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398 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31398 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31398 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31398 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20xx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在许多地方开始实践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和好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的灵感来源于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利用短教学视频辅导学生学习,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和5400多万学生的参与的“可汗学院”。这也引起了我国一线教师和教育学者的实践尝试与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尤为突出。如广东佛山胡铁生老师创建的“微课”资源、“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及南京大学梁乐明教授的相关研究。遮罩动画是《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案例的制作难度也较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体验遮罩动画的作用、创建方法和编辑步骤,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本次基于翻转课堂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以四个课时为基本教学单元,教学过程在多媒体机房开展,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各类教学资

源,并有机房局域网提供网络支持。现以《遮罩动画》教学设计为例具体介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遮罩动画是《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动画类型,很多效果丰富的动画都是通过遮罩效果来实现的,如探照灯效果、波纹效果、发光效果、转轴效果等等。同时遮罩动画也是本门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原理和使用方法都较难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应在讲授原理的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遮罩动画的原理;

②探照灯效果制作;

③转动的地球案例制作。

二、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Flash最基本的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对帧、图层也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未形成很好的理解,还需不断加强和巩固。本次课重点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Flash遮罩动画制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

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完成动画作品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A.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B.掌握“探照灯效果”、“转动的地球”的制作方法;

C.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动画制作技巧,创作动画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A.分析“单层静态遮罩”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遮罩原理的理解;

B.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探照灯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C.通过“转动的地球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验制作动画软件作品成功后的喜悦;

B.体验信息技术运用的效果,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兴趣。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和知识水平的学习者,在准备学习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在遮罩动画这一教学单元中,共准备了4类教学资源:课件、视频、范例、知识导图,课件中主要涵盖了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理论知识讲解。视频主要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对教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加上讲授的音频,方便学生了解电脑操作过程,和案例制作过程。范例有利于学生对教育案例进行模仿和制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分发素材

在教学的开始部分中,教师通过放映一组使用遮罩图层制作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说明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然后通过机房局域网分发学习视频及相关素材。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观察监督

学生收到教师传递的教学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后,开始结合知识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学资源除了知识导图外还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范例,学生可先通过学习知识导图了解学习内容的整体情况及学习任务,通过学习教学课件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即遮罩动画的原理、制作方法及编辑方法等,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具体学习遮罩动画创建的步骤和方法,并学习范例的制作过程。学生既可以边观看制作过程边尝试自己制作,也可完整的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再进行教学案例的制作,整个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步调进行调整,视频可随时暂停、快进、快退、重新开始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等,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监督的作用。

3.互动交流,提问讨论

经过前一阶段的简单学习,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问和困难,这时可借助局域网交流软件飞鸽传书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还要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对于共性问题要在下一阶段讲授过程中集中进行讲授,对于个别操作失误等简单问题可直接帮助解决。生生交流则更

加自由和活跃,学生之间可对学习状态、学习困难、学习感想等进行交流,并可通过互相帮助的形式解决一些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4.补充讲解,答疑解惑

通过上阶段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以及共性问题的分析,确定需要再次强调和讲解的内容,本节课中遮罩动画的创建步骤以及创建后的再次编辑时教学难点应加以强调和讲解,“转动的地球”案例制作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对地球和地图图层的位置产生混淆也应该进一步讲解。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教师的讲解,对教学内容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可在这阶段修正理解,完善作业。

5.归纳总结,作品讲评

最后一个阶段进行学生的作品交流讲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教师机通过投影仪播放学生作品,在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得以展示,还能和同学们的作品进行交流和比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鼓励学生作品的亮点,指出作品的不足和完善的方法,让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制作相关作品提供参考。

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FLASH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王明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深圳市电教馆主编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纳为依据,教学内容是FLASH的“遮罩动画”,主要内容是制作遮罩动画作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学习过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的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及形变动画,并对帧、图层已有了初步认识,但还不能很好理解,还需进行回顾与加深。本课希望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掌握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原理及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完成动画作品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探照灯”效果、“电影字幕”效果的制作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遮罩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遮罩原理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探照灯”效果、“电影字幕”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遮罩的含义和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分层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七、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教学课件、学习资料。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董春梅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初一语文教学内容 (课名) 秋天的怀念 该内容总课时两课时翻转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分析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课前学习任务为为这一目标实现做好铺垫。 二、学习目标分析 A(注意):通过提供课文录音及图片,PPT,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注意力; R(关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感情; C(信心):课堂难易适中,经过努力认真便可完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S(满意):对学生的认识及时反馈,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满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学生已能够自己扫除字词障碍,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能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不过差生可能抓不住要点。 四、课前任务设计 1.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勾画出重点字词,读准字音,掌握词意,写在预习本上; 2.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中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5.你感受到文中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五、课上任务设计 活动环节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朗读5分 合作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描 写母亲的语句,分析 其表达效果 小组合作5分 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 结果,他人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3分 总结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学 习成果 共同总结2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母亲就像史铁生无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样高飞在蓝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动听,他的生活之花开的灿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史铁生对生命的深深地遗憾尽显其中。母爱子,子思母,始终是文章情感的内线,学生们只有多次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者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讨。翻转课堂该如何“翻转”是能否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翻转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视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阶段较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讨论和吸收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如下: 一、课前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借助软件以视频、文档、ppt 等形式开发微课程和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导学案,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课前教师的设计与制作: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融合了教案和学案一体化的教与学载体。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是本节课必须要掌握和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部分: (1)自主学习:这个版块主要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题目设计不宜过难,应以低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这个版块的内容,进而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并试图找出和记录自己的疑惑点,为课堂内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这个版块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这个版块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要解决这部分内容必须认真看书或者观看视频,而且要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部分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flash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FLASH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周开波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中职二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遮罩动画的实现原理; (2)掌握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3)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点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意。 (5)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6)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遮罩动画的实现原理; (2)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遮罩动画的实现原理;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是flash中需要学习的最后一种动画形式,学生已经对图层、元件、库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本班学生女生多,实践操作的主动性不高和计算机课的特点,周期长、学生易忘、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渴望中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并通过分析源文件,从中真正理解其制作过程。学生自我表现力强,尽量给学生多练,多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软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以课件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 教学后记: 本课题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就力争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知识的展现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到,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尽量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基本上实现了这种设计,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课题及其反思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容。主要结合、门牌、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除法计算。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明确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微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Flash遮罩动画教案

Flash遮罩动画教案 遮罩动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遮罩的概念; 2)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 3)能够恰当运用遮罩层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2 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1)遮罩概念的理解; 2)恰当运用遮罩层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教学难点:遮罩概念的理解。 教法分析 抛锚式教学法:以引导动画知识为基础搭建“脚手架”,借助影片中的望远镜情境设置锚点,引入本课,练 习设置以基础练习-巩固练习-进阶挑战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 分层教学法: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适合自己的实践探究活动。学法分析 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情境——从生活中寻找遮罩“原型”并重现,让他们通过主动探索、发现

和体验,实现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Flash动画可以再现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如瓢虫爬行、飞机起飞等。(回顾引导动画知识) 情境创设 电影中望远镜片段欣赏。 设问:如何利用Flash再现望远镜效果。 1、观看电影片断 2、思考如何再现望远镜效果动画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再现生活。利用电影中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和学习兴趣对比分析理解概念。 (2分钟) 将影片中的望远镜效果和望远镜效果动画进行横向对比,从动画制作的角度思考需要的图层和 各图层运动情况。根据老师演示和讲解思考、领会,理解遮罩概念。将生活中的望远镜效果与动画中的 望远镜效果进行横向对比,引出遮罩概念,有助理解。 样例学习体会要领 (5分钟) 学生演示望远镜图层和背景图层的制作: 1、绘制望远镜元件(两个有填充色的圆形相交);新建风景元件,导入风景图。 2、将默认图层改名为“风景”,拉入风景图元件;新建望远镜图层,拉入望远镜元件,望远镜设置移动动画。 揭开遮罩神秘面纱: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 (课名)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 计 该内容总课时 1 翻转课时 1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四、课前任务设计 1.制作一份通知。 2.制作一份邀请函。 3,自选主题,从网上下载材料,形式不限。 任务要求: 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鲜明。 版面布局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清晰。 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样式和谐美观,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观点。 遇有疑难问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加工日常文本信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文件。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课名:《认识小动物》翻转教学(小游戏、诊断活动) 课时:第1课时(注: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认识小动物》是一篇精讲课文,儿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蓝本。 本节课教学采用大量课前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附录在文件夹中),以“蜻蜓”一词的学习为范例,其它的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布置下去完成。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 2、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是为下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特点的独特性做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学习以“蜻蜓”为代表的生难字词,学习内容有两套,即基础套和拓展套。基础套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而拓展套学生可根据前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为主的道德情感特点,微课视频的设计偏重于动感,色彩也比较艳丽,容易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微课教学中就已经设置好了反馈系

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转载]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阅读:62014-10-09 13:47 标签:转载 原文地址: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原文作者:pplong 案例一: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 2011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回家看教师的教学影片,回到课堂上可以在教师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作业。因此,他们不再有和父母一起做作业时因不会做题而出现的挣扎和挫折感。学生可以按自己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 ~15分钟讲课视频;之后会接受三到五个问题的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会即时反馈给他们。在学校教师使用Moodle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看到谁看了影片并完成测验,这样更容易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决定实施翻转课堂尝试,因为他们相信不同水平学生都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翻转课堂能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案例二:“星巴克教室” 当谈到帮助青少年学习时,美国高地村小学正在尝试的东西会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在二年级,许多教师就在尝试翻转课堂;各年级都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么去看看他们的“星巴克教室”:传统教室中的一排排整齐课桌不见了,空间充满的是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电脑终端。好一个非正式的舒适环境,“翻转”得够彻底!校长肖纳·米勒说,这样的想法来自学生,他们希望在教室中更加放松,有类似咖啡馆的氛围。这种新风格的课堂是德州路易斯维尔学区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以科技为中心的战略似乎得到了回报,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所学校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东西,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案例三:翻转课堂的发源地 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粉丝”们都感谢这所高中的开创性的实践。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但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之后,两人意识到,也许他们已经“迷迷糊糊”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并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师生双方都认为,是综合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而这往往可以促进更大的学习动机。自他们率先开始翻转课堂后,这种方法不胫而走,现在全球数以千计的学校在使用。 案例四:全校实现翻转模式 如果有一所学校能展示翻转课堂真正的成功的话,柯林顿戴尔高中算一个。在用两个班经历了两年的翻转课堂试验后,校长格雷格·格林大胆地在全校实现了翻转模式。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学校还解

遮罩动画-教案

遮罩动画 一、教学内容分析 遮罩动画是高中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的一部分。教材只是对遮罩动画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学业水平考试中也并不涉及遮罩动画,但遮罩动画却是Flash中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很多效果丰富的动画都是通过遮罩动画来完成的。因此,我单独安排一课时来介绍遮罩动画,让学生们感受它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Flash的基础知识及补间动画已有初步接触。再加上前几节课对补间动画、引导动画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并对简单的Flash动画具备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遮罩层的特点及遮罩动画原理。 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动画实例,获取制作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Flash动画的兴趣,保持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交流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遮罩原理、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动画实例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主要用在遮罩原理的讲解环节。引导学生做实验,看效果,然后再启发学生总结遮罩原理。 2、合作交流学习法:主要用在遮罩效果分析、作品制作环节。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过程中,不能只做观察者。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优化教师主导地位,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 六、课前准备 纸质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回顾(补间动画)、学习向导、自主评价量规。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欣赏动画,激发学习动机 【展示一个遮罩动画作品:以宫崎骏动漫为主题的动感相框。】 观看效果动感相框效果结合动漫大师宫崎骏先生的动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热情。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感受:该动画是透过“窗口”看下一层的内容,引出遮罩概念。 环节二:初识遮罩动画——探照灯效果(此案例来自网络) 观看效果【探照灯效果是最常见的遮罩效果,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通过这一实例的练习,使学生们对抽象的“遮罩”有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 学习过程: 1、静态遮罩效果:引导学生做实验,看效果,然后再启发学生总结遮罩层与被遮罩

翻转课堂完整教案

学科英语教学内容Clothing 教师2013级Raziya(热则耶)课时1课时(40分钟)一,教学内容分析 1.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 2.Wear,fit,match cloth四个动词 3.日常生活中关于Clothing的经典句型 4.课堂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并记忆有关clothing的句型,典型句子; 2.用英语灵活的表达自己(关于clothing的对话); 3.在小组内积极的表达并展现自己的成果; 二、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有关clothing的基本常识和一些衣着习惯。 2.会展现情景,并创造自己的情景自己的句式。 三、文化意识目标:1.了解外国的不同的关于clothing的表达和衣着区别。 2.学习不用国家的口音并练习准确的口音 3.接触了解不同国家的 文化,了解差异并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wear,fit match coat四个单词的延伸,并会灵活运用到日常口语中;.几个句式的运用并记忆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课堂货动中的积极表现 四,教学方法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这课时主要是老师讲授为主 给出典型例句,分析例句,扩展延伸。 五,教学步骤 教师开场白例:Hello,everyone?How was your day?I had a very bad day today T-T,Do You know why?Because I’m wearing my high-hied shoes,its very uncomfortable for walking.So 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1分钟)导入 1,提问学生(至少两名)(1分钟) 2,检查学生的课前任务的学习(0.5分钟) 3,简单的总结课前任务提供的学习资料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出有一质疑的地方,并解疑(10分钟) 4,让学生说出自己发音不准确或者是有疑问的单词纠正学生的发音(3分钟)(此过程可以与前一步结合进行) 5.展开课堂活动 一、学习内容 What are you doing today?的想滚句型情景练习,小组内展示个人成果,在全班内展示小组的优秀作品。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很简单

创建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之活动四(部分内容) 创建遮罩动画 ——公开课 ***** ●教学目标 (1)掌握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 (2)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3)学会探照灯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遮罩层的作用和遮罩动画的创建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基本原理,制作遮罩动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观察法;(3)演示法;(4)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Flash四种动画类型,第一种是逐帧动画;第二种是形状补间动画;第三种是动作补间动画;第四种是路径动画。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最后一种类型动画——即遮罩动画。那么这类动画会有什么与从不同的效果吗? 1.展示动画作品,探照灯,霓虹灯效果、放大镜等,组织学生观察动画。 2.提问那么要如何创建遮罩动画呢?首先学习创建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 3、分析图片。“遮罩层中的对象(即圆形)在播放时是看不见了,而被遮罩层上的对象(即文字)只能透过遮罩层中的对象(即圆形)才能被看见。”这就是创建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又叫遮罩层原理。创建遮罩动画是通过创建遮罩层来实现的。又叫遮罩层原理。设问要如何创建遮罩层? 4、讲解创建方法。其实,遮罩层是由普通图层转化而来的。只要选择某个图层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中[遮罩层],那么该图层就会变成“遮罩层”。系统会自动把遮罩层下面的那个图层关联为“被遮罩层”。 5、提醒注意事项: 第一点是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不同作用及层次关系

两类图层的不同作用:遮罩层决定视窗形状(可以任意形状,如圆形、不规则图形等);被遮罩层决定显示内容(如文字、图形等)。 两类图层的层次关系:遮罩层必须放在被遮罩图层之上,而且只能一个,被遮罩层可以多个。[如何创建多个被遮罩层呢?只需将图层拖到遮罩层下面即可] 第二点是构成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主要元素 两类图片的主要元素都可以是:文字、图形、位图、按钮、影片剪辑,唯一差别的是被遮罩层可以使用线条,而遮罩层不能直接使用线条,若要用到线条,必须“将线条转化为填充”。 第三点是遮罩层与被遮罩层可以使用的动画形式 在遮罩层、被遮罩层中可以分别或同时使用: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路径动画。 演示讲解、制作范例 1.边操作边讲解“探照灯效果”遮罩动画。 新建两个图层,并分别命名为:“文字”层和“光束”层 新建两上元件,并分别命名为:“文字”元件和“光束”元件。 将“文字”元件拖到“文字”层中的舞台上,在第40帧插入帧。 将“光束”元件拖到“光束”图中的舞台上,并调整大小与位置,置其于“文字”左端。在“光束”图层的第40帧插入关键帧,把“光束”元件移到文字的右端,在第1帧和第40帧创建动作补间动画。右键“光束”图层,勾选“遮罩层”选项。测试并保存动画。 任务探究、上机实践 1.布置任务:并制作霓虹灯效果的文字。 2.巡视全班,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学习情况,总结出学生操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时点评。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在独秀搜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翻转课堂案例",可得文献数量并不可观。如:在中国知网,以"翻转课堂案例"为主题或关键词,文献仅有五篇左右,而以"翻转课堂"为主题或关键词,"案例"为并含词频,则搜索到85篇相关文献。由于本研究"中美翻转课堂之比较",着重于通过中美典型案例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比较,最后试图进行不同背后的原因探析,故在此对现有的中美翻转课堂案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一、翻转课堂案例相关研究国内现有的翻转课堂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案例的介绍,并进行个案分析,提出自己的反思或介绍。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精彩案例。如张渝江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来源,概念以及翻转课堂典型范式的介绍,遵循了这一思路。文中写道: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典型范式浮出水面。这里归纳了5种模型。希望能给后来者以借鉴和参考[1]。文中提到的五种模型分别是: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汗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提出一方面为给后来人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澄清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含义。再如上海《文汇报》刊发了上海市教委装备部孙爱青提供的十个美国"翻转课堂"的案例,不仅有小学的翻转课堂,还有高中、大学预科的课堂。从案例中回答了"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模样?"再如杨刚,杨文正,陈立的《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2],文中罗列了十大精彩案例。2、鉴于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如顾一凡根据国内外教学案例及翻转课堂研究专家的

共识,在《"翻转课堂"面面观》一文中详细阐明何为"翻转课堂",概括归纳出"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运用、辩证分析"翻转课堂"的利弊及出路,试图建构起关于"翻转课堂"的框架[3]。再如,有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4]。 二、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国外典型案例:据多数文献提供的案例,国外大多是美国,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有多个,在此仅罗列本人认为有代表性的案例六例:1、林地公园高中的开创性实践。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是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这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后有所发展。2、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数字化互动教材。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翻转课堂最大特点是采用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还结合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3、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美国高地村小学许多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他们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传统教室中排列整齐的课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桌、沙发和一排电脑终端。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4、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xx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臧桥中心校刘娜2016.9.22 摘要: 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 1 前言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很多学校、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事实,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知识传授”却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 翻转课堂的内涵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协作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传授知识”。学生在长达45分钟的“被动接受”过程中一直处于“听课”“记笔记”的状态。有些学生由于害怕知识有所遗漏,精神会高度紧绷,而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下的“自我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知识无法从根本上被学生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2.2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后退、反复观看视频,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