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凉山州木姜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凉山州木姜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凉山州木姜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凉山州木姜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凉山州木姜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摘要

木姜子,性味辛、微苦,有香气,无毒。能温肾健胃,行气散结。治胃痛呕吐,肾与膀胱冷气及无名肿毒。目前,贵州已经利用其果实提炼出商品山苍子油。而凉山州仅彝族同胞将其果实或树根作为调料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木姜子的植物形态、分布状况、成分含量、利用现状等。并对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木姜子植物形态分布状况开发前景1.木姜子植物形态及分布

1.1植物形态

木姜子(清香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木姜子的总称),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植物,中文名山鸡椒,别名木香子,木姜子,山苍子,青皮树,山苍树、过山香,山胡椒,野胡椒。

1.1.1清香木姜子

落叶小乔木,高10m。幼枝有短柔毛;顶芽圆锥形,外被黄褐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 1.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略圆,

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被疏柔毛,中脉稍密。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常4个簇生于短枝上,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绿色或黄白色,椭圆形,长约2mm;能育雄蕊9,花丝有灰黄色柔毛,花药4室,皆内向瓣裂。果球形,直径5-7mm,先端具小尖头,成熟时黑色;果柄长4mm,果托不增大,有稀疏短柔毛。花期2-3月,果期9月。

1.1.2毛叶木姜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灰褐色,密被短柔毛,老时脱落;顶芽圆锥形,鳞片外面有柔毛。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叶柄被白色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长4-12cm,宽2-4.8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仅中脉疏被柔毛,下面绿白色,密被白色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常2-3个簇生于短枝上;花单性雌雄异株,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色,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有柔毛;退化雌蕊无。果球形,直径约5mm,果托很小,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5-8mm,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1.1.3木姜子

落叶小乔木,高3-7m。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

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细小,长1-1.5cm,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mm;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1.2分布范围

木姜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南部地区为常见;生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丛或疏林中,海拔100—2900米,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但在土壤酸度为5—6度的地区生长较为旺盛。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南直至西藏均有分布。东南亚及南亚各国也产。凉山州十七个县市均有分布。

2.成分及含量

2.1清香木姜子

清香木姜子鲜果含挥发油2.5%-3%,主成分为柠檬醛-a(citral-a)即是牻牛儿醛(geranial),柠檬醛-b (citral-b)即是橙花醛(neral),共80.5%,柠檬烯(limonene)5.1%,香茅醛(citronellal)3.9%,芳樟醇(linalool)2.8%,牻牛儿醇(geraniol)1.9%等。种仁含油57.7%,主成分为月桂酸(lauric acid)占85.6%,

还含癸酸(capric acid)7.5%,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2.8%,油酸(oleic acid)2.6%,亚油酸(linoleic acid)1.1%,棕榈酸(palmitic 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0.1%等。

2.2毛叶木姜子

毛叶木姜子果含挥发油3%-5%,脂肪油25%。

2.3木姜子

木姜子干果含挥发油约2%-6%,主要成分为柠檬醛(citral),牻牛儿醇(geraniol),柠檬烯(limonene)等。种仁含油55.4%,主成分为月桂酸(lauric acid)39.5%,癸酸(capric acid)41.7%,还含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8.1%,癸烯酸(decenoic acid)2.7%,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1.0%,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1.0%,油酸(oleic acid)1.7%,亚油酸(linoleic acid)2.9%,辛酸(caprylic acid)0.1%等。

3.用途

木姜子木材材质中等,耐湿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家具和建筑等用。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如柠檬醛为合成紫罗兰酮和

维生素甲的原料。种子含油约40%,为工业上用油。全株可入药。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下,晾干。或用根皮及叶供药用。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之效,主治感冒或预防感冒,果实入药,称“毕澄茄”,可治胃寒痛和血吸虫病。果及花蕾可直接作腌菜的原料。山鸡椒树与油茶树混植,可防治油茶树的煤黑病(烟煤病)。凉山州彝族同胞用木姜子的果实或树根刮皮作为调料使用,是彝族餐饮业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称彝族味精。

4.木姜子利用现状

4.1全国利用现状

目前,再利用木姜子方面,贵州省处于全国前列。木姜子种子含油约40%。在贵州,已经利用木姜子果实、树皮蒸馏提取商品山苍子油。山苍子油含柠檬醛为合成紫罗兰酮和维生素甲的原料。另,近10年来,贵阳中医学院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果木姜子油,对大果木姜子进行了系统的药理研究,证实了其挥发油对家兔离体主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对支气管平滑肌、肠道平滑肌有广泛药理活性,且毒性很低,是理想的新药源。

3.2凉山州利用现状

目前,凉山州在木姜子利用方面还处于基础阶段,基本没有加工利用,只是彝族同胞利用其果实和树根,在做菜时作为调料加入到坨坨肉(牛、羊、小猪、鸡)里,具有一股特别的香味,是彝族菜品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因此又称为彝族味精。

5.凉山州资源现状

木姜子广泛分布于凉山州十七个县市的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呈散生状分布。目前没有进行过人工植苗造林,偶有彝族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初步估计有木姜子在凉山州至少分布有300万株以上。

6.开发前景

木姜子的花、叶和果皮可用于提制柠檬醛,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如柠檬醛为合成紫罗兰酮和维生素甲的原料。提取木姜子油方面,木姜子种子含油约40%,以300万株计,每株产种子1kg,年可产种子300万kg,可产商品山苍子油(含量0.2%)600万kg,按现行价40元/kg计算,年可创造产值1200万元。

7.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7.1制约因素

7.1.1缺乏龙头企业

凉山州到目前为止,在木姜子加工利用方面还是空白,没有企业参与木姜子的生产与加工利用,更加不用说龙头企业了。

7.1.2资源分散

虽然凉山州木姜子资源量较大、分布广,在全州17个县市均有分布。但是其零星分布于林间,呈散生状分布,偶有彝族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几株,原料采集困难。规模化加工利用困难。

7.2解决方法

7.2.1扶植加工企业

为了有效利用凉山州木姜子资源,相关方面应加大对木姜子加工企业的扶植力度,在办证、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优惠,尽快使加工企业进入凉山、扎根凉山,为凉山人民做贡献。

7.2.2原料林基地建设

虽然凉山州木姜子资源量较大、分布广,但是由于其呈散生状分布,原料采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木姜子加

工利用服务,建设原料林基地是首选。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各县市至少可营建原料林基地10000亩,17个县市至少可营建原料林170000亩。按亩产74kg种子计算,投产后年可产种子1258万kg。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将会为木姜子加工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7.2.3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在木姜子栽培、成分含量分析、加工利用等方面,凉山州均是一片空白,为了更好地利用凉山州木姜子资源,凉山州应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在栽培、有效成分分析、加工利用方面予以全面研发,为木姜子加工利用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8.结语

木姜子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如柠檬醛为合成紫罗兰酮和维生素甲的原料。种子含油约40%,为工业上用油。全株可入药。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下,晾干。或用根皮及叶供药用。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之效,主治感冒或预防感冒。我国贵州省已经利用其种子提取山苍子油。目前凉山州在木姜子利用方面,除了彝族同胞作为调料应用外,还没有加工利用。因此,凉山州应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在栽培、有效成分分析、加工利用方面予以全面研发,加大原料林建设

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力争把木姜子加工利用建设成为又一个林业支柱性产业项目。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一、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特点 凉山彝族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小凉山,在长期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火塘崇 拜和中柱崇拜。火塘是会客、做饭、用餐、烤火、议事、睡觉的场所,也是彝族家具的主 要摆放处所,一般都靠起居室的四周放置。凉山地区多风寒冷的高原气候,决定了彝族居 住房屋保暖的重要性,其房屋普遍逼窄矮小。上古时代,彝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夏天上高山、冬天下河谷,频繁的迁徙,加上奴隶制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他 们家具普遍矮小、简单,只有这样才成本低廉、便于搬迁。由于房屋矮小,彝族在添置家 具时,常常将床、柜、桌等家具与房屋建筑统筹连接在一起,一来节约室内空间,二来加 固了建筑结构,有利于提高抵御大风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的强度。 据资料显示,彝族最早的家具是餐桌,是奴隶主使用的。奴隶社会的早期,奴隶及大 多数普通家庭食物单一而贫乏,就在屋中央围着火塘蹲着吃饭,没必要也用不起餐桌。后来,彝族先民慢慢向农业转移,逐渐定居后,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尤其到了魏晋时期,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较以前频繁。唐代南诏国时期,彝族经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家具 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床、凳、柜等。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家具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彝族 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及生产技术,彝族家具吸收了许多汉族家具的特点,促进了彝 族家具的发展。 彝族聚居地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奴隶社 会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技术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社会大 分工,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形式。奴隶主、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 关系表现出来的。在此社会结构中,本来作为人的生活必须品的家具,只有在奴隶主家庭中,才被广泛使用,而在奴隶阶层,是极少甚至没有家具使用的必要和权利的。加之彝族 居住地寒冷多风,彝民几乎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火塘,穷苦的平民和奴隶,成年围着火塘吃饭、睡觉,是用不着床和凳子等奢侈家具的。 彝族家支习惯法在家具的使用礼制上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诺合黑彝外,曲诺和阿 加使用的家具不能有床和坐椅,柜子、餐桌等其它家具不能雕刻花饰,违反者会受到严厉 的惩罚。因此,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主要类型是粮柜、储物柜、闷户柜等储藏型家具,兼 具置物效能,偏重实用功能,人性化的家具较少。而纯粹人性化的家具如卧具、坐具等样式、种类都很少,而且只有土司、诺合黑彝 家庭才能实用。普通民众家庭的坐具多半是粗糙的就地取材的草墩、木墩、石凳、 小木凳,卧具则主要是廉价的容易加工的草席等。彝族传统家具非常注意线与面的结合, 线主要体现在直的木框、直的榫头、直的装饰、直的花格,再配上光滑的面,稳重而灵巧。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公开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二○一○年六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2008-2015年)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蒲波州政府常务副州长 副组长:许正模州政府副州长 杨金明州政府副秘书长 张邛林州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胡绍定州监察局局长 刘锋州发改委副主任 古强州攀西办副主任 刘华州经委副主任 日黑莫日作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李康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张平州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周正才州环保局副局长 吉克巫勒州林业局副局长

.. 罗西蓉州财政局副局长 赵建民州水利局副局长 王英州旅游局副局长 高业峰州农业局副局长 雷鸣州交通局副局长 杨文儒州畜牧局副局长 周晓明州安监局副局长 马岚州工商局副局长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下设机构成员名单 (一)办公室 主任:杨金明 常务副主任:张邛林 副主任:日黑莫日作李康徐辉 (二)综合组 组长:日黑莫日作 成员:周远德凌鹁锐杨建平肖言秀胡友呷 郝绍权宋斌谢丹枫卓鹏勃 (三)编制组 组长:李康 成员:唐文春何真毅蒋兴奎何琴周远德凌鹁锐

杨建平肖言秀郝绍权殷万清尹丕华李军 刘锋贾文兴曹德正周学军付晓红赵建民 肖洪俊严和平谢正东刘宗平 (四)编制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编写人:何真毅吴清照李佑国周开灿冯启明牟瑞芳 张杰蒋军胡梅石芳 (五)专家顾问组 组长:徐辉 成员:赵支刚曾祥贵梅必贵杨大宏何端臣 赵其祥赵光明张开国刘金河马克俊 邓世学杨宗仪唐世春 目录 前言 一、现状与形势 (一)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产资源形势 二、指导原则、规划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主要任务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蒋志聪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喜温凉,恶酷热,村寨多坐落在高海拔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由于历史上部族社会结构和内争外患,形成放火案越西彝族传统住宅的“聚族而居”、“据险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点。彝族村寨往往以某一父系血统家支为基础,纳入一些有姻亲关系的人户,形成高山地区十来户,二半山区二三十户,大村落的居民仅百余户。矮山平坝地区四五十户不等的村落,一家一院。杂姓村落和平坝、河畔村落是近代开始出现的。传统住宅布局是以土墙、竹篱、柴篱园围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树,院门为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门矮而宽,门两侧各留50厘米见方小窗,有的不设窗孔。 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标准住房为长10—15米,宽5—6米的长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为主,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穿榫呈现“树”型屋架.表现出凉山彝族历史上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顶上面盖长约六尺宽七、八寸的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通光透气。凉山彝族传统住宅又有“瓦板房”

的别号。走进这类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进入原始森林的狩猪木屋。 越西彝族住宅内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门正中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设火塘.用三块象鼻型雕花锅庄石架锅,塘火终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动的中心。火塘左边,用木板或竹篱隔成内屋,有中门相通.为女主人卧室并收藏贵重物品,入门右侧为畜圈。屋内上层空间设竹楼。竹楼左段储粮,中段堆放柴草,右段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彝族民居也有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土楼。现代越西彝乡住宅变化最为显著.向砖木结构建筑发展,普通另设畜圈。一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凉山彝族民居洞开了窗户,吹进了现代风。 房屋建筑类型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已知的文献记载来看经过岩洞,彝语叫“瓦居”或“瓦依”,往后逐渐过渡到人类自己修建的树枝房。它是用一些木材支撑屋架,四壁栽上高低不等的木桩,用藤或竹片系一根木杆在同一条边的木桩上,四周用柴块围起来,周围用树枝或杂草封闭起来,盖上茅草等后,即成简陋房屋,以后逐渐地发展成木板房。 木板房是越西彝族长期以来盛行的传统居住建筑,而屋面用木制瓦板盖上而得名。有木与篱笆搭成的墙和土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上木瓦板。木瓦板分上下两层即雌雄两层。木瓦板长2米左右。下层铺薄,上层则在下层两板相隔处置一板。彝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50分) 1. (2分)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升空.如图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甲图)和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乙图),回答下题. (1) 有关材料中所呈现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 . 包括三级天体系统 C .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 . “嫦娥二号”奔月途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2) 当“嫦娥二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 .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点移动 B . 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点移动 C .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点移动 D . 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点移动

(3) 下列有关“嫦娥二号”穿越大气层时遇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只有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 . 平流层大气没有运动现象 C . 各层大气均有显著对流运动 D . 在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存在 2. (2分)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A . 生物能 B . 煤炭 C . 地下热水 D . 石油 3. (4分) (2013高一上·静海月考) 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叙述是() ①就线速度而言,广州小于北京;就角速度而言,台北大于北京 ②海口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 ③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 ④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4. (4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间存在()

凉山州情及民俗民风

凉山州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北起大渡河,南极金沙江,东抵四川盆地,是川滇古陆隆起带,有着高原,山地,峡谷,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最高海拔有5938米,最低处海拔305米。被称是“世界的地址博物馆”,凉山州幅员6300多公里,相当于两个海南省那么大。辖西昌,盐源,美姑,越西,木里等十七个县市,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首府西昌是凉山州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文明的航天城。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方,总人口470余万,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纳西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凉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最后废除奴隶制的地方,也是我国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 凉山过去鲜为人知,诸葛亮曾说他是不毛之地,很多人说到凉山都会把同荒凉联系在一起,其实凉山并不凉。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立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西汉的司马迁,蜀汉诸葛亮,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都在这里有过游历和活动的记载。凉山州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多种多样丰富的资源,是攀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邓小平也曾跨这里得天独厚。 首先,丰富的气候资源,凉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降雨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显著特点,有着丰富风能和太阳能。 二水力资源,凉山州境内有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及其支流50多条,水量充沛,流速快,落差大,含泥沙量小,水资源十分的丰富。 三凉山有着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凉山幅员6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00多平方公里。安宁河两岸地区,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是川西南的粮仓,已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农业开发区。 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州森林覆盖率28.6%,有大量的原始森林,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飞播林和各种经济林。草地覆盖40%以上,优良饲草上百种。州内的野生草本植物更是丰富,已发现药用植物2400多种,有“川南中药草宝库”之称。全州共有4000余中植物,1200余种,和近千种微生物,是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 五矿产资源,凉山地处攀西大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矿种82种。其中富铁矿,铜,锌,锡,银等中矿储量居四川省第一位,轻稀土保有氧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稀土矿床。有特大型和大型矿床30处,中型63处。适合建设综合性和集团性工业基地,凉山是未来的“工业天赋”,是中国的乌拉尔, 六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凉山不仅有着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无论是凉山皎洁硕大的月亮,还是明媚灿烂的阳光,是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还是香格里拉的最后家园木里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无不向往。自2006西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州目前共有4A 级景区四个,3A级景区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 凉山名族风情浓厚,这个名族,主要是指彝族。彝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关于彝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在解放前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形态,抗拒外来文化,也封闭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少与外民族交流,凉山彝族完整的保留了几千年来的彝族古老文化。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发表时间:2011-10-09T08:28:08.3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陈智友 [导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 ◎陈智友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民族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G52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72-01 摘要: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当前彝汉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彝语;汉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除汉字外,有29个少数民族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如何让那些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接受汉语文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重点,因为,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是一种语言教学现象,其实这种双语言形式不仅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度和质量。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它与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等诸学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概况 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情况来看,双语教育是正式开始于1978 年秋季,1984年发展成为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边远山区彝族聚居的地方,对多数不懂汉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彝语文为主要语文教学,另再单独开设一门汉语文课;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对平坝和城镇多数不懂彝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汉语文为主的语文教学,另开设一门彝语文课。 四川省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双语教育工作的发展,先后两次下达文件,对双语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彝藏族地区要有步骤地实行‘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民族语文课’,‘各科用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课’两种体制并举的方针”。四川省教委、省民委《关于彝藏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肯定了“实行两种体制并行的双语教学工作方针是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平等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符合我省彝藏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环境的实际,有利于授课用语与学生语言基础的衔接,消除妨碍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语言障碍,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笔者长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彝汉双语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在全体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双语教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地区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稳步上升。十多年来双语教育的成效充分证明它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最好途径。但是,双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阻力,主要是部分干部、群众及学生家长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甚至在认识有偏见或误区,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无用论。在部分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用处不大,不能解决招工、招干、升学、就业提职晋级等问题,因而不愿子女接受双语学习,对双语教学持观望态度,不积极支持。 2.多余论。在部分汉族以及部分懂汉语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只需要掌握汉语文就行了,因为汉语文是全国通用的语文,并说多年来都用汉语文教学也过去了,而今花很大的力气开设民族语文课,简直是多余的事。 3.过渡论。在教育界,一些同志对双语教育的目怕不明确,他们中有的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的目的是学习汉语文”、“民族语文只是一种过渡,是辅助汉语文学习的工具”,有的甚至认为“反正语言最终要走向融合,不如就直接学习汉语文”等等。因此,对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积极。 对以上几种错误认识,应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弄清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意义,从而积极参加并支持这项工作。否则,对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量少质弱而不稳定。 一个学校是否有一支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目前民族中小学以及民族院校尚存在双语师资量少质弱不稳定的情况。从教师数量上看,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负担太重, 一人要讲几门课或要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从师资质量上看,业务水平完全合格达标的很少,精通双语,懂现代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的不多。另一方面,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甚满意致使教师工作激情不高,甚至想调离教师岗位,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二)缺乏配套的双语教材和参考读物。 多年来,民族地区从小学到中学均使用汉语文进行日常教学,教材也是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学制和教学计划也与全国汉族地区一样。由于生活和生长环境的限制,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儿童大多不懂汉语,一进校就学汉语文,教学使用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实际脱节,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达不到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虽然后来有些高校的组织编写了一些教材,但由于双语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不断变化、教材需求量的增加,到目前为止,双语教材仍存在一些觅待解决的问题。 (三)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民族教育起步晚,基础差,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走双语教育这条必由之路。而双语教育的发展除解决好双语师资、教材外, 还要解决好校舍、教室、教学设备、宿舍等一系列硬件问题。过去国家已采取很多措施,多方设法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但因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民族教育基础差,在全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族教育经费缺乏就更加突出。一些偏僻边远的学校校舍狭窄、陈旧、桌凳不足、缺乏必要的设备。教材不能课前到手,教师无办公室、宿舍,学生家庭居住分散,教学时间无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实验无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II)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5分) (共5题;共28.5分) 1. (10分)根据课文《观潮》意思,写出词语。 ①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________ ②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________ ③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________ 2. (4.5分)看图,拼读拼写音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 (3分)填空 《字典大楼》中“ 大楼”是指字典;“好多好多人家”是指字典里的字; “门牌”是指________;“地址”是指________。 4. (6分)补充词语并填空。 积________成________ 聚________成________ 这两个词都表示________,和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缩句。

①校园里的草地上有垂杨柳,十分阴凉。 ②老师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③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 二、积累与运用。(21分) (共1题;共21分) 6. (21分)根据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内容,选一选 乌龟________ 骏马________ A跑得快B跑得慢C水中游D草原上跑 三、阅读理解(24.5分) (共2题;共24.5分) 7. (1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幔)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进近)曹军的水寨(zài zhài)。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cháo zhāo)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请你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寨________(zài zhài)朝________(cháo zhāo)西 (2)请你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大雾(漫幔)________天靠________(进近) (3)“诸葛亮笑着说:‘……’。”从这一“笑”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4)借箭的经过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 A . 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 . 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C . 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被外人称作独立的“倮倮王国”,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未形成统一政权,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其 社会的支架,家支由原始氏族演变而来,是凉山彝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的家 族联合体,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的 集团就是家,家之下一般每经过6、7代后又分家形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分支,称之为支。家支就是家和支的统称,是由血缘集团的家、支、房、户构成父系血 缘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十分类似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没有天子的宗法制宗族制度。民主改革前,整个凉山由近百个黑彝家支分割统治,黑彝家支是占统治地位的 家支,有固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每一个黑彝家 支都有1-2个较大的白彝家支作为支柱。在生存的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家 支人口的多寡是决定其家支势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凉山彝族家支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在同一家支,保留着某些对氏 族成员一视同仁的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权利。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如在遇到重大事情时,由家支头人召集家支会议集体协商决定,在家支会议上,家支成员都有发言权。家支问题是凉山彝族社会的重大核心问题,其源远流长,盘 根错节,牵涉面广。家支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对内维护社 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的安全、处理各项事务、团结互助、扶危救困、教育成员,对外则以家支的名义实现征服、御敌或者联姻、结盟。除此之外,家支还作 为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存在,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 的功能,是一种集体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由于家支在彝族社会中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凉山彝族对家支是极度依赖的,如彝谚所云:猴靠树林活,人赖家支存。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时期,家支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影响巨大! 一、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乡镇行政管理是我国的基层组织管理,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体制,乡镇是我国的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广大农民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乡镇 政权组织,乡镇组织是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政权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终端。目前,中国的乡镇政权大致以乡镇政权的权力机关,与它选举产生的乡镇 政府是乡镇的政权中枢组织,乡镇政府既是乡镇人大决议的执行机关,也是落 实乡镇党委决策的办事机构,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制约着国家政令在农村基层贯 彻落实的实际效果,而传统的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表现在如下写方面。 (一)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民主选举的影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年小升初数学试卷(II)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年小升初数学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共18分) (共16题;共18分) 1. (3分)写出横线上的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 2015年我国苹果产量为三千八百四十九万吨。 写作:________,改写为________ (2)天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二十八亿七千零九十九万千米。 写作:________,改写为________ (3)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星。 写作:________,改写为________ 2. (1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0cm3=________dm3________cm3 0.8m3=________dm3=________L 4.08L=________ml=________cm3 5000cm2=________dm2=________m2 3. (1分) 12的因数有________;16的因数有________;12和16的公因数有________;其中最大的一个是________。 4. (1分)把314%,,π,0.32,3.2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分)某班女生比男生多,那么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 6. (1分)分数单位的分子都是________,分数单位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________。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喜德县代理县长曲木伍牛 凉山,位于省西南部,西跨横断山脉,东抵盆地,北至大渡河,南临金沙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415.48万人,其中彝族181.5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3.7%,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是有名的攀西“聚宝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这样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却令人不可思议地存在着普遍的、原始的贫困。凉山州所辖17个县市,有11个县(主要是彝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整个省36个县的近三分之一。这里贫困面之广、贫困程度之深、贫困人口之多、贫困如此集中地体现在一个民族即彝族身上,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长期以来,凉山各族干部群众为消除贫困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扶贫工作先易后难,从平坝地区到二半山区再到高寒山区,不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但是,凉山连片贫困、普遍贫困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贫困现状依旧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聚集了整个凉山州的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可以说,凉山的贫困根本上就是彝族的贫困。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久安,不利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凉山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深入认识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分析研究其原因,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

行的对策措施,促进凉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凉山彝族地区贫困现状及其特点 贫困,就是生活困难和贫穷。联合国《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和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人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世界各国、各地区对贫困线的划分和标准都不一样。比如,1982年西方9个发达国家的贫困线平均值为人均4861美元,而中国民族地区的贫困户标准却是人均年收入200元人民币(按当年价折合为105美元),两者并无可比性。1994年-2000年,国家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我国扶贫越温的验收标准为人均年收入500元人民币、800斤粮食,即“五八”标准。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贫困标准是“每天收入在1美元以下即为贫困”。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提出的中国21世纪新的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865元。但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为相对贫困,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为绝对贫困。 20世纪50年代初,凉山彝族人民在政治上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经济并没有随着政治上的飞跃而飞跃,凉山彝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50多年来,凉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迎难而上,苦干实干,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凉山各族人民根据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发明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形象扶贫、移民扶贫等为代表的扶贫工程,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I)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七上·武邑开学考) 在0.01,0,-5,- 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 . B . 0 C . D . 2. (2分) 2008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30800亿元,那么130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a+a=a2 B . (﹣a3)2=a5 C . 3a?a2=a3 D . 4. (2分)(2016·百色) 在不透明口袋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一样的5个小球,其中红球3个,白球2个,随机抽取一个小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5. (2分)(2017·阿坝) 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 . 8 B . 9

C . 10 D . 11 6. (2分)观察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7. (2分) (2017八下·房山期末) 如图,在ABCD中,AB=4,AD=7,∠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 ,则DE的长是() A . 4 B . 3 C . 3.5 D . 2 8. (2分)物业公司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t4569 户数3421 则下列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中位数是5 t B . 众数是5 t C . 方差是3 D . 平均数是5.3 t 9. (2分) (2016九上·萧山月考)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AB=4,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则的长是()

浅谈色彩与凉山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一)

浅谈色彩与凉山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一) 【论文关键词】办商个体协商相互协商程序协商意义协商第二语言获得SLA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工具一语言也越来受到重视。作为语言获得的重要阵地一课堂要求小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协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灵活性、索质性和实用风险应运而生。本文平要从“协商”的意义、形式、原则和在语言教育中的运用等方而介绍了本人的观点和实践。 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索。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色彩在艺术的表现力上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索之一它的性质H.接影响我们的感情。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种H.接的感情反应。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 色彩与民俗的关系历来至远至深。色彩对中匡}文化的影响无所小在、无所小透。书法、绘函、摄影、包括文学创作都离小开色彩表现与色彩审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里而涵盖了很多色彩的要索。色彩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之问相为连里相得益彰。色彩真实H.观地再现了彝族传统民俗文化这个对象并为其创造幻觉空问的效果。人们通过色彩去感知去再现彝民俗文化的一个侧而或多个侧而。彝俗文化为色彩涂抹了绮丽而魏丽的一笔使色彩在纵深的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彝族传统民俗文化包罗力象本文试从中提取几个侧而对色彩与其之问的融介做一些分析。 一、从凉山彝族的漆器艺术看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黑红黄三原色 漆器在凉山彝语中统称为“祖古几达苏”。距今57代左右约有1600年的历史。彝族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被称作“洛戈”的匠人阶层一代代凉山彝族工匠创造了精美古朴的民具用品是彝族器物文化的重要构成其中尤以黑、红、黄二色漆器最为独特。 彝人的红、黄、黑二色的彩绘漆器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彝族漆器品种繁多传统漆器主要有酒具、餐具、马具、兵械、法具等20余种。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米、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乎工技艺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I一道工序精制而成。凉山彝族漆器的纹饰特点自然写实。纹样源于自然来自生活。漆彩绘n}案多为写意抽象的几币”-图案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还有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人文图谱等。其纹饰组介饱满、乖巧粗细、疏密效顾制作方法有彩绘、}雅刻、镶嵌、堆漆等。 漆器的色彩用彝族传统的黑、黄、红二色庄重的黑色、美丽的黄色、热情的红色构成其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几币u图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黑、红、黄二色错综调配问隔使用基调是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色泽明快艳丽、粗放简略花纹清晰线条流畅活泼自山简练明快}xu劲豪放典雅庄重古朴形成一定的空问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漆器所反映的彝人二色崇尚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黑色表示尊贵和庄重红色象征勇敢和热情黄色代表美丽和光明。漆器还与彝族民问信仰有关如漆器中造型风格突出的鹰爪杯、牛角杯等饮酒器具其胎骨H.接取之于动物体经磨制彩绘而成色纤自然古朴。既反映了凉山彝族先l灯自}冬}腾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彝人纯朴尚武好勇的民族气质。 凉山漆器的生产经历了以阿普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生产漆器的乎工作坊到工厂产品的过程。州本地喜德县和昭觉县是漆器生产的主要出产地。工厂生产的产品与村寨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漆器小完全一样。村寨的乎工产品色泽暗淡、粗糙和带有民问风味的质地工厂产品使用有光泽的红色和黄色涂料描u图案黄色偏重于村檬色而小是黄褐色使得漆器餐具二种色彩的配色对比更加鲜明发亮光滑有较好的质感。二、从凉山彝族的服饰文化看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娄海灵 (青海师范大学 经管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摘要]运用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指标,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及经济结构方面对凉山州各地区存在的经济差 异进行分析,并指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基于《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应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07-10 [作者简介]娄海灵(1989-), 女,四川西昌人,青海师范大学经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凉山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衡量的相关指标1.绝对差异的测度指标⑴极差 极差又称全距,是指区域内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与人均GDP 最低的地区之间的差值,反映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绝对差距,是区域经济差异中最简单、最直观的测度方法。 R=Ymax-Ymin 式中,R 为极差,Ymax 为区域内最高的人均GDP ,Ymin 为同期区域内最低的人均GDP 。极值越大,表明实际差距越大。 ⑵标准差 标准差是反映各样本远离总体均值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 (1) 式中,S 为标准差,Yi 为地区i 的人均GDP ,i=1,2,…,n ;Y 为N 个地区人均GDP 的均值,N 为区域个数。标准差越大,区域绝对差异越大。 2.相对差异的测度指标(1)极值比率 极值比率是区域内最高人均GDP 与最低人均GDP 的比率,反映了区域内相对差异的比较情况。 I=Ymax/Ymin (2) 式中,I 为极值比率,其他字母含义同上。(2)变异系数 当两个不同系列的数值单位不同、均值相差较大,或 它们的标准差相同时,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差的绝对值来比较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这时,用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即变异系数来消除均值的影响,这个比值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时期的差异程度,而不会受到原来变量水平高低的影响 。 (3) 其中,CV 为变异系数,其他字母含义同上。(二)经济总量的差异分析 “十一五”时期,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由四川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2011年凉山州GDP 突破1000亿,占全省GDP 的比重由上年的4.5%提高到4.6%。但是,对经济总量差异的分析会看到,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经济差距导致各地区发展极不 平衡。 由表1凉山州各县市2006年至2010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以看出,凉山州“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总量的人均绝对值是在逐年增长的。全州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8331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93元,比上年增加2062元,突破一万元大关。2008年为人均12896元,2009年继而达到14306元,比上年14.9%的增长,2010年人均GDP 比上年又增长了15.3%,为17564元。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7-2011),采用2006-2010年凉山州各县市人均GDP ,通过极差以及标准差的计算度量其经济总量绝对差异的变化情况。测算具体结果详见表2,极差及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表2、图1也可以看出凉山州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 第2012年第8期(总第404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8,2012Total No.404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8-0036-0436--

凉山州彝族传统民居介绍

凉山州彝族传统民居介绍 一.彝族民居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凉山彝族喜温凉,恶酷热,多居住在海拔1500——3000米的温凉地带。民间有俚语:“彝人住高山”。由于历史上部族社会结构和内争外患,形成凉山彝族传统住宅的“聚族而居”、“据险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点。杂姓村落和平坝、河畔村落是近代开始出现的。同时,凉山彝族村落多是三、五十户,大村落的居民仅百余户。历史上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域无集镇无街市。凉山彝族社会流行儿子结婚后独立门户,父母又与小儿子同住,所以凉山彝族住宅不尚深宅大院。传统住宅布局是以土墙、竹篱、柴篱园围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树,院门为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门矮而宽,门两侧各留50厘米见方小窗,有的不设窗孔。 凉山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标准住房为长10—15米,宽5—6米的长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为主,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穿榫呈现“树”型屋架.表现出凉山彝族历史上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顶上面盖长约六尺宽七、八寸的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通光透气。凉山彝族传统住宅又有“瓦板房”的别号。走进这类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进入原始森林的狩猪木屋。 凉山彝族住宅内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门正中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设火塘.用三块象鼻型雕花锅庄石架锅,塘火终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动的中心。火塘左边,用木板或竹篱隔成内屋,有中门相通.为女主人卧室并收藏贵重物品,入门右侧为畜圈。屋内上层空间设竹楼。竹楼左段储粮,中段堆放柴草,右段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凉山彝族民居也有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土楼。现代凉山彝乡住宅变化最为显著.向砖木结构建筑发展,普通另设畜圈。一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凉山彝族民居洞开了窗户,吹进了现代风。 二.瓦板房的地理背景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因此在彝区,彝族的民间建筑多选择依山傍水、避风向阳、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牧耕和军事防御的环境。其居住村寨多选择在地势险要的高山或斜坡上,或接近河谷的向阳山坡。这样有险可守,有路可走;高能望远并有水源,耕地以及水草牧场。一般高山区多为散居,平坝河谷地则以集居为主,这是彝寨典型的聚落特点。在高山地带,居落较为分散,半山、河谷地带则相对集中。聚居者,数户或数十户杂错相邻成自然村落。杂姓村落和平坝、河畔村落是近代开始出现的。同时,凉山彝族村落多是三五十户,大村落的居民仅百余户。此外,凉山彝族喜温凉,恶酷热,多居住在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温凉地带。民间有俚语:“彝人住高山”。彝族人为了战争的守防安全和抗洪排涝的方便,往往是“聚族而居”、“据险而居”和“靠山而居”。 彝族建筑没有巍峨雄壮的殿宇、神庙、陵墓,表现其建筑工艺的是独具风貌的民居。彝家建筑民居十分精妙,可谓独树一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凡彝家工匠,修房前没有图纸,全凭经验及主人家的要求造屋。其二,房梁及各种穿枋、斗拱等装饰都在地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B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 (共12题;共100分) 1. (5分)(2018·浙江模拟) 抄写句子:用楷书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2. (8分)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要查的字部首再查几画音节 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祖(zǔzhǔ)________ 蓝(nán lán)________ 家(jiājā)________ 就(jiùjìu)________ 4. (2分)下面词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默契(qì)田坝(bà)棱角(léng)俯首帖耳(tiě) B . 旋涡荣誉凄惨颤颤巍巍 C . 退避三舍(宿舍)望而生畏(害怕)闻鸡起舞(听到) 5. (6分)选择适当的词语 例:一(只)飞鸟

一________树林一________树枝一________鸟叫 一________羽毛一________翅膀一________歌曲 6. (4分)找出划线汉字读音不一样的词语。 ①________电扇扇子扇风扇形 ②________似乎好似相似似的 ③________倒下倒立倒水倒影 7. (4分)补充词语 ________长进学无________ ________兼程________保留 ________渊博________餐________宿 8. (10分)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 (2) 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 9. (10.0分)课内阅读 北京名胜古迹(节选) 陈亚丽 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