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选穴部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选穴部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选穴部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选穴部位

2011-08-03 16:25:01 来源:糖友论坛/作者: 浏览:11 字号:[小中大]

--------------------------------------------------------------------------------

(1)针刺选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选穴。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 耳针选穴。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 次为一疗程。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35例

万方数据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35例 作者:张艳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天津,300190 刊名: 上海针灸杂志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09,28(1)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5条) 1.朱丽霞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非酶化糖基化的调节[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3(05) 2.刘志诚;孙凤岷;袁锦虹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视上核作用的研究 2001(06) 3.刘志诚;孙凤岷;李嘉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视旁核的良性调整作用 2001(03) 4.刘志诚;孙凤岷;魏群利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的作用 2001(06) 5.刘志诚;孙凤岷;徐放明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弓状核的影响 2001(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牛昱光.韩秀珍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动眼神经麻痹一例疗效报导[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 2.王淑敏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48例[期刊论文]-山西中医2009,25(3) 3.张曙光.刘玉生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心血管并发症临床研究[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 4.王俊卿.周筱燕.王伯良.曹义战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 5.杨卓欣针刺治疗糖尿病脑梗塞临床思路[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 6.左社真.贾耀隆针灸治疗糖尿病慢性外周神经病性疼痛4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 7.陈天韵头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肢体麻木[期刊论文]-中国针灸2001,21(4) 8.王宏才.王昕.田德全.陈丁生.朱丽霞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针灸2001,21(3) 9.庆方.谭海荣.潘竞锵针灸在实验性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刺研究2004,29(4) 10.卢林.林岫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6) 引证文献(4条) 1.覃毅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46例观察[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1(12) 2.朱肖菊.关晓光.曾雪璐针灸结合情志调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2(6) 3.陈丹.孙志.陈理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2(7) 4.朴耕希.刘艳艳.徐玉东.王宇.尹磊淼.杨永清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 引用本文格式:张艳红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35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9(1)

推拿结合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推拿结合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医院糖尿病治 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患者,实验组4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推拿结合穴位埋线进行糖尿病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TC、TG、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在上述观察指标的对比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推拿方法;穴位埋线;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是当前我国和全世界较为普遍发生的一种疾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主要特征为患者体内血糖超标[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症状中的重要组成,患者血糖超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泌性缺陷或相关功能异常。由于糖尿病至今仍没有找到根治的有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时间也就往往较长,在糖尿病患者具有10年以上病程后,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并且难以通过药物治愈[2]。目前,国内外各大医学机构都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做各方面的研究,但仍然存在着各类问题与阻碍。基于此,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医院特开展了此次推拿结合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了在该院治疗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患者,实验组4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33~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83±7.01)岁,病程时间为4~21年不等,平均病程时间为(9.74±3.08)年,包括合并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5例;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34~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60±6.82)岁,病程时间为3~20年不等,平均病程时间为(9.52±2.99)年,包括合并冠心病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合并病症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临床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推拿结合穴位埋线进行糖尿病治疗。实验组推拿结合穴位埋线的方法主要为:①

神经阻滞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景展望

神经阻滞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景展望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疗法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行性。方法交感神经节、硬膜外阻滞每周一次,3次20天为一疗程;同时隔日一次局部神经阻滞,10次一疗程;针灸以隔日针一次的井穴点刺出血荥、输、经、合穴针刺得气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两种疗法隔日交叉使用,20天为一疗程。结果两种疗法的联合应用,较各自单独使用,疗程短,治疗效果也将提高。结论神经阻滞的阻断疼痛神经传导、改善血流状态、抗炎症等作用和针灸的调节机体气血,加快血液流通,改善微循环,改善周围神经血氧供应,促进受损神经血管恢复等治疗作用,利于提高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阻滞针灸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10%-32%,约占糖尿病病例的4-5%。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小的感觉性神经纤维的损伤有关。一些神经调节肽,如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增高也与疼痛有关。另外,手足麻木、疼痛也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致糖蛋白元沉积、血黏度增加、血流瘀滞、抗凝机制异常,致大血管、小血管、微血管等慢性并发症发生。其病理过程主要是糖代谢障碍和微血管病变,引起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滋养血管的中、外膜肥厚,玻璃样变性,从而导致末梢血流障碍,引发肢体远端疼痛、溃疡、坏死,也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受累部位为肢体远端,呈对称性袜状或手套状分布,多累及下肢的足趾、足、小腿,和上肢远端如双手等,多为慢性发病、女性居多,下肢较上肢严重。其临床特征为自发性钝痛和感觉异常。常诉足底或下肢剧烈烧灼样痛或刺痛、刀割样痛、撕裂样痛,时有深部钝痛、痛苦样痛和闪电痛,夜间、寒冷时加重。可伴有麻木、蚁走感、瘙痒、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缺失等感觉异常;也可伴有痛觉异常过敏,约1/4呈末梢型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表现亦比较明显,健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远端肌肉无力、萎缩、肌张力下降、下肢轻瘫;也可有远端肢体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多汗或干燥、指甲变脆;甚至足部并发营养不良性溃疡、坏死。有明显的共济失调。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合并“痹症”范畴,是久病消渴、耗伤气阴、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至脉络不通、出现虚实夹杂之症,肢体失养而见四肢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1]。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1)针刺选穴。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一)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运端。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或寒冷情况加重。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症型。 1、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兼有局部触压痛,皮肤发紫、舌体 有瘀斑、脉涩等症。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主穴:取四肢末端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上肢重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穴; 下肢重者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内庭穴。点刺放血可以祛瘀生新,刺阳明多气多 血经穴可以活血通络助气血生化之源。血旺则气足,气行则血畅。 配穴:脾俞、胰俞、胃俞、肾俞以治病之本。上肢:内关、八风;下肢:三阴交、八邪。 2、湿热侵淫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手足心热,心中烦热,口中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濡而数。治以滋阴清热兼以利湿。 主穴:大椎、曲池、太溪、养老。前二穴先刺用泻法,后二穴后刺用补法。 配穴:大陵、内关以治心中烦热;太冲、悬钟以疏利肝胆气机。厥阴得平,少阴得生。另加刺肝俞、胰俞、脾俞以治病之本。 3、寒凝血瘀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尚有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清,遇寒则疼痛症状重,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治以补气生血,散寒通络。 主穴:八风、八邪、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外关。先针后灸,或用温针灸,温经散寒止痛。

配穴:关元、气海,用灸法以助元阳之气。再配以肾俞、脾俞、胰俞,用灸法或温针灸,补气和血,助阳散寒,以通经络。 上述三型病变的治疗,在急性期针刺为主,可全部选用,每日一次;在慢性期针 灸并用,也视病人自我症状的多少轻重,酌情加减,隔日一次。连针2?3周病情可趋于稳定。一个月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二)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以坐骨神经,股神经受损害为多见、臂丛神经也较为多见。在治疗上,可以神经损害分布区域结合中医痹证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选穴治疗。 1、坐骨神经损伤 主穴:大肠俞、环跳、委中,环跳、委中二穴针刺得气后感传下传至足趾为佳。 配穴:承山、悬钟、太溪,其中,悬钟、太溪感传上达至大腿根部。针感和感传越明显,止痛效果越明显、见效越快。 2、股神经损伤 主穴:气冲、阴股、环跳、、阴陵泉。气冲针刺应注意避开股动脉。 3、臂丛神经损伤 主穴:扶突、肩井、肩髃、曲池、内关等。前二穴进针不要过深,有针感即止,快速捻转以扩大针感。 配穴:偏寒症者辅以温针法,可以灸关元、气海。腰痛明显者大肠俞拔罐,有湿热症状者加风市、大椎、阳池。病程日久,加灸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如有瘀血症者可

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现在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病,饮食无节呀。讲到这里,再拆一个字——【活】,“千口水为活”,意思是说人离不开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中医古书称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记载,是说身体里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里糖分多,现在形象地叫糖尿病。还是吃出来的毛病。 再说运动,现代人都很注重。华佗说,动则谷气消,但不宜及。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做得太过,明明身体吃不消还要做运动,就不合适了。中医讲究调养,即使先天条件不好,后天调养得好,一样长寿。吉老说他的朋友,老两口一位105岁,一位108岁,都是因为善于调养,长期练太极拳,想得开,能吃能喝睡得香。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 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 第二关是敲太阳穴 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 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 《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肺热津伤证)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除尺泽、曲池用泻法外,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中消(胃热炽盛证) 主证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 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 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 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2)阴阳两虚证 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12-05T16:36:10.0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作者:姜乃丹1 张松兴2(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现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1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847;2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10034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临床高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国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现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针灸;发病机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类型之一,多由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症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多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其中Ⅰ期患者为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Ⅴ期为终末期肾衰期。当前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现阶段,主要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但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口服、灌肠、耳穴、敷贴方式外,针灸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方法逐渐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症状表现各异,患者发病与消肾关联密切,临床诊疗患者应结合其具体病况,辩证治疗[2]。对于以水肿为主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诊断其为“水肿”、“消渴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属于“肾劳”、“消渴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衰尿毒症患者属于“消渴病?关格”,总归于“消渴”、“肾病”范畴。传统的中医学领域中,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疲劳过度有关,患者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阴虚久矣则阳气耗损、肾元亏虚,日渐发展成消肾。消渴病日积月累,可耗损阴气,导致肾气虚弱,气阴两虚,腑脏失职,出现尿浊症状。肝肾属于乙葵同源,肾精损耗则会造成肝肾两虚,致使肝脏失去濡养,精血无法上乘于耳目,可并发雀目,肝脏失疏则肝阳上亢,血压上升。阴虚久矣则损耗阴气、阳精,导致肾阳亏虚,致使脾阳失去温煦,可发展为脾肾两虚,水液潴留,形成水肿。是故消渴肾病发生在于消渴日久,损伤脏气,无法藏精,日升浊气,经络失充,瘀阻脉络,损及肾络。糖尿病肾病病位发于肾,可累及脾、肝、肺、胃等脏器,属多脏器功能失调,夹杂血瘀、湿邪、痰浊,为本虚标实之证。 2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2.1普通针刺 肾虚血瘀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浊毒日渐积累则会引发糖尿病肾病,取肾俞、太溪可补益肾阳;肾阴,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可调理脾胃;地机、血海可养血活血,发挥化瘀效用,诸穴配伍可补肾活血。配以支沟、天枢、膏肓、白环俞、中级等穴可经宿便、尿液排出体内毒素,促使浊毒分利,将邪祟引出体外,达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效果。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调控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治疗效果明显[3]。 2.2针药治疗 临床中多采用降糖药、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方式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而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通过取肝俞、脾俞、肾脘下俞、太溪穴,可奏补气健脾、益气养阴之功效;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可补肝肾、益脾胃、活血祛瘀、利水湿,结合患者随症取穴,对于口干者添加承浆、照海;对于自汗者添加复溜、合谷;肢体麻痛者添加血海、曲池;视物模糊者添加合谷、太阳、光明;肢体肿胀者添加气海、三焦俞,诸穴合用可奏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胡静等[4]对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针灸联合益肾活血泄浊方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表达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调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效果明显。 2.3艾灸与温针灸治疗 临床中在常规降糖基础上,使用清艾条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补肾活血灸法治疗,通过灸膈腧、肾俞,各穴位治疗15min,1次/d,6次/周,2周后即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温和灸肾俞、关元两穴补益肾脾、培元固本,15min/次,2次/d,可有效减少机体渗出尿微量白蛋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防控肾功能恶化。但在操作中,灸法容易灼伤患者皮肤,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灸柱与患者皮肤的距离。此外使用补法针刺肾俞、肝俞、太溪、脾俞,配穴取太乙、水沟、水泉、梁门、足三里、支沟、水道、筑宾、偏历、膀胱俞、曲泉、阳陵泉、风池,使用泻法施针,并在关元点燃灸柱,可疏通脉络,增强微循坏、疏利脉络、祛瘀生新、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良好效用。钱莹[5]对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3 结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常规西医治疗患者疗效欠佳。中医学历史博大精深,采用普通针刺、针药联合、温针灸与艾灸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结合患者实际病况,辩证取穴,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改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亚兰,何凯颖,王俭勤. 尿肾小管标志物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12):111-115. [2]盖云,张彤,冯雯,等. 益气软坚方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18,33(4):524-527. [3]李春雨,郭海洋,崔晶晶,等. 针刺联合糖克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CTGF/MMP-9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27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糖尿病的针灸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 针灸(针刺)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中医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记载。如《医学心悟·三消》中就记载有“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也对针灸治疗糖尿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罗马尼亚学者研究证明了针灸糖尿病患者三阴交穴,可以调节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的胰岛素分泌。 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简便易行等特点,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针灸相关穴位可调节胰脏的分泌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强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体内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下降,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降低,减少了对糖代谢的影响,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降低。 针灸能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降低血液黏滞性,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对脑梗死、心绞痛、肢体疼痛、下肢闭塞性血管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早期疗效更佳。 此外针灸作用于周围神经,可以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交感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内分泌混乱状况,恢复其胰岛素的正常功能。针灸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纠正糖代谢紊乱,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针灸疗法对防治糖尿病有着显著效果。但是,并不是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于针灸疗法。一般来说,糖尿病针灸疗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 (1)中等体型或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 (2)病程较短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针灸疗法对些类患者疗效最理想。 (3)部分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性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肢体疼痛、心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皮肤痛痒、早期神经 源性膀胱等并发症,针灸疗法对这些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疗 效。 运用针灸疗法不仅要了解适应证,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配合药物、饮食、运动等多种治疗方式,处理好各种疗法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 果。 三消分型论治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中医是以三消辨证为主,也有按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施治。 上消型糖尿病 症忕: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善食易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润肠,生津止渴。

y一穴治疗糖尿病

一穴就能疗糖尿方便简单任君游《一穴就能疗糖尿,方便简单不求》 糖尿病被很多人看成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一旦自己被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心里就慌慌的,认为要一辈子打胰岛素了。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就是脾气亏虚引起的,只要把脾养好,糖尿病就能够控制。在中医里面,糖尿病属于消渴症的范畴,顾名思义,就是患者总是有一种口渴的感觉。明人李曾在《医学入门·消渴》中明确指出:“养脾则津液自生。”因此,益气健脾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法则。如何自我治疗糖尿病呢,良工不费外治,可以从外治方法入手,外治疗法治疗糖尿病既简单又奇妙,且不求人。方法很简单:取一小片质量好的白参,贴在左极泉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前贴,早晨取下。也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每天至少20下。为什么要选极泉穴及用白参片贴极泉穴,因为,心火为脾土之母。按照“虚则补其母”的中医理论,治疗脾虚当然要先补益心气。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点,在此穴上外贴大补元气的白参,就能促使心气尽可能多地回归心脏。心气充足了,脾自然就不虚了,这样也就达到了益气健脾的目的。什么是白参呢?人参按产地分,有东北参、高丽参以及西洋参几个品种。其中,东北参和高丽参按制作工艺,又能分成白参、红参、糖参等类型。直接以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晒干的,称为“白参”;蒸熟后再晾干的称为“红参”;刺成蜂窝状后用糖水浸泡再晾干的称为“糖参”。糖尿病治疗时,最好使用白参,红参也可以,只是效果没有白参好。至于西洋参,它的药效重在清火,补气的作用比白参要差得多,因此不建议大家使用。 糖尿病人的饮食宜忌 糖尿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少吃糖、少喝酒等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另外,患糖尿病的朋友还不宜吃高梁、豆芽、菠菜、凉粉、莲子等食品;另外,烧烤煎炸的食物、散发出浓烈气味的蔬菜(如香菜、韭菜、洋葱、大蒜等)和导致内热的虾和狗肉等也是不能吃的。 不过,东北产的玉竹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用来煮水当茶喝,还有土豆、大白菜、青菜、大米、猪肉、山药等平和的食品最适合糖尿病人。 捏揉手指预测疾病,即通过捏揉手指,手指的疼痛告诉你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捏揉手指从疼痛预测疾病(资料图)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经穴,而且分别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个指尖感到特别疼痛时,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内脏已有了某种毛病。您不妨将指甲根的部位捏住然后用力压并转动,从小手指开始,一个一个的捏,感觉一下有没有特别疼痛的手指。不同部位的痛感,预示身体的某一不同部位有毛病了。 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经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会疼得跳起来。 食指疼痛:食指上有与大肠相关的商阳穴,有便秘现象而压这个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肠可能有问题。 中指疼痛:中指上有一个中冲穴,位于包围心脏的心包经上,因炎热以致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得穴位 (1)针刺选穴。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 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得穴位有: 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按摩穴位降血糖的秘法!很有用的!=专治糖尿病的-四大

【转载】按摩穴位降血糖的秘法!很有用的!====专治糖尿病的“四大金刚 举报 我(周献铭)于2009年6 月在上海检查出有糖尿病,尿糖3个+,空腹血糖16,八月在长沙湘雅附二检查我为一类糖尿病(两次检查确认我为一类),医生说我与胰岛素结缘,要我天天打胰岛素,我没拿药,我不吃药,不打针(我不是假性糖尿病,糖尿病人有的三多一少,有小伤口半年也不好,眼睛痒,手背发麻等糖尿病人的症状我都有)2009年8月开始学习按摩,边按摩边去湘雅检查,直到2009年12月,我血糖空腹降到6.88(静脉血糖),今年血糖都已正常(餐前,餐后)天天坚持,由于我糖尿病好了,所以我西瓜,香蕉,糖,坚果,冰淇淋,蛋糕,豆浆,米粉,面条,猪脚,筒子骨等一般糖尿病人不能吃的我照单全吃。我把我的治疗手法告诉大家。各位糖友,不妨试试。 一、先介绍推腹 推腹的时间:推腹在早上空腹推20 分钟,晚上临睡觉前20 分钟(临睡觉前2 小时不要吃东西),每天40分钟,推腹前将屎尿排尽。餐前30分钟,饭后30 分钟内不要按摩,按摩完要多喝白开水,不要喝饮料,少喝茶。 推腹的手法:腹部按摩应平躺于chuang 上,穿件带滑一点且胸前无纽扣的运动衣服。 1、一手紧握另一手腕部,双手用力下按,自胸口向下至小腹下推按(掌心着力,方向自上而下),200 次。 2,一手紧握另一手腕部,按揉肚脐,顺逆各200 圈(该部可将双脚弯曲,且手不要离开肚脐,幅度摆动尽量大) 3,双手自胸口心窝处沿肋骨向两边至肋骨下头,下划(滑动幅度要大)100 次。4,一 手在肚脐上,一手在肚脐下,各自从左右两边肋骨下边两手交替来回拉按, 共100 次

5、手掌用力,两手分开,用手掌自上而下分别从两边推肚脐以上腹部(脾胃经) 50 次;四指用力,用手指点揉左右两边(用力按住一个地方揉动,不时的换地方揉)肚脐以下腹部50 次。 6,双手四指弯曲,自上而下,用手掌或手指划揉腹部(脾胃经)100 次。 7,双手四指平伸,自喉窝至小腹下(任脉),推划150 次。8,带脉疏通:极为重要 1. 推带脉法:两手五指并拢、放于两腰、左手放于前右腰处于带脉平行、右手放于后左腰处,左手由右向左贴肉推至左腰处,同时右手由左向右贴肉推至右腰处,推八次,然后反方向推八次 2. 弹带脉法:以神阕穴(肚脐眼)、命门穴为轴、前后左右各45 度、90 度分为6 点为可弹点,用中指或食指轻轻弹动。 3、旋带脉法:两手掐腰,直立,膝微弯。脚趾微微扣地,膝有内裹之意,坐胯,保持尾闾中正,以尾骨划圆旋转。左右各旋转8 次,一天至少 做2 次旋腰动作。腰为肾之所处,带脉环饶,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 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腰为人身左右气机通行的重要通道。:“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9,双手空拳敲打身体两侧带脉(腰两侧,与肚脐平行,敲打不要敲到后背处,以免敲伤肾,)500 下(要减肥,可多敲)。 10,轻捶肚脐50 次,再拍打肚脐以下腹部200次,力度因人而异 推腹的力道:推腹要试着加力,开始轻推,习惯后加力有时可能会感觉到微痛,但能受得住,做下来要出汗,如推腹时感觉不对劲应该暂时停下来。 推腹时的反应:推时感觉肚子有硬结,那是不通的反应;做时会打嗝放屁,肚子会咣 咣响。最有效果的是只放屁不打嗝,气要下 推腹的效果:这套手法可治愈一切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胃部慢性病,不通,消dabian

治疗糖尿病的四大金刚穴位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 口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中医里面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他内脏的背俞穴作用一样。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膜岛素分泌不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剌激,以拔罐为最好。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脱经的循行路线上面,在脊柱旁开四指的膀胱经第二条线上,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治疗上消,重在滋养肺阴。每晚上9点左右,按揉双侧鱼际3分钟,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按揉2分钟,最后按揉两侧太溪3分钟,3个月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症状。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以治标。这个穴位的剌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积累,所以有机会

推拿巧治糖尿病

导读:经络穴位是藏在身体内的大药。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辅助治疗我们身体内的疾病,糖 尿病也不例外。这套降糖法宝,您可要收好嘞~ 得了糖尿病,就需要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除此之外,你知道吗?按 摩身体上的某些穴位,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人体微循环,辅助治疗糖尿病,长期坚 持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对于那些有糖尿病征兆的患者来说,按摩身体上的某些穴 位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效果非常棒,不妨一试。 ” 特效穴位1:关元穴 取穴方法:仰卧位,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按摩方法:站立,双手叠压,放在关元穴上,先顺时针按揉20~40次,再逆时针按揉 20~40次。每天饭后半小时或者临睡前半小时开始按摩最佳。 作用:关元穴主要适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也适用于血压偏高的糖尿病患者。 特效穴位2:涌泉穴 取穴方法: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按摩方法:每晚临睡前1小时,两手互相交叉着搓揉足底的涌泉穴,每天坚持搓10~15分钟。 作用:可以刺激人体微循环,改善糖尿病症状,还能改善失眠。 注意:如果大力按压此穴之后,感觉到很疼,此类人适宜按摩涌泉穴。但如果大力按压之后,疼痛感不明显,或者深陷进去久久无法恢复,说明肾气虚弱,就不适宜按摩了。 特效穴位3: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这个穴位在肌肉上,不是在骨头上!膝盖骨下面有两个凹陷,外面的叫“犊鼻”,犊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宽度)的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按摩方法:可随时随地按揉,每次按揉次数为100~200次,当感觉到酸胀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每周按摩3次以上。按摩足三里穴的同时,最好配合内关穴与合谷穴一起按摩。 作用:足三里自古以来都是保健要穴。配合内关、合谷穴一起按摩,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 特效穴位4:神阙穴 取穴方法:位于我们肚脐的正中央。 按摩方法:每天晚上临睡前,平躺在床上。双手先搓热之后再双手上下重叠放在自己的肚脐上,先顺时针揉转200下,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法轻柔,动作缓慢。当感觉到腹部发热并且没有任何不适感后停止。之后再以神阙穴为中心开始按摩,按摩可以扩大到整个腹部,因为人的腹部上分布着多个穴位,一起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整肠胃脾、前列腺以及膀胱等器官的作用。 作用:长期按摩神阙穴不仅可以改善体质,还可以起到降血糖的效果。 注意:女性糖友,来月经时不宜按摩神阙穴。腹部有肿瘤或炎症时也不宜按摩神阙穴。 特效穴位5: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先用右手拇指按住身体左侧的三阴交穴,手指向下压之后再放开为1次,连续按压50~100次,之后再换左手拇指按压身体右侧的三阴交穴50~100次。按摩过后,将双手的两只手掌互相摩擦,感觉到手掌发热之后,用右手手掌在左侧三阴交穴上,上下摩擦50~100次,之后再换另一只手做同样动作。 作用:平时多按按三阴交穴,可以起到调节肝、肾、脾三经气血,起到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 注意:孕妇不要按摩三阴交穴,容易导致流产。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04T15:18:48.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期作者:周春侠 [导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率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因素之一。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1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率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因素之一[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即: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之后发生;患者下肢有持续性疼痛;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缓慢。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并发症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为(53.6±2.7)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4.6±1.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0.7)个月;对照组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为(53.8±2.7)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4.3±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5±0.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或采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给予患者扩张血管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取患者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合谷穴等进行针刺,取患者仰卧位,采取0.35mm×40mm毫针对患者穴位进行直刺,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将清艾条点燃对患者针刺穴位处进行施灸,留针30min;每日1次,疗程为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常见病诊疗标准》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紧张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紧张有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1~5m/s;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1.5±7.3)m/s,胫神经为(47.8±7.5)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2.8±6.1)m/s,胫神经为(46.2±7.6)m/s;对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3.2±5.9)m/s,胫神经为(47.2±7.1)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4.1±4.9)m/s,胫神经为(47.2±5.4)m/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7.1±7.2)m/s,胫神经为(53.1±7.2)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8.8±5.3)m/s,胫神经为(50.9±6.6)m/s;对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4.7±4.7)m/s,胫神经为(47.5±7.2)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4.6±5.2)m/s,胫神经为(47.5±5.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患者糖代谢出现紊乱,使神经内膜毛细血管数量减少,促使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神经微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神经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措施为积极控制血糖,同时采取综合防治,但效果不够显著;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为患者血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不足,经脉瘀阻所致[2];中医针灸以治疗糖尿病为根本,治疗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同时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为重点,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等[3],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学梅,陈少宗.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2,32(8):843-845. [2]王自春,郭福成,等.针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30-43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