫苗技术提升、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品种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治疗性乙肝疫苗、SARS疫苗等新产品已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当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临床试验之后,仍然以传统的评价体系如WHO 或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alid tumor) 标准去评价其疗效,导致最终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其治疗效果,使部分进入Ⅲ期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宣告失败。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遭遇的尴尬处境,使得国内外学者开始反思,套用传统肿瘤治疗疗效评价体系去评价免疫治疗这一新兴肿瘤治疗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1 肿瘤免疫治疗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表现形式 与传统肿瘤治疗如化疗等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不同,肿瘤免疫治疗一方面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并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免疫治疗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以下 3 步: ( 1) 治疗后即出现免疫细胞活化和 T 细胞增殖; ( 2) 数周或数个月后产生由活化免疫细胞介导的临床可测量的抗肿瘤效应; ( 3) 治疗几个月后产生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正是基于肿瘤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治疗的特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临床试验设计和疗效评价中,是否仍套用传统疗效评价体系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 亟需建立肿瘤免疫治疗评价体系 建立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 3 个问题需要考虑: ( 1) 免疫治疗所诱导的抗肿瘤反应,如机体的免疫应答,并未包括在传统的疗效评价体系内,而这些恰恰是肿瘤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需建立新型的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第九章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一.WHO标准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确定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并作为通用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延用多年。此标准大致内容如下: 1.肿瘤病灶的分类 (1)可测量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测量双径的病灶,包括: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肺内病灶(X线胸片≥10mm×10mm或CT≥20mm×10mm)、肝内病灶(CT或B超测量≥20mm×10mm)。 (2)单径可测量病灶:仅可测一个径者。 (3)可评价,不可测量的病灶:微小病灶无法测径者,如肺内粟粒状或点片状病灶、溶骨性病灶。 (4)不可评价病灶:腔隙积液、放射治疗后无进展的病灶、皮肤或肺内的癌性淋巴管炎等。 2.疗效评价方法 (1)可测量病灶: 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取病灶最大径,及与其相垂直的径线,二者长度相乘,得到最大垂径乘积,再将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相加)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以上,至少维持4周。 无变化(no change,NC)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不足50%,或增大未超过25%,至少维持4周;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至少维持4周。至少经两周期治疗(6周)才能评价为NC。 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超过25%,或出现

新病灶。新出现胸、腹水,若细胞学找到癌细胞,应判定为PD。 (2)可评价,不可测量病灶 CR 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 PR 肿瘤大小估计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 NC 至少经2周期(6周)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估计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未超过25%。 PD 出现新病灶,或估计肿瘤增加超过25%。 (3)骨转移病灶 CR 溶骨性病灶消失,骨扫描恢复正常,至少维持4周。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性病灶密度减低,至少维持4周。 NC 病灶无明显变化,至少在治疗开始后8周以上方可评价为NC。 PD 出现新病灶,或原有骨病灶明显增大,但出现骨压缩、病理性骨折或骨质愈合不作为疗效评定的唯一依据。 (4)不可评价病灶 CR 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 NC 病灶无明显变化,估计肿瘤减少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至少维持4周,。 PD 出现新病灶,或估计肿瘤增加超过25%。而腔隙积液时,如不伴其他病灶进展,只是单纯积液增多)则不能评价为PD。 二.RECIST评价方法 随着WHO标准被广泛采用,人们发现这一评价疗效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①WHO标准中将“可评价”和“可测量”的概念混为一谈,使得疗效评价出现差异。②缺乏对最小病灶的大小及最少病灶数量的明确规定。③单个病灶进展和肿瘤整体(所有病灶测量的总和)进展的概念界定不清。④目前,高质量CT和MRI 及重建技术可以测量病灶的三维直径,使双径测量不再准确。因此,该标准越来越多的影响了不同医疗机构特别是国际性研究组之间对实体瘤疗效评价的统一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一、免疫细胞治疗概念和分类 细胞治疗分为干细胞治疗和体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前者包括ES、神经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治疗等。后者体细胞治疗一般是指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替代、修复患者损失的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扩增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或无、无耐药性的显着优势,成为继传统的手术疗法、化疗和放疗后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疗法LAK、CIK、DC、NK 和特异性TCR、CAR。(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免疫细胞靶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达到缓解肿瘤症状,特异性治疗具有明确的靶点和机制,能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明确靶点来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激活)。 目前,国际最领先的是CAR-T细胞治疗,辉瑞、诺华等巨头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从事CAR或TCR开发,国内这块还没出成果,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而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非特异性细胞疗法,主要涉及CIK,DC-CIK治疗,比如双鹭药业,北陆药业,中源协和等公司已经运用于临床治疗中,还有些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二、传统非特异性细胞治疗 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而获得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其中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为其主要效应细胞,兼具T细胞特异性杀肿瘤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目前CIK细胞主要用于手术后、放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及调节患者免疫能力。 CIK 细胞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肿瘤微小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 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表面含有与靶细胞(肿瘤细胞)表面分子结合的受体,启动细胞溶解反应释放一些细胞毒颗粒或因子,从而溶解肿瘤细胞。 (2)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可分泌IL-2、IFN-γ、TNF-

肝癌抗癌药物全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肝癌抗癌药物全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索拉非尼是目前肝癌唯一有效的全身性药物,这是一种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增殖作用,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两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索拉菲尼的安全性,并能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30%。索拉非尼的成功修改了癌症治疗的原则。 按照传统的RECIST标准,癌症患者需要减少肿瘤负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索拉菲尼并不需要。它增强了致肿瘤进展时间(TTP)作为评价疗效标准的效用,质疑了由于单纯的放射学进展而中断治疗。然而,肿瘤进展的停止是有限的和不均匀的。目前迫切需要确定生物标志物或开发功能成像技术,以预测疗效。 如上面所提到的,mRECIST建议评估肿瘤坏死情况(如果存在)和TTP估计疗效的方法需要前瞻性试验的验证。实际上,影像学上的改变不能直接反应生存率的改变。TTP 是内容丰富,但它需要加以完善,因为并非所有的肿瘤影像学进展都会导致生存率受损。 肝癌30%存在RAS突变,在研新药RAS抑制剂安卓健针对无药可医的RAS突变肿瘤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初步的有效性,患者不良反应小,正常人服用后皆未对生化值产生影响,说明其可以很好地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生活质量,且该药物对肝脏还有保护作用。目前正于FDA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在随机对照试验,二线治疗方案brivanib与安慰剂的对比发现患者的TTP得到显著改善,但生存率没有。临床上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可能会产生误会。在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对比的试验中,两种的PFS相似,但舒尼替尼的生存率较差。 如果肿瘤负荷,TTP和PFS都是不可靠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新的工具来确定药物的早期功效。目前我们使用的预测干预后生存率的数据(从手术到全身治疗)是基于从试验开始到特殊处理这一段时间。 目前没有关于肝癌患者正常的病情进展情况的评价工具。手术后复发对生存率有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不得而知。这就需要大量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治疗方案和联合方案可以超过索拉非尼。目前正在进行的第3阶段临床试验在测试舒尼替尼、linifanib、brivanib或索拉非尼与厄洛替尼的组合在二线治疗中的作用。索拉非尼和化疗或新型方法的组合可以丰富治疗的选择。高C-met 表达的患者使用tivantinib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目前正在对其应用于2线治疗进行大型3期临床试验。免疫方法治疗癌症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

肿瘤治疗疗效常用的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治疗疗效常用的评价观察指标 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 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 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 4 周。 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 30%,至少维持 4 周。 疾病稳定(SD,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 PR,或增大未达 PD。 疾病进展(PD,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 20% 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 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 20%,则不应评价为「PD」。常用指标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从第一次出现CR 或 PR 到第一次诊断 PD 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持续时间(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DFS, disease-free survival)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从治疗到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ion)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的时间。 从治疗到失败时间(TTF,time to failure)从随机化开始至治疗中止/终止的时间,包括任何中止/终止原因。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 4 周。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患者比例,包括 CR+PR 的患者。总有效率(ORR,overall response rate)经过治疗 CR+PR 患者总数占对于总的可评价病例数的比例。 有效率(RR,response rate)达到 CR、PR 的患者占同期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临床受益反应(CBR,clinical benefit rate)CR+PR+SD ≥24 周。

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中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为流感疫苗接种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家庭成员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结果成都与绵阳城区流感疫苗接种率2010年低于2009年(10.98%,12.54%,P<0.05);2009年与2010年绵阳流感疫苗接种率(14.39%、13.27%)均高于成都(10.5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高于老人和成人;流感疫苗接种率无性别差异;不同职业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同,医务人员最高(21.89%),养老或康复机构工作的人员最低(4.69%);文化程度越高,流感疫苗接种率越高;健康自评好组流感疫苗接种率最高(21.63%),高于一般组(16.34%)和差组(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与绵阳城区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政府和公益机构应进一步推广实施流感疫苗接种补助政策,促进流感疫苗接种。 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发病率以及引发的超额死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列于各传染病之首,并且甲型流感常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1]。历史上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其临床发病率为20%~50%不等[2,3]。流感疫苗是公认的预防流感和降低流感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手段。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重点接种人群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据报道欧美等发达国家流感疫苗接种率平均20-30%,而我国不足2%。为了解四川省流感疫苗接种情况,特选取成都和绵阳抽样调查流感疫苗接种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与方法调查地区内大于等于6月龄的常住人口,包括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健康成年人等一般人群。每个城市随机抽取幼儿园2所、小学2所和初中2所,然后在每所学校分别抽取100名学生(或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由儿童或学生确定调查家庭,儿童家长或学生带回自填式问卷收集该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的信息。家庭成员指与选取的儿童居住在一起,或不住在一起但在同一城市生活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本次调查成都和绵阳各调查600个家庭,共1200个家庭。 1.2方法及内容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家庭成员基本人口学信息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儿童由家长代填。 1.3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用卡方检验对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此次调查共纳入1206个家庭,回收问卷5248份。其中回答了问卷的儿童有1193人、儿童父母2347人、家庭内老年人1708人。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92岁;汉族占98.2%;父母文化水平以大专/本科为主(5 3.1%),老年人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50.3%)。 2.2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对象中,有996人在最近三年内接种过流感疫苗。1206个家庭中,有547个家庭无人接种流感疫苗,占45.36%;有496个家庭有1人接种,占41.13%;有163个家庭有2人以上接种,占1 3.52%。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成都、绵阳城区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2.54%,10.98%,1.96%。 2.3流感疫苗接种分布 2.3.1时间分布2009年成都与绵阳城区流感疫苗接种率高于2010年(12.54%,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5554,P=0.0130)。成都市200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10.59%)大于2010年流感疫苗接种率(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026,P=0.0135);绵阳市2009年、2010年流感疫苗接种率(14.39%,1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4038,P=0.2361)。 2.3.2 地区分布2009年与2010年绵阳流感疫苗接种率(14.39%、13.27%),X2 =12.7860,

疫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 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b93926155.html,/R_YiYaoBaoJian/65/YiMiaoChanYeXianZhuangYuFaZhanQ 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疫苗产品的最大的需求与供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已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目前,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认为,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国内市场方面,由于需求量稳定增长、公众的免疫观念加强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疫苗市场亦将在良好的土壤中得以高速发展和增长。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在多年疫苗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疫苗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疫苗市场资讯进行

药效评价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 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 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

酰罗丹明B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 评价标准 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 1. MTT还原法 1.1 基本原理: 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是一种能接受氢原子的染料。活细胞线粒体中与NADP相关的脱氢酶在细胞内可将黄色的MTT转化成不溶性的蓝紫色的甲[月替] (formazan),而死的细胞则无此功能。用二甲基亚讽(DMSO)溶解甲[月替]后,在一定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即可定量测出细胞的存活率。 1.2 操作步骤: 1.2.1选用对数生长期的贴壁肿瘤细胞,用胰酶消化后,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l640培养基配成5000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00μl,37℃,5%CO2 培养24 h。 1.2.2 实验组换新的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的培养基,对照组则换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基,每组设3~5平行孔,37℃,5%CO2 培养4~5 d。 1.2.3 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200 μl新鲜配制的含0.2 mg/ml MTT的无血清培养基.37℃继续培养4 h。小心弃上清,并加入200 μl DMSO,用微型超声振荡器混匀后,在酶标仪上以试验波长为570 nm,参比波长为450 nm测定光密度值。1.3 结果评定: 按下式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 OD实验/OD对照) ×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