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宁波大学法学院621综合课1考研核心题库之刑法学简答题精编

2021年宁波大学法学院621综合课1考研核心题库之刑法学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宁波大学法学院621综合课1考研核心题库之刑法学简答题精编

1.简述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

【答案】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主要包括:

(1)剥夺或者限制功能,具体表现为对犯罪人施加身体强制、权利强制和心理影响,促使其再犯能力受到剥夺或者限制。

(2)个别威慑功能,具体是指在适用刑罚时对犯罪人产生的因畏惧再次遭受刑罚处罚而不敢再犯的心理效应。

(3)感化功能,具体是指在适用刑罚时给予犯罪人宽大处理与人道待遇而产生的心理效应。不仅体现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同时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改造,促使其重新做人。

(4)教育改造功能,具体是指在行刑过程中通过各种教育改造手段对犯罪人产生的教育改造效应。

2.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特征中的“犯罪未得逞”。

【答案】所谓犯罪未得逞,是指行为人着手实行行为后犯罪行为没有齐备其意图实现的具体犯畢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未得選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任何危害结果,只是没有发生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所意图实现的结果。

3.简述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客观要件。

【答案】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客观方面具体包括以下行为方式:一是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伪造的或者空白的信用卡;二是非法持有数虽较大的他人的信用卡;三是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四是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上述四种行为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构成本罪。

4.简述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刑法实施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依照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关于时效的规定应当追究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刑法。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5.简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及其认定。

【答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

额巨大,经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合法的行为。

(1)本罪具有如下构成要件:

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行为人本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巨额财产。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不能说明其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财产来源是合法的行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这里所说的财产,是行为人实际拥有的财物,包括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物品。二是行为人不能说明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这里的不能说明,包括:A.行为人不说明财产来源;B.行为人无法说明财产的具体来源;C.行为人所说的财产来源经司法机关查证并不属实;D.行为人所说的财产来源因线索不具体等原因,司法机关无法查实,但能排除存在来源合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

在认定犯罪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考查:第一,行为人拥有巨额财产,但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应认定为本罪;第二,行为人拥有巨额财产,并且说明了合法来源,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人说明的是非法来源,且经查证属实的,按其行为的性质定罪处罚。

6.简述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的区别。

【答案】简单的犯罪构成又称单一的犯罪构成,是指犯罪构成仅仅包含单一的主体、单一的客体、单一的行为和单一的罪过形式。复杂的犯罪构成是指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选择关系或者重叠关系的犯罪构成。

二者的区别主要包括:

(1)犯罪构成的性质不同:简单的犯罪构成都属于单一的犯罪构成,而复杂的犯罪构成内部存在选择或者重叠关系。

(2)相互关系不同:大多数犯罪属于单一的犯罪构成,复杂的犯罪构成可以分解为单一的犯罪构成。

7.试述洗钱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答案】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移为现金或金融票据,通过转账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及司法机关的活动,即是复杂客体,但金融管理秩序是主要客体,司法机关的活动是次要客体。洗钱的犯罪行为在客观上为犯罪奠定了经济基础,便于犯罪分子和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用其他犯罪所积累的物质财富继续进行更加严重的犯罪活动,进一步成为健康经济机制的腐蚀剂,挫伤社会公众对整个金融系统的信任感,严重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阻碍国家经济秩序和银行系统的健康发展。

(2)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

走私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我国刑法列举了以下几种具体的洗钱方式:①提供资金账户;②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③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④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⑤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这是一种灵活性的规定,以避免立法上的漏洞。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5种行为方式中的一种,即符合洗钱罪在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实施的洗钱行为,必须通过银行系统进行资金转移。银行如果不注意重视反洗钱的工作,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犯罪的“合作伙伴”。

(4)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道金融交易涉嫌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所产生的收益,但是为了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依然决意实施洗钱行为。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是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误以为是合法来源和性质的财物,则不构成本罪。

8.简述渎职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答案】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其法律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严重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损害公民对国家机关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的信赖,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9.阐明修订后的刑法对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的扩大。

【答案】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与之相比,根据1979年刑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下列各罪的,适用本法:(1)反革命罪;(2)伪造国家货币罪,伪造有价证券罪;(3)贪污罪,受贿罪,泄露国家机密罪;(4)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前条以外的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即使身在国外,也仍然受我国法律的保护,与此同时,他们也应遵守我国的法律,这是基于我国对本国公民的属人优先权产生的。1979年的刑法第4、5条考虑到各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法律规定不同,会产生事实上的刑事法律冲突。因此本着维护我国主权也尊重他国主权的原则,我国刑法对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不是一概都管,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管辖。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毕竟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华侨。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出国数量激增,在境外针对我国国家和公民地犯罪大幅度增加,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